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民生改進工作推進情況報告

報告3.19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生改進工作推進情況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民生改進工作推進情況報告

民生改進工作推進情況報告1

根據理委辦發《關於印發20xx年民生改善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對20xx年民生改進工作進行認真總結和分析研究,現將工作推進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助推全縣經濟發展,建立中藥材科技示範基地

積極探索中藥材人工種植技術,高度重視道地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多次邀請農業大學教授現場調研指導中藥材示範推廣工作,目前,全縣在鎮村、鄉村、鄉村等地有華重樓種植試驗示範基地、豬苓種植基地約400畝。種植戶們已基本掌握了重樓等中藥材的種植技術,加強中藥材人工種植技術的試驗示範,將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提高土地利用率,會有效的帶動我縣高半山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我縣道地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二、加強了科技專案的申報管理

20xx年申報省級科技專案3個110萬元,其中扶貧專案1個30萬元,目前已下達“省科技扶貧線上”縣級科技平臺專案計劃1個30萬元。

申報“省重點研發計劃縣域科技創新專案”2個,申報資金80萬。

申報州級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專案8個,經專家評審,有4個專案已立項,落實資金50萬元,待資金下達後予以實施。

申請科技三項經費30萬,正在督促各企事業單位、專合組織積極申報縣級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專案,截止目前已申報了6個專案。

三、帶領中藥材種植戶赴縣基地考察學習

為著力轉化中藥材種植技術科技成果,加快鄉村振興建設步伐,推進我縣道地中藥材產業的發展,縣科知局牽頭組織的道地中藥材現場考察培訓活動於5月21—5月23日在縣順利開展,各鄉鎮分管科技工作領導和中藥材種植戶30餘人參加了此次培訓活動。參加活動的成員們先後到縣藥業有限公司、縣現代農業園區、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重樓、羌活、烏梅、黨蔘、白芨等中藥材種植海拔、土壤、氣候、回報期、市場前景展開深入交流學習。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制約因素

(一)高半山基礎設施仍然脆弱。受地質災害頻發、基礎設施維護經費缺乏、部分村整村搬遷等因素的影響,高半山村的基礎設施仍十分脆弱,農戶經濟收入來源少,抗風險能力弱,生產基本處於靠天吃飯狀態,長期以來生產發展落後,經濟收入較低,生產投入能力有限。

(二)部份農戶只種不管,後期管理跟不上。

(三)道地中(藏)藥材生產週期長,見效緩慢,影響農戶積極性。

(四)市場資訊和銷售機制不健全,中藏材種植市場風險較高。

(五)我縣尚未有一家中藥材加工企業,公司+基地+農戶的.機制尚未形成。

五、下步工作思路

(一)建立和完善中藥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制定和出臺長期支援中(藏)藥科技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強與企業、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與聯絡,完善農業產業化獎補辦法,解除農民發展中藥產業的後顧之憂,加大對龍頭企業、專合社、種植大戶、產業帶頭人的支援力度。鼓勵科技人員下鄉領辦、創辦藥業企業,開展技術承包、入股。

(二)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科技支撐。

積極爭取上級支援,整合資源,重點抓好產前、產中、產後關鍵技術研究,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篩選品種與技術、開展試驗和示範,培育科技主導型區域性中藥產業。

繼續實施好三區人才計劃,在原有省選派科技人員與企業和部門結對幫扶的基礎上,結合我縣產業結構特點,邀請省州科研院校專家,建立我縣專家服務團隊,加大對我縣的人才、智力支援力度。

(三)利用棄耕地撂荒地,探索在高半山建立基地群。

有序增加基地數量,逐步擴大基地規模,完善和配套制種育苗基地建設,築牢產業發展平臺。積極探索和創新專業基地執行模式,不斷增強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做強做大中藥產業。

民生改進工作推進情況報告2

根據《20xx年縣政協重點協商、調研、走訪評議計劃》和縣政協第46次主席會議安排,縣政協組織5個走訪視察組於6月中下旬,對我縣13件民生實事推進情況進行了走訪調研,並於6月30日召開了協商議政會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評價

從視察情況看,13件民生實事總體上進展良好,呈現出投入大、進展快、惠及面廣、反響好等態勢。(具體情況見附表:13件民生實事推進情況表)。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領導重視,責任落實。20xx年10月以來,為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縣委、縣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結合我縣實際,決定在全面推進就業、醫療、教育、社保等民生工作的基礎上,集中力量辦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13件民生實事。並細化了階段目標,明確了責任領導、牽頭和協辦部門,同時將民生工程納入年度綜合考核目標,加大督導、檢查和通報力度,有力促進了民生實事的落實。

