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中國名人的事蹟

新材料9.44K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爲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一般事蹟是怎麼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名人的事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名人的事蹟

中國名人的事蹟1

1947年1月18日清晨,國民黨對侯河地區進行“掃蕩”。周銀海發現敵情後,立即通知鄉幹部,爲了掩護這些鄉幹部撤退,周銀海挺身而出,將敵人引開,自我卻英勇被捕。敵人逼他供出誰是幹部和幹部家屬,周銀海堅定地說:“我不明白!”。

敵營長命令士兵把周銀海按倒跪在地上,一邊壓槓子,一邊要周銀海說出誰是,直至把周銀海壓昏過去。敵人又舀來一盆冷水潑向周銀海。周銀海透了口氣,一字一句地說:“你們這些狗東西,就是打死我,我還是不明白!”

敵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銀海綁在凳上,腳後跟下塞進一塊塊大磚,上到四塊,他又一次暈厥過去。從上午直到深夜,敵人還在對這個鋼鐵般的少年不斷用刑。在敵人的酷刑下,周銀海一次次昏迷過去,但是始終沒有屈服。

敵人將全村鄉親集合在曬場上,把周銀海帶到人羣面前,要他當場指認誰是幹部和幹部家屬。周銀海環視四周,大聲喊:“鄉親們,解放軍必須會打敗反動派!”

敵人見無計可施,就放出狼犬,將周銀海身上的肉一塊一塊地咬下來??周銀海始終沒有屈服。敵人一無所獲,就將周銀海拖到曬場槍殺。剛滿14週歲的`周銀海壯烈犧牲!

中國名人的事蹟2

1938年,抗日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人要華羅庚留下來教書,他毅然放棄在英國的一切回到祖國,到西南聯大與同胞們共患難。清華大學的資格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讓只有國中文憑的華羅庚晉升爲大學教授。

1946年秋天,迫於國內的白色恐怖,華羅庚再次出國,美國伊利諾大學把華羅庚聘爲終身教授,並給了他相當優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裏建成世界級的代數研究中心。1950年,祖國解放的消息傳到美國,華羅庚毅然放棄優厚的條件,舉家回國。

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研究事業之中。他一生爲我們留下了200餘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其中8部爲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數學經典著作之列。他還寫了10餘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載入國際著名科學家的史冊。他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中國名人的事蹟3

猶記得小時候,背得最朗朗上口的詩句,便是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時,何知鄉愁爲何物,只似懂非懂是一種寂寞之感罷了,從這時起,李白便出現在了我的生命裏。

隨着年紀的增長,漸漸地,李白的身影頻繁地出現在我的眼前。《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渡荊門送別》……他的'名字,在我的心中根深蒂固,若說以前對他,只不過是有大致的瞭解而已。可是現在,我對李白的詩與人,都有着極大程度的敬佩與喜愛。

他是詩人,是個驚世之才,那卓絕而又超脫世俗束縛的詩才,將整個盛唐的繁榮與自己所想與所見描述得淋漓盡致。他雖懷有大才卻無人賞識,但卻從不會在別人面前道出自己的無奈。他的孤獨只在自己的詩中流露,對月飲酒,舞劍吟詩。

盛唐之際,朝廷之中也不會缺少那些奸佞之臣,自古一賢臣難出,佞臣卻不計其數。既是如此,李白又怎會與那些逞口舌之快而無真心之人同流合污。他揚袖一揮,毅然轉過身,諷刺高力士不成,但絕對不會與楊賊共侍一君,自此,他便棄了官,踏山尋水,做個悠然自得的居士。

他還是個劍士,我們可能都只知曉李白的詩如何之妙,卻不得而知他的劍術高超。偶然得知,他的劍術在盛唐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唯有出神入化才能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他之劍術——白衣飄,長劍嘯,飲壺酒,賞皎月。

李白之詩,萬丈豪情——“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之心,奔放無羈——“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其人,自由樂觀——“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傳奇坎坷的一生,詮釋了他那宛若謫仙般的性子。李白的一切,皆使我佩服至極,民間傳說,李白泛舟至湖中心,飲酒後酒性大發,便投入湖中逐月而亡,這在我看來,這確實符合他的性格。

十分幸運,在我的青春正好時,遇到了李白,遇到了他那絕美的詩句,遇到了他那傳奇的一生,相見方恨識時晚。

幸會,李白!

