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半導體

薦電路教學反思15篇

半導體1.65W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薦電路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電路教學反思15篇

薦電路教學反思1

《探測暗盒裏的電路》是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電和磁》中的第三課。本節課緊緊圍繞檢測暗盒裏的電路這一活動展開,首先從暗盒中是什麼入手,在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後,與學生共同思考、探測暗盒中可能是一個電珠或一節電池或一段導線,怎麼來進行檢測呢?之後給出檢測方法,要使用檢測器從而推斷是暗盒中的電學元件到底是什麼?提出判斷簡單暗盒的方法後,再探測複雜一點的有ABCD四點暗盒,讓學生學會分析、判斷,從而學會相關的科學知識。檢測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學生解暗盒的一種方法、一種思想,學會藉助一些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做到了精煉,而且起到了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還體現了指導學生進行有序觀察,讓學生討論方法,設計實驗記錄來達到有序、不遺漏的觀察分析,體現了他們的主體地位,

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電路教學反思7

《不一樣的電路連接》是教科版四年科學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七課內容。很多生活電器其實外表眼花繚亂,但是不管多麼複雜的用電器,其原理都是由一些簡單的電路通過不同的連接方式組合而成的。在前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會了連接簡單電路並能夠使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哪一部分出現了問題,這對於本課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將繼續使用電路檢測器來探究接線盒內部的電路連接情況,並探究不同的電路連接對於小燈泡亮度的影響。教學本節課的內容,我從中收穫了很多,總結如下:

一、讓學生動手操作勝於教師單純講解

在第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要想弄明白接線盒內的電路是怎樣連接的,必須讓學生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這時候,學生自然會想到以前用過的電路檢測器。但是具體怎樣檢測,就要求實驗小組的同學們事先做好分工合作,記錄員、操作員、監督員、總結員各司其職,才能把實驗完美完成。學生通過這種方法獲得的知識,記憶深刻,而且更能夠應用於實踐中去。教師一味的枯燥講解,學生不但不容易弄懂,而且還會產生厭煩心理,不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

二、學會對比,從差異中找原因

在學習並聯電路和串聯電路時,要求實驗小組的成員要認真觀察這兩種電路的不同連接方法。活動1是兩節電池的不同連接方法。活動2是兩個小燈泡的不同連接方法。發給學生足夠的工具材料,讓生動手去親自連接,看看能有幾種不同的連接方法?啓發學生思考:在不同的連接方法中,你有什麼發現?小燈泡的亮度有什麼不同?學生通過觀察後展開充分的討論,從而進一步瞭解了這兩種電路連接的異同。

本課教學中也有缺憾,學生準備的電池並不是暫新的,這對實驗的結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另外,學生課堂氣氛太不活躍,整節課顯得很沉悶,這些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和提高。

薦電路教學反思2

《家庭電路》一節主要講述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其中,重點是試電筆的使用及開關、插座的接法。我在講授本節內容時緊緊抓住這個重點來開展我的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首先,通過播放觸電的視頻,使學生明白安全用電的重要性,體現物理的課程基本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引入新課課題。

其次,通過讓學生知道觸電是因爲碰了火線,所以我們很有必要找出火線,並讓學生上臺找出火線。這過程中,充分讓學生動手,去體驗物理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膽量。

再次,引導學生分析爲什麼保險絲要接在火線上,而且只能接在火線上,教師從旁指導,並用接在零線上的圖進行對比,方便學生認識比較,在學習三孔插座中間的孔接地時,用了實物圖進行分析,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物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學以致用的思想。

總體而言,本堂課是在充分理解新課標對本節內容的要求基礎上設計的,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練習的設計,也充分抓住了會考的考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得學生明白家庭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進而會利用這些知識爲我們的生活服務,同時能利用這個知識來規避危險。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課前有較充足的準備,也很仔細的考慮了各個環節。但是,上完課發現有的地方還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比如,教學過程中語言還是過於平淡,沒有抑揚頓挫,還得加強訓練。在讓學生動手的環節中,還可以讓更加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語言方面可以更加精煉,課堂氣氛可以進一步的調動,這些地方略有遺憾,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多多注意,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薦電路教學反思3

