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5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5篇)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孩子們即將要結束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升入國小,成爲一名國小生。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作爲家長的我們很榮幸能夠參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鶴國小聯合舉辦的幼小銜接家長會,此次家長會猶如一場及時雨,解答了我們內心無數的困惑,也讓我明白了作爲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平穩度過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

此次家長會主題主要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來自於卜園長的分享:幼兒園在幼小銜接方面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鶴國小謝校長的分享:關於幼小銜接,家長和孩子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

簡而言之,爲了能讓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關鍵階段,迅速適應國小生活。我認爲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一、幼兒園方面:

(1)逐步培養孩子們的任務意識。進入大大班以來,幼兒園老師會佈置一些家庭作業。這樣,孩子步入國小後,不會感覺學習負擔較重,會讓孩子們從思想上提前接受作業的準備;

(2)爲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適應國小的學習環境。幼兒園大大班集體活動時間稍微有所延長,在集體活動時間裏引導孩子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讓孩子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二、家長方面:

(1)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開始上學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沒有必要過度緊張。作爲家長,應該幫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學習和生活習慣,要創造環境讓孩子認識到,上學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2)以身作則,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別人以任何東西”;也就是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爲家長,我們一定要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以起到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識準備,在步入國小階段之前,孩子們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會寫自己的名字;

開發語言潛力;具備初步的數理邏輯能力。謝校長特別強調家長不必在兒童入學前就讓他們學習大量的知識,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比如可以不失時機、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輸學校的'種種事情,如“學校裏有許多小朋友”、“學校裏有好多老師和好多書,他們將教你好多有用的東西”

(2)習慣養成,培養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國小與幼兒園在環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幼兒園階段,老師會時刻關注寶貝們的吃飯、睡覺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國小階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們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爲了使孩子們逐步適應學習生活,我們應該提前多多培養準國小生的自我服務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整理書包,自己安排課間的時間(喝水、入廁、遊戲等)。在培養這類自我管理的能力時,家長應注意及時配合幼兒園在家裏進行培養和加強。

總而言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麼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國小,自信獨立地面對國小生活,進入國小後能夠儘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需要家長、幼兒園和國小需要共同努力。通過今天的幼小銜接會議,相信我們一定會有了更新的認識,讓迷茫的家長會找到了更加清晰明瞭的方向,陪伴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一段特殊的時期。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2

在本週六春暖花開的日子裏,我有幸參加了兒子幼兒園大班級部家長會暨幼小銜接會議。這次會議別有意義,會畢,感想頗多。

未雨綢繆,打有準備之戰。

如果不是這次家長會,我還感覺兒子離上國小的日子還遠,會畢,屈指一算,時間很短。感謝幼兒園、感謝高新區實驗國小有心的計劃,給我們家長做了很好的提示。

幼兒園和國小畢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孩子們究竟會不會適應未來的生活,是我們家長們行動的時刻了。從心理疏導、習慣培養、知識與物質儲備,都應該着手努力了,爲的是讓孩子能很好地過度好幼小銜接這一段日子。王校長以過來人身份向我們講述了兒子在幼兒園、國小的種種心得,讓我受益匪淺。從現在開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種種計劃,陪伴兒子,和他一起成長,希望順利完成過渡。

播種習慣,培育美好未來。

薩克雷說:“播種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幼兒園可以說還是處於保育階段,而到了國小就是真正的獨立生活了。王校說,幼小銜接中,知識儲備、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養成以及心理準備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應該是要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只有這樣,孩子們纔會國小階段遊刃有餘,這一點,我是非常認可的。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不如受之以欲。

只要在家長和學校之間達成共識,家校共育,相信點燃了孩子們求知的星星之火,一定會助推他們學習的燎燃之勢。

推波助瀾,讓孩子嚮往明天。

大班本學年的時間很快就會過去,我們家長應該多與老師溝通。家長主動與老師溝通更利於孩子的成長。與此同時還要更多地支持老師的'工作。大班的教學任務相對更重,要求更嚴,家長的理解是對老師的最大支持。家長應該藉助一些班級活動,多創造機會讓小朋友們玩得更開心,讓他們更好地適應新環境,懂得如何交往,爲他們迎接新的學期做好鋪墊,讓他們樂觀地面對生活,迎接美好的未來。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3

時光飛逝,我們的孩子即將告別幼兒園,走進國小校園,成爲一名國小生。我們心裏都充滿了興奮、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擔憂和困惑,孩子能順利適應國小生活嗎?我們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一直以來對於這個爲題我都很迷茫,且較爲着急,在家經常想讓孩子學學拼音、算數、寫字等內容,自從觀看了沙塘中心幼兒園的微信公衆平臺發送的幼小銜接相關內容後,我有了不同的想法,並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應該怎麼做。

一、心理準備。讓孩子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國小校園生活、學習上的變化。我們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帶着孩子到國小校園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環境。讓孩子在心理上逐漸爲今後獨立進國小做好過渡。

二、習慣的養成。剛入國小,首先關鍵在於好習慣的養成。要培養孩子自覺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培養孩子認真傾聽、專注閱讀的習慣;培養孩子端正的姿勢、課上專心聽講、及時完成作業,並能按照課程表自己獨立整理學習用品的習慣;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行爲習慣等。

三、能力的`培養。培養孩子大膽與人的交往的能力,讓孩子成爲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進入國小,孩子面對的環境也會產生變化,要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等。

四、知識的銜接。這個階段的孩子是語言積累的高峯期,因此應該豐富孩子的語言,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相互講故事、提問題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鼓勵孩子積極動腦,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愛好。同時,教孩子認讀拼音和一些簡單的漢字,可以通過和閱讀相結合的模式讓孩子輕鬆快樂的學習。另外也可以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平時有空可以讓孩子練習學寫數字,也可以做些簡單的算數運用題等。

總之,幼小銜接教育不能急於求成,對孩子的培養要循序漸進。老師和我們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準備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4

參加完這次活動首先明白了,幼兒園的教學計劃。知道了,老師的工作安排。其次,對孩子平時的課程,有一定的瞭解,更加放心了。最後學到了好多關於讓孩子健康成長的知識。特別是馬老師生動的講解,還有她無私的推薦,我真的感覺受益匪淺。

別的先不說了,先說一下,選擇小天使的原因。其實那個時候並沒有對小天使做過更多的瞭解,只是看整體佈局有一個幼兒園的樣子。關老師並不是師資力量緊缺。所以我就沒有其他擔憂了,再說到價錢上用物美價廉來形容有點兒不合適,但性價比,確實是超值的。

