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實習總結

報社實習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報社實習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報社實習總結

報社實習總結1

從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xx日報社進行了為期十五天的實習。短短的實習期雖然出去採訪的次數並不多,但閱歷倒是增加不少,應該說留心處處皆學問,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很多學問。發覺書本所講的理論與實踐多少是有距離的,我們學生要在實踐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起來並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經歷過親身感受過才知道其中所蘊含的道理。而經過了四次的外出採訪,有順利接受採訪的,有被拒絕採訪的,事後都是受益匪淺的。以下是我的實習報告總結:

書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校就知道做記者人際很重要,一個良好的人際網,以及相關的新聞素質是很重要的,但運用到實際,要做到得心應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聞的事實性,客觀性,針對不同的讀者群進行換位思考。

吳記者把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叫到他面前,在網上隨手找了一篇報道讓我倆看,我們睜大眼睛看,是關於學校的一篇研究報道,看完了新聞我倆面面相覷卻不懂有什麼看頭。吳記者就說你們要盡力利用周圍身邊的所有資源獲取新聞,做自己熟悉的領域。就像現在從你們的學校出發,從自己的最方便的出發。看這新聞你們覺得有什麼可以做?我們依然沉默。“你們首先必須遵循新聞的事實和客觀性,然後想想我們這份報紙是什麼人群看得多,你們自己還想從這訊息事件知道什麼,也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想他們還想知道什麼,進行這樣一個換位思考。”在吳記者的引導下,我們從這訊息找出還可以報道的東西,然後聯絡新聞當事人,開始著手實習的第一篇新聞。

做自己熟悉的領域,不斷提高自我交際能力,擴大交際圈

因為是放假時間聯絡不到學校教授,我們的採訪一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報社吳記者意味深長地對我們說:“現在科技這麼發達,電腦,電話,身邊的所有人都可以發生作用。再說你們是學生,本來就具有得天獨厚的便捷,發散人力去幹吧,沒有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後來經過多方面真的就是聯絡上了教授。

其實當記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際圈,有豐富的資訊資源才可以儘快儘量準確的辦好事情。就像一篇報道,你可以找到相關的新聞物件,根據“六人認識論”人傳人,以一傳十,十傳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物件。而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採訪得心應手。我們就嘗試過,因為是記者的身份而遭受採訪拒絕,而老記者通過某個有點“權力”的朋友幫忙,我們最終還是可以進行採訪獲得了需要的新聞資訊。當然人際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對於記者來說更加是重中之重。

擴充套件思維,從點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邊的報紙,沒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說發現有新的材料可以寫。他說報道說還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們可以補充這些訊息作為新聞,還是會有很多讀者關注。這是關於湛江節能燈的同一篇新聞,我看完了就把報紙扔到一邊了。而主任卻看到了可以寫的新聞,就是新聞敏感,就是經驗?對於自己目光狹隘我真的無話可說,問了主任很笨的問題:“怎麼發現新聞?”主任就說,“留心處處皆學問,我們就要做別人所沒有的。學會擴充套件思維,從點延伸。”

好一個處處留心,做別人所沒有,因為主任的仔細觀察,我是寫了兩篇跟蹤報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識珠”恐怕這訊息就會隨著報紙一起沉默,成了沒有的東西。其實我們也可以做到,這不只是經久“沙場”的老記者才可以做到的。問題在於自己有沒有去動腦,有沒有用實際行動去證明。看這新聞就要懂得從新聞找新聞,“查缺補漏”都可以派上用場。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細心一點記錄會發現生活裡有很多學問。

急轉彎把握時機,改錯都可順帶新訊息

因為是電話採訪的緣故,登出來的新聞人物的一些個人資料與實際有點出入,當事人的父親打來投訴電話,當時自己卻不知道如何解決心裡生怕被罵。無奈硬著頭皮尋求老記者的幫忙,誰知老記者輕快的說:“沒事阿,用不著登什麼更正訊息,你應該再聯絡當事人,希望獲取新的訊息,然後在新的報道里重聲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緊張的樣子他還補充一句:“不用緊張,錯誤是有的,有時候可以將錯就錯,這不又可以有新聞出來了,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過這樣一個途徑去解決錯誤報道的問題,更加想不到還可以順帶出新聞。發覺解決問題只要用心去想,還是有很多辦法的。這是一堂很好的課。在接下來的報道我也幾乎是竭盡全力,盡力把這則“意外”的新聞寫好。

鐵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於沒有做好相關的程式採訪沒有順利完成,訊息只獲得一部分。見我們無精打采的樣子陳記者告訴我們,“雖然沒有獲得完全的訊息,但還是有大部分訊息的,可以根據這些材料,換一個報道形式,比如本來是深度報道的就變成圖片新聞。記住,就算鐵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沒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記者採訪就肯定會遇上很多的閉門羹,你們要慢慢適應,只要盡力了就好了。”

後來我們回到報社根據所有的材料整理好還是寫出了一篇訊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響。“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採訪寫稿子的時候這句話也會用得上。在生活中難免就會有不如意,而在經歷風雨之後或者失敗後,勇敢的人總是可以站起來的。站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鐵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鐵倒了可以站起來,可以從失意中意識到什麼,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成長成熟,我想這就是那一把沙。

從領導看階層性,當好記者一項重任務

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我們報社陪同領導慰問軍團。第一次如此接近領導,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義的泛濫。領導們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們記者的到來也不是為寫什麼稿子,一電臺老記者就說這類性會議我們陪同就夠了,稿子就寫一百來字。後來才發覺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領導喝酒,而我們卻不得不喝,真的很無奈。然後我們當女記者更加難,因為沒有人會護著我們,而往往也是首要物件,那時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對。社會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時,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這個社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總結。從實習過程中我發現,也許現實就是這樣,不得不面對一些你無能為力的事情,當發現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時應該始終保有自己的原則就好了。

報社實習總結2

今年暑假,我有幸來到《xxxx》熱線部,進行為期三週的專業實習。在這寶貴的三週時間裡,我不僅對專業知識有了更為深刻地瞭解,同時也學到課本外的實踐經驗。這些收穫對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使我受益匪淺。

第一天到報社時,我心裡七上八下的,看著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該從哪裡下手。負責帶我的xx老師給我介紹了部門的大體情況,採訪的具體流程以及新聞記者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項。第一天,老師沒有帶我採訪,而是讓我在閱覽室閱讀報紙。說實話,以前看報紙往往只是看個熱鬧,根本沒有意識去觀察新聞的思路和寫法。