1、傳統物理教學的反思

傳統物理教學實踐中,由於對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的偏差,往往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1)重教師而不重學生,如講細講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學表演,往往就被認爲是一節好課;

(2)重管教而不重自覺,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調控、獨立判斷;

(3)重統一而不重多樣,如學生幾乎沒有可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或自行規劃、安排學習進程,教學要求強求一律,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承認;

(4)重傳授而不重探索,如將學生視爲承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一味填鴨灌輸、包辦代替;(5)重繼承而不重創新;

(6)重結果而不重過程;

(7)重考試成績而不重全面發展……這一切不僅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業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主體性發展,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也必將影響到社會發展。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接受”、“適應”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們具有改造和發展現存社會及現存自我的能力。弘揚和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民主,強調自我激勵,強調學會學習,將使學生獲益終身。

2、物理學習中的“思”與“問”

很多學生認爲物理抽象,難學,但又一時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認爲,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仔細看書,平時多做些題就能把物理學好,他們也試着這樣去做了,可是效果並不理想,那是爲什麼呢?我想大家都忽視了“思”與“問”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纔會有收穫。物理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物理題型靈活多變,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等。

物理學習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能否正確的處理好“思”與“問”的關係。可以說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提高。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地思考,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思”中進步,在“問”中昇華。

3、投影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一、靜態變動態,提高學習興趣

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圖是靜止的,若用動態投影輔助教學,效果較好。如在講槓桿的力臂概念時,老師在黑板上怎麼畫都是靜止的,學生印象不深。用可動的投影片,力臂會隨力的作用方向改變而改變,學生看起來十分鮮明,興趣高漲。在較短的時間內絕大多數學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二、師生共同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利用投影進行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教師處在主導地位,學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在投影片上題目的展示下,教師讓學生輪流在投影儀上將答案打出來,答對了的學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錯了,其他學生給予糾正。形成了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課堂氣氛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教師在學生有誤區時便於及時點撥。知識傳輸暢通,反饋及時。

三、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

事實證明,學生在消化知識時,只有不斷地向大腦中傳輸信息才能引起記憶和理解的連續發展,利用投儀教學,貯存信息多、傳輸信息快、直觀連續,使學生得到不斷練習、消化、理解知識的機會,提高了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做練習時採用手寫題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過7~8道,用投影展示可達10~20道,教學效率提高明顯。

一隻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已不適應大面積、快速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學不僅是教學形式的改變,而且也是教學思想的轉變。

4、培養差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差生轉化工作,首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以爲不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熱愛差生,使師生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學習物理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特點,物理學科與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關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從而使他們形成較強的學習興趣。在國中物理起始教學工作中,加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育尤爲重要,因爲強烈的學習興趣是有效學習的推動力量。所以應結合教學內容注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物理教師除利用物理學研究範圍廣吸引學生,激發興趣外,還要設計、準備好高質量的演示實驗,介紹物理學的新進展等方面來提高差生的學習興趣。當然,爲了鞏固差生的學習熱情,還要使不同類型差生獲得程度不同的學習上的成功,以此保證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讓各類差生嘗試到成功學習的喜悅。成功教學可以增強和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優生們對學習物理有濃厚興趣,甚至讓入着謎的主要原因大多源於物理學科本身具有的強烈吸引力,而差生對物理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則取決於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所以,轉化差生的工作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係。教師本人是否熱愛物理、對物理學教學是否投入、教師對科學的價值體系是否信仰、教師教學觀念、教師是否能從物理知識及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美等,這些對差生學好物理課程,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5、聽課評課教學反思

1、物理課的聽課活動。

聽課作爲一種教育研究範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覈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2、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

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覈自己的教學行爲。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說,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爲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物理的電路教學反思3

