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15篇

心理學3.11W
社會心理學1

社會心理學是一門學科,它的學科生命力寓於全社會不同個人和由這些個人所組成的不同羣體的需要和應用之中。社會心理學是指社會因素引起直接或間接地反映社會事物及社會關係並對社會行爲產生導向作用,對社會發生影響的心理活。通過讀這本書可以讓我明白社會心理學伴隨社會發展,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寓益突破歷史上形成的“心理—社會或社會—心理”這種社會心理學框架,用多學科的視角和方法去研究社會心理狀態、過程和社會對社會行爲的內在規定性,將會推動社會心理的進一步發展。

社會心理學15篇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因此,人際關係是社會心理學中的中要內容之一。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際關係的實際是人與人的利害關係。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你滿足了別人的需求,別人便同樣會滿足你的需求。總想從別人那裏得到什麼的人,是迷失於方向的人,只會把你原來的想法顛倒過來,只有給予、給予、再給予,那麼你就會贏得別人的喜歡。人際關係的兩個基本的維度是:感情上的“親疏“和地位上的“尊卑“。在社會交換理論看來,人際交往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人們之間的所有活動都是交換,是一種經濟交易,人們試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並使自己的成本最小化,從而確保交換結果是一個正的淨收益。交換的東西是非常廣泛的,可以是“社會“性的,包括信息、地位、情感、服務和物品等。不過當人們建立關係後,分歧就難免,衝突也就可能出現。

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接受着各種各樣的信息。知覺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社會知覺是對人的知覺,它是關於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各種屬性和特徵的一種整體性的知覺,人們也由此形成社會判斷,並進一步對他人作出有根據的歸因。它主要包括對他人的認識,對自己的認識,對羣體的認識,對社會因果關係的認識。自我知覺的內容有兩個基本成分:自我概念與自尊。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象鏡子那樣是從別人那裏發現自己的“。人們對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堅強的自信是成功的源泉,其實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爲能力低下而是信心不足,還沒有上場,精神首先敗陣。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的自暴自棄。所以我們要有自信。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對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或看法。對他人的知覺中的社會心理活動規律在實踐生活中的運用,而我們也應該在“皮格馬利翁效應“中得到啓示,對他人要有醫生的心腸,但不能有醫生的眼光。我們需要被別人信任,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積極的肯定與評價的一種精神需要。有許許多多普普通通的人由於受到信任和期望的激勵而邁上了成功之路,也有許多一時的誤入歧途的人因受到信任和期待的激勵而重返正道。因此,我們要走出“暈輪效應“的迷宮,從客觀上去看待別人。

通過看這本書,雖然沒有完全讀懂,但是可以學到和我們的交際心理學一脈相承的知識內容,讓我們更好地學習專業的知識,讓我獲益良多。最後希望學好心理學,我想以後應該很有用的,至少可以提高我們的修養。

社會心理學2

  內容簡介

《社會性動物》是“美國社會心理學的《聖經》”(Revue des Questions Scientifiques的評價),“仍然是最好的……是一部傑作”(Contemporary Psychology的評價)。作者E·阿倫森(Elliot Aronson)是美國心理學會110年曆史上唯一一位獲得所有三項大獎的心理學家:傑出研究獎(1999年)、傑出教學獎(1980)和傑出著作獎(1975)。本書從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暢銷數千萬冊,是社會心理學領域內*影響的著作。

  作者簡介

阿倫森(Elliot Aronson)是當代最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師從20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心理學費斯廷格, 是美國心理學會110年曆史上唯一一位獲得所有三項大獎的心理學家:傑出研究獎(1999年)、傑出教學獎(1980)和傑出著作獎(1975)。另外,在他許多的榮譽中, 有因爲在改善團體間關係方面的貢獻獲得Gordon Allport 獎,和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內的卓越研究成果獲得Donald Cambell 獎。

1981年, 他被授予美國教育促進與支持理事會的年度教授稱號,1992年他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這些是一位心理學家的至高榮譽。

  目錄

我爲什麼要寫這本書

致謝

1 什麼是社會心理學

2 從衆

3 大衆傳播、宣傳與說服

4 社會認知

5 自我辯護

6 人類的攻擊性

7 偏見

8 喜歡、愛與人際敏感性

9 作爲一門科學的社會心理學

詞彙表

英文註釋

英文人名索引

英文主題索引

社會心理學3

《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一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專家楊宜音主編的,20xx年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

通過閱讀這部著作使我大致瞭解現代社會心理學發展的大致歷程和發展經歷,,現代心理學界一般認定,1908年是現代社會心理學誕生的標誌,大約在上個世紀70年代,“社會心理學危機”的出現讓社會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和心理學的社會心理學家都意識到了文化的意思。

全書共分8個部分,分別從跨文化的自我透視、中國人的社會取向、中國人的集體主義、中國人“大七”人格結構的理論分析、學科制度精英、符號霸權和社會遺忘、中國人際關係網絡中的平衡性問題、中國人的“顯我”與“隱我”、一項有關中國人關係分類的個案研究等8各部分從個性特徵到規律性特徵都進行了較爲系統、全面的研究和總結,爲揭示中華文化與社會心理的相互建構做出了重要貢獻。

社會心理學4

社會心理學是現代心理學的支柱之一,它與人格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一起構成了現代心理學的基本結構。本書在介紹社會心理學的歷史、理論、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選取了社會心理學的幾個主要研究領域,並從理論和實際上對其加以分析這些領域包括:社會認知,社會行爲,社會態度,人際關係,社會交換與影響,團體與組織心理,以及最新受到重視的文化心理學和健康心理學。在對這些領域的知識進行分析的時候,作者力圖使其與我們所生活的時代聯繫在一起,從而使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和知識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幫助。

學習社會心理學能夠使人們對自己有一個更加清楚的認識。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儘管常常可能會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爲,但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自己的認識遠遠少於他人或者事件的認識。學習社會心理學的第一個好處是認識自己。

在學習社會心理學我也學會了認識他人。生活中人們時時刻刻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儘管不同的人的行爲差異很大,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在漸漸瞭解自己之後,我發現自己以前總是在怨天尤人,不僅如此,還喜歡把一件小事考慮的很複雜。但是現在我發現所學習的心理學的知識在我腦中結成了一張大網,活生生的經歷時時接受着理論的檢驗。我瞭解了,我不怨了。我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寬容。有人說:“主動與被動緊一線之隔,而生命情調卻神情懸隔。”還有人說:“當你不能改變環境時,最好改變自己。”也有人說:“當你不喜歡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時,請馬上改變。”於是,我選擇了後者那就是所謂的“改變”,雖然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還是願意去嘗試,並且希望用時間來證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學習社會心理學的第三個好處是認識社會。通過學習社會心理學,我能夠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的特性,瞭解了在這樣的社會中應該如何生存下去,這對即將畢業的我有很大幫助。

