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5篇)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5篇)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學業質量標準”中明確提出“第一學段(1-2年級)應通過操作、遊戲、製作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對數學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形成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識與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由此可見,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上實施遊戲教學策略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我自己目前任教二年級數學學科,對於遊戲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它不但可以使孩子們體驗到樂趣,而且能夠給他們一定的教育引導。因此,國小低年級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中要充分根據本班孩子的情況,利用遊戲教學策略來幫助他們學習,同時藉機完善各個課堂內容,讓他們能用輕鬆快樂的心情去探索和研究數學知識,從而使課堂生機勃勃,促進他們從被動認知走向自主探究。

也正因爲我在教育一線工作,所以我很清楚數學課堂上游戲教學存在的不足。

首先,遊戲教學目標不明確。任何一門學科在進行實際教學時都應該是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再去實施教學環節,遊戲教學也不例外。只有確定了教學目標,老師們纔可以針對教學任務進行具體的遊戲設計。但是,目前的狀況是很多時候會產生數學知識教學與數學遊戲毫無關係的現象,這樣數學遊戲的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

其次,遊戲活動設計不合理。其實很多時候老師們都是願意帶着孩子們進行遊戲活動的,但是大家會擔心孩子們玩得太嗨了,收不了場,又或是隻顧着遊戲就不顧學習了,這樣的擔心確實不無道理,但這樣的想法是不全面的,教師如果在備課環節,通過了解教學目標,經過思考,然後合理的設計遊戲教學環節,是可以有效避免這種現象的。

第三,在實際教學中其實遊戲教學應用得不多或者說很少。國小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天性好奇,這個時候正是應用遊戲教學的良好時機。但是,大部分數學教師還沒有重視起遊戲教學的重要性,認爲進行遊戲活動會耽誤課堂進程,會完不成教學任務。

接下來我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來談一談低年級數學遊戲教學的幾點策略。

1、圍繞教學目標合理設計遊戲活動。低年級學生對一些數學概念感到無法理解數學知識和遊戲結合起來,能夠起到寓教於樂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助於國小生提高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二年級下冊《數據收集與整理》的教學時,首先老師要明確這一單位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了解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然後老師再按照課程目標去設計遊戲教學,學生可以通過”我是小小統計員”的遊戲方式,每個學生都扮演統計員的角色,記錄班級內一天的日常活動,包括出勤率,請假人數,或者每個人睡覺的時間或者同學們最喜歡的顏色、課外活動、季節、水果,或者是大家的生日分別在哪個月等等,通過學生親身參與,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收集與整理數據的方法,知道畫”正”字是比較簡便的方法。

2、遊戲設計符合學生的真實需求。在實施遊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防止教學流於形式,按照教材內容和要求科學的原則實施遊戲活動。如,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教學時,可以讓小朋友們自由的模仿平移和旋轉的運動軌跡,感受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在第一課時《認識軸對稱圖形》時,可以讓小朋友們動手剪一剪簡單的軸對稱圖形,這樣第四課時再去剪4個手拉手或者頭靠頭的小人兒就可以根據之前的經驗去自己探索方法。總之在遊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要以教師的需要爲依據,以孩子們的需要爲基礎,合理有效的實施。

3、增加遊戲活動形式。在進行遊戲教學時,可以採取小組活動,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鍛鍊數學思維,另外還可以採用小組競賽、講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種遊戲教學方式。如,《表內除法一》認識“平均分”時,課件上面的圖片或者數字都是抽象的,可以在前一天佈置讓大家帶自己喜歡的水果或者玩具,在課堂上自己動手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含義,時間可能會長一點兒,教學過程可能會“混亂”一點兒,但是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一定是雙倍的,教學效果也會是突出的。又如在第五單元《混合運算》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讓孩子們掌握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一般對孩子來說都是比較枯燥的,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在新知部分講授完畢之後,我們可以在練習環節讓學生們自己出題,還可以創設情境,就像講故事一樣,我相信這樣的練習形式孩子們一定很願意嘗試,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遊戲要具備競爭性。低年級學生具備較強的表達能力,也具備較高的好奇心,同時在和同伴交往活動中還具備很強的好勝心,所以教師也需要根據他們的這些特點來對他們進行教育。希沃白板裏面的“課堂活動”就能夠很好的幫助老師進行有競爭性的遊戲活動,教師只需要把本節課的知識點總結出來,再選擇對應的課堂活動,讓孩子們進行選擇,他們都非常感興趣。每週都可以進行”計算小能手”的遊戲活動,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大畫面上列出二十道相對簡單的計算題,然後讓小朋友們進行運算,最後針對在全班中運算的速度最快並且準確率又最高的孩子獲得了運計算小能手的榮譽稱號,然後再在班級優化大師中進行加分,利用這些競爭性的遊戲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低年級的孩子不但從遊戲中獲得了樂趣與成長,還在遊戲過程中增強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遊戲化的數學課堂一定會讓數學學習煥發勃勃生機。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2