中國名人的事蹟4

黃文秀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廣大青年同志應以黃文秀同志爲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0xx年3月26日,黃文秀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xx年6月16日晚,黃文秀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年僅30歲。20xx年7月1日,追授“時代楷模”稱號。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西樂業縣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用短暫的一生詮釋人初心與使命的先進事蹟,在八桂大地引起強烈反響。她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奔走一線傾心爲民的奉獻精神。“初心如磐,革命理想高於天。”黨的扶貧政策,黃文秀一家擺脫貧困,讓她堅定了銘記黨恩跟黨走的決心,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只有飲水思源,不改本色,戰勝各種重大風險挑戰,才能在新長征路上取得新勝利。

勇於擔當、甘於奉獻,黃文秀作爲一名北京師範大學法學碩士,憑藉自身的優勢和學到的知識,到北京甚至海外去發展,讓自身的學識“變現”,爲自己和親人謀取更好的生活條件,讓自己和家人先富起來,先過上好日子,這個應該不成問題吧!可是黃文秀沒這麼做,她選擇了回鄉扶貧,把眼光盯上了鄉親們最最關注的扶貧事業。和大城市豪華型辦公場所相比,百色鄉下的.條件可想而知,其艱苦和落後程度自不必說。黃文秀爲什麼要拋棄城市優越的條件,選擇回鄉扶貧?把祖國利益放在第一位,勇於爲國擔當,是其衆多美德中的一大亮點,黃文秀回鄉扶貧,同樣是把鄉親們的脫貧工作放在心上。

攻堅克難,精準扶貧。從黃文秀身上,我們看到了這位第一書記脫貧攻堅的責任擔當。任職一年多來,黃文秀從一名農村工作新手,到熟練開展扶貧工作的能手,其間的艱苦與困難可想而知,然而,這些困難並沒有“嚇”走這名女第一書記,而是讓她迅速成長起來。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扶貧任務重、壓力大,脫貧攻堅時間緊,需要每一位第一書記、每一名扶貧隊員,履行好自己的職責,需要八桂兒女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參與到這場硬仗中。只有衆人齊心“劃大船”,廣西才能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全面實現小康。

從黃文秀身上,我們對每一名時代青年幹事創業有着深刻的思考。建設壯美廣西,是一篇時代宏篇鉅著。其中,既有壯美雄闊的宏大敘事,也有涓涓細流匯聚向海的清音麗歌。全區各地各部門的黨員幹部,要向黃文秀學習,積極踐行“擔當爲要、實幹爲本、發展爲重、奮鬥爲榮”的爲政理念,譜寫自己的生命之歌,成爲這宏篇鉅著裏的鏗鏘樂音。

中國名人的事蹟5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宋宣祖趙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宋太祖趙匡胤之弟。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太祖駕崩後,38歲的趙光義登基爲帝。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歲的宋太宗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宋太宗趙光義燭影斧聲

汴京午門石獅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朝的太祖忽然駕崩,年僅50歲。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這就是太宗。趙光義

