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音樂教育隨筆彙編15篇

音樂2.07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音樂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音樂教育隨筆彙編15篇

音樂教育隨筆1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跳起來》是一節音樂欣賞課,主要欣賞《馬刀舞》《小步舞曲》兩首風格迥異的樂曲,一首激烈昂揚,一首舒緩優雅,形成鮮明的對比.並且兩首樂曲作為背景音樂在許多電影電視中出現過,通過以往的記憶學生更容易理解欣賞樂曲,《馬刀舞》富有_的快節奏的音樂能夠很好的提高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欣賞熱情,以優雅的舞步體會《小步舞曲》.(二)教學物件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對於音樂的節奏,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演奏樂器有一定辨知能力,對於電影電視媒介中常出現的但沒有留意的音樂在欣賞的時候更能夠提起欣賞興趣.(三)教學環境的分析

本節課通過現代資訊科技和課堂實踐活動來配合欣賞教學,從而更好的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需要配備多媒體設施的教室,桌椅的擺放要預留出一片開闊的空間為課堂實踐活動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

(一)欣賞管絃樂《馬刀舞》,古鋼琴獨奏《小步舞曲》.通過迥異的風格對比討論分析不同風格的音樂描繪的是怎樣不同的場景,利用哪些元素來表現出不同的場景.

(二)欣賞的過程中利用音樂軟體辨別管絃樂的.演奏樂器,通過舞蹈的形式體會小步舞三拍子的音樂特點.

(三)在《馬刀舞》中感受緊張激烈的戰鬥氣氛,在《小步舞曲》的舒緩典雅中翩翩起舞.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兩首樂曲的特色欣賞與對比分析

(二)教學難點:課堂實踐活動中三拍子的小步舞與《小步舞曲》音樂的節拍要

四、教法、學法分析

《跳起來》是一節生動有趣的欣賞課,四年級的學生欣賞能力正處於萌芽狀態,所以本節課以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為主,老師“知識情景引導”為輔,通過老師的情景引導,語言提示讓學生去發現欣賞過程中的亮點.在欣賞過程中採用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體驗欣賞教學方法,《馬刀舞》從單純音響和現場演奏兩個角度去欣賞,不同的欣賞效果對比非常明顯,更容易使學生理解樂曲,《小步舞曲》從聽音樂欣賞到以舞蹈的形式來體會樂曲,使學生融入到音樂當中,感受樂曲的魅力所在.《馬刀舞》欣賞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管絃樂的知識,以對樂曲的聽覺記憶為線索,共同探討總結所聽到的樂器,老師對其進行整理,將知識點慢慢具現化,由討論到總結到梳理層層進行,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記憶.《小步舞曲》以舞蹈活動為主,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師生共通過合作,老師來領舞帶動全體學生,舞蹈的同時,用肢體與綜合感官來理解音樂.最後全體學生共同討論欣賞後的對比總結,讓學生從老師的引導中漸漸獨立能夠把自己在欣賞中的所感所想進行總結.

五、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整合點

1.以描繪戰場的視訊資料匯入,激烈的戰爭場景與教學內容主題相契合,更好的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

2.以音訊與視訊兩個角度去欣賞音樂,單純的音訊資料熟悉音樂,演唱會的音響將音樂立體的展現給學生,加深記憶和理解.

3,利用ppt檔案,展示管絃樂隊的整體畫面,使學生有一定印象,利用動態的動畫圖片構成管絃樂隊的縮圖,將管絃樂的分佈簡化,使學生能系統的記憶其分組,利用te_tbook軟體為學生展示樂隊中的各組別的演奏樂器,既能展示樂器外形,又能聆聽樂器的音色,加深學生的記憶,拓寬學生音樂視野.

六、課後總結與反思

本節課內容較多,所以在課堂環節的分配和時間的把握上老師要仔細的拿捏,雖然,兩首都是舞蹈音樂,但是《馬刀舞》節奏太快,不適合學生進行舞蹈配合,所以儘量用《馬刀舞》提升課堂氣氛,小步舞的教授要分步,由易到難,由單人,到雙人配合,建議將該課分為兩個課時.

音樂教育隨筆2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因此,音樂教師也應該學會反思、善於反思。那麼,音樂教學反思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又在那些方面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下面就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改變教學思想理念

在音樂課程改革的意義及其背景中指出:"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多年來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音樂課程是整個基礎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離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難以跟上二十一世紀社會經濟和教育發展的步伐。因此,在音樂教育面臨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的今天,如何加強音樂教育自身的建設,完善音樂教學體系,推進美育的發展,已成為擺在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十分緊迫的課題。"這段話確實道出了長期以來音樂教學所面臨的問題。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們必須切實轉變觀念,樹立全新的教學觀點。

二、正確理解課堂紀律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都非常注重課堂紀律,忽視學生的積極參與,始終不忘把學生的安分守紀放在第一位,學生稍有"活動",教師便嚴加管制。這樣的課壓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難以對音樂進行有效的感知,難以在音樂學習中營造一個和諧的內心世界。也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信心的形成。這顯然不符合課改精神,我們必須正確理解課堂紀律,解放學生,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學生處於一個平等、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三、淡化技能訓練 、

舊的課程標準過於重視知識傳授,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教唱一首歌曲首先從歌譜入手,給同學們分析節拍、節奏、視唱、旋律,本來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採用這種單純、強迫性知識技能的傳授方法,使學生邊學邊厭,久而久之,形成惡性迴圈。使學生對音樂課形成厭惡情緒。為此,本學期我抱著嘗試的心態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進行調整。把重點放在音樂的感受上,讓學生變成演員,給他們表達情感的機會。實驗的結果非常成功。通過實踐使我從中感悟到,以前總抱怨學生不重視音樂課,卻沒有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去考慮存在的問題,忽視學習者的情感態度、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偏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新課程目標 強調學習者的情感態度,讓學習者變被動為主動接受知識。

