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讀《愛的教育》有感14篇

教育4.15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愛的教育》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愛的教育》有感14篇

讀《愛的教育》有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愛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是義大利著名作家艾得蒙多。

這本書是義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並且被各國公認為是最富有愛心和教育性的讀本。

這本書由很多個小故事組成。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書中的這一個個小故事都是圍繞在他身邊發生的。

故事中的每個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利柯是一個剛上國小四年級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個充滿愛與信任的知識份子家庭。他純真善良,學習勤奮並且待人誠懇友善。他的同學卡隆也是一位愛打抱不平,常常保護弱小的富有正義感的學生。代洛西,她是安利柯所在班級的班長,雖然是班長,性格卻活潑可愛,待人十分和氣。鐵匠家的兒子潑來可西,身體雖然瘦弱,可是對於學習卻一點兒也不馬虎。儘管經常受到酗酒父親的打罵,可從不願意讓同學們知道,默默的原諒著父親。最終他的爸爸終於被感化並且洗心革面。柴店家的兒子可萊蒂,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幫著父母做家務,並且非常的懂禮貌。最可貴的是,就連幹活的時候他都不忘刻苦學習,還默默的記著功課。最讓我敬佩的是長相醜陋的斯代地,因為他並沒有為自己的長相而消沉,相反,他用書來讓自己變得快樂與富有。他把錢全部花在買書上,並且在家裡設了一個小小的圖書館,安利柯及同學們都去他家裡看過書。他的做法最終贏得了同學們的讚許。

以上都是值得我學習的榜樣。可是書中還有一些令我非常氣憤的人物。比如調皮鬼弗朗蒂,他就特別喜歡嘲弄被人,喜歡欺負弱小,搗亂甚至偷竊。除此之外他不愛學習,最終他被學校開除並送進了感化院。還有就是華梯尼,雖然他的家裡非常富裕,可他並不珍惜。他喜歡嫉妒,常常目中無人,並且特別喜歡欺負同學。所以他身邊沒有一個朋友。

讀完了這本書,我也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我懂得了,在校園生活中,總會有新的班級,新的同學,新的老師,但在這個大集體中,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懂得了,雖然每個人的家庭環境不同,可我們必須學會尊重每一個不同出生的人。還讓我懂得了,勞動者是最光榮的。他們是用汗水建設我們的城市,萬萬不可以以貌取人。

書中還讓我感受到,父母是最愛孩子的人,我們要學會感恩,並且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我還知道了,今後在遇到殘疾人的時候必須學會禮讓和理解,要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我們大家的愛。

最後,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充滿愛的人像主人公安利柯和他的小夥伴一樣。

讀《愛的教育》有感2

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總被我們忽略。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的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感冒咳嗽,就有父母辛勤的守侯和照顧;安靜的晚上也不忘記再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愛子如命的心。安利柯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本上都掛著一把精緻的小鎖,而這把小鎖鎖斷了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橋樑。最簡單最貼近自己生活的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正如這博大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沒有感覺到,因為它是無形的嗎?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因為愛是沒有盡頭的,就像生活,如果有人把生活看成是一次服刑,人們為了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再說旅遊吧!大家也許會覺得旅遊很浪漫,很愉快,但是總有一個終點,其實錯了,真正的旅遊是一次心路的旅行,雖然行程已經結束,但是自己的心還會依然帶著旅遊的心情繼續跳躍,說的實在點,這就是回味。愛也是一樣,當父母把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傾注在我們身上的時候,也許只是一句溫柔的晚安,我們就可以回味很久,在回憶裡,我們知道了愛的甜蜜。所以有的時候愛就是一次旅遊,一種可以在回憶裡遨遊的感情,那就是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進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樣學習,怎樣生活,又是怎樣愛別人的。在生活中,我發現了愛中蘊涵著對生活的追求。

如果說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國家崇高的愛。也許聽起來有點像喊口號,但是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該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述的一幅幅義大利人民為國家炸斷了雙腿,淋著彈雨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潤了中華兒女的鮮血。同樣是為了祖國的光明,他們可以拋棄一切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所折服。我們不需要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和情操。

在《愛的教育》中,它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實是這樣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很難找到明確的答案,但是我已經完成了對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最偉大的力量!所以,讓我們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社會中去,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的氣息。

讀《愛的教育》有感3

愛是黑夜裡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愛是冬日裡的一縷陽光,溫暖了我們的身心;愛是沙漠裡的一片綠洲,帶給了我們希望!