咱自家孩子是個普通孩子,所以對學校沒有特殊要求,只要學校領導負責老師有愛,那麼別的就是次要的。小孩子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絕對不能找一個脾氣暴虐的老師來影響她對其一生所需敬重的一類人的態度。要從他的心靈深處樹立老師都是有愛的一類人,所以這一點小天使也做到了。

小天使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我們看到了也認可你們的工作。可是既然讓我們家長來寫感受,我相信這並不是只聽溢美之詞的。所以在此,提下個人的淺薄之見,合適之處望納之,不到之處請棄之,望多多包涵。

咱學校現如今的.教學理念就跟新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不能不分時宜全盤接收。咱們靈丘的情況是好學校人員爆滿,而家長想選擇的學校是每個班都在70人左右,這種情況班級老師其實也是愛莫能助的,他肯定顧此失彼。那在一年級的時候跟不住的,二年級必定落下,當他到了三年級其實不說三年級效應,沒有這個效應,他也就自暴自棄了。在這三年期間如果家長有時間有能力輔導還無所謂,如果輔導不了,這孩子必定玩兒完。

當然,這些情況,如果全部讓幼兒園來尋找措施去彌補挽救肯定是不對的。我只是覺得不能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全部照搬。還需結合咱們本地情況,因地制宜。

最後說一下咱們家長的問題,李老師和陳老師說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爲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處比別人的長處,如果大人長此以往造成的結果會有以下兩點:

1、大人對孩子失去信心;

2、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要比就比大人爲孩子提供了什麼?關愛孩子夠不夠?你是否發現他的閃光點知道它的不足之處?你是否爲此採取補救措施,並持之以恆?如果他不愛學習,你是否刻意引導過,讓他自覺學習,讓他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以作爲家長我們不能一味的把責任推給孩子和老師。其實他們最大的老師是咱家長。

以上就是我這次的全部心得體會。因爲個人性格問題,不怎麼會低調說話,所以寫的東西也有點兒張揚。真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5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現在在讀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媽媽。回顧女兒從幼兒園大班到升入國小以來的經歷,對於女兒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的種種表現,以及自己在那段時間裏切身體驗,感慨頗多。

一、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

女兒入國小以來,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都比較好,對國小的生活表現的比較適從,不煩躁,每天回來都會嘰嘰喳喳的告訴我她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有做國小生的那份光榮感。之所以她會這麼快的適應國小的生活,這要得益於她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幼兒園裏開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國小啦”活動。當時幼兒園組織多次到周邊的國小校園去體驗生活,看看國小的校園、教室,坐進國小的課堂和國小生共同感受學習的氛圍,還和國小生一起開展“課間十分鐘”的遊戲活動,由此極大地激發了女兒和小夥伴想進入國小生活的積極願望。此外,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積極的引導她。有一次,她對我說:“媽媽,今天妞妞說國小老師很兇的,犯錯誤就會懲罰你。”看到她憂心忡忡的樣子,我認真地回答她:“不會的,你看小馮阿姨,她就是國小老師,她一點也不兇啊,她還懂得很多的知識,你有很多不懂的問題都是在她那裏找到答案哦。”聽到這裏,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說,國小老師不兇的!”因此,進入國小以後,女兒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緒,非常崇拜老師,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師,有時是想做一名語文老師、有時是舞蹈老師,有時又想做一名數學老師……

但是,女兒的國小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剛升入大班的時候,我和其他家長一樣有着“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恐慌,同時也基於跟一些已經上國小的家長的交流所得來的訊息:“我家小孩上國小後,拼音跟不上,字寫不好,加法算不對,都怪我沒讓小孩子上幼小銜接班”、“國小裏的漢語拼音會過的非常的快,幼小銜接班一定要上,否則跟不上的”……。我四處打聽哪裏的幼小銜接機構比較的好,着急於給女兒在認讀拼音、練習寫字、學習算術等認知上進行準備。於是整個大班的那段時間裏,我和女兒的週末都是奔波在學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後對於她沒有掌握好的還得再給她鞏固和加強。在我和女兒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認讀與書寫、20以內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些漢字的書寫。犧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樂時光,但我們卻有了更多的收穫,於是我似乎對她入國小後能否更快的適應學習少了一份擔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兒升入國小一年級了,在最初的那幾周裏,女兒表現得自信滿滿,回來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業和課堂上的`反饋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級家長羣裏有家長因沒有沒給孩子上過幼小銜接班,孩子掌握較慢、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練習而着急時,我總爲自己最初的決定沾沾自喜。可兩週之後,我漸漸發現,她的作業正確率開始下降,錯誤百出。於是我趕緊跟老師溝通,瞭解她的在校學習狀態,想知道出現這種情況背後存在的問題所在。在老師那裏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剛開始時每次上課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學的內容,可能是之前學過,舉手的次數也比較多,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也特別的高興,學習的勁頭還是挺足的。最近一段時間發現也正因爲她之前學過,感覺都會了,受到老師表揚的那種成功感已經不那麼強烈了,更多的是認爲自己已經會了,上課的專注性不夠,於是課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時的我才突然感覺,自己最初的那個決定並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經不斷提醒自己班級家長的那段出現在我的腦海: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知識其實是無窮無盡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在將來的路上不斷的去獲取。

二、家長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在我瞭解事情的原委之後,認識到當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須儘快的幫助她調整自己,於是我和女兒進行了交流,圍繞她近期自身出現的學習問題,把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壞處,以及專心聽講的好處進行了討論,女兒逐漸知道了上課專注的重要性。同時,我也和老師保持了緊密的聯繫,通過家校的共同引導,女兒身上出現的問題苗頭得以及時糾正。

所以,對“幼小銜接”教育,我想作爲家長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認識到“幼小銜接”並不完全等於學學拼音、認認字、算算數,更重要的是在“幼小銜接”階段,不僅要對孩子在情感上、習慣上、思想上給以正確的引導,同時家長自身更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1、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是實現幼兒園與國小兩個階段平穩過渡的必要性輔助教育。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爲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動、遊戲的方式進行,而國小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學習爲主的教育,兩種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銜接這個環節做好了,孩子就會很快適應國小生活,無論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孩子也更容易培養自信和喜歡國小生活。

2、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綜合適應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裏,孩子們過的是一種被照顧的集體生活,吃飯、午睡、遊戲等,都需要老師看護。但進入國小後,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們本身要具備更強的自理能力。在幼小銜接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訴他們,到國小後需要這種能力。比如一些家長,在孩子上國小前,報了幼小銜接班,雖然老師提出不需要家長送到教室,在樓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長卻就是擔心,非常固執要送進教室,其實這在孩子的幼小銜接教育中,無形中是起到了一個反面的教育。