四、注重個性發展

眾所周知,由於先天遺傳與後天教育環境的差異,學生的音樂興趣、潛能也有很大的差異。因而,不同的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是不一樣的,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也不一樣。作為音樂教師,我們不能以同一標準去對待學生,因此,尊重學生 個性差異和潛能的差異,要以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基礎,把全體學生的參與和發展不同的個性因材施教結合起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表達個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學,讓他們享受音樂的樂趣。五、明確了情感的激發.體驗是音樂教學成功的催化劑。

在音樂教學中,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通過音樂情緒.情感的這種特質,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情感強度,使人的情緒情感與音樂的情緒情感和諧的溝通與交流,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要注意的是音樂情緒與情感體驗不能僅停留在外化的層面上,更需要內心深處的體驗,尋求那種動人心魄使人忘我的境界。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應運用美術.音樂.舞蹈等綜合手段創設特定的音樂情境,喚起學生的審美注意,並且多讓音樂本身面對學生,用音樂來呼喚學生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投入,以自己對音樂.對學生的真情感染學生,以自己嫻熟的技巧和對作品的激情演繹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五、課堂教學“活”的把握

要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就必須想辦法讓一首歌曲教學變得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節奏緊湊.容量充實,做到歌活、情活、動作活、心活,讓學生有唱.有跳.有聽.有看.有創作,有感情的`宣洩。課堂教學才真正煥發活力。但同時要注意活而不亂,收放自如。根椐教學內容的設計動靜結合,有張有弛,層次分明。蹦蹦跳跳這種活動要但不能太多,師生間的問答.交流互動是中層次的活,它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多種感官參與.保持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最好的活是教師的語言.情境的創設.情感體驗引發學生心潮起伏,浮想聯翩的心動,它是創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動力。各種層次的活動在課堂上結合起來,運用得當,教學就會如魚得水,收放自如。

六、創作教學為學生音樂表現服務

創作教學包括探索音響與音樂,即興創作,音樂創作,但這些方式不應硬搬到每節課中去,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然後根據每節課實際.,學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學生課堂上的反應來設計創作活動,例如:《明日》這節課中設計即興創編旋律短句這種方式,是預設到學生情感表達的即興性,當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一定深度,就有一種情到深處自成曲的氛圍,這時讓他們憑著對音樂詩歌的理解,即興編唱旋律,難度大大降低,不但讓他們感受到創作活動的輕鬆愉快,體驗到創作成功的喜悅和滿足,還可以引導他們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創作中去,把培養創造力真正落到實處。

課堂教學蘊含者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展,才真正有助於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要獲得進步,總要經歷一定的磨練,新課程實踐為這種磨練提供舞臺,新課程視教師的實踐為資源。新課程課堂教學實踐的磨練,促成我觀念上的更新,改變了我認識自己,看待學生和看待教學活動的思維方式。形成了新的教師觀、學生觀、教育活動觀。更促成了我教學行為的更新,從教學的設計階段,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階段和教學方式與重建階段,力求超越每一節的限制,從學科的本質.整體,促進學生髮展方向的潛在價值有一個較明確的認識。

在音樂課程改革大形式下,對於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必須全身心投入到音樂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開拓思想,大膽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不斷探索如何營造歡樂、和諧、輕鬆的課堂氣氛,來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音樂教育隨筆3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的唱歌、音樂欣賞、音樂活動(音樂遊戲、舞蹈、律動)等都屬於它的內容,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幼兒園的孩子還不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易轉移,抽象思維還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維和無意注意佔優勢。所以,講故事、做遊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在音樂教學中更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他們想學、愛學、肯學。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童心、童趣拉近距離

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是一堂課的成功與否的關鍵,若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關鍵是教師要有一顆童心,並“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幼兒園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水平,對平板抽象的講述不感興趣,所以,教學中我利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授課,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時間久了,孩子們都很喜歡和我交流,同時我也很容易地瞭解了他們的感受。移情作用下,他們對我所擔任的音樂課也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真是“親其師而信其道”呀。

二、生活與教育相結合,創設新的情境

孩子們喜歡唱歌,唱歌也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但通常情況下的音樂課上,孩子們只是在機械性地背唱。因此,聽起來沒有感情色彩,更別提趣味性了。一首優美的歌曲常常是面目全非。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幼兒對歌曲的表達力呢?

1、通過故事,引發興趣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對歌謠和故事的`記憶能力比平板抽象的內容要牢記得多,因此,在教學中我通常把歌詞變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向他們講解。如,在教授《山谷迴音真好聽》這首歌時,我先繪聲繪色地講述:“有一個神奇的山谷,那裡充滿了歡聲笑語,那裡有一種美麗的聲音,會學各種語言,各種聲音。你們想去嗎?”這樣,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隨之高漲。

2、身體律動,讓歌曲跳起來

孩子們好動,尤其喜歡隨著音樂的節拍動,我抓住這個特點在音樂教學中加入了律動環節。例如,在學習歌曲《小娃娃跌倒了》這節課,通過小跑、點頭、幫扶、抱抱等一系列動作的編配,使幼兒在邊唱邊做的過程中,理解性地記憶歌詞,並能把幫助別人的感情付諸於演唱當中。

三、動畫欣賞,提高鑑賞能力

大班幼兒尚不具備獨立欣賞的能力,他們的欣賞過程需要老師不斷地補充語言或圖片才能完成整個欣賞過程,可這個過程略顯枯燥了些。面對這一情況,在教學中我運用了現代教學手段――動畫製作,利用立體形象的動畫效果加強孩子們對內容的理解。

如,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這組樂曲時,我首先請孩子們觀看了我製作的動畫課件。孩子們通過觀看動畫作品,在沒經過老師講解的情況下,首先了解了故事的內容,同時對音樂在故事情節中的表現也有了瞭解。

總之,科學的音樂教育使孩子們學到了一些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同時對音樂的感受、記憶、想象等能力也進行了培養,音樂素質得到了提升,促進了他們智力的開發,對搞好幼兒音樂藝術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音樂教育隨筆4

