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管理心理學心得

心理學2.24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管理心理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管理心理學心得

管理心理學心得1

總覺得心理學是一門玄奧的學問。這種想法主要源自於少年時代讀書中的驚訝與崇拜,如諸葛孔明的空城計,趙子龍將軍的偃旗息鼓,諸如此類的等等。經過簡單初步的管理心理學學習,還是有一點收穫,算是揭開了玄奧的表皮。關於管理心理學,我覺得它是把心理學的知識應用與分析,說明和指導管理活動中的個體和羣體行爲的工業心理學分支。它能有助於調動人的積極性,改善組織結構和領導績效,提高工作生活自量,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發展生產的目的。管理心理學,中國古代就有。孫武在《孫子兵法》一書中就寫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孫武強調領導與下屬之間意願協調一致的重要性,這在今天看來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學原則。

行軍打仗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要有絕對的紀律素質。所以自古以來軍隊都有從大至小的建制,都有系統的監督和執法人員。但漢飛將軍李廣帶的部隊就沒有,李廣才氣天下無雙。他的才氣在他帶兵的奇特方略上表現的`格外突出。他行軍不按建制不成行列;駐紮不按建制,各隨其便;夜間不打更巡邏;大帳很少使用文書。軍隊的戰鬥力在於建制,建制一亂,隊伍即一盤散沙,這是通常的說法。而李廣帶兵是非常將帶兵,纔將帶兵,不拘一格。

他注意抓心理,從管理心理學的角度上,分析如何正確成功的不拘一格,這麼做還會使士兵們少受了許多辛苦,加上他對待官兵體恤過人,所以都樂於跟隨他出徵,力拼死戰。史實證明李廣將軍的這支部隊沒有因爲沒有建制監管就一盤散沙毫無軍紀,它是一支驍勇善戰軍紀嚴明的部隊。惟可惜的是,李廣難封。通過管理心理學的學習我發現它是一門和生活很近的學科,學好它且能正確的運用好它,將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可以優化生活的人際環境。

管理心理學心得2

激勵是管理心理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學的核心問題,也是管理心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激勵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過程。研究管理心理學,主要目的就是爲了掌握個體與羣體的心理,激發每個人的積極性,做到人盡其才。

通用前CEO傑克韋爾奇總結的GE核心領導要的E4(Energy活力、Energier激勵、 Edge敏銳、 Execution執行)中就有激勵一項。他曾說,管理人員應成爲團隊的成員和教練員,他們的工作是提供幫助,而不是控制他人,還應有能力去激勵他人。激勵和鼓動他人的能力——富有感染力的熱情——會使組織的能力發揮至極致。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21世紀只有兩種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勵員工的管理者和失敗的管理者。“人性”以及管理理論都不應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是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激勵的方式主要有目標激勵,期望激勵,責任激勵,危機激勵,獎勵激勵。

1、目標激勵。

目標激勵可以包括成就激勵,自我實現激勵,或者前景激勵。目標是一種刺激,合適的目標能誘發人的動機,進而促使達成目標。人的動機來源於需要,而需要的滿足便是人活動的最大動力。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如何巧妙地將企業的目標與個人的需要統一起來。即目標的設置問題。管理者向員工描繪一個願景,並能鼓動員工看到這個願景對自己的價值,並熱情主動地去實現它,這就是一個成功的目標。

對一個渴望自我實現成就感強的人來說,給他提供一個能夠充分展示自己,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目標,將會產生強大的驅動力。被稱爲中國CEO第一人的海爾總裁張瑞敏曾說:“你能夠翻多大筋斗,我就給你搭建多大的舞臺。”創造慾望得到滿足的激勵,在公平條件下參與競爭的歡愉,個人價值受到承認的幸福。使海爾人爲企業拼盡全力而無怨無悔。這是這樣一種激勵成就了海爾中國第一品牌的盛譽。

所以,要充分發掘員工的潛力,就得激起他們成就的慾望,給他們以發展的環境,將他們的個人目標與公司的業績目標聯繫起來,這樣才能從內部發動他們。

2、期望激勵

這裏講的期望是指管理者對員工能力的一種評價,並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給員工。期望的基礎是信任,而信任又是一種真誠的'期望。因此也可把期望激勵稱爲信任激勵。

信任是一種動力,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就能讓人熱血沸騰。有時候人並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自己深埋着的潛力,需要聰明的管理者去喚醒它。

當你總是從員工那裏期望最好時,無意中,你的言調、表情、態度都會傳達出你對他們的這種期許,這是信任的激勵。對有才能的人,信任地放給他一定的權利,會起到很好的激勵效果。

在要求員工時,管理者的期望應略高於員工表現出來的能力,這樣即使任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激發員工的成就心理,又能使員工的感到上級的信任與認可,從而充分發揮潛能,還能避免按部就班消磨員工意志,又達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說是一舉三得。所以管理者對員工的期許是一種關鍵的激勵方法。

3、責任激勵

員工既然來到公司,承擔一份工作就對公司,對自己承擔了一份責任,這是員工在進公司之初,管理者就應該向他們傳達的信息。否則公司就是一盤散沙,公司將沒有任何凝聚力。向員工灌輸責任的重要性,那麼責任就是對員工的激勵。每名員工都要儘量完成自己的職責。

歐萊雅是一家高度全球化的500強企業。每一名歐萊雅員工都擁有自己的責任,這種責任本身就是在爲員工承擔更大的責任——成爲領導者做準備。不論何種級別的崗位,責任就是對員工的激勵,員工是責任的支配者與承諾者。這就是歐萊雅的:“崗位責任激勵”。

4、危機激勵

危機激勵,又可稱爲競爭激勵。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鐵打的規律。面對這樣一種弱肉強食的殘酷競爭機制任何企業都必須力爭上游,否則就只有死路一條。對員工的危機激勵可以分爲外部危機激勵和內部危機激勵兩種。

外部危機激勵,讓員工明白整個公司的利益和每個人的利益是息息相關的,大家同舟共濟奮力向前,才能爲每個人的未來打包票。管理者對市場的競爭比一般員工瞭解更多,感觸也更深切。他們可以向員工傳達這種信息,以激勵他們不斷創新,不斷拼搏,不斷上進,從勝利走向勝利,從良好走向卓越。

內部危機激勵,就是公司內部崗位也要有競爭。也要表彰先進,鞭策後進,讓員工知道,公司不會養活白吃飯的人,只有對公司有所貢獻,無愧與自己崗位職責的人,才能在企業內部站穩腳跟。否則就要被淘汰。

5、獎勵激勵

以上各種激勵方式最終都要通過獎勵優秀來強化與肯定,否則激勵就成了空頭口號,難以達到激勵的效果。有實驗證明,人在無激勵狀態下,僅能發揮潛力的10%-30%,在物質獎勵作用下,能發揮自身潛力的50%-80,在適當的精神激勵下,可發揮潛能的80%-100%。

實施獎勵時有以下幾點要注意:

a、獎勵要公平

公平是獎勵的第一要素。人們總是要將自己所做的貢獻和所得的報酬和一個自己條件相當的人做比較,如果這兩者相當,雙方都會有公平感,否則,即使獎勵很重,仍會引起不滿。

b、獎勵要及時

獎勵若不及時,會讓人有接受空頭支票的感覺。在等待獎勵的時間裏,員工會表現的焦躁不安,工作積極性受到明顯影響。

c、物質獎勵精神獎勵並重,按需激勵。

管理者應根據不同人的性格和需求特點來進行因人而異的獎勵。無論是哪種情況,無論對哪種人,都要注意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互搭配。“金錢萬能”和“精神萬能”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d、獎勵要不拘一格

總之,企業的管理者在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時,必須不斷構思新的激勵方案,使激勵的形式別開生面,富有新鮮感能打動人,才能以相同的代價取得更大的效果。

管理心理學心得3

激勵是管理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每個人都需要激勵,需要自我激勵,也需要得到來自同事、羣體、組織和領導方面的激勵;作爲組織的領導者或管理者,爲了實現組織的既定目標,就更需要激勵全體的組織成員。如何調動組織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爲實現組織的目標而不斷努力,是任何一個管理者都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因爲不論管理者自己多麼優秀,個人多麼能幹,如果他不能成功地促使全體組織成員爲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共同努力和合作,就難以提高組織的整體績效。一個組織的成功,不是個人的努力而得來的,是大家共同努力合作的結果,如果部分組織成員與組織脫離,對組織部負責、懶散,則會拖累組織的其他組織成員,領導者或管理者就應該正確處理好組織成員內部的問題,積極調動每一個組織成員的積極性,通過激勵把全體組織成員整合起來爲組織做貢獻。這個時候,激勵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激勵在管理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激勵,顧名思義就是激發、鼓勵之意。而在心理學方面的意思就是持續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激勵就是調動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我們現在就從管理心理學方面來進一步認識激勵。人的動機是需要經過刺激激發的,通過激發,人產生一種內動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而起到激發作用的就是激勵。人們在面對工作時,每天都是在做同樣的事情,他們的頭腦都被固定住了,已經變得很厭煩,對工作失去了熱情及積極性。這樣,領導者或管理者就不能讓員工們繼續這樣下去,要通過一定的手段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種積極性是人們面對工作任務時一種持續主動、自覺的心理狀態,它通過積極、努力和創造性的工作行爲表現出來。

