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半導體

電路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半導體1.23W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路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路教學反思彙編15篇

電路教學反思1

每一次教學只要精心準備、用心執教,總會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學生爲本,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新課程標準提出“科學課程的重點在於通過引導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本着這一目的,我提供分層次的材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2、環節間的巧妙過渡、緊密的銜接。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的作用,從問題的引入、探究內容的層層深入,學生活動時的調控都能夠自然、巧妙、精密,讓學生不會感覺到緊緊被牽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繼續前行。

這節課上完,感覺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繼續改進。

1、沒有充分發揮實物展臺的作用。只是就學生所畫的電路圖進行展示,其實完全可以將學生所連接的實物圖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學習的作用,也可以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展示學生作品時方法欠妥當。如果能夠先展示正確的連接方法,讓連接錯誤的學生“自行發現”、“自行糾錯”效果會更好,同時還可以保護學生探究的慾望。

3、拓展活動應留充足的時間。嘗試“用一節電池點亮兩個燈泡”因時間已下課,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組甚至沒有沒做出來,所以活動既然已經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有時間嘗試,這樣學生纔能有所收穫,活動也不會流於形式。

總而言之,潛心專研,盡心盡力去備課、上課,積極做出深刻的反思,總會讓課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驚喜,少一分遺憾。

電路教學反思2

由於實驗過程步聚較多,本課用2課時進行實驗,探究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用1課時,探究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用1時。

一、成功之處:

通過課前檢查可看出學生對本節課提前預習的很好,對物理實驗探究的的基本要求掌握得很好。提出問題,及作出的猜想假設都有針對性、合理性。探究過程有序,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對電流表的讀數也較準確,能夠根據實驗數據分析,初步得出結論。評估與交流時,學生根據實驗情況,提出了實驗中常出現的幾個問題,例如指針反轉,電流表串聯接入電路後,燈泡不亮等,但在解釋原因時,較困難,需要老師的輔助或幫助。學生連接串聯電路比連接並聯電路要快很多。

二、不足之處

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較多,表現在以下幾點:

1、實驗過程中,器材太舊,部分器材出現一些小問題,例如:電源沒有電流輸出、燈座的螺母鬆脫、導線太粗不容易固定等都會對學生連接電路產生影響。

2、學生沒有注重電源的電壓的大小,導致電燈泡燒壞。

2、連接並聯電路時,會出現短路的現象。在探究並聯電路的電流特點時,同學們對並聯電路的連接還不熟悉,因此用時較長,超過計劃的用時範圍。

3、在探究並聯電路的幹路電流時,沒有提醒同學們把電流表的小量程更換成大量程測量,這樣有的同學在實驗時,更換了量程,有的沒有,一定程度上損壞了電流表,違反了操作規程,有的錶針超出讀數範圍,影響實驗效率。

三、建議

用同一個電流表進行實驗,因爲用電流表測量時進行讀數,不同的電流表的示數會有一點點誤差,會影響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

電路教學反思3

教學建議

本課時是學習電路的基礎,而電學是國中物理較重要且較難的內容之一,所有應在學習之初應注意激起學生的興趣與信心,具體建議有以下幾條:

1.讓學生動手實驗,激起學生學習電學的興趣與熱情。

2.新章節應淡化過多的概念記憶,可以把電路圖的學習安排在下一課時中。

3.電流的形成與方向最好要給學生具體的認識,如採用水流的類比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電路的基礎章節,對於後面章節的展開起着重要的鋪墊作用。

本節主要講解了電路的基本構成,如何連接基本的電路以及電流的方向。在電路的基本構成部分,尤其是理解電源,從能量的角度去解釋學生易於接受。

根據學生連接電路的情況,總結電路存在的三種狀態,通路,斷路以及短路。短路的理解是難點。這裏主要應突出電源的短路,應強調電源短路的危害。

由於電荷的概念較爲抽象,爲了讓學生便於理解電流的形成及其方向,可藉助水流來解釋,這樣容易讓學生建立對電流的感性認識。然後用電源的正負極引導學生掌握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流向。

發光二極管是補充內容,學生了解即可。

總的說來這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基本的電路構成以及會連基本的電路,所有沒有安排電學符號的認識以及電路圖的畫法。

電路教學反思4

一、電流與電路是電學的入門,電流的概念比較抽象,講解時學要用形象的身邊的事例(如:水流)類比電流,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電流,掌握電流。