今天,我研讀了《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過程中使我體會頗多,讓我受益匪淺。在新課標課程理念中提到,我們要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激勳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通過學業質量標準的構建,融合“四慕”“四能”和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採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通過學習,我認爲我們要儘快改變過去教師始終是作業質量唯一評價主體的這種傳統觀念,重視學生在學習質量及整個教學過程評價環節中發揮的獨特作用,學生的自我評價、生生互評以及教師點評都應體現到教學過程中。另外,評價內容也需要體現多元化,對學生在數學應用過程中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及對學生的數學運用意識進行客觀的整體評價,這不僅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後活動與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予以評估。在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上,除了藉助等級制的評價、文字評語等方式,還建議在各類學生小組間採用交流討論式學習評價、糾錯式評價、以及師徒結對式評價等方式。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3

教師職業註定就是要終身學習的。這些天陸陸續續翻看了《新課標》,也在網上看了一些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使我受益匪淺。《國小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作爲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學生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情感、想象、領悟等多方面的發展,我們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制約了兒童的嘴巴、雙手、頭腦,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學生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麼,面對新的課程改革的挑戰,如何能讓我們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真正的活起來呢?

一、使學生能成爲課堂的主人,去體驗數學、“玩”好數學。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爲學生提供做數學、“玩”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去經歷數學。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激發求知慾,形成積極的情緒,在數學中我們不斷創設與學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喚起學習熱情,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真好奇”!從而產生“我也想玩一玩、試一試!”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教學,除了知識的傳遞,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維的碰撞,使學生能萌發出一種數學真有趣,我要“玩”好數學的願望,從而更加樂意去學習數學,在數學世界裏翱翔。

二、增強學生自信、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參與能力。

教師的教學任務要靠教學過程來完成,實現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學效果,關鍵是要優化教學過程,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教導學、以教促學的新局面。

1、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需要教師們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還給學生主人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處理師生之間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像有些教學內容只要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抓住知識的生長點,通過啓發、引導,讓學生交流發現問題,自己探求規律歸納方法就能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們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關係,滲透了思想教育,達到了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2、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規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過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之上,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探求——概括——應用去發現、掌握規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能力的過程。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這一課,首先通過動手實踐摸一摸、描一描讓學生體會周長是求各邊長度的總和,然後啓發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從長方形的特徵入手找尋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許多算法,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抓住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口述過程、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達到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目的。總之,要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發揚民主、強化訓練意識,多一些引導、點拔,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規律。

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讓學生能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師都知道,對國小生來說,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是很重要的,根據《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國小數學教學活動的教學,對學習新課程的學生,首先要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這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爲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出問題,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樂於與人合作等內在的學習品質和能力。作爲老師還要明確,學生這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學法中,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對學生過早的提出統一的、硬性的要求,把學生當成加工廠的“機器”,而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讓學生學會討論、學會交流、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分享,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爲學生今後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生活中充滿數學,讓學生體驗數學之樂。

實踐表明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着數學,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有目的地將數學問題提煉出來,再將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於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的活力源泉。

1、生活中充滿數學。平時能讓學生把身邊的實例融入到數學課堂,讓教與學跳出教本,走到現實生活中,使數學課堂大起來,超市的價格標籤,銀行的利率,校園面積的估計及食堂菜譜的調查統計表等等,都可以成爲學習數學的源素材,這樣的學習無疑是極大的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內驅力,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