心理學家奧格登在1963年做了一項“警覺性實驗”用來說明激勵的作用。他通過調節光源的發光強度,記錄被試辨別光強度變化的感覺以測定其警覺性。在實驗中,人員被分成四組,A組不施加任何激勵;B組被告知:你們是經過挑選的,是具有很強的覺察能力的,現在要試驗出哪一位覺察能力最強;C組被告知:你們這個組要同另一組比賽,看哪一組成績好;D組每出現一次錯誤罰錢一角,每次無誤獎勵五分錢。實驗的結果顯示:經過激烈的行爲和爲經過激烈的行爲存在着明顯的差異,例如,未經過激勵的小組A組,其行爲誤差次數是通過精神激勵小組B組的三倍;物質激勵小組D組比A組減少一半的誤差,這說明激勵方式不同又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這個實驗就可以充分地說明激勵的功能與作用,其功能與作用就可以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吸引和保持人才。

人才是一個企業的支柱,如果企業的支柱都沒有了,那這個企業就要倒閉了, 要吸引和保持更多的人才就要通過激勵手段來吸引人才不外流。美國就特別重視運用激勵吸引人才。爲了吸引世界各國的人才,美國不惜使用支付高酬金、創造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等激勵方法。

二、提高員工工作績效。

組織中員工的工作績效既與他們的能力有關,也與對他們的激勵水平有關,用公式表示就是績效=能力*激勵。激勵可以激發人的幹勁並使之有工作的堅韌性,爲實現目標而進行不懈的努力,還可以充分發揮人的因素,挖掘人的潛能,從而提高工作績效。

三、激發人的工作熱情和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工作的動力,我們經常說,所事情要對它產生興趣才能做得好,如果你對它本來就覺得厭煩,那該工作就很難做好。興趣是影響動機形成的重要因素,通過激勵,人對工作產生穩定而濃厚的興趣,使人對工作產生高度的注意力、敏感性,形成對自身職業的偏愛。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從事現代化建設,進行着各項改革。改革的關鍵之一就是要有效地調動人的積極性。調動人的積極性的各項措施,按其是指來說就是要採取各種形式的激勵手段。一個有效的激勵手段必須是符合人的心理和行爲活動的客觀規律的;反之,不符合人類心理活動客觀規律模式的激勵措施就不會達到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的。面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全部照搬西方的激勵理論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們的責任是要尋找和建立能理解和指導我國社會現實的理論模式,以指導各級管理人員,在面臨這一課題時,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理論來源於實踐,我們要在中國的土地上,按照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解決我國企業事業單位中的激勵問題。

中國傳統的激勵模式是儒家的典範激勵模式,孔子認爲一個真正的人是依循規範、按照自己的各種角色、舉止得當的人。大部分人可能學的不夠好,不能靈活應對各種人際關係,機械行事。相對於典範他們有所欠缺,但是仍不愧爲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是在羣體生活中從容自得,舉止得當,如果十分成功本身就成爲典範,如果不那麼成功,也要不斷的向典範學習,這種學習是自發的,自願的。這種激勵模式適用於社會構成相對簡單的封閉的小羣體,只有限於這一範圍,這種個人權威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證。那時的管理者爲了能夠說服被管理者首先必須建立忠實的代理人形象,這種明君和賢臣的形象就是公僕的基礎,所以公僕形象幾乎是中國激勵觀念的宿命,而且在國有企業中激勵好幾代中國人。

隨着中國社會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公僕的職能,公僕的觀念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使得以公僕方式出現的典範激勵不再令人信服,於是轉向以理性人爲人性基礎的個人主義激勵方式。其實對於大多數中國組織而言不可能完全的採用個人主義的激勵措施以達到創新的目的。個人主義首先使得管理者個人變成了喻於利的小人,那麼他對環境的判斷有多少是合乎組織利益的自然讓組織成員擔心。只有在羣體主義的組織中存在公開論辯的公共領域,組織的最高管理者纔不會被神話。所以我們只有在羣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相互協調中才能爲組織的長期生存找到基礎。但是我國現在很多企業的激勵制度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激勵機制單一,對激勵機制缺乏有效的理解;薪酬結構不合理,缺乏一致性;考覈機制、評定手段不夠完善。那麼我國就要進行一定的改革,形成良好的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具體的做法如下:

一、設計合理的薪酬制度。

中小企業的薪酬是最爲敏感和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強有力工具。它是員工的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員工與組織之間緊密聯繫的紐帶之一。建立一套“對內具有公平性,對外具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是目前中小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當務之急。儘管有些企業的薪酬水平較高,但如果缺少合理的分配製度,將會適得其反。因此,公司在設計薪酬時要注意薪酬的外部均衡與內部均衡,保證薪酬對外有一定的競爭力,對內能夠解決員工的公平感,並且一定要與績效掛鉤,保證按時發放不隨意拖欠員工工資。

二、獎勵制度的設計。

激勵並不是完全的依靠金錢,然而激勵制度的.建立與金錢卻是同樣的重要。所以,獎勵也不是單純的只有金錢的獎勵。其實,所有獎勵的基本目的都是爲了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從而獲得更有競爭力的優勢。爲了做到這點,獎勵手段必須以員工的需要和企業的經營目標爲中心,獎勵的方式也應該適合企業員工的現狀。如:獎勵的價值和數量、獎勵的時間、獎勵的公平性和對獎勵的喜愛等,這些的公平性要由公平的考覈制度來決定。

三、將激勵機制制度化,防止人才的流失。

大量的中小企業員工爲企業走出困境立下赫赫頭功,但中小企業主卻推卻,甚至不願兌付承諾,根本不按激勵機制操作,造成員工工作積極性降低並且人才大量流失。因此必須將企業科學化、合理化、系統化的激勵機制制度化,將其寫入公司章程及與員工簽訂的勞務合同中去,同時規定員工激勵的“度”,使其接受法律的監督,保障激勵機制的有效運行。

總之,激勵是企業制勝的法寶。它的本質是適時、適地、適當的給被激勵者帶來內心的變化,對他們產生影響。所以在對企業員工進行激勵時,要做到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激勵一個員工必須考慮他的動機,只有發自他們內心的事情他們才真正願意去做,主動地去做好,只有發自他們內心的事情,他們才能成爲事情的主人而非奴隸。這樣才能達到有效激勵員工的動機,激發員工的潛能,使員工收到激勵實效的目的。

記得老師說過管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以人爲中心”。 以前一直沒有過對這門學科的瞭解,從選修這門課一直到上完,我有了不少收穫,雖然對這麼學科的學習和了解還是非常的少,但我仍對這麼學科有了很好的認識,並且有興趣和想法在將來繼續在這門學科上學習下去。

人是社會性的,作爲社會的一個成員,人不能獨立的生存,他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團隊中,個人在團隊中的行爲,同他在獨自一個人時的行爲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規律。現代社會是信息的社會,信息把許多獨立的個人,團體貫通起來,成爲一個整體,信息溝通是交流意見,傳遞感情,協調人際關係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一個基層管理者,首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有效的溝通。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生活,人在社會實踐和團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人際關係,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使人們團結一致,協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課程建議:由於管理心理學與我們的專業息息相關,上課激情比較高,聽得也很認真,對老師的講解,感覺也很滿意,要說意見建議也是沒有的。不過既然要提,那就提一點吧,希望以後上課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一些,並不一定是講課的方式。

管理心理學心得4

通過這段時間對管理學的學習,使我對有關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學會了通過對別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別人,也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我認爲,無論在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中都需要具備幾點管理心理學的

知識。因爲,它可以幫助我們在某些方面變得更加得心應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時時,也是一種捷徑,更能讓自己的工作達到時間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學是現在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門以心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學科爲基礎,以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爲反應模式爲研究對象的學科。它主要探討組織中的個體,團體以及組織的行爲規律,以便運用這些規律來預測與控制這些行爲,以提高組織的效率。它是心理學知識在組織管理工作實踐中的應用的結果,是研究組織系統內,個體,團體及結構對組織內人的行爲的影響,以理解,預測和管理人類行爲,提高組織績效的一門科學。工商管理,企業管理以及公共事業管理中,管理心理學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課程,而把心理學運用到管理學裏面是一種突破。什麼是管理者?管理者通過別人來完成工作,他們做決策,分配資源,指導別人的行爲以及達到工作目標。管理者在組織中完成他們的工作。曾有人說,所有的管理者都發揮五種職能:計劃,組織,指導,協調和控制。今天,這些職能被簡化爲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者的角色有人際角色,信息傳遞角色,決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門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學問,而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每一個不完美每一個充滿這樣那樣缺點的人都能掌握的學問。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一個組織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話,那麼他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個組織必須有一個形式,在一個有普通人組成的領導集體領導下能夠正常運行。也就是說,管理學的奇妙之處在於能夠通過讓一羣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來,管理學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讓普通人發揮不同尋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絕無僅有的天才。

