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實用】傳統文化的作文合集九篇

作文1.02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傳統文化的作文合集九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戲劇藝術。世界歷史上有三種最古老的戲劇——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和中國戲曲,前兩者早已死亡,只有中國戲曲至今仍然久演不衰。中國戲曲在世界劇壇上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美學特徵。

西方強調摹仿的藝術理論,造成了西方戲劇的寫實觀念。他們認為戲劇就是要創造生活幻覺,亦即舞臺上所表現的生活和現實生活形態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中國古代強調神似的藝術理論則造成了中國戲曲的寫意觀念。戲曲舞臺上所表現的生活與現實生活的形態是不同的,它是對現實生活進行的提煉、加工、誇張、變態和美化,是變其形而傳其神、寫其意。比如在空間的處理上,中國戲曲不像西方戲劇那樣運用佈景,按照生活的樣子確定空間。戲曲一般不用佈景,舞臺上代表什麼空間,可以通過演員的表演隨意而定,自由變化。舞臺上此刻可以是書房,但劇中人一轉身,舞臺就可以變為花園,甚至可以變成千裡之遙的另一地點。由此可見,戲曲舞臺的空間是通過演員的表演寫意性地虛擬出來的。這樣,戲曲就可以自由靈活而又連貫流暢地表現無限廣闊、瞬息萬變的空間,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現極其豐富複雜的生活事件。這是我國戲曲的獨特創造。

中國戲曲的情節有時也是寫意性的,如二將相半幾個回合,便可表示千軍萬馬的一次複雜的戰鬥,甚至只要吹奏一個曲牌一場宴會便已結束。

在表演方面,戲曲中有許多虛擬的動作,如《攜帶玉鐲》中孫玉姣趕雞餵雞,穿針引線,舞臺上既無雞,又無針線,但卻表演得好像煞有其事,惟妙惟肖。《打漁殺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臺上只有槳而沒有船,但卻給人以划船的感覺。難怪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蘭芳表演此劇讚不絕口呢!戲曲表演中有許多程式化動作,都是對現實生活的加工和美化,如大將的起駕上馬比現實生活要複雜得多,而小旦上馬只要腳尖一點即可,又十分簡單。至於那色彩斑斕的臉譜當然更是寫意的了。

舉手,一投足,都具有鮮明的節奏、高度的技巧和迷人的形式美。比如一對男女一見鍾情,目光相遇,“咍”的一聲小鑼,就賦予這種生活中很微小的動作以鮮明的節奏,顯得格外突出。戲曲演員的唸誦、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動作,都有設計的技巧,處處講究形式美。可以說,中國戲曲把我國古代一切技藝和文學的`精華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瑰寶和典型代表。對此,看慣了中國戲曲的中國人可能已經習以為常,但如果把它和其他國家的戲劇一對比,就可以看出它獨具一格的民族特色。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遊百病。

端午節是我國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懷王很喜歡他,還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陰謀來害他,是楚懷王漸漸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國要跟楚國和好,屈原仔細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陰謀,便冒著生命危險去告訴楚王,楚王不但不聽,還把他釋放到遠離他鄉的地方。當楚王剛到秦國就被擒住,他後悔當時不聽屈原的話,,因氣大而死,屈原當得知國家快滅亡時,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寫了最後一首愛國詩,便抱著石頭跳進汨羅江,當地人知道後,趕緊划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有些人向江中扔雞蛋、粽子,倒雄黃酒,都是為了不讓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賽龍舟就是因為當時打撈屈原遺體的原因。不僅,端午節有它的歷史還有一些食俗和風俗。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每年都有許多傳統節日,最有趣的要算春節了。

每年春節都要掃房、拜年、貼福字、貼春聯……我最喜歡掃房了,每年春節我都要大幹一場,先把沙發上的灰擦得一點也不剩,接著我就把地上的灰,床底下的灰掃得一乾二淨,就像搬了新家一樣。一到這時候,我們家就忙得不可開交。春節期間我還喜歡放鞭炮,每當過春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會拿著鞭炮去放。轟隆隆的鞭炮聲響起了,每到那時你都會看見五光十色,形狀千奇百怪的鞭炮從空中一個個地劃過。

我還喜歡中秋節,每到中秋節都要吃月餅、賞月。我最喜歡的要算吃月餅了。每到中秋節的時候,我都和媽媽去商店買月餅。商店裡的月餅各種各樣,五仁、鳳梨、草黴……,我最喜歡的非蛋黃味莫屬。這麼多月餅,真可以稱得上是七滋八味呀!