從第二天起,我就跟著xx老師開始了緊張而忙碌的採訪。一旦接到新聞線索,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立刻奔赴現場。用老師的話講,記者就是一臺不分晝夜時刻待命的機器。我所在熱線部的主要採訪任務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新聞。在這20多天裡,我隨老師深入北京大街小巷,跑遍了大半個北京城。無論風吹日晒,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有我們的腳印。我是一個比較嬌氣的女孩,平時出門打傘,下雨打車。但是在採訪期間,我明白記者是來不及顧及這些的。隨著我漸漸融入工作,這些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忽略了。我們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在報社接熱線電話,下午出去採訪,晚上回家寫稿。任務多時,稿子往往不止一個,回家後常常要寫到深夜。這也讓我深深體會到記者的生活並非像想象中那麼浪漫,記者不僅是無冕之王,更是一個肩負重大使命的職業群體。

新聞容易忽略一些事實細節,而恰恰是這些細節比如人物,時間,地點等必須要精確。剛開始採訪時,自己總不注意,人名地名沒有留心去反覆核實。在老師的囑咐下,我知道了這些看似細枝末節的小事其實是新聞中最重要的。一個錯誤的人名甚至會影響整個新聞的真實性。另外,新聞中每一個字,每一個稱謂都要準確具體。比如,在一次城市雕塑的採訪稿中,負責管理城市雕塑的部門我用了城管部門這個稱謂。主任在審稿時指出這個稱謂過於籠統,讓我打電話再次確認。確認之後城管部門變成了xx街道辦事處城管指揮中心。主任告訴我,越是這種責任單位,名稱越要具體,絕不能出絲毫的差錯。

在和老師採訪的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無論走到哪裡,老師總能細心留意身邊的細節。記得在採訪盲人老人為簋街製作忙問地圖時,我觀察到的是兩位老人半小時完成一份、因此,我從老人效率高的角度採寫。然而,老師告訴我,她粗略掐表算了一下,一份盲文地圖上的地名只有40來字,半個小時意味著老人平均扎一個盲文需要將近一分鐘的時間,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讓我明白採訪時不僅要觀察,還要細心。

真實性是新聞的基本原則之一。前不久的紙陷包子和華南虎事件使大眾對新聞真實性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也給新聞工作者敲響了警鐘。為了保證新聞的真實性,無論新聞線索來自何方,無論新聞事件大小,我們都必須深入現場採訪。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做真實的新聞,為社會負責也為自己負責。記得有一次,市民張先生打來熱線,稱他家附近的國小不到8就播放廣播操音樂,影響居民正常休息。第二天清早,我們來到**國小門口。直到8點後也沒有任何動靜。在詢問學校保安和小區居民後得知,開學第一天學校為除錯喇叭才一早播放音樂,正常的廣播操是在10點之後。聽了這話,我不禁嘀咕,就因為一句話,我們就得起個大早趕到這裡,浪費時間和精力。但是老師告訴我,這種情況對於記者再普遍不過,雖然很多時候在做無謂的勞動,但為了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必須親歷而為。

在報社,我發現很多記者並非新聞專業出身,理工科的記者作新聞也非常優秀。的確,記者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是相比之下社會知識和經驗也同樣很重要。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就必須有全面的知識結構。記者是綜合性人才,對每一領域雖然不能都像本專業那樣投入,但至少都應有一定的涉獵。在我的採訪中,有一次是關於網上銀行密碼被盜的經濟犯罪新聞。噹噹事人拿著2米多長的銀行對賬單給我們看時,我發現由於相關知識的缺乏,我很難理解。於是,我立刻上網蒐集相關資料,彌補這方面的知識,在最短的時間內弄清了網上銀行的具體流程和網路黑客的基本情況。這件事也提醒我對不同的領域,如果一點兒不瞭解的話,在採訪中就可能受阻。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採訪前的準備工作應深入,提前瞭解所採訪的領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書,多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面。

在報社,很多稿件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冷藏”。我們採訪的一篇關於社群輪椅籃球隊就曾遭遇這種情況。因為是北京唯一一家社群輪椅籃球隊,我對這條新聞抱有很大希望。但是不知什麼原因,一直沒有見報。我一度灰心地認為這篇稿子被判了“死刑”。但是,在9月16日殘奧會輪椅籃球決賽當天,這篇稿子作為熱線版頭條刊登出來。我終於體會到上課時,老師所謂好新聞是靠“養”出來是怎麼回事了。這篇關於普通殘疾朋友積極參與輪椅籃球的新聞在殘奧會這個大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選在輪椅籃球決賽這天登,其新聞價值和社會價值都大大提高。因此,被“冷藏”的稿件不一定是沒有價值,當新聞結合“時效”“事宜”“時機”時,新聞刊登的時間就要由傳播主體追求的傳播“效果目標”而確定。

靈活變通是記者需要掌握的一個技巧。有些時候做新聞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很多新聞是在換了一種思路後得到的。比如,在跟老師採訪某盲人學校時,我們原定思路是採寫一篇類似會議新聞。由於活動本身的形式化,因此很難挖掘出亮點。但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坐在前排有一位拄著盲杖,手持錄音器的盲人記者。這似乎有點不同尋常。於是我們在活動結束後對這位盲人記者進行了採訪。沒想到,她身上有一段坎坷的經歷。和老師一合計,我們決定改變之前的選題。隨後,一篇感人的《xxxxxxx》出爐了。

實習期間,我翻閱了大量的報紙雜誌,瞭解了很多報業知識,。在採訪過程中,接觸到了各個階層的人群,在與他們打交道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東西——人際交流。作為新聞記者,這個能力意味著你能否是採訪物件信任你,把積壓在心底的話向你透露,把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特別是在人物專訪時,這往往也是一條新聞取勝的關鍵。除了不斷練習與人交往的能力,我的體會還有采訪前務必對你的採訪物件做一個全方位的背景瞭解。這樣做可以是使你的採訪物件感到自己不適合一個陌生人交談,不僅會很快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像老朋友一樣聊天,也會獲得對方的尊重。

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我感到最辛苦還是趕稿子,但辛苦歸辛苦,我的寫作水平卻大大提高。最初寫稿,我總是抓不住新聞點,偏離採訪主題,寫的稿子常常被改的面目全非。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我漸漸找到那麼點兒感覺。休息時,我會仔細對比我和老師的稿子,揣摩老師的思路,分析自己的不足。另外,我常留心報社內部的評報欄,看編輯們的精彩點評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雖然還不能像老師一樣,將一些生硬的資料轉手變為一篇順暢生動的文章,但是經過努力,我的稿子被老師改正的地方越來越少,得到的肯定越來越多。

