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5篇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本校網絡直播的教科版國小《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研討會。會議的內容主要分爲兩位專家的講座:方麗敏老師《德與法融合,教與學互動》,安子琴老師《凸顯學科特色,助力學生成長》。學習是一次很好的和別人交流的難得機會,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也留給了我滿滿的收穫和深深的思考,現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道德與法制》的教材特點

兩位老師都分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特點,讓我們對課程標準及教材把握更準確。新教材的突出特點:1、體現了學生喜歡,圖文並茂,抽象問題直觀形象表達的卡通版面。2、更加貼近學生生活。3、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

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上專家給出了學生觀、教師觀、教材觀三觀並存的建議,學生觀重點突出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多樣。教師觀中強調了教師的三個角色扮演即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學目標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課堂不再侷限於教室,它還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而且體現課前、課中、課後、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材料的主要源泉來自兒童的現實生活。因而取捨材料均要以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切實需要的.內容,以確保內容生活化,絕不再是以本爲本。

在這次學習中,據方老師介紹新教材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更進一步強調了“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兩大內容。更加註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師跟孩子之間更多的互動。在今後的教學實施中,我將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學更加精彩。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8月21日,有幸到二小參加了全縣國小道德與法治的培訓,培訓時間雖短,卻讓我感受到國小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在譚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通過培訓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國小《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爲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

教材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瞭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着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係。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

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譚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這將成爲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3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下面是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快來圍觀吧。

培訓中,我在方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可以說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爲以下三點: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編列目的、內容的設計

培訓中,方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列目的在於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係上,採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於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

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方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於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方老師、安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鬆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方麗敏、安子琴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這將成爲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政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4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穫頗多。

國小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爲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三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瞭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

整本教材洋溢着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着人與人、人與自然

、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係。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

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鑑於理想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知識。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5

感覺很久都沒有遇到過這樣質量高的培訓了。這次學習,讓我收穫匪淺。總覺得意猶未盡,還想繼續學習,讓更多精彩的知識和思想進入自己的大腦中,指導自己的教學。

現將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師要樹立人格威信

《道德與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讓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從行動上去影響學生。

1、老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建立起專業威信。要懂得教什麼、懂得怎麼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這樣才能讓人有信服力,讓孩子尊重,讓孩子信服。

2、做一個善於發現、表揚學生優點的老師。

在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評價,應該自己斟酌。這樣說了,就能讓他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嗎?我有沒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來糾正他?

3、讓自己更有耐心。對於孩子的壞毛病,要充分認識到壞毛病的頑固恢復現象,要反覆抓,抓反覆。察覺到不對就應該糾正,而不是抱着一勞永逸的天真想法。

4、採用“說服”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用“名片效應”拉近孩子們的距離。“你們怎麼搞的”只會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讓孩子心理距離更遠。然後用“門檻效應”“得寸進尺”,讓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標,強化後達到需求。用“南風效應”潤物無聲,避免劈頭蓋臉的懲罰,讓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後避免超限效應,“點到爲止”,避免長篇大論惹人厭煩,講清規則即可。

5、如果真的要懲罰孩子,應該選擇在一個相同的情境中進行。吃飯時候罵孩子上學做的不好的事只會讓人覺得反感,應該在有空檔時,或者在他欺負人的時候進行教育。

6、懲罰時還需要注意方式,要儘量讓孩子喜歡的目標不要達成。在喜歡講話時,老師、父母的責罵,只會讓他罵的更兇,助長了行爲的強度。在喜歡游泳時,朝着河裏追只會讓他達成“去河裏游泳”的願望,應該從河邊往岸上趕。

人格威信是從教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應該從小事做起。

二、在教學中,要把握一些關鍵問題

《道德與法治》不是簡單的一堂課,它是知識的總和,教導學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進一步的培養孩子的人格素養,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視的問題如下:

1、我們不能把課程上成語文課、科學課、美術課、手工課、習慣課。我們在教課的時候,應該爲孩子的三觀奠定基礎,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讀必須落在“德”上。

2、教學設計的“主題性”。

低段每冊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每個學期都有一個學期教學目標。在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門課的定位是什麼。根據這個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知道:課程標準;孩子道德發展的轉光,生活的現實情況,需要解決什麼。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完成什麼任務。

