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保險

醫療保險論文

保險2.56W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醫療保險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醫療保險論文

醫療保險論文1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爲核心,從管理制度、培訓學習、整理流程等方面入手,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併爲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鑑和幫助。

關鍵詞: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檔案管理;管理途徑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記錄着保險基金的流向,屬於職工參保就醫、買藥結算的一手資料,爲保險管理部門相關決策提供依據。對此,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中,要以全局眼光看待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工作,創新管理方式、管理內容和管理理念,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制度,以制度規範管理行爲,加大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和學習,優化檔案管理流程,進而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的綜合質量水平。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做法的重構與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健全管理機構,完善管理制度

爲了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水平,醫療保險機構高層領導要給予檔案管理工作足夠的重視,根據本地和本單位重點工作內容,構建由主管領導的檔案管理隊伍,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機構,對內部管理結構進行優化,根據員工特點和工作能力,合理匹配管理崗位,制定檔案管理人員工作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劃分工作界限,防止重複性工作而降低檔案管理效率。同時要對領導、專職人員、兼職人員等權責進行明確劃分,將檔案管理中的形成環節、移交環節、利用環節進行審覈,及時發現管理中的不足支持,落實具體管理工作和利用業務,完善文件材料歸檔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的規範性和科學性。

二、重視學習培訓,加大職業交流

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工作中,高素質管理隊伍直接影響檔案管理水平和管理工作效率,這就要求醫療保險機構要加大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積極鼓勵和引導管理人員進行自主學習,瞭解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充實檔案管理知識,並將其應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工作的綜合質量水平。以此爲思路,一方面要引進管理專家到檔案管理崗位上進行指導,帶領現有管理人員開展管理實踐,豐富管理人員專業培訓內容,除了強化基礎管理能力之外,還要對管理人員進行計算機技術培訓和數字通信技術培訓,符合新時代背景下對管理人員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提高對人才教育的培育投入力度,組建一批學歷達標且熱愛檔案管理工作的員工,根據員工具體能力水平,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根據培養計劃對員工進行檔案管理基礎知識、業務知識、計算機知識、數字通信知識等方面的綜合培訓,培養檔案管理儲備人才,增加管理人員的檔案意識和工作責任意識,鼓勵管理人員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的創新,構建一批高素質管理隊伍,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工作的綜合質量水平。

三、實行分類管理,保證管理效果

在進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中,遵循文件資料形成規律,維持各個文件資料間的關聯性,爲管理工作和檔案利用提供便利性。對此,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中形成文字資料,要根據文書立卷方式開展整理工作,會計檔案則遵循《會計檔案管理辦法》進行文件整理,並結合各類文件的屬性和功能進行分類整理,對每一個文件檔案進行編號,科學合理,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工作的規範性和有序性。結合檔案特點與文件形成規律,檔案號編制以案卷號編號法爲主,各個業務部門中的經辦員要在每年3月末整理好上年度所有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並在4月末提交到單位檔案部門,而檔案部門要在6月低前完成檔案的整理與商家,重新整理歷年來檔案資料,遵循規範化和標準化的原則,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進行分類整理,分工負責,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所有的管理工作,完成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任務,提高檔案管理的規範性和標準性。本文通過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的研究,得出:(1)爲了提高檔案管理水平,要以制度爲保障,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優化內部管理組織結構,劃分工作內容和權責,使得各項管理工作順利進行。(2)爲了提高檔案管理水平,要加強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從人員培訓和學習交流等方面入手,制定檔案管理人員培養方案,根據管理人員的實際水平,有針對性進行專業知識、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訓,並加強先進管理技術的學習,引入到實際管理工作中,提高檔案管理水平。(3)爲了提高檔案管理水平,要創新管理方法,引入分類管理法,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文件進行歸類、整理、編號,便於日後的查詢工作,提高檔案利用價值,完成管理任務。

參考文獻

[1]徐春榮.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管理做法之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xx,(17):343-344.

[2]王惠娟.芻議醫療保險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J].蘭臺內外,20xx,(06):34.

[3]杜補和.淺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檔案的管理[J].山西檔案,20xx,(04):37-38.

醫療保險論文2

摘要]本文主要以在新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下,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整合爲出發點,分析了當前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並針對問題從創新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管理等方面探討了優化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管理途徑,以期進一步提高醫保經辦機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鍵詞]新醫改;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創新

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和醫藥衛生體制的不斷改革,醫療保險的經辦管理和發展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息息相關。爲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要全面貫徹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精神,進一步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統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當前,國家鼓勵有條件的統籌地區進一步實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和經辦機構統一。因此,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優化管理和創新已成爲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

1當前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

1.1長效的籌資繳費制度尚未建立

城鄉醫保的籌資與資金管理是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穩定和持續發展的根本。籌資渠道暢通、籌資方式簡便和籌資成本較低等,是城鄉醫保統籌發展的關鍵。從20xx年開始,每年政府提高的補助標準趨於穩定(每年增加40元),農民個人繳費標準也相應提高,但每年提高幅度不一(20xx-2012年,每年增加20元;20xx-2014年,每年增加10元;20xx-2015年,每年增加20元;20xx-2017年每年增加30元),使農民羣衆對年年提高個人繳費標準難以理解,看法不一併存有意見。爲了消除城鄉居民羣衆疑慮,應當建立一個穩定、低成本的長效籌資機制。

1.2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方式落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20xx年進行試點,20xx年全面推行,城鎮居民醫保則從20xx年開始推行至今。城鄉居民醫保現行籌資繳費方式基本相似,均由經辦機構提供上一年度參保參合花名冊給鄉鎮(街道),鄉鎮(街道)負責發動村(居)委會工作人員籌資收費、手工開具發票,再由村、鎮工作人員整理、統計,並逐級彙總上報,最後由縣級經辦機構覈銷發票,統計確認參保人數並批量開通繳費。籌資方式過於落後笨拙,而且由於工作量巨大,環節繁多,往往因數字不符而需要層層重新覈對,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人員疲憊不堪,產生厭倦應付情緒,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影響到參保人員的及時就醫和辦理報銷。

1.3經辦機構在基金監管方面壓力加大,面臨新的挑戰和困難

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特別是新農合)由剛開始的只開展住院補償,擴展到住院統籌補償、特殊門診補償、普通門診補償及大病補充補償等業務,受益面擴大,工作量成倍增長。而經辦機構人員編制不足,經辦日常工作業務繁重,在加強基金運行監管方面已顯得力不從心。醫療行業技術的特殊性及不對等性,對經辦機構精細化管理及業務監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戰。跨地區異地定點聯網結算的醫療機構不斷增多,依靠原來的監管方式,組織幾支專家組對某些醫療機構抽取部分病歷查閱分析、入戶隨訪的監管方式已遠遠不適應當今全民醫保情況下的監督與管理,更需要一個完善的醫療服務質量智能稽覈信息系統,一個能夠積極促使醫療機構自主控費的運行指標管理制度,讓醫療費用的控制方法更趨規範、更加公平合理,讓廣大農民羣衆受益更大。

2創新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管理的措施

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整合,建立城鄉一體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已是大勢所趨。

2.1科學立法,建立穩定長效的籌資繳費制度

要解決這一問題,第一,應把籌資機制制度化、法律化,將籌資規範、程序和操作手冊等系統成文,從法律高度貫徹執行,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籌資增長機制,方能確保醫保基金的健康持續。第二,拓寬籌資渠道,建立多元籌資機制,通過合理劃分政府、單位、家庭和個人的醫療保障責任,督促其履行相應義務。第三,可以建立連續參保激勵機制,建立參保檔案,制定連續參保的優惠政策,逐步使城鄉居民從自願參保向自覺參保轉變。第四,必須擺脫每年靠村幹部挨家挨戶上門收費的方式,政府應提前半年確定個人繳費標準,或每3年確定一個個人繳標準,政府補助標準可逐年增加,但農民個人繳費標準不宜每年提高;然後建立一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繳費信息平臺,連接到各村(居)委會,每年下半年就可啓動繳費信息平臺讓下一年度參保居民繳費,利用信息系統打印參保票據和核對人數,確保金額數據的準確性;改變現在的手工登記造冊、手工開具收款票據等笨拙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第五,科學設計不同的繳費標準和補償政策,政府補助標準要一視同仁,但城鄉居民的個人繳標準可設計兩個不同檔次供個人選擇,有關補償政策可根據個人繳費的不同檔次適當改變補償比例,鼓勵經濟條件較好的城鄉居民多繳費,體現城鄉一體化醫保制度的互助共濟作用,提高保障水平,使人們真正受益。

2.2建立城鄉基本醫保籌資繳費平臺

現行落後的籌資繳費機制制約着經辦機構的服務效率,現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爲信息的處理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條件,爲人們使用有序的信息提供了方便。多年的實踐證明,城鄉醫保的實施,使廣大城鄉居民獲得到真真正正的實惠,城鄉居民的自主參保意願和互助共濟意識基本成熟,爲建立城鄉醫保籌資繳費平臺奠定了基礎。

2.3加強信息系統智能稽覈軟件的開發,加大基金監管力度

以城鄉基本醫保政策一體化信息系統改造工作爲契機,建立城鄉基本醫保信息化監管平臺。一是建立健全醫療保險信息庫,特別是藥品編碼庫、醫用耗材編碼庫、疾病診斷分類編碼庫、醫師庫及醫療服務價格數據庫等;二是完善醫保信息化監控手段,全面開展醫保智能化審覈監控系統建設,科學制定監控基礎指標,擴展監控項目和內容,發揮系統智能審覈功能,對醫保藥品使用率、自費藥品控制率、藥佔比、次均費用、日均費用、平均住院日及入院條件符合率等指標進行實時監控;三是在加強醫保基金安全管理方面,還要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建立醫保協會組織,定期聘請中介機構或抽調協會專家成員,使用科學技術手段,多措並舉,保障基金安全運行;四是建立醫師檔案庫,建立醫生不當處方公示點評等制度,探索建立定點醫療機構信用等級管理和黑名單管理制度,有效約束醫療機構的不良行爲。

2.4加強醫保經辦隊伍專業化培訓,實現精細化管理

發展城鄉一體化醫保管理制度,首先要理順體制、整合資源。將城鄉一體化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歸屬一個部門管理,構建三位一體的醫療保障體系。其次,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整合信息系統和經辦隊伍,做好三種醫保制度的銜接。實現“六統一”,即統籌區內統一覆蓋範圍、統一籌資政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醫保目錄、統一定點管理及統一基金管理,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這不僅便於醫療保險制度的統一規範,更是實現新農合與其他醫保制度相銜接並同步管理的基礎。最後,強化信息系統技術監管,全面實現就診數據的實時審覈,提高審覈效率,通過制定臨牀規則和經驗規則對定點醫療機構進行交替審查,自動識別可疑和待覈實結果,規範定點醫療機構、醫生的醫療服務行爲,規範參合人員的醫療行爲;不斷提升醫保經辦機構的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完善系統審覈規則並公開,充分體現審覈的公平與公正。

3結語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一體化管理還有待完善,經辦機構要爲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體系,把醫療保障基金用在刀刃上,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合理、安全用好基金,不斷提高羣衆醫療保障水平。這不僅需要制定和完善一套合理合法的管理制度,還需要建立一支擁有專業水平、綜合素質高、責任意識強的管理隊伍,才能讓城鄉基本醫療保險一體化建設這一項目得民心,成爲一項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

醫療保險論文3

近年來,隨着城市改革取得較快發展,城鎮職工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起來的同時,農村社會保障建設滯後問題日益突出。這一時期農民健康狀況的惡化,農民醫療衛生保險水平低下,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給我國農村醫療保障體制的改革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長期下去,必將嚴重妨礙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阻礙農村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保障農民健康權益的保險制度無疑是相當重要的,構建農村醫療保險法律制度是發展農村經濟解決的關鍵問題,確立適合農村的醫療保險法律制度,對於保障農村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農村醫療保險的概念界定

