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辦公

蔡倫造紙的故事

辦公3.24W

蔡倫造紙的故事1

公元105年,中常侍(侍從皇帝的官員)、尚方令(負責朝政的官員)蔡倫奏請東漢和帝准予將他的造紙術向民間推廣,他還挑選出挺括良好的紙,進獻給漢和帝。漢和帝試用以後,非常滿意,當場讚揚了蔡倫的這一創造發明,同時立刻下令把這個造紙技術推廣開去。

蔡倫造紙的故事

從此,中國的造紙技術進入了先進的行列。在此之前,商朝把漢字刻在龜甲獸骨上,但是甲骨的來源很有限,而且不便攜帶、保存,所以人們後來把漢字刻在簡牘上。簡和牘是用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狹長的稱“簡”,略寬的稱“牘”。由於一片簡只能刻幾個字,因此寫一篇文章就要用許多簡,寫完之後人們再用繩子把簡串起來,成爲“冊”。雖然做簡牘的材料遍地都是,但是它們也太笨重了,據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用簡牘寫的奏摺重達一石(約五十斤左右)。後來人們用絲帛作爲書寫材料,它柔軟輕便,易於書寫,可惜量少價高,這一致命弱點使它難於推廣使用。

在京城洛陽的皇宮裏當官的蔡倫,當時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非常聰明,很會動腦子,經常和工匠們一起研究製作工藝。蔡倫看到皇帝每天要批閱堆成小山般的簡牘,非常不方便,他就琢磨着要製作出一種輕便易用的.書寫材料,來取代笨重的簡牘。

對於新的書寫材料,蔡倫的第一個要求是輕便。因此用竹、木製成的簡牘首先被排除在外,而絲帛倒是符合的,可惜原材料稀少。於是,蔡倫仔細觀察了絲帛的生產過程,從分析絲帛的結構入手,發現它是由纖細的短纖維互相粘成的。於是,他把新材料定位在結構與絲帛相似、取材容易、價格低廉,從此時時處處留意着、尋覓着這種新材料。

有一天,蔡倫和幾個小太監來到城外遊玩。這是一個十分幽靜的山谷,一條小溪潺潺流過,溪邊垂柳依依,景色宜人。

小太監們一路打打鬧鬧,嘻嘻哈哈,十分快活,惟獨蔡倫心事重重,東張西望。忽然,他兩眼一亮,快步走到溪邊,蹲着不動了。

小太監們覺得非常奇怪,都圍攏過來。只見蔡倫手裏捧着溼溼的、破破爛爛的、像棉絮一樣薄薄的東西發呆。

一個小太監忍不住說:“我還以爲是什麼好東西呢,原來是這破玩意兒!快扔了吧!”

蔡倫卻彷彿什麼也沒聽見,仍然癡癡地捧着。

那個小太監一個箭步走上去,抓起那棉絮一樣的東西就要往水裏扔。

蔡倫突然醒過來似的,緊緊抓着不放,嘴裏喃喃地說:“找到了,找到了!”

小太監們都糊塗了,這蔡倫莫不是瘋了、傻了,怎麼把這破爛玩意兒當寶貝似的?

蔡倫雙手捧着,三步並作兩步,問河邊的農夫:“老人家,這東西是怎麼形成的?”

農夫笑着回答說:“這個呀,是漂在河裏的樹皮、爛麻、破漁網什麼的,它們被水衝呀、泡呀,又被太陽曬,時間長了就成了這模樣,到處都是呢!”

蔡倫擡頭看着滿山遍野的綠樹,不由眉開眼笑。

回到宮裏後,蔡倫馬上投入了緊張的試驗和製作中,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爲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

蔡倫帶着工匠們反覆試驗,最後終於試製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人們爲了紀念蔡倫,就把用這種造紙工藝造出來的紙稱爲“蔡侯紙”。

蔡倫造紙的故事2

龍亭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是流傳在蔡倫的封地、葬地和造紙實驗地洋縣龍亭及周邊地區的故事傳說,它是最優秀的民間文學之一。