學習社會心理學的最大好處是認識生活的價值。生活的意義不在於有錢或者名聲響亮,而是在於:一是能夠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夠決定,而不是由他人決定;二是能力,能夠有足夠的實力把自己決定或者他人交給的任務完成;三是關係,在生活中和他人建立起密切的聯繫,而不是孤軍奮戰;四是自尊,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和積極的評價。通過學習社會心理學,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生活的意義。

通過對社會心理學的學習,我的性格,爲人處事的方式,甚至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如何去關心他人,處理事情時開始考慮的周到了些。逐漸開始觀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緒上的變化,併力所能及的給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導,和言語上的安慰,以緩解輕度的心理上的問題,也許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從小的行爲的改變,可以看到心理學課對我大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化知識上,還是從自身修養上我都進步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着。我很感謝我們的老師以及我們的同學,是他們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心理學不僅讓我瞭解了許多心理特點,也讓我掌握瞭如何正確對待周圍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自我調整,失意的時候,悲傷的時候,我會不經意地想起在課堂上爲我們講課樂觀快樂的金葵老師,使我終於明白了“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放開胸襟,包容這個世界,我們會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會不求而遇的。

雖然這個學期社會心理學的課程已經結束了,它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纔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爲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於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心理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

社會心理學5

心理學是一門並不古老但很神祕的學科,許多人都對它充滿了幻想。認爲它可以使人聰明,瞭解別人的內心世界,甚至成爲超凡脫俗的預言家。

在接觸心理學這門學科的以前,它總給我一種太神祕的感覺,總以爲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學習,我被它的科學性,真實性所折服,可以說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同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心理學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也不乏應用性。心理理論固然枯燥,但配以實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讓人有一種從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覺,視野也開闊很多。心理學來源於生活,又指導生活。

對於幾乎每一個年輕人來說,似乎都覺得自己最瞭解自己;當然了,我也不例外,說實話我接觸心理學這門充滿神祕氣息的課程之前也是一直這樣認爲的。但是隨着這個學期對心理學課程學習的深入,我發現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頗:在走上坡路時,總是把自己估計得過高,似乎一切所求的東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運氣和機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爲是;在不得志時,又往往把自己估計得過低,把所遇到的困難和不利條件統統看作自己的無能,以至於做什麼事總是很極端。

心理健康,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在我沒有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一直對這個概念似懂非懂,自認爲對"心理"有不小的心得體會,但恐怕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時至今日,在楊老師的講座下,對其認識不知不覺中已是不同往日。對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關心的莫過於其價值。同樣,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在大學裏開展心理衛生工作的意義了。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我將心理學概括爲以下幾類:

經過一個學期對心理學課程的學習之後,我逐漸發現想要了解自己其實並不難,除了要做一個冷靜的現實主義者,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首先要學會欣賞自己,無論你是一棵參天大樹,還是一棵小草,自我認同纔可能得到他人的認同;其次要學會善待自己,在氣憤時心疼一下自己,找一個僻靜處宣泄宣泄,不要讓那些無名之火傷身;第三就是憂傷時,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賴的朋友,訴說訴說,讓陽光復現;第四是在勞累時,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覺,人不過是血肉之軀,經不住太多風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時,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戰勝疾病的力量還是在自己堅強的意志。

在漸漸瞭解自己之後,我發現自己以前總是在怨天尤人,不僅如此,還喜歡把一件小事考慮的很複雜。但是現在我發現所學習的心理學的知識在我腦中結成了一張大網,活生生的經歷時時接受着理論的檢驗。我瞭解了,我不怨了。我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寬容。

我的性格,爲人處事的方式,甚至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如何去關心他人,處理事情時開始考慮的周到了些。逐漸開始觀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緒上的變化,併力所能及的給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導,和言語上的安慰,以緩解輕度的心理上的問題,也許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從小的行爲的改變,可以看到心理學課對我大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化知識上,還是從自身修養上我都進步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着。我很感謝我們的老師以及我們的同學,是他們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雖然這個學期心理學的課程即將結束了,它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纔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爲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於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心理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

總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進意志、個性、氣質等非智能結構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素質教育的需要。

社會心理學6

今年涉獵了心理學範疇的多本書,如《社會性動物》、《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人性的弱點》、《自控力》,但是都不如《社會心理學》全面,翻譯流暢,讀起來不像《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語言晦澀,排版和內容也比《社會性動物》更能讓人愛不釋手,大量的例子、名言、漫畫、表格讓人進一步理解書中的觀點。

在內容方面基本上涵蓋了《社會性動物》、《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這兩本書的內容。可以說是心理學的範式教科書。這本書反反覆覆、讀讀停停持續大半年,是目前讀過的最厚的一本書,很高興自己堅持讀完了,並且以後還會反覆翻閱。也是因爲這本書,開始學做思維導圖,日積月累,最後完成的時候也驚歎於自己的耐力。

相見恨晚的同時也感謝自己在這個年紀讀了這本書,更夠更全面的看待社會,更包容、多方位的看待他人,更重要的,進一步瞭解了自己,瞭解“人”的多樣性、複雜性,希望自己能夠更好的學以致用,學會和自己相處,接納自己愛自己。

社會心理學7

心理學是一門並不古老但卻十分神祕的學科,許多人都對它充滿了幻想。認爲它可以使人瞭解別人的內心世界,控制別人的思想。我也是懷着同樣的想法才選了社會心理學這門公共選修課。

在接觸社會心理學課程以前,我總以爲社會心理學很虛幻,但是通過這幾次課程的學習,我懂得社會心理學的根本問題是關於人的本質和人的發展的問題,人的本質問題是人存在的依據問題,人的發展問題是人存在的價值問題。因此,認真學習社會心理學,深刻把握關於人的本質和人的發展的問題,

現在的那些以自我爲中心的90後,一般都是這樣,不會去顧及旁邊人的感受,以及所有人的感受,不管是在家裏,還是任何一個地方,他(她)們都是這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總要找地方去發泄,這是一種極其不好的行爲。他(她)們只會在別人的身上去找原因甚至動手,所以往往這種人不會有任何人和他去接觸。