3、學習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級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感受體驗型。二年級到的學習的方式由體驗型變爲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級的辨析式環節中,不是列出情況判斷對錯,而是應該考慮各種情況進行判斷。

4、辨析問題的開放性。我們在判斷問題時,往往應該思考問題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而不是單純地判斷對錯。

5、範例的示範性。在課文中的例子,如果要進行替換,需要想想是不是問題被替換掉了,或者教學的思路被替換掉了。

6、教學設計的選擇性。

7、教學過程中的“實在性”。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講正確的話,而是講真是真誠的話。

三、對自己教學課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張紙》時,教學目標是:爲什麼要節約用紙。推論步驟爲:紙用途廣,紙來之不易,紙歷史悠久,從而推斷出,應該節約用紙。

但實際上,有用纔是資源,這是功利性的邏輯。如果對我們有用作爲該不該珍惜的評判標準,那麼即使是美,也是爲了我們生活的裝飾品。那些純粹爲了好玩、純粹的奇妙,就會消失掉。

思維是有習慣性的,如果用經濟學原理去解釋紙的來之不易才能珍惜,那麼久不是純粹的德行。文化把歷史換成了數學概念,對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識的堆砌、技術的難易、功利性的判斷。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從“節約用紙”到“我是一張紙”的概念性轉換。

正確的做法是: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是“共在”的世界觀——我與世界息息相關。紙對我們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資源”。

紙有着豐富的樣子,與我們時刻相伴。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情緒去與紙思考、互動,他們也會變成相應的樣子。例:紙經過加工後,變成了一朵花。他是我們息息相關的心情之花。藝術能讓紙變成“藝術的紙”,快樂能讓紙變成“快樂的紙”。

紙是生命的轉化,是智慧的結晶。從樹到樹葉,再到紙,大樹的生命力轉化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少用一張紙,就是挽救了一分樹的生命。

同時,紙也是先人的智慧結晶。紙是中國人的驕傲,他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在我們手裏的紙,穿越過悠悠歲月,從發明第一張紙的祖先手裏,傳到了我們的手裏。“悠久的歷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總而言之,我們這門《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以孩子的德育爲主的課程。在教學中,應該對如何培養孩子的德育做出貢獻,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盡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讓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的孩子,同時,在備課中也儘量以純粹的道德進行考慮,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錯誤的思想指引孩子。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6

新版教材的“口語交際”欄目,不是新增的.,但內容有些變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遊戲。比如“傳話遊戲”,第一個人輕輕說句話,傳到最後一排,看看哪組傳得又快又準。

遊戲雖然簡單,但遊戲過程中鍛鍊幾個能力:一是傾聽能力,要專注;二是語言能力,把話說清楚。通過傳話遊戲,讓孩子們學會等待,鍛鍊專注力。現在都是快閱讀,孩子們很難靜下心來做一件事,傳話遊戲能讓孩子們學會靜下心來做事。

國小一年級《品德與生活》 改名《道德與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紅介紹,今年我市國小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材全部換成了《道德與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採用上,陶元紅說,根據教育部“過去採用什麼版本現在仍採用什麼版本”的原則與要求,今年我市國小一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師大出版社三種。

過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編本”,所以,今年我市將有20餘個區縣採用“部編本”《道德與法治》教材,10餘個區縣採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與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更進一步強調“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兩大內容。

陶元紅稱,今年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僅侷限於國小一年級,從明年起,國小所有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材都將換成新教材《道德與法治》。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7

開學初我參加了《道德與法制》課的培訓,讓我感受到國小生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並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擡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着直接的關係,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

國小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並不系統、全面。要使國小生成長爲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爲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比如怎麼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麼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國小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爲,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鑑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爲。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閒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3篇: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法制教育不僅要向青少年宣傳遵紀守法的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到:法律不僅是對自制行爲的約束,更是捍衛尊嚴,下面給大家分享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借鑑!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

9月11日,全縣國小三年級教師參加了《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雖然是網絡學習,但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網授專家的講解更是聲情並茂。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本學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級語文和《道德與法治》。說實在的,開學一週了,《道德與法治》我還沒有上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感覺這門學科抽時間突擊簡單講講就行,但今天聽了網絡培訓老師的講課以後,我感到上好法制課是多麼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爲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我們擔任此科目的老師們,肩上的膽子很重,我們必須把法制課當回事,還要把它上好。

二、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在這次培訓中,陶元紅老師和章樂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爲本”,爲學生服務。再次感謝領導給的這次學習的機會!

