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自主教育心得體會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自主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自主教育心得體會

自主教育心得體會1

遠程教育學習充分發揮了它的優勢。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_網絡課件,藉助教師的講解結合教材進行學習;然後運用所學知識去完成網上佈置的作業,若此時碰到了疑難,也完全不必擔心,可以和學習中心的在線老師或其他學員交流,討論答疑,也可以在網上發貼留言,與大家一同探討,還有許多學員在分組交流,大家彼此學習,既撞擊出智慧的火花,又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此時你一定會爲遠程教育的魅力所折服。

在學習過程中應做到了以下幾點:

1、樹立學習信心,制定學習計劃。

操之過急、急於求成,目標定得太高,只能是打擊自己的學習信心,只有循序漸進、實事求是、正確地評價和認識自己、客觀地設定自己的期望值,才能幫助自己樹立較強的學習信心。

光有信心不行,還必須有自己的學習目標,確定了自己的學習目標以後,還要擬定實現目標的計劃,即如何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包括人、財、物、時間和教學信息等爲學習服務。爲每一個學習單元確定一個明確可行的學習目標,嚴格按照學習時間表完成每一個單元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腳踏實地地完成每一個學習任務和目標就會獲得小小的成就感,不斷地鼓舞和增強學習信心。

2、培養積極的學習情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頭腦最清醒、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學習,才能取得更佳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習中還必須克服自己的分心現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多記筆記,提高領悟能力,增強記憶。

多做筆記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有助於加強記憶,特別是對考試前的複習很有幫助。有時候,除了把教材和光盤中重要的地方做下記錄之外,還要綜合其他相關資料,整理出一份內容較豐富的筆記。這份筆記應反映出自己對學習資料的理解程度,運用自己的判斷能力,把重點、難點、特殊內容記下來。在做筆記的過程中,還必須靈活思考教材的內容,這樣纔會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4、重視交流與溝通,主動學習、主動探索。

在學習過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無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是在所難免的,當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時,應正確分析它們產生的原因,儘可能獲得家人、朋友和教師的關心、支持和鼓勵,多與同學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互相鼓舞學習信心,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消除不良心理影響,有助於激發學習動機,增強學習信心。

21世紀,人的觀念日新月異,社會的發展需要懂知識、能操作、善合作、會生存的人才,不斷地激勵着人們要繼續學習,讀書學習的過程就是豐富知識、積澱文化的過程,隨着信息化、學習化社會的形成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教育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由於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爲遠程教育開闢了新的天地,這種開放式教育模式是現代遠程教學技術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是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大提高了人們接受教育的自主性,爲終身學習、自主教育和高等教育大衆化創造了條件。

“知識就是力量”,在未來的學習中,我將努力增強學習意識,更新鞏固知識結構,豐富學習手段,提高自身修養與內涵,尊重老師,團結同學,努力完成學業。

自主教育心得體會2

x月x日晚,我與孩子觀看了全國自主教育公益聯盟直播。這是一次非常高有教育意義的培訓,可以促進孩子對於自主學習的理解,從而培養出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好習慣。

通過這次的教育網課的觀看,我和孩子的感觸頗深。是培訓心得,主要是以孩子是自主學習爲中心,開多方面的講解。自主學習要自律:

一是要注重時間規劃。學生應該做好對於時間的規劃,每一個科目都要安排好時間學習,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是一個人不斷走向成功的基礎,對於同學們而言,要加強自律、減少拖延、規律作息。首先要認真讀好各學科的教材,其次要做一個廣泛閱讀的計劃,分門別類積累相關的詩句、名言等,通過讀書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感悟人生道理。

二是要內容作出規劃。規劃分爲三種類型,查缺補漏,自覺閱讀和主動探究。通過這次的講座,孩子自己制定出目標考進班級前三,並持續穩定。對於語文、數學、英語,每學完一課後,要用心去做自己買的課外習題書,做的時候要做到不抄答案,不看書,憑藉自己所學的去做。如果遇到不會的.題,也不能馬上看答案或看書,要等到全部做完後,再去找答案,並及時背誦。孩子可以結合原來作業中的錯例,梳理錯誤原因,進行補救、針對性練習,達到查漏補缺目的。

閱讀越來越重要,可以改變“追問”,顧名思義是追根究底地問,它是教師對學生答問結果中表現出來的問題的一種有效處理方式,是對學生回答的進一步提問。追問是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或者回答問題結束後的深入交流引導。我們人生的寬度和厚度。每節課都要認真聽講,特別是老師分析題目的時候,更要仔細聽,不能心不在焉。寫作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認真仔細完成作業能發現不足,並且可以鞏固知識。語文作業要書寫工整、仔細分析;數學作業不能馬虎,寫完後認真檢查並驗算;英語作業書寫規範,字跡工每天進步一點,就是要付諸行動。光有進步一點的想法,而不付諸行動,那麼這種想法只是空想,是永遠也不會有進步的。