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繼位又不合情理,於是引出一段千古之謎:十九日夜,大雪飛揚,太祖命人召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光義入宮。光義入宮後,太祖屏退左右,與光義酌酒對飲,商議國家大事。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搖晃中,遠遠地看到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又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與此同時,這些宮女和宦官還聽到太祖大聲喊:“好爲之,好爲之。”兩人飲酒至深夜,光義便告辭出來,太祖解衣就寢。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駕崩了。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宮。然而,王繼恩卻去開封府請光義,而光義也早已安排精於醫術的心腹程德玄在開封府門外等候。程德玄宣稱前夜二鼓時分,有人喚他出來,說是晉王召見,然他出門一看並無人,因擔心晉王有病,便前來探視。二人叩門入府去見光義,光義得知召見,卻滿臉訝異,猶豫不肯前往,還說他應當與家人商議一下。王繼恩催促說:“時間久了,恐怕被別人搶先了。”三人便冒着風雪趕往宮中。到皇宮殿外時,王繼恩請光義在外稍候,自己去通報,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用等候,便與光義闖入殿內。宋皇后得知王繼恩回來,便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卻說:“晉王到了。”宋皇后一見光義,滿臉愕然,但她位主中宮,亦曉政事,心知不妙,便哭喊道:“我們母子性命都託付於官家了。”官家是對皇帝的稱呼,她這樣喊光義,就是承認光義做皇帝了,趙光義也傷心流淚說:“共保富貴,不用擔心。”於是,趙光義便登基爲帝。

太祖之死,蹊蹺離奇,但太宗搶在德芳之前登基卻是事實。太宗的繼位也就留下了許多令人不解的疑團。因此,歷來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說。太祖本人身體健康,從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兩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而光義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會讓親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

中國名人的事蹟6

如今說起楊麗萍,都知道她是我國的舞蹈藝術家,她的《雀之靈》《孔雀公主》《兩棵樹》《雲南映象》《雲南的響聲》等享譽世界,成爲舞蹈經典之作,是中國第一個舉辦個人舞蹈晚會的舞蹈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楊麗萍成名背後所經受的辛苦,而她對自己的.辛苦又另有一番認識。在一次電視採訪節目中,楊麗萍爲觀衆展示了她獨特的辛苦觀。成爲羣體中的一個角色,同時也不允許任何人被逐出羣體這種狀況的發生。他掏心窩子地說:"假如我在,大家不快樂,我會覺得這是我的失敗,儘管跟我沒關係,我把全部責任都扛到身上。'

爲他人圓場,現已成爲撒貝寧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使他廣結善緣,與許多嘉賓結下了友情。不過,他與他們的交往,可謂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他極少與頗有交情的嘉賓出來喝一杯。撒貝寧生性寵愛唱歌、演講與打籃球。打籃球是他的愛好,伴侶圈固定是那幫打籃球的球友。他有一羣北大"死黨',每逢週六,就一塊打籃球聊天喝啤酒。只要撒貝寧在,當晚就很high。他會像做拉麪一樣,把全部人的話揉在一塊,再撒出去。

撒貝寧善與人交往的本事是從小培育的。父親是部隊文工團的話劇演員,家就在部隊大院裏。那裏有許多孩子,撒貝寧每天領着一大幫孩子演戲,佈置虛擬環境,召開軍事會議,挽救世界。他扮演的是司令,琢磨着另一幫孩子搞什麼陰謀。他與大院裏的孩子們非常投緣,緣分很深。當父親轉業到武漢後,撒貝寧隨父母從廣東湛江遷到這裏。兩次轉學,他仍舊靠着自己的才智和善交之道,當上了班幹部。五年級最終一次轉學,班主任把他向班上同學作了介紹,下課後,一羣小男孩圍了上來,其中一個揪他的衣服,說:"咦,有隻小企鵝。'撒貝寧不卑不亢,笑着說:"怎麼樣,好看嗎?'從今,他與同學關係就慢慢和諧起來。撒貝寧後來談起這件往事時,說:"當時,他們就看我經不經得起逗,我要一哭,完了,確定生存不了了。'

