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沉靜教書心得體會

秋實秋韻,詩意語文,是20xx年9月14日和15日在鄭州舉行的浙派國小語文新教學峯會的主旋律;沉靜教書,紮實前行,是我參加這次教學峯會的心靈觸動。富有實效的教學手段、引人入勝的課堂活動、簡潔平實的教學過程、讓人深思的教學講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兩日的潛心學習,兩日的精神深度洗禮,無不給人以內心深處最真最實的深思。

沉靜教書心得體會

一、一定要進行的文本細讀

無論是浙派的領軍大師王崧舟還是中青年教學專家張祖慶、閆學、蔣軍晶,他們對文本的解讀都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拿到教材之後,並不是急於看教材,而是先認真地研讀教材,潛下心來認真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再把自己讀出的感悟和理解教給學生。因爲已經深度研讀教材,對教材瞭然於胸,所以他們在課堂上才能縱橫馳騁,應對自如。而我們很多老師通常的做法都是拿到教材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先翻教參,對着教參一點點地再看教材,很多的理解和感悟都不是自己的,才導致課堂的生硬和侷促,因爲別人的終究是別人的。這次峯會的青年教學專家杭州天長蔣軍晶老師說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如果不看教參的話,我們的老師對教材的解讀能力,甚至不如我們五六年級的學生。你之所以說出的比學生的好,只是因爲你比學生多看了教參而已。”比如王崧舟老師以《花鐘》爲例的文本解讀,細緻而深入,第一段中“仿照課文中這些鮮花開放的詞語,請你改寫課文中另外兩種花的開花……”“課文爲什麼不這樣來寫午時花、夜來香的開花呢?”“同樣寫鮮花開放時間的詞語,爲什麼有的用‘左右’,有的卻不用呢?”等,告訴教師在文本解讀時,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王崧舟老師對文本的思考過程,層層遞進,深度挖掘,讓人一目瞭然,使人不得不敬佩王崧舟老師在課堂之外所下的功夫,所花費的精力。還好,自己正行進在文本解讀的路上,這些浙派教育名家的做法給我指明瞭文本解讀的方法。

二、紮實的.語文課堂訓練

語文文字的運用是語文課堂很多老師所關注的,怎樣對學生進行紮實的卓有成效的語言訓練呢?這次峯會指明瞭方向。如:張祖慶老師的課堂教學《窮人》中對學生進行了兩個作業設計“窮人雖然很窮很窮,但他們擁有( )”“仿寫練筆:作爲孩子的母親,西蒙在臨終的前幾天,一定愁腸百結、百感交集。請用一段內心獨白,描述西蒙臨終前的心理活動。適當運用省略號。西蒙臉色蒼白,神情黯然。她望望身邊躺着的兩個孩子,內心充滿着不捨、擔憂與矛盾。她沉思着: ”王崧舟老師的課堂教學《孔子游春》中的課堂訓練是這樣的“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它好像有情義,從這些詩文可以看出水的 (補充五首關於水的古詩)”“課堂練筆:看到水奔流不息、哺育生靈,想到 ;看到水穿山鑿壁、從無懼色,想到 ;看到水流經萬物,盪滌污垢,想到 ”等。這些課堂練習頗下功夫,和當堂的語文教學任務聯繫很緊,學生的語文學習和課堂練習緊密結合,紮實有效。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緊緊抓住語文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巧妙設計作業題,落實語言文字的運用訓練。

 三、呼喚沉思安靜的課堂

現在很多的優質課熱鬧一片,小手林立,有的講得人潸然淚下,但是這些課堂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優質課。杭州市教育研究中心的張祖慶老師以《窮人》爲例,課堂上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課堂很安靜,他在其後的講座中說“馬上回答問題的課堂不是好課堂,經歷一番思考的課堂纔是好課堂,課堂要留白,閱讀教學才能走向深入,把時間留給兒童……太熱鬧的課堂不是好的課堂。”呼喚教師靜心研讀教材,靜心思考;呼喚學生靜心鑽研問題,思考問題。給學生安靜的環境,只有等待學生,纔會是最美的。全班學生沉浸作品中的靜俏俏的‘默讀’場面同樣是撼人心魄的,也是最利於學生體驗的。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進入文本,很好地理解文本。這一無聲的靜場恰似“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學生靜讀、靜思,靜寫不是停滯,而是一種有效休止,是一種以逸待勞的教學藝術。這樣的“沉思安靜”可以使語文課堂在熱鬧中保持本性,在新奇有趣中咬住“青山”(語文)!

當然,這次峯會還有其他很多的地方使我感嘆,讓我學習,比如:如何進行詞語的理解、運用,課堂上怎樣向學生提問,今天我們怎樣重讀經典,教學生閱讀要教策略,肢解式運用及教學策略等,都值得細細品味,點點回味與研讀。

在《孔子游春》這節課的尾聲部分,王崧舟老師感嘆道:“我多麼嚮往成爲孔子一樣的老師!”而聽課的老師們也在心中默默感嘆着:我多麼嚮往成爲這樣的老師。借用王崧舟老師《孔子游春》的課堂結語作爲我心靈觸動的結束語,漢代史學家司馬遷的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標籤:心得體會 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