二、對簡單的電路連接及畫電路圖,採用先教方法再讓學生探索,然後教師糾錯的教學方法,能起以下幾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學生學習上的問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2、不約束學生的思維,適合中學生好表現的年齡特點,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終身探索的興趣;

3、避免學生以爲學生內容簡單而掉以輕心;

4、讓學生在探索並解決問題過程中,體味成功的快樂。

三、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電路元件,使學生充分體現物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四、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簡單電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助於學生活用所學知識,對培養學生的興趣及創造性思維很有幫助。

電路教學反思5

識別電路是連接電路、分析電路和進行電路計算的基礎,那麼怎樣才能正確的識別電路呢?辨別電路是串聯接法,還是並聯接法,確定電路是通路、開路、還是短路。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接入電路的情況,知道變阻器滑片的滑動和開關的啓閉對電路有怎樣的改變。知道電流表、電壓表測量哪一個導體或哪一段電路的電流或電壓。我設計了採用“電流流向法”識別電路,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畫展示電路中電流的流向,使電路更加直觀,學生更容易識別電路。提高學生識別電路的能力。

電路有兩種: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從串聯電路入手進行教學,出示一個串聯電路電路圖,讓學生分析判斷串聯電路的依據是什麼?學生可以討論回答,由於語言組織不夠完整,所以我把總結的規律在大屏幕上打出來,使學生思維得到完善。同時爲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直觀地把電流的流向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一目瞭然,加深理解。同樣的方法歸納出識別並聯電路的識別方法。

分析總結了識別電路的方法之後對電路進行分類,有開關的電路,有電流表的電路,有電壓表的電路,有滑動變阻器的電路。對不同類型的電路逐一進行分析歸納,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識別電路的方法。

一、有開關的電路:利用多媒體展示出電路圖,開關的開啓控制電路的連接情況,其中分三種情況:兩個開關都閉合的情況,一個開關閉合另一個開關斷開的情況,原來閉合的開關斷開,原來斷開的開關閉合的情況。各種情況逐一剖析,畫線路圖,按照電流的流向,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生動直觀,特別是對電路的變換,更加具體、形象,把開關在電路中的作用生龍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易於理解與掌握。

二、有電流表的電路:把含有開關的電路中的開關換上電流表,分析電路歸納方法,從把表拿掉到把表按上,兩種情況分別進行剖析,由淺入深地分析電路的連接情況,按照電流的流向圖進行分析,使學生思路清晰、透徹地掌握電路的連接情況,電路的特點,進而知道電流表是測通過那個用電器的電流,使學生掌握電流表在電路中的作用。

三、有電壓表的電路:對照電流表的電路進行分析概括,找方法,總結規律,把有電流表的電路中的電流表換成電壓表,對含有電壓表的電路學生覺得分析困難,但掌握方法後,反而覺得有電壓表的電路要比含有電流表的電路易於分析了,方法就是去掉電壓表後看電路的連接情況,再把表接上,電壓表並聯在哪個用電器的兩端,測量的就是哪部分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利用對比的方法,加之多媒體教學的配合,使抽象的物理教學直觀、形象化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於學習物理,對物理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有滑動變阻器的電路:滑動變阻器可以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大小,改變燈泡的亮度。通過移動滑動變阻器上的滑片,判斷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大小的變化,分析變阻器上電流的流向,分析電路,從而掌握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瞭解滑動變阻器滑片的移動是怎樣改變電路的。利用兩次變換來具體的分析電路,觀察電路的變化情況,使學生加深對有滑動變阻器電路的理解與分析。

總之,通過由淺入深的分析歸納,按照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圖,把電路分類,歸納識別方法,利用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使物理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更加直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電路教學反思6

最後一個月,小班化課題開始研究,把我推到了賽課的第一線。十天的磨課過程,讓我對小班化有了深刻的認識與感悟,以下記錄我的心路歷程,留給我的回憶。

在第一次教學目標設計的途中

設計目標:完成探究串聯電路電流規律。

教研員反饋:教學設計剛出爐,便被兩位教研員全盤否定了,理由是,(:)雖然在課程標準中要求用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但由於探究串聯電路電流規律過於簡單,課堂容量不夠,難點在並聯電路上,這樣的設計會爲正常的教學造成前鬆後緊,不利於更好地完成教學,因而設計必須從全局考慮,要完成兩個電路電流的探究。

我的感受是:心中特別沒底,一節公開課,還要參加比賽,原則上,課的完整呈現要比完不成任務好得多。但是靜下心來想想,這不僅僅是呈現一節課,更重要的是要爲今後的教學服務,不可以只考慮到眼前的利害關係。下定決心——改!