一般意義上的保險,就是以集中起來的保險費建立保險基金,用於對被保險人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給予補償,或對人身傷亡和喪失工作能力給予物質保障的一種制度。而社會保障法下的保險—社會保險,則區別於一般意義上的商業保險。所謂社會保險,有學者認爲是指國家通過立法設立的,以勞動者爲保險對象,以勞動者的年老、疾病、傷殘、失業、死亡等特殊事件爲保險內容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保險制度。

二、我國新型農村醫療保險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新型農村醫療保險法律制度立法滯後,法律體系不健全 農村醫療保險必須以立法作爲手段,才能保證其運作的規範化、法制化。但我國到目前爲止,尚未出臺一部綜合性的銥村醫療保險法》,其專門性法規的建設也相當落後。農村醫療保險國家立法的嚴重滯後必然造成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在運作中缺乏法律依據,只能靠政策和行政手段來推行,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目前,農村醫療保險立法層次低。從法律地位來說,社會保障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重要法律部門,而農村醫療保險作爲社會保障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並通過。但在現實中,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200多部法律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中,沒有一部專門調整農村醫療保險關係的基本法律和農村社會保障基本法律。農村醫療保障方面,只有20xx年政府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快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的部門規章和政策,立法層次低,與社會保障法的法律地位不相符合,導致農村醫療保障法律的權威性、統一性、穩定性不足。

另外,農村醫療保障法律體系不健全。正因爲缺乏權威的社會保障基本法,那些作爲目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主要法律依據的行政規章之間缺乏統一協調,不能形成配套的法律系統,使整個農村醫療保障體制的建設形成較混亂的局面。比如在中央決定復重建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決策中,對於其資金來源,各職能部門觀點不一,其政策措施也相互矛盾。如民政部門規定,爲了建立合作醫療制,地方政府可向農民收取一定的費用中,合作醫療項目被視爲“交費”項目,列爲農民負擔不允許徵收,致使許多地方不得不放棄合作醫療制度。同時,由於沒有權威的法律作保證,許多農民對國家的農村衛生政策的穩定性和系統性信心不足,參保情緒不高。各個主體的權利義務未法定化,法律責任不明,一旦參保農民權益受損,找不到任何法律救濟。

(二)新型農村醫療保險的籌資渠道窄,籌資方式單一

我國農村醫療保險實行個人、集體和各級財政共同分擔的籌資機制。從實際情況來看,財政補助資金相對來說比較有保障,而農民繳費情況卻不太一樣。

在農民繳費方式上,有采取基層幹部上門收的辦法,有的採取信用社代收的辦法,有的採取動員農民自行繳費的辦法。具體的收繳時間也不盡一樣,還沒有形成合理有效的機制。在基金管理方面,一些地方農村醫療保險基金沒有完全封閉運行,經辦機構既管錢又管賬,直接進行賬目審覈和現金結算,基金安全問題存在潛在風險。政府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在“發展優先與效率優先”的理念下,沒有投入充足的資金。同時,隨着農村“費改稅”的開展,鄉鎮財政、集體收入銳減,集體可支配收入減少,甚至收不抵支。因此,籌資渠道狹窄,方式單一,資金的不足成爲農村醫保建設的一大瓶頸。

(三)新型農村醫療保險資金補償水平低,報銷手續複雜

現在影響我國農村醫療保險平穩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報銷的比例偏低,農民收穫的補償太少。我國農村醫療保險的補償方案裏都設有補償的比例、起付點和封頂線。但是在實際報銷的過程中,這就造成了費用門檻。患大病的貧困農民承擔不起自付費用的部分,所以很多人選擇了放棄醫療保險中的補助,而條件較好的農民則有能力承擔自付費用的部分,所以得到了相應的保障。這樣使經濟條件差些的農民沒有很好的辦法從農村醫療保險中受益,影響了農民參保的積極性。同時也加大了農村醫療中的不平等,影響了農村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效果。

三、我國新型農村醫療保險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加快新型農村醫療保險的立法

農村醫療保險在1978年曾被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逐步發展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公費醫療和合作醫療等事業,以保證勞動者享受這種權利。”但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對農村醫療保險進行確認。此後,農村醫療保險只是出現在國家的相關文件或決議中,某些地區雖然開展了一系列立法實踐,但農村醫療保險還未正式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有無完備的法律保障是衡量一項制度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加快農村醫療保險的立法進程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必要保證。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制度的建設涉及財農村醫療保險制度。目前,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己在全國範圍推廣,國家及各地方政府應在推廣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實施辦法,加快法制化進程,做到依法管理。明確政府的職責、醫院和農民的權利、義務,以法律效力保證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健康持續發展。

(二)完善新型農村醫療保險的資金籌措機制

設立科學的籌資標準。要把握一個原則—公平原則。它是指資金籌集過程中,不同主體間的經濟負擔應該公平。這種公平性分爲垂直公平和水平公平兩種。垂直公平是指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經濟能力的家庭所確定的籌資水平應該不同,這體現農村醫療保險制度是按照遭遇疾病風險的家庭的實際支付能力而不是按風險大小來支付這一原則,以實現高收入者對低收入者的轉移支付,確保低收入者在遭遇相同的風險時有相同的支付能力。水平公平是指不論勞動者的職業、身份有何不同,只要收入水平相同,則應支付相同的醫療費用。如果將這個原則運用到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制度設計上,並且超越個人支付的範疇來研究各不同籌資主體的公平險我們就會發現,政府是強勢一方,其充足的資源保障決定其較強的支付能力,理應在籌資中承擔主要的責任。而農民是弱勢一方,其不穩定的收入增長難以保障這一制度持續運行的必要支付,其不穩定的資源條件使其在籌資中只宜扮演配角。

(三)完善新型農村醫療保險的補償機制

科學確立補償標準。從調查可以看出,農民對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制度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報銷比例過低。報銷比例偏低,會降低農民的收益率,直接影響農民參保的積極性。因此報銷比例應該更爲合理,由各地區根醫療保險資金狀況和自身經濟能力靈活掌握,報銷方式的確定應該更加靈活化,充分考慮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便利。報銷比例是指參合農民的醫療費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獲得補償的部分所佔的比例。實踐中,各地確定報銷比例遵循“以收定支、量入爲出、收支平衡”的基本理念,要在經濟水平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地提高報銷比例。確定科學的補償水平,不但可以緩解貧困家庭的負擔,而且能夠極大地促進農民參保的積極性。

醫療保險論文4

摘要:

從制度上看,醫保異地就醫結算問題主要源於我國社會保險的屬地化管理。從現實的角度來講,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均衡、人口流動加速以及老齡化程度的深化都使得跨區域人口流動變得頻繁與複雜。上述現象都使得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問題的解決變得迫在眉睫。本文從現狀問題與對策三個方面簡要地進行論述,以期爲我國解決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問題的解決提供可行與理性的解決路徑。

關鍵詞:異地就醫結算 問題 對策

一、異地就醫結算的根源

醫保異地就醫結算是指參保人由於異地工作、安置、轉診或因差旅探親等其他原因在參保統籌區之外的地方接受醫療服務發生醫療費用支出後由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爲參保人提供的醫療費用結算業務。產生異地就醫結算問題的原因,總的來說包括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我國日益加快的人口流動節奏。城市化的不斷加速、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新興市場的開闢以及投資熱點的轉移都促使着人口流動變得頻繁而複雜。截至到20xx年年底,我國流動人口總數達到2.53億人,佔全國人口的近20%。如何更好的保障這些流動人口的經濟、生存、健康等基本權利成爲更需要被重視的問題。其次,人口老齡化的深入發展使異地就醫需求不斷擴大。早在21世紀初期我國便邁入了老齡化社會的大門。從20xx年的到20xx的15年間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及老年人口撫養比呈現着一個逐年增長的態勢。截止到20xx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1.37億人次,老年人口撫養比達到13.7%。除了老齡化的深入,時代的發展也使老年人退休後不再囿於原有生活圈,老年旅遊候鳥養老的走俏也使得異地就醫需求增加。這些轉變都使得異地就醫結算面臨着新的挑戰。再次,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醫療衛生資源的分佈不均,這種衛生資源的不均衡分佈爲異地轉診就醫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在相同的經濟水平之下,大部分人更傾向於選擇衛生資源更爲豐富的大城市或者醫療水平高的醫療機構就醫。這說明城市發展水平不均也會帶來明顯的醫療服務資源梯度佈局問題。因此,由醫療資源匱乏而產生的異地就醫也是異地就醫結算問題的一個組成原因。最後,在我國社會醫療保險建立之初統籌層次的設定以縣市爲宜,因此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的統籌層次一直保持着較低的層次,這在無形中便放大了異地就醫的人數和服務量。同時,屬地化的管理原則也使異地就醫結算程序繁冗。這都加重了異地就醫結算所面臨的問題。

二、當前各地的實踐狀況

在相應政策的支持之下,部分省份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其中以海南省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爲代表。

1.海南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實踐狀況。

1.1海南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模式。結算模式是解決結算問題的核心。應對省內異地結算時主要通過建成統一管理平臺,規範互信互認結算機制,制訂跨市縣的結算流程。參保人可在省內任意定點醫療機構就醫並即時結算。在處理跨省結算時採取的主要有參保地結算、就醫地結算以及點對點結算三種方式。參保地結算是海南採取的主要方式,前提是兩地簽訂異地就醫結算協議。當發生異地就醫行爲後,就醫地將患者信息回傳平臺並由參保地醫保機構審覈後進行費用結算。就醫地結算是就醫地與參保地在雙方系統中開發對方結算模塊,當產生異地就醫時,就醫地按參保地模塊要求進行即時結算。這種方式的前提是雙方醫保政策差異較小且互信互認,因此採取該種方式的地區較少。第三是點對點的結算辦法。這種方式僅限於參保人異地聚居的地區,通過信息回傳、參保地審覈以及就醫地結算的方式與參保人結算。

1.2海南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存在的問題。信息網絡的建設是結算工作的重點,但由於協議雙方可能存在的利益協調不順會造成網上服務開展受阻。同時,雖然有網絡服務平臺的支持,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結算方式都能夠實現完全即時結算。其次,監管要涉及到參保與就醫兩地的醫保管理機構,由誰監管、如何監管便成爲棘手的問題。同時由於異地就醫結算費用佔總體費用比重較小,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服務提供方也不願爲此投入過多費用來運營與維護。

2.長江三角洲地區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實踐狀況。

2.1長江三角洲地區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模式。長江三角洲採用的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模式主要有聯網結算和委託代理方式。聯網結算方式是指搭建城市間的信息平臺,傳輸共享參保人醫療信息以實現就醫地無障礙就醫及實時結算。委託代理是指在城市間設立委託代理窗口,憑藉票據到就醫地設立的代理窗口進行覈保覈銷。目前,江蘇、浙江兩省均已建立覆蓋全省的異地就醫結算平臺,省內各區市依託平臺,利用通信網絡採取聯網方式進行實時結算。此外,江浙兩省與上海市之間主要採用的是委託代理結算方式。

2.2長江三角洲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存在的問題。長三角地區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問題主要集中在資金給付、異地協作以及信息化構建上。異地就醫結算所需的週轉資金從何處列支並沒有明確的政策安排資;異地就醫協作溝通不暢,經濟發達城市雲南流動人口多面臨更多壓力;信息化水平不高,城市間互聯互通網絡尚未完全形成。

三、我國異地結算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制度碎片化,操作難度大。

從橫向來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及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共同構成保障城鄉居民基本健康安全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三者在對象覆蓋、籌資水平以及管理主體都有不同又有所重疊。從縱向來看,經濟社會的梯度發展、統籌層次低、醫保制度的屬地管理也使得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政策實施狀況的差異巨大。

2.信息系統各異,信息共享難度大。

各地醫保信息網絡的構建、信息含量與精度的不同使得各地信息交換易遭遇困難。此外,醫療信息安全性的要求使各地對信息網絡系統進行嚴格封閉的維護,這也會造成信息的交互障礙。信息阻塞使得基本醫療保險的異地就醫結算無法順利開展。

3.缺乏部門溝通,衝突難以協調。

異地結算所要涉及的主體較多且構成較複雜。這種跨時空地域的構成爲異地結算增添不少困難。患者的流動一般也會帶來醫療資源配置的變化以及資金的跨地區轉移,這種流轉通常會涉及到地區間的利益分配,在沒有統一的協調機制調配下易造成部門間的不合作。

四、完善異地結算的對策

1.消除醫保政策差異。

醫保政策的統一是實現異地就醫結算問題的最終解決方式。因此,我國應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頂層設計逐步縮小直至取消基本醫療保險不同制度間的城鄉差異、地區差異以及職業差異。這不僅有利於理順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同時也能夠從根本上減小異地就醫結算的阻力。

2.完善信息平臺搭建。

數據共享是異地就醫結算順利進行的條件,因此在提高統籌層次的基礎上,搭建全國通行的信息服務平臺,拓展和強化社會保障卡的使用範圍和功能,加強醫保信息的傳遞性與可攜性。除此之外,重視維護信息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防範信息泄漏等問題的出現。

3.完善異地就醫協作監管制度。

地區與機構間的良性合作是異地就醫結算順利完成的助推劑。建立一套異地結算協作機制來規範與管理異地就醫結算工作顯得尤爲重要。這不僅能夠增強對地區機構間合作的規範與管理同時也能加強對醫療服務使用方與提供方的雙向監管,爲結算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1]甘銀豔.醫保異地結算實踐探討[J].衛生經濟研究,20xx(5):49-51.