“路行之而成”,路是人走出來的;進步也是人們用行動爭取得來的。我們只有馬上投入到學習的行動中去,嘗試去背一首詩,解一道題,才能夠積累知識,發展技能;我們只有每天不斷地學習鍛鍊,才能漸漸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漸漸的接近那根優秀線,最終超越那根優秀線。只有付諸行動,纔算是真正懂得了每天都進步一點的道理。”整。所謂“苦盡甘來”,只要努力就肯定會有回報。

要利用假期這段時間有意識地加強閱讀,對於語文、數學、英語,每學完一課後,要用心去做自己買的課外習題書,做的時候要做到不抄答案,不看書,憑藉自己所學的去做。如果遇到不會的題,也不能馬上看答案或看書,要等到全部做完後,再去找答案,並及時背誦。把作業做完後,複習上週學習的主要內容,幫爸爸媽媽做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是自主學習有方法。自主學習本身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每個同學都要掌握的學習方式。

(1)思維導圖建結構

知識是有結構的,我們應該時常梳理,不斷地講新知識納入舊知識,將所學知識系統化。

(2)緊抓方法促遷移

知識之間除了結構框架上的聯繫外,我們還要關注解題方法間的聯繫。

(3)善於對比抓聯繫

在建立知識結構、促進方法遷移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於將同類型知識、新舊知識、易錯知識、易混淆的知識,進行對比梳理。

(4)善於追問多思考

“追問”,顧名思義是追根究底地問,它是教師對學生答問結果中表現出來的問題的一種有效處理方式,是對學生回答的進一步提問。追問是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或者回答問題結束後的深入交流引導。

每天進步一點,就是要付諸行動。光有進步一點的想法,而不付諸行動,那麼這種想法只是空想,是永遠也不會有進步的。“路行之而成”,路是人走出來的;進步也是人們用行動爭取得來的。我們只有馬上投入到學習的行動中去,嘗試去背一首詩,解一道題,才能夠積累知識,發展技能;我們只有每天不斷地學習鍛鍊,才能漸漸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漸漸的接近那根優秀線,最終超越那根優秀線。只有付諸行動,纔算是真正懂得了每天都進步一點的道理。“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我們共同探索未知世界,向着自己的目標,奮力前進!

自主教育心得體會3

當今社會,知識信息迅猛發展,各種資源層出不窮,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信息化的社會賦予小語教學的新使命。對此,小語修訂大綱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崔戀同志也特別強調適應時代,要在思想上重視,在教學中落實,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加工、運用信息的能力,特級教師週一貫說研讀,正在成爲閱讀教學的時代趨向。那麼,在語文學科課堂上,我們應該如何營造研究性學習的人文空間,憑藉課文開展研究性學習呢?

一.研究主題尊重差異

突出主體

研究性學習主題的確定必須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爲指導思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由學生自主確定,或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激發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1.要尊重學生的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他們的情感、興趣、思維等方面各不相同。研究主題的確定應尊重學生的差異,體現出不同的層次坡度,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讓好的學生只有跳起來才能摘到果子,中下生只要跳起來就能摘到果子。如《不懂就要問》一文,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層次的研究問題。①瞭解性研究孫中山小時候是怎樣學習的?②探源性研究孫中山爲什麼要這樣做?③拓展性研究私塾教育與今天教育有何不同?我們應該向孫中山學習什麼?以上第一、二個問題較淺顯,從課文中就可以搜尋到所需要的信息,適合中下生進行研究;第三個問題難度較大,需要學生聯繫生活中的信息和自身的經歷進行分析判斷才能解決,適合優生進行研究。這樣,使教學走在學生髮展的.前面,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研究性學習中,在解難和爬坡中享受成功的快樂。

2.讓學生主動確定主題。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擬定主題,可以強化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整體感知,獲取有關信息,進行交流,而後針對交流的情況在教材的重點、難點、特點、疑點、基點的扭結處確定研究的主題,明確進一步探究的方向。如學習《詹天佑》一文,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劃找歸納。在學生獨立感悟詹天佑愛國精神和傑出的智慧才華的前提下,確定爲什麼說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研究主題。

二.研究內容全息兼容

突出重點

在課堂上開展研究性學習,應以教材爲主要憑藉,又不拘泥於教材本身,可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擴展延伸,源於課本,又超越課本,開拓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在廣闊的天地裏探究知識的奧妙。

1.源於課本。

小語教材蘊含着豐富的信息資源,可供研究的範圍非常廣泛。教師要賦予學生選擇研究內容的權利,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課文選擇不同的研究重點。可以研究文章的中心主旨,如做人到底要做怎樣的人?(《落花生》);也可以研究文章的線索,如《月光曲》一文,內容複雜,可引導學生根據文中的3條線索展開研究,①《月光曲》的基本曲調和節奏是怎樣的?②貝多芬的創作靈感是什麼?③《月光曲》的內容是什麼?抒發了貝多芬什麼樣的內心感受;還可以在學生的疑問之處,在文章的內涵豐富之處,隱約朦朧之處,思想深刻之處進行探究,或是小到對某個字、詞、句的研究