3、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不能只依賴專業培訓機構。幼小銜接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幼小銜接的教育也是來自於多方面的,由於家長們對幼小銜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熱衷於尋找一些有名的幼小銜接教育機構,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銜接中所應該發揮的關鍵性作用。

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家長們每到週末,就樂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訓機構,有的甚至要參加好幾個幼小銜接。而當孩子回到家裏後,這也不讓幹,那也不讓做,整天溺愛有加,吃飯要人來喂,睡覺睡到中午,上廁所要全程跟蹤,完全把幼小銜接置於腦後,因爲在家長們的眼中,幼小銜接就是學拼音、學寫字、學加減,上學後能超人一頭。但我們不應該忽視,即使在上國小前不學這些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國小學習後,大家都會重新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種綜合適應能力,卻總是被別人落在後面。

所以,幼小銜接不是哪個培訓機構,哪一所幼兒園就能獨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銜接,是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銜接不光是認字上的銜接,更應該是從一個生活環境轉變到另一個生活環境適應能力的銜接。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6

從有女兒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成了頭等大事。歷經了父母對我的教育,目睹了朋友對孩子的教育,結合了我對女兒的教育,讓我充分地認識到,要很好的教育孩子,就必須做一名有智慧、能陪伴的媽媽。我們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漫不經心的話或者是一段有“預謀”的短劇,都能夠起到教育孩子、促進成長的作用。說到這兒我想所有的媽媽都會聯想到自己在和孩子相處中,是如何的開動腦筋,鬥智鬥勇的了,下面我就結合親身經歷談談自己的幾點心得。

01、自帶濾鏡,做孩子的“頭號粉絲”

用欣賞的眼光和寬容的心對待孩子,對於合理需求給予及時、有效的.迴應。六六喜歡唱歌、跳舞,經常有機會在各種場合表演,然而她小的時候膽子並不大,即使是在熟悉的人面前,也不願意表演,家裏的客廳纔是她的最佳舞臺。在六六3歲的時候,幼兒園組織舞蹈表演,前期的練習一切順利,到了彩排的時候,六六拒絕上臺。“怎麼了?”我問,“你不是最喜歡唱歌跳舞了嗎?”“那些人我都不認識,我……我有點怕。”六六答到。我覺得又好氣又好笑,鼓勵她說:“不要害怕,你一直是個勇敢的孩子,媽媽跟你分享個好辦法,我們把臺下的人想象成你最喜歡的小兔子,我們給小兔子表演個舞蹈,好嗎?”“好吧。”六六答應了,勉強完成了彩排。到了演出那天,六六看見那麼多人坐在臺下,縮在我懷裏不願出去。我半拉半抱,把她帶到了後臺候場,鼓勵道:“媽媽相信你是最勇敢的寶寶,媽媽就站在舞臺旁邊爲你加油!”輪到女兒表演了,六六看起來還是有些緊張,但音樂一響起,她瞬間忘了緊張,隨着節拍,跳得自如歡快。

那次的演出可能是一個小小的舞臺,但我們深知,對於年紀尚幼的女兒來說,再小的舞臺也是一個生疏的世界,她會感到不安,會需要親人的支持與鼓舞。我們不僅要做她的“頭號粉絲”,在她演出時爲她喝彩,更要做她永遠的“鐵桿粉絲”,協助她妥善處理有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讓她更自信、更歡樂。

02、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模範榜樣”

作爲家長,我們平時關注的更多的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夠不夠等生活細節問題,但其實孩子的教育是都是從點滴開始的,小到排隊接水、掛毛巾、跟老師問好,大到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跟別人交流,學會傾聽等,都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引導和重複示範纔會取得成效,我們家長更要爲孩子做好榜樣,成爲他們優質的“模仿對象”。

剛開始帶六六在戶外玩耍的時候,她很想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但又不敢,讓我幫忙。我會拉着她主動上前:“你們好啊,我是毛六六的媽媽,她是六六,我們可以一起玩嗎?”這樣的情況出現幾次後,六六自己就學會了如何加入到陌生小朋友的遊戲中,再也不需要我的幫助,有時看見落單害羞的小朋友,還會主動邀請一起玩耍。再比如六六在書房玩玩具時,爸爸一般會在旁邊看書陪她,潛移默化中,六六自己也會找本書安靜地看上一會兒。這種言傳身教的影響,遠比我們一句“你不能幹什麼,你要怎麼怎麼樣”或者一句“來,媽媽幫你吧”要好的多。

03、善於傾聽,做孩子的“同齡閨蜜”

孩子是獨生女,周圍也沒有同齡的小夥伴,每天一回家小嘴就吧啦吧啦地說個沒完。我不管有沒有興趣聽,都得裝出在認真聽的樣子,有時也確實需要聽聽,瞭解孩子們都在做什麼想什麼。在聽的同時,把自己當做她的同齡人,她的“閨蜜”“朋友”,從孩子的角度慢慢的幫她理解有些問題,給她出主意、想辦法。

有一天六六從幼兒園回來,說:“媽媽,我再也不想和‘XXX’玩了,她今天老是吵我,說我分玩具時沒有給她發小花片。”我:“嗯,如果有人吵我,我也會不開心的。那每個小朋友都會分到小花片嗎?”六六:“不是的,有的小朋友有,有的小朋友玩別的玩具。”我:“如果你沒分到小花片,會不會不開心呢?”六六:“會的,但也不能因爲這個就吵我啊,我自己還沒有小花片呢。”我:“吵人當然是不對的,但有什麼辦法可以先把小花片的問題解決了呢?”六六:“我們可以一人玩一會兒啊。”我:“嗯,好辦法,或者大家提前商量好,今天你玩,明天我玩,這樣可以嗎?”六六:“這樣也可以,那我明天和大家商量輪着玩。”

在孩子有了自己考慮問題的能力和邏輯後,我也開始慢慢調整自己,不再是冷冰冰的教育她“你應該這樣做”,而是變成了“如果我們這樣做會不會更好一點?”,六六的牴觸情緒明顯減少了,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04、家園攜手,做孩子的“編外老師”