在這個美好的暑假裡,我閱讀了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己印入我的腦海,感受極深。

其中,我最喜歡每月故事之《爸爸的愛護人》。它主要講述了一個鄉下少年西西洛去醫院照料剛回國住院的父親的故事。此時的“父親”生了面部丹毒,病情十分嚴重,在護士的帶領下,西西洛來到“父親”的病床前用心照料,不敢有一絲鬆懈。病人也時不時睜開雙眼看著他,似乎不認識他,但注視西西洛的時間長了,有時還露出笑容,西西洛開心極了。五天後,“父親”的病加重了,同時西西洛得到了一個驚人的訊息,這個病人並不是自己的父親,真正的父親正準備康復出院。可是,此時的病人“父親”已離不開西西洛。望著病重的“父親”,西西洛決定留下來繼續悉心照料,直到他離開人世。

看到這裡時,我的眼裡閃爍著淚花,這個故事太感人了!當西西洛知道病人不是自己父親時,仍然選擇留下,這是多麼無私的愛啊!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愛的故事。如慈善家劉玉英,她是安徽毫州人,自已生了兩個兒子,卻有四五十人叫她媽媽。20xx年,劉玉英在河南永城開辦了一所孤兒院。五年裡,她把這些孤兒當作自已的孩子,花費上百萬負責這些孩子的吃喝拉撒,供他們上學,送他們參軍、找工作。兒子見母親年歲已高,勸她好好休息,可是她沒有放棄,依然堅持做著這些。她的這種“大愛”是多麼讓人敬佩!

再說說更近的,我們鄰里之間也有很多愛的故事。一樓的陳奶奶經常幫助他人,下雨了,幫沒在家裡的鄰居收被子、收衣服;天黑了,幫忘記晒了東西的鄰居,把物品收進屋裡;鄰居們有困難,她都會幫助、關心。記得有一次,奶奶帶我去書城買書,正看得起勁時,天黑了下來,一場大雨就要來了。奶奶著急地說:“快回家,被子晒在樓下”,邊說邊拉著我上了汽車。當我們趕到家時,雨已下得很大,可繩子上晾的被子卻不見了。奶奶肯定地說:“一定是她幫忙收了。”我們到陳奶奶家一問,果然是她做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地放在一旁。陳奶奶的這些“小愛”同樣也讓鄰居們很感動!

愛在人間無處不在。它像空氣、像陽光,每天在我們身邊,永遠不能缺少。讓我們在愛的教育下,懂得感恩、懂得關愛他人,讓愛佔據我們的心靈,讓愛撒滿人間。這就是《愛的教育》讓我明白的道理。

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通俗易懂,而且故事很感人。《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日記的形式寫的,一篇日記講述一個感人的故事:父母對子女的愛;親朋好友之間的愛;陌路人之間的小小的關愛······《愛的教育》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娓娓道出這近乎完美而又為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等等。書中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但一字一句中所蘊含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

愛就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又最容易被忽視。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它,它已經如同血液一樣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命。書中有一篇日記:“陪護爸爸”很感人,一個少年聽說父親住進了醫院就急忙趕緊跑到醫院,想要照顧父親痊癒,然而由於醫院的疏忽,少年被領到一個陌生人的病床前,他一直悉心照顧這個素不相識的“父親”,直到“父親”幸福地離開人世。當少年知道他照顧的病人並不是父親是,是完全可以離開的,但是少年卻出乎意料的決定留下來。他的舉動讓所有的人震驚和感動,難道這不正是愛的體現嗎?

在現實生活中,愛到處可在。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捐款捐物,共度難關,不也是愛的表現嗎?

看了這本《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更懂得了愛的可貴,愛的給予。我會更加愛我的父母,愛我的老師和同學,當別人需要需要幫助時,我會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會更加美好!!!