[2]宋魯霞,冷世堯.省內醫保異地即時結算的瓶頸與對策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xx(5):30-31.

[3]鄭先平,劉雅,傅強輝.社會醫療保險異地結算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衛生經濟,20xx(2).

[4]劉瑋瑋,賈洪波.基本醫療保險中異地就醫管理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xx(6).

[5]林存斌.異地就醫結算辦法及付費方式探索——基於海南省的實踐[J].中國醫療保險,20xx(4).

醫療保險論文5

總體上看,現階段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與問題。一是醫療保險制度分設。根據參保人的身份、地域以及籌資考量,我國除了部分人羣依然施行公費醫療外,先後主要設立了三種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這三種制度並駕齊驅,各有其鮮明的特點。三種制度是根據不同人羣設計、分割運行,各險種政策不一,缺乏相互銜接,造成參保者無法在區域及醫保管理機構之間流動的矛盾,其根本原因是公民只能參加一種社會醫療保險。二是管理體制分治。三種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管理體制設計與實際運行,全國大多數地區是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險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所屬的醫療保險專管機構即醫保中心具體負責基金運營和管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則由各地衛生行政部門的新農合經辦機構即農合辦具體負責基金運營和管理。各種制度封閉運行,參保基數受到限制。本着“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餘”原則,三種制度都在起付線、共付率和封頂線上做文章,結果造成結餘過度等問題。三是管理經辦資源分散。一個是政府的管理經辦資源分散在衛生和人社部門,儘管屬於政府支付經管成本,但從公共經濟和公共管理角度看,無疑增加了公共成本,降低了公共資源效率。另一個是政府經辦資源與國有(包括民營)保險公司的重疊,從社會角度看,無疑增加了社會成本,同樣降低了效率。四是管理信息“碎片化”。由於我國醫療資源分佈不均的現實困難,加之社會醫療保險一直停留在較低的統籌層次上,導致了不同統籌地區的醫療保險制度呈現“碎片化”的特點。然而,醫療保險信息的不能共享,限制了醫療信息的實時互聯,也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我國醫療保險“碎片化”制度格局,不利於全國性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整合,除此之外,信息不能共享問題還往往帶來信息化建設的重複投資、數據分割、標準不統一等問題,難以發揮醫療保險信息系統的整體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一直沒有放緩腳步,但關於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卻一直以來褒貶不一,不管體制改革成效的評價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社會醫療保險存在的問題是保障公民健康權利的必要途徑,也是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發展的方向。

一是實現社會醫療保險的全民覆蓋。社會醫療保險的全民覆蓋一直是各項醫療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我國社會醫療保險的覆蓋面雖然近年來有所擴大,但是距離“全民醫保”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在城市,遊離於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外的主要有兩部分人員,第一部分包括廣大農民工和其他進城務工人員,這部分人羣未能納入醫療保險的原因很複雜,除了收入低,就業流動性大等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化的社會保障格局由來已久,缺乏流動就業者在城市享有平等權利的制度基礎。第二部分則主要是城鎮貧困羣體,城市原有的職工醫療保險在經歷了國企第一輪改革之後,部分原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家庭轉變爲新的城鎮低收入羣體。相對而言,在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很好的彌補了農民醫療保險方面的制度缺陷,近年來,新農合的參保率也不斷提高,保障了農民的醫療需求。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面向城鎮就業者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麪向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初步建立了覆蓋全民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不斷擴大其制度覆蓋面,使這種多元化的醫療保險制度充分的覆蓋全民。

二是整合多元化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目前,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還處在多元分割的體制之下,以戶籍制度爲主要依託,新農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及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還處於封閉的環境內,在各自的制度框架下運行。在一些城鎮地區,有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公費醫療制度仍然與企業單位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分隔運行,保障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在部分地區,在擴大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的過程中,還出現了通過降低職工醫療保險水平以向靈活就業人員羣體延伸的現象。在農村,農民的醫療保險獨立運行而且水平偏低,也造成了整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分塊運行現象。在我國,基本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還停留在區縣統籌級別,而且統籌區縣的範圍一般較小,還沒有實現大區域的統一統籌。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多元分割的制度削弱了制度的強制性和普遍性,不利於風險的公平均攤原則,也極大的影響了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運行效率。

三是建立城鄉一體的全民醫療保險體系。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起點是現行的多元分割的醫療保險體系,包括機關事業單位的公費醫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統籌層次上,覆蓋對象上和管理體制上都存在很大問題。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建立起一個統籌城鄉、覆蓋全民的社會醫療保險體系,保障國民健康權利的公平享有。一要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社會醫療保險制度要打破多元化的格局,首先必須以擴大制度的覆蓋面爲首要前提。既然我國長期以來,一直保持着城鄉二元化的格局,那麼制度的整合也應該切合這個前提,先在統籌區域內促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制度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並軌,擴大居民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建立統一城鄉的居民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在城市,將機關事業單位的醫療保險制度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相結合,形成新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並擴大保險範圍,將靈活就業人員以及廣大私營中小企業職工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範疇。二要建立區域性醫療保險制度。建立起覆蓋全民的多元化醫療保障體系是遠遠不夠的,我國長久以來呈現的二元結構必須打破,隨着統籌層次的提高和覆蓋面的擴大,在較大區域內實現一元化的醫療保險制度是一個重要階段。在進一步實現省級統籌的基礎上,實現“大區醫療”,即在統籌區域下,全面整合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不斷縮小社會醫療保險水平的區域差異,爲打造全國統一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創造條件。三要建立全國性的健康保險制度。有研究表明,20xx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是8。5%,預計到20xx年,這一數值將達到20%,並在其後相當長時間內保持在這一水平。在這樣的形勢下,必須強化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均衡化,保障醫療保險制度在老齡化背景下的公平性。因此在實現了社會醫療保險的區域統籌之後,下一步的目標是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統一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健康權利的公平享有,最終建立起一個普惠全民的全國性社會醫療保險體系。

完善社會醫療保險的運行狀況,必須從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合理規劃醫療資源,加強監管措施入手,同時輔以必要的信息化建設,從而保障社會醫療保險體系的順利運行。

一要增加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現代化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政府、僱主和僱員分攤的出資方式,這樣的模式保障了社會醫療保險基金的可靠來源,也使得政府的財政負擔得以減輕,權責更加明確,在我國的公共衛生領域,由於醫療設施落後,醫療保障水平較低,財政仍然是醫療保險事業發展的必要資金保障。首先要加大基層醫療設施建設投入,一個就是要實現籌資渠道的多樣化。

二要提高醫療資源配置的公平性。醫療資源的分配是政府的財政分配職能在醫療領域的重要體現,在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層面,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一直較爲嚴重,而且其解決必須依靠政府的資源配置職能的有效履行。所以要加強醫療資源的科學規劃,改善農村醫療資源配置,發展社區醫療。

三要加強社會保險基金運營與管理。對於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健全的管理機制,有關社會保險基金的籌資、支付與投資運營的監督方式還不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還沒有出臺,給部分地區擠佔、挪用社會保險基金帶來了便利,鑑於此,應鼓勵建立社會保險基金多個部門相互監督的機制,通過不同部門之間的相互制衡,增加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性。同時,國家應儘快起草有關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的法律,爲社會保險基金的運營與管理創建良好的環境,對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管理、運營與給付做出硬性規定,通過國家力量強制實施,使社會保險基金的運營與管理有法可依。

四要推動社會醫療保險信息化建設。隨着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已經成爲社會醫療保險發展的必要趨勢,醫療保險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也成爲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重點。然而,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險信息化還僅僅處於起步階段,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信息化程度遠遠不夠。基於我國的實際情況,社會醫療保險的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必須有政府的介入,而且在規劃投入與運行監管等方面也必須由政府發揮其應有的主導作用。

五要完善社會保險立法。無論是社會保險覆蓋率的提高,還是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管理的完善都離不開相應的法律制度。建國以來,雖然我國出臺了諸如《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社會保險費徵集暫行規定》等相關規定,但由於這些規定缺少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因此各地實施效果良莠不齊。目前,關於建立專門的社會保險法和各個單項法律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應儘快建立起社會保險專門的法律制度,加快社會保險法制化進程,規範社會保險實行過程政府、企業、個人的權利與義務,爲社會保險制度區域協調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確保社會保險制度的公平性,通過嚴格的立法與執法,保證社會保障基金的合理運營,專款專用;協調處理社會保險相關主體的利益分配,不斷完善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運行機制。

醫療保險論文6

一、信息系統在應用中存在的不足

隨着醫療體制改革,國家對醫保事業的重視,醫療費用是最受關注的問題。改革醫療體制,要求醫保數據能全國互認,實現全國都能參保享受待遇。但目前本市醫保系統並不能與其他地區的系統做有效銜接。

二、發展趨勢與完善醫療信息系統的對策

1打破侷限性與各領域密切配合

基本醫療保險信息系統不應侷限於在政府醫保辦應用,把這些數據和信息納入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滲透到各參保企業、定點醫院,甚至醫藥、教育等相關的行業,地域範圍更廣,實現對信息的共享,綜合運用。

2改善醫療信息系統的結構

醫保信息系統建設必須專業化,使其具有集成性。系統的結構不夠完善,兼容性不夠好,系統應變性能差,數據之間交換困難,都是導致醫療信息不能有效對接的原因。因此,必須原系統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改善醫療信息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利用專有工具攻破技術上存在的難題,進而將醫保信息合理的利用。

3按照標準化接口擴大醫療信息系統的應用範圍

醫療保險信息系統的開發建設應遵循國際、國內權威性強的標準流程。ISO20001、CMMI、ITAL等標準,都有國際上公認的最佳實踐。各地各行的信息系統與醫保信息系統對接都採用國家統一的標準手冊與準則。使得信息更加規範,處理的數據更加準確。在全國各地醫保政策逐漸統一規範的大前提下,管理信息系統相應的建立對外報送數據、共享數據的接口。使醫保信息系統可以將各項基礎數據進行整合,結合利用當前大數據分析技術、雲計算技術,更多的進行數據挖掘,並最終實現更大範圍的共享。

三、結論

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據挖掘分析技術的突飛猛進,也被滲入到了基本醫療保險信息系統領域。醫療保險信息系統的應用,極大的方便了政府醫保辦對參保企業、定點醫院的管理,保障參保人員的權益及醫保基金的安全使用。北京市的基本醫療保險信息系統正處於發展當中,需要不斷的完善。我們必須不斷探索、運用新技術,使其有更大的發展。

