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求職

10月10日是什麼日子-日子介紹

求職2.03W

10月10日是什麼日子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10.10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和參考!

10月10日是什麼日子-日子介紹

10月10日是什麼日子_日子介紹

雙十節

簡介

“雙十節”是中華民國的誕生日,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該年以干支計爲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領導這次革命的是中國資產階級的政黨同盟會及其領袖孫中山。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世界精神衛生日

簡介

“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發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國每年都爲“精神衛生日”準備豐富而周密的活動。包括宣傳、拍攝促進精神健康的錄像片、開設24小時服務的心理支持熱線、播放專題片等等。2000年是我國首次組織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2001年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精神衛生年,2001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的主題爲“精神衛生”。

世界居室衛生日

10月10日是世界居室衛生日,旨在引起人們對室內衛生環境的高度重視。根據中國國內一項調查,中國城市居民每天在室內的時間將近22個小時,室內環境如何至關重要。

拓展閱讀:中華民族民族的歷史起源

古代

“中華”一詞出現甚早,源自於中國古代華夏民族起源於黃河流域一帶,居四方之中,文化、科技發達;歷史悠久,因此稱該地爲中華,此區後來被稱爲中原或中國。上古所謂“中國”,即指後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後世中原廣,只相當於今陝西大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帶。

在可信的文獻中,最早出現華夏二字並稱的,是《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孔穎達疏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 意即因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華夏族的服飾很美,故作“華”。歷史學家認爲華是源於上古的華胥國(位於陝西西安附近),也有人說“華”是因華山而得名,“夏”是因夏水(漢水)得名。久而久之“中華”便成了中國,華夏等意詞。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爲主體

的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中華”,原意與中國相通,又與華夏相系。據《資治通鑑》記載,唐太宗雲:“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中國百姓,實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納魏徵言,遂覺勞費日甚,幾失久安之道。”《唐律疏議》雲:“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華。”又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反元時也曾提倡:“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章炳麟認爲:“中國雲者,以中外別地域之遠近也;中華雲者,以華夷別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錄初編·別錄卷一·中華民國解》)。這裏強調中華一詞乃區別文化高下之族的含義。“中華”在歷史上曾專指漢族,這是由於中華與華夏一詞有關。華夏文化發達,遂以中華自稱。

近代

“中華民族”一詞最早由梁啓超提出,成爲中國近代民族主義及建立國族的重要概念。 “梁啓超,楊度和章太炎等人,是較早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先驅。梁啓超最早使用“中華民族”,但是梁啓超也創造了東方民族一詞,他於1899年所撰之《東籍月旦》,中有“日本人十年前,大率翻譯西籍,襲用其體例名義,天野爲之所著萬國歷史,其自序乃至謂東方民族”。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梁啓超、孫中山等先賢的話語中,漸漸出現了“中華民族”的`概念,經由最初的強調滿漢之辨和排滿,到梁啓超的主張“變法必自平滿漢之界始”,到孫中山的“五族共和”,再到新中國參照蘇聯民族理論的識別認定活動,最終使“中華民族”的概念成爲中國56個民族所組成的共同體的代稱。

這一概念真正深入人心還要到抗日戰爭勝利的時候才最後完成,有學者指出這是因爲三點原因導致:1、大規模抗戰使大多數中國人有了共同的歷史命運與集體記憶;2、國共聯合與全民族的統一戰線使中華民族主義深入人心;3、戰爭造成的人員遷徙打破了原來的地域隔絕。

現代

中華民族的概念從提出到不斷的引申和發展,在現今文辭用語中已不再是單一的中國各民族的代稱,而是一個與中國的國家、民族、地域、歷史緊密相連的整體的代稱。比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提到的“中華民族”就是這個概念,而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的“中華民族”也是這樣一個概念。

從愛國主義的角度來看,“中華民族”一辭已成爲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徵。從感性意義上來講,應該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等詞語的引申和發展,具有廣泛的涵蓋意義。同時,現代概念上的中華民族,也是廣義上的中國的一個代稱。

根據中國的官方文件,中華民族的歷史可追源到漢族的神話炎黃起源,而在現代則包含在中國境內非漢族的少數族羣(然而這些民族不是漢民族),有時還延伸包括中國境外的海外華人(沒有中國國籍)。

中華民族因此並不是單純的民族、種族、公民的人羣分類概念,而是政治詞彙。可能因歷史、政治及國族立場不同,中華民族在族羣內涵及地理範圍上或有差異。但全球華人在“中華民族”這一大背景、大前題下團結奮進,氣壯山河的歷史卻堪與天地同壽,日月同輝。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不得益於華夏炎黃子孫始終以國家民族大義爲己任、敢爲天下先、善爲天下先、屹立潮頭、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就像是泰山、長城一般壯麗的雄峙於世界的東方。

標籤: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