管理心理學是運用普通心理學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並使之在管理活動中具體化,了從而解人心理活動的規律。譬如在企業,人是主體,是人財物諸多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學以分析組織中人的心理與行爲爲重心。人是一切事業的基礎,人是管理的基礎,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現代管理的特點之一就是強調以人爲中心的管理,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掌握人在管理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而管理心理學就是研究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因此,學習心理管理學的知識,不僅有助於管理者掌握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互動的規律性知識,而且有助於管理者樹立以人爲中心的管理理念。

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因素是影響組織管理中人的行爲差異的重要心理條件之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愛好,興趣及個性特徵,這就是人眼中事物被打上了主觀的烙印的原因,也是爲什麼不同的人對於同樣的事物有不同的方法。管理主要是針對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學必須涉及個體行爲的管理問題。人的個性是個體行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只有瞭解了人的個性差異,做到人盡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待人處事的態度,而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工作行爲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動中,必須重視態度的作用。目標管理的概念擴大到整個企業,它是通過上下級共同參與制定企業目標,是個人從中受到激勵,共同實現目標而努力,並檢驗目標實施情況和事實結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標管理已成爲一種激勵技術,成爲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一種有效方式,職工的心理水平對於工作效率有很大影響,人的智力體力的發揮,不但要與健康的身體,還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爲前提條件,所以我們必須瞭解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

人是社會性的,作爲社會的一個成員,人不能獨立的生存。一個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羣體中,他在某個羣體中的行爲,同他在獨自一個人時候的行爲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規律。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把許多獨立的個人羣體貫通起來成爲一個整體。信息溝通是交流意見傳遞感情,協調人際關係是必不可能少的手段。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一個管理者,首要的任務就是進行有效的溝通。人不能脫離社會羣體而單獨生活,人在社會實踐和羣體中,不可避免的要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人際關係,只有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使人們團結一致,協調和諧工作,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管理心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管理活動中個體羣體組織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學科,他強調以人爲中心和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理念,協調組織與團體的人際關係,改善組織與環境條件,改進領導與管理方法,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組織目標和促進與人的關係發展。

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原則:客觀性原則,管理領域中的一切心理現象都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活動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是互相聯繫的:聯繫性原則,人的心理現象與外部條件的刺激,主體的狀況和反應活動緊密聯繫着;發展性原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處在運動與發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也要觀測發展性原則。

管理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觀察法,是在日常不做人工干預的自然社會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的直接觀察組織中人的行爲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是研究者有目的通過嚴格控制或創設條件,主動地引起被試者的行爲變化;調查法,是通過收集各種材料間接瞭解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的方法,調查的方法有談話法,問卷法等;測試法,是根據預先制定的標準測量表對人的心理品質進行測量的方法;個案法,也叫案例法。

在管理心理學中,溝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溝通,指在管理中發生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羣體,通過一定的聯繫渠道,傳遞和交換各自的意見觀點思想情感與願望,從而達到相互瞭解的過程。而人與人的溝通有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不僅限於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態度觀點等的交流;而交流動機,目的和態度等因素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出現特殊溝通的障礙。因此,不管是面對上司還是下級,只要有良好的溝通,才能使事情進展順利。

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能夠在畢業後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如何去搞好人際關係,學會與他人相處的方式,爲工作的需要奠定堅實的基礎。

人們在共同勞動過程中,彼此間結束了複雜的社會關係,其中有一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際關係。在現實中,人的經歷知識,經驗能力,性格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產生雙向交流,使彼此的長處得意遞減,彼此的短處得以克服,進而爲實現羣體的工作目標共同努力。在心理學中,人際關係是指人們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裏關係。它反映了人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心理關係是社會交往的基礎,它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際關係的主要特點就在於它具有明顯的情緒體驗的'性質。人們在共同活動的前提下建立起來各種關係,在性質,方式和過程完全相同的活動中,人們之間的工作關係,行政關係經濟關係往往是固定或相同的,而人際關係確實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就關係具有情感體驗的特點。

另外,學會管理溝通也很重要。人際溝通的行爲準則有兩種功能:首先,它提供和獲得社會資助條件,爲人際溝通提供了基礎;其次,它是一種調節行爲,他可以減少可能導致破裂的積極因素,旨在維持關係的過程中達到個人目標。

人際交往能力就是在一個團體羣體內與其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的人,很難想象,離開了社會,離開了與其他人的交往,一個人的生活將會怎樣。有人存在,必須與人交往,當我們走上社會的時候,我們會與各種各樣的認爲打交道,在與人的交往中,如何得到別人的支持幫助,這裏就涉及到自生能力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學校學習期間,可以論爭不同的學術觀點,可以談對社會現象的不同認識,在論辯中提高自己思辨能力。與老師交談,可以交流讀書心得,裏清不同的思想認識,可以從中受到啓迪;與領導交談,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對問題的不同見解,也許可以鍛鍊自己在領導面前的不怯場;與職工打交道,可以瞭解到他的工作狀況和不同的心態,善於與人交流,你會從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會的東西。

作爲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人際交往的需要十分強烈。人人都渴望真誠友愛,大家都力圖通過人際交往或的友誼,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對心的環境新的對象和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得一部分學生由此而導致心裏矛盾的加劇。此時,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緒飽滿,充滿信心,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

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爲強烈,人人都渴望真誠友愛,大家都力圖通過人際交往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對象和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得一部分學生由此而導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劇。此時,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緒飽滿,充滿信心,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一般說來,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學生,大都能保持開朗的性格,熱情樂觀的品質,從而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實問題,化解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形成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積極的人際交往,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則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難以化解心理矛盾。嚴重的還可導致病態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可能形成惡性循環而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處於青年發展期的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時代,在心理、生理和社會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就容易導致焦慮、緊張、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影響學習和生活。實踐證明,友好、和諧、協調的人際交往,有利於大學生對不良情緒和情感的控制和發泄。大學生情感豐富,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需要進行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討論理想、人生,訴說喜怒哀樂。人際交往正是實現這一願望的最好方式。通過人際交往,可以滿足大學生對友誼、歸屬、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動地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併產生對集體和他人的親密感和依戀之情,從而獲得充實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

管理心理學心得5

管理心理學這門學科對我來說是不陌生的,早在大一的時候就有些許接觸。在那個時候我便對心理學有了較大的興趣,對心理學也有基本的瞭解。通過這段時間對管理心理學的學習,使我更加了解了有關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學會了通過對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瞭解自己,特別是九型人格測試給我留下了深刻影響。也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下面我從軍隊管理的角度出發,談談管理心理學的重要性。

作爲一名指揮類學員、未來的'指揮官,管理能力對我們至關重要,能否將一支隊伍帶好,能否在軍旅的生涯中走得更遠,這都考驗到我們的管理能力。軍事管理主要是針對人的管理,而管理心理學剛好涉及個體行爲的管理問題。人的個性是個體行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有了解了人的個性差異,做到人盡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待人處世的態度,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工作行爲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動中,必須重視態度的作用。在軍隊,我們常運用目標管理來完成各項任務。所謂目標管理,它是通過上下級共同參與制定共同目標,使個人從中受到激勵,共同爲實現目標而努力,並檢驗目標實施情況和事實結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標管理已成爲一種激勵技術,成爲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戰士心理健康水平對於工作效率有重大影響,人的智力、體力的發揮,不但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爲前提條件,所以我們應該瞭解有關戰士心理健康的知識,創造有利於戰士心理健康的工作環境和心理環境,這是現代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人是社會性的,作爲社會的一個成員,人不能獨立的生存,他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團隊中,個人在團隊中的行爲,同他在獨自一個人時的行爲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規律。現代社會是信息的社會,信息把許多獨立的個人,團體貫通起來,成爲一個整體,信息溝通是交流意見,傳遞感情,協調人際關係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一個基層管理者,首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有效的溝通。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生活,人在社會實踐和團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人際關係,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使人們團結一致,協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可見管理心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管理活動中個體、團體、組織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學科。它強調以人爲中心和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理念,協調組織與團體的人際關係,改善組織與環境條件,改進領導與管理方法,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組織目標和促進組織與人員發展。所以作爲未來軍隊一線帶兵人,學習管理心理學極其重要。