再過幾個月,我們大班的寶貝們就要成爲國小生了,我一邊感受着孩子的成長進步,同時也不免有些擔憂,還好老師分享了《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給我們,通過學習我瞭解到,其實老師們早已將各種教育滲透在孩子的幼兒園生活、學習中。從小班開始最簡單的摺紙,到上學期的剪窗花,再到這學期手工編織,六六學會了各種摺紙方法、窗花圖樣,動作協調能力自然就上去了;每週的故事會,讓六六傾聽與表達本事也慢慢提升了;每天的值日生制度,老師會安排孩子們擺放碗筷、分發玩具、維持秩序等,逐漸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任務意識,培養了孩子初步的責任感。作爲家長,我們要多向老師們請教,按照《要點》配合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引導、強化鍛鍊、緩解焦慮,從容的幫孩子完成幼小銜接的過渡。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7

在梳理孩子從出生到現在的點點滴滴中,我猛然發現孩子在不經意間已經從懵懂無知成長爲有思想有個性的“小大人”了。讓我又一次深深地意識到我們一定要用心珍惜陪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這個過程可能有艱難、有曲折,但一定是快樂而溫暖的。

01、培養孩子獨立性

因爲我是邊工作邊帶的孩子,自然對孩子的照顧無法做到那麼周到,所以這可能無形中就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和較強的生活能力。孩子在三歲以前被一個人放到家裏,這是常事。我有時要上班,有時還要接送老大上學。不過之所以能放心的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裏,跟我的工作特點有關係,我們上下班相對自由,家就在單位,我可以隨時回去看她。所以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自己玩玩具,自己睡覺,自己找朋友玩的這種能力。有一句話說“愛我就別把我摟得太緊”。所以作爲家長,我們該放手時就要放手,懶媽媽可能真會成就一個獨立自強的孩子。

02、樹立孩子的規矩意識

孩子三歲以後一定要給他樹立規矩意識。好好從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她爸爸就給他講上學沒有條件可講。也一再給我叮囑,孩子再不想上學,即使哭鬧,當媽媽的'不能心軟。記得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他有強烈的新鮮感,十分熱情積極,但過了兩三天之後就不願意去了,這是許多小朋友在初入園的時候都存在問題。但是我們從來沒有遷就她。堅持天天必須去幼兒園,最嚴重的一次,她大哭大鬧,直接不走,她爸爸就強行抱着她,把她塞進教室。回來之後老師打電話給我們說其實進教室過了一分鐘就高高興興和小朋友們玩起來了。過了一個周她就形成了自覺上學的習慣了。

03、培養孩子的興趣

孩子從兩歲開始,我就給她買貼紙故事書,和她一起完成;慢慢地孩子對繪畫和讀書都有了興趣。於是我又給她買彩筆、馬克筆,讓她隨便畫,想畫什麼就畫什麼,想怎麼畫就怎麼畫,……這培養了孩子創造性思維和對繪畫的興趣,現在在繪畫班裏,老師經常表揚我的孩子畫得最好。並且對畫畫有濃厚的興趣,幾乎每天放學回家都要自己畫一幅畫。看着孩子從最初的只會畫出簡單的幾筆,到如今能畫稍微複雜且能帶故事情節的畫,我感到無比的欣慰。我上班在外地,只有週末在家,但週末不僅要給大孩子輔導作業,還有許多家務要做,很少有時間能安靜地陪孩子玩,所以我就給孩子買拼圖、太空泥、超輕粘土……讓孩子自己動手。如今孩子愛上了做手工,並且也做得相當不錯。一個紙片、一個紙板、一把剪刀、一卷雙面膠,她能憑自己想象給我做出各種圖形。

不知不覺中,孩子在慢慢成長,也在點滴進步,這離不開我們家長的付出,更離不開老師的悉心呵護與教導。當然,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漫長而艱鉅的工程,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爲我們孩子的成長營造一片自由、美好、充滿愛與溫暖的天空。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8

我家孩子今年已經4歲半了,轉眼進入幼兒園大班學習,隨即步入國小階段。我們深知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國小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重大轉折。如何爲孩子做好科學的幼小銜接,爲孩子入學做好準備,是我們目前最關心的問題。

恰逢安康市第二幼兒園在“學前教育宣傳月”來臨之際,精心組織家長們在線觀看幼小銜接公益講座,讓家長對幼小銜接有了新的認識,解決了家長們的疑慮和困惑,對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有了方向和指引。我作爲觀看幼小銜接公益講座的家長,感觸最深的就是胡華老師的“領會‘精神’,積極行動”,特別喜歡老師說的“知行合一”,對孩子幼小銜接的知識講座我們也聽了幾節了,對於孩子在幼小銜接中會遇到的一些困難,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針對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也已經有了一些相關的想法,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可能就是儘可能的將理論帶入到現實,讓觀念和行爲達到一致,從而實現科學的引導,爲孩子的後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從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可持續發展觀。

“如果我們把人生看成一場短跑,可能會盡快地衝向終點,不去籌劃未來……科學的.入學準備,我們不僅要關注當下,也應該爲他們的未來發展做好準備。”怎樣把無力的語言變成切實有效的行動將是我們要共同去努力的,華愛華老師從五個方面給了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1、健康着重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增強體能,養成健康習慣,而不是簡單的去訓練哪一個項目,只有有了一個強健的體魄,纔能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纔可以在鍛鍊中得到力量與身體的協調能力。

2、語言通過口語表達與閱讀理解提高思維能力和敘事能力,而不是單一的讓孩子認字,背書。

3、科學在教學與科學啓蒙中提高思維能力和科學態度。

4、社會認識自我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增進同伴合作與歸屬。

5、藝術通過音樂美術等藝術啓蒙活動培養審美興趣。

我們可以將這些目標滲透在日常生活中,從而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做到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繼而達到幼兒的自主學習,培養幼兒的探索求知慾。幼兒在以生活與遊戲爲基本途徑的學習中,獲得了大量直接經驗,其中蘊含着許多後繼學習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生活與遊戲中的學習是一種探究發現式的學習,更容易形成後繼學習和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學習品質:好奇、探究的興趣、主動性、專注與堅持,便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不斷創新的表現,而這些是兒童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幼小銜接是整個教育階段中第一個重要的銜接環節,孩子在努力的同時我們做家長的也要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引導孩子平穩、自信的過渡到國小生活。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9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家兒子進入國小校園已經1個月了,認真傾聽了高老師聲情並茂的講座,瞭解到上國小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與人際交往壓力,如果沒有合適的疏導,有些孩子甚至難以適應國小的學習節奏和學習方式,出現抗拒心理,出現的“厭學”情緒。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顯得尤爲重要,那麼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家長首先心理定位必須準確。

