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淺析社會心理學視角下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論文

心理學2.48W

摘要:自發性的羣衆體育組織在我國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的過程中已經發揮並將持續發揮重大作用, 因此探究羣衆體育組織自發形成的社會心理學原因有着深刻的意義和實踐價值。大衆體育需求的增長推動了羣衆體育健身目標取向的多元化, 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自發性的羣衆體育組織能夠通過爲羣衆體育提供服務獲取“回報”,這是羣衆體育組織自發形成的直接動力。同時在形成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的過程中不同人羣體育態度、體育價值觀的相同或相似是形成組織的重要紐帶,在組織作用發揮時通過體育活動、人際交往、感情交流等完善自發性羣衆組織的基本運作。從根本上來說, 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的心理特徵是從衆心理。

淺析社會心理學視角下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論文

關鍵詞:社會心理學;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對策;從衆心理;

我國羣衆體育運動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託於羣衆體育自發性社會組織的作用發揮, 在我國全民健身熱潮中,各類羣衆自發形成的體育活動點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成爲了我國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的主要載體。

社會體育組織在形成的過程中雖然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是自發形成的,羣衆在參與體育健身過程中利用身邊的體育設施和公共場所進行健身、娛樂、鍛鍊、交際等活動並自發形成鬆散的組織。在羣衆形成自發性的體育社會組織後在組織內部可以通過一定的有組織的體育活動進行體育健身。在推進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發展的過程中既會受到人口從無序走向有序的組織影響,又會受到市場對於羣衆體育健身需求滿足程度的影響,同時羣衆的社會心理因素也會對羣衆體育組織的形成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從社會心理學的需求層次理論、平衡理論、從衆理論等可以分析出羣衆自發形成體育社會組織的內在深層次原因, 並從中探究羣衆體育組織形成的動機、要素及組織成員的心理特徵等, 在此基礎上本文總結了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的形成機制。

1、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的原因。

(1)大衆體育需求的多元化發展。

層次需求理論又被稱爲“基本層次需求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的,這一理論將人類的需求按照從低到高的層次劃分爲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等五個層次,在此之上還有更高層次的自我超越需求。這一理論在解釋羣衆自發性體育組織形成和發展的心理特徵有較強的科學性,對於解答人們採取某種行爲的內部動力有重要意義。馬斯洛這一理論同時指出只有在較低層次的需求被滿足後人們纔會產生高一級的需求, 因此在驅動個體行爲時有重要意義。

在這一理論指導下,人們開展體育健身運動必然是在較低層次的生理、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之後產生的, 同時在體育健身過程中滿足個體自身對於身體健康的需求和一定程度社交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羣衆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受教育水平不斷提升, 在體育需求方面產生了越來越多元化的趨勢。然而人們選擇體育健身主要還是滿足身體健康的需求,此外還包括交際、休閒、學習等更高層次的需求滿足。

(2)通過體育組織活動獲取更大“回報”。

從人們參與社會體育健身的直接動機分析,通過參與羣衆性體育健身活動並通過體育組織活動以獲取更大的“回報”無疑是人們參與羣衆體育健身的重要原因。羣衆體育健身目標的多元化對羣衆體育健身組織形式的選擇提出了新的要求,單一的羣衆體育運動組織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於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的需求,因此在參與羣衆性體育健身亦即全民健身過程中羣衆纔會自發形成體育社會組織。在羣衆體育社會組織形成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希望從中實現非物質的“交換”,這種交換是基於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布勞的交換理論而產生並具體化的。

霍曼斯和布勞認爲,人類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發現需求並尋求需求的解決,只有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過程中才能最終滿足個體的需求。這種交換與經濟社會的交換有着較強的一致性,同樣是在投入後得到收益。不同於經濟社會的物質交換的是,這種在需求滿足過程中的人際交換可能是精神層面的,這一理論使得人們在探討社會組織發展時有了新的思路。

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是在固定地區的羣衆有共同的體育健身需求的基礎上產生的,組織成員通過組織的發展實現相互間的“交換”,這種社會交換的行爲推進了人們在參與有組織的健身的過程中得到了相比於個體健身行爲更有效率的結果。正是由於羣衆在自發形成的體育組織中得到的身體健康滿足程度高於羣衆自身的體育健身,因此纔會對於自發形成羣衆體育組織有更迫切的需求。

具體來說,人們在自發形成體育組織的過程中與自身的體育健身同時發生的是與更大範圍的人羣開展的交際活動、娛樂活動、學習活動和提高活動, 正是這種交換的結果決定了羣衆選擇自發形成羣衆體育組織,同時這一交換的結果也構成了人們參與自發組織的體育社會組織的直接動力。

(3)自發性羣衆組織形成的紐帶。

不同性別、年齡、職業、地區的羣衆在開展體育健身時必然有着不同的選擇, 因此在其自發形成體育社會組織的過程中必然有着一定的心理紐帶,一般來說特定羣衆間共同的體育態度和體育價值觀是自發形成體育組織的紐帶。社會心理學家F·海德的平衡理論能夠恰如其分地揭示這一情況。根據平衡理論, 人們形成的體育社會組織是基於“P—O—X”三角關係的, P指的是能夠發生主動行爲的個體,O指的是主體個體之外的其他人,X指的是事件,在實踐中P、O、X三者構成一個封閉的環狀系統,每一個要素均與其他兩個要素有着緊密聯繫,只有三者形成平衡這一系統纔能有序運轉。在形成自發性的羣衆體育組織過程中,個體與其他羣衆自發形成體育組織的平衡點就是共同的體育態度和體育價值觀,只有在共同體育態度和體育價值觀的保障下才能實現系統內部的平衡, 如果平衡被打破, 那麼自發性的羣衆體育組織也將不復存在。