課程建議:由於哲學這門課是自己選擇的輔修專業,上課激情比較高,聽得也很認真,對教員的講解,感覺也很滿意,要說意見建議也是沒有的。不過既然要提,那就提一點吧,希望以後上課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一些,並不一定是講課的方式。

管理心理學心得6

記得老師說過管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以人爲中心”。 以前一直沒有過對這門學科的瞭解,從選修這門課一直到上完,我有了不少收穫,雖然對這麼學科的學習和了解還是非常的少,但我仍對這麼學科有了很好的認識,並且有興趣和想法在將來繼續在這門學科上學習下去。

管理心理學它是研究組織中的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用科學的方法改進管理工作,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門學科。它的研究根源和目的是探索人的行爲產生的原因以及人的動機與人際關係發生發展的規律。主要研究社會心理現象以及個體,羣體,領導組織的心理活動。

管理的實質是“對人管理首先就要了解人”,瞭解所要管理的對象的性格特徵,瞭解他的工作環境,瞭解他的工作能力。瞭解了才能很好的管理,才能很好的調動對象的積極性,提高工作能力。

當領導管理自己的下屬,調動下屬的積極性,當老師的要管理自己的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這一切就是要領導者考慮的問題。在管理心理學中,激勵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過程。激勵大師金克拉曾說:“你若想成爲人羣中的一股力量,便必須掌握激勵,生活就是這樣,你把它放入自己所處的人際中,人們就記得你信任你,就像黑夜相信燈光一樣。”

激勵便是“激發鼓勵”。激勵是管理心理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學的核心問題,也是管理心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激勵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是指持續地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或者說,激勵是引起個體產生明確的目標指向特定行爲的內在驅動力。在管理工作中,激勵就是管理者對員工的激發和鼓勵,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鼓勵員工的工作幹勁,通過運用各種管理手段刺激員工的需要,激發其動機,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發揮其才能,釋放其潛能,最大限度地、自覺地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績,也就是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它是一名管理者的基本職責和必備能力。工商企業只有一項真正的資源:人。現代管理是以人爲中心的管理,而激勵則是以人爲中心的管理的核心。能否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是衡量一名管理者是否成熟、是否稱職的重要標誌。所有管理工作者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都應該運用行爲心理學的知識,尋求適應員工心理、扣緊員工心理的管理之道,以確保員工儘可能最有效地工作。

研究管理心理學,主要目的就是爲了掌握個體與羣體的心理,激發每個人的積極性 ,做到人盡其才。從而將每個人才的潛能及時激發出來運用在最恰當的地方,同時能讓員工看到到自己的能力,塑造他們的成就感,這樣一來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了才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運行,達到自己的想要的目的。

老師說在激勵中應該讓下屬感覺到有福利可享,只有當他們有所回報,他們纔會有積極性去做每件事情。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21世紀只有兩種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勵員工的管理者和失敗的管理者。 而激勵要因人而異,要按需激勵,物質精神激勵並重等等。

激勵在管理中的作用人人皆知,但是如何使激勵有效,我想這是每位管理者都頭疼的事情。爲了弄清楚這一問題,我查了一些資料。從經濟學的邏輯看,激勵能否有效至少取決於以下前提:

第一,激勵所提供的東西是激勵接受者所需要的東西,並且能引起激勵接受者的獲得慾望;第二,激勵所提供的東西必須具有稀缺性和排他性,也就是說要使接受者獲得某種獨享;第三,激勵效用是曲線而不是直線,收益和付出的關係有增有減,相關度有大有小有正有負,要合理運用,既不能“過”,也不能“不及”。

在這些前提下,管理學家們提出過很多激勵理論和模型,其中斯金納提出的“強化理論”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激勵的方式主要有目標激勵,期望激勵,責任激勵,危機激勵,獎勵激勵。 但當今社會是一個經濟社會。在社會中最有效的激勵方式應該就是以利益激勵吧!

我們來看看以下幾種激勵方式:

1、目標激勵。

目標激勵可以包括成就激勵,自我實現激勵,或者前景激勵。目標是一種刺激,合適的目標能誘發人的動機,進而促使達成目標。

人的動機來源於需要,而需要的滿足便是人活動的最大動力。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如何巧妙地將企業的目標與個人的'需要統一起來。即目標的設置問題。管理者向員工描繪一個願景,並能鼓動員工看到這個願景對自己的價值,並熱情主動地去實現它,這就是一個成功的目標。

對一個渴望自我實現成就感強的人來說,給他提供一個能夠充分展示自己,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目標,將會產生強大的驅動力。

2.期望激勵

信任是一種動力,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就能讓人熱血沸騰。有時候人並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自己深埋着的潛力,需要聰明的管理者去喚醒它。

當你總是從員工那裏期望最好時,無意中,你的言調、表情、態度都會傳達出你對他們的這種期許,這是信任的激勵。對有才能的人,信任地放給他一定的權利,會起到很好的激勵效果。

在要求員工時,管理者的期望應略高於員工表現出來的能力,這樣即使任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激發員工的成就心理,又能使員工的感到上級的信任與認可,從而充分發揮潛能,還能避免按部就班消磨員工意志,又達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說是一舉三得。所以管理者對員工的期許是一種關鍵的激勵方法。

3、獎勵激勵

以上各種激勵方式最終都要通過獎勵優秀來強化與肯定,否則激勵就成了空頭口號,難以達到激勵的效果。有實驗證明,人在無激勵狀態下,僅能發揮潛力的10%-30%,在物質獎勵作用下,能發揮自身潛力的50%-80%,在適當的精神激勵下,可發揮潛能的80%-100%。

實施獎勵時有以下幾點要注意:

a.獎勵要公平b.獎勵要及時c、物質獎勵精神獎勵並重,按需激勵。d、獎勵要不拘一格

(1)期望理論的基本內容:激發力量的大小決定於目標價值(效價)與期望概率。人的期望模式: 個人努力----個人成績----組織獎勵----個人需要。所以要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2)公平理論的基本內容:工人不僅關心自己收入的絕對值,更關心自己收入的相對值。---自己收入與付出之比同他人收入與付出之比的比值---

(3)歸因理論的基本內容: 個人闡釋他人或自己行爲的原因

1,歸因類別。外部原因------情景歸因

內部原因-------個性傾向性歸因

2,歸因標準。一貫性、普遍性、差異性

3,歸因的因素。能力、努力、任務難度、機遇

(4)雙因素理論:有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

(5)強化理論

管理心理學對於每個人來說,是一生都學不完的,理不透的學科。我覺得對於這一學科的實質性,不管是對於他人還是對於自己都會有所幫助。即使他不是想當一個領導人,但在與人交往中,管理心理學中也有很好的指引。學習它的思維,學習他的處事方式也是對處理自己的人生有很好的幫助。

學習管理心理學讓我們在以後的職場中,更好的掌握和應變職場的管理模式,調動人的積極性、改善組織結構和領導績效,提高工作生活質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際關係,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發展生產的目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管理心理學發展至今也經過了漫長的時期,因此要在實踐中去將它的作用發揮出來,不斷完善、創新,這是我們學習最主要的目的。

管理心理學心得7

通過一學期的《管理心理學》的學習,讓我對這門課程有了一定的瞭解,那我就淺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吧!這門課程涉及到各個方面。我個人認爲,無論在學習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備幾點管理心理學的知識。因爲,它可以幫助我們在這些方面變得更加得心應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時,也是種捷徑,更能讓自己的工作達到“時間少,效率高”的效果。

首先什麼叫管理心理學呢?管理心理學是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門以心理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和政治學等學科爲基礎,以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爲反應模式爲研究對象的學科。它是心理學知識在組織管理工作實踐中應用的結果。是研究組織系統內,個體、羣體及結構對組織內人的行爲的影響,以理解、預測和管理人類行爲,提高組織績效的一門科學。

學習管理心理學,使我瞭解了有關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學會了通過對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最重要的是,認識了我自己,雖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對自己還是有了小小的瞭解。關於“經濟人”假設的基本觀點那點:人類多數趨於天生懶惰,不願多做工作;人類多數缺乏雄心,希望依賴他人,而不喜歡擔負責任;人們多數喜歡以自我爲中心而忽視組織目標;多數人安於現狀,習慣於抵抗變革;人們易受欺騙,常有盲從舉動。看到這些的第一想法就是:這說的不就是我嗎。我覺得自己應該靜下來好好想想,反省一下自己,改變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

人是社會性的,作爲社會的一個成員,人不能獨立的生存,他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團隊中,個人在團隊中的行爲,同他在獨自一個人時的行爲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規律。現代社會是信息的社會,信息把許多獨立的個人,團體貫通起來,成爲一個整體,信息溝通是交流意見,傳遞感情,協調人際關係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一個管理者,首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有效的溝通。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生活,人在社會實踐和團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人際關係,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使人們團結一致,協調工作,提高勞動生產率。

還有就是關於激勵的內容。激勵是管理心理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學的核心問題,也是管理心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激勵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過程。研究管理心理學,主要目的就是爲了掌握個體與羣體的心理,激發每個人的積極性,做到人盡其才。通用前CEO傑克。韋爾奇總結的GE核心領導要素E4(Energy活力、Energier激勵、Edge敏銳、Execution執行)中就有激勵一項。他曾說,管理人員應成爲團隊的成員和教練員,他們的工作是提供幫助,而不是控制他人,還應有能力去激勵他人。激勵和鼓動他人的能力、富有感染力的熱情會使組織的能力發揮至極致。

激勵主要有目標激勵,期望激勵,責任激勵,危機激勵,獎勵激勵等方式,在這我就不一一展開來說了。可以毫不誇張的說,21世紀只有兩種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勵員工的管理者和失敗的管理者。“人性”以及管理理論都不應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是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

當然蔣老師還將了許多關於企業、管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識,我也就不過多敘說了。我覺得哪怕我們認真地掌握了其中的任意一點,這都會使我們受益無窮!