在實習期間,我與老師合作一共發表了八篇文章,這對我來說既是鼓勵也是鞭策。這次實習讓我增長了業務知識,體會到了新聞採寫的艱辛,提升了自己的新聞素養,而且增長了見聞,鍛鍊了自我,為我接觸社會搭建了平臺。在新聞採寫方面,我獲得了長足的進步,自己的新聞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實習不過短短几周,回頭看看,它幾乎等同於我大學兩年的寬度。我真心的感謝報社的每一位前輩,特別是手把手帶著我的xx。這段難得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今後的奮鬥目標,必將充實我今後的人生。

報社實習總結3

大學四年,我始終在為記者是什麼而抓狂,在報紙上,在老師的教學中,陸陸續續的知道一些,但是很模糊,沒有明確的定義,家人問起,學新聞這個專業具體能幹些什麼,我有點萌的感覺,說不上來是怎麼一回事,報社實習報告。我需要去弄清楚,新聞是什麼,我為什麼喜愛新聞?我為什麼有想當記者的強烈願望。所以這是我進入報社實習的主要原因及其目的之一。

實習概況

我於7月15日到8月26日在連雲港日報社實習,9月15日到10月20日在西安晚報實習,分別被分配在民生新聞部門、社會新聞部。實習的主要內容是通過看報紙,網路搜尋,接聽熱線電話等方式查詢新聞線索,確定採訪內容,安排採訪,做筆錄,收集資料並進行寫稿,跟隨老師跑廣告業務,並對內刊的廣告刊登進行排版等,採訪的內容有了解社群人們的生活的基本形態,深入基層採訪瞭解城市中農民工的生活,調查火車退票費對人們的影響,以及地鐵給人們帶來的影響,為解決老百姓燃眉之急的問題。總之,一切都是以服務人民為宗旨,實際解決老百姓問題為目的,是記者的基本工作。

實習單位介紹

《連雲港日報》是中共連雲港市委機關報,以堅持黨報的權威性、指導性、開放性、立足於開放城市、海港城市、新亞洲大陸橋東橋頭堡、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加快報業發展為辦報宗旨。1958年創刊,50年來,成長為擁有《連雲港日報》、《蒼梧晚報》、《連雲港手機報》、《連雲港新聞網》《蒼梧晚報網》《今日報業》“三報兩網一刊”的強勢傳媒。在市委的領導下,一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忠實履行黨報的職責,始終與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為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為團結引導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創業,為促進連雲港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西安晚報》創刊於1953年,是中共西安市委主辦的一張面向市民大眾的都市生活類報紙,也是中國西部歷史最悠久的大型城市報紙。《西安晚報》致力於新聞獨有化、資訊地域化、服務個性化的.辦報理念與鮮明的編輯風格與現代都市生活的快節奏同步,成為西安家庭覆蓋率最高的報紙。《西安晚報》以其出色快捷的新聞,豐富多彩的資訊,勸慰準確的觀點,新穎獨特的視角,貼近百姓,關注民生,擁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

實習崗位概述

社會新聞和民生新聞主要是通過對真實具體新聞事實的反映,來傳達社會主流的道德評價標準和價值取向。所以其題材範圍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我們的身邊,每天發生的令人感動的、美好的事件;社會中發生的雞鳴狗盜、假貨氾濫、迷信成風、惡習滋生的問題;社會活動,風土人情,災禍等,這些都是社會新聞報道的範疇。通過對新聞時間的報道,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

實習獲得的成績

在連雲港實習的一個半月中,共有新聞採寫稿件35篇,刊載的有26篇,每份稿件都在1200字左右,其中自己獨自採寫的稿件達10篇以上。採訪的內容深入基層,瞭解到老百姓所遇到的問題,實事求是的為老百姓解決問題,其中採訪還涉及到工商部門,對於社會上的坑門拐騙,欺詐售假等行為進行深度有效的報道,通過媒體報道以提醒廣大受眾謹防受騙。除採寫稿件之外,還分別在報社的印刷部門,編輯部門以及廣告部門分別待了一週,知道了報紙從有新聞線索開始到報紙出刊並物流運輸的全過程,期間還參與到報紙排版,拉廣告,拍攝圖片。在西安晚報實習中,有稿件10篇,印象最深的是採訪外地來西安打工的老農民工和80後農民工,他們衣著樸素,被生活所迫,他們不得不每天行走於各種勞務市場中,只要有人提供工作,不論薪水多少,他們都願意幹,實習報告《報社實習報告》。不像80後的農民工,在他們身上絲毫看不到被所面臨的就業,房子,孩子上學或被留守等問題那種困惑與無助。80後的農民工,強迫自己在大都市裡靠給別人打工或做點小生意來養家,但又不僅僅是為了養家,還為了他們的夢想,因為他們相信,只要自己夠努力,在西安這個大都市裡,總會有自己的一片天。他們身上的那種自信,那種面對生活的坦然,為成就以後的自己而苦苦掙扎的情景,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我的《繁華都市中,他們的未來在那裡》的作品中,深刻的描述了這一場景。此次採訪促使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城市中農民工,時刻關注他們生活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對國家政策解讀對其進行的有力報道,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最近廉價房措施的實行不失為對生活在城市中農民工良好的政策。

實習體會:

“我猜想,當我死後站在天堂之門的時候,我遇到的第一個人,將是美聯社的記者。”許多年後,聖雄甘地的這段說辭,時刻鼓舞著我。雖說只是個實習,但是我已把自己當作追逐新聞的記者,促使我不斷完善自己。

心態方面:

在連雲港日報實習期間,剛去的時候,老師把我安排在資料室裡,讓我閱讀有關民生的新聞,並讓我對其進行分析,兩天過去了,老師對我不聞不問,那時的我心急如焚,看書只是做個樣子,知識不再進入大腦。我打電話給我老師,老師說採訪沉穩的心態是必有的,不急你再看看書。一週後,老師出去採訪帶上了我,同時我為不再資料室看書終於鬆了一口氣,可是後來我在採訪中才發現,如果不是待在資料室看報紙,我還真是不知道面對老百姓我該採訪什麼,而且我覺得所學的知識真是少之又少,匱乏的不行。之後只要不出去採訪,我都在資料室裡看書。

在採訪中,有3次經歷,讓我對社會以及記者這個行業有了新的認知。7月25日,我作為現代快報的實習生被邀請參加市裡採訪,為期一週,幾乎江蘇的省級報社和省級電視臺都有記者參加,因被採訪的人住在開山島上,需要坐船3個小時才可到達。早上四點時候,我們就開車出發,原本晴朗的天氣,在我們到達島上的時候突然大雨降至,因沒有什麼防禦措施,我們個個被淋的想落湯雞,海浪一波一波的被海風吹起,擊打著岸邊的岩石,但是採訪工作並未被終止,電視臺的採訪人員把衣服脫下來把攝影機包住,只露出鏡頭對準被採訪人,平面媒體記者刷刷的用筆記者被採訪人說的話,絲毫不受風吹雨打的影響,這場暴雨好像對他們而言似是溫和細雨一般。在返回的路上,沒有人身上的衣服是乾的,但是在他們的臉上也沒有怒意,只是在那興奮的說著採訪的內容,有的已經敲打著鍵盤,把文字輸入了電腦之中。就是記者這種忘我的精神給了我深深的震撼,不愧是“無冕之王”。