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不能把每個孩子學習的指標如同參考工程建設指標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優勢,針對孩子的學習接受程度,理性的給孩子定位,與其讓孩子被動的承受學習的壓力,不如讓孩子主動的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國小的作息時間更爲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牀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牀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所以對於孩子的時間觀念的培養就顯得由爲重要,但是身爲家長就要以身作則,因爲現在孩子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還處於一個懵懂期,被動的認爲家長在做的就不會錯,家長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現在流行的“葛優躺”是最好不要出現,應該是把我們回到家裏需要做的事情馬上處理,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放學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寫作業,而不是有樣學樣的“葛優躺”了;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要堅持做完。寫作業時一定要認真寫,寫完後書包收拾好才能去看電視和玩。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時,沒有給予適當的教育和訓練,那麼他就會喪失做人的一種能力,無法站在已有的經驗高度上體會對他人的責任心,適當的讓孩子做點家務,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大人不應因此指責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而應首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對於孩子有失誤的地方,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孩子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考慮問題不周全,力氣小,不能幫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會幫倒忙,但是沒關係,我們需要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並不需要結果。

三、培養孩子交際能力。

人是羣居動物,有人比喻成豪豬,冬天爲了取暖,他們必須離得近一些,但是因爲距離太近,它們的刺又會刺痛對方,因此只能保持適當的距離。所以說人際關係的培養還是需要一個比較完善的交際能力去維繫。對於孩子交際能力的培養我給與孩子的就是幾句話:謙虛、不驕不躁,去發現他人比你優秀的地方,心懷感恩之心。

四、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說到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如是說來增強家長的知識面。當今社會電子產品以及電子設備太多,不讓孩子接觸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樣,堵不如疏。讓孩子去接觸電子設備,引導孩子在網絡上去接觸有教育意義的動畫以及遊戲軟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遊戲軟件是“悟空識字”,動畫類的:“福鼠三十六計、哈利學前班、唐詩三百首”,這些東西需要家長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長自己必須知道里面所講的內容,並能在孩子產生疑問的時候,能夠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問。對於孩子的閱讀能力,我並不贊成讓孩子睡前看書,因爲看書是一種有意識活動,睡前大腦應該適當放鬆。孩子接觸事物比較少看完書大腦會處於高度的思考狀態,不利於睡眠。我一般會在睡前讓孩子聽聽比較舒緩的古琴曲,讓孩子早點休息,睡足10個小時。早上起牀,我會讓孩子朗誦課文或者孩子感興趣的書,這樣既讓孩子增強了閱讀能力還鍛鍊了孩子的朗誦能力。總之,老師和家長互相協作,“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孩子缺少自主學習能力,老師給我們一個方向,家長要順着老師所給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並吸收所學習到的知識。、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願意上學,喜歡上學,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0

5月20日到6月20日,我們迎來第十一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今年的主題是“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

聽到“幼小銜接”,許多家長會有誤區,認爲那是孩子升入大班要考慮的問題,特別是很多家長不由自主地將孩子會不會寫字、認字、能不能坐得住等這些顯性的表現與幼小銜接劃等號,甚至還有家長互相攀比誰的孩子會寫字、會背誦唐詩等。“幼小銜接”是兒童成長路上的重要階段,對兒童後繼學習與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科學的幼小銜接應該是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出發,將入學準備教育貫穿於幼兒入園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過程,滲透於幼兒在園在家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做好身心、生活、社會、學習等方面的準備。作爲家長,我們要全力配合幼兒園,做到家園配合的前提下,更應該做到家園合力。

一、培養孩子熱愛運動

強體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幼兒運動的好處主要有促進骨骼生長髮育、增強抵抗力、助消化、促進身心健康、助睡眠等。只要天氣好,我們就會帶丁鎂甄到戶外運動,陪孩子一起跑步、跳遠、玩各種球類遊戲,騎車子、玩滑板等等。

二、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社交是提升孩子適應能力的手段。鼓勵孩子主動交朋友,能夠讓孩子不會孤僻,增進人際關係,語言更靈活,多元學習,進步幅度大。丁鎂甄今年三月來到高新二幼,寒假時我就引導她要換新幼兒園了,向她描繪新幼兒園比現在的幼兒園有多好。但她聽了十分不情願,原因是在以前的幼兒園有許多好朋友,捨不得她的小夥伴。我就對她重點說:“新的幼兒園有更好的玩具,有好吃的飯菜,會有新夥伴”,但這些都無濟於事。很快進入新幼兒園,第一天,丁鎂甄哭着到了班上,和誰都不說話,半天過去,老師引導她認識了新朋友,短短一個周的時間她就交到了五個好朋友,每天回家還會主動分享她和好朋友的趣事。喜歡交新朋友,讓她很快地適應了新幼兒園。

三、培養孩子熱愛勞動

勞動是提升孩子生活能力的助推器。勞動能夠鍛鍊孩子的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建立起生活的幸福感和自信心,瞭解勞動的快樂和辛勞。丁鎂甄在家裏經常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掃地、拖地、擦桌子、擦自己的鞋子。我們也會讓孩子做一些挑戰的事情,清洗自己的襪子、小衣服,從打溼衣服到最後的晾曬,全部讓孩子自己完成。瓷器碗也敢於讓孩子獨立清洗,我們在旁邊僅僅用語言指導。這些勞動過後,孩子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倍增。

四、培養孩子熱愛“讀寫”

學習習慣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專注力。從孩子剛出生,我們就給孩子買各種書。丁鎂甄有布書、立體書、能玩的書、電子書等等,給她提供獨立的書櫃,每天也儘可能陪孩子閱讀。書寫的經驗完全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積累,比如讓孩子正確握筆,喜歡寫寫畫畫,學習成人在紙上“畫字”,畫圖形等,創造想畫隨便畫的條件。在孩子獨立讀寫的時候,鼓勵孩子堅持,不斷培養專注力。

孩子猶如一顆種子,種植的過程需要關心呵護,但更要重視遵循成長規律,否則,一切違背規律的方式,都將影響其健康成長。因此,作爲家長需要把孩子看做獨立的個體,需要我們學會放手,需要大膽讓孩子嘗試,充分地讓孩子體驗生活的每個過程。只有身心健康、自信開朗、適應能力強,才能讓孩子的未來更好。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1

一、爲什麼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國小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小銜接就是指由幼兒園進入到國小低年級在教育中的連接。幼兒園與國小是兩個根據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而設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務的教育結構,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決定了不同的教育階段。而連續性規律又決定了銜接存在的意義。