大家都非常熟悉這樣一則事例:某幾位專家學者到一所學校做實驗,到某班時,隨意點出幾個學生並很認真地對老師們說:“他們幾個將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果不其然,幾年之後,本來表現一般的這幾位學生真的成為了學校的佼佼者。原因很簡單,專家學者的暗示轉給了老師,老師對這些學生時常充滿信心,而正是積極的心理暗示,使他們的情緒始終處於積極向上的亢奮狀態,所以,結果就如人們所看到的。

在實際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實驗發現:同樣的班級,如果這節課我鼓勵讚揚的話語多了適當了,學生的情緒便會異常地高漲,他們的行為也會與我緊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幾個所謂的調皮學生身上,批評多了,學生唱歌的情緒馬上讓人覺得無精打采,心不在焉。這一點特別是在年齡較小的年級表現尤其明顯。比如學習《四季童趣》這首歌曲,節奏較難:除了切分節奏,還有全音符八分音符多次的交替出現。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我除了採用各種教唱的方法之外,重點放在給學生心理暗示上,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整個教唱過程中,我時不時地讚揚激勵他們:“你們真棒,這麼難唱的句子都難不住你們,老師真為你們的聰明能幹高興!”“你們的聲音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再欣賞一遍!”“你們願意吸收老師加入你們的合唱隊嗎?”……一節課下來,不但不覺得累,反而會讓你身心愉悅興致更高。無數次的實驗證明:越是輕鬆有趣的教學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效果也就越好。當然必要的批評也要有,不過要考慮課堂氣氛及學生的承受能力,講究語言藝術。比如唱歌時,有說話或大聲喊唱的聲音,我就讓學生自己說說內心的感受,讓學生辨別美與醜,對與錯。通過這一環節,使那些沒做好的同學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受歡迎的,並且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美的不文明的。另外,我還在課下和同學們達成協議,課堂上違反紀律或有不文明言行,老師就用眼神或伸出手指提醒大家,給予改正錯誤的機會。第三次就在受支扣除平時成線績的懲罰。這一方法不僅保持了課堂氣氛不被破壞,而且還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三、音樂老師不僅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而且還是美的傳播者

在實際教學中,我不只一次地發現:當我身體不舒服,精神面貌欠佳時,學生上課也是懶洋洋的,歌唱時很難進入狀態。同樣的班級,當我富有激情地和他們一起活動,一起唱時,學生不僅學的快,對作品的.理解也到位。同時,我和其他老師交流中都發現,學生把音樂老師當成了美的標準。音樂老師會唱歌,聲音美;音樂老師會彈琴,很讓人著迷;……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物件。所以,作為音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使學生從老師這裡不僅能學到書本知識,還能感受到美的薰陶。

成功的上好一節課所包含的因素還有許許多多,以上幾個方面只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點滴體會,我將會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積極總結教學經驗,爭取早日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音樂教師!

音樂教育隨筆5

一、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

二、在教學過程中,本著讓學生從要我學----我想學----我要學這一過程進行轉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對教材的目標進行了設定。並根據國中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取捨,安排了本學年的教學計劃,精心編寫了各個年級各個課時的教案和導學案,配合學校強勢推進教學改革。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我一方面在教學模式上採用一些適時有效的設問,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另一方面通過大量的實物展示與課件相結合,吸引學生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課堂教學實效性。為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於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為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在課堂活動中,我會創設平等、民主、愉悅的環境,能夠在課堂中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

三、本學年除第一單元是唱歌課外,其他單元不是創作就是器樂或欣賞,比較枯燥難上,學生的興趣也不太高,教學比較難開展。我就大膽的在教學中加入適當的表演,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有了提高,課堂教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複習四分音符時讓學生用走來感知;八分音符讓學生用跑 來感知,這一下學生很快就記住了。

四、配合學校政教處,成功的舉辦我校第二屆花樣年華藝術節,併成功出演節目吉他獨奏《愛的浪漫史》。此次藝術節的文藝演出活動給學生充分發揮自我潛能的機會,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使他們懂得團結協作的巨大力量和重要性,同時也得到廣大師生及各界社會人士的好評,還向社會各界大力宣傳了我校的形象。

五、努力學習,加強修養。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以便讓學生能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學生適當地接觸一下電腦音樂。此外,我還很注意自身的學習。如:練習專業技能;閱讀一些音樂、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報刊、雜誌;上網查詢有關教育工作站,並精心建立了自己的音樂部落格與各地的中國小教師進行了很好的學習和交流。

音樂教育隨筆6

雖然我只是一名剛剛上班兩年的國小音樂教師,不能說有足夠的教學經驗,但通過這兩年的自我學習與努力,我也總結了一些本學科的教學經驗。

一直以來,音樂課被稱為副科課,特別是在個別偏遠的農村學校更認為音樂課是可有可無的科目。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以及音樂在發展學生智力等方面所發揮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們對音樂課越來越刮目相看。而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如何不負眾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最大限度地讓音樂放射出它應有的光彩,這是我在這兩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與實驗的課題。我發現影響上好一節音樂課的因素雖很多,但以下這幾方面更不容忽視。

一、師生對音樂課的認識態度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之一。

常言道: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作為老師首先要重視自己的課堂教學,要自尊自愛,對任何一節課都要一絲不苟,認真負責,使學生無形中受到感染和影響。針對那些態度不端正的學生,老師要了解學生,把握他們的思想脈博。否則,只一味地想怎麼設計課堂教學花樣,只能抓住學生一時的心,卻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改變對音樂課的態度。所以一旦發現有學習不端正的學生,我就利用上課幾分鐘的時間讓大家討論:音樂課到底有什麼作用?音樂課究竟會給同學們帶來什麼?沒有音樂課會怎樣?……同學們馬上七嘴八舌,大講特講其好處所在。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了老師工作的意義,也使他們更多更好地知道學好這門課的意義,從而自覺自願的完成學習任務。