此次培訓在專家和名師的精彩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線和暗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8

20xx年9月我有幸參加了經開區教研室組織的一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通過這次的培訓,使原來懵懵懂懂的我收穫頗多,專家和老師們的講解,爲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通過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鬆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國小道德與法治教育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級是培養行爲習慣的最佳時期,作爲教師,應在道德與法治課中,以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爲習慣爲目標,抓細抓實,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新知識,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行爲訓練,使學生規範自己的行爲,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今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緻地解讀教材,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一切要從以學生的需求爲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9

20xx年9月11日,全縣國小三年級教師參加了《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雖然是網絡學習,但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網授專家的講解更是聲情並茂。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本學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級語文和《道德與法治》。說實在的,開學一週了,《道德與法治》我還沒有上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感覺這門學科抽時間突擊簡單講講就行,但今天聽了網絡培訓老師的講課以後,我感到上好法制課是多麼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爲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我們擔任此科目的老師們,肩上的膽子很重,我們必須把法制課當回事,還要把它上好。

二、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在這次培訓中,陶老師和章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爲本”,爲學生服務。再次感謝領導給的這次學習的機會!

此次培訓在專家和名師的精彩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線和暗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0

法治》新教材的培訓活動,此次培訓是由國小道德與法治名師工作室霍靜老師給我們講解,講解的主題是做有情懷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可以說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爲以下三點:

一、明確了課程性質,緊扣課程目標

培訓中,霍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區域維度、理論維度、個體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係上,採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於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洪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於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霍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鬆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霍靜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這將成爲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政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1

肩負着學校的深切厚望,我於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師範大學參加了部編國小《道德與法治》教師培訓。國小《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前身是《國小品德與生活》《國小品德與社會》,根據國家、省、市各級文件精神,自秋季一年級開始,統一更名爲《道德與法治》。培訓教師的培訓講座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從他們的身上,透出一種智慧的力量,教育藝術的魅力。通過培訓,使參與者對今後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領悟。

如今,培訓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進行了一半,以下是這幾天我對這幾次講座的淺薄的見解與體會:

聽的第一場講座是成尚榮老師的《道德教師的專業成長》,我雖然不是專業的道德教師,但被成尚榮老師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知識深深吸引。因此,對這堂課非常有興趣,津津有味地認真聆聽成老師的獨到見解。

首先,成老師論述了道德和法治的關係,兩者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繫的。而這門課程,是一門道德與法律的相結合的課程。“法治是對道德的支撐,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們心中,離不開道德的`滋養。”我對成老師這句話有着深刻的感觸,這句話我的見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沒有法治,道德會被隨意破壞與踐踏,法治約束着我們的行爲,朝着道德的方向發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體現,法治應該是爲道德服務的,如果法治背離的道德,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由於某種情況下,法治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道德還是對法治的一種補充。兩者是相互依存、支撐與補充的。接着,成老師從“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論述了道德教師該如何進行專業成長,我從中收穫良多,不僅清楚了國內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瞭解到國外道德教育的成果。總而言之,通過這次講座,讓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後一定要認認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課,雖然的一個老師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萬萬的老師也是由一個教師組成,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好,我國的國民素質、道德水平纔會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纔會越來越好。

第二場是孫彩平老師的《國小道德與法治低段教材整體解讀》,孫老師這堂課讓我們非常直觀的認識了國小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非常有指導意義。

專家講到新舊教材的不同,並進行了對比,新教材將德育與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實《課標》要求和大綱精神,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傳承的過程,還講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標、內容、工作要求。專家還列出了國小一二年級法制教育圖譜,並列舉了國小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單元課例,教材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爲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瞭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着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係。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發了學生想象力,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道德與法治教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啓發,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呈現良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學習型、研究型、實踐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成長。

另外,汪鳳炎老師的《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講座也讓我記憶猶新,對今後我教學有着很重要指導性意義。