2超越課本。

課前可以對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時代背景進行研究,如以《魯迅與三味書屋》爲題,收集相關資料,提出自己的見解;課中可進行想象研究,如學習《西門豹》一文,讓學生假設當初魏王派往鄴的不是西門豹,而是其它官員,他們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們會怎麼說,怎麼做;課尾可進行延伸性研究,如學完《鳥的天堂》一課,讓學生繼續研究這棵已生活了五百多年的古樹目前的環境有沒有受到污染?這麼大年紀的樹,目前全國共有多少棵?這樣,可以爲學生提供研究性學習的無限時空,讓學生自由探索知識的奧祕。

三.研究方式自主合作

突出互動

研究性學習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整個閱讀過程都需要學生自己去經歷,去探索,去發現,而不是指導者包辦代替或忽略閱讀過程去死記現存的結論。要讓學生自主研究,不給學生提供產生依賴的條件;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入地研究,切忌蜻蜒點水,浮於表面;要引導學生採用科學的探究方法,或觀察聯想,或讀書感悟,或思辨探究,或操作演示,或實驗推理。如學習《田忌賽馬》一課,探究爲什麼調換馬的順序就能轉敗爲勝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用擺一擺,畫一畫的方法進行研究,通過親身動手操作,發現轉敗爲勝的奧;,如學習《遊園不值》,和《詠柳》、《江畔漫步尋花》進行對比性研究,瞭解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描繪方法。

教學中,在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讀書、思考有所收穫後開展集體討論交流,不僅會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建立多向的信息交流網,使學習的信息大量地高頻率地在課堂內互動,使學生在真誠、協作和評議中取長補短,在激烈的探究、爭論和交流裏得到靈感。如學習《梅花魂》一課,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對梅花魂,到底指什麼有了自己的見解。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分組進行交流討論,接着每組派1名代表回答,學生有說梅花魂是指梅花的品格;有的講,梅花魂是指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有的說梅花魂是指海外華僑那拳拳的愛國之心。最後全班一起討論,達成共識,梅花魂是指海外華僑那拳拳的愛國之心。這樣,學生不同的思維在合作中產生碰撞,在互動中得到發展。

四.研究結果自由表達

突出個性

在研究性學習中,提倡學生用個性化的方式表達出學習的結果。能說的就說,能讀的就讀,能畫的就畫,會寫的就寫,會演的就演,通過不同方式的表達提高學生運用信息的能力。允許學生對文章的多元解讀,不唯書,不唯師,敢於向教材,向教師挑戰,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提高創新能力,主要方式有:

1.讀。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呈現出對信息的理解感悟。

2.說。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傳遞出學習結果,把語言信息內化爲自己的東西。如《新型玻璃》一課,可嘗試以推銷員的身份推銷一種玻璃。

3.寫。把語言信息轉化爲個性化的語言,通過寫調查報告(如《西門豹》一課,可以寫關於造成鄴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調查報告),小論文的方式表達出來。

4.演。讓學生讀演課文訓練語感,體驗情境。如《東郭先生和狼》一課,讓學生通過扮演東郭先生狼,體驗課文中的情境。

5.畫。通過畫畫體現對文章信息的分析、判斷。如《跳水》一課,要求學生畫出水手、孩子、猴子、船長之間的聯繫,學生通過畫畫,對文章的信息進行重組,加工,更好地弄清了事物之間的複雜聯繫。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努力拓展研究性學習的時空,培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熱情,關注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提供發展個性的土壤,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發現和體驗中獲得真切的學習感受,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自主教育心得體會4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學生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只有抓好養成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終生髮展。

針對我班學生特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規範和自理能力爲理念,對學生進行學習及習慣養成等方面的教育,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以身示範,表率在先。

在學校裏,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對學生的影響,是學生面前自己的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範學生的行爲,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行爲。我作爲一名班主任,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經常和學生一塊打掃環境衛生和教室清潔衛生;在衛生習慣的教育上,開始我班學生衛生習慣差,教室裏隨處可見的垃圾,他們卻視而不見,前幾次老師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一長又會重犯,後來我在每次一進教室發現地面上有垃圾、廢紙總是親自扔到垃圾桶裏,劉航剛是我班的問題學生,他經常滿地是紙花,地面總是髒兮兮的,我看到這種情景,就主動幫他收拾,久而久之學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師提醒自覺幫助他,保持教室的衛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師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範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第二、強化日常行爲規範教育,加強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