8月5日,採訪加盟打火機詐騙案,用電話給售假公司經理打電話詢問情況時,經理李先生的回答令人瞠目結舌,如老子就是天,我說需要錢,他們就掏錢給我,何況是自願的,我又沒有逼迫他們,怎麼是詐騙呢,況且我想怎樣就怎樣,管你們X事,如果你們管這檔子事,別怪我找人砸你飯碗等。這件事雖然在報紙上曝了光,但是因為武漢的地方保護主義特別強,導致這一事件最終沒有得到圓滿的解決。這件事上我看到了李先生因為有錢而囂張跋扈的嘴臉,深刻的體會到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應該深入內部調查,徹底解決問題。

8月15日。我獨自到海州區的紅旗社群採訪,因本身採訪物件不是很瞭解,去之前也就沒有什麼準備,到採訪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多麼大的錯誤。因為被採訪人的妹妹患有嚴重的風溼性心臟病以及長期遭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擾,其骨瘦如柴,臉上的表情有所扭曲,看到她,我愣住了足足有5分鐘,其姐姐叫了我幾次,我都沒反應。後來採訪他姐姐實在是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只好先行離開,最後還是用電話完成了此次的採訪。這件事對我以後採訪做了警鐘。第一,採訪之前,要對被採訪人有所瞭解,並寫採訪提綱。第二,著力提高心理素質,加強對事物的認知以及敏感度,做到遇事冷靜、不慌張。第三,與人溝通方面的加強。

在西安晚報實習期間,因為實習老師沒多少採訪,我得以空閒看了新聞學專業課本,也到基層作有關城市中農民工問題的調查,深刻體會到他們在城市中艱苦的生活,以及對城市的貢獻,被他們的不懈努力與默默奉獻的精神所折服。在對西安地鐵執行期間,對西安上班族、學生等不同人群的採訪,深深感受到作為西安人擁有地鐵的驕傲。與此同時,國家火車票退票費用的降低不失為減輕人們出行不便的一種策略。與人的不斷交流,使得我在與人交流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專業方面:記者這個行業,需要的不僅僅是新聞寫作方面的技能。還需要對社會各方面的認知度和敏感度。這是建立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面的。再說新聞無處不在,涉及的範圍廣,所要求的知識面也很廣。我在社會新聞部實習,社會新聞涉及生活的許多方面,如我們的身邊,每天發生的令人感動的、美好的事件;社會中發生的雞鳴狗盜、假貨氾濫、迷信成風、惡習滋生的問題;社會活動,風土人情,災禍等,都是社會新聞的範疇,這就要我們學習如法律,經濟,政治,文學,美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我的專業是新聞學的,但是所學習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如在我一次有關一位女士買了一包發黴的月餅採訪寫作中,我就沒有提到我國憲法規定的假一賠十的相關條列,老師說:沒有這條新聞資訊,其新聞的價值就被打了折扣了,還有一次是有關四胞胎的採訪,因其家庭貧困,希望政府能給予家庭補貼,有了上一次的經歷,我特地上網查了一下,發現有地方政府是給與貧困家庭生多胎兒補貼的,當時打電話告知其父,後來才知道,國家規定裡是不給與補貼的,是有些地方政府破例給補貼,那是其他的城市。每個省的有些規定是不一樣的,兩個不能相提並論。給了當事人錯誤的資訊,這是作為記者很難看的一件事,但是不得不說這是知識不足惹的禍。記者擁有的不只是相關的專業技能,而且還要通曉其他各方面的知識,但是不用很細緻,大概知道就行。這就需要我們每時每刻都要處於一種學習的狀態,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提高我們的修養,在記者的道路上才能越行越遠。

人際關係方面:

把人際關係搞好是記者的必備條件,因為有了人際關係,記者所獲得新聞線索也就多,所採寫的稿件也多。認識不同的人群,你可以學習他們的優點,這不僅有利於自身修養提高,還會在社會

報社實習總結4

在20xx年7月至八月我來到了xx日報社進行我的畢業實習,決定考研的我選擇了分散實習,以前總是聽學長學姐說集中實習是大學四年中最刻苦銘心的回憶。在還沒有來到報社進行實習之前,在我的心中已經想過很多有關實習的內容,甚至對沒有選擇集中實習而感到後悔,但是經過了這次實習,證實了我的選擇是沒有錯的,我獲得了很多很多。

此次短短一個月的實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僅學到了很多關於專業的知識,更多的是瞭解了社會、瞭解了社會各個層次的人、關注了以前從未關心過的事情,增長了關於專業關於社會各個方面的知識。在這次實習期間,我更進一步的真真切切的感受了做新聞的氛圍和記者這份職業的特色。比起前兩次寒暑假的實習有了新的體會,新的感想。主要有了如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真真切切的認識了黨報,實實在在的做了一回記者

《xx日報》是xx市的黨政機關報,在沒有來到報社之前,我對於黨報的性質、辦報原則、黨報的編輯過程以及發行都不是特別的瞭解,但是經過一個月的實習,我深深的感覺到了它的強烈的黨性;也知道了這份報紙是不對外銷售的,它主要是傳送至各個政府職能部門、各個單位黨政機關的報紙;更懂得了它的辦報原則和指導方針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

《xx日報》體現著與時俱進的思想,時刻保持著為黨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這是我最大的感受。這份報紙是一份四開四版的,每天出版(星期天除外),而且都是對xx重大新聞的報道,一般有一個版面是轉載《人民日報》上國家的重大新聞,偶爾有兩個版面是轉載新聞。同時《xx日報》還有兩個特刊:《文化前沿》(星期一出版)和《財智時代》(星期三出版)。在實習期間,我還發現在《xx日報》上又是刊登的新聞會是這兩三天之內的新聞,而並非所有新聞都是當日的。根據陸定一先生“新聞是指新近發生的重大時事的報道”這個定義,這樣釋出新聞也是合情合理。是我以前那種古板的想法有了不同,也是我保持著學習的好奇心。