管理心理學心得8

通過這一學期的《管理心理學》的學習,雖然我選擇了自修區,雖然我承認有時候聽課不怎麼投入,但是一學期的學習下來我也是有些體會的,不是...

通過這一學期的《管理心理學》的學習,雖然我選擇了自修區,雖然我承認有時候聽課不怎麼投入,但是一學期的學習下來我也是有些體會的,不是很深入卻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課就被老師的規矩給“折服”,怎麼說呢,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分法,那時侯就想到底是關於管理的課程。從這裏我也明白大家應該要互相尊重,最後一堂課同一個評分標準我也很欣賞,我不明白那同學是怎麼想,我是樂於接受這樣的結果的,我還覺得老師是很尊重我們的呢。

這段時間對管理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瞭解了有關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學會了通過對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最重要的是,認識了我自己,雖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對自己還是有了小小的瞭解的。關於“經濟人”假設的基本觀點那點,人類多數趨於天生懶惰,不願多做工作。人類多數缺乏雄心,希望依賴他人,而不喜歡擔負責任。人們多數喜歡以自我爲中心而忽視組織目標。多數人安於現狀,習慣於抵抗變革。人們易受欺騙,常有盲從舉動。看到那麼幾條,我真覺得怎麼那麼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對自己有個清晰的規劃。

人是社會性的,作爲社會的一個成員,人不能獨立的生存,他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團隊中,個人在團隊中的行爲,同他在獨自一個人時的行爲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規律。現代社會是信息的社會,信息把許多獨立的個人,團體貫通起來,成爲一個整體,信息溝通是交流意見,傳遞感情,協調人際關係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一個管理者,首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有效的溝通。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生活,人在社會實踐和團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人際關係,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使人們團結一致,協調工作,提高勞動生產率。

我真不得不承認網絡的強大,我晚上回憶了一晚上,總覺得自己有很多想說,可是真的動手不知道怎麼下筆,擔心寫雜了偏題,專業的東西我又不知道怎麼寫,也許是我太在乎了吧。我記得最多的是《士兵突擊》,還有些例子影片,還有swot分析,然後是些零碎的片斷了。

這一學期的最大收穫,讓我知道的大家應該互相尊重,也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可主觀臆斷,這點是來自生日的那個打賭,還有也對我自己做了個小小的分析,知道什麼我的第二象限是什麼,懂得事情的輕重緩急。

管理心理學心得9

在接觸管理心理學這門課以前,一直沒有這些方面有過了解,自從知道管理心理學是從管理學和心理學兩個角度出發對一些管理領域人的心理過程進行剖析,就一直對這門課懷有很大的好奇心。從選修這門課一直到上完,儘管只有十週的課時,我卻有了不少收穫,不論是老師上課所講的前景理論、行爲動機理論與方法還是爲我們補充的管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以人爲中心”的特點,都讓我漸漸瞭解了一些這方面的知識。雖然因爲時間的關係,對這門學科的學習和了解還是非常的少,但我仍舊獲益匪淺。以下就是結合老師給我們在課上講的東西總結出的自己的一些想法。

1. 結合定義可以知道,管理心理學以組織中以人作爲特定的研究對象,重點在於對共同經營管理目標的人的系統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條件下,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愛好、興趣及個性特徵,只有儘可能地瞭解了人的個性差異,做到人盡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們的大學生活同樣與這些理論密切相關,管理心理學認爲調動企業所在單位員工的積極性是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作爲管理者不能事必躬親,而應把全體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之各盡其責,創造性地完成本職工作,這樣纔能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結合我們的大學生活,這些同樣成立,作爲班級團支書的我平時會有很多活動要組織,而如何調動班級同學們的積極性,就要運用管理心理學所說的心理學一般規律,在活動前結合理論具體分析產生積極行爲的一般心理過程,研究哪些因素最能在同學心理上起到激勵作用,如何保持和加強同學們的積極行爲,通過這些方面組織策劃和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事實上,不僅學習了新的理論的知識,也對處理班級活動更加得心應手了。

2. 老師曾在上課中爲我們講的紅塔香菸的案例,讓我認識到決策也是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企事業的`領導人能否採取正確的決策,這對一個企事業單位的發展將起着重大的作用。企事業的領導人在作出某項正確決策之前,一定對本單位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的加工處理;然後,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幾種可供選擇的決策方案,並在這些方案中選出最佳方案。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而這個過程實質上就是思維過程,也就是人的高級認識過程。同時,企事業的領導人在作出正確而又及時的決策時,還需要具備當機立斷的意志品質。否則,領導人優柔寡斷,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缺乏堅強的意志品質,這也是不及時作出正確決策的。通過決策和態度的相關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了管理心理學是將心理學的一般規律運用於實際管理,以解決管理中的具體問題。

3. 管理心理學的學科目標旨在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際關係,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發展生產的目的。這同樣可以應用在我對自己日常生活、學習,合理安排時間等這些方面,健康文明的人際關係能更好的幫助我與身邊的老師、同學和朋友相處。大學活動豐富多彩,常常需要團隊合作,當我們身處某一個團體時,管理心理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對團隊成員進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個成員的價值,使團隊工作更順利地進行,進一步增強團體凝聚力。

管理心理學心得10

今年6月,我有幸參加了壓力與情緒管理知識培訓學習。本次培訓,專家、教授對《壓力與情緒管理》等方面知識進行了精闢的講解和深刻的分析,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聆聽了壓力與情緒管理講座後,談談自己在如何提高團隊建設方面的幾點體會:

正確認識壓力,壓力是現代生活的副產品,壓力和情緒、自卑等有關。第一方面,壓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緊張的事件或者環境。第二方面,壓力是人的一種主觀反應,從這個意義上講,壓力是人的一種心態。第三方面壓力可能是對需要或者傷害侵入的一種生理或者行爲上的反應,比如臉發熱等。壓力源是讓我們感到緊張的壓力事件。過度壓力可能導致抑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等精神問題,過度的壓力還可能引發與心臟有關或者其他可怕的疾病。壓力並不是完全有害的,適當的壓力可以轉化爲動力,使學習、工作更有效率。面對巨大的壓力,學會緩解壓力,提高自信,控制情緒,有效管理時間,建立人脈,增進溝通,掌握自我放鬆技術等都是緩解壓力的方法。

壓力是一種感受,一種心理反應。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學習壓力,只不過各自感受的壓力大小不同而已。而我對學習和工作的.壓力在這兩年內可以說是時大時小,這也導致了我情緒的不穩定。而我的這些壓力的來源呢,可分爲內因和外因:

內因一:自我設定的目標過高,理想與現實有差距。每個人都有理想,而每個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現實條件之中,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而我並沒有適應這個差距,始終對自己要求過高,凡事都想要十全十美,最終理想與現實之間差距太大,這就導致了我情緒的不穩定。

內因二:不恰當的認知模式。同一件事情對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是因爲人的認知不同,而我們的很多心理問題大都來源於我們的錯誤認知,也就是心理學中所講的不合理信念。而我便一直在生活中強調自己必須做好,而當各種原因導致做不好時,我的心情就會變壞。雖然偶爾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但大多數情況下我會自怨自艾。

外因:他人的不適當強化,也就是來自工作和社會方面的壓力。單位的一些指標和要求,社會生活壓力等等,這些都在無形中給我造成了極大壓力。

而我個人對這些壓力進行管理的原則是:

一、我在自己各項承受條件的基礎上,制定詳實而又可具操作性的目標計劃。要有長遠目標,但重要的是大目標下的短期目標。比如,我今天需要做什麼,需要達到一個怎樣的目的,然後是一個星期、一個月。我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和之前的自己作比較,學會超越自己,一天進步一點點。