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長期薰陶才能形成。一年來,爲建設良好的班風,我着重抓日常行爲規範的養成教育。加強了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衛生和勞動等幾方面基本行爲的教育。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和自學、自控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諧統一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1、重視在課堂內的常規訓練,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

對於剛接手新班級,我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一學期來,我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現在許多學生讀書寫字的習慣差,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眼睛貼在書上,說過很多次,他們也知道,可落實到行爲上總是不理想,於是我上課時也搬來了凳子以正確的姿勢坐在講臺上,學生一看到我就會自覺糾正自己的姿勢擡頭挺胸,雙腳並齊的坐在那裏;發現這種方法很好以後,所以說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會給學生無窮的教育。在聽的能力方面,則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說話,聽清楚說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學會思考,這些辦法對學生聽的習慣養成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現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

2、建立全班學生互相監督管理制度,培養自理能力。

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立工作機會,學會管理,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我大膽嘗試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幹部選任考評機制,面向全體學生,實行競爭上崗,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與競爭的機會,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班級的建設和管理。開學時,班長由於家庭原因調了別的學校,羣龍無首,我在參考老教師的意見後,在班中實行了競爭上崗。學生覺得這很新鮮,紛紛嘗試。但是當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們終於明白班幹部的辛苦。因此班中同學也理解班長的嚴厲,衛生委員的苛刻。對班級幹部定期考評,吐故納新。人人蔘與,人人受到鍛鍊,極大地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班集體管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班幹部們努力工作,時刻注意規範言行,推動了養成教育工作的開展。實踐證明:過去在我眼中看來十分不起眼的學生,不僅自己嚴格地遵守紀律,而且表現出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感。

第三,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經常強調班風的重要性,使每個學生樹立起集體主義觀念,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重要一員,自己的言行關係到集體榮譽。對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這樣才能增長學生對班級的情感,鼓舞士氣,爲班級爭光也就成了師生共同的心聲。一面紀律紅旗,鼓舞人心,這是學生守紀律、表現好的結果,藉此機會向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都增強爲集體爭光的決心。運動會報名工作開始了,部分學生爭先恐後的報名,這是教育的契機,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值得推廣。但偶爾一次在全校性檢查或評比中落後,例如合唱比賽我和學生共同努力了付出了,但是最後的結果卻不如人意。學生們抱怨,嘆息,悔恨,學生也會感到自責。這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機,這情景說明學生有了思考,有了集體觀念。

第四、要與學生平等相處。

教師只有關心愛護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才能使學生敞開心扉,學生纔會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師的教誨。班主任要努力與班級同學做深入的心靈溝通,耐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當然有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女生,不願意主動說心裏話,班主任可以讓她把心裏話寫在日記中和教師進行有效溝通。與學生平等相處,有利於發現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困惑,也對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五、重視與家長的聯繫,雙向管好孩子。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國小生文明行爲習慣的養成起着重要作用。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裏不做作業,整天看電視,每天晚上不按時睡覺,學習用品到處扔,希望老師嚴格教育。難道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就可以放手,一點責任也沒有嗎?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

孩子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爲了更好地全面瞭解學生情況,我通過電話聯繫,個別談心,紙條交流等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繫,不僅孩子進步了,家長也來向我致謝。通過這些工作,使很多家長重視了子女的教育,改進了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強了做家長的責任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幾年的默默耕耘,使我深感:人才培養,必須從小抓起。習慣對於兒童成長尤爲重要性。

自主教育心得體會5

根據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兒童的年齡特點,養成教育應該是低年級思品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低年級思品課教學中,筆者認爲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養成教育,即學好每一課,讓學生從中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良好行爲,以逐步形成習慣,內化爲素質。下面筆者就低年級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進行“一言一行”養成教育談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一、讀懂課文,學習“一言一行”

低年級兒童思想單純,知識貧乏,可塑性很強。他們對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處在直觀、具體的水平上;他們的道德情感具有較強的直覺性,是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的;他們的道德行爲多半是在教師的要求或效仿教師的情況下實現的。低年級課文正是注意了這些特徵,以圖爲主,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地寓“一言一行”的養成教育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中。但低年級兒童識字少,閱讀能力低,教學中,教者更應該充分運用直觀形象的教材,靈活的教法,誘發情感,幫助學生看懂圖意,讀懂課文,認認真真地學習文中規範的“一言一行”。