同時在實習期間,我還對xx日報社攝影部有了些許的瞭解,進去實習後才知道,原來一般記者出去採訪是不需要拍攝新聞圖片的,要上報的主要圖片都是由攝影部派人去拍,而新聞記者只是負責記錄現場和撰寫新聞稿,圖片會由攝影部的記者直接傳送到主編那裡,分工非常明確致使我的相機完全沒有發揮作用也使我沒有發表新聞圖片,但還是拍攝了一些難得的新聞照片留著給自己做紀念了。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關於記者採訪內容的感受,因為是黨報所以《xx日報》的記者們採訪的群體基本上都是市委市政府,個政府職能分支部門,採訪的內容基本上都是關於工業、農業、經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與政府政績政府政策相關的內容。很少有其他方面有趣的內容與晚報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一眼便可以看出來。一般有些軟新聞都還是謀殺案、天文奇觀之類的事件。

這感受這份黨報的性質之後,我跟隨老師先後採訪了xx縣農村信用合作社、仙桃市考察團、市委常委考察園區經濟建設、市委常委擴大會議等,通過對這些人物這些事情的採訪進一步使我感受到了《xx日報》的性質以及加強了對黨報內容的瞭解和黨報新聞的採寫。

二、實習指導老師的專業水準和新聞敏感性

此次實習過程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的指導老師彭老師對於新聞的敏感性以及他對於報紙的熱愛,對於記者這份職業的喜愛。指導老師的專業水準和新聞素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也成為我在實習期間不斷前進不斷努力的動力。

指導老師是90年代初文學專業的學生,在新聞媒體單位工作已近15年,在報社也可以說是主筆記者了。他主要負責每個星期《財智時代》的撰寫和編輯工作,是這份特刊的主編。這份特刊主要是報道經濟方面的新聞,主要採訪的就是各大銀行、信用社、政府稅收部門以及各種經濟報告會。與這些單位和部門打交道需要對國家經濟政策非常瞭解,還要掌握各大銀行的辦行原則以及他們的借貸款方針政策,更主要的是要把我他們對xx經濟發展的支援和做出貢獻。對於一個大四的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這真是個難題,因為這裡面關於經濟專業方面的知識非常多。

第一天去報社,聽完老師的介紹我整個人都矇住了,這是以前完全沒有關注過的方面,並且我對經濟這塊非常的不敏感,雖說對國家重大的經濟政策會有所掌握,但是真正要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腦海中還是一片空白。老師說給我一個星期的時間去關注經濟、瞭解經濟並且學會看經濟新聞,掌握經濟新聞,培養對經濟的敏感。要求我每天向他彙報自己關注過的新聞。就是經過老師這樣的指導和教育,我開始去琢磨去研究經濟領域,慢慢的我對經濟新聞越來越敏感。

雖然實習的時間很短,我可以想象初彭老師當初剛進軍經濟領域時的樣子,他肯定付出了很多,做了很多我不知道也不懂得的努力,他肯定讀了很多關於經濟的書籍,看了許多經濟報紙,瀏覽了無數的財經網頁。

報社實習總結5

這次認識實習主要是去了博大企業集團以及解放日報集團旗下的《XX報》。

我們先是去了博大企業集團,博大企業集團是一家多元化投資的公司,包括數個子公司和分公司,其主營業務為石材,核心公司為金博石材建設有限公司。公司的辦公樓從外面看就好像是用一整塊大石頭雕成的,大門旁邊的公司名稱“博大集團”也是刻在石頭上的,公司裡的桌子、牆壁裝飾畫、垃圾箱等也都是石頭做的,這些都充分表現了公司的特徵。我們先是在公司的會議室裡開了個會,看了一段介紹公司的視訊,商量了一下接下來的安排。然後由公司的負責人領我們參觀了一下公司的各個部門,大體的瞭解了一下公司。

接下來的三天裡,我們被分到不同的部門進行實習。我和其他六個人被分到了上海卡絲通化學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博大集團的一個子公司),幫助他們做一些文案方面的工作。在這裡,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公司內部的工作氛圍,每個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計劃,工作都是井井有條,一環扣一環的,感覺緊張有序。同時也更深入的瞭解了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公司以“博大精深,博愛天下”為經營理念,在公司的會議室及辦公室的牆上隨處可見的“假如我們是羚羊,停下腳步我們就會被獅子吃掉;假如我們是獅子,停下腳步我們就會被餓死”的警示語更是記在每個員工的心裡。他們公司的內部報紙《博大報》也是辦的非常出色,而且裡面特別注重對員工的關懷,每期上面都會有刊有近期過生日的員工名單以及其他員工對他們的祝福。

結束了在博大企業集團的實習後,我們又去了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公司負責人領我們參觀瞭解放日報旗下的《XX晨報》。我們先是在樓下參觀了他們的排版過程,發現他們排版時使用的也是方正飛騰排版系統,但是排版人員使用的都極其熟練,用的基本上都是快捷鍵,我們雖然也學過方正飛騰排版系統,但是看他們排版的時候只看到電腦螢幕上的圖文速度飛快的變換著,根本就看不清楚他們做了什麼,就好像自己完全沒有沒有學過這軟體一樣。

看完了排版後上樓參觀了他們的XX部以及編輯部。他們的XX部劃分為時政XX部、民生XX部、國際XX部、理財XX部、社群XX部、教育XX部、視覺XX部、環境XX部、國內XX部、評論研究部、社會XX部、互動XX部、體育XX部、文藝部、週刊部等非常細化的部門。編輯部主要劃分為上海編輯部(主要負責上海方面的XX的編輯)、要聞編輯部(主要負責頭版及前面幾版的XX編輯)、圖片製作中心等部門。在行政管理上他們是相互獨立的,但是在工作上他們又是相互配合的。

參觀完以後我們開了一個研討會,負責人倪主任又給我們大體介紹了一下解放日報集團的情況,然後就是大家提問了。在倪主任的介紹中,有幾點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第一,《XX晨報》的定位是思路走在大家的前面;第二,《XX晨報》不是通過擴大發行量來贏取利潤,而是通過控制發行量追求精確發行,吸引精確投放的廣告商來達到盈利的目的。

這次實習最主要的收穫,第一是對公司和報社都有了一些比較直觀的認識。以前對企業、對報社的瞭解都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一般就是書本上學的知識,或者是根據在網上或電視報紙上看到的部分報道來做的想象。這次實習是我第一次進入到一個企業和報社的內部去看他們怎麼樣工作,怎麼樣與同事之間相處,感覺對自己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第二是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想這個專業畢業以後可以從事的工作以及工作的環境,也曾在在網上、課堂上看到聽到過很多關於這方面的問題以及解答,但自己卻只能是憑著這些來想像。而這次實習終於讓我有機會親身感受一下未來有可能會面臨的工作環境,我想這是讀再多的書也不能得到的結果吧。

另外通過這次實習,我也意識到了很多平常沒有注意到的問題。

例一,在博大的時候,有一個姐姐問我們“你們誰的平面比較好?會使用photoshop等軟體?”我一聽就愣了,這個photoshop吧,要說不會,我們可是專門學過的;要說會吧,我也就會一點兒簡單的操作,如果說人家讓我做個什麼效果而我又不會做的話,多難看啊,人家心裡很有可能想“你不是說會嗎,怎麼又不會了呢?”我最擔心的就是這個問題,結果就給碰上了。唉,今後一定要學好軟體,到時候可以很自豪的說“我會!”

