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案例

其他1.87W

導語:作為定量研究經濟金融問題的重要工具,計量經濟學模型和方法已被廣泛應用於巨集觀、微觀經濟金融問題的研究,這也確立了其在“經濟科學中居於最重要的地位”。歡迎前來學習關於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

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案例

作為普通高等學校經濟類本科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計量經濟學已在全國普通高校經濟學專業中廣泛開設,湧現了一批優秀的精品課程和豐富的成果,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和建設也取得了極大的進步。計量經濟學是集理論、實踐與應用為一體的經濟學類課程,課程的學習有助於提高學生利用基本計量理論、模型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長期的教學實踐發現,學生在畢業論文撰寫的過程中開始敢於使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經濟問題,計量模型使用的比例逐年提高,所使用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和方法逐年豐富,畢業論文水平在逐年提升。

計量經濟學課程被列為經濟和管理類各專業必修科目,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計量經濟學教材普遍注重數理推導,經濟學分析和解釋較少;先修課程(主要是數理統計學、統計學、線性代數)不足導致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內容理解不足,學習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學習興趣不高;學時和教師資源有限。這幾方面導致了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以基礎理論講授為主,強調理論和方法體系的完整,而較少涉及到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實現和具體應用。即使目前我們已經儘可能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利用Eviews軟體進行經濟學問題的數量分析,但是設計的實驗通常較基礎和簡單,距離計量經濟學教學目標的實現還有較長的差距。筆者認為,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還應該從人才培養出發,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重新進行理論體系的梳理和設計。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改革現有教學模式,在理論講授精細化、精緻化的基礎上增加案例教學環節。

自20世紀初期產生以來,案例教學法已廣泛應用於人才教育與培養,績效頗豐。案例教學進入中國後,也成為了MBA、EMBA等各類人才培養必用的教學手段。來自真實商業管理環境和事件案例的分析,可以引導學生獨立的閱讀、分析和思考,進而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小組討論和情景模擬,達到培養學生“應對實際情況的臨場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案例教學法打破了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學生在課堂上做“演員”的傳統灌輸式的教學,對於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雖已或多或少的輔以案例教學,但是並未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針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特點,對現有案例教學模式進行適當調整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是計量經濟學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1開展案例分析的重要性

1.1 有助於計量經濟學課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應用型財經類本科院校以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計量經濟學教學亦因此定位於培養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和定量分析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計量經濟學有初級、中級和高階之分,教師所講授內容以初級為主,中級的部分僅涉及到多元線性迴歸和聯立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所採用的教學方式以講授基礎理論知識為主,課堂時間絕大部分用於模型引數估計的推導、假設檢驗的構建和理論結果分析。在每一章的最後部分,通過簡單的經濟學案例,如:收入消費問題、旅遊市場預測問題、定性變數引入問題,展示各類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具體應用。教學案例的引入便利了學生將抽象的計量經濟學理論、符號和公式還原到經濟問題中,從具體問題的角度理解計量模型。同時案例分析加深了學生對已有經濟理論的理解,使得學生能夠利用相關軟體,進行適當操作進行經濟學分析,實現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礎目標。案例分析有助於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與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一致的。

1.2 使理論具體化,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計量經濟學理論應用型財經類本科院校中,文科背景和理科背景的學生大概是1:1,有的專業如金融理財、國際金融等文科生所佔比重更大,因此學生數理分析能力和對數理模型的接受程度相對較弱。大部分學生對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先修課程(數理統計學、統計學)的學習中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其先修知識的理解遠遠不足以支撐計量經濟學學習的需要。在學生投入學習時間不足的情形下,如果計量經濟學課程內容過多涉及理論推演和公式推導,學生會無法跟上教師授課的節奏,學習興趣會降低、聽不懂內容的越來越多。在每一章節及時輔以案例,學生能夠通過經濟問題中的具體例子感知利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建立模型、進行資料分析和對結果進行計量經濟學檢驗和經濟學檢驗的過程,降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畏難情緒,進而提高學習興趣。

1.3 有助於教學相長案例分析課堂上,教師通過具體操作和相關結果分析為學生解讀具體的動手實踐過程,學生因其興趣的提高也主動參與到了教學過程中,而不再僅僅是扮演“觀眾”。操作過程中出現各種“狀況”時,教師會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這稍稍突破了“滿堂灌”的傳統模式,給了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空間,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提高表達能力,這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相符。同時,學生活躍的思維使他們能夠從獨特的角度重新認識和分析經濟問題,學生踴躍的發問有助於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豐富教學內容。為了更好應對學生的“奇思妙想”,對教師的備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於教師教學水平的橫向提升和縱向拓展。

2現階段計量經濟學案例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案例教學對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已被充分認識,計量理論結合案例分析授課的方式對計量經濟學教學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然而,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從開展到現在也只有十幾年的時間,案例分析進行的時間更短,在對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的理解、開展方式、素材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提升的地方,案例教學法還未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和作用。就教學過程中筆者的一些認知,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分析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1 方式單一受限於課時少、實驗室資源有限等客觀原因,目前案例教學僅僅是利用簡單的經濟學例子進行簡單計量經濟學模型展示,目的在於輔助學生理解計量模型的相關指標,還未曾深入涉及到案例教學的實質,或者說是初級的案例教學。課堂上,教師演示軟體的操作過程並輔以相關分析,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過程,而只能稱為“例題分析”。教師通過佈置課後作業的方式給學生操作實踐的機會,學生在課外時間遵循教師的操作步驟和手法做簡單模仿,並形成實驗報告。由於學生人數眾多,教師僅能通過抽檢學生實驗報告而非逐份批閱來掌握學生掌握的情況。總的來看,雖然在教學的過程中輔以教學案例分析,但是所採用的案例和資料型別都較基礎和簡單,案例穿插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方式仍然以教師講授和操作為主,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被充分調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並未有顯著提高。因此,筆者認為,目前案例教學法的精髓還未被充分應用到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