首先,汪老師提出,“爲什麼要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的這樣一個命題,他是從“德多才少”、“纔多德少”這兩點來加以解釋。而我聽後的見解是,德和才一樣重要,有才無德比有德無才更危險,就像我曾經和學生開過一句玩笑話說的那樣——“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有才無德的人有頭腦、有技術、有能力,他們如果做壞事,造成的社會危害會更大。所以,我們作爲一個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模仿的對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備,也就枉爲人師了。然後,炎老師從理論基礎、具體措施這兩方面提出,我們該如何去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教師,他的智慧與理論讓我十分折服,今後一定要把其具體運用到我的教學生活當中去。

還有很多老師的講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來。他們的智慧、理論深深地影響了我,讓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着我的教育職業生涯。此次培訓進行到這裏,我受益匪淺,在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這將成爲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2

9月11日,雖然天空下着綿綿細雨,但是也阻擋不了工作室成員參加培訓學習的腳步。來自中原區教研室的教研員王老師爲我們做了精彩的專題報告———《讓兒童生活更美好,讓兒童成長更精彩》。雖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時間,但是受益匪淺。

王老師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爲例,從理解課程、解讀教材、研究教法三個方面爲我們進行教材的解讀與分析。王老師在調研聽課中發現,教《道德與法治》的老師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脫離了兒童的現實生活。課堂教學侷限於書本的世界內,迴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課堂教學也就無法真正觸及兒童的真實內心,未能真正從兒童的心靈深處產生觸動和影響,孩子理解不到、體驗不到、也用不到,這樣的道德學習也就成爲一種無意義、無實效的學習。針對這些問題,王老師爲我們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有國小思想品德教育脫離社會、家庭、學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學校生活與社會、家庭、學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說到底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與生活實際脫節、背離的原因。那設置這門課究竟是爲了什麼?它承擔什麼樣的教育任務?我們可以從課程標準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兒童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作爲一名《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聽了王老師的報告,感覺責任重大,部編版《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強調:“迴歸兒童生活”是針對傳統德育“課堂爲中心,書本爲中心,教師爲中心”的弊端提出來的。傳統德育不能滿足學生生動活潑發展的內在需求,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使品德課脫離了生活實際,只有讓品德教育迴歸兒童生活,纔會有知行和諧統一的可能,纔會使品德課成爲學生喜歡的一門生活課程。我們教師必須能夠真正理解教材、駕馭教材,憑藉教材呈現的話題、範例引導學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結論。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和優化教學內容,理解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構思能在課堂教學中生動地體現出來。這樣,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課程標準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也做了明確的定位:“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教學中,我們要始終把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的核心素養貫徹德育的全過程,始終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能動搖。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作爲道德與法治的教師,一定要樹立新的教材觀,認真鑽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節課上好。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3

8月24——25日,我參加了在婺源風景酒店舉行的上饒市教育局20xx年國小《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骨幹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有兩個內容:一是由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小德育》雜誌社副社長、《道德與法治》教材副主編王清平教授對粵教版國小《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進行解讀;二是由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劉秋燕老師帶來的粵教版國小《道德與法治》微課的製作與使用,其實是對微課概念及其使用製作的較系統的講授。

我們先來看第一塊內容。王教授作爲剛剛由教育部審定並推廣使用的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的副主編,對此套教材編寫依據、課程性質、教材特點及課堂教學當然瞭然於胸,因此她的講座也是圍繞着這幾個方面展開的。

一、 教材編寫的依據是什麼?

我們當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對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需要增加新的內涵。尤其是依法治國理念穩步實施,更需要我們將法治教育的內容引入到國小品德課中來。

此次推廣使用的粵教版《道德與法治》的編寫依據爲:

1.《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xx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

3. 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要求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總體目標: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引領,普及法治知識,養成守法意識,使青少年瞭解、掌握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識和制度、明晰行爲規則,自覺尊法、守法;規範行爲習慣,培育法治觀念,增強青少年依法規範自身行爲、分辨是非、運用法律方法維護自身權益、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踐行法治理念,樹立法治信仰,引導青少年參與法治實踐,形成對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價值認同、制度認同,成爲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二、 《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是什麼?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基本性質定義爲:它是一門活動性綜合課程。這就要求我們任教者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與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去體會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三、 德育課程的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

提升道德認知(道德覺識、價值認知、道德判斷、道德決定、道德反省等)

