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隨筆:我的教育(合集15篇)

教育2.23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隨筆:我的教育,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隨筆:我的教育(合集15篇)

隨筆:我的教育1

光澤是我們班比較帥氣的小男孩,可最近時間特別迷戀奧特曼,入園時總會帶上一個奧特曼玩具。他媽媽說:“不讓孩子帶,他就不來上幼兒園。”光澤告訴我:他媽媽給他買了許多奧特曼,有紅色的、灰色的,還有一個這麼大的,光澤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今天教育活動《冬眠的小動物》,突然聽到光澤大喊:“賠我奧特曼,你把我的奧特曼弄壞了。”我趕緊走過去,解決矛盾衝突。原因是夢曉想玩光澤的奧特曼,在搶的過程中奧特曼的胳膊被弄了下來。所以光澤生氣的大喊起來。幾天的時間,因為奧特曼的矛盾上演了好幾回。同時發現光澤近段時間,教育活動時精力不集中,很少動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也很少和小朋友交流,總是願意和奧特曼說話遊戲。光澤生活在奧特曼的'世界裡。

我找到光澤和他交流希望他能把奧特曼留在家裡,光澤怎麼也不願意。最後我們都退讓了一步,光澤能把奧特曼帶來,但帶來後必須由老師保管,放學後再由光澤帶回家,光澤同意了這個方案。趁熱打鐵教育活動《孤單的小熊》,組織幼兒討論小熊為什麼這麼孤單?孩子們都認為小熊沒有朋友。我們班裡的奧特曼會孤單嗎?這個問題一提出,孩子們都搶著發表自己的意見。我一邊組織孩子回答問題,一邊觀察光澤,光澤可能太愛奧特曼了,他認真地聽著孩子們的發言。離園時光澤悄悄告訴我:“明天要把奧特曼留在家裡和他的好朋友玩。”我特別高興,表揚光澤能顧及奧特曼的感受了。沒有奧特曼陪伴的日子,光澤開始和孩子們一起遊戲,願意畫畫玩拼圖,教育活動偶爾會舉起他的小手,還會跑到老師身邊,講些有趣的事情,看到孩子的變化特別高興。

幼兒教育發展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隻要我們嘗試從孩子的需求和特點出發,總能找出解決的辦法,以求讓幼兒的身心教育得到穩步前進。

隨筆:我的教育2

早上,孩子們正在區角中安靜地活動,呂同安和王子聰卻為了一個小小的塑料片爭執起來。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奶片包裝塑料:“這破東西,有什麼好搶的?這是垃圾,又沒有什麼用,把它扔到垃圾箱裡。”

“老師,我是收破爛的,垃圾是有用的。”呂同安不服氣地說。

“哈哈哈……呂同安是收破爛的……”孩子們頓時大笑起來。

呂同安的臉漲得通紅:“收破爛怎麼了?收破爛也可以掙好多錢,還能讓很多東西回收再利用。”

對呀,我平時總是教育孩子們要節約資源、廢物利用,現在卻怎麼忘了這一點呢:“嗯,呂同安說得真好,很多東西都可以回收再利用。誰知道哪些東西可以回收?”

“媽媽告訴我,塑料、鐵、銅、廢紙都是可以賣錢的。那個裝奶片的是塑料做的,就可以賣錢。”呂同安驕傲地向大家介紹起來。

我順手拿過一個酸奶瓶製作的娃娃:“瞧,這個漂亮的娃娃就是用酸奶瓶做出來的'。一些廢舊的東西經過加工就可以變成有趣的玩具,也可以送到工廠加工成其他一些物品。所以,大街上有很多分類垃圾箱,就是為了方便人們進行垃圾分類回收。而收破爛也是一種職業,有了收破爛的人,才能把很多廢舊的東西分類整理,送到工廠進行再加工。”

“老師,我可以把教室裡有用的垃圾帶回家交給爸爸媽媽嗎?”呂同安說。

“好啊,我們小朋友都要養成垃圾分類回收的好習慣。”我找出一個小紙箱,“我們把塑料、廢紙、飲料瓶等有用的垃圾放在這個紙箱裡,到時候可以請呂同安的爸爸媽媽把它送到廢品回收站。”

“收破爛嘍!收破爛嘍!”孩子們一邊把廢紙往紙箱裡放,一邊歡呼著。“收破爛”成了孩子們生活中重要的一種遊戲。倡導環境保護,不應該僅僅是某一次宣傳活動,而應該真正體現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活動之中,讓孩子從小養成節約資源、垃圾分類回收的好習慣,比學會念一首環保兒歌或者表演一個環保節目更重要。

隨筆:我的教育3

小班孩子自理能力差,穿衣疊被子都是有老師來幫忙。剛入園時,因為孩子們的情緒沒有穩定下來,一切事情都有老師來代替,時間久了,孩子們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我決定要讓孩子們自己動手疊被子,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工作又能鍛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可是又擔心孩子們不會自己疊,一時想不出好的辦法。

再一次摺紙活動時,我讓孩子們學折“小花”(用一張正方形紙先變成一個三角形,再把三角形變成小的'正方形),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我突然想到如果用這種方法教孩子們把被子疊好,像變魔術是的也把被子變小了,孩子們不就能把被子疊好嗎?我決定用這種方法讓孩子們自己試一試。