例二,還是在博大的時候,發展中心的人讓我們幫忙想一個珠寶的創意,就是給一件已經做好的珠寶起一個名字。平時感覺自己讀了挺多的書的,但是那時候卻搜腸刮肚,抓耳撓腮都想不出一個好的來,連個比較恰當的都想不出來,還是學編輯做文字的呢,真是感覺好羞愧啊,突然之間真真切切的領會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的含義,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所以呢,得出結論:第一,一定要多讀書,無論是什麼時候。唉,其實這一點幾乎所有的人都給我們強調,但自己領悟來的真的是跟別人和你說的不一樣啊!第二,要讀活書。書本知識和實踐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差距只能通過實踐去彌補,光說不做,說得再好聽也沒用。

關於這次實習,去解放日報那塊兒感覺非常好。不過整體時間安排上感覺有點兒不太合理,在公司裡有時候是閒著的,可能是由於距離上海太遠導致準備不是非常充分造成的吧。建議下次實習時儘量多聯絡幾個點,使同學們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

報社實習總結6

從7月13日開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報東莞站實習了45天。我的專業是國小英語教育,但來到報社實習做文字記者,我並不覺得矛盾,反而發現兩者有許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種傳播,新聞也是一種傳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慮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做新聞也要“因材施教”,搞黨報的時刻記著自己在對黨和領導說話,辦都市報的總想著老百姓關注什麼。

45天,洗去了我的書生意氣。新聞對我而言已不再是純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對社會現實的記錄和反映。新聞有地域之分;新聞人有國界之分;新聞機構不可能不考慮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會影響。從新聞線索的獲取,到根據報紙的定位和風格判斷新聞價值,再到採寫編評,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周全。

但是,作為一名實習記者,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寫好新聞。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沒有博爾特般的行動速度,就趕不上日報的出版進度;如果新聞敏感性不強,就會因錯失新聞而捶胸頓足;如果沒有駕輕就熟的採訪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無功而返;如果社會經驗和閱讀經驗不足,就會影響記者的創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發表了28篇文章,近4萬字,涉獵了許多題材,如現象、會議、報料等。會議現場我跑了許多次,如東莞擬增加出租車聽證會、特約研究員會議等,慢慢跳出了對會議的膚淺認識,即某某單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開某某會,然後打個腹稿,在會議訊息主體部分寫上某某領導說,或某某與會人說。

工作後跟會,我會先把工具箱備好——若干支不同顏色的筆、筆記本、錄音筆、名片、膝上型電腦等——然後思考為什麼突然召開這次會議,發生什麼事情了,會議中有哪些新聞,新聞背後有沒有新聞。一方面,我會盡量蒐集全面的新聞材料,另一方面,寫作時根據事實本身,採用最優處理方法。這種工作模式或許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義,但是記者的大腦每天都在激盪,不就是為了做好新聞嗎?

除了會議新聞,這些日子還接觸了現象報道,如《公路綠化樹過高竟引來車禍?》、《買本雜誌真的好難》、《暑期學生打工頻遇陷阱》等。

現象報道曾一度令我倍感頭疼,因為我不單無法像報道會議一樣輕易獲知何時何地何人做了何事,還時常懷疑它的真實性。如在採寫《酒店影樓不搶“七夕”蛋糕》一文時,我撥打了幾個酒店和影樓的電話瞭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紗攝影預訂的情況。最後發現,這些酒店影樓並不重視這兩個傳統節日。當段老師打上“酒店影樓不搶‘七夕’蛋糕”的標題時,我立馬困惑了。因為我覺得它的真實性是模糊而不嚴謹的。東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樓,而我只採訪了不到十家,這可能只是區域性事實,而非整體事實。沒有任何一個權威的調查告訴我,酒店影樓真不搶。隨後,在與段老師的交談中,我第一次認識了微觀真實和巨集觀真實,也更堅信新聞真實性是做一切新聞的出發點。

當然,在實習中,我發現自己讀的書太少了,社會經驗太淺了,採寫編過程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

跑報料新聞時,一次遇到珠寶店盜竊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霧海中,四周圍找知情人,最後得到的是殘缺的事實。

這次實習讓我增長了業務知識,體會到了新聞採編的艱辛,自己的新聞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謝報社的每一位前輩,尤其是帶我的郭老師,曾指導和幫助過我的馬老師、譚老師、歐老師、段老師、劉老師等。這段難得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今後的奮鬥目標,必將充實我今後的人生。

報社實習總結7

七月在報社實習,一個月時間的付出帶來了收穫,雖然可能這份感悟並不見得多有深度,但畢竟是經過自己一分一秒投入的工作而得出的,於己而言,是一次寶貴的經歷。

首先,自然是工作的壓力。報社的績效工資給員工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為了賺的多,自然需要多出去跑,線索多了,才有東西寫,而寫出來的東西,又需要得到上級的認可,才能發表。當然,稿件少了,人輕鬆了,可拿的錢也相應少了。每天我大概早上九點多到辦公室,一般辦公室裡,除了一群實習生之外,正式記者是比較少的。導致我一度以為報社的工作比較輕鬆,不用早起來上班。後來才漸漸明白,早上的時候其實記者們經常都在外面奔波。下午來了以後工作到比較晚的時候。每天下午我六點興沖沖地回學校的時候,辦公室裡人頭攢動,似乎都才剛進入工作的高峰。帶我的老師每天晚上九點左右才回家,隔壁桌的一個記者,懷孕幾個月,晚上有時還要挺著大肚子工作到深夜。後來知曉這些的時候,心裡覺得詫異,因為這一切似乎都和原先關於報社的想象太不一樣。