一般說來,低年級思品課課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兩句話,怎麼辦?我的體會是:將課文的重要環節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指導朗讀記憶。還可採用討論、提問、講故事、放錄音、演幻燈等形式,使道理通過生動的形象,進入學生的腦海。比如上《愛護課桌椅》一課,老師先讓學生看童話小電影《桌椅的悄悄話》,學生聽到桌椅真摯的語言,看到色彩豔麗的畫面,再在老師的指導下反覆讀課文:“課桌椅,天天伴我來學習。不弄髒,不損壞,我們愛護課桌椅”。這樣學生較深刻地知道了課桌椅是公共財物,是陪伴學習的好夥伴,要愛護課桌椅。學生課上懂得了道理,課後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亂寫亂畫亂刻,坐在椅子上,不翹椅腿,不搖晃。又如教《學會禮貌用語》,師生同唱《禮貌歌》揭題,出示幻燈學兒歌,重點指導學習禮貌用語:“你好!再見!”並組織學生課堂表演加以練習。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冊都是彩色膠印。這些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學生的學習渴望,因此,用活插圖,讓學生去模仿,學習圖中人物的言行,是強化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冊《尊敬長輩》時,要求學生仔細看圖,說說小華早晨起牀後對長輩是怎樣說的?吃水果、看電視時對爸爸、奶奶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教育學生學習小華尊敬長輩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課間活動守秩序》一課,這一課的插圖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拍皮球四幅小圖構成的一幅雙頁滿圖。爲了充分發揮這幅圖對學生課間活動時“言、行”的指導作用,教學時,可採用貼圖的方法,先貼出底圖,上面有校門、操場、大樹、滑梯,然後依次貼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和拍皮球四幅圖,逐一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觀察和理解圖意。這樣做,學生的認識就在具體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課後,學生在玩跳繩、扔沙包、拍皮球、老鷹抓小雞等遊戲時,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規則,心中想着別人。

二、創設情境,訓練“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事情愛憎的好惡態度,是伴隨道德認識產生和發展的一種內心體驗,它對道德行爲起着巨大的調節和推動作用。教學中創設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又能結合所學“一言一行”,進行養成性的模仿練習。

電教設境。運用電教手段,可發揮其聲像之長,再現學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從而在意境中訓練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教第一冊《我們愛國旗》一課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國旗以後,播放一段全校師生在操場上隆重舉行升旗儀式的錄像,要求學生重點觀察老師、同學們的一舉一動。然後再放一次錄像,要求全班學生一起參加升國旗。此時此刻,學生都能像錄像中的'老師、大哥哥、大姐姐那樣,立正站好,向國旗行注目禮或隊禮,還有的學生嘴裏自豪地唱起了國歌,愛國主義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表演設境。讓學生當堂表演,不僅僅是爲了使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讓所學“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練習。如上《不打擾別人》,在教練習1第一幅圖時,我讓學生先閉上眼睛,隨着我的描述,想象來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區,人們都在睡午覺。這時兩個學生扮圖中的學生,突然喊叫起來,由於不知內情,全班學生爲之一驚,隨之有學生舉手反對:“老師,他們這樣做太不像話了,吵得居民們睡不好午覺”。那麼應該怎樣做呢?在學生有感而發以後,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角色練習“爸爸在收看新聞聯播節目時?”、“當我走進老師辦公室時??”同學們都能做到低聲說話,輕輕走路:靜悄悄,不打擾。

仿圖設境。國小生喜歡模仿,善於模仿。因此在教學中,仿照課文插圖訓練學生的言行,效果是明顯的。如教《對人熱情有禮貌》一課練習,我讓學生輪流上臺照圖練習,向別人借東西應該怎樣說,怎樣做?碰掉了別人的東西應該怎麼辦?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麼辦?別人道歉怎麼辦?這樣,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變成了一個個小節目。這樣做,學生看得見,聽得見,學得來,對養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強化作用。

三、引導實踐,規範“一言一行”

道德行爲實踐,是學生由知到行的橋樑,也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伸延和拓展,對於加深道德認識,提高行爲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較好地達到知和行的統一。

結合課堂教學,教者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從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言行,鞏固教學效果,以便逐步養成習慣。

與學校、班級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聯繫,引導實踐,規範言行。如教《尊敬老師》,結合教師節舉行《教師頌》主題班會,號召學生向教師獻愛心。又如教了《遵守課堂紀律》、《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認真做好作業》等課文後,要求學生嚴格執行學校規定的學生上課學習行爲規範,做到“一個標準”,即上課發言要立正,聲音響亮,清楚,普通話標準;“兩個一致”,即上下課禮整齊一致,課上坐姿一致;“三個整齊”,即課本、文具盒擺放整齊,舉手姿勢整齊、讀書時手、書的擺放姿勢整齊;“三個一”,即看書寫字時手距筆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書本一尺。

自主教育心得體會6

寒假期間,我有幸參加了中國小班主任遠程培訓。它是由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全面實施的“中國小教師培訓計劃”的一個項目,是提高中國小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

這次培訓是以網絡爲平臺,視聽專家講座,學習專家成功經驗,並以QQ羣和論壇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習。內容涉及到有關班主任工作的理論研究、典型個案分析、以及班主任的經驗交流等方面的內容。這次培訓對於我們年輕教師而言,不僅是業務理論的學習,也是一次思想認識的提升,更是一次心靈的盪滌。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教育思路開闊了很多,對今後的教育教學以及構建和諧班級都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對我以後教師生涯會起到更大的作用。