1、教育的性質、內容不同。

幼兒園是一個保教並重非義務教育機構。幼兒以遊戲爲主,教師的指導方法靈活多樣,沒有考試製度。而國小教育屬義務教育階段,主導活動是根據國家統一計劃、大綱規定的各種學科文化知識的學習,教學形式以課堂教學爲主,氛圍嚴肅。有一定的家庭作業和必要的考試製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兒園的生活節奏是寬鬆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活動的時間較多,生活管理不帶強制性。而國小階段的生活節奏快速緊張,作息制度非常嚴格,每天上課時間較長,紀律及行爲規範帶有強制性。

3、環境設置不同

幼兒園環境的設置生動活潑,色彩亮麗,有許多的活動區域,在其中有豐富的活動玩具和材料供幼兒動手操作擺弄。幼兒可以自由選擇遊戲及同伴進行交往。國小的教室的環境佈置相對嚴肅,成套的課桌椅排列固定。學生自由選擇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

4、師生關係不同

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個別接觸的機會多,時間長,涉及面廣。師幼關係融洽和諧。幼兒的安全感和被愛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國小師生接觸侷限在課堂之內,個別接觸少,涉及面較小。

5、社會及成人對兒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成人對國小生的要求相對嚴格具體,期望值高,這給兒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

6、教學知識結構不同

幼兒園學習內容是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的淺顯知識,以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概括、想象、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的能力等爲主。國小的教育內容是系統的學科知識,是以符號爲媒介的學科知識,它的抽象水平相對較高,這種學習內容只有當學習者的思維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時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時,國小生活對幼兒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兒童初入學時由於幼小銜接不當經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會適應方面,及情緒方面的不良適應表現如食慾不振,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降低,不會和諧交往,厭學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初入學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並對其今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

因此搞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意義重大。它既有利於兒童入學前後的學習和發展,也爲以後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當前我縣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幼兒園國小化現象

嚴重很多幼兒園,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兒園和鄉村幼兒園把入學準備片面的理解爲認字,做數學題,並以此作爲評價幼兒園教育的指標。像國小生一樣寫作業、背誦課文。由於教學內容背離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這不但不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極大的挫傷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這不僅影響幼兒上國小,甚至影響他們今後對學習的不良情緒。

2、幼小銜接的片面性

幼小銜接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應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銜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傾向比較嚴重。近年來,有些幼兒園對幼兒智力因素極爲重視。這些幼兒園教育中有時忽視了兒童傾聽、表達等各種能力的提高,忽視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忽視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這樣使幼兒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爲習慣,對學校的規矩和課堂常規缺乏瞭解。另外如握筆姿勢和坐姿不當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也將影響日後兒童的`有效學習。

3、幼小銜接的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國小靠攏。但國小卻無動於衷,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特點,有的國小甚至給幼兒入學設置各種臺階,形成銜接上的一邊倒,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幼小銜接既不是幼兒園國小化,也不是國小幼兒園化,雙向準備纔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4、幼小銜接的突擊性

銜接工作是一場持久戰。其實,銜接工作在幼兒一入園就開始了,整個幼兒教育時期都要爲兒童國小和今後的成長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質準備。而在大班,是要側重做好兒童入國小的特殊準備,如通過遊戲和繪畫等活動培養兒童寫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數幼兒園在兒童將要入學的前半年才做銜接工作,在大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突擊訓練,這些做法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在兒童3、4歲剛入園時就加以逐步的培養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規則意識等和正確的姿勢、良好的習慣等。如果在最後時期才進行強化訓練,急於求成,會使兒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壓力驟然加大,難以適應,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還使兒童對國小和未來的學習產生畏懼情緒。幼小銜接是長期的工作。

5、入學準備的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兒園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國小教學方式上課,改變一下課桌的擺放形式,延長課時,或帶幼兒去參觀國小,請國小生回園介紹學習生活等。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這些對解決幼小銜接問題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三、針對問題,明確思路

1、遵循兒童發展的特點,明確銜接任務兒童的發展既是階段性的,又是連續性的,學前兒童和國小生確有不同階段的特點,但是一個孩子決不可能在跨入國小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兒的特點。爲適應兒童在此時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促進其健康成長,幼兒園要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兒童適應國小生活,而要強調讓教育適應兒童的發展。用科學的方法啓迪和開發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健康的體質、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怕困難的進取精神、不依賴他人的獨立創新意識、主動積極的求知慾望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等。

2、依據銜接工作的規律,突出銜接原則

(1)雙向性原則

雙向性是指國小和幼兒園相互銜接,園領導和老師要設法與國小溝通,既要保持幼兒園的獨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與國小保持連續性,爲兒童一生的發展創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是指銜接的內容要包括體、智、德、美各個方面。入學準備是全面素質的準備,包括身體、學習和社會性適應等方面。教師和家長最關心的是兒童的學習,最苦惱的是他們的社會適應性能力,而兒童的身體素質和社會適應性能力對學習又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幼小銜接應是全面的銜接。

(3)漸進性原則

漸進性是指從幼兒入園之初就開始逐步做銜接工作。兒童某方面的能力和習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將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各方面素質分解成不同層次、水平的教育目標,劃分到不同階段的教育中去完成。銜接工作應該兒童一入園就開始,整個幼兒教育時期,都要爲兒童入國小和今後的成長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質準備。在學前的最後一年,側重做好兒童入國小的特殊準備,如通過遊戲和繪畫等活動培養兒童寫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線格等。

3、從實際出發,找準銜接點

由於兒童所處的區域不同(如縣城和農村),所受學前教育時間長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學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學前三年教育),因此他們入學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各方面的發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須依據上述條件來確定銜接的重點,以點帶面,推動銜接工作的全面發展。要把提高兒童的適應能力做爲銜接的焦點。應從發展和提高兒童自身的內部適應能力入手,解決銜接問題。在課程設置、教材配置和教學方法、手段的選擇上要注意以提高兒童心理素質爲目的,要加強對兒童的主動性、學習動機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減少或縮小兒童不適應的過程,使之較順利地過渡到國小生活。

4、考慮外界困素對銜接的影響,重視家長工作

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一方面,兒童的生活行爲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態度的影響。因此,幼兒園應重視做好家長的工作,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和向家長開放幼兒園的活動等方式向家長宣傳教育方針和正確的銜接措施,幫助家長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長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對兒童進行銜接教育,保證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根據思路,調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針對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我們學前班進行了“注重心理素質培養爲入學打下基礎”的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們的做法是:

一、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責任意識,激發幼兒主動學習

我們要重視從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入手,採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將任務作爲自己的一份來完成。首先,要給幼兒立規矩,該做什麼,該怎樣做。利用榜樣的作用,如開展每週一評有“小能手”“我最棒”“我會幹”激勵幼兒完成自己的職責。在活動中讓幼兒意識到應該如何對自己、對別人、對班集體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自覺性。開展遊戲活動,使幼兒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大家的利益,增強了集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兒主動性的發展,使幼兒心理產生強烈的愉快體驗,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