我以後要更多的瞭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學習更多的知識。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許多優良的傳統,比如:過年時拜年、端午節吃粽子祭屈原、清明節祭祖等。說起中華傳統,不免讓我想起許多有趣的事。

那年,我10來歲。剛起床,媽媽走過來對我說:“陽陽,你知道今天干嘛嗎?”我搖搖頭,媽媽接著說:“今天我們家要包粽子了!”我恍然大悟,立刻起床,興奮地跑下樓,看見爺爺奶奶已經在包粽子了。我看爺爺奶奶包得非常容易,所以我也洗了手,加入了包粽子的行列。

開始,我還不會包,包的像月餅,又像手抓餅,還把米灑了一地。當我想要放棄時,媽媽對我說:“半路放棄,可不是你原來的作風噢。”我得到了鼓勵後,仔細打量著粽子,研究了半天,再向爺爺虛心請教。最後,我終於初步學會了包粽子。

當然,春聯也是非常有趣的。有一年過年,我看見爸爸在寫春聯,他拿來了紅紙,用毛筆沾了沾墨汁,然後在紅紙上寫了幾行字,最後貼在了牆上。這樣,既美觀又增添了節日的氛圍。

通過節日,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啊,中華傳統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值得我們當代人好好繼承。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有一天,我夢見孫猴頭和太上老君聊了起來,只聽那猴頭說:“常聽人們說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要不然咱們什麼時候下凡看看。”“好呀!”

我醒了過來,回味著夢中的內容,突然想起曾在一本書上看過的內容,年齡有禮貌的說法,如:不滿週歲是襁褓歲是孩提、十歲是黃口,因為雛鳥這時嘴是黃的,有些名人說的話傳承下來的,如: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的說法。還有花甲指60歲的老人、古稀指70歲的老人,古稀出自於蘇軾的一首詩:人到70古來稀。相傳花甲和古稀也有一副對聯,乾隆指著一位141歲的老人說出了上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有位叫紀曉嵐的學者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花甲指60歲,花甲重逢是兩個60歲是120歲,三七是21歲,合起來是120歲。古稀是70歲,古稀雙慶指兩個70歲是140歲,一度春秋是一年也正好是141歲。怎麼樣,傳統文化很有趣吧!

我們一定要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好好的繼承下去。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春節燈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從小到大,我們都是伴隨著這些年年依舊得節日,和親人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得。這些節目,包含著豐富得民俗文化,凝聚著濃濃得血脈親情,在這眾多得節日中,我則獨情於春節。

每年得春節,都異常得熱鬧,家家戶戶得門前都掛起紅燈籠,親戚朋友都大老遠得回到自己得家為得只是吃上這一年才有一次得團年飯。飯桌上,大人們都講述著這一年得所有經歷,而孩子們則毫無忌諱得吃著、喝著、玩著、鬧著。

我最喜歡得是大年三十得夜晚,等到了十二點整時,千家萬戶都會拿出早已準備了許久得煙花,隨著“轟轟”得響聲,天空中綻開了五顏六色得花朵,奼紫嫣紅,美麗極了,隨著這一陣陣聲響,舊得一年過去了,新得一年又開始了。

大年七年級,穿上新衣裳,早早地跑到親戚家,逐個地給長輩拜年。這時,長輩便會拿出好吃得點心和一個紅包塞進我得口袋中,望著自己得收穫,心中真是比吃了蜜還要甜,不禁開心得蹦跳起來……

給長輩們拜完年後,家中得主婦便都到廚房準備吃得去了,沒多大會兒,一頓豐盛得午餐便做好了,有香噴噴得烤鴨、烤雞、蒸肉,還有各種各樣得炒菜,但都以豬肉居多,因為家鄉人都喜愛豬肉嘛!不僅有菜,還有孩子們愛喝得各種飲料,大人們愛喝得各種酒、茶。飯間,家中得主婦總是主動地給大家盛飯、遞菜,讓大家吃飽、吃好。

大年得初四或者初五,我都會隨父母去外婆家,同樣給他們拜年,然後得到屬於自己得那一份紅包,讓自己再一次陶醉在甜蜜中……

瞧,這就是我家鄉得春節,一個熱鬧,充滿了人情味得春節。我愛我得家鄉,也同樣愛自己家鄉得春節。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在咱們桐鄉,每年的農曆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薩的生日,這天晚上家家戶戶要插“地上香”。

傍晚一吃過晚飯,爺爺就騎著電動車帶我去村邊的小店裡買香燭,香燭買來了之後我們這就迫不及待地開工了!奶奶搬來了一隻板凳,放上香爐,插上了三支燭,然後在旁邊放上一大塊泡沫板,用於插“地上香”。聽爺爺說,地上香,原先是插在自家門前的場地上的,所以叫地上香。現在條件好了,場地全是水泥澆的,已無地可插了,就插在泡沫板上了,這也是與時俱進呀。奶奶這邊剛弄好,爺爺就開始把買來的香放到燭火上慢慢點燃,再是把火苗都吹滅,這個時候香就開始飄出輕輕的白煙,隨著夏天的風輕散開來,整個村子的空氣裡瀰漫著一股香燭的獨特香味。