通向第二次教學目標實踐的路上

設計目標:完成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規律的全過程,並聯部分的內容隨課上時間而定,最底線是完成實驗數據的得出,可以不分析。

課堂的問題:學生探究實驗時,串聯電路很順利,但是全部分析結束已經花費(過去)大半時間。到了並聯電路的探究時就較爲混亂,由於學生剛剛接觸電路的連接,還不是很熟練,因而多數同學在連接並聯電路時遇到困難,電流表不知測的是哪的電流,只有一個小組得到並聯電路實驗數據。學生手忙腳亂浪費了很多時間,教學任務沒有完成。

學生反饋:串聯電路好連接,電流表連入電路中順利,而且很好觀察,所以很快就能測出各點電流來,並聯電路線一下子增多了,不知哪根接哪根,好不容易接好了,電流表又不知怎麼接在電路里,同一小組每個人都想發表自己的意見,所以往往一個方法還沒有實踐完,就又有新的主意出現,結果到最後,越忙越亂。總之,一到實物連接全亂了,兩套器材全部混到了一起,讓人腦子中一片混亂,更不用說去測得電流值了。

教研員團隊提出建議:本節課過於模式化,完全按照探究程序按部就班的操作,這對於部分智優的學生來說能出色完成,但前期電流表使用、掌握不牢固的同學來說就顯得手忙腳亂以至於最終實驗結果沒有總結出來,明顯能看出探究過程不完整。而作爲一節比賽課,如果不能完整的呈現探究的整個過程是不科學的,讓人總感覺少了什麼,所以,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再改!

解決方案:打破固有模式,調整探究環節,將串、並聯電路同時進行,每個實驗大組微調分成兩個組內組,組內智優的同學探究有一定難度的並聯電路電流規律實驗,稍微弱一些的同學探究相對簡單的串聯電路電流規律,如果串聯實驗完成的順利,可以再參與到並聯電流規律的探究中,並在整個設計中插入適當的小組競賽。這樣的設計既分出了層次,又照顧到了全體,達到小班化要求的百分百參與,而且能有利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讓老師層次分明的百分百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收穫第三次教學目標體驗的快樂

設計目標:完成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規律全過程,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堂反饋:在組內分組是要完成兩個實驗探究的全過程給“逼“出來的想法,而在實踐中,我發現,這是個非常有效的好方法,不僅有效地(的)分解了教學中並聯電路連接的難點,而且讓學生在組內分組完成不同的探究活動,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都能體驗成功。

學生反饋:結合實際做自己有把握完成的實驗,並且積極比賽,有獲勝的希望,喜歡這樣的實驗模式,它使我們積極地(的)想辦法,不甘落後,並且能有機會把自己的經驗與大家交流,非常(特)有成就感,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小老師。

課後反思:因爲針對性的實驗難度是學生可以承受的,因而在實際參與過程中都有收穫,學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益。

對教師而言,仍然需要改變的是教學理念的問題。小班化關注百分百,並不是淺顯地分小組,表面上學生全體都動手實驗。我認爲小班化教學是教師首先在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就要思考如何體現個體差異,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分層教學,如何面對全體學生,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其中,什麼環節可以師教生,什麼環節可以教師放手,讓生教生,這樣教師在課上可以有目的的關注平時關注不到的問題;同時也讓學生有交流的任務,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電路教學反思7

一、新授部分教學思路

1、認識部分電路元件

2、用一根導線、一個小燈泡和一節電池這些材料,使小燈泡亮起來。

3、分析連接情況,說說電流是怎樣“走動”的。

4、加入開關,重新連接一個完整的電路。

5、學習電器元件符號,學習畫電路圖。

二、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教學後,我立即發現大多學生不能用一根導線、一個小燈泡和一節電池這些材料,使小燈泡亮起來。

2、認識了電流實驗盒中的電池盒、小燈座後再連接一個簡單電路,學生很快就能連接一個正確的、完整的電路。

三、反思

1、爲什麼學生有了電池盒、小燈座就能正確連接電路呢?

電池盒、小燈座都有現成的導線連接點,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將導線插到各個連接點就可以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基本沒有開啓智慧的思維。

2、爲什麼學生不易用一根導線、一個小燈泡和一節電池這些材料,使小燈泡亮起來?

