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生態課堂理念下的素質教育論文

語文2.33W

1“雙惟”實踐班的“生態課堂”本質

生態課堂理念下的素質教育論文

1.1“雙惟”實驗班簡介江西中醫藥大學“雙惟”實踐班始創於2006年,得名於校訓“惟學惟人,求強求精”,旨在激發學生的內動力,著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意志力)、思想素質、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是江西中醫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和重要成果。其中,“惟學”是指樂學、善學、勤學,樂思、善思、勤思,樂行、善行、勤行;“惟人”是指誠信、包容、奉獻、敬業、自律、樂觀。“雙惟”教育理念是對以江西中醫藥大學為代表的現代醫藥大學管理和教育理念的最直觀描述。“雙惟”實踐班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趨勢,把握人才培養的內在規律,努力培養思想素質高、心理素質好、學習能力強、思維能力突出、具備終生奮鬥良好習慣的實踐型、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雙惟”實踐班的培養和執行模式逐漸成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體現出十分明顯的“生態課堂”屬性。

1.2“雙惟”實驗班的“生態性”教育生態學把教育與生態環境聯絡起來,研究教育系統的結構、功能和規律,研究重點就是對教育生態系統的各個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係進行探析。“生態課堂”是教育生態學的重要領域,關注影響教學過程的諸多方面所形成的網路,並對此進行剖析與理解,關注課堂內部的行為特徵以及課堂外部社會因素對課堂教學的作用。這種課堂“以人為本”,關注師生共同成長、激發師生潛力、分享教學過程中的幸福快樂,營造富有生命力的“綠色”活力。“生態課堂”與傳統課堂的區別在於以學生為主體,師生間、生生間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和諧發展。學生在“生態課堂”中學習不僅僅獲得的是知識,還能體會到生命的動態平衡性、生成性和可持續性。課堂環境中不只是物質環境,還有人際關係環境、文化環境、制度環境、心理環境的共同和諧發展。生態課堂追求課堂整體的“平衡”發展,構建生態課堂,就是要形成開放多樣的生態課程型別,確立民主平等的生態師生關係,建立動態發展的生態評價機制,創設和諧共生的生態課堂環境。故而,“生態課堂”就是以生態的眼光、態度與方法來觀察、思考、分析課堂,用生態學的原理去審視課堂,以生態的眼光、態度和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釋複雜的課堂教學問題,並以生態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其根本目標是生態課堂主體學生學習生態的建立。“生態課堂”的特徵主要體現在對課堂倫理的嶄新認識以及對課堂生態系統中各種相關因素的認識。其核心是對個性化的教學目的、教學過程、課堂特徵和課堂維度所組成的特定環境的重視,強調課堂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從“生態的”視角而言,課堂應該具備多維性(multidimensionality)、同時性(sim玻醯歟簦幔睿澹椋簦)、即時性(immediacy)、不可預知性(unpre玻洌椋悖簦幔猓椋歟椋簦)、公開性(publicness)和歷史性(history)等六方面的特徵。所有這些要素結合在一起所建構的環境給參與課堂活動的每一個成員(學生和老師)帶來了壓力和動力。同時,“生態課堂”強調多種關係的辯證統一,認為課堂是整體相關與動態平衡的統一、多元共存與和諧共生的統一、開放性與互動性的統一、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統一、差異性與標準性的統一。“雙惟”實驗班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大學生的特點,重視課堂內外環境對大學生成長的作用。教學活動積極推廣“主動式”教學方法,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將老師教與學生學有機地結合,突出主動特色。強調師生交流和同伴互助,共同進步;重視團隊協作,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習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從開學到放假,“雙惟”實踐班學生每天堅持晨練、晨讀,從不間斷,磨練出“雙惟”學子堅韌的毅力。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開展“書香之家”讀書活動,圍繞“充實文化素養、強化中醫信念、夯實經典理論、提高中醫技能”的思路,進一步強化、發展、延伸學生的專業技能。諸多“生態性”的努力喚醒了學生的力量,培養了其自我性主動性和創新性。