增強關係理解(人生認知、關係覺察、價值體悟、道德敏感、道德對話等)

培養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學習、交往、處事、休閒娛樂等)

提高公民意識(國家意識、責權意識、規則意識、公共意識、獨立人格意識、對話協作意識等)

激發社會參與和社會行動的.熱情(志願者服務、公益勞動等)

豐富媒介素養(媒介識別、媒介選用、媒介批判、媒介責任、媒介法規等)

四:國小階段《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側重點是什麼?

a、 道德教育

(一)人與自我

衛生之道——衛生、整潔、運動、規律作息等。

修學之道——立志、勤奮、好學、專心、講理、問難、毅力、進取、惜時等。

謀生之道——進取、自立自營、勤勞、節儉、技能、創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誠實、謙虛、自信、豁達、勇敢、堅毅、理智、求真、愛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潔、不貪心等。

(二)人與社會

個人與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個人與社會——

(1)與熟人(同學、朋友、鄰居等):真誠、友愛、理解、信任、體諒、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睦鄰、合作、守信等;

(2)人與陌生人:禮讓、友善、同情心、關愛、守信、善羣、公正、寬恕、尊重、幫助他人等;

(3)人與社羣:講衛生、守紀律、維護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物、美化公共環境、珍視社會進步、樂於社會參與等;

(4)對職業或工作:責任、敬業、創新、信用、公平等。

個人與國家——愛國、守法、平等、民主、國民的權利和義務等。

個人與國際——正義、和平、國際交往與合作等。

(三)人與自然 貴生、博愛、和諧、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 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則意識、 誠信觀念、尊法守法的行爲習慣。

五、 《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指導思想是什麼?

1、加強法治教育就是加強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規則教育是國小階段法治教育的重點。

3、學生是法治教育的主體。

4. 遵循中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六、《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特點是什麼?

1. 編寫思路:明暗結合、縱橫銜接

明線:兒童的生活時空順序,體現生活邏輯;

暗線:國小低年級兒童品德發展的關係、內容範疇,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兒童的日常起居、人際交往、知識學習,體現品德發展的邏輯……

2. 編排結構:三位一體

本教材在編排結構上,充分體現法治意識、法治知識與法治行爲的三位一體。

3.取材:時代氣息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統一。

4.呈現方式:體現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發想象力

5.獨有特色:正確對待兒童成長中的問題,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爲兒童成長營造安全的心理環境。

七、《道德與法治》教材體例說明

教材主體:單元+主題+“放大鏡”(我發現、我知道、我會做)

欄目設計:

小詞條:法規小詞條、傳統文化小詞條、諺語小詞條

小腳印:自我評價和行爲指引

知識卡:掌握相關知識點

小遊戲:培養活動能力和創新思維

小製作: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八、《道德與法治》教學建議是什麼?

1.積極體驗,發展學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邏輯)

2.尊重兒童的權利,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

3、聚焦有效,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和社會技能

4、關注社會生活,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法治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4

9月11日,全縣國小三年級教師參加了《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雖然是網絡學習,但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網授專家的講解更是聲情並茂。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本學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級語文和《道德與法治》。說實在的,開學一週了,《道德與法治》我還沒有上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感覺這門學科抽時間突擊簡單講講就行,但今天聽了網絡培訓老師的講課以後,我感到上好法制課是多麼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爲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我們擔任此科目的老師們,肩上的膽子很重,我們必須把法制課當回事,還要把它上好。

二、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在這次培訓中,陶元紅老師和章樂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爲本”,爲學生服務。再次感謝領導給的這次學習的機會!

此次培訓在專家和名師的精彩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線和暗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4

9月11日上午我參加了焦作市名師工作室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培訓活動。聽取了鄭州市中原區研究室教研員王嫺老師的講座,收益匪淺。她從理解課程、解讀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個方面進行講解。最後還觀看了他指導的獲國家級獎項的課,不僅有理論的指導,還有更直觀的課堂教學。讓我對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麼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首先王嫺老師先分析了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嚴重脫離兒童的現實生活。課堂教學侷限於書本的世界內,迴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人爲地造成了“純而又純”的教育,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反思我之前的課堂教學,也存在着這樣的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不能脫離孩子們的生活。