讀《愛的教育》有感4

暑假的時候,我從同學笑笑那裡借來一本《愛的教育》。剛開始,我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才借來《愛的教育》看看。偶爾翻開它,可是看著看著卻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所創造的一本著名又精彩的兒童小說,是一部極富愛心及教育性的讀物,是人生成長中的必讀書。《愛的教育》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開學寫到第二年七月份。它裡面不僅有安利柯的身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小故事,還包括父母在他的日記本上寫的一些勸誡啟發性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每月故事”,內容新穎有趣,十分引人入勝。

安利柯這個小男孩,認識了許多各有特色的同學:品學兼優、家庭富裕卻從不驕傲的班長戴洛西,充滿愛心和耐心的長者安利柯的父親,身體瘦弱、貧困而懂事的鐵匠的兒子波列科西,弱不禁風、發憤圖強的耐利,頭大肩寬、見義勇為的陽光男孩卡隆……合上厚厚的《愛的教育》,一股暖流湧入我的心中……愛,就像空氣一樣無影無形,我們常常忽略了它,可愛卻時時刻刻縈繞在我們身邊,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不能缺少愛。

愛是簡單的,而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被忽略;愛是無私的,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寫的日記,而很多的學生的日記本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愛是偉大的,因為愛,唐山大地震中母親為了救孩子捨棄了自己的生命……愛的形式有很多種。在父母疲勞時,為父母泡上一杯茶,那是關愛;給平日辛苦的老師一個敬禮,那是敬愛;爺爺奶奶遠道而來為我過生日,那是疼愛;與朋友共同分享快樂和痛苦,那是友愛……“教育之間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夏丏尊老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愛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的。但我知道,擁有愛,人生必定是充實無憾的。

讀《愛的教育》有感5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句話出自《孟子》,意思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來尊敬他。

寒假中,我再一次的翻開《愛的教育》這本書,裡面的一位位人物的事蹟,詮釋了孟子的這一句話。

《愛的教育》是以一名普通的4年級學生安利珂的日記記敘的,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堅強勤奮的斯代地、可愛懂事的波列科西……這些人物,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大家都還記得以前學過的課文《小抄寫員》,就是選自《愛的教育》,那個默默忍受父親長達四個月的誤解和責怪,偷偷幫父親抄寫信封掙錢養家的小男孩敘利奧,後來贏得了更多人的喜愛。而書中的另一個人物——卡隆,因為他正直善良,樂於助人,尊重他人,更加贏得了班上同學和老師的喜愛,每個同學都喜歡和他在一起。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如:洛佩諦為了救一名國小生而被車軋傷,還有每月故事中講的見義勇為的少年平諾特等等。

他們都是平凡的出身,但是因為他們愛別人,尊敬別人,反而被別人愛戴。

愛人者人人愛之,我們不能等著他人來愛我們,而要主動去關愛別人,只有這樣,別人才會反過來愛你。有個事例大家應該很熟悉,深圳的歌手叢飛,他自小努力向上。收入並不豐厚,但進行長達11年的慈善資助。他資助了183名貧困兒童,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元,是178個孩子的爸爸。20xx年5月12日,叢飛被確診患有胃癌,次日發現癌細胞擴散,去世前,他立下遺囑捐獻眼角膜,履行他最後的愛心之舉,為活著的人留下光明。

叢飛,用他的愛心之舉贏得了社會人士的尊重,他把社會人士捐給他的錢給了他的孩子們以供學費。20xx年,叢飛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老孟的話又一次得到了詮釋。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只有關愛別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關愛。同學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世界沒有了愛,將會變成什麼樣?

我希望我們都能夠學會愛他人,敬他人,讓世界充滿愛,讓生活充滿愛。

讀《愛的教育》有感6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感受到愛的力量,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了義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學習。寫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啟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愛的教育》裡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裡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許多,尤其是安利柯的父母親寫給安利柯的信,裡面講了許多道理,教導安利柯,也教導我們心中要有愛。其中最讓我感到為之振奮的就是安利柯的父親的《愛國》這封信。裡面講了父親愛國的原因:“我為什麼愛義大利!因為我母親是義大利人,因為我的脈管裡流淌著義大利的血,因為我的兄弟姐妹是義大利人,因為我讀的書裡面的文字是義大利語,因為我周邊的景物都是屬於義大利的,所以我愛義大利。”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想,我們也要像安利柯的父親一樣,做一個愛祖國的人。

讀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愛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讓我們互相關愛,讓世界永遠充滿愛!