二、我告誡自己要保持一種積極而又平和的心態;遇到自己承擔不了的事情時我會向朋友尋求幫助,而不是一個人獨自鬱悶;學習上循序漸漸,而不是抱着一次解決的目的;工作上兢兢業業,而不是以輕慢的心態應付了事;多與朋友談心,交流工作和學習的觀點、經驗,吸取有利且簡便的方法處理問題。

三、學會總結。經常總結學習和工作的心得,並將之應用於實踐之中。

通過對自己所面臨的壓力的分析和相關的管理以及從老師那裏瞭解和感受到的,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過程中我會更好的來分配自己的時間、安排自己的生活。做人就應該想開些,就像現在的我一樣想,既然壓力是永遠不可避免的話題,我又何必給自己找理由去逃避呢!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選擇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換一副眼鏡看世界,我們就會少些憂愁與煩惱,多些開心與快樂。

管理心理學心得11

一、管理心理學在學校教師管理活動中的應用

(一)學校在教師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其根源

從當前許多學校的教師管理工作情況來看,存在着重管事輕管人,重管結果而輕管過程的傾向,更有甚者,要求教師每天上班簽到、坐班定時和下班點名,似乎只有時刻把教師管得嚴嚴的,才能顯示出管理的威力和水平。這種管理策略,對某些企業或許確有實效,但對教師來說,若無視其工作特點和職業的社會特殊性,照搬照套,則未必是一種高明的管理。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教師的工作特點和心理特徵。

(二)學校教師積極性的心理分析

積極性是推動人們去從事創造性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也是主動自覺、認真負責、創造性的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是在需要和動機的推動下,在目標的指引下產生的。教師工作積極性主要表現爲:在政治上,有鮮明的觀點,堅定的立場,有一定的政治敏銳性和鑑別力;在思想上,敬業樂教,默默奉獻,有自我犧牲精神,有正確的教學觀、育人觀、質量觀;在行爲上,注重師表形象,一言一行不失爲人師表的特殊身份,嚴謹治學,勇於創新,不斷增長自己的才智與學識;在工作上,勤奮工作,恪盡職守,善於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從組織,顧全大局,較好地完成學校分配的各項工作任務。

(三)解決教師管理問題的措施

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其心理活動和所處的心理環境直接影響着他的行爲方式和行爲結果。學校管理者只有掌握教師的心理特徵,有效地運用心理學這個“神祕武器”,才能創造出適合教師工作的心理環境,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所以,研究作爲辦學主導力量的教師的職業心理特徵及其管理策略,對學校的有效管理有着極大的幫助。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中,會遇到積極、熱情、主動、能幹的教師,也會遇到消極、冷淡、被動、敷衍的教師。作爲管理者,應該明確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是否能夠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學校領導管理成敗的關鍵。學校進行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主要靠教師的積極性,靠調動教師內部的動力。學校領導必須認識到教師在學校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校長的管理思路再好,也需要教師去積極實施。教師的.積極性決定一切改革的成效,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師的積極性反映學校的辦學水平。只有在瞭解教師積極性的來源、規律及心理活動的基礎上,善於運用各種管理手段,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才能出色的完成預訂目標。

二、管理心理學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一)學校在學校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其根源

學生中,有不少人由於文化知識不突出,而受到同學的歧視。一方面,他們在心理上失衡,不願讓別人稱他們爲差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同學之間產生了一條明顯的界限。他們雖在校園裏學習,卻沒有身處學校的優越感,這種來自社會和心理上的壓力,使不少人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因此悲觀、失望,甚至自暴自棄。但另一方面,在他們內心深處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他們渴求新知,積極進取,希望自己的價值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只有刻苦學習的緊迫感,而由此產生的潛意識的心理動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了他們自強向上的競爭意識。

(二)解決學生問題的措施

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和思想規律,對其進行正確的教育和管理,已成爲當務之急。因此,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作用,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創造性,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來探討一下如何運用管理心理學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學生在校園內虛度光陰。

1.運用社會心理動力機制促進班級管理

學生管理規定、班集體目標、班集體輿論和班集體規範構成了班集體的動力系統。在班集體動力系統的規範和壓力下,學生常常表現出從衆、服從等社會心理現象,如遵守作息

制度,早上要按時起牀,整理內務、出操等。從衆和服從是在規範、羣體的壓力下發生的,它只是個人不願被集體排斥或制裁所做出的妥協,並非自覺自願的行動和態度的真正轉變。因此,班級管理運用動力機制不應僅滿足於此,要注重運用榜樣的力量,促進學生出現模仿從同榜樣的社會心理現象,這樣才能使班級管理獲得質的提高。“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教師的教育者角色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必然成爲學生學習的榜樣。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行,以班級中進步的同學爲榜樣,是促使學生模仿併產生認同行爲的重要方法。對於青年學生來說,模仿是在社會認知的基礎上出現的,他的發生完全是自覺自願的;認同則比模仿更進一步,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爲的一致,因此更具積極意義,能推動學生自覺、主動地向榜樣學習。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行爲應該給予及時的強化,激勵其積極行爲的經常出現並內化爲學生自身的人格品質特徵。

2.應用激勵理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人的積極性是以合理的需要得到滿足爲基礎的,是由動機推動的。學生在校期間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們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注意瞭解學生的需要,盡力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滿足其物質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氣質、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等不同,開展各種教育和文化、體育、娛樂活動,以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同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端正學習動機,正確處理個人需要同國家需要、當前需要與長遠需要的關係,反對只顧個人需要忽視社會需要、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的思想傾向。

學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表現在良好的學習行爲,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從而實現教育的培養目標。因此,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中應用心理學理論顯得非常重要。目標是一種刺激,合適的目標能夠誘發人的動機,規定行爲方向,具有激勵作用。明確對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的要求,使之具體體現在學校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上。讓學生能在不斷的成功中逐步樹立自信心,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能爲。

3.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在新的形勢下,針對學生可能和已經面對的各種問題,僅僅着重於他們的智力與能力的培養顯然是不夠的。我認爲,學校還應真正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通過各種途徑培養他們較高境界的道德修養、強烈的高成就動機、調整與控制個人情緒的能力以及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從而達到心理學家公認的心理健康素質標準。即:一是要熱愛生活,接納自我;二是情緒穩定,心情愉快;三是有安全感,能承受挫折和不幸;四是自我意識正確,自我評價客觀;五是有強烈的高成就動機,學習興趣廣泛,求知慾強;六是有堅強的意志力,自信心強;七是適應能力強,能正視現實;八是人際關係和諧,樂於與人交往;九是心理和行爲與年齡相符。

當然,要做好一個學校的管理工作當然還離不開行政、後勤部門的配合,也可以運用管理心理學理論來加強對其他人員的管理。

三、總結

運用管理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研究教師和學生等的心理狀態,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思想狀況,切實堅持“以人爲本”,對於進一步做好新時期學校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導作用。

管理心理學心得12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本書第一部分:第一個是誰來管——學生管理中教師的定位問題,本文介紹第二個問題:如何管——學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

本書第二篇包含四到七章,第四章重點講如何對付“差生”,針對這個問題作者着重強調了一個認知法則:認知失調論,這個理論認爲好人有好的行爲,壞人有壞的做法,每個人都在尋求心理平衡,一個好人,做了好事心理平衡,一個壞人,做了壞事心理才平衡,否則會覺得不舒服。

所以,對於犯了錯的差生,教師的訓斥、苦口婆心、懲罰等等,往往換來學生的“無所謂”,多數教師面對所謂“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學生往往都是深深地挫敗感。認知失調理論告訴我們方法是:救活了再燙。作者認爲批評一個人的前提是他有自尊心,有好人感,所以有經驗的教師批評學生是從讚美和認可開始的,當他有了自我期待、有了自尊心,他對自己的錯誤纔會感到痛苦,這種痛苦是他改變的開始。

很多教師的做法恰恰相反,面對屢教不改的學生,總是當衆極力貶低他、羞辱他、否定他,其結果輕則換來學生的無動於衷,一臉不屑,重則引發激烈師生衝突。

第五章講如何利用情緒法則做好班級管理,作者認爲,當一個人情緒激動,心跳加速的時候,是一個比較容易受別人影響的時候,這就啓發教師要善於各種活動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很多教師再談轉化差生經驗的時候,往往提到一個名詞:運動會。當一個在學習上毫無成就感的學生在運動會上得了名次,大家向他表示祝賀,他自己得意洋洋之際,老師的鼓勵語言就很容易轉化爲該生進步的動力。其他的活動,比如藝術節、德育課、演講比賽等等都有可能給差生展示機會的同時給他的心靈打開一扇窗。

