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終身成長》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

《終身成長》一書的核心理念在於講人的思維模式分爲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爲人的才能是天生的,不可改變的。而成長型思維是相信人的才能是可以發展的。只要通過努力和有效的方法,任何能力都會取得進步。如果將困難和挑戰視爲在學習的機會,並熱愛挑戰與學習,就能收穫成長。

“全書都只是在灌輸一個理念,你不是高智商,你通過刻苦學習還是可以達到高智商的成就,但無法迴避一個事實,高智商和天賦型只是花了少量學習時間就獲得了你要花上多年的努力,而書中還只是舉例那些可學習得到的,那些音樂和繪畫的領域,你再努力,都還是個庸才而已。最怕這樣瞎激勵的。”這是豆瓣上對本書的一則評論。我並不認同。劃分人爲庸才和天才本身就屬於固定思維模式的.作法。我相信通過刻苦努力和合適的訓練方法,能讓一個五音不全的人唱得出音準好的歌曲,也能讓人畫出厲害的畫作。

固然,唱歌不跑調不意味着成爲專業歌手,畫畫畫得好看也不一定能成爲名畫家。這就像我們的大學培養出很多聲樂專業、繪畫專業的學生,但稱爲歌手和畫家是需要很多其他條件決定的,這其中可能包含天賦(先天條件)、機遇等人爲不可控的因素。但我們所追求的,難道就一定是比大多數人都強的那種“不凡”嗎?成功就一定是比他人優秀、有錢、有才華嗎?

如果這本書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傳統的成功學,那我會感到有點可惜。

讀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的是如同動畫電影《Soul》裏說的一樣,“火花”其實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你的激情與熱愛。夢想並不是用來做夢的,甚至不是用來作爲目標去實現的,夢想是用來追尋的。如果你是一個從不止步、追逐夢想的人,那麼你的“火花”就一直都在。這“火花”是:努力本身就是意義,不斷挑戰,勇於求索就能帶來幸福感和成就感。

幸福感是挑戰難題帶來的。人生就是一場升級打怪的遊戲,遊戲的意義不是最後的勝利,而是過程中的那些險阻、意外,和我們一次次的嘗試以及巧妙的化解。我們的想要的不是成功,成爲天才,而是我們對人生中一關關挑戰擁有了內在驅動力。在我們全神貫注地投入工作,而忽略了時間的流逝和所處現實的忘我狀態,樂趣全然來自於過程,外在的報酬產生的動力反而是極小或不存在的。這種由全神貫注所產生的心流體驗是本身已經是一種絕佳的體驗,是一種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幸福感。

夢想是用來追尋的,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成功只是它帶來的一種副產品。不過多放大“成功”,才能收穫更大的成長與價值。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體會範文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活到老,學到老;學不可以已……這些話耳熟能詳,說的都是自身所知有限,要不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終身成長》這本書恰恰也是對上述思想的論證。本書作者是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書中主要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即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並在教育、婚姻、體育、工作等多個方面舉例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的差異,論證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等。