一、對班主任工作的再認識

這次培訓中既有教育專家們睿智的教育思想、前沿的教育理念,又有專家們親身經歷的成功案例,還有來自同行們寶貴而精彩的經驗交流,以及專家們對教師的網上視頻答疑,一個個鮮活的成功案例,讓我不但掌握了心理學知識、班級管理技能,更給我以啓迪和思考,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發現了自己教育工作上的盲點,理清了我內心的迷茫與困惑,感受到教育的美妙,領悟到教育的真諦。

通過培訓,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認識,更加明確它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班主任不僅僅是班級各項工作的管理者、協調者,更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和激勵者,是學生學習效仿的榜樣。而且中學班主任工作還面臨着許多新的問題、新的挑戰。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的實施、中學生成長的新情況、新特點,對中學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保障和鼓勵班主任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瞭解學生、分析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的情況,以真摯的愛心和科學的方法教育、引導和幫助學生的成長及進步。

我還認識到,班主任的角色也由傳統的_型向對話型轉換。傳統教育的顯著特徵之一便是教師爲中心。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擁有絕對的_,學生對班主任必須絕對服從。_型班主任培養出來的學生固然守紀、順從,但他們亦步亦趨,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缺乏主動性、創造性,更談不上具備時代所要求的創新精神。時代呼喚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係,這就要求班主任拋棄原來絕對_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對話者”、“引導者”角色,提高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自主性與參與程度。

二、班級管理思想的一次洗禮和昇華

在講座中,魏書生先生說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的本領。育人先育心,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靈深處的共鳴。”所以老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多與每一個學生接觸,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學生打成一片,切實走進學生的心靈,做學生最信任的領路人。對學生要注意語言分寸,多鼓勵學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這樣才能搞好師生關係,管理班級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從幾位教育大師那裏,我學習到了很多的班級管理的知識。比如魏書生老師的“鬆靜勻樂”的四字體操、關於民主和科學的班級管理模式,尤其是魏老師讓學生收書費的事件和成立班級法院的成功案例,都值得我們學習。林丹華老師的“中國小生心理行爲問題及其教育”,林崇德老師的“班主任與心理健康教育”,對我們在學生心理教育方面都給予了極有力的指導。同時,在學習過程中的班級案例,既是接近學生生活的實際的案例,也使我們在_級管理上便於學習和操作。接下來的時間就是要把這些通過培訓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新學期的班級管理之中。希望我能在下學期的班級管理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使師生之間的關係更和諧,班級學習氣氛更濃,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更好的培養,班級凝聚力得到更好的發揚!

三、今後班級管理的計劃和方向

本次班主任培訓,我感觸頗深,收效頗多。尤其是魏書生老師的民主和科學的班級管理模式,使我我對班級管理有了新的認識。在新學期,我有如下計劃:

1、建立班級民主管理制度。

效仿魏老師,實施學生自治,每人值日一天,輪流當班委,不合格者將被淘汰,從而激發學生的權利慾來管理班級。魏書生曾經說過:“普通學生能做的事情,班幹部不做;班幹部能做的事情,老師不做……”不瞭解學生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不尊重學生的管理是_的管理,不信任學生的管理是錯誤的管理。對於學生個體要因材施教,不能因“恨鐵不成鋼”而操之過急,更不能脫離學生實際而過於死板的追求教條主義。

2、運用小組管理的方式。

把班級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劃分成八個小組。使對班級的管理轉化爲對小組的管理,而小組的管理則落腳到到對小組內部互助合作有效性的調控上。每一組選一名小助手,班主任的角色也由以前的臺前管理者變爲幕後協調者和小組管理助手,學生的角色也由先前的被管理者轉化爲管理者,提高了他們的自我管理的積極性,最終實現班級管理的自動化。

3、建立培優轉差的檔案,讓學生體味成功的甜蜜。

對優等生和學困生進行“因材施教”。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樂思好學,不懂就問,博覽羣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爭取每天都能進步一點。小組長記錄每天的進步情況,作爲期末綜合素質評定的標準,引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充分展現自己,形成一整套的管理制度、行爲規範,把本班營造成學習氣氛濃、紀律良好、師生之間關係和諧的優秀班集體。

班主任培訓結束了。回憶這一段時間的培訓,我真是收穫不少,感觸頗多。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了班主任不僅需要認真負責的態度,更需要藝術性和實效性。它將是我班主任生涯的一個里程碑,始終指引着我的班主任工作的實施。我要積極地去探索、去實踐,把班主任工作做出自己的特色!