這一章還談到教師教育學生要注意控制自己情緒和照顧學生情緒,遇到問題私下個別處理效果好,在學生情緒激動時當衆訓斥批評極易引發大的衝突,造成嚴重後果。教師情緒激動,往往失去判斷力做出錯誤決定,很多人在圍觀,學生顧及臉面,情緒會更激動,這個時候,事情本身的是非對錯已經沒有意義了,教師和學生無非都是在宣泄情緒,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第六章作者重點講如何利用良好的人際關係教育學生。儘管本書作者認爲教師不應該把學生喜歡自己作爲最重要的職業追求,但是誰也不會否認“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作者分析中國人“恥感文化”,認爲中國人自律性差,他律起主導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建立良好關係進而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作者強調了教師應該和多和學生私下交流,多佔用學生私人空間,這符合人際交往的認知規律。作者提出一個現象來證明這種人際交往的科學性:寄宿學生比走讀學生好管一些。

作者介紹了一個給學生提要求並且容易實現的“拒絕—退讓策略”,其原理是想要人同意你的一個請求,一個增加勝算的辦法就是先提出一個大的,對方極有可能拒絕的請求。然後再提出一個小的,你真正感興趣的請求。比如對於一個犯了錯誤的同學,教師直接說“讓你家長來!”他會很牴觸、很反感;教師說罰你背課文,他可能不去認真做。但是教師如果在拿起電話準備打給家長時,面色凝重,一言不發想了一會兒,然後放下電話:“先給你一個機會……”此時讓他去背課文一定沒有問題,而實際上教師壓根沒有準備讓其家長來學校。

第七章講行爲心理學,本章作者介紹了教師管理的第七個武器:強化。作者認爲對於學生而言不管是好的行爲還是壞的行爲,之所以養成都是這種行爲得到了某種“好處”的結果。對於學生不好的行爲,教師要找到其背後的“好處”,去弱化它。比如教師們特別討厭的`“課堂小丑”現象怎們處理?課堂上往往有個別學生不停地的插嘴,甚至故意出醜引發大家鬨堂大笑,當老師批評時,他表現的不是愧疚而是洋洋得意,很是興奮。那麼“課堂小丑”行爲得到強化背後的“好處”是什麼呢?是得到了衆人的關注、吸引了眼球。明白了這個道理,教師對付課堂小丑其實很簡單:冷處理,不理他,目光不與他交流,一旦哪節課他表現的很老實,就及時表揚他。

本章強調用表揚強化學生積極行爲的辦法,“物質性強化”強調不要總是給學生獎勵作業本等學習用品,否則容易麻木;社會性強化主張當衆表揚(批評要私下進行),活動性強化方面作者不贊成給學生輕易“封官”,因爲一旦因爲表現下降再去“免職”,學生的失望情緒會特別強烈。等等。

本章還講了一個表揚時機問題,作者主張無論表揚還是批評,要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不能讓學生找到教師強化的規律,如果表揚有規律,學生就會覺得受到表揚很正常,喪失了表揚的強化作用;如果批評有規律,學生就找到對付教師的辦法,有了心理防護,批評就難以奏效。

這一編的結尾作者非常務實的表達了一個觀點:如果教師最終用盡了辦法,對某些學生仍然無效,此時可以承認自己的無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觀點只是一種教育理想。

管理心理學心得13

時光匆匆,我們進入大學已經有兩年了。但我們真正學習關於財務管理的理論知識是在大二的下學期。在之前的所有時間裏,我們學習了一系列課程,比如《基礎會計》、《中級從財務會計》、《經濟法》、《統計學》、《成本會計》等。這些課程的學習爲我們以後更好學習財務管理的知識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通過這兩年的專業知識的學習,我對會計與財務管理是什麼樣的專業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也更加清楚兩者的區別。

一、對會計認識

通過對會計知識的學習,我認識到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管理生產過程的客觀需要。會計是隨着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要求而產生和發展。隨着經濟的發展,會計不僅僅侷限於對經濟活動予以記錄和計算,還要通過預測、決策、控制、考覈和分析等來謀求經濟效益。特別是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在會計中的廣泛應運,會計在經濟管理方面的作用也日益顯著。

總的來說,會計的概念可以表述爲:會計是以貨幣爲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其基本職能爲覈算與監督。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包括收入、費用、利潤三項。會計覈算內容是指特定主題的資金運動,包括資金的'投入、資金的循環與週轉、資金的推出三個階段。

二、對財務管理的認識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要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它是從事財務管理活動的根本指導。

財務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企業的財務活動包括投資、資金營運、籌資和資金分配等一系列行爲。企業資金投放在投資活動、資金運營活動、籌資活動和分配活動中,與企業各方面有着廣泛的財務關係。這些財務關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受資者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債務人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供貨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財務關係。

財務管理的環節(職能)主要有:財務規劃和預測、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業績評價與激勵。其核心是財務決策,財務預測是爲財務決策服務的,決策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企業的興衰成敗。通過財務管理的學習,我不僅對財務管理的定義、內容和職能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我對財務管理的目標、財務管理對企業的意義、財務管理的手段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三、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係

會計與財務管理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正確認識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係,既關係到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又涉及到企業職能部門劃分的合理性。對於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係,目前學術界有四種觀點,即“財會合一觀”、“大會計觀”、“大財務觀”、“財會並列觀”。

(1)財會合一觀: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爲,會計與財務管理本來就是一回事,兩者難分難解,主張統統合並,溶爲一體。

(2)大會計觀:即會計包括財務管理。持此觀點的人認爲,會計具有管理職能,當然應包括作爲管理活動一個分支的財務管理。

(3)大財務觀:即財務管理包括會計。持該觀點的人認爲,財務管理的業務環節主要是編制財務計劃,組織日常管理(執行財務計劃),進行會計覈算,開展財務分析,實行財務檢查。會計工作屬於財務管理的範圍。

(4)財會並列觀:即財會平行觀。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爲,會計與財務管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應分別對待。

我個人比較支持第四種觀點。這種觀點遵循了辯證法的原理,一分爲二地看問題,它既看到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區別,又看到了它們之間的聯繫,因而該觀點是比較科學的。

(一)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區別

(1)從存在的客觀基礎上看:會計的原始形態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的早期,它存在的客觀基礎是時間節約規律,即用最小的勞動消耗,取得最大的勞動成果,是爲有效地組織和管理生產服務的。財務管理,其存在的客觀基礎是財務活動,它並非自有生產活動就存在,而是人類生產活動發展到商品貨幣經濟條件下所進行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2)從對象上看:會計與財務管理有區別,根本原因就是兩者對象的不同。會計作爲一個經濟信息系統,它的處理對象是價值運動信息。財務管理的目的是根據價值運動規律,爲企業帶來儘可能大的收益,所以,其管理的對象就是價值運動自身。

(3)從職能上看:會計職能是覈算與監督。會計並不對價值運動進行直接管理,它也不具備管理所固有的職能。相比之下,財務管理是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價值運動)直接進行管理,因而它具有一般管理所固有的職能,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二)會計與財務管理的聯繫

會計與財務管理雖然是兩個不同的事物、兩個不同的學科,但它們之間卻有着密切的聯繫。那就是財務管理離不開由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而會計則要密切跟蹤財務活動,捕捉有關資金運動的信息,反轉來爲財務管理服務。財務管理是進行有關資金籌集供應與運用的意向決定,而會計是爲這種意向決定提供情報的。這裏所說的提供情報,也就是提供價值運動信息。正是價值運動信息,將兩者聯繫起來。

綜上所述,會計與財務管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但聯繫並不等於相同。在理論上,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學科,在實踐上,它們是兩個不同的職能部門。會計與財務管理必須相互獨立,分別對待。

只有我們清楚的分清兩者的關係,我們才能更好的學習,避免做無用功。當然,由於兩者聯繫,因而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該做到兩手都要抓,但是要有側重點的抓。

管理心理學心得14

一、《學生管理心理學智慧》第二編分析了教師管理的七種武器,簡單回顧一下:

1、讚美。通過讚美,表達對她的認可,幫助他找回自尊心,提高自我認知。好人做好事,有自尊心的人自然知道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會改正。

2、承諾。大轉變往往從小要求開始的,讓人承諾小要求,慢慢地,他自然會成長,甚至做到大要求。

3、活動。同4。

4、成功。活動和成功都是從人的情緒出發的,這兩者都能讓人心跳加速、情緒激活,而心跳加速、情緒激活的時候,恰恰是容易拉近關係,被影響改變的時候。

5、榜樣。通過觀察學習榜樣的行爲,從而得到進步。最好的學習榜樣是身邊的同學、過去的師兄師姐、和自己相似的人。

6、人情。中國人處理事情很看重關係,如果跟學生關係好,你提出讓他進步的請求,他會更容易做到。根據互惠原理,可以先主動對學生好,學生也會更願意接受建議。尤其是很講義氣的學生,更容易遵循這一條原理。