我們大學生都覺得自己最瞭解自己,但是隨着對社會心理學課程的學習,我發現結果並非如此。我們考慮過自己的心理健康嗎?我們考慮過自己的追求和動機與心理學的關係嗎?我們認真地總結過自己的個性與社會性嗎?我們關注過自己的逆商嗎?沒有,從來都沒有過,我們只關心高數考了多少分?誰得了一等獎學金·····

經過對社會心理學課程的學習之後,我逐漸發現其實社會心理學,也包括其他一些心理學課程與我們是緊密相關的,對我們的個人發展很有幫助。此外想要了解自己其實並不難,除了要做一個冷靜的現實主義者,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首先要學會欣賞自己,自我認同纔可能得到他人的認同;其次要學會善待自己,在氣憤時心疼一下自己,找一個僻靜處宣泄宣泄,不要讓那些無名之火傷身;第三就是憂傷時,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賴的朋友,訴說訴說,讓陽光復現;第四是在勞累時,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覺,人不過是血肉之軀,經不住太多風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時,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戰勝疾病的力量還是在自己堅強的意志。

我們以前總是在怨天尤人,不僅如此,還喜歡把一件小事考慮的很複雜。把一些小問題看得太重,但是現在社會心理學的知識使我我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寬容要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我的性格,爲人處事的`方式,甚至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如何去關心他人,處理事情時開始考慮的周到了些。逐漸開始觀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緒上的變化,併力所能及的給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導,和言語上的安慰,以緩解輕度的心理上的問題,也許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從小的行爲的改變,可以看到心理學課對我大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化知識上,還是從自身修養上我都進步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着。我很感謝我們的老師以及我們的同學,是他們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雖然社會心理學的課程不多,但是他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以後還需要自己去悟,去體會。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纔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爲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於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社會心理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

社會心理學8

“葛優躺”和“感覺身體被掏空”並不是什麼娛樂性的話題,它的背後是關於工業社會人們生存狀態的嚴肅問題。不過,在這個時代,人們就是喜歡把一個嚴肅問題娛樂化,這實際上是人們在心理上耍的一個小聰明。

如果在若干年後,未來的社會學研究者要選擇用一張圖片和一首歌來概括反映20xx年以及此後若干年中國社會b部分中下層的生存狀態,那麼我相信當下流行於網絡的“葛優躺”和歌曲《感覺身體被掏空》一定會入選:

葛大爺斜靠在沙發上,眼神空洞地望着遠方,外表邋遢,肌肉鬆弛,神情頹廢,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最爲應景的背景音樂則是《感覺身體被掏空》—“感覺身體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

代替性表達

“葛優躺”出自於20多年前的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於今年突然爆紅於網絡,成爲被網友玩壞了的表情包;而《感覺身體被掏空》則是今年出自上海的一個名叫“彩虹合唱團”的音樂團體,該曲首發之後即引起了人們的情感共鳴,在網絡上迅速走紅。

顯而易見,“葛優躺”和《感覺身體被掏空》的爆紅網絡,是因爲其深刻地觸碰到了社會痛點:在現代工業社會的都市中,人們疲於奔命,缺乏活力,渴望休息。這就是當下部分中下層的典型面相。

就好像兩千年前的詩經反映了先民的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一樣,“葛優躺”和《感覺身體被掏空》勾勒了進入工業化成熟時期中國人的形象。

在這個意義上,“葛優躺”和《感覺身體被掏空》具有了普遍性和時代性,從而獲得了比其他網絡表情包和流行歌曲更爲深刻的歷史價值。

有必要首先指出的是,爆紅於網絡的“葛優躺”裏的“葛優”已經不是《我愛我家》那個意義上的“葛優”了,他已經被重新賦予了時代性的內容,那其實是一個疲於奔命的部分中下層的集體形象。

從心理分析的視角考察,“葛優躺”和《感覺身體被掏空》在傳播上的成功並不難理解:無數個在當下中國都市生活的中下層在“葛優躺”和《感覺身體被掏空》裏看到了他們的那個疲於奔命、缺乏活力的“自我”,他們又無法直接地、毫無障礙地表達他們的情緒,而“葛優躺”和《感覺身體被掏空》具備了代替人們進行自我表達的功能,人們在轉發和傳唱中以一種隱蔽的形式發泄了他們的情緒。在娛樂和宣泄中,生活的空虛感、無意義感得到緩解和治療。

從這個角度說,“葛優躺”和《感覺身體被掏空》是人們無聲和有聲的集體表達。儘管這種表達是無意識和娛樂化的。

說白了,在每個人心裏,都住着一個生無可戀的葛大爺和加班到吐的彩虹合唱團,大家無非是在借他人酒杯,澆自家塊壘。

工業社會需要娛樂業來治療

如果我說“葛優躺”和《感覺身體被掏空》反映了一種精神病理現象,千萬不要認爲這是小題大做,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弗洛姆就在他的《人類破壞性研究》一書中指出:“在現代工業社會中,慢性無趣(無論是補償了的,還是不能補償的)雖然到最近才受人注意,卻早已構成了一個主要的精神病理現象。”

他這樣描述“慢性無趣”的精神病人:“……在他裏面有什麼東西死掉了,沒有了生氣,與人斷了關係……”剝開娛樂化的外衣,透過葛優那空洞的眼神,認真地去體會由葛大爺集中表現的部分中下層的內心,會發現這個羣體的了無生趣,似乎沒有什麼能夠讓他們興奮和激動,弗洛姆這段寫於1973年的文字,簡直是爲“葛優躺”量身打造的心理描寫。

在他們裏面,有什麼東西死掉了。

《感覺身體被掏空》的歌詞淺顯直白,幾乎屬於直抒胸臆,它描寫了一個加班族內心的疲憊和吶喊:“我累得像只狗”是在說自己生命力的枯竭和活的缺乏尊嚴,“我要去雲南” 顯然是在嚮往“雲南”所象徵的與工業社會對立的田園牧歌式的自然生活,“我要去接爸爸”則是內心情感生活的需要。

爲什麼會這樣?