音樂教育隨筆7

提高幼兒音樂素質,節奏感的培養是一個重要內容。早在1900年,瑞士的達爾克洛茲提出了《體態律動學說》,此學說把音樂與身體的感應和運動緊密結合,通過節奏向學生傳授音樂、語言、舞蹈和表演,使他 們表現音樂既有即興性,又有獨造性。德國卡爾·奧爾夫吸取《體態運動學》的精髓,提出節奏第一,音樂與動作結合的觀點建立了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怎樣把《體態律動學》和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同我們當前幼兒園音樂教學相結合,從節奏感培養入手,提高幼兒音樂素質,我在小班的音樂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

一、培養幼兒聽的興趣,養成聽節奏的習慣

孩子剛一入園,聽音樂的水平不大一樣。當聽到我彈琴,有的孩子就圍在琴的周圍哼唱或自由舞蹈;有的孩子邊玩玩具邊聽;有的孩子先看看我,認為與自己無關就接著去玩;有的孩子叫喊著、笑鬧著,好像根本沒感到音樂的存在。根據幼兒發展水平,我決定從聽音樂做走、跑、立、停等動作開始,培養幼兒聽音興趣和 習慣。首先,我和他們一起做《聽著鼓聲走》的遊戲,我要求幼兒,我敲一下鼓你就走一步,當鼓聲消失,誰也不能動。

遊戲開始時,我站在孩子中間,我邊敲邊帶動孩子們一起走,慢慢地我在一旁完全用鼓聲指揮孩子們走,鼓聲也由慢變快,當孩子們感到鼓聲急促到來不急走時,就自由地跑起來。當幼兒有了初步的音樂延續與終止及快慢感受後,我把《聽鼓聲走》換成《聽音樂走》,這時,我給孩子聽了許多節奏明快的進行曲和一些表現動物形象的小樂曲等。我請孩子們根據音樂變化和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做動作,這一階段開展瞭如《小鳥飛》、《誰來了》、《餵雞》、《下雨了》等聽音遊戲,吸引了孩子。在這些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幼兒音樂感受力不斷提高,對活動的興趣也日益濃厚,想用動作等方式表現音樂的慾望逐步開始強烈。當幼兒發現音樂中有講不完的故事、說不盡的樂趣,他們就學會了自覺地傾聽音樂並感受音樂的節奏。

二、培養幼兒感受與表現節奏的快慢

經過前一階段訓練,一些感受力強的幼兒能夠體會到節奏快慢的不同,可是,一些樂感較差的幼兒隨著音樂快慢走總是不合拍,針對幼兒具體情況,我組織了一次音樂活動《大鞋小鞋》活動,目的是感受音樂快慢,學會聽音樂快走慢走。活動中,我請幼兒穿著爸爸的大拖鞋走,孩子們拖拉著大拖鞋當然走不快。我給幼兒放慢的音樂,孩子們緩慢的行走節奏很自然地與他們聽到的音樂節奏統一起來。接著,我請幼兒把娃娃的小鞋套在手指上,隨快的音樂“快走”。活動後,我趁熱打鐵,和孩子們玩《開汽車》、《快跑和慢走》、《學樣》等節奏遊戲。通過遊戲,他們慢慢懂得,像跑一樣的節奏快,像散步一樣的節奏慢,像火車慢慢停下來的節奏是漸慢的,像火車慢慢開動起來的節奏是漸快的。遊戲中,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節奏的快慢變化,提高了幼兒感知節奏的質量,同時發展了腦與身體之間的協調能力,使幼兒動作的韻律性增強。從而發展了幼兒節奏感 受力與表現力。

三、培養幼兒感受與表現音樂節奏的強弱

幼兒對聲音大小的感覺,都有許多生活經歷。例:我帶孩子們去趕海,在離海很遠的地方,我問:“小朋友,你們仔細聽,你能聽見什麼聲音?”答:“海浪的聲音。”我又問:“你聽到的聲音大嗎?我們怎樣做聲音會越來越大?”答:“我們往海邊走,聲音就會越來越大。”我接著問:“你在哪裡聽到過這種越來越大的聲音呢?”王夢雪說:“我在家聽見我爸爸上樓梯的聲音就是這樣越來越大。”張先農說:“我聽錄音機的時候,離錄音機越近聲音越大。”張小龍說:“錄音機有個管聲音大小的鈕,往右撥聲音就變大了。”胡馨說:“那天,飛機從幼兒園頂上飛過的時候,我聽見飛機的聲音越來越大,後來飛機飛走了,聲音就越來越小了。”許多幼兒發言後,我和孩子們總結出:越來越大的聲音叫漸強,越來越小的聲音叫漸弱。生活中還有許多聲音從開始到結束大小不變,有的聲音是一會兒大,一會兒小。幼兒能辨別節奏強弱變化後,我啟發幼兒用拍手的方法表現各種有強弱變化的聲音。

儘管孩子們都能準確表現,但對強弱變化的認識和表現還很不夠。這時,我便開始訓練幼兒根據特定訊號通過動作、泥工、繪畫等 方式表現節奏強弱。我出示五個一個比一個大的藍色方形積木,請幼兒觀察後,啟發他們:“你能用拍手的方法表現出,這一排一個比一個大的玩具嗎?”胡馨、劉婉茹等一些能力強的幼兒馬上就準確地拍出了五個漸強音。一些胡亂拍手的幼兒聽到這種漸強音便開始模仿。當我請孩子們集體拍一遍時,我高興地聽到全班幼兒準確的拍手聲,我表揚孩子們真能幹,把這五個玩具的大小表現得很清楚。樑赫說:“胡老師,其實我不拍手也能把這五個玩具的大小表現出來。”孩子們的目光立刻凝聚到樑赫的臉上,我微笑著說:“那請你表演給大家看看吧。”“咚 咚咚咚咚”只聽見他的腳結實地踏在地板上,我和小朋友熱烈地為他鼓掌,接下來,就聽見呂成龍拍肩,金泰敲桌子等。孩子們用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在幼兒表現實物的'基礎上,我把實物換成圖片,後來又換 成音樂符號,請幼兒根據不同內容表現節奏重複與變化。