2、數學問題迴歸生活。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對國小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理解。比如要教學完《相遇問題》例題後,教師問:“現實生活中只有例題這一種情況嗎?”在教師的引導啓發下,學生列舉出了現實生活中一些合情合理的實際情況後,教師可讓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重新編成應用題,自己探究解決;又如《元、角、分》教學中,開展模擬購物活動,給你10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樣文具?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既對數學內容進行了拓寬,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達到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的國小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遞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鏡子,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使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難道這不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課堂魅力嗎?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4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指出:國小數學課程目標要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核心素養爲導向,進一步使學生獲得“四基”,發展“四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實施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應注重啓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逐步形成核心素養。

“雙減”之下,如何貫徹落實新課標的課程理念?如何實現數學課堂“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下面就以“分數乘分數”爲例來談談我的教學思考。

“分數乘分數”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乘整數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數的運算原本是通過數的意義理解算理,從而明白算法,因此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我們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一、以生爲本,讓學習真正發生。

史寧中教授指出: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抓住知識的本質。把握知識的本質進行教學的課堂方彰顯它的深刻與厚重。

“分數乘以分數”算法比較容易總結,但算理的理解卻很抽象,它的整個運算過程是一個分數單位在發生變化的過程,分數單位的變化,對於學生理解算理非常重要,也有難度。基於學生的認知,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幾何直觀,讓學生觀察、思考、表述、操作,歸納、總結,從知識的本質上學明白、學透徹,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體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二、數形結合,讓算理生根發芽。

國小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就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有表達的機會,讓知識有建構的親身經歷。我們可以採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悟”道理“知”算理。

首先,用面積感悟算理。將正方形、長方形面積與分數的意義有機融合,通過觀察、列式,在分數的意義和圖形的面積兩種角度之間建立起等量關係,在算式與結果的一致性下初步感悟算理。

其次,畫圖操作理解算理。“算理先行,理到法隨”。如,怎麼理解“3/41/2”?可以讓學生先畫圖表示出3/4平方米,即把1平方米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然後再畫圖表示出3/4平方米的1/2,再把3/4平方米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雙重陰影部分就是3/8平方米,體現了兩次分和取的過程。然後再結合圖說出雙重陰影部分的面積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再次將分數乘法的意義與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結合,學生對算理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入。

第三,逆向思維內化算理。自己寫一個分數乘分數的算式,然後畫圖說明這個算式的意義及結果。“以形論數”“以數表形”,學生通過對算理的理解,實現了算理的內化,讓算理“生根”發芽。“理通則法成”,比較分析之後,學生很快總結出了方法,學生在畫圖與說理的過程中真正領悟到知識的本質之“理”。

三、有效練習,讓“雙減”紮實落地。

“雙減”之下,如何有效進行練習?面向全體,注重實效,適當拓展。練習設計要體現了這三點:

面向全體。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些練習,如“1分鐘計算比賽”,基礎過關,同桌互評,全員參與;選擇練習,由圖選式、由式選圖,學生用手勢表示答案,全員參與;緊扣時事熱點的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練習,人人思考,全員參與。

注重實效。不管基礎練習的反饋,還是拓展提升的展示,我們都要注重效果的“看得見”,做到教師心中有數。

適當拓展。練習的設計要重視基礎,也要適當的拓展。練習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有梯度,既要有對本節課分數乘分數意義的理解檢測,也是有爲下節課做鋪墊的知識延伸。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一,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些都需要我們認真研讀課標,真正落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之中。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5

我們參加了國小數學新課標新教材培訓會,感觸頗多;特別是於教授對新課標及教材深入的解讀,及真實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課改10年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着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困惑,曾經迷茫,但通過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我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與20xx年版相比,20xx版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範、明瞭和全面。有如下幾點重要的變化:

一、新課標修改後最大的變化是:雙基變四基,雙能變四能。

20xx年版:“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20xx年版“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並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課標》修訂中在繼承數學教育注重“雙基”傳統的同時,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強調發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課程目標。

我們能感受到現代數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

學習的靈魂,它是伴隨學生知識、思維的發展逐漸被理解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學生數學活動中積累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轉化爲數學能力,最終通過自身的學習轉化爲創造能力。這對於學習數學、發展能力、開發智力、培養創新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我覺得,如何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需要我們數學教師潛心思考與研究的。我們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數學活動經驗積累。

二、關於數學觀的變化

20xx年版《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作爲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爲社會創造價值。 20xx年版《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作爲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三、四個領域名稱的變化