二、教幼兒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兒樹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兒入學後能否適應國小生活的主要條件,入國小後,兒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因此,學會聽清、理解、記憶和完成任務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讓幼兒會聽,能聽懂老師的話,幼兒只有在聽懂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學活動中,應利用一切。

(二)讓幼兒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在活動中採取多種方法和形式讓幼兒“說”,可能的機會和環境,讓幼兒學習聽懂老師的話。

(三)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獨立完成任務。老師要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如讓幼兒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積極爭取家長合作,共同注重對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只有“家”“園”密切配合與共同重視,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孩子自己拿主義做決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幫助幼兒提高學習能力

創造性的認識特徵是兒童學習的良好品質,訓練幼兒發散思維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動中,我們積極訓練幼兒的這種擴散思維能力。要及時發現和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類創造性遊戲來滿足幼兒創造表現的願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總之,在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同時,不是讓幼兒被動地消遣地適應,而是促進幼兒身心向前發展,增強個性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是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適應。也就是說,在教育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求適應。上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幼兒園應注重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質培養,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國小生活,是“幼兒銜接”中我們應重視的問題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2

女兒今年6週歲了,準備9月份入國小,“是否應該讓孩子提前學習國小課程?”這兩種想法一直讓我猶豫不決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學習了國小課程我怕孩子在正式進入國小後,因爲老師講的知識都會了,不認真聽課,不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聽課習慣。如果不提前學習國小課程又但心孩子上學小後跟不上班級課程的進度,從而影響到孩子對學習信心。《“幼小銜接”特別策劃》中提到的現狀無論是角度還是觀點,正是我們做爲家長重點關心的問題。下面談談我通過閱讀《幼小銜接》所得到的啓示及心得體會。

通過閱讀了心理學家格塞爾著名的雙胞胎爬樓梯實驗結論同時也參考了“三年級效應”我個人認爲啓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與讓孩子提早學習過多的國小課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會主動學習自己感興趣知識。

“孩子對成績、分數是沒什麼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數意味着什麼”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其實真正在意分數的是我們長家,我們對成績和分數認識,決定了孩子對成績和分數的認識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爲粗心大意,也可能是學習方法不對等原因,因此我們家長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後我們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最後同孩子一起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閱讀《“幼小銜接”特別策劃》爲我做好孩子進入國小的準備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同時我也在根據《“幼小銜接”特別策劃》指導,查找自己身存在的問題,調整自己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爲規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做爲家長讓我們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吧。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3

時光匆匆,我們的寶寶就要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國小,成爲一名國小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國小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國小生活,是我們每個家長擔心焦慮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聽了xxx王小組的課,也經過自己的經驗和資料查詢,我們可以試試重以下幾個方明進行:

1、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國小,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爲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我們可以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國小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讓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國小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爲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這樣讓孩子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2、培養孩子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能力。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氣氛,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3、培養孩子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孩子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未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選擇喜歡的讀本陪讀。再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遊戲,比如下棋,畫畫,摺紙,適當減少遊戲時間。可以讓他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數字,做一些簡單的加減法。

4、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現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長輩包辦,生活自理能力差。讓他們自己拿個飯,整理個書包都是無從下手,平時我們就有意識加強他的次序感,條例性。讓他們自己吃飯,穿衣,自己整理東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強,孩子在入學後也比較適應國小的集體生活。

以上幾點總結,希望對我們的孩子有所幫助,願我們的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願意上學,又喜歡上學,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4

尊敬的幼兒園領導以及可愛的老師們:

您們好!

提筆首先感謝各位老師的辛勤付出,謝謝你們對孩子的關心教育以及鼓勵!說起孩子,每位父母都有很多的話要說。我也一樣,作爲胡舒桐的媽媽,看着我的孩子一天天長大,心裏充滿着喜悅與感動。每天被孩子的話語感動着:“媽媽,外面冷多穿一點”“媽媽,下課了要早點回來,我會早點睡覺的”“媽媽,你忙晚了可以遲點來接我”被孩子這樣的理解並安慰着,心裏充滿着感動,孩子就是我們的財富,她不斷的給我們設立目標“什麼時候買新房子,買車子,帶她出去玩啊!”等等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與未來,所以作爲父母的我們,今天盡最大的可能去放大她們的夢想,因爲時代在變化,孩子今天接受的東西已經和我們同步了,甚至超出了我們。所以在家中我們給她做了一個榜樣,不管颳風下雨,只要有我的課程,我都會堅持去學習、聽課。這樣孩子在離開我的一段時間內,她學會了獨立,自己刷牙、洗臉、洗腳等等.我每次出差回來她會很興奮得把自己獨立完成的事情快樂而自豪的告訴我,我也會傳遞學習成長後的快樂感受給孩子,這樣的話,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也和我一樣,每天在學習、進步、在成長,只有父母不斷要求自己,才能帶好我們的孩子,給孩子一碗飯吃,可以讓孩子成人,給孩子一個觀念,可以讓孩子成才。

我的孩子可能沒有別的孩子那樣被呵護的那麼周到,但是她懂得自己關心自己,自己疼愛自己,並知道關心呵護我們。因爲就我和她爸爸兩個人照顧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外公外婆又不在合肥,所以忙的時候要到很晚才能接她,回去我經常會跟她道歉,孩子總是樂觀地說:“媽媽,我知道你忙,沒關係,有老師陪我”孩子的話語能聽出來,她已經把老師看得比父母還要重要的位置,因爲老師和小朋友每天都和她生活在一起,而我們白天很難陪她,一週只有週日一天,所以,在此對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感謝所有幫助關心過我們桐桐的每一位老師!擁有夢想、樂觀、積極、獨立……只有我們和老師不斷的鼓勵,讓孩子自信的迎接人生的一個個起點,孩子要走的路還很長,在我們能陪她的一段路程上希望她幸福、快樂!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5

有幸參加了學校的幼小銜接的家長會,每次開家長會,我都收穫很多,不僅加深了對學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認同,也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受益匪淺。幼兒園和國小畢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孩子們究竟會不會適應未來的生活,是我們家長們行動的時刻了。從心理疏導、習慣培養、知識與物質儲備,都應該着手努力了,爲的是讓孩子能很好地過度好幼小銜接這一段日子。從現在開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種種計劃,陪伴兒子,和他一起成長,希望順利完成過渡。各班老師既向家長彙報了孩子們近階段的進步和不足,同時也提出了本學期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長配合的注意事項,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礎上實現家園共育。此次幼小銜接家長會,爲家長提供了專業的建議與指導,促使家長在教育理念、引導方式等方面與幼兒園、國小達成一致,攜手共進!