首先,學生很少接觸未連接好的電子玩具,沒有實踐經驗。其次,學生對燈泡的內部結構不清楚。最後就是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研究時間。

3、能否讓學生先用電池盒和燈座進行實驗呢?

我認爲,雖然用一根導線、一個小燈泡和一節電池這些材料,使小燈泡亮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能很好地啓發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其次能夠讓學生在動手、思維中體驗電路的意義。所以只要教師悉心指導,給予充分的時間,學生就能夠摸索出其中的奧祕。

電路教學反思8

今天下午第一節課,我在903班上了《串、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一節。剛剛下課,我就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腦記錄本節課的感悟及反思。本節課是一節探究課,主要爲了鞏固對串並聯電路的電路特點的理解;練習使用電流表;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的規律。同時培養學生連接電路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從板書的設計,到實驗器材的選取,再到設計實驗,畫電路圖,連接實物圖以及用磁吸式電學實驗器材到黑板上演示,每一個環節都是有學生合作完成。我只是在旁邊點撥巡視,學生們表現的非常棒。本節課增強了學生學習電學的興趣和信心,讓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提高。本節課完整地按計劃完成,預期目標達到。

通過本節動手實驗課,我發現學生操作上的一些不足:1.個別學生連接電路前開關沒有斷開;2.連接電路時出現接觸不良現象,不能自己及時解決;3.並聯電路電流測量部分學生感覺難度很大,電路連接花費時間過多。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我相信給學生多些動手實驗的機會,學生會做的更完美,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電路教學反思9

我執教的《不一樣的電路連接》是四下《電》單元的結束課。課前,我採用談話和題目測試的方式瞭解了學生的元認知。我瞭解到了學生對這方面的認識和能力:

1、接線盒裏面和外面不能很好得聯繫。

2、學生會把圖和實物脫離。

3、學生難以完成從具體到抽象,從分散到組合的思維跳級。

4、他們都會使用電路檢測器。因此本堂課的活動需要讓學生根據外在現象推測內部結構的方法,能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解決有關問題。然而在實際過程中從直觀信息(檢測)到抽象處理(推測)存在着困難,如何悉心引導學生經歷一個科學的探究過程,就是本科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在這堂課中學生的探究活動圍繞着三個不同的連接方法的接線盒展開。

我這堂課始終以“探究”爲主線讓學生經歷了提出問題(哪幾個接線頭之間相連是通路?哪幾個接線頭之間沒有相連接是斷路?)

進行猜測——設計方案(不打開盒子,你能知道里面是怎麼接的?用什麼方法?如何測?需要檢測多少個接線頭?)

——觀察檢測(用電路檢測器檢測,記錄檢測結果)

——分析推測(根據檢測結果,推測接線盒裏面是怎樣接的,有幾種可能?)

——證實結論(打開接線盒看看是不是像我們推測的那樣。)

——後續延伸活動(6個接線柱的接線盒。告訴學生檢測結果,讓學生推測接線盒裏面是怎樣連接的?)三個接線盒不僅激發了學生揭祕的興趣,還體現了探究的層次性。讓學生推測和解釋能力得到了發展。

第一個接線盒的出現解決了前概念當中出現的實物與圖的脫離問題,讓學生明白接線盒通斷路情況裏外是不一樣的,並且爲學生根據檢測記錄,推測盒內連接做了鋪墊。

第二接線盒的探究目的在於讓學生藉助工具(電路檢測器)根據一定的方法收集暗箱信息,然後整理分析推測。這裏的信息不像第一個接線盒那樣簡單。它需要學生把所獲信息進行組合,才能得到正確的推測。

第三個接線盒是高難度的。可是在課堂上,由於自身的疏忽,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錯誤的信息,導致學生無法推測和推測出一些不可能的連接。當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已成事實。

最後用一個老師“忽悠”你們草草收場。事後想想,有很多方法可以給這節課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比如,我可以向學生說明老師提供的是錯誤的信息,讓學生明白科學需要真實可靠的信息,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的科學的結論。在此還可以薰陶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則,可以進行更深層的思維訓練。提問:“老師提供信息是真實可靠的,那麼按照這些連接點的通斷情況,還有哪幾個接線點之間也是通路的。”讓學生思考,在思考過程中促使學生運用剛學到的知識進行畫圖推理。這樣不僅鞏固了他們剛剛所學的知識,還進行了科學思維訓練,最終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的興趣。