醫療保險論文7

【摘要】醫療保險支付是保險機構同醫療服務供方訂立合同,購買醫療服務的過程。保險機構希望通過合同對供方行爲進行激勵從而控制醫療成本。以合約理論爲分析工具,對現行醫療保險支付方式進行分析,並對後付制和預付制兩種支付機制的效果進行比較。提出,爲了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同時達到費用控制的目的,單一的支付方式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醫療保險機構應綜合利用兩種支付機制的優勢,達到對醫療服務供方行爲監督的目的。

【關鍵詞】合約理論;支付制度;費用控制 大學生畢業論文寫作如何應用概念圖

1合約理論及支付制度概述

1.1合約理論

合約是意願交換產權主體所達成的合意,一方出讓財產的全部或部分產權,另一方按常規支付一定數量的貨幣[1]。通常情況下,締約方會以節約交易費用爲目標[2]。因此,出現了不同合約的選擇。

1.2醫療費用支付的表現形式

醫療保險支付制度實質上是醫療服務的定價過程,是服務提供者與支付者訂立的醫療服務買賣合同[3]。常見支付方式如:按服務項目付費,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和總額預算。其中,總額預算制是將醫療服務的特質即“委託量”作爲量度單元[2]。項目、病種、人都是醫療服務的簡單特質,對不同度量單元定價產生的成本就是量度費用。

醫療服務中還存在難以釐定的特

質,由於這些特質被排除在量度範圍之外,因此要保證醫療服務的質量就需要對這些特質進行額外監督,進而產生監督費用。量度費用和監督費用共同構成了合約中的交易費用。醫療支付同樣是在交易過程中發生的,因此降低交易費用會出現不同的支付制度。本科畢業論文格式的規範編排

2後付制合約分析

後付制是指支付行爲或支付合同(支付方式的協定)發生在醫療行爲之後。典型的後付制是按服務項目付費(圖1)。即保險機構以供圖1後付制下的合約時序[3]方實際提供的醫療服務爲依據,對治療疾病所發生的每項醫療服務給予經濟補償。這種結算方式是最傳統、應用最廣泛的醫療保險支付方式。從風險角度看,後付制的財務風險在醫療服務支付方,因此,後付制不利於醫保機構對醫療服務供方的成本-效率激勵。

2.1後付制度量費用和監督費用

由於後付制是對實際發生的治療項目進行支付,因此後付制下的量度費用就是針對所有治療項目進行邊際產出的核定,而對合約訂立後對供方是否按規定提供相應服務的監督就產生了監督費用。通常,相同治療項目在不同疾病治療過程中邊際產出率不同。如:高血脂患者降低膽固醇治療和高膽固醇患者針對性降低膽固醇治療。如果醫療服務供方利用信息優勢謊報治療量或誘導需求,那麼支付方對單位疾病單位項目真實的邊際產出覈定量度費用及合約監督費用將非常高昂。

2.2後付制費用控制效果

從費用控制角度來看,後付制導致醫療服務供方誘導需求。醫療服務供方誘導需求的道德風險由供需雙方之間信息不對稱造成。雖然醫生和患者都是從治療中獲得最大的收益,但是患者期望獲得最大的健康效用,而醫生則期望獲得最大收益以及醫生職業本質的屬性—醫德或利他行爲(可以將其解釋爲醫生作爲患者的代理人對患者的關切程度)。由於雙方目標函數存在差異,醫生是治療信息的佔有方,如果醫生是理性的,自然會選擇對其來說邊際收益大於成本的服務。但無論是站在病人的角度還是站在全社會的角度,患者與醫生的選擇都未必滿足成本-效益原則[4]。信息不對稱導致患者對醫生行爲的監督需要高昂的成本,因此這種監督行爲在醫療市場通常是缺失的,由此產生供方誘導需求,難以達到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的目的。

3預付制合約分析

相對於後付制,預付制是保險機構與醫療服務供方在治療行爲發生之前預先設定支付費率,並訂立契約。醫療服務供方根據契約規定在一定時間內(通常爲1年或1個季度)向與保險機構簽約的患者提供事先協定的醫療服務項目(圖2)。

圖2預付制下的合約時序

[3]3.1預付制的本質及作用

由於預付制是在疾病發生之前就已協定了支付費率,從風險角度看,預付制的財務風險在醫療服務的供方。因此,預付制的本質是供方成本分攤。在預付制下,最優的支付費率爲1,即醫保機構補償醫療服務供方所發生的所有成本。但在現實中這個比例通常小於1,即醫療服務供給量比其獲得最優補償率要少。如果某種預付制確定了對醫療服務供方的補償比率,則實際上確定了醫療服務供方對醫療服務的供給量。由於預付制的支付率小於1,當供方的治療成本超過保險機構的補償限度時,超額部分需要供方自行承擔,因此預付制有助於降低供方誘導需求的動機,從而降低保險機構的監督成本[5]。但預付制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是供方強烈的降低成本的動機會以犧牲醫療服務質量爲代價,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患者福利的損失。

3.2預付制度量費用和監督費用

在預付制中根據計量單位的不同可劃分爲3個層次:一是以疾病爲單位的'按病種付費;二是以病人數爲單位的按人頭付費;三是以單個醫療服務機構爲單位的總額預算制。按病種付費是測量每項疾病治療的邊際產出,但按病種付費中疾病種類的劃分要比按服務項目付費下的種類多。疾病分類診斷系統ICD-10的診斷分類碼超過2萬個,加上各種疾病組合及患者年齡性別等因素,其量度費用要高於按服務項目付費。在監督費用方面,按病種付費涉及治療的多項環節,這些都需要在治療之前寫入合約,因此採取何種監督方法也是按病種付費的難點。按人頭付費通常出現在覆蓋基礎醫療項目的社區。由於人頭付費需要涵蓋本社區所有人羣,不同人的健康體徵難以衡量,因爲這些屬於參保者的私人信息,保險機構難以獲得真實、準確的信息。

此外由於患者個體生活習性的差異,導致按人頭付費的量度費用比按病種付費更加高昂。從交易費用角度來看,預付制的交易成本要高於後付制。論文選題意義

3.3預付制費用控制效果

費用控制方面,從各國實施狀況看,預付制確實對醫療費用的控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中總額預算制是對住院治療費用控制最強的支付方式。按病種付費要求對治療進行客觀衡量,採取程序化的支付,因此削弱了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供方誘導需求,能夠彌補患者無法對醫生進行行爲監督的缺陷。按人頭付費通常用於社區或門診,這些部門主要提供常見病和多發病的治療。

如果能夠通過加強預防,降低就診率,則會比後付制-按服務項目付費更利於費用節約。此外,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的社區和門診均採用這種支付方式,也爲其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事實證明。

4不同支付方式的選擇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預付制的交易成本要高於後付制。畢業論文如何選題,但爲什麼現實中保險機構仍然願意將預付制納入到合同中呢?這是因爲,支付機制的設計不僅需要考慮交易成本這個重要的因素,還需要考慮不同支付方式對醫療服務供方的行爲激勵。由於醫療服務供方的行爲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利益,如果支付方單純以降低醫療費用爲目的,會對醫療服務產生負面激勵。除此之外,不同疾病治療特點、醫療資源地域分佈、患者的異質性等因素都是設計支付機制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現行的各種支付方式沒有一種

可以完全替代其它支付方式,支付方式的選擇不是簡單的純技術問題。從各國支付政策的實施手段和效果來看,完全後付制和預付制的情形並不多見,通常都採取混合互補方式。原因在於後付制雖然費用節約效果不如預付制,但其交易費用相對較低,並且對醫療服務供方具有正向激勵作用,供方不用承擔財務風險,供方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都能得到支付。因此,後付制對供方的激勵作用能夠保證患者獲得較高的醫療服務質量。相對的,預付制在醫療費用節約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優於後付制,但預付制的激勵方式是讓供方承擔財務風險。供方爲了降低這種風險而有意識的控制醫療成本,因此會以犧牲部分醫療服務質量爲代價。這會對患者福利造成損失。因此,醫療服務支付方(規制者或保險機構)爲了達到既要保證醫療服務質量,提高患者福利,又要控制醫療成本,使醫療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的目的,就需根據不同疾病的治療需要,綜合利用兩類支付機制的優勢進行支付設計。

後付制導致的供方誘導需求不

可避免,但它能對供方起到正向激勵,爲提高治療質量提供了保證。

預付制中按病種付費的量度費用和監督費用在我國現行醫療環境下只能試用於某些治療程序穩定的疾病,而按人頭付費雖然在發達國家取得了良好的費用控制效果,但我國與上述國家最大的區別在於社區門診就醫的自由度更高。社區醫生沒有同本社區的居民簽訂合約,就診人員流動性大、偏遠地區的就診率低等都對這種支付方式的實施造成了影響。因此,根據現實情況不同,支付方式的選擇不僅要衡量交易費用對治療成本和醫療資源的節約效果,同時還需要考慮不同疾病治療需要和各地區的醫療衛生環境。在我國,上述各支付方式適用條件尚未成熟時,採取混合支付機制彌補單一支付方式可能更加符合現實需要。

5小結

在醫療市場中,醫療保險作爲第三方監督醫療服務供方的行爲,通過改進雙邊治理關係削減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道德風險,以達到保障參保者利益並平衡市場力量的目的。醫保機構通過合約訂立支付方式對供方行爲產生激勵。按服務項目付費是我國醫保機構支付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其交易費用低,而且能夠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但對於衛生費用的控制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爲了彌補這個缺陷,國際上普遍採用了從單一後付制向混合支付(後付制與預付制相結合)方式轉變的支付政策,一方面控制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調節了衛生費用。在醫療衛生市場中,相對於信息缺乏的需方,醫療服務供方承擔更多的風險。因此,根據疾病治療需求和醫療資源的分佈,第三方監督機構可以借鑑國際經驗,根據疾病治療的特點設計混合支付機制。如門診和社區醫療服務的支付方式以預付製爲主,因爲這些疾病的治療程序簡單、治療效果明顯,支付機制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的控制醫療費用;而對於急重病症可以採取以後付製爲主的支付方式,因爲這些疾病出現機率較低,但治療方式可能有別於一般的程序,採取後付製爲主的支付方式旨在鼓勵醫師提供有效的治療手段,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醫療保險論文8

【摘要】

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國內外經濟形勢不斷變化。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也開始減緩。在這種經濟大環境下,我國必須不斷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以此來拉動經濟發展。而我國開展的各項社會保障,是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同時,社會保障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保障。醫療保險是社會保障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正因爲醫療保險對家庭消費有着較爲複雜的影響,纔能有效促進經濟的發展。本文就醫療保險對家庭消費的影響進行分析,探尋其中的影響因素和影響結果,並就此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家庭消費

在城鎮居民的生活中,良好的醫療保障是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基本的醫療保險就是爲了滿足城鎮居民對醫療健康服務的需求以及對其中風險的應對,制定的重要社會保障制度。同時,隨着醫療保障制度的制定與不斷髮展完善,根據相關研究證明,醫療保險對城鎮居民的家庭消費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加強醫療保險制度,不僅是對應對醫療風險的一種有效措施,同時也是促進家庭消費,擴大內需,從而拉動經濟新的增長的重要舉措。因此,現階段十分有必要對其中的影響進行重要分析,以尋求有針對性的政策,促進消費增長和經濟發展。

