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兒童心理學》讀後感2篇

心理學1.5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兒童心理學》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兒童心理學》讀後感2篇

《兒童心理學》讀後感1

通過這次讀書,讓我想到了我現在教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個體,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巨大的差異。而一些所謂的讓我們感到頭痛的孩子,我現在也能上升到科學的理論的層面來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爲。他們現在的一切的不良後果,都不是一朝一夕他們自身願意形成的,他們都是經歷了無數的,長期的多方面的影響才鑄就了今天的他們。所以要想幫助這些孩子,我們不能一味的批評教育,讓他們改正他們所謂的缺點,而是要真正的索根求源,找到題目的真正的癥結所在,再試着慢慢幫助他們克服那一系列的題目。教育的道路固然漫長而艱苦,但我更加堅定而且明確了方向。下面我談一下我的感慨。

有些兒童對學校生活的嚮往,經常不是爲了學習,而是由於學校的外表現象的吸引。例如,學校的校舍、桌椅、牆上的圖畫、很多同學在一起等等。有些兒童不能或不願按老師的指示進行學習,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或粗枝大葉地往完成。對於在學習態度上還沒有預備好的兒童,教師應該採取積極的辦法由系統地來進行必要的教育工作。例如,用具體的範例來鼓勵兒童學習,啓發他們的學習愛好,引導兒童參加班上的共同活動,培養他們按照教師的指示進行工作願看,教會他們把學習和遊戲區別開來,在學習時專心學習。

書中讓我明白了“建立關係”的重要性。在我以前的觀念裏,似乎只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了纔會建立所謂的關係。實在與他人建立關係是兒童期最關鍵的任務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務之一,理解關係的形成是理解兒童發展的根本。而兒童關係的最初依靠於家庭關係,家庭作爲一個系統不僅僅是它的組成部分的總和,而且是一個憑藉自己本身的資格而存在的有活力的實體。影響兒童適應的是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結構,撫養環境的質量纔是最具決定性的,最持久的影響。兒童的發展是在人際關係的環境中發生的,關係主要是在家庭的環境中出現的,人際關係的質量決定了適應。從出生開始,兒童就預先被適應成要與他人形成關係。依戀關係在嬰兒期出現,在隨後的幾年裏從反射式的行爲模式發展的高度選擇性的,有計劃的和靈活的反應系統。發展與同伴形成的關係也很重要,但是這和與父母的關係不一樣。與其他兒童的交往幫助學得很多社會技巧,幫助形成兒童的社會身份,同伴合作也能促進智力發展,被排斥的兒童尤其有以後出現心理題目的危險。

書裏特別誇大兒童的情緒發展。情緒並不完全是消極的東西,它被以爲對社會適應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際關係中起重要的作用。情緒有生理基礎,是人類的天賦的一部分。新生兒就是通過情緒來滿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讓兒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若不能習得這種技能會給他以後的社會生活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這個能力的發展就是將看護人的外在控制轉移爲孩子的自我控制,這個過程要持續整個兒童期,並且涉及到學習很多調節自我情緒及其表達的策略。

總之,《兒童心理學》這樣一本好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幫助,我會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經常拜讀它,研磨它,專心理學的理論來指導我的教學之路。

《兒童心理學》讀後感2

關於教育的三個常規問題,我想教師重在思考怎麼教的問題。因爲,教什麼的問題有課程綱要和教材的明示,爲什麼教的問題那是職業的使命,爲國家培養建設人才,滿足社會需要,只有這怎麼教的問題,纔是職業化、專業化的根本所在。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怎麼學,怎麼學得更好,是教育研究和行動的出發點和主要依據。其中,如何抓住教育契機,就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而不讓孩子錯過教育良機,又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命題。

邊玉芳等人編着的`《兒童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年4月版)中,列舉了許多中外今昔的經典實驗,從實踐到應用分析,我感受到教育契機十分重要,許多例證都指出了一個大略的時段(年齡段),顯得有些宏觀,談到的啓示和建議也較抽象。者能夠提醒讀者,啓發思考,引發相關聯想,從而指導和影響實際。那麼,陷於日常瑣碎事務中的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能否達到要求,積極抓住契機給予適當的反應施教,很耐人琢磨。

首先,教育肯定存在教育契機的問題,其中不乏實例,教師也都認可,不必贅述。

其次,教育契機是否要激發創造,自然是應該的。只是,教師積極自主地引發教育良機是上策。這是責任所在。該如何創造教育契機呢?如果能夠把創造契機和實施教育並行同時完成,肯定是上上策。更多的時候,我們是要有意無痕地創造,然後在水到渠成時引導學生達到我們的教育目標。所以,教育契機的出現,看似偶然,也是必然的。這樣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夠順應並接納對方的終極的或階段性的狀態。如果要向下猛藥,那有風險,要慎之又慎。我認爲,“塑造”如此,“矯正”亦如此。例如矯枉過正的策略,最好作爲創造契機的策略,而不好作爲矯正的辦法。因爲,給教育對象一個心理上的舒緩的過渡階段,是以人爲本,否則容易出現逆反的現象。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抓住契機施教。最好的辦法和途徑是教育對象能夠自我教育,其次是同伴互助,再次是師長引導,在活動中實現教育目標。

儘管《兒童心理學》一書談得更多的是兒童的教育,其實有許多觀點和策略也適合青少年。本文前半部分好像主要針對德育方面,其實教學方面也同樣存在契機問題。在每節課、每週教學安排中都有教育契機問題要解決。在聽課時,常有這裏的異議。他或她怎麼不這樣說呢?要是那句話能夠這樣說多好,那樣教學情境肯定就又是一番模樣,效果會大不一樣的。()如此之類,遺憾多多。排除其中個人風格的原因,其實這裏有許多遺憾,都是身在其中的授課人沒有抓住教育良機的遺憾。

那麼,如何處理才能夠避免或者少些遺憾呢?教師加強學習,多反思多實踐,做有心人,在相互學習中不斷積累教育智慧,提高專業化水平,是正確的道路。學會創造良機,抓準契機施教,是其中重要的內容。這一直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優秀的重要指標。

別讓孩子錯過受教育的良機,是責任,是使命。我們要努力提高相關專業技能,不辭使命,加強自主實踐研究十分重要,這是可以自己獨立去做的一件事情,得來也比較實在。加強教學反思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