讓我們先重複一點心理分析+社會學的老生常談:在一個以社會價值排序爲主導的,通過馬克斯·韋伯意義上的官僚制組織起來的工業社會,每個原子化的個人都作爲社會零件嵌入到這個精密而龐大的社會機器中。每個人的生活內容、生活軌跡、生活節奏都是像程序一樣設計好的,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被強制性地取消了,他的生活裏沒有什麼能夠讓他激動和欣喜的東西,他所有的活動與他的內心並沒有什麼聯繫,他只是爲了他肉體的生存而活動,他被降格成了“物”,並且被“物”所統治。

這正是“感覺身體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背後的深刻隱喻:在一個成熟的工業社會裏,人被取消了主體性和創造性之後,他生命的活力被榨乾了,他的尊嚴被降低到“物”的層次,就像一條狗一樣。

當然,儘管一個利維坦式的工業社會對人的影響力是如此強大,但是人性並不會善罷甘休,它始終想要逃離這種生存狀態,恢復自身的尊嚴,就像歌裏所唱的“我要去雲南,告別回龍觀”。

所以,“葛優躺”和《感覺身體被掏空》並不是什麼娛樂性的話題,它的背後是關於工業社會人們生存狀態的嚴肅問題。不過,在這個時代,人們就是喜歡把一個嚴肅問題娛樂化,這實際上是人們在心理上耍的一個小聰明,通過將嚴肅問題娛樂化,那麼在心理上就不用認真對待嚴肅問題了,嚴肅問題就這樣輕巧地被迴避過去,不用直面真相的殘酷。

這一點,在歌名《感覺身體被掏空》的表述上獲得了體現:在事實上,並不是人們身體的“體力”被掏空了,而是生命本身的“活力”被掏空,它表現爲缺乏生活的熱情,缺乏積極性和創造性等,爲什麼會把“生命”表述爲“身體”呢?因爲“生命被掏空”則涉及到對生命價值本身的否定,這並不是一般人願意面對的殘酷,將“生命”置換爲“身體”,這樣就回避了真正的問題,如果只是“身體被掏空”的話,那麼好好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復了。這是隱藏在語言中的玄機。

這樣看來,工業社會真的太需要娛樂產業了,它幾乎是對治工業社會所製造的人類存在困境的一劑良藥。工業社會的社會結構、運行方式讓人逐漸喪失了生命的活力,這當然是非常殘酷的現實,但是通過開動娛樂產業,人們獲得了一種“逃避自我”的途徑,用一些膚淺的方式來消解空虛和無聊,從而讓這部社會機器繼續維持下去。

空虛、無聊,缺乏生活的熱情等等這些症狀並不是西方工業社會所獨有,它是現代社會的必然產物,是現代社會的“負效應”。

問題和未來

毫無疑問,工業解放了生產力,將人們從田間地頭主動或被動地配置到現代化的工廠或寫字樓裏進行工業生產。對於傳統社會的農民來說,他們只需要看天吃飯,根據季節和氣候的變化來播種、施肥和收割,並沒有“勞動紀律”的說法,農民羣體也只在一種極低的組織化程度上存在。這種低組織化的情況,就像馬克思說的,他們只是“麻袋中一個個馬鈴薯”。

不過,他們也是相對於工業社會的人們更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馬鈴薯”。

但是進入工業社會以後,要維持這樣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社會及其的運轉,不得不依賴高度組織化的科層制,這要求人們按照制度、流程以及“勞動紀律”來行動,他的自主活動空間被大大壓縮了。

藉助經典的弗洛伊德的觀點,“文明”建立在對人性的壓抑的基礎之上,現代工業文明則將這種壓抑進一步深化和隱蔽化了。而這,將以犧牲人的內在活力爲代價。

弗洛姆曾經提出了一個叫做“社會性格”的概念,他認爲,一個社會要維持它的正常運轉,就會培養人們適應這種社會需要的特定的性格結構。比如,奴隸制社會會培養人們馴服、順從的社會性格,現代工業社會則因需要人們消化其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而會培養人們喜歡消費和佔有、善於自我表現、富有紀律性等社會性格。

他認爲,現代工業社會所培養的“重佔有”的生存傾向會使得人們內在的情感、理性、想象力等心靈的潛能無法得到充分發展,並且窒息人們生命的活力。

弗洛姆所指出的工業社會存在的問題,我們還需要去解決得更好。

20xx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走紅網絡,獲得億萬網友的關注和轉發,但是到了20xx年,人們只想在wifi和空調房裏“感覺身體被掏空”、“葛優躺”了。這種變化的背後,隱藏着社會心理的一個轉向:從抱有還想逃離的動力和幻想,對外面的世界感到興奮,到只想什麼也不幹地躺在沙發上,失去對生活中其他事情的興趣。

這種社會活力的透支即帶有工業社會的普遍性因素,也與當下的經濟下行、房價高企等現實因素有關。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而言,一個缺乏活力的社會當然並不值得期待。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社會和諧,都有賴於人們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展,這代表着一個社會是富有成長性的,它的未來是樂觀的。

社會心理學9

摘 要: 本文通過兩項簡單的社會心理學實驗研究對社會心理學的實驗方法的可用性問題從理論上作了初步探討。討論圍繞着實驗方法用於社會心理學問題的有效性和現實性問題展開,認爲實驗安排的現實意義是獲得有效性的基礎。同時,本文也涉及了實驗方法的科學道德問題,定量化研究的困難性和定量性分析的必要性以及人的意識活動在實驗進程中的作用等問題。從這些問題的討論中,提出社會心理學實驗方法的特點及侷限性。更多心理學論文相關範文盡在top期刊論文網。

關鍵詞:心理學論文

1.實驗社會心理學概念

社會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和社會有關的心理學問題的學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門較爲成熟的學科。作爲一門科學,其創始人馮特提出了兩種研究取向,即自然科學的取向或者說心理學取向的社會心理學即實驗社會心理學和文化科學的取向或者說社會學取向的社會心理學。

實驗社會心理學是以實驗方法研究社會心理現象的社會心理學分支。實驗社會心理學對社會心理現象不作玄學思辨或空洞理論的探討,而是通過實驗,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相應的結論。實驗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各種各樣複雜的社會心理現象;實驗社會心理學所運用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實驗室實驗法在內的一切客觀方法,主要有:實驗室實驗、現場實驗、系統觀察、比較文化的研究、檔案研究、測量法、統計法(包括相關法)、模擬法、訪問法、問卷法等。每一項實驗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或採用上述一種方法,或同時採用幾種方法,所得結果比較準確和可靠。