第二天中午起床後,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們來做‘魔術師’,讓我們把被子變小了,看是的被子變得整齊。”這個辦法果真有效,孩子們各自忙開了,照著我的做法爭取把自己的被子疊好了,在我的“指揮”下孩子們陸陸續續的把被子疊好了。我整對孩子們進行表揚時,突然聽到“嗚嗚嗚”的哭聲,我回頭一看,是琳琳,看到別人都疊好了被子,急得哭起來。我對琳琳說:“琳琳是最好的魔術師,一定能把被子變小,疊整齊。”琳琳見我這樣稱讚她,用力的點點頭,我先示範一下,然後把被子伸開,讓琳琳重新疊好,被子終於疊好了,雖然疊得不夠整齊,但我還是表揚了琳琳,其他孩子也為琳琳鼓起掌來。經過大家的反覆練習,每天午睡起床後孩子們都能幫自己的被子疊好了。

隨筆:我的教育4

“我高興,我高興,我就哈哈笑……”

遊戲時間,我和孩子們一起唱起了剛學過的《表情歌》忽然,我發現小朋友們演唱時無精打采,好像不是很投入,便停了下來,想先引導一下在繼續。

“你們最喜歡什麼樣的表情呢。”

“我們喜歡笑的小朋友!”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

“對啊,笑起來多可愛啊。”突然傳來一個聲音“我喜歡哭的小朋友!”孩子們頓時鬨堂大笑,是誰故意搗亂?惱火的`我皺起眉頭:“剛才那句話是誰說的?”大家都用手指著小晗,這個小傢伙最近是怎麼了?以前他可是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但最近我發現他退步了:上課不認真聽,還常和邊上的小朋友說話,今天竟然還故意搗亂?我非要好好說說他不可?忍不住怒火,我喊起他,“你說說為什麼你喜歡哭的小朋友?”我想,他肯定說不出理由,那我就藉機好好批評他一通?但是他的回答卻讓我非常意外:“小朋友哭了,一定遇到不高興的事情,我想去幫助他。”聽了這話,我愣住了:多麼有個性的回答啊?我心裡暗暗高興。

我表揚了他的愛心,並且肯定了他的回答,小朋友們都說:“小晗真棒?”我看到他眼裡閃爍著愉悅和自信,接下來的幾天,他課堂表現一直非常出色。

也許很多時候孩子會說出讓我們不愉快的話,也許孩子們會做就許多讓我們頭疼的事,當我們指責他們之前,應先問一個為什麼。對於我們來說,改變的只是一個評價;對於孩子來說,或許能改變他很多……

隨筆:我的教育5

備忘:學生和老師之間,什麼樣的關係才合適呢?面對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想把這個距離處理好。

隨筆:做老師半年有餘,對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怎樣處理,很讓人頭痛。剛為人師,很想和學生搞好關係,讓他們喜歡上我這個新老師,剛開始上課學生很歡迎,感覺學生就和朋友一樣,在課下聊天、聊學習。就這樣的關係不到一個月,我發現學生變得不像以前那麼可愛、那麼聽話。他們會在你的課堂上肆意的說話、走動,當我制止他時,造成他們不聽,這讓我很後悔。我決定改變一下和他們的關係,我不再和他們說笑,課堂上不聽話也會訓斥他們,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我對這個班級有點厭倦,一走到班級門口,聽見他們在吵鬧就有點反感。當然,導致課堂效率不是很好,我開始反思,課堂上老師的心情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況,班級裡的學生並不是大部分調皮搗蛋,只有個別的幾個學生。把這種狀況請教別的老教師,他們教我找個別學生談話比較好,聽了老教師的建議,我開始找同學們談話,逐漸的瞭解到學生剛接觸我這個新老師,學生的看法不像其他老教師的那麼尊敬,總抱有玩的心態。

從哪次談話後,我開始對學生嚴厲起來了,我自己以為可以讓我和學生的關係保持點距離性,沒想到換來的是他們的反感。讓我真正的'體會到教育如烹飪小蝦的的哲理故事,教育是育人然後才是知識,

如果學生沒有一個正確的心態、正確的認識方法,那是不會認識到老師的教學的感受。教育更不能著急,改變是從心開始,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一點一點的改變。這是我的認識。以後對學生,一定要把持一個度,那麼這個度該怎麼把握,也許這是每一個教育者探索的過程.

隨筆:我的教育6

美術活動“胖胖的魚”正在進行中。沒多久,吳昊和博博便開始聊天了,經我提醒後,他們才繼續作畫,但過了一會兒便將作品交給我,表示已經完成。我發現他們畫的魚有的不塗顏色,有的雖然塗了顏色但大部分塗到了輪廓外面,並且由於畫的魚又少又小,畫面上還有很多空白。

我告訴他們這些“魚”的身體沒有好好裝飾,顏色也沒仔細塗,畫面上也還有很多空白,要求他們考慮顏色的搭配並仔細、耐心地塗色,將畫面畫飽滿。

博博和昊昊答應著將畫作拿了回去,沒過一會兒,他們又將畫拿來交給我,但是畫面上並沒有多大的改善,仍舊是塗了一半顏色的魚和大片的空白,於是我再次說明要求,又將畫作退了回去。

當博博和昊昊第三次將畫作拿給我時,畫面上多了幾條魚,顏色也飽滿了一些,但是畫面仍舊有許多空白,塗色也不到位,總之我還是不滿意。但我還是默默地收下了他們的畫(見圖1、圖2)。

在接下來的幾次活動中,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孩子的身上。我在反思: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是孩子的問題嗎?我仔細地觀察過孩子。除了教學活動,我也經常看到孩子們會自發地畫魚。我發現孩子們對魚的基本形態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也能運用一些線條和圖形表現不同的魚,顏色的運用也比較多樣,這說明孩子有一定的繪畫技能。同時我也發現不少能夠較長時間認真作畫的孩子的作品也不盡如人意,這說明造成這種情況不是因為孩子的作畫態度問題。