一、醫療保險與城鎮居民家庭消費相關概述

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險中,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是最爲主要的兩個類別。其中,醫療保險主要是指當居民在生病或者受到意外傷害後需要進行就醫,而就醫過程中一定比例的資金、物質及服務,可以由社會進行承擔。因此,醫療保險制度,是爲居民提供醫療保障,應對可能到來的醫療風險的一項社會經濟補償制度。城鎮居民,一般是指在城鎮當中,具有城鎮戶口的居民,即從事非農業勞動的城鎮合法公民。通常來說,所謂城鎮,是指具有縣級以上城鎮機關的地區,且常住人口在兩千人以上,一般這個地區50%以上的人口屬於城鎮戶口,即城鎮居民。而城鎮居民的家庭消費,就是指城鎮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支出,如衣食住行、醫療保健、教育等重要支出。國家統計局全國年度統計公報顯示,自20xx年到20xx年,我國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逐年增加,到20xx年參保人數接近311449萬人,是20xx年的7倍。見表1。由此可見城鎮居民可享受到社會醫療保險政策所帶來的權利與福利。

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對家庭消費的影響

20xx年,國家統計局曾受北京奧爾多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委託,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對家庭消費的營銷進行了數據調查和分析,調查統計的範圍較爲廣泛,分別選取12個省份的41個城鎮,經過篩選,提出無效樣本,最終獲得有效樣本4694個。隨後對這些樣本進行了各方面的分析,對其醫療保險繳納情況以及家庭的歷年消費情況以及家庭在醫療保健方面的總支出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和分析。調查顯示,在家庭消費支出方面,參與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居民和沒有參與城鎮醫療保險的居民相比,在家庭總消費支出上存在一定差距。參與了基本醫療保險的消費支出費用較高,比沒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鎮居民消費高6個百分點。調查結果表明,城鎮居民參與醫療保險,有助於總體消費需求的增加,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在整個調查分析過程中,對消費支出情況的營銷因素進行了分析,分析消費支出的增加是否與基本城鎮醫療保險有關,購買城鎮醫療保險和沒有購買的家庭,兩者之間在家庭消費支出問題上是否存在顯著的差距。分析結論得出,購買城鎮醫療保險因素,與城鎮家庭消費支出存在影響關係,但是購買醫療保險與沒有購買醫療保險兩者之間的禪意並不是特別顯著。也就是說,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明顯。蘇春紅等人20xx年進一步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數據表明,城鎮居民購買醫療保險,對其家庭消費支出的影響力度較小,沒有顯著的影響。在調查分析過程中,數據表明,在其他變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如家庭各成員的健康情況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下,購買了基本城鎮醫療保險的家庭,與沒有購買的家庭相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爲6%。因此來說,城鎮居民購買醫療保險,對家庭消費支出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需求與消費,降低了家庭儲蓄,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通過以上各項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兩個主要結論:第一,城鎮居民購買基本醫療保險,對家庭消費具有影響。城鎮居民購買醫療保險的家庭,相比沒有購買醫療保險的家庭,家庭消費支出要多出6%。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不是特別顯著;第二,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發現,是否購買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影響家庭消費支出最爲明顯的是中等收入的家庭,其次是低等收入的家庭,最不明顯的是高等收入的家庭。

三、政策建議

(一)完善城鎮醫療保險體系。研究表明,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能夠有效促進家庭消費支出,提升城鎮消費水平,有效拉動內需,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因此,對於政府來說,首先應該不斷完善城鎮的醫療保險體系,爭取全民覆蓋社會醫療保障體系。要讓在城鎮居住的居民,都能購買基本醫療保險,和享受到應有的醫療保險服務。其次,政府還需要加大在財政方面的支持,留出相應的一部分給醫療保險體系建設資金,爲城鎮醫療保障體系進行足夠的資金投入,增加低收入人羣的醫療保障投入。此外還要加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金的使用情況公開透明化,建成資金使用情況公開制度,並按期向社會各界進行使用情況的公佈,讓公衆能夠參與到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當中來,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對不良用款、違法用款行爲進行舉報,嚴格限制出現損害人民利益的情況。(二)增加城鎮居民收入。要想有效提升居民的消費水平,增加居民的收入是主要選擇。因此,要大力提升城鎮居民的收入。首先,在政府方面,要積極促進城鎮居民的就業問題。構建完善的就業機制,並增加就業問題的財政投入,積極引導企業進行產業轉型和升級,勞動密集型企業要逐漸向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同時,政府要保障好就業,落實有利於居民就業的相關政策,積極調查居民的就業情況,對於未就業的,要想法設法促進就業。如組織社會公益性的技能培訓,培養居民的技能,幫助居民有效就業。其次,要保障好居民的工資收入,制定合理的工資收入增長方案,以及提升最低工資水準。最低收入水平要以物價上升爲參考依據,進行適當調整。以保障城鎮居民具有保障性的收入,和基本的生活保障。加大對困難羣衆的扶持力度,積極鼓勵居民多種方式就業,實現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整體提升。(三)轉變城鎮居民消費觀念。增加城鎮居民的醫保參與率,提升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要積極轉變城鎮居民的消費觀念。鼓勵城鎮居民合理消費,且採用多種消費方式。積極鼓勵和引導居民使用新的消費形式。如使用信用卡、電子支付、移動支付等新型的消費形式,更方便居民進行消費。同時,要完善城鎮居民信用體系,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引導居民的超前信貸消費,刺激居民消費需求。除此之外,要不斷加強對城鎮居民消費類型的引導,在醫療保險方面,將其有利之處宣傳給居民,讓居民認識到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優越性,並普及相關法律常識,提升居民社會保險意識,提升居民消費的整體水平,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總體向前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綜上所述,良好的醫療保障是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基本的醫療保險就是爲了滿足城鎮居民對醫療健康服務的需求以及對其中風險的應對,制定的重要社會保障制度。醫療保險對城鎮居民的家庭消費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加強醫療保險制度,不僅是對應對醫療風險的一種有效措施,同時也是促進家庭消費,擴大內需,從而拉動經濟新的增長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還需要政府加強引導工作,不斷完善城鎮醫療保險體系,增加城鎮居民收入,轉變城鎮居民消費觀念,形成新的社會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李曉嘉.城鎮醫療保險改革對家庭消費的政策效應———基於CFPS微觀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6)

[2]胡宏偉,曲豔華,高敏.醫療保險對家庭醫療消費水平影響的效應分析———兼論醫療保險與貧困的聯合影響[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4)

[3]謝邦昌,韓靜舒.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對家庭消費的影響[J].商業經濟與管理,20xx(5)

[4]龐曉東.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對家庭消費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xx(24)

醫療保險論文9

一、引言

根據我國20xx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佔總人口的8.87%,比20xx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調查數據增加了1.9個百分比。隨着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普及以及世界領域醫學技術的進步,老年人平均壽命已經有了質的提高,據老齡化趨勢研究預測,20xx年我國的老年人口數量將會上升至3.34億,佔總人口數量的22.6%。老年人口的增長態勢對目前的養老、醫療等相關制度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有學者研究表明,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經濟上的主要支出是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他們的人均醫療支出是65歲以下人羣的3至5倍。面對如此龐大的醫療費用和老年人口的激增趨勢,現階段的醫療保險制度能夠爲老年人口的醫療負擔分擔多大的壓力是目前學界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

二、醫療保險制度對老年人醫療負擔的影響

(一)醫療保險制度對老年人就醫負擔影響顯著

醫療保險制度是指一個國家按照大數法則的保險原則爲解決居民防病治病問題而強制籌集的基金。廣義來說,包括補充醫療保險制度以及商業醫療保險制度。王德文、謝良地通過對廈門市老年人醫療負擔的實證研究指出醫療保險制度對減輕老年人就醫負擔影響顯著。毛正中在研究中表明,醫療保險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醫療費用負擔,這種效應尤其體現在對災難性醫療支出的影響上。

(二)醫療保險制度對老年人醫療負擔影響效果不明確

筆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醫療保險制度對老年人就醫負擔的經濟效應分析多數屬定性分析或是簡單的邏輯推理,缺乏實證研究的支持。本文旨在通過對太原市城鄉老人走訪調查,研究醫療保險制度對老年人醫療負擔的影響。醫療保險是一種強制性收費,他對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服務負擔存在擠進效應。同時,參保老人可以享受醫療保險制度下的費用報銷,這又對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負擔有擠出效應。兩種效應都存在的情況下需要進行實證分析論證哪種效應在特定的情行下發揮更大的作用。

筆者通過對太原市65歲及以上城鄉老年人口走訪調查,發現醫療保險制度對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負擔確實存在不確定性。在走訪個例中,陽曲縣的一位參保新農合的楊大媽反映自己家庭生活條件不好,兒子女兒常年在外務工補貼家用丈夫5年前去世後大媽一直一個人在家生活,去年她在市醫院做了搭橋手術後住院觀察了半個月。這期間共花費了3萬多元,回到縣裏拿到政府批准報銷的2萬多元的分段補償醫療費用。她認爲參加新農合事給自己老年生活的一個保障,是花小錢辦大事的好政策。而在走訪的另一位裴大爺嘴裏得到了不同的看法。裴大爺是某國有企業退休職工,工齡超過35年,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每月都會被扣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塊的醫療保險,爲了給子女減輕養老看病負擔三年前又在外購買了商業醫療保險,每月300多元的保險金。他平時身體基本健康幾乎不往醫院跑,在他看來醫療保險制度並沒有減輕自己現在或未來的醫療負擔,反而增加了過去和現在的經濟負擔。所以針對不同羣體的老年人醫療保險對老年人經濟負擔的效應是不確定的。

從本次走訪中可以得到以下有益啓示:

第一,從整體上來看,多數老人認爲醫療保險對老年人家庭醫療負擔具有明顯的擠出效應且擠出效應大於擠進效應,即最終可以減輕老年人的醫療負擔。

第二,老年人健康狀況對其醫療負擔具有顯著影響。一般來說,健康的老年人所需要的醫療服務較少,醫療保險的擠進效應大於擠出效應,醫療保險對健康老人來說反而增加了醫療負擔。而對於不健康的老年人來說,醫療保險的擠進效應小於擠出效應,醫療保險減輕了老年人的經濟負擔。第三,老年人醫療負擔具有顯著的城鄉差異。在農村中,農民收入較少,新農合的繳費比例也較低,而農民醫療保健需求較高,新農合對老年人醫療負擔具有明顯的擠出效應。在城市中,除公費醫保的特殊案例外,由於老年人生活水平相對較高且子女經濟能力也較農村家庭高,於是有更多條件和動機支持老年人口購買更多的醫療衛生服務。從總支出來看反而增加了人老年人的醫療負擔。第四,年齡因素對老年人醫療負擔具有明顯的城鄉差異。在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城鎮老年人口的年齡因素對老年人醫療負擔並沒有明顯的影響:高齡老人和低齡老人同樣存在購買更多醫療服務的動機和經濟能力。而在鄉村調查中,低齡老人更加容易得到更多的醫療支持,高齡老人對政策接觸較少,醫療保健理念比較淡薄且多爲空巢老人,得到的醫療支持較少。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醫療保險對老年人醫療負擔的影響效果並不明確。針對不同羣體和不同情形下的同一羣體都會有不同的結論。從政策層面上來講,可以肯定的是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總體上能夠減輕老年人的醫療經濟負擔。是一項值得肯定的普惠制度。另一方面,由於個體差異和羣體差異的影響,醫療保險制度對老年人的醫療負擔效應不能明確,需要國家在制定相關醫療保險制度政策時充分考慮羣體差異性以及政策有效應。針對城鎮職工和農村居民繼續實行積極的差異化的醫療保險制度,讓醫療保險制度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不同類型老年人的醫療服務需求,最大限度地減輕老年人的醫療經濟負擔,緩解老年人的看病難、看病貴。同時也爲老齡化的到來打下堅定的基礎。

醫療保險論文10

摘要: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公費醫療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了。因此,目前我國正在不斷的進行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改革,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屬於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一部分,因此也在改革的範圍之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能夠很好的保障廣大職工的健康水平,同時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共同發展。然而,現階段隨着我國的經濟不斷增長,醫療水平的進步,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的顯現出來,這就造成了我國目前醫療費用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增長過快的社會情況。因此我國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運作,通過基金運作可以很好的解決目前我國面臨的嚴峻形勢。下面我們就深入分析一下我國政府在基金運作方面的不足,同時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意見,希望能爲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醫療保險基金管理論文

