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人才培養思考的研究分析論文

心理學1.13W

應用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學科,是將心理學理論和技術運用於實踐生活而形成的介於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國家教育部從2001年開始批准高等醫學院校設置應用心理學以來,到目前爲止,全國74所高等醫學院校(包括中醫和西醫院校)中開辦應用心理學專業的院校共有28所,佔醫學院校總數的37.8%,打破了傳統心理學專業只在師範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開設的傳統[1]。醫學心理學屬交叉學科,其在爲醫療衛生事業相關領域培養複合型人才方面優勢明顯。

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人才培養思考的研究分析論文

1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隨着現代教學改革進程的加快,應用心理學專業的辦學經驗和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不同院校根據各自的特色,在培養方式和目標上也各有不同。爲系統瞭解不同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的培養目標,以下列舉5所醫學院校(含中醫和西醫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

(1)福建醫科大學:培養具備應用心理學基礎知識、醫學知識和心理評估、診斷能力,能在醫療、教育、司法等行業從事心理諮詢與治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評估與診斷等工作的創新型、複合型人才。

(2)天津醫科大學:培養具備心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教育、醫療、司法等部門從事醫療、教學、管理、技術等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3)安徽醫科大學:培養具備一定的基礎醫學知識、臨牀醫學知識、紮實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具備進行心理學實驗、心理測量的基本能力和將心理學理論、技術應用於相關領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複合型高級心理專門人才。

(4)江西中醫藥大學:培養熟練掌握心理諮詢與治療、心理評估與診斷、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同時具備心理學和醫學相關知識的醫學心理學特色人才。

(5)湖南中醫藥大學: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受過系統的心理學和醫學方面的訓練,能較好地掌握心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畢業後能從事心理諮詢與治療、心理衛生評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管理與培訓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2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2.1醫學與心理學專業課程設置問題

應用心理學專業在醫學院校的.學制一般爲4年。在4年時間內,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既要學習醫學課程又要學習心理學課程,由於學生精力有限,導致學生對醫學知識掌握不全面,對心理學基本理論掌握也不紮實。醫學和心理學是兩個完整、成熟的專業體系,在4年時間裏系統學習兩個專業的全部課程顯然是不現實的,醫學院校現行的應用心理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大多是選取醫學專業的相關課程和心理學專業的相關課程,平行開課。這種課程設置模式破壞了傳統醫學教學模式的系統性及心理學系統教學的完整性,導致醫學院校心理學畢業生既不能像五年制醫學畢業生那樣擁有系統的醫學理論知識,也不能像師範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的心理學畢業生那樣擁有完整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能,淺嘗輒止式的教育模式最終導致學生能力不足、就業困難[2]。

2.2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學實踐問題

應用心理學專業最初只在師範類院校開設,受到傳統辦學模式的影響,應用心理學專業與教育學專業的教學模式相似,在專業培養方面只考慮了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而對心理學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方面缺乏系統性培訓[3]。在教學模式上,師範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的心理學專業屬於素質教育專業,非職業教育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心理學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研究型人才[4]。而目前社會對這類人才的需求面窄、數量有限且對其學歷層次要求高。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的壓力劇增,社會急需能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良好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心理學人才,然而高校這種教學科研型定位的培養思路顯然不符合社會對心理學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導致心理學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3建設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

3.1確定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確定培養目標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1)專業培養模式應有獨特的發展空間。醫學院校的心理學人才培養模式應該與師範類、綜合性大學的培養模式不同,應突出醫學特色和優勢,爲衛生事業服務。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認爲,在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中,心理因素佔居重要地位。然而實際情況是,一方面,醫療工作人員大多認同心理因素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目前的臨牀卻很少實施現代醫學模式的治療方式,還是沿用傳統的生物醫療模式。在這兩者之間,正是醫學院校心理學專業學生的發展空間[5],他們既有生物醫學知識,又具備心理學理論,能夠熟練地在現代醫學診治模式下運用心理學知識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因此,醫學院校的應用心理學人才培養模式應以現代醫學模式爲基礎,系統培養現代心理學人才,將心理學與醫學知識有機結合,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發揮作用。

(2)人才培養要解決應用性不足、專業性不強的問題。醫學院校心理學專業學生學了醫學知識,但不能考執業醫師資格證,不能從事臨牀醫療工作;學了心理學專業知識,又達不到師範類學生心理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醫學院校的心理學專業學生對自身發展出現了迷茫,甚至削弱了他們學習專業知識的動力,最後出現的問題是培養的學生對雙學科知識掌握都不專業或者偏向某一科,無法體現出醫學院校人才培養的特色。因此,當前醫學院校的應用心理學人才培養要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就會給專業發展及學生的職業前景帶來隱患。

3.2構建具有醫學院校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醫學院校要辦好應用心理學專業,就必須充分發掘自身專業特色和優勢。爲此,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在課程設置上,核心思想是要突出醫學院校在醫學類和生物學類課程方面的優勢。由於心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的學科,這種學科性質也應滲透在課程設置上。如在通識性課程中,可利用自身優勢開設醫學類、生物學類課程。此外,醫學院校還應結合自身師資特點,開設醫學心理學等一些有別於傳統心理學系開設的課程,而不能僅限於簡單照搬師範院校開設的相關課程。

(2)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應採取博爾德培養模式,它是目前西方比較成熟的心理學應用人才培養模式之一。博爾德培養模式把應用心理學工作者界定爲科學家及實踐者,即心理學工作者既要學會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又要能從事心理學實踐工作。按照這種模式,我們既要注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又要注重其專業實踐技能的提高。根據社會對心理學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們應在博爾德模式的基礎上,堅持傳統的雙基教育,即加強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3)在辦學模式上,應充分發掘和凸顯醫學院校的特色和優勢,實現專業資源的優化整合。爲此可採取以下方式:針對與醫學聯繫緊密的專業採取合作辦學模式。許多國內心理學家認爲,要能從事心理諮詢工作,除了具備心理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外,還需要紮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臨牀技能。因此,有臨牀心理學家建議,心理諮詢這一領域最好採用3+2培養模式,即3年醫學院校基礎知識學習加2年心理學科的訓練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