2.實驗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特徵

2.1實證主義

實證主義是社會心理學研究最爲鮮明的特徵之一。持實證主義觀點的人認爲,科學的社會心理學的任務就是通過觀察、實驗、以及抽樣調查收集各種經驗數據。他們認爲,唯有采取實證的方法才能達到科學的真理,唯有可被這種方法接近的現象纔是科學的興趣所在,才能被納入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視野。實證主義直接衍化了社會心理學中的客觀主義(主張數據及其收集過程應剔除偏見)、行爲主義(主張只着眼於外顯行爲,堅決排斥直覺主義、心靈主義以及現象學)和操作主義(主張社會心理學使用的概念,其意義不能來自經驗過程之外)。

2.2實驗主義

自20世紀20年“實驗社會心理學之父”F.奧爾波特那本全面介紹實驗成果並系統闡述其個體主義立場的《社會心理學》發表,公認爲是“實驗社會心理學”(也叫“科學社會心理學)誕生的標誌,他首次將社會變量系統引入實驗室中以後,以實驗作爲自己的基本研究手段的心理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實際上成了社會心理學的主流。受實證主義影響,心理學取向的社會心理學家們在研究方法上極力向一些精密學科靠攏,重定量而輕定性研究,力圖在控制得十分嚴格的實驗室中通過對變量的操縱來確定社會現象之間的關係,以致實驗法,尤其是實驗室實驗基本成了心理學的社會心理學即實驗社會心理學尋求答案問題的唯一方法。肖()和康斯坦佐(tanzo)斷言,只有在控制條件下進行的實驗室中的社會心理學研究,纔是科學的社會心理學。

2.3個體主義

在有關現代社會心理學的批判性著述中,這一學科的個體主義傾向受到了學者們的高度關注。伊恩.帕克在《現代社會心理學的危機》中,將“社會心理學中無處不見的基本概念——個體主義”視爲與舊範式有關的五大觀點之一;A.佩皮在總結社會心理學的歷史教訓時更是明確地寫道:“縱觀構成美國社會心理學歷史的純理論和實際研究領域,我們會發現大多數有影響的重要學派及運動都將個人視爲研究中心。與此相對的是,那些以羣體或集羣現象爲重點的理論研究(即應用相互依賴或其他關係概念的理論研究),對該領域的影響則遠沒有那麼深遠。”F.奧爾波特在《社會心理學》中認爲:“社會心理學不應該被當作與個體心理學截然不同的學科,它是個體心理學的一部分,它所研究的是與個體的由其他同伴組成的環境相關聯的個體行爲。”“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行爲的科學,這種行爲特指個體刺激別的個體時的行爲或對於別的個體的行爲的反應;社會心理學也描述個體的意識,這種意識特指對於社會事物與社會反應的意識。簡言之,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的社會行爲和社會意識的科學。”

3.實驗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新進展

3.1生態學的研究趨向日益濃厚

心理學研究的生態學取向既是當前心理學的一種改造運動,又是日益受到關注的一種心理學方法論。它主張在真實環境中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爲,即研究人的現實行爲和自然發生的心理過程,它在方法上採用的技術要求儘量保持心理和行爲發生的自然性,如採用準實驗設計、無覺察技術等。

生態學取向最早是在20世紀40年代,在心理學的社會行爲領域中出現。格式塔心理學家勒溫、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布倫斯維克,分別注意到當時的心理學研究不注意在現實環境會考察行爲和心理過程,力主在現實環境會考察行爲、心理與環境的關係,從而開創了心理學的生態學研究。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末,這種研究取向不但在社會心理學中繼續發展,拓展其在這個領域中的影響範圍,而且逐漸向心理學的其他領域擴張。20世紀90年代,生態學取向的研究更加具體化,屬於該研究模式下的各種專題不斷出現。

3.2文化這一重要的環境因素被列入對心理與行爲的考察過程之中

文化這一重要的環境因素被列入到對心理與行爲的考察過程之中,體現在:第一,實驗社會心理學的本土化研究的深入。本土心理學的興起是對作爲主流心理學的美國社會心理學的反叛與分化,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社會心理學追求普適性而忽略文化因素的不足,建立在美國文化下的社會心理學並不能解釋在所有其他文化下產生心理和行爲的原因。第二,跨文化研究。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歐美心理學者的文化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就文化對社會行爲的影響更爲敏感。跨文化研究者借鑑了“主位與客位”的方法學,把在所有文化中對行爲都起作用的普遍的原理稱爲客位;而把在文化上受限制的原理稱爲主位。跨文化研究的深入,避免了傳統社會心理學將歐美文化強加給其他文化,促使研究者以更加豐富的眼光來看待文化現象,促進多元化的社會心理學的發展。

3.3研究方法也日益科學化和多元化

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包括現場觀察法、深入訪談法、現場實驗法、實驗室實驗法、問卷法,還有個人生活史法、檔案材料分析法、話語分析法,等等。每一種研究方法的價值都是相對的,對某一種研究方法的強調是以犧牲另一種研究方法爲代價的。因此,對每一種研究方法都應抱着寬容的態度,在多元化觀念的指導下,實驗社會心理學日益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學化和多元化,用各種方法的組合去彌補使用某一種方法所帶來的侷限。

3.4充實傳統課題研究內涵,增加了新的研究課題

沒有繼承,就沒有創新。社會心理學對於傳統的研究課題並不迴避或否棄,而是從新的角度進一步充實、擴展和深化。如對社會時尚、社會態度、社會認知等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僅僅拘泥於傳統的課題框架,已不能適應或包容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和理論認識的創新發展,爲此,實驗社會心理學的研究,還增加了新的課題。諸如:社會潛能、社會慾望、民族潛意識等。

社會心理學10

我是大二上學期纔開始學習社會心理學的,儘管大一下學期也學過消費心理學,但是作爲心理學的一個分支,社會心理學和消費心理學的區別是很大的。消費心理學主要是傾向於研究消費者行爲和心理變化的影響,以及心理學對於消費者、對於企業如何更好的銷售產品的影響作了較爲詳細的介紹和說明。社會心理學則是側重於研究人與人、人與羣體、人與社會、羣體與社會這樣一種複雜的社會關係,以及心理學在這當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影響。

社會心理學是在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等母體科學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帶有邊緣性質的獨立學科,既有極其深厚的理論淵源,又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價值。社會心理學是研究社會會心理現象的科學,是從個體與社會互動的角度出發,研究特定社會生活條件下個體火若干有組織的個體心理活動發生、發展及變化發展的科學。