我從爺爺的手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撮香,便一支一支地把它們插在了泡沫板上。我看爺爺插的香一支一支排隊似的整整齊齊的,便對著爺爺大喊一聲說:“爺爺,您的插香技術真棒!”爺爺微微一笑說:“還可以吧,不能得意洋洋,要謙虛謹慎啊!”“哈哈哈……”我和爺爺都笑了。

望著星星點點的燭燈,我希望我的家人能得到地藏王菩薩的保佑!同時也保佑我家五穀豐登。

那真是個難忘的日子。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今天,在課堂上老師給我們講了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傳統文化:有書法、京劇、皮影、武術……看到老師展示的圖片,我和同學們議論,這麼多的傳統文化我們第一次看,真是大開眼界了!我以前就很喜歡武術了,沒想到武術也屬於中國傳統文化啊。

我特別喜歡武術。武術有很多招式:馬步、鞭腿、旋子…武術還能強身健體,對身體有好處呢!最早看少林武術上了春節聯歡晚會,舞臺上有好多小和尚在表演武術。其實,我們老師在體育課也給我們教了幾招功夫。媽媽告訴我說:“我們登封是著名的武術之鄉呢!”怪不得,媽媽帶我上少林寺玩看到那麼多外國朋友啊。我看少林武術是太酷了!學武術對身體很好,武術精神更是我們要吸取的。

其實,除了武術之外,我還喜歡放風箏。春天到來的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去草地上放風箏,放風箏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哦!開始放的時候要把線扯開,看風往哪個方向刮,要面向逆風放的。而且要注意快速的奔跑幾步,讓風箏平穩的升上天空。看到漂亮的風箏飛上天空,我高興的同時,也會非常擔心,風箏是否會咔吧掉下來!哈哈,不過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我還是很有成就感的。這就是風箏給我帶來的最大快樂!

傳統文化的文學寶庫也深深的吸引著我,從《三字經》、《論語》到《唐詩》《影響孩子一生的——神話故事》、《三國故事》等。最讓我驕傲的就是,有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走在回家的路上時,我給爸爸媽媽講了一個神話故事“泰山石敢當”。爸爸媽媽說“還不知道石敢當是一個那麼勇敢的小孩子呢!以為是泰山的石頭很厲害,敢站在那裡擋呢!”媽媽大力表揚了我。看來多看書真是有好處啊。《三字經》和《論語》中還有很多做人的道理,《三國故事》有古代作戰的計謀和訣竅。這麼多的文學經典象一個豐富的寶藏吸引著我。

中國的傳統文化,簡直是豐富多彩。在我成長的路上要我不斷的去了解它。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9

繡以五色彩線織成,圖形主要是規則的若干基本幾何圖形組成,花草圖案極少。幾何圖案的基本圖形多為方形、稜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苗族婦女刺繡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畫草圖,全憑自己天生的悟性,嫻熟的技藝和非凡的記憶力,數著底布上的經緯線挑繡。她們憑藉豐富的想象力,佈局謀篇,將一個個單獨的區域性的圖形巧妙組合,形成一個豐滿的繡品,達到和諧完美的境地,美觀大方。

苗繡最講究對稱美、充實美和豔麗美。所謂對稱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論圖形、色彩、空間,都完全要求對稱;所謂充實美,就是整個繡品不留空白;所謂豔麗美,就是用色大膽,大紅大綠,鮮亮奪目。 苗繡主要用來鑲嵌服裝的衣領、衣襟、衣袖、帕邊、裙腳、護船邊等部位,亦可用它來縫製挎包、錢包等。一件布料價格平平的上衣,一條普通麻布製成的褶裙一旦鑲上了苗繡,便會光彩奪目,身價百倍。苗繡顯示了苗族婦女高精的工藝水平。近些年來,苗繡這朵藝術奇葩已享譽海內外,成為觀賞、收藏的藝術精品。

苗繡是獨具特色的一種中華刺繡藝術。苗族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唐代時,東謝苗族是“卉服鳥章”,即在服裝繡上許多花、鳥圖樣。明代時,貴陽苗族喜用綵線挑成“土錦”,“織花布條”,“繡花衣裙”。清代文獻記載苗族刺繡織錦的很多,如黔東清水江苗族刺的“錦衣”和繡的“苗錦”。古州苗族刺繡亦多,今榕江縣平永地方一戶苗族農民至今還儲存著兩套乾隆時代的男女服裝,都滿繡彩色花紋。關於貴州、雲南、川南、湖南、廣西各地苗族繡花、織錦,各種史書及地方誌多有記載。可見刺繡織錦是苗族人民美化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工藝,是人們一種愛美的體現。