唉,只恨自己功力不夠沒能及時抓住教學契機。

電路教學反思10

《電流和電路》是電學的基礎,是學好歐姆定律和電功率的前提。由於這部分知識學生已經學過,加上覆習時間有限,但是時間教長,記憶不深,因此,在本節複習課中主要通過課件建立知識結構,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回憶。教學中緊依課標,聯繫教材,爲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本部分知識,通過選擇典型的例題加以引導,適當的練習題加以強化。回顧教學過程,根據學生實際及教學效果看,有值得繼續加強完善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

物理來源於生活和社會,和社會和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正因爲如此,物理纔有着鮮活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從日常生活的現象“樓道中感應燈的原理”入手,讓學生設計電路,創設學習物理的情景,根據學生畫的電路圖引入課題,學生感到物理和生活的緊密聯繫和重要作用。在複習過程中,以電路爲基本線,結合生活和社會實際,例如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常見的串聯和並聯電路以及家庭電路的接法,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將繼續深入研究物理和生活聯繫的實際,儘量使學生不是感覺物理知識很枯燥、乏味,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也爲學生繼續學習提高能力,爲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基礎。在複習過程中,由於複習面太寬,知識內容多,操作起來時間上顯得有些緊張,特別是時間安排上,感覺前鬆後緊,電路圖的練習不夠,家庭電路和實際相連的知識講解過於匆忙,應該進一步通過講解和學生的'閱讀來加強,如果時間允許的話,能通過實驗進一步說明,效果會更好,實驗是教學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通過實驗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另外一些學生由於知識遺忘多,所以參與度不夠,在複習課中,應先佈置複習提綱,讓學生對所複習的知識有所瞭解,在通過課堂進一步深化。

電路教學反思11

也許學生對有一些難度的探究活動具有更高的積極性,本節課學生始終保持着極高的熱情。

在利用一個電池盒、兩個小燈座和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探究活動中,前面兩個班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樣的連接方式:

從兩個燈座的兩個接線柱上接出的導線分別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連接。(並聯的一種方式)而課前我認爲簡單的,學生會首先想到的串聯方式卻沒有出現。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後來找到了答案:

在這之前,第一個探究活動是利用一個電池盒、一個燈座和兩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所以後來增添了一個燈座後,學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電路的基礎上照樣子又連接了一個燈座。在第三個班級課上,我在佈置探究任務時就明確了,用三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再用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於是,那種串聯的方式出現了。

課後回想這一環節,深深感到,我們經常說,在備課時要備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實上往往我們認爲很簡單的、學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實際教學中卻遲遲不出現。只有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到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狀況,那麼在實際教學中的引導就會越明確。

電路教學反思12

在電流和電路教學中,自己課堂並不算很好,內容太多,都不知道怎樣處理更好了。有一些做法和想法需要記錄一下,以免自己忘記。

1、電流教學中,書中用兩個驗電器(其中一個帶電,另一個不帶電),自己的體會是書本想說明有些物體可以傳導電荷,有些不可以傳導電荷。不需要提出電流概念和方向問題。

2、書中的發光二極管LED具有單向導電性,有時我們教學時只是關注了單向導電性,而未體會,發光二極管可以說明電流中的電流有方向性的問題。

3、電路狀態中,最難的是短路問題。我讓學生連接電路,簡單電路,串聯電路,並聯電路,再三種電路中體會理論上導線對電流無任務阻礙作用,認識各種情景下的短路現象。

4、電路圖和實物圖的畫法,沒有在本節課重點練習,主要是等到學完串並聯電路後再練習,顯得較爲容易些。並且在講解實物圖畫電路圖時,學生容易在燈泡上畫三根導線,所以我在課堂電路連接中,讓孩子們體會移動導線後,作用效果是否發生變化,如果跨原件移動導線,電路效果是否發生變化。

電路教學反思13

剛剛上完教研課,一切按照自己的預設順了下來,還在反思自己課堂上操作環節出現的問題,一直沒想到課堂上拓展環節,卻不小心說出了自己的錯誤觀點——串聯電路中,離電源正極近的燈泡就亮些,遠的就暗些。(以前學過的早就忘沒了)而課堂上操作時也證實了這一觀點。評課時組長幫我指出了課堂上的這一錯誤的觀點。我雖然沒敢爭議,可心裏還是信不踏實,於是上網查閱。(有點亡羊補牢的味道。因爲教材中雖然涉及了串聯和並聯電路,但只要求學生認識,並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備課時根本沒想太多,也沒查過資料,只是和同事閒聊時曾提起,我們的觀點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沒想過自己的觀點是錯誤的)

