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關於廉潔從業的個人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廉潔從業的個人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廉潔從業的個人心得體會範文

關於廉潔從業的個人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廉潔”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的《楚辭》中:“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意思是說,我年幼時稟賦清廉的德行,獻身於道義而不稍微減輕。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註釋說:“不受曰廉,不污曰潔。”也就是說不接受他人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潔。

廉潔是一個人的品行,是一種風格、一種境界。廉潔不是裝樣子,也不是作秀,更不是自欺欺人的把戲,演給別人或是自己看的。廉潔要求的是實實在在,是從內心到行動上都清清白白、乾乾淨淨。在廉潔從業中,我們管好自己必須要注重廉政思想文化的建設,自覺遵守《廉政準則》,切實增強廉潔意識,才能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古代進入廣州的必經之地有一個石門鎮,那裏有一泓泉水叫“貪泉”。相傳,該泉水終年清澈見底,香氣四溢,而且十分甜潤。凡是喝過“貪泉”水的人,都會變得貪婪。經過石門的官吏,沒有一個敢喝的,即使非常口渇也竭力忍着,以保證自己的清廉。

東晉時,有一位清廉正直之人,名叫吳隱之,他操守清廉。公元402年,朝廷任命吳隱之爲廣州刺史,想一改廣州吏治腐敗的局面。吳隱之赴任時途經石門,聽說了關於“貪泉”的故事後,決心前往一探“貪泉”的究竟。他來到泉邊,只見周圍山清水秀,一股泉水從石巖中汩汩涌出,巖下有一泉眼,泉眼中的水清澈見人。吳隱之忍不住讚歎道: “好泉水啊!”隨後,他對隨從說: “美好的東西容易引起人的貪慾,越過五嶺就喪失清白的原因,我現在知道了。”這時,吳隱之蹲下身來,舀上泉水喝了下去,並賦詩一首,詩云: “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這首詩的意思是說:人們傳說喝了“貪泉”的水便會貪得無厭,慾壑難填。我認爲,假如品德高潔的伯夷、叔齊喝了它,一定不會改變初衷的`!實際上,吳隱之是借賦詩的機會明確表達自己的清白之志,無異於他的就職誓言,他也真正實現了自己“終當不易心”的誓言。

吳隱之到任廣州後,時時牢記自己在“貪泉”邊的誓言,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平時,他不沾酒肉,吃的只是蔬菜、乾魚,穿的仍是過去那些舊衣服。他還下令將前任太守使用過的豪華絲帳、帷幕以及各種貴重飾物統統撤除,一併歸入國庫中。當時有許多人認爲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卻始終如一。

吳隱之的一位屬下發現他天天吃乾魚,誤以爲他喜歡吃魚,便弄了些上等魚來,還將魚刺剔除,特地獻給他。不久,吳隱之覺察到屬下的用意後,非但不領情,還狠狠地責罰了屬下。吳隱之在廣州任上,清廉節儉、率先垂範,不僅使屬下官員們不敢貪贓枉法,而且使廣州民風日趨淳樸,百姓安居樂業。回到京城後,吳隱之住在一個小宅院中,籬笆與院牆又矮又窄,內外只有六間房屋,妻子兒女同住一處,非常擁擠。朝廷賜給吳隱之車牛,又爲他修造住宅,他堅決推辭。此後,吳隱之雖然步步高昇,家裏以竹篷作爲屏風,坐的地方沒有氈席。他每月領到的俸祿,除了留下一小部分作爲家庭的基本開銷外,其餘大都用來接濟親戚和族人。

千百年來,後世有關吳隱之的清廉故事傳承不絕。唐太宗李世民曾命魏徵等人編撰的《晉書》中,在吳隱之的傳記裏,不僅勾勒了其廉潔自律的一生,而且做出了“晉代良吏,吳隱之爲第一”的評價。唐初詩人王勃在其千古流傳的名篇《藤王閣詩序》中,引據吳隱之酌飲“貪泉”的故事,寫下了“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的名句,高度讚揚了吳隱之的人品。

吳隱之酌“貪泉”,明廉志,潔身自好,表現出他志向堅定、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質,是值得當代人們借鑑的。當今很多人將自己的墮落腐敗歸咎於客觀環境影響,但是我們想想,孔繁森、鄭培民等人難道不是跟我們同處一個環境嗎?他們又怎麼能一塵不染,永葆清廉呢?歸於一點,就是廉潔的信念。《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有這樣一句話:“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貪者,政之禍也,民之賊也。”從政如此,做人更是如此。廉潔從業不僅是個人的作風問題,而且關係到人心向背,關係集體的利益。一個國家或是一個企業,它的存亡都與所屬個體的素質密切相關,對於個體而言,應該做到清正廉潔,德才兼備。只有這樣,集體的利益纔會得到保障。特別是對於領導幹部來說,在羣衆心目中有如青松立於天地間,因此更應該樹立清正廉潔的志向,做到問心無愧,修身養性,以德服人,處處當爲羣衆的楷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清正廉潔是領導人員的一種行爲能力,也是一種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