兩種思維模式有什麼特點呢?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爲,人的能力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不需要通過努力奮鬥就可以獲得成功,失敗則是自身能力有限。他們關注事情的結果,在意他人的評價。而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爲,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來提高的,只要不斷努力,方法得當,沒有什麼不能學會,失敗則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他們關注學習的過程,喜歡做有挑戰的事情,迎難而上,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回想自身存在哪種思維模式。記得在上國小的時候,在班裏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於是總能聽到來自老師、親人的誇獎,哪個小孩子不愛聽稱讚呢?慢慢的,虛榮心逐漸增加,在每次考試時會很緊張,害怕考不好,公佈成績時更是心跳加速,擔心成績不理想……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將別人的評價視爲衡量自身價值的尺子,做事就是在證明自身能力或天賦。然而,我並沒有認爲自己本身能力有多強,爲了能取得好成績、聽到表揚,還是會努力學習,即使遇到困難仍然積極主動去應對,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這樣來看,成長型思維模式又在起作用。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很少有絕對的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而是普遍存在於每個人頭腦中的兩種狀態,在某些情況下,固定型思維佔主導,另一些情況,成長型思維佔主導。固定型思維的人意味着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把輸贏成敗看得太重,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得突出,但是人的精力有限,世界如此豐富多彩,怎能在各方面都做好呢。成長型思維的人意味着積極樂觀、開拓進取,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敢於挑戰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顯然我們希望自己身上積極成分多一些,消極成分少一些,那這些消極成分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在每個人小的時候,對走路、說話等基本技能,都是通過不斷訓練、堅持不懈的努力才學會的,這期間摔過多少跟頭、鬧過多少笑話。但是那個時候還不懂什麼是自尊,更沒有什麼虛榮心。然而,隨着年齡增長,無論家庭還是學校教育,家長或者老師給予各種各樣的.評價,比如考試成績優異,會誇獎“你真聰明”,而成績不理想,可能會被評價,“你就是個笨蛋”……負面評價可能會給孩子太大打擊、失去信心,但是正面的不恰當的評價可能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大負擔,因此評價需謹慎,要適度,多些鼓勵,少些責備。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一點一點長大,俯臥擡頭、翻身、坐、爬、站、走、學習說話,解鎖一個又一個新技能,但是在學習過程中,比如走路,不知道摔過多少次,作爲父母,不禁爲他的進步感到欣喜,更被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難怪老子對嬰兒格外喜愛,他們至柔、至和、至純、至真的品質,的確讓人有“復歸於嬰兒”的想法。讓我們“活到老,學到老”,將“終身成長”進行到底。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體會範文3

成長,近年來一直關心的話題,尤其是有了小孩兒以後,更希望自己快速成長,做好小朋友的榜樣。《終身成長》,在看到書名的時候,就比較認可,確實,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於是想了解書中講述的是怎樣的終身成長。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的觀點是獲得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

她認爲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努力可以改變才智,會帶領人們積極探索新知,以及成長路上的抗壓力。

那什麼樣的思維纔是固定型思維,什麼又是成長型思維?它是否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力量?結合我的.體會談一談我的認知。

在我的學生時代,父親在我心中一直是個令同學羨慕的家長,不打不罵,特別能理解我,對我不會有過高的要求。但我也總能回憶出在我考不到理想的分數時,他跟別人交流時會很平靜地說:跟我一樣,記憶力不好,沒關係,能有這樣的成績我們也滿足了。父親認定了,我的智力水平就是這樣的,不會拔尖,也不會很差,記憶力和他一樣的不好。這樣的否定型標籤確實一直影響着我。我也會認爲自己就是這樣的,再努力也不會改變什麼。這就是書中說的固定型思維。

在這次公司組織的賦能學習營中,老師分享了關於記憶力的知識,讓我對此有了不一樣的瞭解,原來記憶力是有周期的,是需要長期不斷重複地練習,過目不忘只是用來混淆真相,讓固定型思維的人認定“我背書爲什麼就前背後忘呢”。

近年來也是從工作生活中不斷地總結,發現自己很多的認知發生了改變,就像書中說的成長型思維的人遇到類似的問題他們是會這樣想:我還不夠努力,我要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而不是歸咎於我的智力與記憶力;我必須爲我喜歡的事情付出最大的努力;能力並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與長時間的學習有關,直面挑戰,取得進步。

現在爲人母,也希望自己做一個成長型的家長。但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總是會有很多接踵而來的焦慮。就像書中提到固定型思維總是與成長型思維並存的。

例如小朋友每次告訴我在學校不愉快地事情時,我都想盡力地幫他去解決,擔心他的心靈是否受到傷害,但內心又會有個聲音在說,讓他去經歷去承受,事情沒有我想象的複雜,反而焦慮的情緒會有更壞的影響。其實孩子們需要誠實而有建設性的反饋,如果孩子們被保護起來了,他們將無法從失敗中很好地學習,他們會認爲建議、指導和反饋是消極而具有破壞性的。

我們也一樣,成長的道路並不一路平坦,固化的思維模式已經深深紮根於我們的成長過程,成爲內化的心理機制,我們很難跳出思維的框架。也正因爲如此,我們也更需要一種健康、積極、不斷進取的思維模式,將關注點投放在持續不斷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態度上。在遇到挫折、問題時用成長型思維去思考、實踐。我認爲它不是萬能的,但一定比固定型思維讓我們更樂觀。

人生的故事還很長,爲了你所熱愛的一切,積極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