查閱的結果真讓我汗顏:燈泡亮暗是由實際功率決定的,實際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聯電路中電流是一樣的,P實=UI,I相等,即哪個燈泡兩端的電壓高,也就是哪個燈泡的電阻大,P實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覺得奇怪,我們課堂上做實驗用的小燈泡是同種規格的,電阻應該是相同的,可是爲什麼亮度還是不一樣呢?我繼續查閱,結果終於讓我無話可說——兩個燈泡雖然是相同規格,但是每個燈泡的內阻還是可能有一點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廠生產的,或不是同一批生產的產品。

真相終於大白了,我的確是說錯了話,好在這只是拓展環節,而我也只說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學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節課上課時糾正一下,我相信不會對孩子造成太大的影響。希望這亡羊補牢,真的爲時不晚。

弄明白了問題,心裏的石頭也就落了地。看着這課題——《簡單電路》,我問自己:簡單嗎?回答是否定的,但語氣是堅定的:不簡單!科學這一學科,要想弄明白,還真是不簡單!我自認每節課都認真備課,做了充分的準備,可還是漏洞百出。幸虧有我們組內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組的幾位老教師幫我,否則還真不知道要費多大的力氣呢。

每次翻閱教材,如果不細看,還真的以爲很簡單,每節課的內容,連文字帶圖片不過兩頁而已,如此簡單的編排,卻有着極深的內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複自己的觀點:簡單?非也!

電路教學反思14

在上節課的學習中,對於如何點亮小燈泡,學生已獲得了一定的經驗。在這節課中主要是使學生學會使用新的裝置——小燈座和電池盒,用導線連接完整的電路。並在使用這些裝置建立電路和探索更多小燈泡亮起來的過程中,學生將獲得更多地建立電路的經驗。

根據這樣的理念,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採取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認識瞭解電池盒、小燈座構造和使用方法。

然後讓學生組裝點亮一個小燈泡的電路,掌握電池盒、小燈座和導線的安裝和連接方法,畫出簡單的線路圖,形成一個簡單電路的概念。

最後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怎樣用不同的方法,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由於學生已經獲得了點亮一個小燈泡的簡單電路概念和電器的連接方法,這時只是作適當的點撥引導,列舉出實驗材料,學生就能把習得的這種方法遷移到較複雜的電器連接之中。當他們用不同方法點亮更多小燈泡的時候,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安裝電路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這個環節中注重學生先思考在實驗的過程。因此設計電路圖的過程中,有三組學生想到了用兩種方法,其他小組想到了兩種方法,分別是並聯和串聯這兩種連接方式,大部分小組想到的是串聯的方法。

總體從整節課而言,相對達到了教學目的,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電探究的興趣。在實驗中採取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方法,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指導組裝用電器時,注意點之後,對個別實驗組在安裝電路時小燈泡沒有亮,因考慮到時間關係未找出原因。

2、學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個小燈泡發亮的實驗操作後,沒有展示他們連接的實物圖,這對提高學生構建電路概念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應該讓學生自己來看看自己的鏈接方式,在進行電路圖的構建。

電路教學反思15

今天進行了串並聯電路的教學,有一些體會和偶然收穫

1、由於之前已經講過,本節課是新課和複習課的結合體。我沒有完全像講解新課一樣去講解,學生先看書,然後我再講解。

具體操作是:

(1)學生利用電學器材按要求組裝串聯電路和並聯。

(2)首先體會電路結構特點,然後兩燈互換位置,看是否亮度發生改變;然後讓學生們利用器材扭鬆一顆燈泡(讓其斷路),體會用電器間是否相互影響。

(3)改變開關位置,體會開關在不同位置時,控制功能是否發生改變。

2、一些收穫:

(1)本班學生劉奕含同學問了兩個問題,一是爲什麼並聯電路燈泡比兩燈串聯時較亮。二是這個問題暫時忘記了,爲什麼兩隻燈泡亮度不一樣(他們用了不同規格的燈泡)。

(2)在研究串聯時,和學生們研究了這樣一個問題,把自己所連接電路其中一個燈泡連成接觸不良,讓另外一個同學找是哪個燈泡出現問題,鍛鍊孩子們尋找故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