把家庭電路的課堂參與定爲學習本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積極主動發言、討論、思考、觀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變成了策劃者。一言堂變成百家鳴。整齊劃一變爲靈活多變,任務分配到小組,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課堂活動多元,全體學生參與體驗。此外,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主動的調查和參與,提高了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

如何認識、對待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直接關係到新課程的實施質量。綜合實踐活動並不着眼於使學生獲取系統知識,不是追求嚴密的知識體系,它立足於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實踐,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從事有益的活動、研究和解決問題。在上述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以一個平等的參與者、交流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引導。這種課程形態的核心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

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熟悉並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同時合作意識加強了。學生能充分參與到課堂上來,學習興趣較濃。教師通過事先準備的各種資料及課堂實驗,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指導和引申的作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氣氛融洽。恰當的視頻引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薦電路教學反思4

這節課重點是讓學生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存在的故障,並進行排除。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電路的原理。學生小組實驗中的電路中的故障都是課前我預先設置的,有的是導線問題,如裏面的銅絲斷了,接頭沒有剝掉塑料套;有的是燈座問題,如燈座的接線柱的線掉了,燈座壞了;有的是燈泡問題,如燈泡壞了,燈泡沒有擰緊;有的是連接問題……在教學中,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學生在一開始實驗就發現了,並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老師故意爲他們設置的故障,因此還喊着“我們這組沒有故障”,完全不按照我的設想一步一步去檢測。

出現這種情況,作爲老師,應該是種什麼樣的感受呢?是遷怒於學生打亂教學秩序,沒按老師的教學意圖走,使得本應充滿懸念的實驗探究變成了一次平淡無味的動手操作,還是欣喜於學生的聰明?我想,如果從學生角度出發,從教學的實效出發,那毫無疑問應該是後者。學生一眼就能看出電路中存在的故障,說明了他們已經掌握了電路的基本知識和連接要領,說明了前面幾節課的效果不錯,或者說明這部分知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那麼,對於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指導。但是,這次探究實驗就這樣結束了嗎?不,還沒有,因爲如何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中的故障學生還沒有學會。但是原來電路中的故障已經排除,怎麼辦呢?於是我就換了種方式,讓學生假設“燈座、燈泡、導線”其中一個環節有問題,該如何用電路檢測器進行檢測。這樣,學生還是通過動手,掌握了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要領。

一堂課,當出現了我們課前沒有料到的情況時,作爲教師,應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以學生的學爲中心,我們的教學就會真正成爲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也就會成爲學生喜歡的課堂。

薦電路教學反思5

在教學過程中,第一個環節,我先講解了電池盒、小燈座的結構和用法,指導學生認識了電池盒、小燈座後再連接一個簡單電路,學生很快就能連接一個正確的、完整的電路。電池盒、小燈座都有現成的導線連接點,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將導線插到各個連接點就可以了。學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個教學任務,並畫出了簡單電路圖。

在利用一個電池盒、兩個小燈座和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探究活動中,前面兩個班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樣的連接方式:從兩個燈座的兩個接線柱上接出的導線分別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連接。(並聯的一種方式)而課前我認爲簡單的,學生會首先想到的串聯方式卻沒有出現。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後來找到了答案:在這之前,第一個探究活動是利用一個電池盒、一個燈座和兩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所以後來增添了一個燈座後,學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電路的基礎上照樣子又連接了一個燈座。在第三個班級課上,我在佈置探究任務時就明確了,用三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再用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於是,那種串聯的方式出現了。

接着我又聯繫班級的日光燈使用方法解說並聯電路和串聯電路的優點和缺點。並聯電路可以分別控制、節能環保,但連接繁瑣;串聯電路可以統一控制、連接方便,但可能出現不必要的電能浪費。學生學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舉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個房間的電路是並聯電路;同一個吊燈中的很多燈泡,客廳中的某組裝飾光源,這些是串聯電路。

課後回想這兩個環節,深深感到,我們經常說,在備課時要備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實上往往我們認爲很簡單的、學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實際教學中卻遲遲不出現。只有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到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狀況,那麼在實際教學中的引導就會越明確。