難道是我的問題?於是我對自己的言行作了一番深刻的反思,發現還真存在不少問題。

●提供的畫紙過大。提供一張過大的紙,對孩子們的構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們完成作品所需要的時間也更長。而孩子注意集中的時間有限,當他們畫了很長時間仍然無法看到所期待的“美麗”畫面時,或者發現要完成這幅作品還需要更長時間時,他們就會對繼續作畫感到疲倦。

●提供的`材料單一。在這些美術活動中,我給孩子提供的材料只有畫紙、水彩筆和油畫棒。

●活動的組織方式缺少遊戲性。在活動中,我只是讓孩子欣賞圖片,然後觀察交流,便讓孩子進行創作。但在美術活動中,如果孩子沒有豐富的感性經驗,沒有豐富多樣的材料支援,沒有生動有趣的創作情境,那麼孩子的表達或者創造的源泉就會枯竭,創作的過程會變得枯燥乏味,甚至還會半途而廢。

●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我的注意點在於孩子的作品是否達到我的預期,孩子是否具有堅持性、耐心、細緻等學習品質,從中可以看出我的主導地位非常明顯,我總是以我的價值取向為標準去要求、評判孩子,希望孩子朝著我的預期發展。所以,我對孩子們的作品不滿意,並且首先想到的原因是孩子堅持性、專注力等不足,而沒有第一時間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和組織策略是否有所欠缺。

有了上述的反思和認識,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我嘗試著做了一些調整。

●將畫紙裁成正方形。經過這樣的處理,我發現孩子們的構圖更加合理,魚的“遊向”也更加多樣。

●創設了“彩色線圈要去海底旅遊”的情境,讓孩子用線圈“玩”遍整片“海洋”(畫紙),還提供了橡皮泥、毛線、紙板、紙箱、羽毛、鈕釦、透明塑料紙等多種材料,供幼兒進行創作。生動有趣的情境,各種材料的使用,孩子們的參與熱情大大提高,作品也變得豐富多樣了。

線上圈“走遍海底”以後,線圈留下的痕跡為孩子們的想象提供了支架,比如,特別大的形狀可能是一條凶猛的鯊魚,小的是可愛的小魚(見圖3);豎著的圈可能是小魚在往上或者往下游;三角形的圈可能是三角形的魚或者是一條張大嘴巴的食肉魚(見圖4)……

●當孩子一下子無法完成作品時,為了讓孩子善始善終,我讓孩子把畫作先儲存起來,告訴他可以在其他時間完成作品。這樣既尊重孩子的能力和發展水平,又能培養孩子的“匠心精神”,使孩子對自己的作品認真負責,而不是粗製濫造或半途而廢。

這件事讓我明白,教師要把握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瞭解、尊重他們的發展水平和能力,而不是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強加在孩子身上。發現問題時,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需要站在兒童角度仔細地斟酌,在不斷反思、學習的過程中,調整自己不恰當的教育行為,促使自己更快地成長。

隨筆:我的教育7

校園是什麼?教育是完善人的事業,有了這樣的目標定位,教育才會有理想和信仰;那麼校園就就應是喚醒人性,親近善良,遠離無知,拒絕邪惡的場所。

人人都說教學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說法。確實,做一個老師挺苦挺累的,做一個好教師就更苦更累了,但這是我們選取的職業,所以我們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大專畢業之後,我毫無懸念的成為了一名教師,來到國小教書,就應說我真正開始我的教學生涯是在上班半年後,還記得我第一次走進六年級教室時學生們臉上那種鬆了口氣的表情,可能是老師嚴肅的表情看太多了吧,換了一個新來的老師他們都覺得很放鬆吧,但是一進校園就聽到許多諸如課堂混亂,學生不聽話,甚至故意與老師做對這種恐怖故事,心裡便默唸著,要給他們一個下馬威。於是,在我教書生涯的第一年,發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現得最多的動作。課堂上有人不專心,沒完成作業這些都會引起我的發怒。於是我會在課堂上大聲呵斥犯錯的學生,只因為覺得這樣做會在全班起到震懾作用,卻沒有去想這個學生會有怎樣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樣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滿懷期盼等老師講授下一課,他們很好奇的資料的學生。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雖然他們有的可能學習成績有些差強人意,但他是運動會上的冠軍,是勞動中的能手,是他主動送生病的同學回家,誰能說他不是個好孩子,又有誰是完美的呢?

無意中我讀到了一個故事,故事說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望見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是哪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遛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孩子們對老師是寬容的,只要你對他們付出過愛心,那麼你以前對他們的冷言冷語,暴跳如雷,他們都能夠原諒。他們崇拜你、愛你。我又常常想,老師也就應對學生寬容再寬容一些,芸芸眾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可能他們經常無法剋制自己的言行,無法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不必須有輝煌的未來,但是誰說一個平凡的人就比誰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那個老和尚,就清楚地明白,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雖然書本知識的灌輸是很重要的,但是給學生營造一個寬容的學習環境,在鼓勵學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長上,個性張揚的發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體的社會潮流、教育氛圍和工作生活壓力,有時候讓我們教師偏離了方向。

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蹟;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扼殺一個人才。"老師習以為常的行為,對學生終身的發展也許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做一名老師就應經常回顧自己以往的教育歷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個遺憾,刺傷了多少顆童心,遺忘了多少個不

該遺忘的角落!忽然想起當年看的那部張藝謀導演的一個都不能少,一個小小的代課老師魏敏芝,只因老師離去前交代過這些孩子一個也不能少這樣一句話就能如此堅定執著地尋回每一位輟學的`孩子,這種精神是捨得每一位老師學習的,我們不僅僅要保證學生的數量,更重要的是讓陽光遍撒每個被遺忘的角落。