20xx年版: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20xx年版: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四、課程內容的變化

更加註意內容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如在數與代數領域的第一學段:增加了認識小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綜合與實踐領域的要求更加明確和具有可操作性。

五、實施建議的變化

不再分學段闡述,而是分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利用和開發建議。在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明確提出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

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瞭解自己的學生,鑽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國小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說過:數學教師要帶着思想走進課堂,給孩子們留出思想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才更開放,孩子們的思路才更開闊。今天的課堂教學最重要是讀懂學生。一個好老師要專業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6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強調面向全體學生,強調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倡導體驗參與。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爲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老師只是輔助學生學習,起到指導的作用。課程實施應成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爲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爲新課標中大力推廣的教學方法。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我們該教些什麼”,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幹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語文運用能力。

多年的教學使我越來越感受到語文的重要性,並且在語文教學中特別需要注重學習的自主性,想辦法讓孩子喜歡語文,想要學習語文;也讓我體會到在教學過程中體現鼓勵與表揚的重要性。

一、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教師點撥爲輔。

比如在學對子之前,我會告訴他們明天學什麼,並給予一些學習的建議,雖然是一年級的孩子,我還是建議他們去找找對子,像小蜜蜂一樣勤勞地把自己找到的對子寫在本子上,明天給大家聽聽。我讓他們先去主動獲取知識。曾經有人這樣說:“每個人都有表現的慾望,都有張揚個性的慾望。”由於課前準備充分,即使平常很少發言的學生也踊躍舉手。

學生掌握了屬於自己的主動發言權做了學習的主人,而我只是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記得在教《兩隻鳥蛋》這課時,我建議孩子們去看看有關小鳥的故事,第2天有好多孩子找來了,積極地展現自己的成果。這樣的課堂孩子們肯定關注,肯定樂於傾聽。他們找的故事雖然很稚嫩,但比老師找的更有興趣。如:在七千萬年前的新生代,地球上可能存在過一百六十萬種鳥類。以後由於地殼變化和冰川運動,使鳥類的種數急劇下降。到現在,地球上僅剩下8,500多種了。我國鳥類就有2,000多種,超過整個歐洲和北美洲的鳥類種數之和,是世界上擁有鳥類種數最多的國家。

二、注重多鼓勵,少批評。

每個人都喜歡錶揚不喜歡批評,這是天性。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活動中,只要孩子說的對、有道理,就及時肯定,特別是平時自尊心強而自卑心理嚴重的同學,每當他們有閃光點我便會給予讚賞、鼓勵。當然,如果他們說錯了,也要委婉指出,讓他們易於接受。使不同差異的學生都能在愉悅的學習狀態中茁壯成長。如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黃銘鋒的聲音象蚊子叫,如果當初我是狠狠地批評了他,我想下次也許就不敢再舉手發言了。所以我聽到有的孩子發言很輕的時候,我就這樣說:“不好意思,我剛纔沒有聽清,請你再說一遍好嗎?”絕大部分的孩子這時會提高嗓門告訴老師的。

偶爾有個別孩子的聲音還很輕,於是,我繼續努力,“黃老師的耳朵有點問題,請你大聲告訴我,好嗎?”這時,孩子就會使足力氣對我說了。當孩子這樣做了以後,我馬上表揚他,“回答問題聲音真響亮,讓老師聽清楚了,獎你一個小博士!以後繼續這樣哦!”當孩子聽到這樣的激勵後,他以後發言更有興趣了。在學習中,只要給他們降低要求力所能及,他們也願意幹,在老師的賞識激勵下,他們會幹的更出色。

三、把握良機,渲染課堂氣氛

我們現在的學生思維有很大的惰性,換句話說不愛學習,覺得學習是件很枯燥的事情。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填鴨式地向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字、詞、句、文,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課程改革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爲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因而教師要把握良機,渲染課堂氣氛,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樂於學習的水平,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積極探索中學習,積極動腦,積極思維,主動學習,而不再是以往老師灌學生塞的填鴨式教學,枯燥無味而且讓學生感覺很吃力。以上是我學習新課標的一點體會,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繼續探索,真正讓學生在快樂中輕輕鬆鬆學好語文,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7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於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並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標之一。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這次學習《新課標》的一些體會: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國小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閒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導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寓數學知識教學於遊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經驗得到了很好的豐富,思維得到了很大的拓展。這樣的數學課堂會逐漸的建立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善於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人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進程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製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子”,要注重評價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8