另外,學生對有一些難度的探究活動具有更高的積極性,本節課學生始終保持着極高的熱情。所以只要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將課設計到位,引導到位,學生一定會帶給你更大的驚喜。

薦電路教學反思6

這是學生做的第一個電學分組實驗,主要是爲了鞏固對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電路特徵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連接電路的動手能力。它對學生認識串、並聯電路特點,培養學生連接電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須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做這個實驗,這將爲今後進行電學分組實驗,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由於實驗所需器材比較簡單,取材也容易爲了增加學生的視聽效果,結果,學生操作興趣高漲,整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我要求學生接好電路後,在閉合開關前,要對照電路圖認真檢查,閉合開關後,如出現故障,應立即切斷電源,然後從電源的一個極出發,逐段檢查原因。在實驗過程中,既要強調獨立思考,又要強調分工協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實驗後,要求學生整理好器材。

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和科學方法、態度、習慣的重要過程。本堂課,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給每個學生以同樣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都得到提高,一堂課完整地按預定計劃完成,也達到了預期目標。

薦電路教學反思7

本節《電流和電路》是電學的開篇,是學生學習電路的基礎。因而我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本節課的重點落在認識電流,知道電流的形成及其條件,知道電流方向的規定;電路的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學會畫規範的簡單的電路圖。本節課,本人認爲課堂教學效果較好,學生的學習興致也比較高,課堂教學目標得到較好的實現。然而,對於最後一個重點(簡單電路圖的畫法)掌握的不夠熟練,需在後繼的教學中加強訓練。經過反思和探討:本節的這部分內容屬於學生初步接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應該在教師的示範下,引導學生從模仿學習到獨立完成,逐步熟練掌握。

一、教學思路清晰

從電路的連接到電流的認識再到電路的組成最後到電路圖。整個過程各個環節過渡自然。物理就是在說萬物之理,它不一定需要華麗的措辭,但一定需要清晰的思路。教學思路清晰可以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物理思想。

二、讓物理通俗易懂

在本節課的開始,我從生活走向物理,並通過讓學生經歷對簡單電路的連接活動,目的在與讓學生感知、領略電的同時引起學生的興趣,嘗試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同時也達到了以下幾方面的效果:

1.探究中能充分曝露學生學習上的問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2.不約束學生的思維,適合中學生好表現的年齡特點,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終身探索的興趣;

3.避免學生以爲學生內容簡單而掉以輕心;

4.讓學生在探索並解決問題過程中,體味成功的快樂。

關於 “電流”“自由電子”“電能”等過去需要兩三節課才能講清楚的知識,教材中只是簡略帶過,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用一個簡單的動畫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即可,所以不必要做進一步解析。學習畫電路圖的時候,畫電路圖的規範要求比較複雜,編易記的口訣:“導線橫平豎直,圖形呈矩形。元件分佈均勻,不畫拐角處。”學生覺得念得順口,相應的畫圖要點也記住了。

三、物理聯繫生活

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電路元件,使學生充分體現物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薦電路教學反思8

進入電學學習後,連接實物圖、畫電路圖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並且讀懂電路圖,識別串並聯是學好電學的關鍵所在。針對這兩個教學的重點。

在畫電路圖和連接實物圖這個地方,爲了使學生能規範的作圖,在課堂上也強調了如何畫電路圖,以及如何連實物圖,並且也練習了不少,雖然在課堂上進行了強調如何規範的作圖,但是學生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

(1)有的同學畫電路圖,不用尺子,畫的電路圖歪歪扭扭。

(2)有的同學畫的電路元件很不規範。

(3)有的學生把電路元件畫在了拐角處。

(4)有的學生把實物圖和電路圖嫁接在了一起。

對於電路圖的畫法,我在教學過程( )中採用了以下幾個方法:

(1)、 教師在黑板上進行規範化的畫圖示範,強調學生比較容易馬虎的地方。

(2)、 結合教材的練習讓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示。

(3)、 對於演示的電路圖讓學生給予正確的評價,並且提出改進的方式。

(4)對學生多次出錯的要進行個別指導,找出問題所在,及時糾正。

薦電路教學反思9

我所設計的簡單電路一課,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從日常的霓虹燈引入,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奧祕,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學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東西組裝的,但對組裝方法和燈泡爲什麼會亮等問題並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點。學生利用基本的電路元件組裝簡單的電路並畫出實物電路圖,使學生由實物圖向抽象電路圖過度。老師選擇幾個連亮的連接圖找連接方法的共同點,即導線接在哪裏才能使小電珠亮起來,學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麼,此時再讓學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識:電池有正負兩極、小電珠的結構等,從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後得出結論:只有形成電流的通路,小電珠纔會發亮。在瞭解了基本電路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拓展,在電路里加上開關(開關作爲簡單電路的控制器件,在電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兩個人合作把開關加入電路中,並畫出電路圖。通過實驗,讓學生意識到電路是否工作取決於電路是否連通,而開關則是一個由人爲控制電路電流的器件。學生製作紅綠燈這部分我做了些處理,交給學生一個雙向開關,把它連進電路里,讓它分別控制兩個小電珠的亮與滅,這樣,就形成了整節課一步一步的遞進,有了一定的層次感,學生思維達到了連貫性。四人小組合作,通過親手做,增強對電路的認識,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課內容呈階梯狀分佈,逐步遞進,使學生在由淺到深的活動中逐漸認識簡單電路,瞭解簡單電路,學生從一個人動手做實驗,到兩個人合作動手實驗,到四人合作動手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合作的快樂,使學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這樣設計符合了國小生的認識規律,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讓他們在實驗中發揮小組的合作精神。

這一課很適合開展探究活動,從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但是在教學中,我把注意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才能成功連接電路,學生預設猜測、思考的時間少了一點,所以學生在乎的就是電路有沒有連接,至於爲什麼連接成功了,或者沒有連接成功問題在哪裏,不少學生都沒有思考,還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學探究活動並不是爲了熱鬧,而是通過活動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這裏不應該單單指科學知識、科學技能,還有科學方法、科學過程、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所以還需作一些改進。

薦電路教學反思10

首先針對課文內容我設計了探究性的問題,如:爲什麼低壓供電的電源處零線是接地的,零線與地面間就沒有電壓了?保險絲爲什麼要選用“電阻率較大”而“熔點較低”的“合金”做成?爲什麼家用電器的金屬外殼接地後,即使外殼帶電,人接觸了外殼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了?家裏的用電器有的用兩腳插頭,有的用三角插頭,哪些用電器需用三角插頭?等等,這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對於學生理解基礎知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淡化知識點的傳授,強化對疑難問題的探究。

利用演示實驗直觀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我先提出問題:教室的電路是怎樣組成的?我們家裏的電路又是怎樣組成的?指導學生了解家庭電路的基本組成,利用視頻課件讓學生了解實際家庭電路是怎樣組成的,利用文字、圖片、視頻、實物等直觀手段,讓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和動手實踐中掌握知識,想方設法降低了理解的難度。

薦電路教學反思11

在上節課的學習中,對於如何點亮小燈泡,學生已獲得了一定的經驗。在這節課中主要是使學生學會使用新的裝置——小燈座和電池盒,用導線連接完整的電路。並在使用這些裝置建立電路和探索更多小燈泡亮起來的過程中,學生將獲得更多地建立電路的經驗。

根據這樣的理念,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採取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設計組裝點亮一個小燈泡的電路,掌握電池盒、小燈座和導線的安裝和連接方法,畫出簡單的線路圖,形成一個簡單電路的概念。但是由於學具袋中的學具質量不是很好,導致很多學生在安裝小燈座和電池盒時,時間用去了一大半,而且個別小組沒有成功安裝好,因爲有些材料被折斷了。後來讓學生點亮一個小燈泡,並畫出簡單電路圖時,大部分學生顯得很是困難,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沒有按着教師的要求去做。個別畫出來的電路圖也是不準確的,導線沒有畫直,小燈泡畫得不準確,電池盒也畫出來。沒有真正形成簡單電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臨時改變教學流程,將下面的內容安排在下節課。