讀《愛的教育》有感7

《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早就讀過了,可前前後後加起來我讀了有三四遍,每讀一遍,我都要思考一下,這本書讓我讀懂了很多很多的道理。

這本書的主人公恩利科是一名四年級的國小生,他和他的同學們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感人的故事,讓我十分感動。好學生的定義不一定非要學習好,品德也必須要高尚。主人公恩利科犯了錯,他的父母不會一味地責備、責打他,而是用書信的方式給他寫信,親切的指出他的錯誤,我相信這種方法比責打孩子更有效。恩利科的身邊有許多品德高尚的朋友,他們有不同的好品德,也許他們沒有優異的成績,可他們那高尚的品德值得我們敬佩。也有一些同學有很多不好的品格,他們就算成績次次年級第一,可又有什麼用呢?走入社會,學習就算一級棒,還不是要走入不正之道嗎?那種同學,我們根本不值得和他交朋友!這本書中就有一位這樣品格不好的同學,被學校一次又一次的退學,她媽媽都跪下來求學校了,他還還嬉皮笑臉,這樣的人在地球上是多麼可恥!

這本書很好看。

讀《愛的教育》有感8

我讀了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作者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個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其中《倫巴第的哨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十二歲的義大利愛國少年,為了幫助自己國家的軍隊,冒著生命危險爬到高高的大樹上替軍隊偵察敵情而光榮犧牲的故事。

蓋上書,英雄少年倫巴第的形象在我的腦海裡漸漸高大起來。雖然不在同一個國家,雖然從未見過面,但他這種愛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他年齡還小沒人要求他去這樣做,更沒有人逼他去冒險爬樹偵察敵情,而且他在偵察的過程中,有個士官知道他被敵人發現了,叫他馬上下來躲避 ,但他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偵察,直到完成了任務。

他想的是國家的安危,他想是別人的安全。他和我是同齡,小小的年紀就這樣勇敢,就有這樣無私的胸懷,不比不知道,一比卻讓我感到慚愧萬分。因為我在校雖然是班幹部,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幾次被評為東方之星好兒童,老師信任我,同學們喜歡我,我卻私心很重。有一次,同桌作業做不起,請我教教他,老師在面前時,我很認真地教他,為他講解做題的方法,當老師有事走開後,我就不理他,還說什麼你自己做吧,誰叫你這麼差!我自己還要做作業呢,我還要急著回家看電視呢……他被我一頓數落,流著淚不敢響了,我呢還幸災落禍地朝他做了個鬼臉,心想:活該,誰叫你上課不認真呢!接著就做自己的事了。

還有一次放學剛想過馬路時,看見一個小妹妹也在過馬路,由於跑得太快了摔倒在馬路中間,我離她雖然只隔幾步遠,但看到川流不息的車輛,我猶豫著不敢去扶她。雖然我也心急如焚地擔心那個小妹妹,但我更怕自己受傷,只是呆呆地站著……好在有個叔叔及時地跑過去,小女孩有驚無險。

今天,我有幸認識了這個英勇的倫巴第,我覺得自己一下子長大了許多,也懂得了許多。謝謝你,倫吧第!

讀《愛的教育》有感9

書是人類的朋友。我喜歡讀書,因為在書裡我可以得到很多快樂,很多知識。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好書——《愛的教育》,它是一本流傳世界的兒童名著,是由義大利的大作家亞米契斯整整花了十年時間才完成的著作。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寫了安利柯在國小整整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