大班的這學期是小朋友們告別幼兒時代邁向國小的最後時期,也是關鍵的調整時期,本次邀請了常青第一國小的優秀教師李萍,當他在臺上深入淺出、專業、真誠的交流下,家長們靜靜的聽,專心的記筆記,會議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淺,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兒園不僅是孩子們的學習、成長的樂園,更是家長們學習、收穫的家園。

過李老師的詳細講解,從各個角度、全面地講解了幼小銜接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學習問題,應對的方法,家長們對待孩子學習的心態,孩子們的上國小後的情況等等,李老師通過分享自己的育兒經歷,傳授了非常的實用、有效的學習方法,讓我們感觸頗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兒階段家長們更多的是把精力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長,保證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給了學校和家裏的長輩們,很少有針對性對孩子在學習習慣、思維、禮儀等方面的培養,而到了國小階段,李老師提到“這個是我們生活知識學習的階段”,在這裏不僅需要學習數學、語文、禮儀、天文、地理等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因爲有了這些知識才能保證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長們對於國小階段來說家長們應該是家庭教師的角色更多一些,不僅需要對孩子們學習習慣、思維習慣、搞挫能力、獨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護能力方面培養,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孩子們學習的信心,教給他學習的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經過去年家長會後,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已有針對性地對孩子們進行了幼小銜接的學習、鍛鍊以及提高,讓孩子和家長們充分的得到了學習和調整(桐桐現在做到了每天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業),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我們會努力的培養桐桐的拼音、基本的數學、識字方面,當然首要一點是興趣,做到不強迫學習,相信在三位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會順利的渡過這個難忘而又充實的大班生活,讓孩子們可以更快地適應國小的.生活、更健康的成長,謝謝!聽了於老師關於幼小銜接講座後。我把聽到的一些可供採用的舉措跟大家分享,希望對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長有幫助。

幼小銜接培養習慣是關鍵。蒙臺梭利教育有這樣一個原理:教育效果具有爆發式特徵。只要我們通過合理、正確的教學方式,就可以爲孩子儲蓄大量的、進一步爆發的、快速成長的、具備更久遠競爭力的基礎。

一,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要爲孩子構建和諧的環境,做孩子的表率。還有一點是督促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只有鍛鍊好身體,纔有進行文化學習的資本。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一、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國小生活內容的變化;師生關係的變化;教學方法的變化。父母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變化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才能在各方面輔助老師爲孩子科學地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二、從各方面切實做好大班幼兒的入學準備工作

第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我們要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

第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要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他人信任你,纔給你佈置任務,培養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並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並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

第三,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給幼兒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他人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家長配合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揀菜等。

第四、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讓孩子成爲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園是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麼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習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着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第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走進國小,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同時父母應避免以下傾向:

1、對孩子期望過高。

2、對孩子過分保護或包辦代替,不僅影響孩子獨立性責任感的形成,還會使孩子事事依賴、自信心降低。

3、父母千萬不能進入讓孩子提早接受具體課本知識的誤區,而應重視孩子進行認、讀、算背後的智能發展。

1、幼小銜接家長會感受

參加了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家長會,感覺受益匪淺。瞭解學習習慣早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認真傾聽老師和家長的要求、教孩子理解老師和父母的要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做事拖拉、養成閱讀背誦的習慣。

瞭解了五大能力培養最重要:語言與專注力、區分玩具與學習、課堂行爲、時間觀念、作業行爲與任務意識。如:通過語言與專注力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把聽覺材料快速地讀出來,聲音響亮,吐字清晰。通過區分遊戲與學習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正確的區分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玩。

能夠正確的區分兩者之間的關係。通過課堂行爲的訓練,使孩子能夠養成正確的上課、舉手、站立、坐姿、翻書、讀書、做筆記以及下課等課堂行爲,按照正確的課堂行爲要求完成課堂內容的學習。通過時間觀念的訓練,使孩子學會認識時間,學會整點與半點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時間,並會制定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時間表。

2、幼小銜接家長會體會和建議

要更多地與老師溝通。尤其是現在大班階段,要求嚴格了,要學的東西也多了,家長主動與老師溝通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單獨預約老師進行溝通,估計時間上不允許,家長忙老師也忙。其實可以在接送小孩的時候進行溝通,不要一送到幼兒園或者一接到小孩就馬上離開,稍停一下,多跟老師聊幾句,這樣的溝通還是很有效的。

要更多地支持老師的工作。大班的教學任務相對更重,要求更嚴,家長的理解是對老師的最大支持。建議以班爲單位,利用週六日的時間,以自願報名的形式,組織班上的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外出活動交流。

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一般最後都要進行結束性的總結,如:本次活動促進了家庭與幼兒園的聯繫,不但讓家長更進一步瞭解幼兒園,瞭解自己的孩子在園狀況,重要的是獲取了很多讓自己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必需的知識:要從時間上互相靠攏,學習習慣和常規要求互相銜接,生活自理能力上互相銜接、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等……能更好的協助孩子們踏上新的起點,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國小生。

3、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的結語

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主要內容可以會議的主要內容上介紹,如:從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兒園安排幼小銜接的一系列活動安排,接下來,老師圍繞“幼兒園與國小的不同、國小新課程的特點、聚焦習慣、家長準備”等四個方面給家長上了一堂“幼小銜接的有效性”的課。家長們紛紛表示了自己受益匪淺。也可以從轉變家長觀念,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的方面來寫。

幼小銜接家長會,可以使家長了解幼兒園在開展幼小銜接活動的工作內容與情況,更好的進行家園共育,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包括了相當豐富的內容,如可以總結家長的來園情況,向家長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家長是如何迴應的,家長有哪些方面的要求,以及本次幼小銜接家長會的效果等等。

本着提高認識,鍛鍊意志,發展能力這一原則,注重家園配合,一日活動的滲透和環境的潛移默化影響在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作用,在轉變家長教育觀念的同時,創設大量行爲實踐機會,創設教育途徑來引導和促進幼兒社會性適應由知到行的轉化,從而形成一種習慣,一種能力。

如:通過本次家長會,我們幫助家長更新、端正、樹立了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這是幼小銜接教育成功的首要保證。爲家長分析出現銜接“陡坡”的原因。比較分析了幼兒園與學校兩類教育機構的差異以及因家庭教育的誤區形成的銜接“陡坡”使家長認識到幼小銜接教育的重要性和着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