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我啟發幼兒用繪畫、泥工、舞蹈動作等方式表現事物的變化與音樂間的關係,培養幼兒的音樂想象力與創造力,通過啟發,王帆畫了一棵慢慢長大的小樹苗;薛嬌畫了一塊被小朋友越用越小的肥皂;於子畫了早晨初升的太陽,她告訴我:“胡老師,早晨的太陽出來了,它照得我們越來越熱。”通過漸強、漸弱節奏教學,幼兒學會了根據圖形表現音的強弱,當我把表現音強的圖形按有規律地大小變 化排列起來,孩子們對節拍的接受力大大增強。我在黑板上畫了許多具有三拍子節奏特點的蘋果,每小節一個大的,兩個小的。

我請幼兒先數清每小節蘋果總數,大蘋果數和小蘋果數,然後請幼兒用身體律動表現這些排列整齊有規律的蘋果。接著我進一步解釋強弱關係,教授小節知識,最後配上幼兒熟悉的三拍子的音樂《小蜻蜓》、《小象》等讓幼兒表現。我用同樣辦法進行兩拍子教學。並教給幼兒如何區別兩拍子、三拍子音樂。這一階段,我和幼兒共同欣賞了大量節拍特點鮮明,適合幼兒接受的歌曲、樂曲、民歌、民謠。有一天,馮鳴龍小朋友得意地告訴我:“胡老師,我發現了一個祕密,兩拍子的音樂像走路,三拍子的音樂像轉圈,你說對嗎?”我高興地點點頭。孩子有了節拍意識, 對幼兒記憶節奏型,表現音樂節奏情緒起重要作用。

結束語:記得一位專家曾這樣說過:“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獨特價值,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小班音樂教育隨筆,感謝大家的閱讀!

音樂教育隨筆8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雙方之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樑。如要保證橋樑的正常溝通,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教師的一切授課內容,我認為關鍵是教師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他們就會把對我的這種感情遷移到對我所擔任的音樂課的學習上,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此,我深有體會,因為在我小的時候,喜歡哪個老師,就特別喜歡上他(她)教授的課,並且這幾門課成績也就最優秀。

音樂教育隨筆9

音樂教學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須營造寬鬆愉悅的氛圍,而善於為學生營造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為重要,因為教師與學生相互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點體會:

一、客觀全面審視學生

職業教育已提升到國家議事日程的今天,本地的職業教育仍受到人們意識觀念的制約,所以,選擇職校就讀的學生一般都是人們印象中的“三流”學生:即會考落榜、學習紀律觀念淡薄、家庭經濟條件差。

這些孩子之所以選擇幼師專業,並非因為她們具備美術、音樂等方面的基礎或特長,而是因為她們大多有著音樂、美術方面的興趣愛好,懷著幼師班可以學彈琴、唱歌、跳舞、畫畫,不用學複雜的數理化的簡單想法,通過她們從宣傳資料,表面看到的專業介紹和她們對幼師專業淺顯的理解,而聚集到了幼師這個班??她們並不知道新形式下的幼師專業不僅要學習各項專業技能,還要學習相關的專業理論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等的真正內涵。

二、正確理解、深入分析教材

《音樂》是幼師專業班必修的專業課程之一。在新生班的教學中,問起她們對音樂課的理解時,她們的答案几乎一致是“學唱歌”。這種情況、這種答案的出現並非偶然,因為之前她們所接受的教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並沒有系統專業地學習過《音樂》,所以她們就把音樂課概括為單一的唱歌教學,作為專業課的任課教師就應該正確理解、深入分析教材,引導學生正確學習。

目前,我校的教材以聲樂教學為主線,將樂理、視唱練耳、聲樂、欣賞等教學科目有機地編排在一起,全書各單元根據教學科目的教學內容設計、編排。樂理部分的難度相對較低,包含了幼兒樂理及訓練;視唱練耳部分的.難度也不大,重點訓練高、低音譜表二升二降的視唱曲目;聲樂部分不僅有時代氣息較強的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的教學歌曲,還選編了幼兒園的歌曲;欣賞部分以“音樂之旅”板塊呈現教學內容,以中外兒童音樂欣賞為主,同時還有中外經典音樂作品欣賞。

通過教師正確的分析,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中職幼師專業的音樂課程不象她們想象中的那麼單一,它包括:樂理、簡譜視唱、五線譜視唱、聲樂、練耳、音樂欣賞等;音樂課在整個專業課的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它給鍵盤樂器的學習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保障,給舞蹈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節奏基礎,給今後的幼兒園活動教程創設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三、反“循序漸進”傳統教學常規、反教材順序而行之

中國古代儒家提倡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指的是教學既要按照內容的深淺程度由易到難,又要按照學生的年齡特徵由淺入深;當代的教育學同樣提倡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因為循序漸進中的“序”包括教材內容的邏輯順序、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和認識的順序,是三種順序的有機結合;只有循序漸進,才能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系統的知識,發展嚴密的思維能力??由此看來,“循序漸進”這一教學規律是古今中外都必須遵循的教學規律之一。

但在我看來,在高科技時代,瓜果蔬菜可以改變其生長規律反季節生長,為什麼教學就不能一反常規進行呢?所以在我的幼師班音樂課教學中,我常常反“循序漸進”其道而行之。先“收穫”後努力,讓學生先體會成功的喜悅:常言道“沒有付出何來收穫”。我卻常常讓學生在還沒有付出汗水前便讓她們先體會到“收穫”的喜悅,以增強她們學習的信心和激發她們學習的興趣。