如今,央視是撒貝寧職業生涯中最長期的舞臺,他的主持人角色已廣爲人知,廣爲人寵愛。他說:"我要呈現的是美的價值觀,美妙、暖和、潔淨。'臺裏領導對他很器重,也很信任,幾乎不干預他的講話內容。對此,撒貝寧感慨萬分地說:"領導對我太放心了,知道我會有底線。'

中國名人的事蹟7

“高標準、嚴要求、行動快、工作實、搶困難、送方便”,這就是30多年來激勵一代又一代紡織工人的“夢桃精神”。

1951年,16歲的趙夢桃進入陝西西北國棉一廠。1952年5月,在學習“郝建秀工作法”活動中,趙夢桃以異的成績第一個戴上了“郝建秀紅圍腰”。在擋車時,別人巡迴一次需要3—5分鐘,可她只用2分50秒。她進廠不到兩年,就創造了千錠小時斷頭只有55根、皮輥花率1.89%的.好成績,她第一個響應廠黨委“擴臺擴錠”的號召,看車能力從200錠擴大到600錠,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

趙夢桃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不讓一個夥伴兒掉隊!”在她的影響下,“人人當先進,個個爭勞模”蔚然成風。從1952年到1959年7年中,她創造了月月完成國家計劃的先進紀錄,還幫助12名同志成爲企業的先進工作者。1959年,她和她的“趙夢桃小組”雙雙出席了全國羣英會,成爲紡織戰線一面旗幟。1963年,趙夢桃又創造了一套先進的清潔檢查操作法,這一操作法在陝西省全面推廣。同年,這位全國勞動模範因患肺癌病逝,年僅28歲。

“趙夢桃小組”這面旗幟至今仍放射着耀眼的光輝。1980年,這個小組被國家經委授予“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

中國名人的事蹟8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清代啓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遠達,字默深,又字墨生、漢士,號良圖,二十五年始成進士,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歸隱,潛心佛學,法名承貫。

魏源認爲論學應以“經世致用”爲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總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他的著作《海國圖志》向中國人介紹了世界地理概況,他也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觀點,主張向西方學習,被譽爲“開眼看世界得第一人”。

魏源在革新變法,反對侵華,興辦實業,推崇民主賦稅思想上都有自己的見解。他著重於經濟領域的改革,在鴉片戰爭前後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於“國計民生”,認爲“變古愈盡,便民愈甚”。這些主張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對於後來的資產階級變法維新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魏源堅決反對西方資本主義的侵華活動,提出“義民可用”的主張。

魏源在《海國圖志》中很好貫徹併發揮了林則徐瞭解和學習西方的思想和做法,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正確口號,認爲“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把學習西方的“長技”提高到關係國家民族安危的大事來認識,使之在當時社會上發生了振聾發聵的重大影響,爲此,他提出一套具體方案,不但包括了官辦軍事工業,改進軍隊武器裝備的內容,而且提出了興辦民用工業,允許商民自由興辦工業的`主張。

魏源主張國家利用賦稅手段保護工商業的發展,認爲“士無富民則國貧,士無中戶則國危,至下戶流亡而國非其國矣”。他所強調的富民主要是指工商業者。提出這一思想,有助於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魏源還對生產經營成本高低的原因及其對財政稅收的影響作了一定的分析。魏源的這一觀點在我國19世紀以前的經濟思想中是極爲罕見的。

中國名人的事蹟9

說起李白,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唐朝的詩仙,是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豪放而清新,奔放而雄壯。

“李白斗酒詩百篇。”他一生作詩無數,而我則更喜歡他醉酒後作的詩。因爲酒後的詩更奔、更放、自由。

李白出生在唐朝盛世的時候,所以他的`詩非常的優美,讓我們看到了寄情山水的李白、看到了注重友情的李白、看到了胸懷遠大的李白,還讓我們看到了率真傲骨、劍魂月影的李白。讀李白的詩,會使人陶醉,會使人迷戀,會使人心情悲傷,同時也會使人心情開朗,他的詩風格不同,給我們呈現的也不同。