很多人都對社會心理學不感興趣,認爲沒有什麼值得去學習的。一到上這門課程的時候,很多人要麼不來,要麼就是來了各自做各自的事情,當然也有很多是來睡覺的,上課聊天的。我從來沒有覺得社會心理學是一門沒有用的課程。只要是開的課程就會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學習的必要,不然學校也不會花精力來開設這樣的一門課程。社會心理學給我很多的知識和見解,使我對於社會問題的認識更近一步,準確性也多了一些。運用所學的方法對於認識社會現象和平時我們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處理,有很大的作用。使我們不至於面對問題的時候束手無策。

社會心理學雖然學習的時候比較枯燥,也比較的乏味,但是真正學習好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有用的知識和方法。儘管我上課的時候有時也會去看小說什麼的,開小差,但是我不會不來上課,不會去和別人說話從而影響老師的講課,也不會上課的時候睡覺的。開小差我落下的內容我也會用晚上的自習時間給補回來的,不會一下課什麼就不管的。所以一學期下來,我還是學到很多的知識,更有的是一些很重要的認識社會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社會心理學作爲一門學科,自產生以來,有關其學科性質的爭議就從未平息。由於社會心理學是在心理學、社會學、文化社會學等母體科學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具有邊緣性質的獨立學科,要想獲得對人類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爲的完整解釋,就應該從多角度出發。隨着時代的進步,學科交叉點越來越多,社會心理學邊緣學科的特點也將越來越明顯。

社會心理學是從社會這個大的整體出發的,起先就是闡述一下人們對社會的認知和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人們如何去看待和認知這個我們每天所面對的社會。同時敘述了影響社會認知的主要因素、認知的內容、基本過程、社會行爲的歸因、社會認知的過程以及對於社會認知的偏差和偏見,還敘述了社會認知中如何認知他人,以及對他人的看法。學習這章,我懂得要更好的瞭解社會,就要涉足社會中去,去親身感受,這樣才能更好的切實的感受到社會的博大、深邃。

在社會認知中,每個人都是會存在社會認知偏差的。但是在認知偏差中總是有些心理效應影響着我們的判斷,如果人們能夠對這心理效應有自覺、清醒的認識,就可以追捕做到控制心裏效應,減少後避免出現認識偏差,從而增強認知的客觀性。影響認知的因素有:首因效應,即首次或者最先印象,當然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第一印象;近因效應、近因即最後的印象,近因效應是指最後的印象對人的認知具有重要的影響;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它是指當認知這對於某種人格特徵形成號或壞的印象後,人們偏向於據此推論其他方面的特徵;定式效應,定式是由過去經驗造成的、比較固執而往往有意識不到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這四種因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引起人們對於社會認知的偏差,尤其是在對與他人的看法時最容易誤導引起人們的認知偏差。

由社會認知就產生了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它是我們人們產生認識的基礎和對於看待一切的社會和他人事情的有機體之基。沒有它,我們每個人對於別人的看法和對社會的認知都不會成立。自我意識的內容廣泛,理論衆多,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對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好的、正確的自我意識,可以推動我們每個人的前進和進步。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會決定他採取什麼樣的行動、進行怎麼樣的人際溝通,形成什麼樣的人格,進而決定他的人生的方向和價值。掌握正確的自我意識的方法和恰當的自我行動方式、技巧,對於促進個體的人際交往、自我實現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的方法:

1、注重自我評價-----剖析自己;a、依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來評價自己,b、通過與別人比較來評價自己,c、通過和自己比較來評價自己。

2、調整自我體驗----接納自我;

3、強化自我控制-----發現自我。正確的自我意識能決定自我行動的方向,但是,如果不掌握自我行動的方式與技巧,自我行動很可能受阻,從而挫傷個體的自信心。正確的自我行動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做好自我設計、在人際交往中恰當的展示自我、做出合理的自我選擇、堅持自尊自愛,不斷地完善自我、利用潛能、超越自我。

有了自我意識之後,便開始有了我們人類對於一切的社會的認識和了解,以及和處理這個社會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方法及技巧。有了社會的自我意識,便有了我對社會的態度,認識和了解社會中的人際關係、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社會動機,就是我去對社會的一些行爲和行動,產生的對他人有用的利他行爲,甚至也有產生的侵害他人的行爲。社會是一個大的羣體,我們在衆多的羣體中生存,更離不開某些我們相處的羣體。羣體是隨着社會的發展而逐漸發展和形成的,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我們每個人一打出身就融入了某些我們面臨的羣體。從而社會羣體影響這我們的成長。我們在伴隨着的社會影響之下,逐漸產生某些具體的特徵,特點和不同於外在的行爲,當然我們也會受某些社會規範的約束,這樣的約束是我們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逐漸慢慢地的形成的,這樣的形成構成了一個地域,甚至一個國家特有的共同屬性,使這裏的成員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這樣的一種特徵就是民族心理。這樣的心理對於鞏固和發展一個民族和國家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民族心理對於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穩定也是至關重要的,每個人的成長,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接受着這一心理的教化和訓斥,使着我們的行爲和心理更接近大家所共屬的特徵。

這就是我對於本學期社會心理學的感受和體會,我相信社會心理學在我以後的人生中還會佔有重要的地位的,畢業以後我們都是社會上的人,我們離不開社會這個大集體。更離不開我們所屬的某些羣體,社會心理學我也不會學完就不管的,有時間還是會拿起來看看。正所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這些都將做爲指導我前進的必要因素和知識儲備。學習必要的社會心理學,對於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是很有用的,不論以後是否繼續學習深造,還是工作,堅持心理學的學習和感悟是必要的。學習心理學你將會獲得很多重要的處理問題事情的技巧和方法,這些都有可能成爲你事業成功的祕訣。因而我會堅持和好好的學習社會心理學,爲自己不斷的成長和進步積累知識的養分,從而爲以後自己的事業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社會心理學11

心思學是一門並不陳舊但卻十分奧祕的學科,許多人都對它充滿了幻想。認爲它可以使人瞭解他人的心坎世界,控制他人的思維。我也是懷着異樣的想法才選了社會心思學這門公共選修課。

在接觸社會心思學課程以前,我總以爲社會心思學很虛幻,但是經過這幾次課程的學習,我懂得社會心思學的根本成績是關於人的本質和人的發展的成績,人的本質成績是人存在的根據成績,人的發展成績是人存在的價值成績。因此,認真學習社會心思學,深刻把握關於人的本質和人的發展的成績,