專家又深入的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確《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爲基礎,以培養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這個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綜合性。課程以兒童生活爲基礎,用“三條軸線”、“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人、有愛心地生活”是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切記不能照本宣科,教師必須能夠真正的理解教材、駕馭教材,憑藉教材所呈現的話題、範例來學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結論。不能光看圖說話,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要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後專家結合三年級的教材給我們詳細的解讀了新教材。三年級上冊教材的學習對象是剛剛升入中年級的學生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爲主,思維直觀、具體、形象。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開始形成,逐漸向深刻發展。三年級教材既兼顧兒童特點,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維含量。每個單元的問題域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着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師就每一單元,每一課進行了簡要解析,讓我們對教材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她又給我們講解了用好國小《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整體教學建議。最後老師又讓我們觀看了一節優秀的課堂實錄,讓我們更直觀的看到了《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是什麼樣的?真是到學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才能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搞一些適合自己本班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薰陶。老師要引領學生開展活動。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穫,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遊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後果會很嚴重的、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爲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髮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誇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5

3月19日我參加了夾河鎮中心國小組織的國小《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由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師主講。唐燕老師從教材的整體結構、單元及教材內容、教材體現的新思想、教材各課簡析、教材使用答疑五個方面對教材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並結合教學案例指導教師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穫頗多。

國小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爲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三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瞭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

整本教材洋溢着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係。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鑑於理想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知識。

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5

教育部近日發佈通知稱,從20xx年起,將義務教育國小和國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爲“道德與法治”。

這一決定是爲了響應和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在中國小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強化中國小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後,教育部還將推出更多的計劃來推動中國小法治課程的建設和落實。

未成年人犯罪、校園傷害案件頻發,早已引發公衆對中國小法治教育的質疑和批評,加強法治教育的呼聲日益高亢。但是,中國小校依然痛感無法施展拳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思想認識和課程意識上不夠重視。二是缺乏法治教育專業教材,學校在校本課程建設上只願意將精力花在考試科目上。即使學校有心開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因此,中國小法治教育教材更名,爲中國小法制教育開了一個好頭。讓我們走進學校,聽聽他們的聲音。

現狀:

法制教育不被重視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並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擡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着直接的關係,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那麼中國小法制教育的現狀如何呢?讓我們跟隨昌邑市都昌後伍塔國小的劉來國老師來做一下具體深入的瞭解:

首先,教育部門缺乏對學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法制教育流於形式化。

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一點從現行教材的設置便可看出,在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國中二年級一門法律基礎課,而國小六年和其他階段的教學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課的設置,或者僅僅流於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課。雖然有些學校領導自己也認爲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無奈,因爲法制教育沒有納入教學大綱,在課程安排上,重視程度上還不夠。所以教育主管部門應重視學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應該認識到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隊伍缺乏專業化,學生積極性不高。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法制課教師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課教師兼任,個別學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長兼任。現在的法律課教師多爲帶班上來的政治教師,其中很多教師可能從來都沒有接觸過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教學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導致很多教師只能照本宣科,進行填鴨式教學,遇到實際問題,就顯得束手無策,甚至解答不了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課堂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靈活性,使法律課成了純粹的知識講授課,學生沒有任何積極性可言。有的學校雖然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兼職法律教師,但因受課程安排和兼職教師時間、精力有限的制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第三,標準不一,教學內容缺乏規範化。

具體表現在時間上,沒有確定統一的法制課時,有的安排自習課,有的擠佔政治課一點時間,有的甚至沒有安排法制課。即使安排上法制課,在時間安排上也往往視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統一的教材,除了國中開設的《思想政治》(內含少量法律知識)外,國小和高中均無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國小、高中甚至大學的法制教育流於形式。

第四,職責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體化。

學校的法制教育由於沒有硬任務、硬指標,因而也就沒有明確的職責和目標,形成法制課上與不上一個樣、上好上壞一個樣的狀況。同時,在教育管理中由於缺乏合力,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不能有機結合,學生放學或放假回家後,主要是靠家庭與社會的教育,許多家長往往把希望寄託在學校,很少對自己子女進行有效教育,即使進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別是對已離開學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於學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過社會環境來約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脫節、死角現象突出。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

對策:

教育部門、學校、老師齊用力

談到法制教育的對策,昌邑市都昌後伍塔國小的劉來國老師從不同方面提出了他的觀點。

首先便是各級教育部門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對減少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級各部門及其青少年家長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制定一個具體的意見,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軌道,要設立法制教育專門機構,做到有人管、有人具體抓,同時要加大檢查督促力度。組織力量,根據未成年人成長髮育的特點和認知和接受能力,編寫一套國小、中學甚至大學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統化、持續化。

其次是質量要提高。要組織力量對任課教師、班主任、法制副校長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和考覈,並逐步配備專職法律教師,他們的法律意識比較強,理論功底深厚,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詮釋法律,並且也能在教學中運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給學生多一些案例教學和形象教學,以案說法、以例釋法,化抽象爲具體,變枯燥爲生動,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鴨式教學,賦教於樂。逐步壯大法制教師隊伍,同時,在教學上要與主科同等對待,並列入考試範疇。

第三,教學要規範。要全面貫徹中央《關於基礎教育與發展的決定》《關於進一步規範中國小德育教育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精神和中央兩部“四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加強中國小法制課程建設,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學內容,要把法制教育課納入教學大綱,規定具體的課時安排,爭取在升學考試中加入法律知識的內容。司法、教育等部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知識結構編寫出統一標準、通俗易懂的法制課教材。

最後,學校的法制教育不應侷限於校內,內容更要豐富,不應侷限在40分鐘的課堂上,應把教師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不讓法制課僅僅侷限在小小的課堂上,要適當地安排一些課外活動,比如組織法制專題講座、請司法部門的同志以案講法,組織法律知識競賽,或者組織學生參觀少管所等活動,讓他們不僅僅用頭腦記憶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聽法律,在各種活動中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並內化爲守法、護法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樹立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良好習慣,更好地預防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

根本:

完善課程、依實評價

法制教材更名,說明國家已意識到了建設法治型社會首要之舉是從教育入手,從青少年入手,教材名稱的更改類同於廣告的滲透性效應,可以增強法制的威懾力和影響力,相信這一舉措定會對當今青少年犯罪等現象有所改善。

德州市陵城區陵城鎮明德國小的魏平老師談到,對於承擔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思品課程來說,我們更需要做的是課程的全面整合,教材名稱更改,那課程標準、內容都要有所改動,課程標準應對法治教育目標更加明確地提出。而且,爲使法制常識更體系化,可以嘗試相關內容再集中一些,對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散落的法制常識進一步歸類,以更醒目更完整的樣貌呈現。

課程不只包括教材,社會實踐,課外學習資源的拓展都是重要的補充,爲防止形式化、碎片化,學校還應研究制定自己的課程綱要,即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材及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措施(如專題講座、主題活動等)等給出全面的系統的安排和設計,使法治教育更系統更有效。

提到有效,那何爲有效?是高分嗎?非也,成績好的學生未必不知法犯法,未必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幫助他人,最根本的是有沒有更良好的行爲習慣、身心是否健康以及能力如何,而現在衡量學生這些多維標準的方法只有一個,即書面測試,最終歸結爲小考會考,而且又以此來考評教師。但我們知道,校園暴力等青少年犯罪問題以及其他法治要求於公民的所有標準最終是落實到行爲上的,所以,呼籲相關部門更合理地改進道德法治教育的評價體系,比如行爲習慣等級評價,重大違法違紀行爲處罰標準、檔案記錄甚至犯罪行爲一票否決等,使評價更具有監管性和引領性,使法治教育真正能抓住根本,立足於根本又見效於根本。

昌邑外國語學校的杜春玲與孫超兩位老師則提出,此次教材內容和名稱的改革,必定會加大法制教育的內容,建議在教材的編排上,每一種道德教育之後緊接着進行與之相關的法制教育,可採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道德教育之後,是一個真實的案例,銀行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人進入網絡黑名單,乘坐動車,飛機等都被法律禁止;超市售賣假蘋果手機被處以十倍罰款;山東“樂天在線”網絡信貸詐騙人被拘捕……法律是最低的道德,不遵守道德,勢必受到法律的懲處。

深化:

教師需要自我提高

國小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並不系統、全面。昌邑市圍子國小的田亞卿與滿曉紅兩位老師認爲,要使國小生成長爲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爲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比如怎麼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麼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國小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爲,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鑑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爲。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閒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