做教師沒有潛力點燃火種,但絕不能熄滅火種!應對眼前同樣充滿好奇和天真的孩子們,要珍惜,更要努力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充滿陽光,讓每一個孩子在愛的撫慰下快樂成長。每一位為人師者,放棄了一個學生,可能會減少你的工作壓力,可能會提高你的教育質量,可能會給你贏得榮譽,但你放棄的卻是一個孩子的完美前途,放棄的是一個家庭的期望,留給自己的也將是一個永久的遺憾!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而秀麗的,如水晶;孩子的心靈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們做老師欣賞著他們水晶般的心靈;更要保護著他們玻璃一樣易碎的自尊。

每當要發火的時候,腦子裡就不由自主地出現自己初為人師時的事情。有時我覺得愧疚,後悔當時嚇著了那些孩子;有時又覺得可笑,奇怪自己當時怎樣會發那麼大的火?此刻回想起來,實在覺得自己做得不妥,當時可能為了維護那麼一點尊嚴,可能是為了挽回那麼一點面子,總而言之,只是為了證明我是一個老師,我是不可侵犯的。在與孩子一次次磨合的過程中,我慢慢學習著寬容,學習著理解。學生對我們教師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我們真心一點,平等一點,賞識一點,他們就會心滿意足,"言聽計從"。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努力地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也努力著去用自身的行動,去影響他們。

快樂能夠使人延年益壽,快樂能夠使人青春永駐,在我們的工作中,在我們的生活中,必須會留下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們試著在不經意間揀拾快樂,我們的生命道路上將會灑滿陽光,我們的青春將不會流逝太快,所以,我們不要隨便扔掉他人的快樂,也不要輕易去掉自己的快樂,每一天把笑臉送給每個人,我們的領導,我們的同事,我們的好學生,那麼,展此刻別人面前的將會是最秀麗的你。

隨筆:我的教育8

角色遊戲是幼兒遊戲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對角色遊戲的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教師對如何在角色遊戲中有效介入和指導存在困惑,經常在“讓幼兒自由自在地玩”和“指導幼兒遊戲”之間徘徊。有效介入和指導的前提是觀察,因此,在幼兒角色遊戲中教師應該“看”什麼、怎樣“看”,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一、角色遊戲中,該“看”什麼

教師“看”幼兒的角色遊戲,是為了獲取關於幼兒遊戲的豐富資訊:幼兒喜歡哪種型別的遊戲、喜歡怎樣的玩具和遊戲材料、喜歡怎樣的遊戲空間及樂於參與的遊戲主題;幼兒與同伴、教師互動的方式;幼兒在遊戲中表現出來的認知與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情況等。因此,教師首先要明確遊戲中“看”什麼。

(一)“看”遊戲材料的提供

適宜的遊戲材料能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願望,引發幼兒新的遊戲情節。在角色遊戲中,教師可以“看”幼兒對遊戲材料操作使用的情況,以此判斷材料提供的適宜性,把握遊戲材料提供的“度”,並及時進行調整。當幼兒積累了一定的遊戲經驗,或者遊戲情節有了一定的發展,可適當減少材料的提供,引導幼兒尋找替代品或符號等進行遊戲,以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如中班幼兒玩“小醫院”遊戲時,教師一開始提供了聽診器、藥瓶、針筒等玩具。當幼兒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後,教師先將聽診器拿走,幼兒就將圓形的插片、瓶蓋等用一根繩子穿起來,自制了一個聽診器。接著,教師又拿走了針筒,幼兒就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這樣做既推動了幼兒遊戲情節的發展,又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看”幼兒的遊戲興趣

幼兒對某一問題的興趣存在發生、發展、減弱的過程,教師要細心觀察,及時捕捉幼兒新的興趣點,挖掘新的遊戲主題,使幼兒的自主性得到發展。一個遊戲主題什麼時候產生?遊戲從開始到結束,幼兒究竟需要玩多長時間?這都需要教師通過觀察分析幼兒在遊戲中的興趣點、參與情況和交往需求,作出準確的判斷。

例如,在大班“了不起的中國人”主題下,我們開展了“中國茶”活動。在活動之後的角色遊戲中,倩倩和明明將綠色手工紙撕成小碎片,放在玩具茶杯中邊“喝”邊說“好香的茶水”,不一會兒,一些幼兒陸陸續續跑來也要喝茶。教師利用這一契機,“順水推舟”地為幼兒開發了新的角色遊戲“茶坊”。

當教師看到幼兒對原有的遊戲產生厭倦情緒時,就要積極開發新遊戲。一次,浩浩在娃娃家裡玩膩了,閒著沒事,獨自玩踢皮球,一不小心,把瓶子踢倒了。一旁的超超看見了說:“你不要在娃娃家玩了,我們用這些瓶子開一個‘保齡球館’吧。”於是,他們將瓶子放在牆角,把一個大皮球當做保齡球滾,過了一會兒,許多幼兒都跑來加入這個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保齡球館”的遊戲很快就誕生了。

(三)“看”幼兒的遊戲空間

創設適宜的遊戲環境有助於幼兒遊戲水平的提升。在幼兒的角色遊戲中,教師必須認真觀察操作材料是否與幼兒的身高適宜,材料的擺放是否便於幼兒操作,遊戲場地空間佈局是否便於幼兒交往,遊戲空間是否有干擾因素等。

例如,在“小吃店”遊戲中,廚師迫不及待地從材料箱中取出油條、大餅、春捲、魚丸等食物隨意堆放在桌子上,就匆匆忙忙地開業了。由於食物堆放過高,魚丸、油條相繼滾下桌,廚師一會兒彎下腰,一會兒抬起頭,將食物從地上一樣樣撿起,忙得不可開交。