讀寄情山水的詩,讓我們看到了很喜愛山水的李白,其中的詩有《早發白帝城》、《夜宿山寺》、《獨坐敬亭山》、《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等詩,詩中使用着很多的誇張句,襯托着那裏的景色。

讀注重友情的詩,讓我知道了朋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其中的詩有《送友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沙丘城下寄杜甫》等詩,寫得很優美。

讀胸懷遠大的詩,讓我知道了做人要大方,其中的詩有《上李邕》、《秋浦歌》、《行路難》等詩,詩寫得淋漓盡致。

李白在我的心中是一個如風般的傳奇,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朵,一本意味深長的書。是他教給我寄情山水,是他教給我注重友情是他教給我胸懷遠大。

中國名人的事蹟10

柳公權是唐代着名書法家,柳公權書法以楷書着稱,骨力勁健,自成一家,與顏真卿合稱顏柳。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在村旁的老桑樹下襬了一張方桌,舉行“書會”,約定每人寫一篇大楷,互相觀摩比賽。公權很快就寫了一篇。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

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

柳公權不相信,他悄悄給家裏人留了紙條,就獨自往華京城去了。柳公權一進華京城壽門,見北街一顆大槐樹下掛着個白布幌子,上寫“字畫湯”三個大字,字體蒼勁有力,筆法雄健瀟灑。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羣去看,不禁驚得目瞪口呆。只見一個黑瘦的畸形老頭,沒有雙臂,赤着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住鋪在地上的.紙,右腳夾起一支大筆,揮灑自如燦在寫對聯。他運筆如神,筆下的字跡似羣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看客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這才知道賣豆腐的老漢沒有說假話,他慚愧極了。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爲一代書法大家。

中國名人的事蹟11

公元前440年,楚國磨刀霍霍,準備利用魯班製造的雲梯等攻城器械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後,一面派弟子禽滑釐等300餘人帶着守城器械趕赴宋國,幫助宋國做好防禦準備,一面置生死於不顧,從魯國出發長途跋涉到楚國去說服楚王停止侵略戰爭。

墨子一路上晝夜兼程,風餐露宿。腳磨破了,撕塊衣裳裹起來再走,奔波了十天十夜,終於來到楚國都城。他見了楚王后,先用打比方的方式喻示楚宋兩國富貧差別之大,不可以強執弱、以富侮貧。墨子說,現在有一個人,他自己有裝飾漂亮的車子,還去偷鄰居家破爛不堪的車子;他自己有錦緞繡衣,還去偷鄰居家破舊衣衫;他自己有精美肉食,還去偷鄰居家粗劣糠菜。這算是什麼人呢?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是犯了偷竊的毛病。”墨子接着說,我聽說您準備攻打宋國,與這個犯偷竊毛病的人有什麼兩樣呢?如果攻打宋國,您必定失去了“義”而得不到宋。一席話說得楚王猶豫不作。

過了一會兒,楚王說,魯班已爲我造好了攻城的器械,我還是想去攻打宋國。於是墨子解下身上的革帶當作城池,用一些小板當守城的器械,當着楚王的.面與魯班模擬了一場攻守械鬥。魯班用雲梯、撞車、飛石等九次展示攻城之機變,墨子九次進行了成功地抵抗。魯班器械用盡,而墨子防守有餘。最後,魯班“戰敗”。魯班說:“我知道怎樣對付你了,可是我不說出來。”墨子說:“我知道你怎樣對付我,我也不說出來。”楚王莫明其妙地問道:“你們這是什麼意思?”墨子說:“魯班不過要大王殺掉臣,認爲宋國就沒法守城了。其實,我的弟子300多人已經到宋國做好守城的準備了。您即使殺了我,楚國也打不了勝仗。”楚王聽後,終於放棄了對宋國的戰爭。