龍章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有13種之多,其分別爲《龍亭豬拱雞鵑(qian)的傳說》、《蔡倫舂紙漿的傳說》、《龍亭母豬灘的傳說》、《古龍亭觀音老母說藥方的傳說》、《龍亭楮先生的傳說》、《龍亭還魂紙的傳說》、《蔡倫與徒弟比賽揭紙的傳說》、《龍亭麪皮的傳說》、《龍亭由來的傳說》、《紙坊街蔡倫造紙的故事》、《陽莊河蔡公爺揭紙的`傳說》、《開子的傳說》、《踩漿焙紙的傳說》等。其故事傳說分佈點以龍亭故縣爲中心,呈放射狀分佈,主要傳播點有5處,共有傳承人135名。

龍亭蔡倫造紙故事傳說有6個鮮明特點,一是流傳時間長,在長達1900年的歷史中,口口相傳。二是內容豐富,數量特別多。三是老百姓喜歡,婦孺皆知,深入人心,有很強的社會認可性,四是原生態性強,無文人加工的痕跡。五是藝術性強,符合聽衆心理。六是很有科學性,故事情節符合傳統手工紙之操作。其傳說故事雖屬於文學範疇,但它卻有歷史的影子,是我們從一個側面研究蔡倫造紙史實的寶貴資料。老百姓百聽不厭,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在漢水文化之中,龍亭蔡倫造紙的傳說佔有光輝的一頁。龍亭蔡倫造紙故事傳說科學的成分極多,幾乎每一個情節都涉及到了造紙的實驗和技術問題,傳說中所反映的挫搗抄焙等技術環節依然是紙的大機器生產的基本環節。該傳說故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但由於各種原因而瀕危,亟需保護。

蔡倫造紙的故事3

造紙術發明之前,人們都是把字寫在竹簡和絲帛上,由於承載的笨重和價格的昂貴,制約了文化的傳播。東漢宦官蔡倫發明造紙術,對當時乃至後世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並稱爲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蔡倫,東漢桂陽(今湖南郴州)人。他出身低微,很小就入宮做了太監,服侍漢和帝。蔡倫聰明勤奮,人又謹慎好學。平時他不喜歡和人交往,經常把自己關在屋裏讀書思考。漢和帝即位後,蔡倫被提升爲中常侍,出入宮廷內外,平時服侍皇帝,負責掌管文書,傳達皇帝的命令。

當時許多外官經常和宦官結交,但是蔡倫卻能堅守原則,並不隨便與人交往,因此漢和帝更加信任他。蔡倫敢於指出和帝不對的地方,因此也很受和帝的器重,經常參與朝政。蔡倫是一個喜歡思考和有所發明的人,漢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蔡倫升任尚方令,負責掌管皇帝的手工作坊。

這個作坊是皇家的私人作坊,主要是爲皇家服務。蔡倫在監管作坊期間,經常和匠人一起切磋製造器械的技術,由他監管制造的各類軍械非常精良、鋒利,被天下人讚歎。

他在這方面的才能也開始逐漸顯露。東漢以前,人們通常都用竹簡和絲帛作爲記載文字的工具,有些很長的奏章要用許多竹簡,翻閱起來非常不方便,也難於隨身攜帶,而用絲帛作爲書寫的載體,雖然方便,但是很昂貴,普通人家根本承擔不起這樣的費用。蔡倫平常喜歡讀書,對於書簡帶來的種種不便深有感觸,如何製造出一種輕便的、價格低廉的'書寫工具,成爲蔡倫的一個夢想。

爲了實現這個夢想,蔡倫翻閱了許多前人的資料。有一天,蔡倫看到宮女們在用蠶絲製造各種絲織品,從她們的製造過程中,蔡倫頓時有了靈感。

他連忙趕回去,和匠人們共同研究,把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等混合在一起,搗碎弄爛,然後將這些東西糅合在一起,拌勻後晾乾,經過反覆的實驗和研究,蔡倫終於製造出了廉價和實用的紙張。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把發明紙的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連同自己製造的第一張紙,一起奉獻給漢和帝,請他過目。