開學前,我參加了縣裏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感到收穫甚多。現就這次的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爲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纔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爲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踐行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9

我參加市教育局國小數學新教材、新課標學習培訓,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

一、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讚歎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於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

3、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爲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纔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纔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國小數學新課標和新教材培訓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0

教授的講座中重點分析了20xx年新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要點、新課標的理解與表達、課標內容的變化及相應的教學建議,聽完講座讓我對20xx數學新課標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也認識到新課標需要後期慢慢去閱讀並理解。史教授一開始就重點強調了新課標中將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解讀了核心素養的一致性、階段性和發展性。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在學生參與其中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這就需要我們以後數學的教學過程緊扣新課標。史教授還重點分析了新課標中的變化,整體的領域沒有變化,對內容進行了調整,形式上基於抽象結構,理念上更強調核心素養,這些都需要結合後期教學實踐去理解。

下面就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觀點進行簡單梳理。

一、國小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上,就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二、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趨勢

無論是國小還是國中,都包括四個領域: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這四個領域沒有變化。但是,爲了更好地適用於四基的教學,或者進一步說更好地適用於核心素養的教學,這次課標修訂有個總體趨勢是這樣:在數與代數中要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並且把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國中去;在圖形與幾何中,更加強調幾何直觀,這樣的話就增加了尺規作圖的內容。增加尺規作圖就是在國小數學中要增加一些操作;讓學生在這個操作的過程中感悟數學的本質,感悟數學這個概念對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

三、數學課程的整體性與一致性

第一個原則,不單純介紹概念。就是說,像過去說角的概念,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然後,不比較角的大小;也不講角的計算。這樣的話,這樣的教學也是不好的。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1

通過這次線上學習,我收穫頗豐,史寧中校長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版)的講解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課標洋溢着時代的氣息,體現着素質教育的理念。

一、兩個學段到三個學段的變化

第一學段(1-2年級)第二學段(3-4年級)第三學段(5-6年級),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學段的目標中特別加強了學段銜接,對“幼小銜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入學適應期,利用生活經驗和幼兒園相關活動經驗,通過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活動方式學習簡單的數學內容”。這也體現了新課標“前言”中所指出的課標修訂主要變化之“加強了學段銜接”要求,需要我們合理設計國小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爲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二、用三會統領四基四能,統領情感態度價值觀

核心素養的數學特徵:數學眼光:數學抽象;數學特徵:數學的一般性。數學思維:邏輯推理;數學特徵:數學的嚴謹性。數學語言:數學模型;數學特徵:應用的廣泛性。幾代數學家都提出數學的特徵:數學的一般性,數學的嚴謹性,應用的廣泛性。實際上提出“三會”和幾代數學家提出有共識是一致的。史校長解釋到:意識是指基於經驗的感悟,觀念是指基於概念的理解,能力是指基於實踐的掌握。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2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頒佈了,課標是教育改革的“風向標”,爲一線教師下一步的課堂教學指明瞭方向。爲了使新課標精神正確落實到課堂中去,準確把握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最近我觀看了顧明遠、崔允漷等教授的外灘教育論壇,他們對義務教育新課標進行了深度解讀。

通過學習,專家都講到了新課標的整體性、完整性、結構性和課後知識的水平化。我的理解是要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要了解每節課在課程中的整體地位。另外教師的教要關注到其他學科,和其他學科聯繫。

崔允漷教授指出課程標準包括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實施建議都是以核心素養爲導向的。他分享了以下三個觀點:新目標——把立德樹人落實到底;新教學——用大單元實現學科育人,新評價——三管齊下推進素養評價。

吳剛平教授對課程的結構性很有研究:課程內容按三個方面來刻畫: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它包括:學習對象、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從吳教授的講座中我明白了:過程性內容和結果性內容是裏層結構的能力和觀念。只能因人而異,必須設計每位學生捲入其中的主題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才能各得其所地生成和建構。我的理解:設計一種新的教學機制,強調過程性,引導學生全面參與,親歷學習過程。