今天我承接上節課留下來的內容又上了一堂課,指導老師也來聽我的課。總感覺整個教學流程不是很好,學生方應慢、交流部積極;而且對於上節課的知識學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問題:1、指導組裝用電器時,注意點強調未到位,使個別實驗組在安裝電路時小燈泡沒有亮,未找出原因。2、學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個小燈泡發亮的實驗操作後,才展示其中一組連接的實物圖,這並不能代表全班學生的做法,太過侷限。學生的電路圖畫的不規範,沒能及時的糾正。

所以在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怎樣用不同的方法,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時,他們實驗的很慢,顯得交流的時間很緊迫。後來指導老師給了我一些意見:1、不要讓一個小組中的一個學生來畫電路圖,讓他們先都畫着實是看,在讓他們動手做實驗;或者是讓完成好的小組立刻上黑板畫出電路圖,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畫出來的那些連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並指出不同在哪裏,讓學生對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有個初步的瞭解。同時也可使學生意識到使兩隻小燈泡亮起來可以有兩種方法,並讓學生嘗試去試試第二種方法。

薦電路教學反思12

這個月聽了一些專家的講座,專家們的理論加實踐,讓我深深地覺得自己教學理論的欠缺和知識儲備的薄弱。聽得越多,越覺得自己不會上課,越不敢上課。特級郭海平老師的關於課堂提問的講解讓我深受啓發,她說:“我們提的問題要找準學生課堂上對內容的興奮點,這樣我們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熱情。”剛好她的案例裏有一部分是有關《電流與電路》的教學的,於是我決定結合她的思路開展我的教學。

一、關於課堂的引入

原來上這節課的時候總想着從生活中常見的電現象入手,創設問題情境,引出電源和電路。現在回憶起來總覺得我提的問題沒有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激發不了學生的積極性,是無效的問題。於是這次我直接在出示一個可以吸在黑板上燈座和小燈泡,瞬間,學生被我的“先進武器”所吸引,眼神中充滿了好奇和求知。我便在學生渴望的眼神中開展了我的“以問題加活動”的教學設想。在引入中我對我的“先進武器”美美的!

二、關於課堂的問題

這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圍繞以下四個問題展開:

1、你怎樣能讓這個燈泡發光?

在這個問題提出的剎那,男生們的手舉得高高的,躍躍欲試,要幫我燈泡連接好發光。於是我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順便讓他給大家介紹了各部分的作用,便完成了“電路的組成”內容的教學。我乘機插入講解電流形成及電流方向、通路。我講得輕鬆,他們也聽得認真。

我體會到了在有效問題的激發下,學生挺能說。我反思着平時學生不回答問題的原因:原來不是學生不願答,而是我們老師不會問!

2、你有什麼方法讓燈泡熄滅?

這個問題一出,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把電燈熄滅的方法,但全部都是斷路問題的展現,那樣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

我深刻地領悟到了“教師最好的教學方式是聽,學生最好的學習方法是說”。

3、再給你一根導線,你還有什麼方法讓燈泡熄滅?

問題之後,是一個短暫的沉寂,可能是難住學生了。我剛想自己解決,忽然有位男生輕輕地說:“把電池兩極連起來試試?”於是我馬上讓他上來,他在不自信中連接着導線,卻在同學一片驚奇中把燈熄滅,自豪的回到座位上。這位男生的方法重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我的問題又活了過來。於是,好奇的他們紛紛想上來換個位置連接這根導線,看看能否把燈熄滅,我自然的滿足了他們的願望,完成了自己的“短路”教學,真是一舉兩得。

這既是我的預設,也是我的生成。原來我們可以在預設中生成,也可以在生成中預設!

4、根據現有的電路,再給你一個小燈泡,你能讓兩個小燈泡都亮起來嗎?你有幾種連接方法?