可見,教師在佈置“小吃店”的廚房時,未能全盤考慮食物的擺放位置,以及如何便於廚師烹飪和顧客點菜等因素,導致廚師手忙腳亂,不能及時滿足顧客需求。當教師看到這一現象時,可結合區域活動,在廚房的料理臺上為幼兒提供可擺放食物的方盤,讓幼兒練習根據標記歸類擺放物品。

(四)“看”幼兒的遊戲經驗

角色遊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的生活經驗越豐富,遊戲主題越充實、新穎,遊戲水平也就越高。因此,幼兒在角色遊戲中的知識經驗也是教師必看的內容之一。當看到幼兒在遊戲中玩不下去時,教師就要讓幼兒多體驗生活、觀察生活,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例如,在“小吃店”遊戲中,第一次擔任外送員的小希特別興奮,一上崗就迫不及待地用兩張椅子拼成了“摩托車”,上面裝滿了各種食物。他一次又一次地往娃娃家送餛飩、包子、麵條等,一時間,娃娃家的桌上、床上、櫥櫃上都堆滿了食物。

教師看到這一現象後,分析小希之所以會出現一次又一次送外賣的行為,可能是他缺乏“叫外賣”這一生活經驗。於是,教師及時讓其他有經驗的幼兒介紹“叫外賣”,小希也逐漸明白了要根據客人需要送相應的食物。由此,小希製作了外送電話廣告,分發到娃娃家、小醫院……小希的創造性得到了有效激發。

二、角色遊戲中,該怎樣“看”

華東師範大學華愛華教授曾說:“理解遊戲的意義和價值,看懂幼兒的遊戲行為,並能夠通過對遊戲的組織和指導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是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體現。”在幼兒角色遊戲中,教師作為一名觀察者和指導者,明確了“看”什麼之後,就要思考怎樣“看”的問題。

(一)時常做一名忠實的觀眾

《兒童權利宣言》強調:兒童應享有遊戲與娛樂的充分機會。在角色遊戲中,玩什麼、扮演什麼角色、怎樣進行遊戲等,都應由幼兒決定,教師只能給幼兒建議,使他們的遊戲活動更加完善,而不能強加干涉。只有當幼兒成為遊戲的主人,擁有主體地位時,他們才能真正體驗到快樂。因此,教師首先要學會做一名忠實的“觀眾”,給予幼兒充分的遊戲自由。

例如,在娃娃家遊戲中,媽媽正抱著娃娃餵奶,爸爸在旁邊提醒:“小心娃娃尿尿。”剛說完,媽媽就發現娃娃已經尿溼了褲子。爸爸說:“應該給娃娃墊尿布的。”媽媽急忙向教師求救:“娃娃家需要尿布,但我們沒有。”這時教師並沒有立即給予迴應,而是繼續等待。不一會兒,爸爸拿來了放在玩具櫥上供幼兒擦鼻涕的紙巾,給娃娃當尿布。可見,面對遊戲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給予幼兒嘗試解決的機會,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當然,做一名觀眾不等於坐視不管,或者把幼兒的遊戲時間看成自己放鬆和休息的'機會,教師要學做一名有心的觀眾,認真觀察幼兒的遊戲行為,在不干擾幼兒遊戲的前提下,運用隱形指導或材料暗示的方式推動幼兒遊戲的發展。

(二)有時以玩伴的身份參與遊戲

角色遊戲中,教師除了觀察幼兒,還要和幼兒一起玩遊戲,成為他們的玩伴。教師只有深入到幼兒中間,才能真正瞭解幼兒的想法和需要,發現幼兒在遊戲中的問題。這樣,教師再以角色身份通過語言、動作示範等給予幼兒一定的指導,使幼兒更容易接受,也能促進角色遊戲情節的發展。

例如,幼兒在玩娃娃家遊戲初期,爸爸、媽媽和其他成員都各玩各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角色行為。於是,教師以客人的身份加入,說:“有人在家嗎?我是爸爸的朋友,到你們家來做客,快來歡迎啊!媽媽在忙什麼呢,是為我做好吃的嗎?”很快,娃娃家的每個成員都能意識到自己應該做什麼,爸爸給客人倒茶;媽媽忙著在廚房裡做飯;奶奶拿好吃的零食招待客人……

(三)偶爾做一回“決策者”

由於角色遊戲是幼兒的自主遊戲,在遊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違反規則、攻擊性等危險行為,或者在遊戲中出現其他不安全因素。當教師看到這些現象時,可以作為“決策者”直接干預遊戲。

例如,在警察遊戲中,由於小宇沒有真正理解警察的含義,認為警察就是管別人的,在管理時出現了一些攻擊性行為,很多幼兒向教師告狀說警察打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採取了直接干預的方式,跟小宇溝通應當如何做好一名警察,讓他理解警察是服務他人而不是管理他人的。但是這種方式容易破壞幼兒的遊戲氣氛,教師要認真判斷,適當採用。

(四)每次看遊戲後要做好點評

角色遊戲中的點評是指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幼兒的遊戲行為或現象進行評價,對遊戲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對幼兒新的遊戲行為加以肯定。教師的有效點評對遊戲的發展起著導向作用,一次成功的點評對提高幼兒的遊戲水平、推動遊戲情節、鞏固幼兒遊戲中獲得的情緒體驗等都有著直接的作用。

教師在點評幼兒遊戲時,要將自己在遊戲中看到的問題或捕捉到的現象,通過各種方式呈現給幼兒,圍繞遊戲中幼兒的生活經驗、角色意識、材料使用水平、交往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讓幼兒一起參與討論、分享經驗,以推動幼兒遊戲的深入開展。

隨筆:我的教育9

偶然的機會,發現《我的前半生》是一部不錯的生活劇。繼而驚覺網路上鋪天蓋地關於這部劇婚姻、家庭、教育的討論熱火朝天。

這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家庭劇,亦舒的作品是現實的,她直麵人生的陰暗、揭開愛情、友情、親情那片溫情的面紗,赤裸裸地將生活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羅子君自以為是的悠然闊太太生活,在丈夫的一紙離婚中,戛然而止……然後在命途多舛中,重新站立行走,電視劇畢竟是故事,而真正的人生,有誰會在未來不期而遇那個命中註定的人,誠心誠意扶持你的一生?又有誰身邊有一個諸如唐晶這樣的正能量朋友,鼓氣維護不離不棄?