徐澱芳教授從主題領域、學習方式、學習形態三方面闡述了跨學科該怎麼跨。並提出以綜合學習、實踐學習、探究學習爲主設計學習任務或者活動。我的理解:跨學科學習通常需要資源的獲取、加工、輸出,輸出時用多種符號、多種表現形式、多元主體表現出來,但都要基於課標和教材。

課程改革後一些理念變了,爲了把新課標理念領悟透徹,除了經過不斷的培訓、同伴之間的互導、專家引領外,更重要的是老師的自我反思。認識到這一點後,我深深地意識到要落實新課標中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就需要作爲一線教師的我們進一步學習、實踐、探索、交流、反思。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3

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怎樣能讓學生從小就喜歡數學,不怕數學,親近數學,進而願意研究數學呢?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於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並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標之一。這麼一句很樸素的話,卻是我夢寐以求的境界。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對新課標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國小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閒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於遊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在遊戲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學會了新知,鞏固了新知識。在這裏,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經驗得到了很好的豐富,思維得到了更大的拓展。這樣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數學

也使學生越學越有趣,更使學生越學越聰明。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善於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

人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進程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製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評價

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記得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4

一、從雙基到四基

雙基:52年提出,63年作爲文件,92年進一步強調。

本世紀初開始的教育教學改革,主要體現在課程改革,源於20xx年國家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從理論到實踐,引起了很大的變化。

形式: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

理念:從知識爲本到以人爲本

目標:從一維目標到三維目標

一維目標:知識技能

三維目標: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識技能:結果性目標

過程方法:過程性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必要性不言而喻,體現在教育方針之中。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過程性目標,問題也出現在過程性目標。

在描述過程性目標時,僅僅使用行爲動詞,經歷、體驗、探究。基於這樣的描述,過程性目標只能作爲教學目標,不能作爲課程目標。

需要思考:什麼是過程?什麼是結果?

知識是一種結果,可能是思維的結果,也可能是經驗的結果。

以知識爲本的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結果的教育。

過程是指學生思維的過程和實踐的過程,重視過程是爲了培養智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把結果性目標與過程性目標融爲一體,把數學課程的過程目標描述爲:通過數學的學習,使得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從雙基到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從兩能到四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從四基到數學核心素養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家提出素質教育。十八大(十九大)進一步提出:堅持教育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爲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數學教育的終極目標: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

數學眼光:數學抽象、直觀抽象;

數學特徵:數學的一般性。

數學思維:邏輯思維、數學運算;

數學特徵:數學的嚴謹性。

數學語言:數學模型、數據分析;

數學特徵:應用的廣泛性。

三、數學核心素養與十個核心詞

數學抽象:符號意識、數感

邏輯推理:推理能力

數學建模:模型思想

直觀想象:空間觀念、幾何直觀

數學計算:運算能力

數據分析:數據分析觀念

數學抽象是指通過對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的抽象,得到數學研究對象的素養。

主要包括:從數量與數量關係、圖形與圖形關係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係。從事物的具體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規律和結構,並用數學語言予以表徵。

最簡單的推理需要三個性質命題:前提命題、論據命題、結論命題。

有邏輯的推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有邏輯的推理,命題之間具有傳遞性。

無邏輯的推理:蘋果是酸的。酸是一種味道。所以蘋果是一種味道。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5

最近,我再認真的學習了20xx版新課標,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瞭解自己的學生,鑽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國小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

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說過:數學教師要帶着思想走進課堂,給孩子們留出思想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才更開放,孩子們的思路才更開闊。因此,今天的課堂教學最重要是讀懂學生。並且,一個好老師要專業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纔會充滿活力,也應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同時,我覺得,如何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需要我們數學教師潛心思考與研究的。我們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重視國小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數學活動經驗積累。

學習新課標之後,我更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在教學時間中發現,國小階段,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相比其他文字課還是受歡迎的,但遠遠沒達到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少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克服困難的意志不堅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不夠;不在意去了解數學的價值,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不會主動去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勇於質疑的習慣,實事求是的態度還有待培養。所以,在今後的課堂中,我會更加有意思的培養學生勤奮學習的好習慣,並多查閱資料,把數學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文化滲透到數學課堂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數學修養。

總之,作爲教師,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我還應該以學生髮展爲本,在日常教學中,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爲新課改中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爲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爲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