2.2 案例內容簡單抽象,專業區分度低選用案例質量的高低決定了案例教學法開展的效果。一般來看,計量經濟學課程中所採用的案例是教材上所給案例,且通常設定在每章的最後部分,用以輔助學生對於章節教學內容的理解,綜合性不足。然而,實際案例分析特別在運用面板資料進行經濟問題分析時,截面資料和時間序列資料常常導致異方差、序列相關等問題同時出現。另外教材中的案例簡單陳舊、缺乏代表性和時代性、資料都較簡單、描述的經濟問題不具備代表性,甚至同一個案例貫穿了整個學期的內容。另外,教材中案例未能根據不同專業特點進行設定或者給出備選案例,學生對案例的新鮮感逐漸降低,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不高。這些導致學生在學完計量經濟學課程之後,仍然有大部分人不會根據計量經濟學方法設定不同專業領域的計量模型,更無法進行相關的經濟學檢驗和分析。有些教師為豐富案例庫,直接借鑑和引用經典國外教材中的案例。由於東西方文化的不同,教師很難結合中國實際對於案例進行修正以適合我們的課堂,導致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案例內容不能充分理解,也削弱了學生利用計量模型解決中國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

2.3 資源有限普通高等學校的擴招使得教師隊伍的擴張遠落後於學生數量的增加,計量經濟學課題教學一般採用大班上課的方式。教師在開展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既要進行實際操作,又要注重接收學生的反饋並做出及時的講解,所以在人數眾多的課題上很難顧及到每個學生,學生的疑問也不可能都會得到教師的反饋,這嚴重影響了案例教學實施的效果。

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的開展離不開相關計量軟體的實現和應用,而擴招導致學生數量與學校實驗室資源的極度不匹配,使得學生僅能利用個人PC機在課外的時間進行計量軟體的操作和實踐,效果得不到保證。在開設專門Eviews軟體課程的專業中,採用小班授課方式,任課教師是本班講授計量經濟學的教師,教師對學生的熟悉程度高,瞭解學生的先期計量基礎,能夠適度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從學生期末提交的實驗報告和畢業論文的角度看,單獨開設Eviews案例分析實驗課程的班級好過未開設的班級。

2.4 案例部分在成績評定中所佔比重較低在資源緊張和有限的情況下,多數高校計量經濟學課程考核方式採取的是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的加權平均,平時成績主要考察平時作業和出勤的情況,期末考試則是以閉卷方式考察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方法的掌握情況。這種成績評定方式無法體現對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解決經濟問題能力的考核,有礙於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軟體學習的積極性和案例教學實踐的開展。

3必須處理好的幾類問題

要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實現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必須探索適合應用型財經類本科院校的獨特的教學思路和方式,要處理好以下問題。

3.1 案例分析與計量經濟學理論的關係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經常碰到這樣的學生,由於沒有理解計量經濟學基本模型和理論,即使教師講解了案例並進行了分析,但更換了案例後,他也是無從下手不知所措。強調案例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並非意味著計量經濟學基礎理論的弱化,而是促進和加強。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下,既要完成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任務,又要適當開展案例分析,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和難點,強化“必需、必講”內容,弱化推理、計算內容,體現計量經濟學的經濟學特徵,而非數理推導特徵,逐步降低學生對課程的畏難情緒,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在條理明晰、重點難點鮮明的基礎理論學習後,輔以適當的案例分析更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未來更深入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後,課堂教學效果會顯著改善,形成良性迴圈。

3.2 教師素養的提升案例教學的效果取決於教師對計量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熟悉程度,還受限與教師的經濟理論功底和統計資料處理能力。目前奮鬥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一線的教師背景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經濟學類專業畢業且在某專業領域應用過計量經濟學方法進行相關研究,一類是統計學或者數學專業畢業精通計量經濟學數理基礎。經濟類背景教師精通計量模型的應用,但是對於計量經濟學數理特徵把握有欠缺,數理背景的教師對於經濟學理論的理解卻存在不足;或者即使有的教師兩方面兼備,但對授課物件專業背景的理解較薄弱,這都使得教師無法較好的掌握經濟學各專業領域的現實特徵、學科發展動態,也不熟悉各專業相關指標的特徵、資料處理技巧、計量經濟學方法選用和計量經濟學指標特徵。教師計量經濟學專業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案例分析開展的水平和效果。

3.3 案例選取是否恰當計量經濟學案例的選取需要各專業背景的教師集思廣益、深入探討,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積累。首先,案例的選取要能夠體現計量經濟學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案例探索的過程中深化其對計量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案例的選取應該結合授課學生的專業背景,如為經濟學專業的學生選用貨幣發行與通貨膨脹的關係模型,為金融學專業的學生設計資本市場相關模型,為保險學專業設計社會保費收入問題模型等。在熟悉的經濟環境下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案例分析的積極性,使學生體味到研究中運用數量方法解決經濟問題的一般步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