(二)務求實效,紮實推進。一是多方籌資,做好保障。對辦好民生實事,各專案牽頭部門認識清楚,積極性較高,大部分牽頭部門都能積極謀劃,採取財政撥付、向上爭取、群眾自籌、吸收社會資本參與等多種渠道,落實民生實事資金保障。二是強化管理,保證質量。嚴格執行資金使用、撥付,工程質量監督、驗收等相關制度,確保工程質量。三是大力宣傳,爭取支援。積極向群眾宣傳民生實事政策,讓群眾知情、參與、受益、滿意。

(三)符合民心,群眾滿意。辦好民生實事是縣委、縣政府向全縣人民的鄭重承諾。民生實事推進過程中,一批群眾普遍關心、反響強烈的問題逐步得以解決,達到了群眾得實惠、政府得民心的效果。調研所到之處,都能聽到群眾對民生實事滿意的評價,認為縣委、縣政府實施民生實事體現了關注民生,關注百姓、著力構建和諧社會的宗旨,讓老百姓實實在在、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對黨委政府充滿了感激,希望繼續辦好民生實事,多立專案,多拿資金,多關注他們的生產生活。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13件民生實事專案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投資額度大,工作難度較大,在實施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工作進展不平衡。有的專案已接近尾聲或基本完成,如山坪塘整治工作,城區公交全覆蓋和線#佈局優化工作;有的專案正在按時間節點深入推進,如撤併村通公路工作;有的專案正處在正式實施的前期籌備階段,如棄管小區電力設施改造工作;有的專案僅完成規劃設計,如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

(二)配套資金籌集難、壓力大。受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限制,公共基礎設施總體比較落後,縣財政的保障能力比較薄弱。這13件民生實事中基本都需要縣財政提供配套資金,各項民生保障資金的配套壓力比較大。

(三)個別單位認識不到位,推進力度不夠。有的專案牽頭單位存在畏難情緒,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部分鄉鎮對政策理解不透、物件把關不嚴,導致專案進度緩慢,群眾意見大。

(四)工程管理不盡到位。通過視察所見,有些專案還存在工程質量標準不高、監督管理效能較低等問題。如個別鄉鎮的農村危舊房改造質量有待提高等等。

(五)群眾知曉參與率有待進一步提升。主要表現為基層宣傳力度不夠,宣傳實效不突出,部分群眾對民生實事工作了解不夠全面,受益群眾參與度不高。

(六)部門配合不夠緊密,統籌協調困難。一些責任單位主體意識不強,沒有主動協調、整合力量;個別協辦單位配合不到位,特別是專案牽頭單位與鄉鎮(街道)的對接上還存在差距,未形成強大的合力來推動工作。

三、幾點建議

(一)要進一步強化責任。辦好民生實事是縣委、縣政府在全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一項重大安排,是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選擇,縣委、縣政府向全縣人民的鄭重承諾。各責任部門、鄉鎮(街道)務必進一步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勇於擔當,始終把民生實事抓在手上,並切實辦好。

(二)要進一步加快進度。目前20xx年已接近尾聲,部分民生專案至今還處在前期籌備階段,建議:牽頭部門從現在起要加大工作力度,倒排工期,明確時間節點,爭取短時間見到成效,確保13項民生實事按序時推進。

(三)要進一步強化協調。各牽頭單位要進一步明確職責,切實負起牽頭之責,主動與有關單位協調溝通;各有關單位要積極與牽頭單位銜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民生實事各項工作,形成攻堅克難、推動工作加快落實的強大合力。

(四)要進一步籌措資金。各責任單位要克服等、靠、要思想,想方設法籌措資金,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和社會資金的支援,為專案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五)要嚴格督查獎罰。建立民生實事專案例會工作制度,定期研究、督促民生實事專案推進落實。繼續做好督查工作,按照時間節點進行動態跟蹤,對進展較慢、問題較多的專案要實行掛牌督辦和專項督辦;對能按照要求完成既定目標任務的責任單位,要給予通報表揚;對未能依時完成任務的責任單位及相關負責人,要予以通報批評;對因工作組織不力、敷衍了事、推諉扯皮、久拖不辦的責任單位及相關責任人,要追究相應責任。

(六)要加大宣傳,提高群眾知曉度。要拓寬宣傳範圍,豐富宣傳形式,增加宣傳力度,讓民生實事工作深入民心。在廣播、宣傳欄、標語牆、橫幅、宣傳紙等原有宣傳形式的基礎上,盡力創新宣傳載體,切實提高宣傳實效,努力營造全社會持續關注民生的良好氛圍。要進一步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和社會監督,真正把民生實事辦好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