實習結束離開的時候,老師在電梯門口還一直跟我講,以後要找個好點的工作,不要來報社,對於女孩子來說,實在是太不穩定,壓力也太大。不穩定是必然的,因為經常臨時接到任務,立即就得出發,不管是在酷暑的中午,還是滂沱的大雨時分。我所實習的部門相對來說還比較輕鬆,隔壁桌跑現場的部門只要接到電話就馬上奔向事發地,為了爭取有價值的新聞和時間賽跑。在辦公室聽他們講著一個個驚險的故事,固然精彩紛呈,但這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第二,學習的過程中,好的老師和自身的努力相輔相成。辦公室裡的實習生很多,大家三三兩兩地擠在一起,有時候交流起來,大家經常會抱怨,自己的老師如何如何,覺得實習的過程中沒有學到什麼東西。進來開始實習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抱著要來好好學習的願望熱情地投入工作,可是很快就發現,單調重複的工作很乏味,將本來就不多的熱情一下子就消磨掉了,忙碌奔波的記者們也無暇顧及自己,很多實習生就天天坐在那裡玩電腦看報紙等下班。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也有相似的困惑,但可能我運氣要好一些,帶我的這個老師是個很活潑也很好相處的姐姐。在報社的一個月裡,她的指點下,我學習到了很多,比如怎麼規劃稿件的內容和吸引人的眼球,怎麼收發傳真,怎麼使用稿件上傳系統,看看編輯的修改方向來學著完善自己的文字向編輯的品味靠攏,怎麼有技巧地給一些當事人打電話,巧妙地採訪。她真的是個很耐心而且很負責的老師,把好多東西慢慢地全部傳授給我,充分信任我,在我不懂的時候不厭其煩的講解。她把飯卡留給了我,讓我中午在報社吃飯,不用像周圍的好多實習生那樣,大熱天的中午出去找個遙遠的小飯館吃東西。正是因為遇到這樣一個好的老師,讓我的實習過程減少了很多阻礙。

一個好的老師之外,還需要個人的努力。我承認自己的確是很懶,沒有自覺主動地去學習更多的東西。本來開始想的是,去報社之後對於其他部門的工作性質以及報紙的排版都要學習一點的,但是每天寫完稿子之後,我就會墮落地上網瞄一瞄,玩一下小遊戲,看一些視訊。好吧,我懺悔。個人的努力之上,成果肯定會更豐富多彩,但是有些人,比如我,總是很容易滿足於現狀,在手頭工作完成之後就很難再找到動力繼續學習,這種慣性真是要不得,啊呀呀。說到底,還是自己不上進,長嘆一口氣。

報社實習總結8

從1月18日開始到現實,已經差不多4個月了。在這100多天的日子裡,見過了很多人,也經歷了很多事。這些人和事,都讓我體現到社會的現實與殘酷;但同時也存在那麼一群人,他們善良,他們有理想,有激情,他們的努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正因為有了這經歷,使我逐漸從一個涉世未深的學生轉變成一個社會人,儘管轉變的過程很痛苦,但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我很感謝學校和報社給我提供了一個到社會中磨練的機會。

春節前夕,剛剛完成期末考試,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跟另外三位同學就來到了《深圳晚報》實習,而年級裡其它同學都要等三月後才開始實習,我們比他們足足早了一個多月。對於深圳這個大都市,我們四個人都很陌生,儘管我們都生於廣東。因為時間緊迫,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就匆匆忙忙地來了。那時候,對於哪裡能就餐,哪裡有住的地方等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條件都不清楚就趕過來了,面前的一切都是未知數,但我們義無反顧。

1月18號那天,我們四個人在上海賓館下車,把行禮放到一個同學在深圳打工的朋友的宿舍後,下午我們就來到福田區商報路商報大廈19樓報道。剛好在一樓就碰到了晚報綜合辦公室主任,帶我們上去填完表後,我和其中一個同學被分到了社會部,其他兩個同學一個在政文部,另一個在文娛部。之後,大概晚上6點,我們開始找房子。來之前對深圳一點都不瞭解,大家以前也從來沒有在外面獨自租過房子,幸好有一個同學的朋友一直都在幫忙張羅,晚上約9點的時候就找了一個滿意的地方。於是,我們幾個人就在那間狹窄的房間住了將近四個月,當時我們全部的家當就只有衣服。

社會部是報社裡最大的、人數最多的一個部門(包括熱線組)。正因為我們報的是社會新聞(包括突發新聞),經常要到各個地方跑來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個部門,同時也是最鍛鍊人的部門,我非常有幸來到這裡。1月18日報到的那天是星期五,報社全體員工剛好要在週六、日到東莞開年終大會,部門一位副主任和熱線組幾位同事交代了關於工作的一些細節後,我們被告知1月19日(即報到後的第二天)就要開始上班——接熱線。

對於我們部門來講,熱線組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幾乎所有突發新聞都是首先通過市民打報料,然後對於那些有新聞價值的事情,我們再通知記者出去採訪。接看似簡單,但其實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並且這些需要注意的細節對以後正式採訪都非常有幫助。首先要把報料人所說的事情記下來,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原因和結果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有些報料人自己對事情的經過不是很瞭解敘述也不祥細,所以我們就要多問,通過報料者我們能瞭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時候報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對我們來說有很大作用,倒如發生了車禍,傷者被送到醫院,而報料者就是醫院裡的醫生,那麼說明這個料可靠性很高,因為平時我們也會接到一些假的料。我們每天接到的每一條報料都要打進電腦進行統計,開始還不能邊聽電話邊輸入,於是就先把關鍵的地方記在紙上,然後再輸進電腦。這跟我們採訪時記錄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關鍵部分(關鍵詞)記下來,回去後再根據這些筆記寫成文章。

報社實習總結9

在這一個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報業集團的文化氛圍,從中也領悟到了許多東西。我發現報社裡很多人不是新聞專業出身,很多理工科的畢業生做新聞、做記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優秀,報社的高層領導也很少是新聞專業出身。這說明了做新聞不一定非得新聞專業或者文科專業的人才能做好。因為新聞記者和編輯只是報紙運做的小部分人員,報紙運做很大一部分還是在廣告策劃與市場營銷上。同時,報業集團作為一個市場運營單位,在某種理念上也可以稱為一個公司,這就需要使部門劃分明確,人員職責到位,要有管理部門、服務部門與生產部門。記者與編輯只是生產部門中的成員,需要比較專業的知識,但是社會知識與經驗顯得尤為重要。由於部門龐雜,要想在報社做好工作就必須知識結構全面,所以對人才的要求也是綜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聞的專業知識,又要會管理策劃與營銷,只有這樣,才能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得心應手。

早報的總編室裡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發行量第一的報紙才是最好的報紙”我覺得這句話十分有道理。發行量第一是一個很難的目標,因為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調。首先,新聞稿件必須有質量的保證。這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第一,必須符合新聞的定義,即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麼樣的新聞。第二,必須從大局出發寫稿件。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有損於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堅決不能寫。第三,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說話,辦事,這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新聞。同時,也是一個記者的職業道德所在。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這一點是晚報新聞二部的胡樂兵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時特別講到提出的。現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為此,他還特意給舉了一個例子:武漢的一個記者李紅英寫了一篇關於醫院對小病開大藥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錢看似小事,但卻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記者都曾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聽到老百姓抱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李紅英卻抓住了這個事件,把它寫成了精彩的新聞。這篇稿件看似平常,內容寫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卻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內幕寫出來,給老百姓開了一張明白的“清單”,最終獲得新聞一等獎。還有就是北京青年報的記者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在酒吧、妓院中蹲點,寫出了大量不為人所知的內幕,在內容上進行了突破創新,是很可貴的。