愛貫穿了這本書的每一個字,在這些最最普通的字裡,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的愛、父母的愛、兄弟之間的愛……每一種愛雖說不是驚天動地,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而且這篇小說都是寫孩子之間的事情,他們以簡單、樸素的語言,講述了100多個與孩子有關的故事:有《痊癒》、《感謝》、《班長》等等,有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優秀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為樂,也有諾卑期的傲慢無禮,還有捨己為人的洛佩蒂、樸實可愛的“小石匠”。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故事裡的《少年愛國者》。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個貧窮的義大利青年,他從小就被賣到戲班裡,受到了虐待。一次,他趁機逃了出來,在義大利人的幫助下,登上了準備開往義大利的船隻,與一群來自各國的達官貴人同坐在二等艙中。船上的乘客們瞭解他的遭遇後十分同情他,紛紛把錢給他,正當小男孩慶幸自己終於能吃到一頓飽飯時,突然聽到給他錢的一位乘客在侮辱他的國家,這位青年毅然把錢扔還給他,並大聲吼道:“請不要說我祖國的壞話!”讀到這裡,我不禁拍手叫好,被這位愛國青年的行為所感動。開啟中國的歷史畫卷,許多愛國偉人不勝列舉。因為愛國,岳飛背刻“精忠報國”;因為愛國,周總理每天只睡兩小時;因為愛國,朱光亞、蘇步青等名人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物質條件,飛回貧困的祖國參加建設;還是因為愛國,我國各條戰線的工作者,默默無聞地艱苦奮鬥,釋放著自己全部的光和熱。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中華能否振興,祖國能否富強,取決於新時代的少年。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做出貢獻。

讀《愛的教育》有感10

愛情教育是義大利作家阿米庫斯的傑作。在這個多樣化的世界裡,什麼是愛?什麼是母愛?有了這個想法,我和一個義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索未知的答案。當我開啟這本書讀的時候,我發現它是心靈的過濾器。我的心受到衝擊、沉澱、淨化和淨化。這時,我的心仍然無法平靜下來。愛可以融化世界,和諧地融合不同的人。也是愛的存在讓我們周圍的一切如此美麗。故事主人公恩里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裡,老師對他的愛,同學對他的愛,父母對他的愛,母愛是所有愛中最難忘、最體貼的。恩里科生病時,他的母親整晚都呆在他的嬰兒床裡,彎腰聽恩里科的呼吸。她焦慮不安,牙齒害怕得直打顫,因為害怕失去孩子,她一直在哭。為了減輕孩子暫時的痛苦,他母親放棄了一年的幸福。對恩裡克來說,她可以放下尊嚴乞討。為了救孩子的命,她寧願獻出自己的生命。恩里科的媽媽很棒。我媽媽也很棒。世界上所有的母親都是偉大的。

回憶起自從我有了弟弟以來,我對母親的誤解和冷漠,我深感遺憾和不安。當我不開心的時候,我經常對媽媽說一些不禮貌的話。我用各種藉口推掉我能做的家務。我甚至用沉默來表達我的不滿,這讓我媽媽很難過。有了弟弟後,母親自然變得忙碌起來,她對我的'關注和愛不再是全心全意的,因為很大一部分已經轉移給了弟弟。這是一個困擾我的結。我知道這個結實際上是我自己打的。只有當我意識到我的錯誤,這個結才能自然解開。因此,我再次感受到媽媽對我的愛。當我生病的時候,我媽媽把我弟弟給了我奶奶,整晚陪著我和我睡覺。當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不管我有多忙,我總是盡力找時間來教我。當我做錯事時,我媽媽沒有責罵我,而是耐心地教育我。為了讓我在寒冷的時候穿上新毛衣,我媽媽總是每天哄我弟弟睡覺,然後開始為我織毛衣。當我醒來時,我媽媽房間的燈還亮著。是的。誰籌集了?誰給我們提供閱讀?他生病時誰照顧自己?父母。每個人都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母愛是世界上最神聖、最高尚、最無私的愛。它只需要付出一生而不要求任何回報。這是上帝給我們的最豐厚的禮物。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應該為父母做點什麼,甚至幫助他們盛一碗米飯,洗一次腳。他們會感到非常欣慰,因為他們的艱苦努力沒有白費,他們的孩子終於長大了。我們應該學會一起思考愛情,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世界會因此變得更好!教員:馬·薛楠