如今的那些以自我爲中心的90後,普通都是這樣,不會去顧及旁邊人的感受,以及一切人的感受,不管是在家裏,還是任何一箇中央,他(她)們都是這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總要找中央去發泄,這是一種極其不好的行爲。他(她)們只會在他人的身下來找緣由甚至動手,所以往往這種人不會有任何人和他去接觸。

咱們大先生都覺得本人最瞭解本人,但是隨着對社會心思學課程的學習,我發現結果並非如此。咱們思考過本人的心思瘦弱嗎?咱們思考過本人的追求和動機與心思學的關係嗎?咱們認真地總結過本人的個性與社會性嗎?咱們關注過本人的逆商嗎?沒有,素來都沒有過,咱們只關懷高數考了多少分?誰得了一等獎學金·····

通過對社會心思學課程的學習之後,我逐漸發現其實社會心思學,也包括其他一些心思學課程與咱們是嚴密相干的,對咱們的個人發展很有協助。此外想要了解本人其實並不難,除了要做一個冷靜的事實主義者,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調整本人的心態:首先要學會欣賞本人,自我認同纔可能失去別人的認同;其主要學會善待本人,在氣憤時心疼一下本人,找一個僻靜處宣泄宣泄,不要讓那些無名之火傷身;第三就是憂傷時,要心疼一下本人,找一些本人可以信任的朋友,訴說訴說,讓陽光復現;第四是在操勞時,要心疼一下本人,美美的睡上一覺,人不過是血肉之軀,經不住太多風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時,更要心疼一下本人,打敗疾病的力量還是在本人堅強的意志。

咱們以前總是在怨天尤人,不只如此,還喜愛把一件大事思考的很複雜。把一些小成績看得太重,但是如今社會心思學的知識使我我學會了忍受,學會了寬容要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我的性格,爲人處事的形式,甚至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如何去關懷別人,解決事情時開始思考的周到了些。逐漸開始觀察、理解朋友的心思,情緒上的變化,併力所能及的給予一些心思上的引導,和語言上的安慰,文祕網,以緩解輕度的心思上的成績,興許這些“微不足道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從小的行爲的改變,可以看到心思學課對我大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心思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明知識上,還是從本身涵養上我都提高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始終地成長着。我很感激咱們的老師以及咱們的同窗,是他們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只管社會心思學的課程不多,但是他教會了我很多東西,當前還需求本人去悟,去領會。做人,不但需求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本人,懂得愛本人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無情。多一些決心,多一些愛,纔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爲高不可攀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要害在於你本人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英勇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 社會心思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

社會心理學12

這幾天一直在學習社會心理學。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虞積生教授講的。幾年前聽過一次。老人70歲了,精神還那麼朗碩。他講的內容生動有趣不乏知識性,讓我們聽得精神大振,沒有課間休息,沒有睡覺的、看閒書的。可見教授的不一般。

有幾點內容我印象深刻。

他談到中國人的婚姻狀況分四種:第一種:可心;第二種:可過;第三種:可忍;第四種:可棄(不可過)。實際上每個人認真思量一下自己的婚姻都能夠對上號。我想更多的是在可心和可過之間更多。

另:有人請他去座談,談“署”。“署”是什麼意思呢?教授仔細思量原來是“第四者”。什麼是第四者呢?大家都知道人的感情分“親情”、“友情”、“愛情”。第三者出現在“愛情”裏,而第四者則出現在“友情”和“愛情”之間,應該說屬於那種“紅顏知己或藍顏知己”並沒有發生過關係的人。細想想我們的身邊是否有這個人存在,我們是否想把這種第四者變成第三者,或者由第四者成爲第三者?很懸。就像教授說的一樣,做這樣一個人需要非常好的心理素質和自控能力,並且要具備法律道德意識。這個人做起來要比第三者做起來更難、更累。不過我們還是希望自己的身邊能有這樣一位忠於自己但又不會給自己惹麻煩的人存在。

社會心理學13

社會心理學推薦書籍1.《心理學入門》

《心理學入門》作者用讀者耳熟能詳的語言進行描述,選用專業術語慎之又慎。該著不略過最基礎的知識,告訴讀者目前心理學各流派回答了什麼問題,又留下哪些問題。“啓動自我體驗”,作者力求描述和解釋每一位讀者在自己和朋友或熟人身上能夠觀察到的心理過程。插圖、列表、舉例、擴展信息,全書欄目豐富,綱舉目張。根據德語、荷蘭語、波蘭語、西班牙語各種版本所引起的積極反響做了全新修訂。德奧是心理學的故鄉,中國確實亟需補補心理學這一課。

社會心理學推薦書籍2.《心理學與生活》

《心理學與生活》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裏推廣使用的經典教材,被ETS推薦爲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還是被許多國家大學的“普通心理學”課程選用的教材。這本教科書寫作流暢,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學理論與知識聯繫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使它同樣也成爲一般大衆瞭解心理學與自己的極好讀物。

作爲一本包含着豐富的教育思想和獨特教學方法的成熟教材,原書中所有元素——如由600餘條詞彙及解釋組成的“專業術語表”,20xx餘條“參考文獻”,以及近1000條的“人名和主題索引”等等,對於教學、研究和學習都十分寶貴,此中譯本完整地翻譯和保留了這些資料。

汽水瓶則是你的青年,此時你風華正茂,你或許尚未經歷失去和離別,不懂珍惜和寬容,所以青春顯得低廉而易碎,可以任意揮霍,只求碳酸飲料的一點兒氣味,卻對其中的複雜成分漫不經心。

社會心理學推薦書籍3.《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填補了心理學書籍和心理學研究之間的溝壑,從歷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學史上最有名的40項研究,並介紹了這些研究的後續進展和相關研究。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以一個專業人士的眼光看待這些仍炙手可熱的歷史研究。

本書分十個心理學專題,有“生物學與人類行爲”、 “知覺與意識”、“學習和條件反射”、“智力、認知和記憶”、“人的發展”、“情緒和動機”、“人格”、“精神病理學”、“心理治療”和“社會心理學”。每個專題選取了4項研究。每項研究的內容包括:題目、作者、原始出處、問題提出的背景、理論假設、研究方法、結果、討論、意義與批評、近期應用和參考文獻。

本書既適合於初學心理學的人,也適合於那些從事心理學事業、應用心理學的人。閱讀本書,不僅能讓人明白什麼是科學的心理學,還能夠爲自己所從事的心理學工作找到依據,並能激發心理學的研究熱情,促進更多新的、對實踐有指導價值的研究出現。