自主教育心得體會7

假期,我學習了宋慶泮所長編著的《自主發展教育論》這本書,書中第三部分如何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讓我感受很深,同時也讓我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不足目前我們很多學生喜歡被動的學習,按照老師的思路走,思想禁錮,不願意積極主動的動腦思考,課堂上沒有迸發思維的火花。自習課上完成老師的任務後就以爲是萬事大吉,東張西望,交頭接耳,影響他人學習。不會主動的反思自己學習中還存在哪些問題,更不會主動的安排接下來的學習任務。由此可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急需進一步提高。

其實,自主學習的養成不僅需要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更需要教師的參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爲學生提供具有適度困難而又能克服的學習任務,以增加其學習成功的機會;需要爲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樹立與其相同處境而又進步較快的學生作爲榜樣,便於其獲得替代性經驗;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進步給予適當的歸因反饋?下面談談我個人對於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一點想法。

一、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學生就像有待點燃的火把,一旦點燃,其潛力無法比擬。學生是課堂中真正的“演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想方設法讓他們去聽、去模仿、去思考,在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體會學有所獲的愉悅。每次的自主預習作業,我都會讓學生找出你認爲在下節課中要掌握的或有疑惑的東西。當然我會指導他們如何去找,然後在課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因爲有所準備,一些在同學們眼中的學困生也會做得很好,同學們不時會投去鼓勵的眼光。這些學生在贊聲中愉快地成長,學習意識不斷增強,學困生在慢慢地轉變。

二、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國小生普遍具有好奇、動手性強、樂於參與的特點。所以課上我利用不斷變化的屏幕形式、新穎的圖片、動畫和有趣的話題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有效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三、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數學是一門嚴謹而枯燥的學科。很多的學習竅門和運算技巧是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反覆的錯誤中總結出來的。個人有個人的問題,每個人所出現的問題的不盡相同,教師不可能代替每一個學生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那麼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就非常的重要了。在錯題集收錄自己做錯的`題目,在每一次的複習中找出自己的學習漏洞,把自己的絡編織的最完整和精細。

自習課上,鼓勵學生寫完作業後合理安排學習任務,首先回顧自己當天學習的知識,確保準確無誤後,可以瀏覽自己喜歡的書籍,或者預習明天的課程,總之,自習課要有所收穫,而不是單單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

四、習得自主學習的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發揮天賦和能力。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有更多地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習得如何在學習中去獲得知識的方法。

五、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自主學習過程中有可能枯燥乏味,有可能困難重重,教師應及時爲他們的學習過程添色加彩。教學中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表揚的話,一本獎勵的練習本,都會無形中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吶喊助威。自主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個成功點便會變成他們成長曆程的一個個加油站。

世界上沒有一本書能窮盡所有的知識,也沒有哪一位老師能教完所有的知識,學生學習和學會的過程,最終要靠他們自己去完成。就數學教學來講,教師所能夠傳授的知識一個思想方法,而一旦把學生領進了門,個人的能力就看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了,所謂“高分是學生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教出來的”。學生只要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學生苦學的狀況轉變爲我要學數學,師生定會同樂於數學天地。

自主教育心得體會8

養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人們對它的解釋大同小異。有的人認爲養成教育是“教育者採用多種教育方法,引導受教育者認識、體驗和實踐基本道德規範,全面培養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終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的教育”。

有人認爲“養成教育就其實質說,是培養兒童行爲習慣,使其言談舉止規範化的教育”。也有人認爲,“養成教育是指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和途徑,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爲準則培養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的教育。

它以社會公德、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規範爲主要內容,以兒童爲主要對象,旨在使其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行爲規範的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爲習慣”。概括起來,關於養成教育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指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爲習慣,包括道德行爲,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爲,如學習行爲;另一種解釋只針對道德行爲。但人們都承認養成教育應重在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絕大多數人認爲養成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道德行爲習慣,但也有人認爲養成教育不只是培養道德行爲習慣,還包括道德品質的培養教育。

對於養成教育的性質,絕大多數人認爲,養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標。但我們認爲,養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徑,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標。確切地說,養成教育是指培養幼兒形成良好道德觀念和行爲習慣的過程,既包括培養,也包括形成,培養是途徑,形成是目標。對養成教育概念的界定無疑會影響養成教育的實施,因此,有必要對養成教育的實質作一初步分析。養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養成教育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養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認爲,“中國古代傳統教育實質上是一種人格養成教育”,就是“教人學會做人”。養成教育思想被葉聖陶先生進一步發展。他曾經這樣概括教育的本質:“‘教育’這個詞,往精深方面說,一些專家可以寫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淺的方面說,‘養成好習慣’一句話也就說明了它的含義。”在葉聖陶先生的多次論述中,養成教育的.含義是寬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體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養成教育?我們認爲,養成教育主要是指兒童道德品質的養成。因爲目前養成教育的提出是與德育工作密切相關的,更確切地說是與德育的有效性問題密切聯繫的。長期以來,雖然我們對德育工作給予了充分重視,但德育的有效性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成人公共道德行爲習慣欠佳、青少年道德行爲問題及青少年犯罪問題等都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加強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中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養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針對我國兒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是與德育密切聯繫的。幼兒期作爲兒童社會化的初級階段,在兒童道德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幼兒期是培養道德品質、形成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基礎階段,是道德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