是誰把自己的婚姻逼入絕境,是誰讓平兒的家庭四分五裂?與其說,是陳俊生出軌,不如說羅子君親手把他退給別人。就如凌玲說的:“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聽起來刻薄又可惡,卻不得不得讓人反省。

羅子君,踩著八萬塊的鞋子,過著有保姆的日子,每天過著滿大街掃貨的日子,用她的話來說,唯一需要她花力氣的就是監督陳俊生身邊的靚麗美女。而她想不到的是,陳俊生的出軌物件竟然是一個相貌平平的中年離異帶孩婦女,凌玲。

這個女人自己帶孩,努力賺錢,努力給孩子找個爸爸,努力給自己找個男人,拋卻小三上位的道德觀,從這個角度講,她沒有錯,她只是在為自己和孩子的生活爭取最好的保障。她認為孩子笨鳥先飛,要努力生活,努力學習。而此刻的平兒問媽媽:”角膜是什麼?“羅子君回答:”臉上的叫面膜,腳上的叫角膜。“她也是曾經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可是如今她所關注的世界是如此之小,小到只關注眼角的皺紋,關注時尚品牌。其他本來屬於她的東西統統拒之門外了。平兒天真地以為,媽媽去做營業員,是不是就可以買東西不花錢了?這樣的對話,讓人笑出眼淚,笑到心痛。

這部劇後,我來談談自己的三個觀點。

一、媽媽要與孩子同時進步,才是孩子進步的階梯。

在潛移默化的生活裡,一個愛讀書,愛思考,求上進的媽媽,帶給孩子的將是永遠的財富。你或許擁有很多的錢,很貴的房子,很拉風的車子,但假如你給孩子的僅僅如此,那麼你的孩子不過如此,或許更糟。這就是為什麼,凌玲的孩子審時度勢,而平兒卻天真幼稚,無理取鬧。我無異於表達凌玲的教育方法對錯,孩子好壞。

媽媽的德行、教養、精神,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因此在這一層面,不要把自己逼入羅子君的境地再艱難反擊,那個是電視劇,你是生活,翻轉生活,何其容易?

二、無論何時,都不要忘記提升自己。

《我的前半生》告訴女人,掙錢絕對不是女人的責任,而是女人的尊嚴。你也許不缺錢,你也許有人養,可你必須保持可以自力更生的能力,和獨樹一幟的魅力。無論何時何地,哪怕僅僅是全職主婦,都必須時時學習,不斷提升,在陷入自立或者家庭需要的時候,撐起一片天。

有一句話說的好,長得漂亮是優勢,活得漂亮是本事。人,容易在安逸中沉落,享受是人的天性,但警戒就是人的悟性。這個世界,永遠有一個地方,叫做夢想。“你負責掙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信奉這句話,總有一天會被現實抽的體無完膚……

婚姻是兩個人的結伴而行,是兩個人的共同進步,是兩個人的共同扶持。你若只在原地,這顆蛋便有了縫,蒼蠅自然飛進來,哪怕那是一隻比你還臭的蒼蠅。

當平兒哭著找爸爸,哭著想要回大房子的家,試問羅子君,是否是一個稱職的媽媽?不要講女人要出的廳堂下得廚房,這個世界對女人不公平,你覺得不公平,那是你還不夠努力。所以,學習是永恆的主題,它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冒出來;會在你落魄的時候支援你,走過一村又一村,迎來柳暗花明。

三、婚姻不僅僅靠愛情,還有智慧。

時光流轉,不是不愛,能夠支援婚姻一路走下去的從來都不僅僅是愛情,而是你我攜手共同進步。羅子君說”他說他會養我一輩子的,是他不要我上班的。“誠然,我們相信,當初這個男人說這話的時候是誠心誠意的,而如今他的改變也是自己始料未及的。人生,為什麼一定要等到徹底失去,才痛定思痛?

只有愛情的兩個人,總會有保鮮期。因為生活不易,要彼此努力,當你依附他的時候,他自己早已努力地精疲力盡,無處放矢。而當他需要你的時候,你卻在遙遠的地方跟不上腳步。在此,我沒有肯定陳俊生的背叛,只是在說女人在婚姻家庭中的智慧。

當我們把家庭經營地一團和氣,你會發現,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和教育。

隨筆:我的教育10

最近,和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孩子們說,老師也是喜歡我的,老師也愛我的,這就引起了我的重視,孩子們怎麼會這樣議論呢?

有一次,我在教室整理東西,班上的韓晨媛小朋友正好走過來,我就對她說:“請你幫我把一隻盒子拿過來,好嗎?你拿的動嗎?”她高興地說:“我拿得動,老師我來幫你拿吧,”幫我拿好走開時,她看到小朋友就說:“老師也是喜歡我的,老師也愛我的,還請我幫忙呢!”過了一天,韓晨媛小朋友又對其他小朋友說:“老師不是隻有喜歡龔益一個,也喜歡我的,還請我幫忙做事呢!”