2“雙惟”實驗班的素質教育目標

2.1素質教育指引素質教育概念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是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重要理論價值的命題。“素質”從一開始提出就不僅指狹義的先天生理稟賦,而是具有豐富內涵,包括生理層面、心理層面和社會文化層面的廣義概念。朱小蔓等認為,素質的特點可以歸納為遺傳性與習得性的統一,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一,穩定性與發展性的統一,潛在性與現實性的統一,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對素質教育的追求貫穿於幼兒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以學生為中心,以發展為主題,以及遵循多樣化、民主化、科學化、終身化、國際化等現代教育理念。由於高等教育的任務和性質、教育物件的身心特點以及大學教育的專業性和複雜性等因素,決定了大學素質教育具有不同於基礎教育中素質教育要求的特點。表現為大學素質教育強調人文教育,強調通過課程教學提高大學生對真善美的認識;注重通過實踐活動和個體反思促進教育影響的內化,從而使得教育效果評價具有較強的模糊性。大學素質教育的特點可歸納為:內化性、全面性、和諧性、創新性、文化自覺性。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的主要內容是既要教“做人”又要教“做事”,並使人全面發展。大學生的素質教育複雜而多維,既要突顯全面發展的重要,要求人的身心(包括知、情、意),在德、智、體各方面得到發展,也要在素質教育的同時處理好專業教育的關係,不能用素質教育削弱或取代專業教育。“雙惟”實驗班把“四自一養成”作為主要的培養方法。具體而言就是自願參加“雙惟”實踐訓練的學生將經過一年的晨練、晨讀淘汰考驗,堅持不下來的則自我淘汰,能堅持晨練、晨讀的一年後進入專項訓練階段,不能堅持下來的學生同樣會被自我淘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提高的能力逐步增強,養成良好的習慣,並進入對低年級學生的指導階段,達到教學相長的成效。與此同時,“主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強化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研究、主動發展的理念。以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延伸問題為線索,以教師的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研究、自主解決問題、自主延伸發展為教學流程設計的現代課堂教學模式。“四自一養成”和“主動式”課堂相結合便是江西中醫藥大學學生素質教育的具體路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雙惟生”現象開辦“雙惟”實踐班以來,遵循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規律,教學體制結合中醫藥大學的實際,跳出了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的改革與實踐,形成了普遍認可的“雙惟生現象”。“雙惟”實踐班培養具備堅韌毅力和成功基本素質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能夠在社會中脫穎而出的創新型、實踐型、創業型人才。這樣的目標契合了時代的需要,充分反映了大學精神。既體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又適應了教育現代性的挑戰。“雙惟生”們開朗、豁達,堅毅、成熟,成為校園中各項活動的主力軍和佼佼者。他們的形象影響了更多的學生,推動學校形成了特有的校園文化氛圍。在進入社會後“雙惟生”很快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並反過來促進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激勵更多的學生加入“雙惟”實踐班,形成良性迴圈。“雙惟”實踐班學生學習獲得獎學金等方面都明顯優於全校平均水平,該班學生獎學金的獲取比例為35%,高於全校各教學院(部)學生獎學金20%的獲取率;臨床醫學院參加“雙惟”實踐班的學生獲取獎學金的比例高達48%。“雙惟”實踐班學生讀書風氣濃厚,人年均閱讀不同學科的書籍130本左右。2010年首屆“雙惟”實驗班學生畢業時全球500強企業輝瑞公司就表示,希望更多的“雙惟”學子能夠進入該公司工作,但“雙惟生”們大都還是選擇了進一步深造,考研上線率達到84%。素質教育的現實意義和內涵特徵,顯示出與“生態課堂”理念的高度契合。成功的素質教育方法體現了全面的“生態課堂”屬性;“生態課堂”的最終目的也是要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江西中醫藥大學的“雙惟”實驗班的成功,以及由此帶來的“雙惟生現象”,生動地展示了中醫藥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可行方案。“雙惟”實驗班是“生態課堂”最佳的實驗平臺,展示了課堂“生態性”所遵從的綠色、統一、平衡、和諧的特點,展現了極具中醫藥大學特色的大學生素質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