讀《愛的教育》有感11

今年暑假,我津津有味地讀完了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得《愛的教育》,作者是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這本書裡蘊含著人生的感悟與哲理,閱讀後,讓我從中得到了無限的啟迪與鼓舞。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小故事叫《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故事的主人公是敘利奧,今年12歲,他的爸爸是鐵路工人,年紀很大了,工作非常辛苦,每天晚上,他還要給別人抄寫封條,每寫500百張,才能掙6角錢,但是,為了養活一家人,他只能這麼做。有一次,敘利奧對爸爸說:“爸爸,我替你抄寫吧,我能寫的和你一樣好。”但是,爸爸卻不同意。於是,敘利奧便在心裡暗暗做了決定,到了晚上,敘利奧聽見了椅子挪動的聲音,之後,便悄悄走到書房,點起煤油燈開始寫,他一邊寫,一邊注意周圍的動靜,寫到160張時,敘利奧停了下來,熄滅了燈,悄悄的回去了。

從那以後,每到12點,敘利奧都要起來抄寫,連著幹了好幾個晚上,爸爸一直沒發現。

但是,因為每天晚上敘利奧都要起來抄寫,嚴重影響了他的睡眠,他上課時,竟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爸爸注意到這件事後非常著急,開始只是提醒他,後來竟責備他了,晚上吃飯時,爸爸拿出一袋糖對大家說:“你們知道嗎?這個月抄寫封條比上個月多掙了6元4角錢,但是,這個孩子卻令我很失望。”爸爸指著敘利奧說,敘利奧聽了難過極了。

又過了兩個月,敘利奧繼續抄寫,白天疲憊不堪,爸爸對他越來越來越冷淡,甚至不願意看到他。

到了半夜,敘利奧又起來了,但拿筆時,不小心碰到了一本書,書掉在地上,敘利奧緊張極了,但他卻沒有發現爸爸已經站在他背後了,爸爸一把抱住了敘利奧,說:“可憐的孩子,你能原諒我嗎?我一切都明白了。”說著,便把他抱到了床上。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震動很大,敘利奧雖然現在還小,但是他卻為爸爸減輕了一份疲勞,獻出了一份微薄的力量,我感到敘利奧非常有毅力,即使敘利奧受到了很大的委屈,但他依然在堅持,繼續著他的一份力量。我現在和敘利奧年齡差不多,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早上,媽媽還要說:“快點起床,要不耽誤了上學。”起來後,熱氣騰騰的飯菜早已擺在我的面前,比比敘利奧,我太幸福了。

書中還寫道一個故事:一個清掃煙筒的小孩把清掃煙筒賺來的三十個銅幣弄丟了,回不了家,於是路過的同學都用自己的錢幣來幫助他,沒有帶錢的同學就把自己的鮮花贈送給他。我覺得這一段寫的最感人,因為我們自己平時遇到困難時總想獲得幫助,而我們平時遇到有困難的人時也應該盡力而為地幫助他,而被你幫助的人又會再幫別人,愛就這樣傳遞了下去。相信那個清掃煙筒的小孩以後也會再幫別人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感到了愛是偉大的,是無窮的,我們要愛同學,愛老師,愛父母、愛學校,做一個喜歡幫助別人的孩子。

讀《愛的教育》有感12

近段時間,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講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愛的教育}是一個四年級國小生日記的形式,來記述主人公安利柯和他的同學一學年的生活,這裡面寫了有關感恩的故事。最使我感動的是為父著想這個小故事。裡面講了國小生許利亞十分孝順,他的父親為了支撐這個家庭,為了幫助父親,他暗暗在夜裡工作,父親卻不理解他,還批評他,可是他還是堅持工作。父母發現後很感動。我讀了這個小故事也很感動許利亞這麼小就幫助父母,是一個感恩的孩子。我都是是快六年級的人了,卻不為父母著想,甚至還抱怨父母,做什麼事都都是喊父母做,吃水果,喝水……沒有自理能力。對於父母,他們不要你幫助父母做什麼事,只希望我們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有好工作。我們不能讓父母操勞從現在起,我要學會感恩,學會回報他人。感恩不是人類美德的全部,但若沒有感恩也就沒有真正的美德。感恩不是天性,而是良好教育的成果。“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正如華羅庚多說的。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篇新聞,一個男子自己的事業成功了,卻不忘感謝父母,給父母買了很多東西。讓父母度過美好的人生。我現在要學會感恩,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做一個感恩的人。