聽著孩子的話,我覺得有點心酸,我們老師在平時的工作中,面向全體幼兒時,可能會對能力比較弱的孩子關心的不夠,可能忽略了這部分能力弱的孩子,生怕他們能力弱,而完成不了老師的任務,可能給他們少了點鍛鍊的機會,忽視了他們的想法,所以造成了孩子們的誤解,在孩子們看來,老師請誰幫忙,就是老師喜歡誰,愛誰,誤以為不讓他們幫忙就是老師不喜歡他們了。其實我們老師的出發點不是這樣考慮的,我們覺得應人而異,適當保護能力弱的孩子,現在看來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也許,我們在工作中有過份的舉止,有過激的言行,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傷害,給家長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也許我們在工作中只是為智育而教學,忽視了情感的投入,忽視了情感的培養,使孩子享受不到愛的關懷……;

那我們老師怎麼樣能做到對孩子們的一視同仁,把愛均衡的分給每個孩子呢?我覺得要做好這一點,它既是對我們工作的鞭策,又是對我們工作的期望。她使我想到了很多……

愛是一種寬容,愛是一種體貼。對於能力差一點的孩子,多一個鼓勵的目關,多一句悄悄的花語,多一次合理的評價,將會給孩子留下愛的回味。

愛是一種責任,愛是一種追求。愛每一個孩子,是我們老師的責任,也是我們每個老師所追求的,只有孩子們健康快樂了,我們老師的愛沒有白白的付出。

愛是一種給予,愛是一種付出。將自己的身,將自己的心,奉獻給事業,奉獻給孩子,和孩子們共成長,同快樂,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老師以生為本,要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感受,多給孩子一點愛吧。因為只有老師心中有孩子,老師的真愛才能永在。

隨筆:我的教育11

一連幾天的春雨,滋潤著萬物,大地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今天早晨,我剛到校不久,森(化名)的家長就到學校找我,反映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這是一個年輕的媽媽,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管理孩子和處理家庭中的大小事,都由她一人操持著。她說,二十天前,她帶孩子去集貿市場買了一雙黑色鞋子,買回家後,孩子就是不穿,當時鞋是孩子自己挑選的,卻不知道這究竟是為什麼?她嘗試多種方法:好言相勸、表揚、批評、打罵,後來改為穿上新鞋後獎勵,就是征服不了孩子。在管理孩子上,她感到很失敗,向我訴說時,一臉的無奈,眼睛漸漸溼潤了。

不用家長細說,我就明白了緣由。為教育這個孩子,以前我多次找家長談話,瞭解這個孩子的其它情況。他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有很多姑姑、舅舅、姨媽,從小就享受著爺爺、奶奶和長輩們的寵愛,要強的母親總想把孩子培養成頂天立地的大人物,採取了“拔苗助長”式的'教育方法,對待孩子非常嚴厲,非常苛刻,到了上學的年齡,就給孩子制定了許多家庭“守則”:如放學後不準玩;空餘時間必須在家裡讀書、寫字;不準看電視等等。批評孩子時,動不動就說:“你和小華比,為什麼不如他”!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誰不願?家庭中的種種限制和語言暴力長期侵害著孩子的心靈,使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得越來越脆弱,越來越差,相反,他的逆反心理卻與日俱增,他選擇了與家長作對進行心理髮洩,家長讓他去東,他一定向西……後來,無論家長怎麼說,他就是不聽,連一雙鞋子都不穿。

我勸說了家長,與她談了許多關於教育孩子的話題。家長走後,我想,即使解決這樣的小事,也得想個小策略。

下午大課間,我見他在院子裡玩,把他叫到身邊,下面是對話:

(老師):“近幾天,我發現你變化很大,學習有了明顯進步。是不是?”

(生):笑了笑說:“我不知道”。

(老師):玩的開心麼?

(生):開心。

(老師):“我聽別人說,你在家裡表現也有進步,很多人誇獎你比以前懂事了,是麼?”

(生):笑了笑,點了點頭。

(老師):我聽說你買了一雙鞋子,很好看,有一個家長打聽我這雙鞋的價格?

(生):我知道,化了二十五元錢。

(老師):“是什麼顏色和樣式的?”

(生):細緻的描述了一番(略)。

(老師):這麼好看的一雙鞋子怎麼沒穿來?

(生):待幾天再穿。

(老師):你能明天穿來,我看一下麼?

(生):很高興的說:“行!”

第二天,他高高興興的穿著鞋子來上學。想讓他脫下來,他都不接受了。

隨筆:我的教育12

新的一年已經到來,用孩子的話說就是,又長大一歲了,自己也是奔2的人了,可是,今天突然發現自己還是個孩子。

我們班有一個孩子,年前就休學了,一直沒來,每次在點名的時候,總要在他的名字後面畫個圈,自己總會有一點淡淡的憂傷。今天,孩子媽媽突然給我們班主任打電話,他們聊了一會,把電話轉接給了我,我接過電話,聽見一個稚嫩的聲音,說:“老師,我想你了。”聽完這句話,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和對他的那份思念,眼淚奪眶而出。一時間,我也不知道應該說什麼,頓了一會兒,用哭腔說:“我也很想你,在家聽話嗎?”他接著說“再一天我就去。”我們簡單的聊了幾句就掛了,雖然語言那麼簡短而又樸素,可是卻深深的透著彼此的思念。過了一上午,自己還在對話中徜徉,想想那稚嫩的聲音,動心的話語,單純的思念,那是多麼天真的`兩個孩子的對話呀!