這個問題是想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設計並連接好電路,教師選擇方案展示並通過拿掉一個燈泡讓學生分析串並聯電路的特點,但最終因爲時間不夠沒有完成。

三、關於課堂的不足

這堂課整體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參與度高,平時不願聽課的一些同學都被我的燈泡吸引了,也能回答我的問題。我似乎品味到了“問題提到了學生興奮點上”的樂趣;我似乎品嚐到了“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滋味;我小有喜悅,但細細地反思,課堂上又有許多有待改進之處。

首先,一個問題提出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總擔心學生回答不上來,耽誤了我上課的時間,就想着去引導了。或許我內心深處總想去操控學生,沒把學生當成真正的主體!

其次,課堂上似乎有點虛幻的熱鬧。讓學生單獨回答問題的人次不夠,集體回答的又響又亮,並不表示中下水平的人也能掌握。課堂上男生表現過強,使得我忽略了對“電學弱勢羣體”女生的關注。看來教學要製造熱鬧,更要看清熱鬧背後的沉默者們!

最後,課堂上我的話還是有點多。總擔心學生說得不夠好,我總想再講一遍,於是課堂的時間便超出了我預設的範圍,完成不了教學內容。應該像吳加澍老師所說的那樣,做到“三不講”:學生會了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不講也會的不講。

我收穫着學生的激情,快樂着每堂課的成功之處。我遺憾着每堂課上的缺陷,反思着我教學上的步伐。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自如地掌控我的課堂!

薦電路教學反思13

這一課是《電》單元的最後一課,內容很多,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裏面是怎樣連接的,就是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接線盒,第二部分是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根據材料的不同,各可以連出2種電路。

第一部分檢測接線盒內部連接,學生在檢測方法上不存在困難,我從最簡單的四個點只有兩個點連在一起導入,讓學生自己檢測並記錄,當接線盒內只有兩個點相連時,推測的答案是唯一的。再教師在投影儀上演示一個內部有3個點互連的接線盒,這個時候推測結果將出現4種情況,大部分班級一開始都只有想到3個點全部連上的那種情況,給予時間思考後,當有個別學生能夠想到只連能亮的兩個點就行時,剩下來的2種情況大部分學生也都能想到了。教師演示的這個實驗目的是要學生了解檢測後推測的情況有時是唯一的,有時也會出現多種情況。

第二部分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學生存在理解困難,首先是串聯和並聯的區分,我以糖葫蘆做比喻,像糖葫蘆這樣兩個小燈泡串在一起的電路稱爲串聯電路,兩個小燈泡並列着連在電路中的稱爲並聯電路。其次是哪一種連接方法小燈泡更亮的問題,由於教科書中安排的先比較兩節電池、一個小燈泡的兩種連法以前都沒有涉及過,因此我將教學順序調換,先在黑板上畫出學生熟悉的兩個小燈泡、一節電池的串聯和並聯電路,明確什麼是串聯什麼是並聯,然後請學生回憶下哪種連法小燈泡更亮,在這裏的回憶,其實更像是猜測,因爲學生大多都記不起來哪一種連法更亮,我的目的只是要引起學生的意見不統一,然後通過投影儀演示小燈泡的串聯和並聯電路,通過驗證學生能很清楚地看到並聯要亮很多,然後教師講解,在串聯電路中電壓可以分開來也可以加起來,但在並聯電路中不可以。接着要求學生分組用兩節電池和一個小燈泡組裝電路,有了前面的活動,大大降低了組裝的難度,學生通過實驗發現當變成兩節電池後又變成串聯電路小燈泡亮,教師進一步要求思考原因,學生能回答出串聯電路中小燈泡上電壓可以由兩節電池加起來所以更亮。通過以上兩個實驗學生最終可以只要記憶“串聯電路電壓既可以加也可以分”這一句話就可以推測出哪一種連法更亮,減少了記憶內容。