一、社會醫療保險基金的含義

社會醫療保險基金是我們國家爲了能夠爲社會成員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由醫療保險機構依據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強制性的讓單位與個人繳納的保險費,它把這些資金籌措起來,用來向被保險人支付醫療用的專用資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包括兩個主要部分:社會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個人與企業都是按照規定的比例繳納。社會醫療保險基金的有效運營就是要保障參保人員的基本需求,有效維護醫療保險制度能夠持續發展的物質條件,對社會的穩定性以及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社會醫療保險基金的主體是參保人、醫療保險機構、醫療服務提供者與政府。參保人的概念就是指向醫療保險機構繳納有關費用的單位與個人,一旦發生醫療保險責任,可以馬上向醫療保險機構來申請補償;我國的醫療保險機構只是負責向參保的單位與個人收取醫療保險費,社會保險機構負責對醫保基金進行科學的管理,並負責從此項基金中向繳納保險的單位和個人支付治療費用。目前,蓬萊市繳費比例是個人2%,企業7%;個體工商戶5.6%,醫療保險機構與社會保險機構合併爲社會保險服務中心,並且實現煙臺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

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運作存在的問題

(一)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意識薄弱

我國傳統抵禦風險的方法大多通過儲蓄以及親人,中國人的保險意識相對來說非常的薄弱。在我國很多的企業出於自身經營成本的考慮,參加社會醫保的積極性非常低,甚至有的時候企業爲了節約人工費用,故意拖延或者不繳納醫療保險費,這就造成了很多的城鎮職工的醫療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還有的個體工商戶因爲自身的收入低而不願意拿有限的收入來繳納醫療保險費。這些情況都是由於城鎮職工對於醫療保險的意識薄弱造成的,他們沒有意識到醫療保險對於自身的重要性,覺得醫療保險費用對他們來說只是一項附加的費用,一旦真的出現重大疾病,再後悔就來不及了,個人和企業都將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籌資範圍小,籌資方式單一

目前,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籌資範圍非常小,籌資方式單一。籌資範圍小,方式單一造成了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數額不能取得明顯的增加,基金不能形成規模將限制它的收益率,直接影響醫療保險的賠付。在我國的城鎮企業中,由於很多的企業都不繳納保險費用,即使都能如數的繳納保險費用,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基金數額也不會大幅增長。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工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大多集中於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城鎮居民很少。另一方面,我國的城鎮職工的保險基金的籌資方式非常單一,它單純的依靠職工繳納的保險費用,沒有更多的渠道,沒有更加廣闊的籌資方式,這嚴重影響了保險基金的規模,不利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正常運行。

(三)徵繳手段單一,支付率過高

目前,我們國家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大多來自於企業職工繳納的保險費,它自身的籌資範圍非常的小,再加上徵繳手段非常的單一,就造成了我國保險費用不能及時完整的繳納上來,阻礙了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目前我國醫療保險的支付制度正在不斷的完善,但是因爲道德風險的存在帶來的費用損失非常的大。很多職工在報銷的過程中一直存在着通過各種手段讓醫生開出高價的處方,醫院通過濫用高級檢查的手段來引導消費者超需消費,這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的醫療費用。現階段,很多地方開始對醫療保險的支付進行改革,加強對保險總額的預算管理,實行通過總額預算來控制保險費用的支付,然而,這麼做醫療機構又開始通過減少醫療服務或者降低醫療水平的方式來提高自身利益。很多的醫院甚至對於大病或者重病患者主動提出轉院治療的方案。因此,目前我國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運行依然有待完善。

(四)缺乏健全的監管體系

我國醫保基金管理面臨的最爲重要的難題就是不合理支付這一問題,雖然現階段我國的醫保視野發展的非常迅速,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尤其是不合理支付這一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城鎮職工保險基金的正常運行。想要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我國政府建立健全的保險監管機制,目前,雖然我國建立了醫保基金監管體系,但是這一體系還有待完善,體系中還是存在很多的漏洞,讓很多心懷不軌的人還有機可乘。

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運作存在問題的改進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醫療保險意識

提高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意識是維持保險基金運行的根本,只有從思想意識上達成了統一意見,才能保證保險基金能夠按時、足額的繳納上來維持其基金的正常運行。在現實生活中,我國政府需要加大對於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宣傳與介紹,讓更多的人瞭解保險的好處,不斷提高城鎮職工的參保意識。政府可以通過公益廣告的形式來宣傳保險的重要性,宣傳的範圍廣,還能真正的深入人心,提升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意識,從而保障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正常運行。

(二)進一步擴展籌資的範圍

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必須要進一步的拓展籌資的範圍,把農民工也併入到職工醫療保險體系的範圍內,從而提升社會醫療抵禦風險的能力。不僅如此,我國的醫療保險還應該實行徵繳率的多樣化。針對不同地區的不同人施行不同的職工退休年齡,有勞動能力並且還可以繼續工作的人員可以適當推遲退休年齡,從而提高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基金的數額,減少醫療保險的資金壓力。與此同時,我們可以根據不同企業的類型和規模,確定不同的籌資比率。針對於農民工或下崗失業職工,考慮到其自身工作的不穩定性,政府可以承擔一定的財政補助,對於農民工的用人單位,政府也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可以按照年經營總額或產量總額收取費用。

(三)加強徵繳力度,不斷豐富徵繳手段

我國的醫療保險機構應該當不斷的加強徵繳力度,儘量豐富基金的徵繳手段。對於欠繳、少繳的參保企業應該立即停止提供醫療保險的待遇,除此之外,還必須要進行嚴厲的經濟制裁。對繳費基數問題,可以採用企業自己報送,由醫保部門進行抽查覈定的辦法。醫保部門也可以通過借鑑當地平均工資水平來進行監督、覈實。也可以按照當地的工資水平制定不同的繳費基數,將繳費和醫保待遇聯繫起來,並給予免稅額度。除此之外,醫保機構還要加強對自身的管理,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不斷規範籌資行爲,對違反規定的人員給予處罰。

(四)優化醫療保險基金的監管體系

進一步優化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監督管理體系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第一,應該明確財政部門與審計部門對城鎮職工的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監督的具體責任,增加外部監督部門以及工作人員的獨立性,保證基金收支和管理都符合政策和法律的規定;其次,要不斷的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對基金的投資和運營狀況必須要及時準確的向社會公衆公佈,同時基金的所有者也就是參保員工要在完成申請手續以後對基金的狀況進行詳細的查詢,從而不斷強化社會公衆對於保險基金的監督;第三,政府也要加強對醫療保險體系的內部監督管理,從內到外的解決醫療保險基金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磊.淺析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運作[J].民生週刊:學術版,20xx

[2]孟慶超.石宏偉.鎮江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風險實證分析[J].醫學與哲學:a,20xx

[3]沈霞,明慧.湖北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收不抵支的成因與對策[J].醫學與社會,20xx.

醫療保險論文11

選題依據

醫療保障制度的研究,對實現全民醫療保險意義深遠重大。這一研究既利於加強我國1?:療保障體系的完整性,又有利於統籌城鄉二元結構,豐富完善城鄉統等理論,從而維護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現代的民療保障制度最平發端於德國。1833年俾斯麥政府施行了《疾病社會保險法》,治初覆蓋的人羣十分有限,僅爲某些行業中工資少於規定限額的現代化大生產中的勞動名?,醫療保障的範圍也丨?分狹窄。之後,英國、法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等國紛紛仿效德國,頒佈法律建立醫保制度。日本於1922年率先在亞洲建立民保制度。但隨着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升和發展,早先德國式的醫療保障體制已經不能滿足廣大社會公衆對醫療越來越高的需求。1942年,英國經濟學家威廉?貝弗裏奇爵」:(william beveridge)起草了《社會保險及相關服務》(report on social insurance,俗稱“w弗裏奇報告”),報告對以往提供的各種福利進行了反思,並系統勾畫了戰後社會保障汁劃的宏偉藍閣,源戳巳民醫保的先河。二戰結c後,英國於1946年實行了《聞民健康服務法》,提出要爲每個國民提供均等的民療服務,建立了城鄉統一的k療保障體系,並首次提出醫療保障體系的覆蓋對象是全體國民,這是醫療保障體系的一個?大飛躍。

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站金會通過了著名的《阿拉木圖宣言》,明確指出:初級衛生保健是實現“xx年人人享存衛生保健”,說明健康是一項基本的人權,人人都有權享受衛生醫療服務氣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廣泛受到金融危機和財政支出受限等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國均對醫療保障制度進行了改革,但是醫療保障需耍覆蓋企民的理念並沒有改變。

就我|s|而言,目前設符城鎮職工惡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作k療t丨項民療保險制度,從政策ff]度看來已經覆蓋全民,但是多種制度本身就存在嚴?碎片化。我們對k療保障制度城鄉統籌改革的研究,實際上是爲了完善體制實際執行巾的漏洞,從而記好的實現企民醫療保險,而這對醫療保障制度足否公平公正也丫 着要的影響。

對丨幻保障制度城鄉統等改革的研究,是城鄉統籌理論半富和完善的重要途徑。

科學發展觀要求“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等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簿_內發展和對外苑欠療保障制度城鄉統籌改革足實現城鄉統籌戰略的f耍突破u之一。關於醫療保險論文開題報告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如上所述,1?療保障城鄉統籌改革已經足n<丨內廣泛關注的焦點,研究數::卩少,主要涉及政策而方面的整合。但是從現有的文獻來看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一是未充分認識城鄉醫療保障體系統籌發展的規律和制度變遷邏輯,制度爲什麼要整合,爲什麼能整合,所需耍的條件;二是缺乏在城鄉統籌巾,各政府管理部門之間關係互動和整合銜接發展的整體性的認識,各政府管理部門職能權力未做明確分析。所以,研究推進城鄉統簿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研究要從客觀條件和主觀職責兩個方面來進行氣以江蘇將爲例,江蘇省已經具備了實施統籌醫療保險的經濟實力、醫療保障的制度?礎和實1?;運行巾積累的經驗。將城鄉分割的醫療保險制度、分設的管理體制、分故的管理經辦資源等整合爲城鄉一體化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和經辦管理服務體系,是大勢所趨,勢在必彳產。理應通過各種途徑整合出完善的城鄉統籌民療保障體系,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巾所遇見的阻力猶在。何因何果,文中將微觀剖析探討,並設計醫療保險城鄉統籌改革方案。

醫療保險論文12

目前,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資金來源不同,實行不同的制度,只對各自的參保對象負責,社會統籌基金只限在統籌區域內互助互濟。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快以及參保人員健康意識的提升,覆蓋人數相對較少且老年人佔較大比重的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會面臨較大的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壓力。目前的板塊結構,限制了社會統籌機制分散風險的能力,降低了社會互濟程度[3]。新農合與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分屬兩條線管理,機構重疊,人員編制大幅增加,而且不同的管理機構同時對應同一醫療機構,使醫療機構的管理成本不斷上升。同時,按現行政策,三塊醫保擴面任務都很重,因此在擴面工作上互相擠佔,無序競爭,使部分參保對象交叉參保,重複參保,給國家造成很大損失。此外,統籌層次低,超支風險大,條塊之間相互割裂,互相封閉,惡性競爭,例如不同地方和不同等級的醫院報銷比例的不合理限制;藥品使用的不合理規定;參保和待遇支付手續繁雜等。相反,利民、便民措施太少,使不同制度之間爲參保者提供的服務不能實現效率最大化。此外,三大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人羣依據戶籍標準、就業標準而分割,限制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不利於全國性勞動力市場的形成,阻礙了社會經濟發展。

統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是保障

隨着近年來我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財政收入持續增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了財力保障。同時,支農惠農力度逐漸加大,國家將更多的醫療資源向農村弱勢羣體傾斜;國家對農業的政策傾斜、對農村建設的關注,促進農民增收。20xx年我國GDP總量340506.9億元,完全具備了實現全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客觀條件,也完全有財力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全民基本醫療保險體系。