圖案內容的選擇是人們審美意識的反映。苗族人民忠厚朴實、勤勞勇敢、富有感情,是一個愛好和平,有著美好向往的民族。他們善於運用裝飾紋樣來美化生活,常常借豐富的物象來反映喜慶、吉祥、人壽、年豐、友誼等生活內容,表達自己的生活感情,反映內心的憧憬。這些物象有獸類的龍、麒麟、獅子、鹿、猴子、狗;花果類的桃李、牡丹、玫瑰、芙蓉、金瓜、石榴;鳥類的喜鵲、鳳、錦雞、鴛鴦、畫眉;中文的福、祿、壽、喜、康、日;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雲霞、日月、人物、用具、建築物以及傳說中的仙人善神和他們的道具等等。

由於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組成本民族的氏族部落很多,並且在很早以前的長期的戰亂遷徙中,形成了居住分散、互不同屬的狀況。他們為了崇拜、銘記自己的保護神,或區別本民族內部的各氏族,都以某一動植物作為自己氏族的代表,裝飾自己。所以裝飾的紋樣,各地氏族有各自的主體內容。一般情況是:蠻氏族以鳳為主體,戎氏族以龍為主體,夔氏族以麒麟、獅子為主體,僚氏族以花果為主體,萊氏族以魚蝦、水、草為主體,樊氏族以蝶蛾為主體,盤氏族以狗為主體,。。。。。。近山者多配花、鳥、走獸,近水者多配龍、蝦、魚、藻。當然,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和文化藝術的交流,苗族的氏族間裝飾紋樣越來越相互滲透;但由於圖騰崇拜的影響,以圖騰為主的構圖內容,到近代以至當今仞或多或少地在流傳和應用著。因此,圖紋設計亦應考慮這些重要因素。

苗族裝飾圖案內容一般都來源於生活,它在應用時以按照藝術的要求,結合生產製作的特點進行加工處理, 大膽而帶有幻想色彩,有意削弱或增強其中的一些布分,使之比人們生活中的更鮮明、更強烈、更美好。

圖案設計除了要考慮到苗族人民審美心理外,還有考慮到裝飾所採用的材料和裝飾物件。苗族裝飾紋樣有著特定的外部形狀。如胸部花邊是由幾個長方形組合起來,有的呈帶條伸延;衣袖、褲腳、帳沿、扇形圍裙上簷花樣呈長條形;扇形圍裙下角花樣,背群花樣是直角等腰三角形;鞋口花為馬蹄形;枕頭花是圓形或方形;高圍裙花樣呈船頭形等等。它們各有一定的尺寸。構圖時要認真佈局,根據不同的情況,考慮各個組成部分的變化和統一,對比與和諧。一般來說苗族圖案的構圖都要求對稱、平穩、嚴謹、經湊,豐滿而疏密虛實得當。在衣袖、褲腳花邊、圍裙花樣等小幅裝飾品中,佈局時就要求密一些,而在大幅裝飾作品中,就可以疏一點,粗一點。老年人採用的常偏稀,青年採用的則要密一些。

圖案的組成,大抵分為枝紋、坨紋、角紋、邊紋、方紋五種形式。枝紋是完全獨立的個體花樣,如一支花,一枝鳥,一條魚,一隻蝶等。它用於點補圖案中的空稀部位,使之平穩、經湊、活躍。坨紋是與周圍沒有連續、重複的一種較大的獨立單位,用幾種枝紋按照一定的形式組成圓形、四方形、五方形、六方形、八方形、菱形等規則和其它不規則形狀。規則形式的坨紋包括向內或向外的輻射式,上下或左右對稱的橫立式,上下或左右互相調換方向的轉換式,繞一基點(面)周圍轉向的迴旋式。坨紋的用途很廣,小的可組成花邊,大的可用於大幅裝飾品中間或單獨應用,如被面、枕頭、門簾等。角紋是一種能單獨應用或和坨紋等配合組成一個完整的裝飾品的圖案。它包括兩邊對稱、兩角對稱、三面對稱和自由式幾種形式。如在背裙、扇形圍裙中作單用角紋;在手巾、被面上作配合角紋。邊紋是依照一定的邊周兩向延長的圖紋。它分為直線和非直線兩向延長,又分為對稱連續和非對稱連續以及對稱不連續等幾種。它可單獨應用,如衣褲花邊,也用來襯托坨紋。方紋是由一個基本紋樣向周圍迴圈連續組成大的紋圖。它有散點式、點綴式,還有些在花段上構圖刺繡而成特殊的重疊式。方紋一般用在白衣繡花、衣背花、動物圖紋身子的“填心”等,使大面積或區域性顯出整齊劃一的效果。

標籤: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