漢和帝親自試驗後,非常滿意,厚厚賞賜了蔡倫,並把製造紙的方法頒佈天下,蔡倫的造紙術馬上在各級社會階層中傳播開來,受到廣泛的歡迎和喜愛。

爲了讚頌蔡倫的傑出貢獻,當時人們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從此蔡倫的名氣越來越大。

蔡倫造紙的故事4

蔡倫在朝裏做郎中,官大權大勢也大,同僚們都有幾分怕他,連皇上娘娘也不敢輕視他。爲啥哩?因爲他正直、公道,敢於硬碰硬,不怕得罪人。要說對待百姓,他可是一個大好人,從不依官仗勢欺侮人,還經常微服私訪,救貧濟困做善事哩。

那時,紙還沒有發明,公文案件都寫在竹簡上,他每天辦公要翻閱幾百斤重的竹,簡直累得不行。由自己的苦累,他想到了很多人的苦累,由很多人的苦累,他想到了國家的利益,於是,他給自己提出了一項任務,要造出一種輕便、便宜、易於保存的寫字材料。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比上天還難哩。根本沒影影的事,從哪兒下手呢?他苦思苦想,仍沒一點兒思路。有一天,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剝樺樹皮,裏邊那一層一層的薄樹皮,光滑輕便,拾了幾片,反覆觀看,越看越覺得是寫字的好材料。於是他把樺樹皮帶回家中,研墨提筆,寫了幾行大字。過了幾天,樺樹皮幹了,表層皺巴巴的.,就像七八十歲老人額頭上的紋路,有的字也跟着變了形樣,他生氣地把樺樹皮扔到柴堆裏去了。

但是,他沒有失望,仍在繼續尋找寫字的材料。他爲這事兒到底費了多少心,跑了多少路,誰也弄不清,只有他的好朋友張紙發現了一些異樣情況,他的衣帶漸漸寬了,他的語言更加少了,他很少諞閒,總是在凝神考慮什麼。張紙問他,他笑一笑沒說什麼。

這一年春天,張紙回家給父親過七十大壽,蔡倫也去了。張紙家住白水淮溝河,交通不便,山路難行。蔡倫爲朋友肝膽相照,不辭勞苦,深受張家父子歡迎。祝壽已畢,蔡倫從下榻處出來,獨自一人到村外去遊玩,游到一個水池旁邊,看見一羣小娃從池裏掏出稠稠的漿質,攤放在破席片上去曬,曬乾了就揭下來玩。他問小娃們玩的是啥東西,說是棉花皮 [3] 。這名子真怪,蔡倫聽也沒聽過。於是他從小娃手裏要來棉花皮,左看右看,反看正看,看個沒完,口裏還獨自唸叨着什麼。看了好久,他又向小娃要了幾片,這才急匆匆向回走,回到下榻處,急忙研墨潤筆,唰唰唰在棉花皮上寫起大字,寫着寫着,他忽然大笑起來:“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護衛的人吃了一驚,以爲蔡大人犯了什麼邪症,急忙圍過來問長問短,問的結果,才知蔡大人爲找到寫字的好材料而高興呢。衆位剛放寬心,只見蔡大人向外跑去,到了小娃玩的池子畔,蔡倫穩住腳步,仔細察看了池子裏的漿質,看了很久,仍不得要領,他便向村民打問。村民說這池子是一個死水潭,原先是飲牛的池子,後來,有人把彈花後剩下的爛棉花扔進池子,人們嫌髒,不再去飲牛,結果,大家都把爛鞋、臭襪子、繩頭、爛皮片往裏扔,扔的時間長了,水變成了漿糊狀。小孩掏着曬乾玩,大人也不知那叫什麼。蔡倫聽罷,心中暗暗打定注意,他叫護衛把池子裏的漿質都弄來,曬成最薄的片片,然後他把這些片片裁成方形,摞成一摞,帶回府中去了。

第二天,他奏明皇上,最好的寫字材料找到了,並把帶回的片片送給皇上試驗。皇上試過後,把他誇獎了一番,並鼓勵他試製。

他照村民的說法,把棉織物撂進自己挖好的池子,然後用水浸泡。這些棉織物不知咋搞的,好幾個月也變不成漿質,他急得用棍子攪,用椽子搗,攪了幾個月、搗了幾個月,終於使棉織物變成了漿糊狀。他像前邊那樣晾曬,終於又得到好幾沓薄棉花皮片子。爲了紀念在張紙家鄉的這一發現,蔡倫把這些棉花皮片片起名爲紙,並把每一片叫做一張。從此,世上纔有了紙這一名稱。