1,在一般人看來,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就開始學習鍵盤樂器是無從下手的,更何況幼師專業的《音樂》、《鍵盤》教材都是針對有音樂基礎的學生編寫的。可我並不這樣認為,因為我知道我們學校幼師班的學生大多都來自鄉鎮,她們的家庭經濟情況承受不起讓她們從小就係統地學習音樂、鍵盤樂器。剛進校的她們在音樂方面就象是一張白紙,而教師就是一支畫筆,畫筆在白紙上畫出什麼白紙上就留下什麼。所以在給每屆幼師新生上第一節課時我便結合學生的實際從她們會、她們懂的地方入手。一般我都會問學生:“從幼兒園到現在,你印象最深的歌曲是哪首歌?”隨著學生的回答我便在鍵盤樂器上把她們所回答的歌曲彈奏出來,然後還讓學生合著老師的伴奏集體拍手齊唱歌詞;我還結合當前流行的通俗歌曲把學生喜歡唱的歌曲合著她們的歌聲,她們唱一句我彈奏一句??如此一來,學生的注意力便高度集中到了教學當中,因為她們的“老師,這些歌你是怎麼彈出來的呀?”“老師,鋼琴中哪裡是do呀?”“老師,你的手是怎麼知道該按哪個地方的?”等等足以說明她們正在因為感興趣而認真聽講、因為不懂而問。

我從來不認為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是學生的無知,相反,我覺得這恰恰是學生學習的興趣所在。我從不輕易放過她們的任何一個問題,我會圍繞她們的問題通過一段時間來幫她們解決,這裡所指的“幫”不是教師全權代理,而是指教師處於主導的地位引導學生通過她們自己的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

2, 比如她們所提到的“這是怎麼彈的”,我會通過一首她們都很熟悉、很簡單的幼兒歌曲(《兩之老虎》、《數星星》、《上學歌》、《粉刷匠》《小紅帽》等)先讓她們唱詞(反常規一:教學不先結合教材,唱歌先唱詞。因為這是每個學生都會唱的,她們會唱得很整齊)、唱簡譜(反常規二:沒有先認識音符就先唱譜。因為她們已經熟悉歌詞的旋律、音高、音準、音值,這時唱譜她們不會覺得有難度)的順序告訴她們:彈琴之前要先知道這首歌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組成的;之後便教給她們認識簡譜記譜法中的音符、休止符、小節、小節線、終止線、連音線(反常規三:教學沒有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而是結合學生的實際)等相關的樂理知識。如此一來,她們在很短的時間裡便掌握了該掌握的知識,並且通過她們的認真勁我知道她們正沉浸在成功、收穫的喜悅中。

在職校幼師班的教學中,我還運用了“先應用後探究、先社會實踐後課堂學習”等與通常教學規律相反的方法進行教學。

教學調查及教學效果顯示,如果一開始就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讓這些只知道1、2、3、4、5、6、7(do、re、mi、fa、sol、la、si)、只會唱一些流行歌曲的新生馬上學習五線譜、半音與全音等的知識,她們肯定會被這些“小豆芽”“小蝌蚪”弄得暈頭轉向;如果在她們剛接觸鍵盤樂器時就指著鍵盤告訴她們音的分組,結果可能會讓她們患上“恐琴症”、“厭琴症”?反季節的瓜果蔬菜在農民悉心的種植下能讓人們享受另一番豐收的喜悅,反常規的教學方法在園丁的潛心研究下同樣也能培育出別樣紅的滿園桃李。

音樂教育隨筆10

音樂教學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用學生身心健康,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和研究,結合在我們學校一個學期來的實際教學的教學經驗。現將音樂教學心得總結如下。

一、把音樂教學擺正位置

以前音樂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沒有面向全體學生,沒有以學生為本。那麼音樂教學究竟如何體現以學生為本呢?新課標著重強調應在音樂教學中貫穿素質教育的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並著眼於整體學生素質的提高;應體現時代要求,著眼於使孩子從小喜愛藝術,重視音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全方面得到發展。

二、貫徹因材施教

由於各學段的藝術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各種藝術能力更是因人而異。在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考濾到各級各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滿足藝術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學習要求,又要兼顧基礎較差的學生能逐步跟上,縮小差距,甚至藝術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學生,更要給予幫助和指導,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地、自信地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儘量使全體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音樂教學

校外藝術資源具有極廣泛的空間和巨大的影響力,應指引學生常關注些公共媒體等積極向上的音樂藝術節目,甚至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各種有益的藝術類活動。以擴大音樂教學的影響面,藝術源於生活,也應讓學生從生活是感受到音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

總之,音樂新課標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學理念,實施新課標,這要求我們更善於總結,經常回顧,以更好地實施教學任務。我們將會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結合實際情況去更好地開展我們的音樂教學工作。

音樂教育隨筆11

在當代中學生中似乎存在著一個普遍現象——他們大都喜歡音樂,卻對學校裡的“音樂課”不感興趣。音樂課對於普通中學生究竟意味著什麼?面對社會音樂教育的泛濫和教育成果的悲慘,8年之前,筆者曾提出過一個口號:我們需要普及高檔的音樂教育。那麼何為高檔的音樂教育?馮友蘭曾說:“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我認為,能夠使受教者透過音樂的符號感受到音樂本質的教育才能稱得上“高檔的音樂教育”。音樂作為一種文化,受到民族、時代等因素的制約。通過音樂瞭解各民族、各時代的文化特徵是很重要的,也是高中音樂課的重要任務。在學生的文理科學習中,與文化關係最直接的`要數中文課與外文課。在這些語言類課程的學習中,我們常常會碰到一個概念——“語感”,指人對於某種語言文化的感性把握能力。語感好的學生往往在閱讀時能理清思路,表達時能行雲流水、緊扣中心。文化的反映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同種文化的各形式間也存在著許多通感。

音樂教育隨筆12

唱歌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在音樂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現情意的好工具,但對於大多數大班幼兒來說,通常卻只是一種機械性的背唱。因此,聽起來總覺得乾巴巴的,沒有感情色彩。孩子們在開始學唱時還有點樣子,可等一段時間再去聽他們唱時,一首優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養幼兒對歌曲的表達力呢?