社會心理學推薦書籍4.《破譯青少年健康成長密碼》

人們都固執地認爲孩子們是美好而單純的,其實,並不總是這樣。就像一條魚,對於它一生相依爲命的水,又能瞭解多少呢?孩子對痛苦的體驗甚至比成人來得更豐富、更強烈、更沉重……”

這是著名作家畢淑敏在創作此書時的有感而發。而如何破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密碼,畢老師根據孩子們的心理特徵,精心設計了十二個有針對性的遊戲,讓孩子們在最能使他們放鬆的遊戲中,不自覺地敞開心扉流露出心底最真實的自我。

看似簡單的遊戲,卻充滿着深入淺出的智慧導引.讓青少年朋友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之後.能夠戰勝各種自卑,發掘自己的潛能.成爲自己理想中期待的那個人。

社會心理學推薦書籍5.《青春期:青少年的教育、養成和健康》

什麼是青春期?青春期的情緒不穩定是一種必然現象嗎?我們該如何理解青春期少男少女種種匪夷所思的行爲和心理?

《青春期:青少年的教育、養成和健康》創造性地提出了青春期理論,認爲青春期是一個充滿猶豫不決和矛盾情緒的過渡階段,是風雷激盪的人生時期。在這部百科全書式的經典著作中, “青春期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先驅斯坦利.霍爾把青春期看作一種新生,據此對青少年的身體發育、心智成長、能力發展、意志培養、道德形成及社會理想等進行了全面細緻、獨特精闢的闡述,發展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統性方法和技術手段。

本書可以幫助廣大心理學人士、教師和父母全面瞭解青少年的心理髮展狀況,發現他們在這一時期所隱藏的優勢和危機,減少他們因年少輕狂而犯下的錯誤,進而激勵他們善加利用大好青春,爲未來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社會心理學14

在美國,如果一本心理學教科書能夠再版3次以上的話,這本書就堪稱經典教材了,而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在過去的20年中連續再版了8次。我買這本書已經有好一段時間了,一直到最近才認真看,但一看了,就非常喜歡了。

雖然書本身的字體比較小,但書的內容的確很實在,很切合自身感覺。每每在讀,就會切合自身情況,就發現書裏說的跟自身感受的如出一轍,心中不由佩服。我不由得更相信書裏的內容,如果裏面寫到的,我還沒經歷過,那總有一天我會經歷的。現在就是預習,先由心感受,再由身感受。

中國人寫的心理學書,一般都是理論型的,而且章序十分老套,而這本書是國外人寫的,寫作風格與中國人習慣的方式不一樣,看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同時,帶着思考的習慣去閱讀,更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裏面有一個觀點,不僅僅是態度決定行爲,行爲也會決定態度。也許你會感到莫名其妙,其實仔細想想就會想通。人的行爲往往根據自身利益出發。一個不符合自己慣常準則但於己有利的事兒,由於做此事能獲大利,所以還違背自己的"準則"做了。做了後,很明顯你會受自己良心的折磨或者感到心理不平衡,因爲這樣的行爲與你往常的原則不一樣。這個時候,心理防禦機制開始起作用,爲了保持心理平衡,內在就會告訴你,改變你對此事的態度,一切就順理成章了。於是爲了保持內在與外在的自我同一性,你的態度改變了,變得符合你的行爲,於是內心得到了平衡。

我原來是一個有拖延症的人,做什麼事總是要拖到最後,但是工作之後,我覺得這樣不行,不僅會影響工作效率,有時還會錯過最佳時間。如果當時該做而沒有做的工作拖到後面,幸運的話趕在截止日之前做完就好,如果中間出了什麼岔子,或是最後有什麼其他事情,或是無法一次性做好,都會造成重大的失誤。所以,這樣的習慣不能繼續保留在工作中,於是,我嘗試在做我短時間不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先不想,做了再說。事實證明是很有效的,舉個例子,以前吃完飯的碗總是不想洗,給自己想很多理由和藉口拖着過會兒再洗,最後呢是又痛苦又要洗,但是我決定用我的行爲來改變我的態度,現在一吃完飯,什麼也不想先把碗洗了,沒有思考洗不洗的過程,慢慢習慣了這種方式,這就是從小事做起,用行爲改變態度。應用到工作中也是同樣的道理,規定了今天要完成的任務,要學習的東西,一定要立即完成,這樣纔不會把所有事堆在一起,既加重了自己的負擔,也不能做到高效。

有句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看了這本書,你不知道,當你以某人爲目標,模仿模仿着,你就成了她。感覺這和公司給我們的傳達精神不謀而合,不斷向標兵、優秀學習,不斷提高。我會繼續閱讀下去,相信這本書還會帶給我許多不一樣的啓示。

社會心理學15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門、高等和中等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從事心理學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生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科學等。

 1心理學專業就業就業薪酬統計

通過917份心理學專業就業狀況分析,心理學專業平均薪酬水平爲6420元。

若按照工作經驗和工齡來統計,心理學專業10年以上工資1000,應屆畢業生工資5150,3-5年工資6070,0-2年工資7680,6-7年工資9850,8-10年工資10200。

你認爲上面關於心理學專業的就業薪酬統計準確嗎?太高還是太低了?

  2心理學專業就業排名統計

心理學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根據101596份就業數據分析出:

心理學專業在所有 1099個專業中,就業排名第36;

心理學專業在理學36個專業中,就業排名第2;

心理學專業在心理學類2個專業中,就業排名第1。

 3心理學專業就業區域和方向統計

心理學專業就業方向有哪些?哪個地區需求量比較大?根據101596份就業數據分析出:

需求心理學專業最多的地區是 上海,佔18%;

需求心理學專業最多的方向是 互聯網/電子商務,佔21%。

除了上述就業地區和方向外,心理學專業在下面地區和方向中也特別受歡迎:

一、心理學專業就業方向分佈

排名方向佔比
1互聯網/電子商務21%
2教育/培訓/院校20%
3金融/投資/證券14%
4計算機軟件8%
5房地產7%
6貿易/進出口6%
7專業服務(諮詢、人力資源、財會)6%
8新能源5%
9保險4%
10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化妝品)4%

二、心理學專業就業地區分佈

排名地區佔比
1上海18%
2北京16%
3深圳15%
4廣州15%
5杭州7%
6武漢6%
7成都5%
8鄭州4%
9南京4%
10廈門4%

標籤:社會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