但是,初次試製出來的紙,粗糙得很,又不十分柔軟光滑,這又成了蔡倫心中的疙瘩,於是他向皇上上了表章要求辭職,去專心試驗造紙。皇上不準。蔡倫再上表章,陳說自己當官只能利於一代君王臣民,造紙可利百代子孫,堅決請求皇上答應他的請求。皇上舍不得這樣忠心耿耿的好官,還是不準。蔡倫又上第三道表章,言說造紙成功後,他還要返回朝廷,繼續爲君王效命。皇上看蔡倫意志堅決,含淚批准了他的請求。

蔡倫辭職後,即刻來到白水淮溝河,他請了幾個幫手,晝夜忙着造紙,造出的紙果然越來越好了。蔡倫名字也越來越響亮了。買紙的人絡繹不絕,儘管蔡倫一幫人日夜苦幹,也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他看到這種情景,就把幫手打發出來,讓各自都去設造紙廠培養學徒,讓更多的人掌握這一技術。

後來,皇上要蔡倫回朝復職,蔡倫又上表章推辭。皇上沒辦法,只好讓他常住民間造紙。後來蔡倫享盡了天年,就死在淮溝河裏。村人給他舉行了十分隆重的葬禮,還給他修了廟宇,立了碑子。這碑子後來不知咋搬到馬家寨的大路邊,至解放後還在那兒。至今還不知道被誰搬走了。至於他造紙的池子,如今仍在淮溝河。

有人還說,蔡倫是被玉皇大帝召到天宮去了,在天宮裏,他開了一個很大的造紙廠,聲名大得不得了。玉皇大帝怕他的名聲壓倒了自己,幾百年後,就把他降到西方凡間,讓他在那兒去造紙。因此,西方的造紙術比中國晚了幾百年。

蔡倫造紙的故事5

【活動目標】

1.樂意傾聽造紙的故事。

2.知道造紙術是中國人最早發明的。

3.體驗自己動手造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事先引導幼兒收集各種廢舊紙做成紙漿。

2.準備細網篩、清水、膠水、水盆、木棒等。

3.準備教育掛圖《古代造紙流程》《現代造紙流程》、蔡倫的畫像等。

【活動過程】

一、提問激趣

提問:你們知道嗎?紙是誰發明的?激發幼兒瞭解古代造紙的興趣。

二、教師講述故事

1.出示東漢蔡倫畫像的圖片,引導幼兒認識蔡倫,記住蔡倫的名字。

2.講述蔡倫造紙的.故事。

3、提問:蔡倫是哪個年代哪國人?(東漢桂陽人)

蔡倫是用什麼材料造紙的?(禇樹的樹皮、麻縷等)

後來又加入什麼材料造紙,讓紙變的更牢固,不容易撕破?(破布、;爛漁網等)

三、瞭解造紙術

1.出示古代造紙術的流程圖,引導幼兒認識古代造紙的過程

2.出示現代造紙術的流程圖,引導幼兒現代的造紙術的過程。

3、比較古代和現代造紙術過程的不同。

四、幼兒嘗試自己造紙

1.教師出示《自制再生紙》的教育掛圖,並進行講解

2.提供細網篩、紙漿、等造紙工具、材料,讓幼兒嘗試自己造紙。

3.教師巡迴知道,提醒幼兒注意衛生,安全,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提高成功率。

4、將幼兒自制的紙放到走廊等地方晾曬。

【延伸活動】

1.讓幼兒把自己造的紙和其他的紙做比較,看一看更像哪種紙。

2.把幼兒自己造的紙投放到美工區,引導幼兒利用自己造的再生紙進行繪畫與製作。

3.在科學區裏投放造紙工具與材料,讓幼兒繼續“造紙”。

4.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帶幼兒去參觀造紙廠,瞭解現代造紙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