1、講述故事,引發興趣

歌詞,是音樂的一種文學形式,雖詞語不多、篇幅短小,但卻是幼兒與歌曲接觸的第一步,歌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情節、語言、動作對幼兒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朗讀和理解詞義的能力,此時若採用傳統的條文式的灌輸,對他們來講則會由於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我通常把歌詞變化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教授新歌的導語,或者以故事情節貫穿整堂課,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如在教授《春天來了》這首歌時,我先繪聲繪色地講述:“春天來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誰在迎接春天的到來?聽!是誰在為春天歌唱?美麗花兒、嫩綠的草兒、可愛的布穀鳥” ------或者將歌曲融入故事情節當中。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我就是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將歌曲通過角色對話演唱出來的------這樣,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隨之高漲。

2、範唱感染,激發慾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歡快、或抒情,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範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這節課,我進行了兩次範唱。第一次範唱是清唱並藉助於動作,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美妙、歡快活潑及有趣;第二次範唱是邊彈邊唱,讓幼兒根據我唱的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描繪出歌中所唱娃娃廚師切菜切肉、翻炒做飯,用心者飯香菜香味道好,貪玩者飯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畫面;而在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的範唱中,我通過豐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讓孩子們體會媽媽生病了,小烏鴉不貪玩,捉了蟲兒飛回家,一口一口喂媽媽的感人畫面------這樣,使孩子們對歌曲有了一個較完整的藝術形象,從而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急於表演的慾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項重要的音樂實踐活動,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達方式,通過唱可以使幼兒在音準、吐字、唱詞、節奏等方面得到訓練和提高。由於大班孩子尚未具備一定的視唱的能力,不能獨立處理關於音準的高低、節奏的快慢等方面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能採用模仿演唱的方法來學唱歌曲。在教學中,我多用錄音帶。在幼兒初步瞭解歌曲的基礎上,通過三個步驟來幫助幼兒進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兒耳聽錄音,心裡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兒隨錄音進行輕聲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兒模仿錄音,反覆進行齊唱練習,直至幼兒能夠基本跟上錄音的速度為止。

4、輔助律動,融入情感

律動,是一種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動作,隨著旋律的發展進行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由於孩子們好動,尤其喜歡隨著音樂的節拍動,而律動正好符合他們這一年齡特點,因此也就成為他們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學習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這節課,通過梳頭、穿衣服、繫鞋帶、疊被子等一系列動作的編配,使幼兒在邊唱邊做的過程中,理解性地記憶歌詞,並能把疼愛媽媽的感情付注於演唱當中。

音樂教育隨筆13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在鋼琴教學方面還是有著很大的特長的,鋼琴教學是我最擅長的,在不斷的教學中,我對鋼琴教學有了自己比較客觀的認識,我在總結自己的鋼琴教學後,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講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學生對樂曲的把握更具表現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儘可能多的介紹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麼情況下創作了該作品,其音樂表現的動機是什麼,抒發一種什麼樣的感情,通過這樣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該曲目產生一定的興趣,另外,對把握樂曲的性質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樂感培養是基礎和關鍵

鋼琴的演奏是聽覺的專注、敏感,十個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積極活動;這種雙手不同動作及全身多種器官的配合運用,必須遵循有規律的、科學的、恆久性的訓練,努力地去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才能掌握鋼琴的演奏技藝。

首先,樂感對於學習鋼琴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那麼,怎樣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樂感?

在練習樂曲、音階和練習曲的時候可以加入適當的表情。如音階,用有力的斷奏來表達一種威嚴、憤怒;用較慢的連奏來表示一種憂傷;用快速輕巧的指頭彈奏來表示歡快隨心所欲的情緒等等。這些都是訓練孩子帶著表情進行彈奏,展示自己表現才能的好辦法;對練習曲和樂曲中的表情記號或力度記號做誇張性的彈奏和練習。正如李昕老師所講的,比如說教授湯譜森《火車》一課,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車跑的聲音,引起他的興趣後,告訴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長短,然後火車是怎樣由慢到快跑起來的,加入形象的說明孩子會對這一課很感興趣,接下來就是如何彈奏了。

一般來說,再簡單的樂曲或者練習曲,都有可能進行對比,至於對比是力度上,還是在音色或者情緒上,可以請教老師來進行要求;多聽、多看、不放過任何表演的機會。要鼓勵孩子在適當的場合進行表演,這樣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鍛鍊,自信心會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師示範、觀摩音樂會、聽音響資料等方式。通過音樂撥動學生的心絃,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豐富自身情感。通過各種音響和“通感”作用引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融於音樂作品中,直接強化學生的鋼琴學習行為,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1、正誤比較法。教師在正確示範的同時,還可以適時地選擇典型的錯誤彈奏進行演示,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腦記,對正確的彈奏與錯誤的彈奏進行比較,以提高學生的鑑別力和感知力。

2、銜接法。是遵循節奏的韻律,將幾個區域性的彈奏技巧連線起來,形成一條整體的、有機的、連貫的最佳彈奏狀態。銜接法主要解決音與音、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相互連線。把前一小節最後一個音與後一小節第一個音按拍子連續彈奏、反覆練習,是提高整條曲子彈奏質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學生彈奏由各自反覆的兩段組成的樂曲時,都處理的太隨意,不是銜接過緊,顯得倉促,就是停頓過大,失去整體感。所以銜接法的正確運用可以避免彈奏中一些不該出現的錯誤發生。

3、音樂練習法。在第二階段,切不可忽視音樂練習的方法。通過聽所學曲子的旋律,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樂感,還能激發學生內在情感的'發現。教學過程首先要求學生聽幾編所學樂曲,使學生心中有歌,然後採用相應的觸鍵方法,結合彈奏練習,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從心中轉移到手指上。

4、興趣法。鋼琴彈奏即是以鋼琴的音樂美為核心,以全身多種器官和肢體的協調配合、手指的獨立運用為基礎。由於鋼琴音域寬廣,和聲效果豐富,共鳴體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聲樂器;因此在學生彈奏鋼琴之前,應向學生講述鋼琴彈奏的價值、作用極其特殊魅力。