墨子救宋的事故,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勇敢與智慧成功地制止大國進犯小國的最的一次,是墨家學派“兼愛,非攻”、酷愛和平思想主張的具體實踐,充分體現了墨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光輝軍事思想。

中國名人的事蹟12

我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裏的一把熱水瓶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爲飢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我嚇得要命,鑽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傍晚的時候,我聽到母親呼喚我的乳名。我從草垛裏鑽出來,以爲會受到打罵,但母親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只是撫摸着我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嘆息。

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隨着母親去集體的地裏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着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撿到的麥穗,吹着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讓我終生難忘。多年之後,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爲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我相逢,我衝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我,平靜地對我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我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箇中秋節的中午,我們家難得地包了一頓餃子,每人只有一碗。正當我們吃餃子的時候,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了我們家門口。我端起半碗紅薯幹打發他,他卻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幹,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我氣急敗壞地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幹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母親訓斥了我,然後端起她那半碗餃子,倒進老人碗裏。

十二歲那年,莫言因拔了生產隊一個紅蘿蔔,被罰跪在毛主席像前請罪,回家後被父親用蘸了鹽水的繩子抽打。爺爺說:“不就是拔了個蘿蔔嗎!還用得着這樣打?”“中農”出生的家庭讓每個人在這場運動中都得小心翼翼,苟且偷安。莫言回憶小時候向老師告密一位同學在參觀苦難展覽時沒有哭,導致那位同學獲得警告處分。多年後他懺悔悟到一個道理:"當衆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爲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關於寬恕的故事———莫言小時候跟隨母親去地裏撿麥穗,被守麥田的人捉住,搧了母親一個耳光。她搖晃着身體跌倒在地。多年後,那個看守麥田的人在集市上與莫言相逢,對方已變成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莫言衝上去想報仇,母親拉住了他,平靜地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我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地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算完錢我就去了學校。當我放學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流淚滿面。母親並沒有罵我,只是輕輕地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一、《鄧亞萍》衆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爲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爲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爲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中國名人的事蹟13

美麗富饒的寶島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明朝末年,荷蘭侵略者強佔了臺灣。臺灣人民恨透了這夥強盜,不斷進行反抗鬥爭。

少年時代的鄭成功,曾親眼目睹荷蘭侵略者在家鄉福建沿海地區燒殺搶掠、殘害鄉親。他從小就對荷蘭侵略者十分憎(zēnɡ)恨。後來,鄭成功成爲統率千軍萬馬的將領,便移師金門、廈(xià)門一帶,決心進軍臺灣,趕走荷蘭侵略者。

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領兩萬五千將士,分乘數幾百艘戰船,浩浩蕩蕩渡海東征,開始進行驅逐荷蘭侵略者的正義之戰。鄭成功在衆將士的簇擁下,站在指揮艦(jiàn)船的樓上舉目四望,這支前進中的龐大艦隊,前後綿延十幾裏,風帆蔽日,戰旗招展。鄭成功看到自己親手訓練的軍隊紀律嚴明,軍容雄壯,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荷蘭侵略者獲悉我軍進軍臺灣的消息,十分恐慌。他們把軍隊集結在赤嵌城和臺南城,還在港口沉下許多破船,企圖阻擋我軍船隊登陸。鄭成功利用海水漲潮之機,繞過了敵軍設置的炮臺和重兵把守的港口,從鹿耳門登陸。荷蘭侵略軍不甘心失敗,又調動“赫克託”號等戰艦,張牙舞爪地開了過來,猖狂進行反撲。他們妄圖憑藉高大堅固的鐵甲戰艦和大炮,阻止我軍繼續登陸。