7、強化。強化分爲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是期待的行爲出現時,給予他想要的獎勵。負強化是不期待的行爲減少或消除時,撤銷他討厭的東西。比如有些學生課堂上總搞怪,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爲了消除他的搞怪行爲,就可以無視他,不給予關注。

二、第三編講教育的時機,核心理論是班級建設的四個階段和指揮—支持兩種行爲。

第一階段,組建階段。這一階段教師和學生互不熟悉,有問題的學生不敢輕舉妄動,在默默觀察。教師不知道學生中誰是班幹部的得力人選。這一階段適合高指揮,低支持的管理方式。教師初步指定班幹部,明確班幹部的職責,控制決策權,提出班級的發展目標。這個階段,老師要立威,要展示自己嚴厲的一面。通俗點講就是:我來決定,你來做。嚇一嚇,恩威並施,樹立教師微信。

第二階段,磨合階段。這個階段,矛盾逐漸出現,問題生逐漸擡頭,班幹部與普通學生的矛盾、班幹部與教師的矛盾都會出現。這一階段適合高指揮,高支持。我們討論,我來決定。班主任要實施教練式的管理,發現並培養出合適的.班幹部。培養班幹部可以分爲牽着走、扶着走、放開走、跟着走四個階段。

第三階段,規範階段。如果第二階段的矛盾能順利解決,則班級進入正常運作與規範階段,這一階段矛盾不多,就是有小的矛盾班級也可以通過機制化解掉。這一階段適合低指揮,高支持。從相信自己到相信學生,班幹部可以做的事,班主任不必去做,小組長能做的事,班幹部不必去做。我們討論,我們決定。在這個階段,要幫助班幹部樹立威信,也要防止班幹部犯管理錯誤。

第四階段,成就階段。如果班級繼續良性發展,班級定位準確,學生之間互相信任,班級事務高效運轉,就進入可以低指揮,低支持的成就階段。此時教師授權要循序漸進,分散給多人,而且要勇於放手。授權階段,大事精明、小事糊塗就好。你來決定,你來做。

第12章談了教師對學生管理的寬嚴問題。長期以來,到班主任對學生是嚴一點好,還是寬一點好?是民主一點好,還是專制一點好?專家一般會說兩者結合好,該寬就寬,該嚴就嚴,問題是這個時機怎樣把握?一方面作者結合班級建設的四個階段理論,提出在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管理辦法的觀點,另一方面,作者着重強調一定要先嚴後寬,如果先去展示自己寬容、和善的一面,出了問題再嚴厲處理,這是教師的大忌,“先寬而後嚴,人怨其酷”。(《菜根譚》)

管理心理學心得15

近期讀完了華南師範大學遲毓凱教授的《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這本書主要是從學生的心理學特徵出發,結合一些具體的案例,談了一些學生管理方面的方法,可謂乾貨滿滿。

讀完全書的一個比較大的感觸是,學生管理工作不僅僅是一項憑着愛心和耐心就能做好的工作,它也是藝術,也是科學。愛心是基本條件,但是愛心卻不能成爲學生管理和教育影響的關鍵因素。這裏需要將心理學知識用於學生管理實踐。

全書讀來,滿滿的是教師的“套路”。而這些“套路”的背後其實也就是心理學的基本規律,藉此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發展。

全書分爲“學生管理中的教師定位”、“學生管理中的影響策略”、“學生管理中的情境策略”三個大部分,我這裏就其中一些感觸比較深的部分做一些記錄和分享。

一、“在學生管理中的教師定位”

其一,做學生的“重要他人”。

即對一個人心裏發展和人格形成極具重要性的人物。如果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爲學生生命成長中的“重要他人”,那麼他對學生的影響和教育一定更有成效。在個體發展的不同階段,重要他人是變化的。總的來說,幼兒時期是家長,童年時期是教師,青少年時期是朋友,青年時期是戀人,你的一生,會因爲這四個人而改變。教師應該根據青少年心理髮展的特點做好教師自己的定位。既然高中階段,學生最在意朋友的看法,那麼教師要想將思想工作落到實處,就需要去做他們的“朋友”。

成爲朋友的關鍵在於成爲“有用的”、值得交的人。這主要包括了“有能力,會絕招”、“有個性,重儀表”、“有活動,善分享”、“真誠,夠意思”,最後還有一個問題“真的要和學生交朋友嗎”,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交朋友有益,但是時機很重要。

教師不是不能和學生交朋友,有效的管理、深入的溝通還必須以朋友的身份才能達成。教師的問題不是交不交朋友,而是交朋友的時機。教師應該在權威不容置疑,衆人皆敬且畏的時候,才和學生交朋友,即“先嚴後寬”。此時的學生會覺得教師的親密態度來之不易,願意與之接觸;同時,也會對自己的言行有所收斂,不會得意忘形,無所顧忌。在教師權威形象還沒有樹立起來之前,不要急於交往。

“先嚴後寬,嚴後必寬”不僅是教師管理學生的一般法則,也是教育、影響、管理的一般法則,做父母的教育子女也應如此。從人生髮展來看,幼兒園國小之前,父母恰恰應該嚴厲一些,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國小多和教師合作、溝通;到中學之後放下身段,來做他的朋友;大學之後讓他自己去外面闖世界。這裏,其實也蘊含了一個先嚴後寬,先權威後朋友的過程。

當老師不要怕學生罵。學生罵你,可能是你管理的一個必經階段。人性有善惡,學生也有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發揚學生的善端,抑制學生的惡端,可能教師就要採用一些必要的手段,而這並不能獲得每個學生的認可和滿意。當你嚴肅處理學生的錯誤,嚴格要求學生的紀律時,學生就可能會罵你,但即使學生罵,只要教師做得問心無愧,也還必須得做下去。

其二,讓做有影響力的教師——如何讓學生喜歡你。

成年人在學習中,只要覺得講課的內容有道理,就會記下來,不會太在意講課人的外貌,或是是否招人喜歡。但是青少年很多時候願意學一門學科,不一定是因爲自己擅長,或者課程有意思,而是因爲喜歡講課者,即因爲欣賞一位教師而愛好一門學科。

從心理學上來看,我們會喜歡什麼樣的人呢?

我們喜歡美人、我們喜歡喜歡我們的人、我們喜歡和我們相似的人。

其中,我們喜歡和我們相似的人這一點很有意思。每個人生來都是孤獨的,都需要、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而當一個人發現了另一個人與自己的相似之處,就覺得對方更可能認可自己。換言之,一個與自己有共同點的人,他存在的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和認可,他的存在就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自己的正確,而當一個人受到認可和肯定的時候,開心則是必然的事情了。

然而,尋找共同點只是教育的開始,並不是教育的'目的。我們之所以和學生一起尋找共同點,是爲了讓學生受到我們的教育影響,讓教師說的話能進一步影響和改善學生的現狀。即有意識地“跟”上學生的思想和情感,而後面必須有一個“帶”的過程,即將學生從當前的不良狀態中“帶”出來。這是一個“先跟後帶”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其行爲動機中的合理處,表達理解和認可,然後再加以引導。

二、學生管理中的影響策略

其一,學生髮生衝突時如何處理

青少年情緒容易激動,有時還會發生同學之間的肢體衝突。這時候其實教師跟他們說什麼道理他們都是聽不進去的,所以當學生髮生衝突,或者與學生髮生衝突時,如果有旁人在場,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先把激動的學生情緒平穩下來爲第一要義。不要用情緒處理情緒。學生情緒激動的時候,老師也用激動的情緒去處理問題,就很容易發生衝突。許多師生衝突的案例表明,衝突事件的起因往往並不大,但造成嚴重的後果,往往具備學生情緒激動、周圍人羣圍觀、教師價值判斷三個條件。情緒激動,激動時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人羣圍觀,學生往往更爲顧及自己的臉面;教師的價值判斷,即當場就指出誰對誰錯,即使說得對,也會使被批評者難堪。這三種因素集中在一起,就必然造成師生言語甚至肢體衝突的後果。

比如當學生打架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叫其他同學將他們拉開,然後開始上課,這時候往往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很多時候情緒也就平復了。當然課下還是應該再找來二人問明情況,做後續處理。這也就是書裏提到的情緒策略。

其二,學生如何表揚和懲罰

表揚和懲罰應該注意時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個有效的表揚應該在學生心目中留下如此的感覺:只要我認真去做,就會得到老師的認可和鼓勵的,但老師什麼時候表揚我,以什麼方式表揚我,表揚的強度如何,我不知道。批評也是如此。

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調整。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內容在大學階段也學過,但是內容往往脫離一線教學,而且非常理論,所以收穫不大。工作以後經歷了一些教學實踐,結合自己的困惑再去看這些內容才感覺很有收穫。當然這與這本書巧妙地將晦澀難懂的理論深入淺出地結合具體案例來分析密不可分。以後還需繼續閱讀。

標籤:心理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