(一)幼兒期是兒童是非觀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

兒童道德的發展以是非觀念的形成爲基礎,是非觀念的形成是兒童道德觀念發展的前提。然而,人們往往認爲孩子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因而忽視兒童是非觀念的培養。實際上,在兒童心理髮展過程中,學前階段的兒童是非觀念開始萌芽,兒童在與外界特別是父母等成人的交往過程中,逐步瞭解行爲的限度,掌握行爲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觀念。新生兒通過哭的方式與外界交往,他們的哭最初是由於生理的原因,如飢餓、身體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後成人的第一反應是對新生兒的照料。逐漸地,孩子會產生對成人的依戀,表現爲身邊沒人時也會哭,於是成人馬上過來陪伴。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逐漸認識到哭是一種手段,當他們有什麼需要時就會用哭來達到目的。而如果成人無原則地滿足,孩子就會將哭作爲要挾成人的最銳利的武器。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兒童沒有是非觀念,判斷對與不對的標準完全出於個人的需求。一旦家長不能時時事事都依從孩子時,孩子就會表現得非常任性,讓家長無計可施。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往往會採取打罵的方式以暫時阻止孩子的不當行爲。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們的觀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對的,並且判斷標準模糊,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把會不會捱打作爲能否做某事的標準。有些孩子則形成了較爲穩定、正確的是非觀念,他們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經父母勸說後,他們馬上會放棄不合理要求,從內心接受規則。這些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懂事的”孩子。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表明:在整個學前期,兒童逐漸瞭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過與他人交往,兒童逐漸積累經驗,形成是非觀念,從而調節自己的行爲。

(二)幼兒期是兒童基本道德行爲習慣初步形成的時期

行爲的穩定性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初步形成的特徵之一,即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表現出的行爲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兒童在3歲左右就已經表現出個人行爲的獨特性,如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爲在歲兒童身上就已經表現得很明顯,有的孩子想要什麼東西時,會採用哭鬧甚至踢打成人的方式。而到了幼兒末期,作爲個人特徵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經達到了非常穩定的程度。我們採用實驗室情境性觀察的方式對3—5歲幼兒的自我控制進行了研究,研究採用二因素重複測量實驗設計,這二因素分別是不同難度的任務(包括難任務和容易任務)和不同對象在場(女大學生在場和母親在場),然後將兩個因素匹配,形成4種情境。

研究結果發現,大約一半的3歲兒童在情境中的行爲表現出明顯的一致性,說明3歲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經得到一定的發展;而5歲兒童在各種情境中的行爲都表現出了非常強的一致性,不管是什麼樣的任務,也不管是誰在場兒童都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個研究結果證實了學前兒童的自我控制已經達到非常穩定的水平,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行爲習慣這一觀點。相對的穩定性是指到了幼兒末期已經出現較爲明顯的個別差異,即我們所說的個性特徵,同時,兒童此時形成的個性還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存在變化的可能性。如果沒有特殊的環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矯正,兒童的個性會在此基礎上順其自然地發展,因此我們說,幼兒期兒童個性(包括道德)的發展是其日後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幼兒期道德品質的初步形成對兒童曰後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幼兒期道德品質的初步形成對兒童人國小、中學以後的道德發展有長期的、重要的影響。如兒童是非觀念的掌握對兒童入國小以後的道德行爲、青少年的違法行爲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視的影響。如早期比較任性的孩子進入國小後會出現更多的行爲問題。有個國小四年級的學生由於不辨是非發生了偷竊行爲,其原因是聽到同班一個同學告訴他,有個同學鉛筆盒裏有零用錢,並讓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後和幾個同學出去買零食。

這位兒童正是由於缺乏是非觀念,纔會表現出問題行爲。進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沒有形成是非觀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現爲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觀念和道德觀念,很難形成法制意識;另一方面,由於青少年時期同伴對其心理髮展的影響會越來越大,他們與不良同伴接觸後因爲盲從而發生違法行爲的可能性很大。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對青少年違法行爲的研究也證明了自主性對青少年違法行爲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關於青少年違法行爲與家庭關係的研究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研究者直接把關注的焦點集中於研究青少年自主性與青少年違法行爲的關係,認爲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而從目前我國青少年犯罪的現狀中可以發現,青少年犯罪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團伙犯罪。在團伙犯罪中,除了個別主犯,其餘多是從犯,而對於這些青少年來說,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導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們曾經明確提出,青少年違法行爲的預防應從家庭開始,即從兒童自主性的培養着手。

綜上所述,幼兒期是兒童道德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家長和教師要重視兒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兒是非觀念及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培養,以促進兒童良好道德品質及行爲習慣的形成,爲兒童個性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