從社會心理學的平衡理論出發可以判斷羣衆自發形成體育社會組織的紐帶是羣衆共同的體育態度和體育價值觀,具體而言就是其在體育健身的目標、體育健身的項目選擇、體育健身的興趣、體育健身的時間等方面的一致性。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這種一致性產生彼此間的平衡態是自發形成羣衆體育組織的紐帶和關鍵。

2、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的心理特徵與障礙。

(1)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的心理特徵。

根據羣衆體育組織產生的'社會心理學原因可以發現在羣衆體育組織自發形成的過程中始終伴隨着從衆的心理特徵, 這是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的基本特徵。從衆心理指的是個體受到外界人羣的影響,在產生知覺、判斷、認識時表現出符合公衆輿論或多數人行爲方式的特點。無論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希的從衆實驗還是M·謝里夫的遊動錯覺實驗均表明了在多數情況下僅有少數人能夠保持獨立性, 從衆心理是個體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

產生從衆心理的主要影響因素可以分爲羣體因素、情境因素和個人因素。羣體因素指的是較大規模、較強凝聚力的組織能夠使人們產生從衆行爲。情境因素則指的是個體在處於心理模糊或受到權威影響的情境中容易產生從衆心理。個人因素則主要表現在個體的人格特徵、性格差異和文化差異方面,一般來說,自信心較差、性格較軟弱者容易從衆,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從衆。從衆心理和從衆行爲容易帶來個性的泯滅,容易使得個體獲得匿名感和淹沒感, 對人們的日常行爲容易產生重要影響。

在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形成的過程中從衆心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在個體參與羣衆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極易受到多數人的影響, 參與體育運動時個體往往沒有明確的心理期待和目標定位,隨着大多數人的行爲開展體育健身正是受到從衆心理的影響。其次,在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發展的過程中從衆心理也是重要的維繫機制,在組織中不會有個體願意成爲另類,因此努力按照組織的統一要求規範自身的行爲。正是基於以上特徵,從衆心理的確是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的基本心理特徵。從衆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規範人們的體育健身行爲,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從衆心理容易讓人們忽視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甚至讓人們喪失個性。個體在組織內部受到從衆心理的影響行爲逐漸趨於規範,同時,從衆者的行爲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組織內其他個體的行爲。

(2)影響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發展的心理學障礙。

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的形成是在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的背景下一個重要特徵,有着深刻的社會心理學根源和以從衆心理爲主體的心理特徵, 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仍然會面臨着來自個體性格、組織認同、組織價值觀的一定阻礙。

①個體性格障礙。

前文已述,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在從衆心理的影響下個體的行爲逐漸趨同,組織內成員的行爲逐漸規範,但是仍然會面臨來自個性的阻礙。所謂個性指的是個體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不同於其他人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個性的差異會受到包括先天因素、外界因素、內部因素的綜合影響,無論是教育程度、社會環境還是個人職業、努力情況等都會使得個體具備不同的心理特徵,產生不同個性。不同的個性是人際交往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障礙, 同時也是形成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所面臨的主要障礙。

個性的差異會在自發形成羣衆體育組織的過程中產生矛盾與衝突,處於同一組織內部的個體是否具備相同或相近的心理特徵會影響其在體育項目、體育運動時間方面的選擇,同時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不同個性的成員也會選擇不同的情感交流方式。簡單來說,成員的個性差異是決定其在全民健身過程中選擇個體健身方式還是羣體組織健身方式,因此,個性的差異會對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的形成構成第一個非常重要的障礙。

②組織認同障礙。

個體對於組織的認同不僅取決於其個體的心理特徵和集體觀念,同樣會受到包括自我認同、體育認同、他人認同在內的影響,這種認同差異在特定情況下都可能成爲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形成發展的障礙。個體對於自我的認同程度,對於體育運動的認同程度和對於組織內部其他成員的認同程度都會影響個體對於組織的認同。在實踐中,個體對於不同個體的性別、年齡的認同以及對於運動項目的認同都會成爲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形成的障礙。比如在羣衆體育健身中如果有較多數量的中老年個體參與太極拳運動則容易自發形成羣衆體育組織,反之,如果成員間年齡、性別、運動項目差異較大則不易形成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

③體育價值觀障礙。

這裏所說的體育價值觀不僅指個體對於體育運動的價值取向,同時還包括個體在體育健身過程中與他人產生交集時所採取的價值觀。一般來說,在全民健身開展過程中個體的價值觀可以分爲合作的價值觀、競爭的價值觀和個人主義的價值觀。競爭的價值觀要求自身的利益要相對高於他人,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則要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顧他人的損失, 這兩種價值觀在自發形成羣衆體育組織的過程中都會產生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孟凡強,崔穎波。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內部成因的社會心理學詮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 (10) 。

[2]孟凡強。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成因的社會心理學詮釋[J]。烏魯木齊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 (12) 。

[3]劉瑞平,孫江。我國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研究概論[J]。瀋陽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2 (04) 。

[4]孟凡強,鍾晨。自發性羣衆體育組織研究現狀與述評[J]。陝西理工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2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