鄭成功沉着鎮定,指揮我軍戰船和戰艦展開激戰。英勇的我軍將士冒着敵軍密集的炮火,駕駛戰船向敵艦衝去。他們在近處團團圍住敵艦,使敵艦的大炮失去了威力。突然轟隆一聲巨響,所有艦船都震動起來,海面上掀起十幾丈高的巨浪。原來,我軍的炮火擊中了敵艦的彈藥庫。敵軍驚恐萬狀,亂作一團。我軍將士乘勢用鐵鉤鉤住戰艦,爭先恐後跳了上去。敵艦官兵無法逃脫,只好舉手投降。至此,我軍取得了登陸戰鬥的重大勝利。

荷蘭侵略軍遭到慘敗,便龜縮在赤嵌、臺灣兩座城裏不敢應戰。他們派出使者向鄭成功求和,說只要我軍退出臺灣,他們願意貢送十萬兩白銀慰勞。鄭成功義正辭嚴道:“臺灣本來是我國神聖領土。我們收回臺灣,是天經地義之舉。如果你們賴着不走,我就用大炮把你們轟走!”

鄭成功喝退敵軍使者,派兵猛攻赤嵌城。城裏敵軍負隅(yú)頑抗,垂死掙扎。有一臺灣同胞向鄭成功獻計道:“赤嵌城飲用之水都是從城外高地流下來的。只要切斷水源,敵人就會不戰自亂。”鄭成功依計照辦,果然不出三日,赤嵌城的敵軍便乖乖投降了。

盤踞(jù)在臺灣城的敵軍妄圖長期頑抗,等待救援。鄭成功決定採取長期圍困的辦法逼敵軍投降。在圍困八個月之後,鄭成功下令向臺灣城發起強攻。荷蘭侵略軍糧盡水絕,走投無路,只好舉起白旗投降。1662年初,敵軍頭目被迫來到我軍大營,簽字投降。在我軍將士潮水般的歡呼聲中,荷蘭侵略者垂頭喪氣地離開侵佔三十八年之久的臺灣。

臺灣寶島重新回到祖國懷抱,臺灣同胞男女老幼個個喜氣洋洋。他們成羣結隊,簞(dān)食壺漿,慰勞祖國將士。臺灣各地街頭巷尾,鞭炮之聲不絕於耳,人們載歌載舞,歡慶回到祖國懷抱。

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後,鼓勵墾荒種田,大力發展生產,倡導教育,興辦學校,幫助臺灣同胞改善生活,提高文化水平,有力地促進了臺灣的發展。

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雖中年英逝,但他收復寶島臺灣的豐功偉績,永遠銘(mínɡ)記在中華兒女的心中。着名文學家、史學家郭沫若曾撰(zhuàn)寫一副對聯,讚頌鄭成功的歷史功績:“開闢荊(jīnɡ)榛(zhēn)千秋功業,驅除荷虜(lǔ)一代英雄。”

中國名人的事蹟14

錢學森

錢學森,著名科學家。我國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被稱爲導彈之父。

錢學森3歲時就有非凡的記憶力,能背誦上百首唐詩、宋詞,還能用心算加減乘除。大家稱他爲“神童”。

5歲時,他已可讀懂《水滸》了。他對爸爸說:“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變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爸爸說:“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須好好讀書,努力學習知識,貢獻社會”。

在國小低年級時期,男孩子最喜歡玩用廢紙折的飛鏢。每次比試,總是錢學森扔得最遠,投得最準。同學們不服氣,撿起他折的飛鏢仔細研究,原來他摺疊的飛鏢有棱有角,特別規正,所以投起來空氣阻力很小;投扔時又會利用風向風力,難怪每回都數他投得最遠最準呢!小小年紀的錢學森居然領悟了某些空氣動力學的常識,這不僅使同學們,而且使老師也驚歎不已。

20多年後,錢學森果然成了國際知名的力學和空氣動力學家。晚年的`錢三強身體日衰,仍擔任了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務。他一直關心中國核事業的發展,強調不僅要服務於軍用還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終年79歲。國慶50週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錢三強追授了由515克純金鑄成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表彰了這位科學泰斗的巨大貢獻。

標籤:名人 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