5、示範、講解法。是在鋼琴教學中被普遍採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別是在初學階段更顯重要,準確的示範彈奏,使學生對新樂曲或練習曲的性質、風格、技術型別和特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優美的旋律、嫻熟的技術,技巧還能提高學生興趣。所以在此階段中,教師應先作詳細的準確的彈奏,然後再講解彈奏要領,指出重點的技術困難之處,教給學生怎樣克服技術困難的具體方法,最後根據旋律調式調性的轉換和所表現的不同風格特點進行講解,並選用適當的力度、速度做出示範,進行講解。其順序按左右手分別進行。使學生對所學樂曲、練習曲彈奏的技術、技巧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概念。

音樂教育隨筆14

在紐西蘭,幼兒音樂教育的模式和我國有很大不同。幼兒園老師和家長都很重視對孩子在音樂活動過程中探索精神和表達能力的培養。本文就針對這兩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供爸爸媽媽們參考。

一、音樂與孩子的探索精神

它們會發聲嗎

家長經常鼓勵孩子探索身邊的物品,看它們能不能發出美妙的聲音。任何物品在孩子眼裡,在孩子手中,都會成為神奇的“樂器”。如手拍桌椅的悶悶聲,小棒敲打玻璃的清脆聲,敲打鐵器的悠揚餘音等。通過對各種物品的擺弄敲打,孩子便會對不同音質的強弱、高低、長短有了切身的體驗。這個過程也正是孩子對周圍世界的探索過程。

自己做“樂器”

鼓勵孩子親手製作“樂器”。如將橡皮筋套在小碗上、杯子上,輕輕撥弄便會發出動聽的聲音。並且,孩子還可由此探索奇妙的振動現象。通過自制“樂器”,孩子肯定會更加積極地走進音樂,去探索這個神奇的未知世界。

聽聽大自然的歌

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讓他們在更廣闊的世界中探索音樂。帶他們感受樹葉“沙沙”的輕巧,小鳥“瞅瞅”的婉轉;帶他們到小河邊,讓他們感受溪流“嘩嘩”的歡快,青蛙“呱呱”的嘹亮;海浪“唰唰”的激越……這些都是極其生動的音樂教育素材,孩子既樂在其中,又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陶冶。

二、音樂與孩子的表達能力

用語言來表達

在孩子探索各種聲音的過程中,引導他們把自己聽到的聲音和對音樂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如孩子在玻璃杯上敲出了清脆悅耳的音樂,開心地笑了,可他不知道,或者不習慣於把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家長就要通過提問的方式──“你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音?它使你高興嗎?”或者直接告訴孩子:“你剛才敲出了清脆的.音樂,你真開心!”從而使孩子逐漸養成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體驗的好習慣。

用身體來交流

家長要經常用非語言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培養孩子的非語言交流能力。在教孩子兒歌時,家長不要僅滿足於孩子記住歌詞,學會旋律,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有感染力的形體語言,如眼神、口型、表情、手勢、體態等,讓孩子體驗到歌曲的美妙和可愛,從而願意學,更願意用他們喜歡的表情、動作,把自己對歌曲的體驗表達出來,和家長進行非語言的交流。

當然,在音樂活動中,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能力遠不只探索和表達兩種;這些能力的培養也不僅在音樂活動中。只要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引導,時時、處處、事事都是教育的好時機。

音樂教育隨筆15

我一接觸音樂課的第一節課堂,我要學生們暢所欲言,告訴老師你們希望老師怎樣給你們上音樂課?上什麼內容?然後讓大家分組討論。結果得出的結論令自己感到有些意外——學生們絕大多數熱衷於當今流行“酷”曲、偶像歌族。所以給我的回答也盡是希望老師給我們教流行歌曲、給我們聽流行歌曲,如此等等。稍微能讓我感到舒心一點的回答是:半節課上課本內容,半節課聽唱流行歌曲。我進而問了這樣一個問題:那麼你們喜歡音樂課嗎?得到的答案是同學們大部分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出現這種現象,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自己認為正確的理由。但是作為一名音樂老師來說,不能不先反思一下我們的音樂教學過去到底出現什麼問題了,我思考了很多,要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最重要的是音樂課教學上必須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讓我們的音樂課變得快樂與完美。

一、音樂課堂應提倡“愉快教學”。

愉快教學是愉快教育的中心環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愉快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以及創造進取和成功的條件目的是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態下學習即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竭力調動一切有利因素,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從而達到培養和發展他們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並且真正從音樂中得到審美、愉悅、陶冶、淨化的音樂教育作用。“愉快教學”應是不拘形式和千姿百態的。如:針對學生“好玩”的特點,增強趣味性教學;針對學生“好動”的特點,注重律動性教學;針對學生“好奇”的特點,提倡探索性教學;針對學生“變聲”的`特點,引進豎笛吹奏教學。

再例如教律動時,以往總是“教師編,學生做”這種機械式模仿,束縛了學生們的手腳和大腦。我在教學 中打破這個常規,讓學生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做動作去自行發揮、自我表現。在課堂上,我總是鼓勵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大膽地去表現自我,這既 有利於自信心的樹立,也利於良好個性的培養。“感受音樂,體驗快樂”是本課的宗旨。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當然,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快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而努力 。

二、我的地盤、我的兒歌動感地帶

識譜知識的傳授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掌握好識譜知識,可以更加準確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兒歌作為一種專門為較小年齡的兒童創作的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欣賞趣味的易讀、易記、易唱的詩歌樣式深受孩子的喜歡。我常把一些識譜知識編成兒歌幫助他們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生初步認識五線譜的線數和間數時編了如下的兒歌,先進行了小組合作,然後讓他們先做歌謠中的“小動作”練習,邊練邊讀唱:

張開右手掌,手心翻也翻;

五個小巧指,就像五條線;

四個手指空,就是四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