“我還是個孩子,給我個擁抱好不好,不要嘲笑我的偶爾發脾氣和撒嬌,滿了18歲又怎樣,我還能孩子多久,我的力量不夠我,還能快樂多久。”

在以後的日子裡,不管自己老成什麼樣子,只要自己持有一個童心,快樂將與我們同在。

隨筆:我的教育13

在學校裡,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尊敬老師,敬愛同學,愛學習,愛勞動,在社會這個大學校,我也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天,我在公共汽車上,看到了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坐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腿還不住地顛著,染著金黃色的頭髮,聽著MP3,休閒地坐著,而在他的身邊有一位老奶奶,衣著寒酸,隨著汽車的'晃動身體會不時地碰到少年,少年總是厭惡地推開老奶奶,我終於忍不住了,衝著少年大喊:“你不給人家讓座也就算了,還推老人家,你太過分了!”誰知老奶奶聽了,沒有感謝,卻生氣地對我嚷道:“你對我孫子那麼凶幹嘛,是我讓我孫子坐的。”我聽了呆呆地站著,我的心不驚一顫,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只會考慮自己,不會為別人著想,一點兒都不懂得尊敬長輩。

我想:家長應該讓孩子多做自己的事,不能讓他變成嬌生慣養的“小王子”或“小公主”。

另外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掃地等,這樣會培養孩子熱愛勞動,也讓孩子在勞動中得到鍛鍊。在我們同學中就有不會疊被子,不會繫鞋帶,不會裝書包等,他們凡事都依賴家長,一旦離開家長,就像斷翅的小鳥。難以飛翔。

家長們,你們一味溺愛子女,只會害了他們,你們的溺愛會毀了他們的一生,別讓孩子成為你們溺愛的犧牲品啊!

隨筆:我的教育14

看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我被斯巴達人的勇敢精神所震憾了,我對勇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不僅僅是不怕矢石不畏強大不懼白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戰勝敵人的快樂和征服對手的榮譽。勇敢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培養的,勇敢是在不斷搏鬥、拼殺、征服、血與火、生與死中成長起來的。看看我們現在的孩子,勇敢離他們是何其遙遠啊。不要說勇敢了,就是想找出點野性,找出點血性也是何其難哉。

有次看電視節目,看到一群中學生在玩“叨雞”遊戲,有的地方叫“鬥雞”,顧名思義,就是模仿雞子鬥架的遊戲。用手抱起左腳或右腳脖,用尖尖的膝蓋與他人搏鬥。那群中學生與他人相鬥時膝蓋輕輕一觸,即蹦著離開了,蹦跳是那麼笨拙,相鬥是那麼輕飄。有的學生沒有人碰撞,自己蹦著也會倒下,叫人生出無盡的感嘆。這個遊戲本來是極具觀賞性,也充滿了危險性。我的兒時經常玩,這個遊戲要鬥智鬥勇,既要靈活多變,又要勇猛戰鬥。單腿蹦著也要快如風疾如電,上高臺下陡坡迅疾異常。搏鬥前,要研究透對手,他屬於力量型、技巧型?風格是速戰速決還是耐心纏鬥?他的速度、彈跳、平衡、勇氣如何?你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在瞬間決定戰鬥計劃。骨頭碰撞時劈叭作響,骨肉相交時淤血一片,單挑時大汗淋漓,群鬥時塵土飛揚,性格在這裡張揚,激情在這裡釋放。見血傷骨是家常便飯,沒有孩子在意,也沒有家長在意,都認為,玩耍就應該是這樣。

現在,有不少學校連體育課也不敢上了,怕學生受傷,怕家長鬧事;家長也一再叮囑孩子,不要與同學玩耍,一怕自己受傷,二怕別人索賠。沒有遊戲,沒有搏鬥,能保住一個雖然完整但很潺弱的身體,丟掉的`卻是健康的體魄和勇敢的精神。姚明進軍ABN,憑藉他的身體條件和籃球天賦,成為了明星,但他自身的弱點,限制了他更大的進步。當別人撞他時,他的意識是躲避,而不是迎上去,ABN的合理衝撞規則他不會利用,因為他壓根沒有侵犯人的意識。中國的足球沒有巨星,因為在他們進攻時,在他眼裡前面都是剽悍的防守者,射門時,覺得前面密不透風,沒有好的角度,他要調整,當他調整好時,機會沒有了。在馬拉多納眼裡,帶球時猶入無人之境,射門時球門一片開闊。這是一種境界,一種精神。

勇敢不是技能,勇敢是高貴。勇敢是快樂的源泉,勇敢是勝利的基礎。只會看分數的教育是可悲的,重視培養優秀品質的教育才是偉大的。

隨筆:我的教育15

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玩“蘿蔔蹲”的遊戲,我先介紹了遊戲的玩法和規則,然後請幾個孩子做示範。等到大家熟悉遊戲過程後,我便邀請孩子們參加遊戲。當我眼光落在玥玥身上的時候,只見她趕緊收起笑臉低下頭,我知道這表示她不想參加遊戲,但我還是邀請了她。“老師,我不玩。”她連搖頭帶擺手。“這個遊戲多好玩呀!你怎麼不玩呢?”我追問道。“老師,我不想玩。”我瞭解玥玥,她不是真的不想玩,而是怕做不好被別人笑話,所以不敢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我忙上前拉著她的手說:“來,我們兩個一組。我帶著你,跟著我學就行了。”遊戲開始了,我先讓玥玥跟著我做。起初,她還是放不開手腳,做了幾次後,她緊張的表情放鬆了許多。這時,我便慢慢退出,讓玥玥獨立參加遊戲。在大家的鼓勵下,玥玥越做越好,居然成了最後的勝利者,玥玥別提有多高興了。從那以後,玥玥不再像以前那樣扭扭捏捏了,臉上也多了幾分自信與從容。

其實,在幼兒園裡,像玥玥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他們性格內向,要求完美,在沒有十分把握的情況下不敢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生怕自己做得不好被別人笑話,往往選擇逃避。這就凸顯了教師“研究兒童,瞭解兒童”的`重要性,只有仔細觀察、研究兒童,瞭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才能給予有效的幫助和引導,使他們成為自信的人。

標籤:隨筆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