薦電路教學反思14

本節是這章的重點教學內容。學生第一次接觸電學的物理量——電流;第一次學習連接電路;第一次學習畫簡單電路。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讓學生認識簡單電路,能動手連接簡答電路,會畫簡單的電路圖上,並注意從一開始就培養學生良好的電學實驗習慣、良好的畫電路圖的習慣。由於電流的概念及其方向的規定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於理解,如果一開始講授電流的話,學生可能會因爲“導線中定向移動的是自由電子(負電荷)”;“電流的方向規定爲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等知識點,產生思維的矛盾,從而導致對後面電路的學習產生心理障礙。因此教學中,我對知識點安排進行調整。現在總結我對本節課堂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 導入。上課鈴響起,問學生“聽到什麼了?”“什麼發出的”“什麼能轉化的聲能?”“電腦從何而來?”引出並板書“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電鈴用電,消耗了電能,轉化成聲能;教室裏的電燈消耗電能轉化成光能,你還知道哪些消耗電能的物體?學生舉例。教師歸納板書“用電器——消耗電能的裝置”。電源提供電能,用電器消耗電能,什麼傳輸電能?教師歸納板書“導線——傳輸電能”。電燈、電視……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來控制。教師歸納板書“開關——控制電路的裝置”。總結出組成電路的構成。學生思維清晰,效果水到渠成。

2 、電流教學。這個環節,我採用類比法。把電流和水流類比。水流從高水位流向低水位電流從高電位流向地電位(告訴學生正極電位高,負極電位低)。電源外部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向用電器最後回到電源負極。水流和電流區別:水流是先後依次流過;電流是電路中的自由電子同時定向移動形成。此時在總結出:

①電流形成:電荷定向移動形成(可以是正電荷,可以是負電荷,也可以是正電荷和負電荷同時反向移動);

②電流方向: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爲電流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的反方向)。

不知之處:

本節課應該讓學生親手實驗,但由於實驗器材缺乏,在分析力電流是否讓燈泡發亮有先後順序時,只是教師進行的示範,沒能實現學生親身經歷通過實驗歸納結論的過程。

這樣,在缺乏實踐活動的情況下對電路實驗的學習,學生學習顯得被動。

薦電路教學反思15

(一)優點

1、通過設疑引導學生探究,體現科學學科特點,突出學生的地位。

如要研究串聯電路的特點,課本上是直接給出一個電路圖,是一種被動的實驗方式。在設計中,沒有采用直接呈現的方式,而是啓發學生怎樣去研究串聯?可以研究哪些物理量?用什麼儀表去測量這些量?應該怎樣設計電路圖來做實驗?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變被動爲主動。探究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使得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本節課的重點不在實驗的操作,而是掌握實驗的方法。爲了增強可見性和節約時間,本人利用“電路實物圖連接仿鎮軟件”,通過投影儀,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整個連接的過程。

3、重學生討論、分析、歸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啓發、引導學生先從宏觀上提出研究串、並聯電路總體思路,設計總體方案,,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知識活化重組,有機組合形成相互聯繫的知識結構,只有結構化的知識才能向能力轉化。通過分析實驗數據,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嘗試用數學語言和文字語言概括串並聯電路的特點,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和表達能力。

4、注重課堂的及時反饋,做到一個知識點一個小練習,切實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遺憾

1、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關注不夠。在課堂教學中,追求過程的順暢而往往把回答和討論問題的機會給成績較好的同學,使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沒有完全參與到課堂中,導致他們知識上的漏洞。今後教學中,應關注每一個同學。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這樣就能極大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真正做到全員發展,落實新課改精神。

2、課堂中,有一偶發事件處理不夠恰當。在提問學生串聯電路中的三處電流I1,I2,I3時,有一同學電流數據明顯比別人偏大很多。當時我根據這個學生平時做事不夠認真,便不假思索地斷定他的實驗數據有誤。經課後反思,很不妥當。做實驗時,數據出入問題是經常碰到的事,碰到這種情況應該分析其原因。像他的數據很可能是電源電壓過大,又或電流表讀數已經不準。

3、課堂時間仍顯過緊,導致有些部分速度過快,不利於基礎較差的學生的掌握。

標籤:反思 電路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