(二)醫療保險銜接制度的完善是前提

人社部、衛生部、財政部於20xx年12月31日聯合下發的《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係轉移接續暫行辦法》規定,自20xx年7月1日起,職工醫療保險、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參保人員在流動就業時,將能連續參保,基本醫療保障關係將能順暢接續。這樣,從政策層面上消除了醫療保障異地轉接和城鄉轉續的制度障礙,有利於醫療保障城鄉統籌順利展開。另外,20xx年國家對新農合和居民醫保統一了財政補助標準,20xx年將財政補助標準從每人120元提高到200元,顯示着國家對兩者統籌的一種期望。

(三)民衆對醫療保險制度的認可是基礎

近年來,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同時,越來越多的居民意識到醫療保險的重要作用,積極踊躍地加入到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中。目前,三大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人羣廣泛,對居民有一定的保障效果,得到居民的認可,並期待保障水平的提高和保險制度的完善,希望公平地參加與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統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路徑研究

如何處理統籌三大醫療保險制度和提高統籌層次之間的關係?制度統一和提高統籌層次是我國當前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兩大趨勢,但是兩者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需要分清主次。筆者認爲,應先實現制度統一再實現全國統籌。首先,我國社會保障實踐和國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經驗證明,試點先行是建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合理選擇,因此醫療保障制度的統籌應先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實現,然後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將會大大降低統籌過程的風險。目前我國整個社會保障制度都存在統籌層次較低的問題,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一個機會,因爲在一個較低的統籌層次內將三大醫療保險制度並軌的難度小於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並軌,在完成制度統一後再實現全國統籌,將在總體上使醫保制度改革少走彎路。而採取先實現全國統籌再進行制度並軌的路徑,若直接進行自上而下的全面並軌,必然會有極大風險,若採取試點先行的策略,則意味着將再進行一次統籌層次的提高,反而會拉長制度改革進程。再者,社會保障制度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是社會保障制度實踐的另一條重要原則。而由於社會保障水平剛性增長規律的存在,無論是統一制度還是提高統籌層次,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來說都是一個考驗,因而在現有的統籌區域內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先實現制度統一、再逐步實現全國統籌就成爲較爲理性的選擇。基於上述考慮,筆者認爲應分“四步走”實現統籌醫療保障制度的目標(見附圖)。

(一)“四步走”計劃的內容

1.統一制度運行模式

要想將三大醫療保險制度並軌,首先必須使其基本運作模式統一,至少要做到相似。我國於1998年建立起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職工醫保制度,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和發展,不僅最高支付限額不斷提高,增強了城鎮職工抵禦風險的能力,而且擴大了慢性病門診範圍和報銷標準,制度已趨於完善,有力證明了統賬結合的運行模式是符合當前實際的。當前新農合和居民醫保以“大病統籌”爲主、主要補助大額醫療費用或住院費用,相對忽視了初級衛生保健,不符合城鄉居民的疾病風險發生規律和基本醫療需求[4]。因此,在制度並軌之前,應先使新農合和居民醫保逐步建立和完善統賬結合的運行模式,籌資標準和待遇標準向職工醫保看齊,爲制度並軌打下基礎。

2.將新農合與居民醫保並軌爲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首先整合新農合和居民醫保,主要是基於兩者的籌資水平接近,整合的難度較小,且順應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另外兩者的整合會帶來以下益處:一是新農合的籌資水平略低於居民醫保,兩者的整合有利於提高新農合的籌資水平;二是從基金管理看,新農合的統籌層次略低於居民醫保,兩者的整合有利於提高新農合的統籌層次;三是兩者的整合有利於打破城鄉醫療保險制度分割的局面,有利於推進戶籍制度改革[4]。但是這一步並軌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統籌城鄉醫保制度面臨着城鄉醫療資源分配不公平的困擾,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在新農合和居民醫保並軌後,會出現“農村支援城市”的現象。筆者認爲,醫保制度本身無法化解這個問題,醫療保險的職能是把個體身上由疾病風險所致的經濟損失分攤給所有受同樣風險威脅的成員,用集中起來的醫療保險基金來補償由疾病帶來的經濟損失,但是在科學導向醫療需求和醫療資源分配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這是醫藥衛生體制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建立科學的醫藥衛生體制、合理導向醫療資源分配、促使醫療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新農合和居民醫保並軌的重要前提。可見,這一步並軌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人社部門和衛生部門能否協調與合作。在整合過程中,因爲城鎮和農村人口在收入水平、醫療水平上都存在着明顯的差異,因此在統一的制度內部應設定若干檔次的籌資和補償標準,且待遇水平與繳費水平掛鉤,允許參保人員根據自身經濟條件自由選擇。爲避免參保人員健康時選擇低檔次的繳費、生病時選擇高檔次繳費的“逆向選擇”問題,可以採取鼓勵選擇高檔次繳費、限制選擇低檔次繳費的辦法。

3.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與職工醫保並軌爲國民基本醫療保險

這兩者的並軌比新農合和居民醫保的並軌更加困難,其中最大瓶頸是籌資渠道的不同,職工醫保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費,而城鄉居民醫保採取的是個人繳費、政府補貼的形式。邏輯上講,有兩個選擇:一是用人單位不再參與繳費,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均採取個人繳費、政府補貼的形式;二是政府在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中扮演單位的角色。當前,兩者顯然都不可能實現。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借鑑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分檔籌資的做法。職工醫保的籌資是按職工上一年度平均收入來執行的,並設有上限和下限,收入不同的職工繳費不同,但是反過來想,可以把收入相同職工的繳費看做一檔,因而在適當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標準基礎上,同樣採用分檔籌資和補償的辦法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職工醫保並軌,職工處於較高檔次,城鄉居民處於較低檔次,每檔的籌資標準和待遇標準一致,這樣在制度上基本實現統一。由於城鎮職工有單位爲之繳費,因此職工個人繳費可能很少,但其實際繳費會處於一個較高檔次,這樣便可能出現職工個人繳費更少但是享受更高待遇的不公平問題。這個問題可以通過醫療救助制度來解決。顯然,整合後的國民基本醫療保險因繳費檔次不同,其補償水平由高到低進行排列,職工一般會處於上層。對此,可以將醫療救助制度提升爲大額醫療保險制度,進行逆向補償,針對職工覈定較高起付線,針對不同羣體的城鄉居民設定較低的起付線。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樣,也應採取措施防止“逆向選擇”。

4.推行全民基本醫療保險

這一步其實更多的是提高統籌層次的問題。在推行過程中,要堅持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原則,建立責任分擔機制,統一醫療保障政策,統一籌資標準,統一補償比例,統一基金管理,統一經辦流程,統一信息系統。在進程上,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區域分佈特徵明顯,一些西部省份已經實現省級統籌,因而可以在一個較大的區域內先實現統籌,然後過渡到全國統籌,在經濟發展上東部帶動西部,在提高統籌層次上西部帶動東部。

(二)“四步走”計劃的保障

1.財政保障

醫保基金是保證醫保制度順利運行的物質保證,一旦出現問題會導致醫保體系癱瘓,公信力下降,影響醫保制度可持續發展。由於新農合和居民醫保的保障水平較低,國家財政在統籌城鄉醫療保險制度時應承擔起責任,促進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同時,要制定相應的法規保證醫保基金投資運營的安全,應由投保人代表、政府行政機構、金融監管當局、企業代表、有關專家組成監管機構,對基金的運營進行監督。

2.管理保障

加強人社部門對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管理,從省級到鄉級都設定醫療保險管理機構,實行垂直領導。這樣不僅能在形式上實現統一,而且能在功能上實現整合。同時需要實行統一的經辦管理系統、結算辦法、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等。繼續做好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配合統籌城鄉醫保制度的實行。

3.法律保障

制定專門的醫療保險法律,強制每個公民加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使每個公民都能均等地享受基本醫療服務,爲統籌城鄉醫療保險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4.技術保障

構建全國性醫保計算機信息系統,這樣居民持統一的醫保卡在異地就醫時就能保留完整的個人就醫信息,方便在異地結算。三大制度統籌爲一個制度後,面臨着標準合理性問題,需要專業的醫保精算機構和人員提供技術保障,測算出合理的繳費金額、報銷比例、封頂線等。

5.人力資源保障

加強社會保障專業隊伍建設,加強醫保管理人員理論知識和業務素質的培訓,提高其處理日常工作的能力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爲統籌城鄉醫療保險制度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城鄉醫療保險制度的統籌順利進行。

醫療保險論文13

摘要:在我國的五大社會保險當中,工傷保險是其中的一想重要組成部分,作爲一種國家法定的強制性保險,所有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協議的職工,並且形成了勞動關係之後,都需要參加工傷保險。下面,本文就針對工傷醫療保險管理的現狀及措施進行簡單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工傷醫療保險;管理現狀;措施

從本質上來說,工傷保險基金的主要作用,就在於對工傷保險待遇與勞動能力等相關費用的支付上。在這當中,基金全都歸納到保障基金財政專戶中,採用收支兩條線管理的方式。因爲工傷保險與勞動者的權益息息相關,並且影響到居民的生活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長期以來,我國的政府與企業以及勞動者,都對其有一個廣泛的關注,尤其是在近幾年當中,其在進行制度的設計時,也有了更好的發展與突破。

一、工傷醫療保險管理的現狀

(一)經辦機構

從經辦機構的角度分析來看,在我國工傷醫療保險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首先,與其他醫療保險基金相比而言,工傷醫療保險基金屬於不同的賬戶,因此,我們需要對其費用的歸屬進行嚴格的區分。這樣一來,就要求醫院在進行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必須要對其進行嚴格的區分,因此操作的難度相對來說比較大。其次,在工傷醫療保險信息系統當中,其所具有的功能相對來說比較單一,難以和基本醫療信息系統之間實現完全的整合。在這樣的情況下,工傷醫療保險系統通常會比其他醫療保險體系更加落後,雖然醫保經辦機構非常重視系統的建設問題,並因此而使得系統有着比較強大的設備與功能,但是,由於醫院端系統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導致其難以滿足信息需求。最後,就針對於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工傷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當中,其還缺乏完善的規章制度,並且沒有建立起一個統一而又規範的標準。一般來說,我國的工傷醫療保險所參照的都是基本醫保的運行模式,不過,在這當中,其對於醫用耗材的收費報銷卻過於隨意,再加上個別制度與標準化比較籠統,導致其缺乏可操作性。

(二)醫院工傷

就針對於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我國工傷醫療保險管理的過程中,從醫院工傷的角度分析來看,其並沒有對工傷醫保與基本醫保進行嚴格的區分,並且,沒有充分重視工傷醫保的診療要求,對於工傷醫保當中所存在的一些基礎醫護共性問題缺乏關注。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期進行實際的工作時,通常會出現原本應當依據醫保處理的費用工傷醫保存在墊付的問題,導致醫療費用出現混亂的現象。

二、工傷醫療保險管理措施

(一)經辦機構要加大制度建設的力度

第一,要求我們必須要強化對制度的完善工作。在進行實際的實踐過程中,已經有了非常周全的工傷就醫環節制度設計,不過,其並沒有真正從根本上來全面保障醫院的應得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針對於工傷以及工傷康復患者來說,醫院當中的相關醫務人員,都需要通過嚴格的規章制度,並經歷一些較爲複雜的流程,付出更多的辛勞與汗水。而經辦機構在實際的職責履行過程中,也往往會因爲部分緩解運行不暢,而爲醫院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因此,我們應當加強對規章制度的完善與落實工作,確保工傷醫保當中的所有環節,都能夠有制度來加以約束,對工傷醫保補償機制進行優化完善,來提高醫務人員診療的質量與積極性,從根本上促進工傷醫保的合理運行。第二,應當對現有的制度進行細化處理。現階段,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工傷醫保基本的制度框架,不過,在這當中,部分制度還應當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來充分檢驗制度的可行性。所以說,對於其中部分較爲粗放的內容,還需要我們依據實際情況,來對其進行細化處理。

(二)醫療機構要加大管理力度

要求醫院應當及時的出臺管理細則,並對下面幾點工作進行重點管理:第一,應當對醫療文書進行嚴格的規範。要求其對病例的書寫進行改進與完善,在治療中,應當有記錄單,並通過記錄單,來將治療的部位、強度、頻次等相關內容詳細記錄下來。第二,應當對醫政要求進行嚴格落實,建立健全知情同意制度,確保病歷資料的完整性。第三,應當對物價政策進行嚴格落實。而就針對於醫院的信息化建設來說,需要強化科室的自主管理能力,建立起健全的信息功能系統,並對臨牀醫療行爲進行嚴格規範。與此同時,應當進一步加強對醫保信息共享綜合管理的開發力度,通過信息預警系統的建立,來確保醫保管理的透明性與規範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工傷醫療保險的實施,不但能夠有效促進我國社會保障水平的提升,同時也能有效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所以說,我們應當加強對工傷醫療保險的完善與管理工作。充分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針對其所存在的各種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來進一步擴大工傷基金賬戶的包容性,強化經辦機構的制度建設,加大醫療機構的管理力度,促進工傷醫療保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亞偉.我國工傷保險傷殘待遇水平地區差異及成因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xx.