做到了以上四條,新聞稿件便有了質量的保證,老百姓便會喜聞樂見。這當然需要記者付出很多汗水,編輯嚴格把關。

其次,廣告策劃也是很重要的。現在就報業集團來說,每辦一張報紙如果不是廣告的支援都是要賠錢的。所以廣告策劃在這裡也十分重要。有時候好的廣告策劃甚至能改變一張報紙的命運。現在社會資訊需求量很大,很多讀者都需要獲得自己有用的資訊,報紙是他們資訊的來源之一。特別是招聘、房產、汽車、家電等廣告,形成自己的專版,辦出自己的特色,會對報紙的銷售發行產生巨大影響。

體會

在這次實習中,我學到了很多在理論課上學不到的東西。這既包括理論在實踐方面的運用,又包括在工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首先我說一下理論在時間方面的運用。在實習以前,我通過學習已經接觸了很多概念以及新聞規範,但是其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自己根本不明白。比如《報紙編輯學概論》這本書曾經提到的“要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要注意新聞的負面影響”,我在採訪群眾上訪時才徹底領悟,群眾上訪固然有難處,但是如果以新聞的方式發出,會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給政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可以寫成內參讓市委解決,要解決、能解決的問題不一定都要見報。

報社實習總結10

從2月17日到6月1日,我在《中華新聞報》《中國教育電視臺》進行了三個多月的實習。

第一天到日報社時政專題部報到時,心裡有點忐忑不安,看到編輯記者來來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該從哪裡入手。部裡幾位老師都很熱情,為我倒水,遞給我報紙看,跟我聊天,很快消除緊張,讓我大膽的想融入這個新的集體。

接熱線電話,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需要及時的記錄,然後跟老師商量是否值得采寫,如何採寫。新聞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實細節,比如人物、地點、時間必須有確鑿的事實依據,否則可能會引起不良後果。打電話四處查詢知情者,確認資訊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為了能我更全面地瞭解新聞報紙出版工作的全貌,報社領導安排我在採訪、編輯、出版、校對、發行等部門工作,使我受益匪淺。

有時出去採訪,有時坐在報社的電腦前,瀏覽新聞,敲打著鍵盤,記錄下自己當天採訪來的新聞。

四處奔波,有時也跟著記者出去採訪。記憶最深的是在山東德州跟老總出差的一次,那次我們要做的新聞基本資料都差不多,完全可以及時趕回去,準備寫稿。我們副主編對我說:走,出去轉轉,看看有沒有可作的。就這樣,我們倆開著車在德州武城縣的郊外亂轉,沒有線索。老師說,你注意看溝裡有沒有汙水,這樣就可以發現隱蔽的化工廠。說也奇怪,還真的讓我們倆發現了,一條臭水溝,但是看不到排水口,正當我們站在旁邊拍照發愁的時候。兩位下地幹活回來的老鄉把車停在我們旁邊,告訴我們排水口的具體位置。就在我們記錄現場情況的時候,陸續有老鄉過來主動告訴我們化工廠的情況和他們深受其害的感受。這條新聞完全是掃出來,這次經歷告訴我:新聞不是沒有,只要你肯找,就一定會有的,而且會是很精彩的新聞。

熟悉環境,先把工作組的人交流交流。我們老總給我們實習生每人一份人員的名單,包括在外面的記者站的成員,要求我們熟記。其實,當每位老師來報社的時候,你都能很熱情很準確的喊對他們的名字,這會很快拉近你們的距離的。

在欄目組,有些工作可能我們不是很懂,但是也要積極主動地爭取參與進去。來到欄目組當天,張老師告訴我,既然你來學習,那有什麼事情,你就多參與一下,希望等到你實習結束的時候,能夠覺得學到了點什麼,沒有白來。

欄目拍攝的時候,我覺得最辛苦的就是主持人和攝像老師。主持人有時候要重複好多遍臺詞,天氣冷也要穿著服裝,有時候在戶外一站就是一天,還要保持表情和音色,等到拍完的時候,他們已經是又累又冷了。攝像老師要跟著臺上的小朋友跑,搖臂老更是不斷要左右動,還要上下動,一遍遍的重複,直到導演說PASS了。

實習期間勤快和積累人脈很重要。實習生剛走出大學,所欠缺的,是社會經驗、職業素養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實習生必然會從接電話、發傳真這種基本的工作做起。要真正要學到東西,不僅要從點滴開始累積,更要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多觀察,不斷地發現、發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漸進地進入工作體系。最大的實習心得,就是要利用實習的機會,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著實習多聽多看多認識人,提高求職的綜合素質。人際關係的處理也是頭等大事,和讀書相比,實習常常能得到一些寶貴的人脈資源,這些都要好好把握,以後都可能有助於求職。

三個月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剛進報社聽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做新聞就是要多聽多看多想多感受,還要耐得住寂寞。當時我理解的很淺顯,但通過這三個月時間的磨練,我知道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所含概的東西很多。所謂多聽多看多感受在我現在的理解,對於新聞而言,就是掌握事情詳盡準確的資訊,挖掘事情和任務背後的東西,探究事件的內涵和本質。所謂耐得住寂寞,就是要有耐心,細心,決心。

報社的總編室裡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做媒體中的媒體,新聞中的新聞。我覺得這句話十分有道理。作為中國記者協會的機關報,它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做新聞,更多的要有鞭策,作用,要敢於做媒體的先鋒。首先,新聞稿件必須有質量的保證。這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必須符合新聞的內涵,即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它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麼樣的新聞。

第二,必須從全域性出發採寫新聞。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記者的作用是引導輿論導向,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

第三,要關注民生,貼近生活,替老百姓說話辦事。在我看來,這是老百姓需要的新聞,也是媒體存在最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時,也是記者的職業道德所在。

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發現別的媒體不曾發現的而且與老百姓切身相關的新聞。現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

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很多記者都曾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聽到老百姓抱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新聞報卻抓住了這個事件,把它寫成了精彩的新聞。這篇稿件看似平常,內容寫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卻是其他媒體忽視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內幕寫出來,給老百姓開了一張明白的“清單”,在內容上進行了突破創新,是很可貴的。

當我發現,我已經愛上了記者這個職業和這裡的生活的時候,離別的鐘聲也敲響了。幸好,總有一些記憶駐留下來,總有一些感觸潛移默化。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併為自己當初的選擇和現在的進步感到驕傲。

最後,感謝帶我實習的老師和一起實習的同事們,是你們教會我如何做新聞,也帶給我愉快的實習生活。

標籤:報社 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