[2]任智韻.廣州市工傷保險先行支付政策實施研究[D].吉林大學,20xx.

醫療保險論文14

摘 要】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在重大疾病發生時有經濟上的保障,可以說醫療保險已經成爲了參保居民的“救命錢”,也是社會保障體系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隨着我國醫保覆蓋面的增大,參保人員對醫保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本文主要針對無棣縣20xx-2017年度居民醫療保險的收支情況進行了分析統計,同時也對居民醫療保險的收支情況進行了剖析,並對醫療保險的運營管理效率的提高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醫療保險;運營管理;收支情況;統計探析

一、全縣經濟以及居民醫保基本情況

無棣縣地處山東省最北部,是黃河三角洲重點的綜合開發區域,屬於沿海縣城。20xx年爲止人口數達到了437113,全縣的國民生產總值在年內達到了1161億元,整體的財政收入達到了15.84億元。20xx年全縣參保的居民總數達到了382522人,在20xx年全縣的醫療保險收入爲23609萬元(政府補助收入爲17186萬元,個人繳費爲6273萬元,利息收入爲150萬元)。而20xx年醫療保險的總支出達到了22333萬元(基本醫療支出爲20471萬元,大病保險支出爲1862萬元)。到20xx年年底,全縣的醫療保險基金結餘總計達到了3507萬元(統籌醫保基金結餘2819萬元,個人醫保賬戶結餘688萬元)[1]。

二、擴面參保情況統計分析

有關統計數據表明,20xx年無棣縣的醫保參保人數達到了381785人,而在20xx年這一人數達到了382522人,較往年同期增長了737人,增長幅度達到了1.93%。從數據統計角度來說醫療保險以及實現了全縣覆蓋。

統計結果表明全縣的參保人員在新生兒數量上有一定的提升。20xx年60歲以上的參保人員人數較20xx年增加了331人,增幅達到了1.2%,新生兒參保人員增長568人,增幅達到了1.96%,在增速上新生兒參保人員要高於於60歲以上參保人員增速。其最主要的原意那就是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導致人們的生育水平有所提高所致。

三、醫保基金的收入情況統計分析

整個20xx年全年全縣的醫保基金收入總額爲23609萬元,政府補助收入爲17186萬元,(中央及省級政府補助收入爲12357萬元,市級政府補助收入爲1309萬元,縣級政府補助收入爲3520萬元),統籌醫保收入佔醫保總收入的72.79%;個人繳費6273萬元,佔醫保總收入的26.57%;利息收入爲150萬元,佔醫保基金總收入的0.64%,這與20xx年相比都有一定的增長,具體數據分析如下表:

由上表可見醫保基金的總體收入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長,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的因素:①醫保收繳管理工作的加強。縣成立了專門該負責醫保收繳稽覈工作的徵管中心,對政管制度進行了全面的細化,對收繳工作開展了專人負責制。②參保人數基數增加。在20xx年全縣的醫保繳費人數爲381785,而在20xx年這一人數達到了382522,繳費人數增加了近0.19%,基本實現了全縣參保人數全員繳費的目的[2]。③政府補助標準提高,20xx年政府補助標準由20xx年的420元每人每年增加到450元每人每年。

四、醫保基金的支出情況統計分析

20xx年全年醫保基金合計支出的金額達到了22333萬元,基本醫療保險支出爲19471萬元(住院支出爲17353萬元,門診支出2118萬元),基本醫療支出佔到了醫保總支出的87.18%;大病保險支出爲20xx萬元,佔到了醫保總支出的12.82%。兩方面的支出與20xx年相比較都有所增長。具體數據分析如下表:

由上表可見醫保基金總支出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其主要原因如下:①人們的生活水平隨着經濟的增長在不斷的提高,人們更加註重醫療保險的保障作用,因此在醫保上的支出也在不斷的提高。②全縣各個地區的醫療資源分佈呈現出不平衡的狀態,人們在出現重大疾病的時候往往只能在縣級以上的三級醫院才能夠得到較好的治療。具統計數據顯示,轉院就診在醫療保險緊急支出中佔到了很高的比例。其中20xx年全年轉院就診的支出達到了2898萬元,佔基本醫療支出總額的14.88%,相較於20xx年的2654萬元增幅達到了9.19%。

五、醫保基金結餘情況統計分析

20xx年全年我縣的醫保結餘達到了1763萬元,到20xx年年底,全縣的醫療保險基金結餘總計達到了2507萬元,隨着目前各級政府補助標準水平不斷的提高,防風險能力的逐步加強,醫保基金的管理工作也逐漸呈現出不錯的發展勢頭。

醫保基金是社會保障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只有建立合理的基金管理運營體系,對醫保運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發現並糾正,才能保證基金使用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吳斌. 我國現階段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探析--以鎮江市爲個案[J].學海,20xx(02):189-192.

[2]朱奎. 職工醫療保險運營管理的統計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xx(09):58+60.

醫療保險論文15

【摘要】近幾年,爲了能夠促進我國醫院的發展,不少醫院都紛紛建立了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系統。隨着時代的迅速發展,最初的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系統已經不再適應目前的發展。通過不斷的對其進行改革,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能夠有效的控制醫療費用的迅速增長,對醫院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夠進一步的加強醫院目前的監管機制,以此爲醫院建立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但是,即便是改革後的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依舊存在着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依舊阻礙着醫院的發展。本文主要通過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的主要成效和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主要成效;問題分析

一、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的主要成效

(一)管理系統的管理範圍擴大

在對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進行改革之後,管理系統的管理範圍擴大。過去我國醫療保險總額的控制範圍主要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改革之後,我國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系統已經逐漸的擴大至全國各個定點的醫療機構。[1]除此之外,醫院主動控費意識也逐漸的增強。通過改革之後,我國過去較爲單一的約束機制目前逐漸的發展爲激勵複合機制,這一機制能夠有效的推動醫院的運行機制的改變。以此來逐漸的增強醫院主動的控費意識。

(二)有效的控制醫院醫療費的增長

根據我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全國醫療服務調查顯示,我國的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在改革之後發現,近年我國醫療保險的費用增長率爲23%,與上一年相比較,這一年的增長率下降了不少。由此可見:自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改革之後,我國醫院對自身醫院醫療費用的增長進行了有效的控制。

(三)爲醫院建立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建立了一個有效的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體系之後,我國大部分的醫院都建立了一個較爲公開化的特殊情況處理平臺,以此讓醫院預算的分配更加的透明化、公正化以及合理化。除此之外,在醫院公開、透明的醫療制度下,醫院的門診部醫療於住院部醫療均得到了很大的發展。[2]這些措施都有效的推動了醫院機制的轉型改革,是醫院的運行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並且爲醫院建立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四)加強了醫院的監管能力

在建立了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系統並對其進行改革之後,各個醫院紛紛建立醫療保險監督檢查部門,這一部門能夠有效的對醫院的費用的使用進行有效的制約,以此來減少醫院醫療保險資金的流失,以此來加強了醫院的監管能力。

二、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機構內部管理不夠規範

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系統建立了之後,按照管理系統當中的要求來說,醫療機構在分配預算金額的時候,不能夠將預算基金分配給各個科室和醫生的。但事實上,醫療機構依然會將預算基金分配給各個科室和醫生手中。[3]如果說在全市層面或者至區縣層面進行分別的話,根據大數法則,其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如果是在醫療機構當中,則就降低了其合理性了,並且還嚴重的違背了醫療保險的原則。除此之外,由於管理機構內部管理不夠規範,導致醫院出現了不少限制醫療、費用轉嫁等一系列不良事件的發生,以此嚴重的影響了醫療保險管理的實施。

(二)費用控制與醫療需求衝突

我國自實行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以來,大多數的醫療機構都是能夠接受醫保費用總額的控制的,但是在這個能夠接受的範圍內,有不少參保人員的不合理醫療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在加上醫院對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的宣傳不足,面積不夠廣泛,導致不少的參保人員都不是很瞭解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的相關政策,導致依舊有不少的患者在大型醫院接受治療,這樣的現象嚴重的增加了醫療衛生服務的成本,導致費用控制與醫療需求之間出現衝突。

(三)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

由於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是一個較爲系統的工程,因此這一改革的過程所需要一個較爲全套的改革措施,但是目前我國依舊缺乏了一個配套措施。配套措施主要包括了:藥品、診療項目、醫用耗材以及疾病規範等方面。除此之外,目前我國醫療服務價格不能夠有效的反映我國醫療服務的真實成本於價值,這對於我國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的實施是非常不利的。

三、解決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中問題的措施

(一)加強內部管理

針對目前我國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中內部管理多出現的問題,醫院必須對此建立一個多維度的分類預算,對內部保險總額預算進行細化,由此來強化對醫院醫療保險預算總額的內部管理。[4]以此來控管我國醫院當中所出現的限制醫療、費用轉嫁等一系列不良事件的發生,爲醫院建立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加強對醫療服務的監管

由於我國醫院的費用控制與醫療需求衝突,因此醫院必須加強對醫療服務的監管,根據臨牀路徑來將醫院的病種付費標準和支付標準確定好,並且對醫院的醫療服務進行嚴格的監督,以此來有效提高醫院醫療服務的質量,由此來有效的抑制醫院醫療費用的增長。此外,醫療保險機構還應該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進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當中去,這樣管理不再是單方面的,也能夠加強對醫療服務的監管,由此來促進醫院的發展。

(三)建立多元化的付費方式

建立多元化的付費方式,是因爲醫療保險預算總額控制並不是一種付費方式,其只是一種對醫院醫療保險預算資金的管理方法。因此,我們必須在總額控制框架下建立一個多元化的付費方式,這種多元化付費方式必須與醫院醫務人員薪酬機制相一致,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彌補我國醫療保險支付制度缺乏配套措施的缺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系統的改革能夠有效的擴大醫院管理的範圍,增強醫院主動控費的意識,強化醫院的監管機制以及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的增長。但是即使在改革之後我國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依舊還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內部管理控制不嚴,醫療需求於醫療管理之間存在衝突以及醫療支付系統改革缺乏配套的改革措施。因此,醫院依舊需要不斷的對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系統進行不斷的改革,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推動醫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熊先軍,王麗莉,馬勇.上海市醫療保險總額預算管理的主要成效與問題[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xx,09:14-17.

[2]楊虹宇.醫療保險總額預付效應理論與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xx.

[3]鄒曉旭.基於社會分工論的我國分級醫療服務體系構建及其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xx.

[4]於佳妮.深化上海市醫療保險分類支付改革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xx.

標籤:醫療保險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