我們一定要回報給我們幫助的人。要感謝父母的恩惠,感謝老師的恩惠,感謝大眾的恩惠,沒有父母養育,沒有師長教誨,沒有國家的保護,我們何能存於天地間。因為他們給你溫暖,蒙味,知識。考上好學校,這就是給她們最好的回報。要是考上學校,記得要到老師所在的學校,老看看身體好不好,帶給她們一束鮮花。

讀《愛的教育》有感13

教育恐怕是最難的事情了,魯迅早在80年前說中國少有合格的父母,到今天依然讓人覺得沒有過時,因此對於大部分的中國人而言,教育子女的關鍵是父母要具備教育的資格,老師要具備教育的資格,可是不幸的是並沒有多少人願意承認這一點,於是在"問題父母"、"問題教師"的教育之下,社會上批量生產"問題少年",面對這樣的形勢,許多人在焦急中束手無策。

在《愛的教育》之《譯者序言》裡,譯者夏先生把辦學校比做挖池塘。他說,我國辦學校以來,老在制度上方法上變來變去,好像把池塘,有人說方的好,有人說圓的好,不斷地改來改去,而池塘要成為池塘必須有水,這個關鍵問題反而沒有人注意。他認為辦好學校的關鍵是必須有感情,必須有愛;而當時的學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愛,因此都成了沒有水的池塘,任憑是方的還是圓的,總免不了空虛之感。夏先生給這部小說的評價很高,說作者寫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就是把學校、家庭、社會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小說原名《心》,夏先生覺得這個書名不醒豁,不能表明內容,先想改成《感情教育》,最後決定用《愛的教育》。

看了《愛的教育》後感受頗深,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愛的教育,“用正確的愛去滋潤、培養青少年的成長,教會他們在生活中學會愛,學會做人。成為一個具有愛的能力的健全人格的人。”這是一句極一般的解釋。更有許多人說:對現在的獨生子女們來說,愛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這種教育又有多少實際效用呢?在這裡,人們忽略了一個關鍵的詞,那就是“正確的愛”。

一說到愛,人們的腦海裡出現的,總是那種要啥有啥、樣樣遷就的溺愛;管頭管腳、包辦控制的佔有式的愛;或以滿足物資需要為主要內容的物化的愛。

其實愛既需要慈,同樣需要嚴,它是嚴慈統一的愛。如果對孩子不講原則,沒有嚴格要求,只能培養自私、任性、依賴、驕橫的人。長大後不能適應社會,也沒有能力服務社會。這個不是正確的愛。

愛也絕不能把活生生的孩子當成自己的佔有物那樣去控制。不尊重孩子的個性、天賦、意願,剝奪了他的自由思想和實際能力,這將使孩子不會自己走路,永遠都不會成為真正獨立的人。這不是正確的愛。

同樣,愛不是物資的代名詞,人們可以通過物資贈與去表達自己的一份愛,但華服、美食、新車、豪宅絕不能與愛劃上等號。愛更多的是情感的東西,精神的東西。在日常的生中,愛給人一種被肯定、被重視、被關注、被接納的感覺。使人感到溫暖、快樂、振奮和上進。愛包含四個要素:

1、愛是關心。心中裝著他人和集體,時刻敏感到他人的困難和需要,拿出實際行動,主動去幫助別人。如敬業中學韓老師班的一位好學生,一次考砸了,黯然地在操場徘徊,不知如何向對他期望值很高的父母交代。韓老師有意借倒垃圾,走近他身旁,輕輕地說了一句:“所有困難都要靠自己去面對的。”這句話竟成了這位學生日後的座佑銘,上高中後,他在一張賀卡中寫到:“那個籃球場上的傍晚,是您為一個迷路的孩子找回了回家的方向。”愛,有時並不要化很多時間,只要你時刻敏感到他的需要,就能及時為他的心靈作嚮導。

2、愛是尊重。尊重孩子的獨立存在,尊重他的獨立個性、情感、和特殊的成長規律,平等與之相處,不以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二期”課改強調以孩子發展為本,使“教師在學會傾聽、解讀中理解欣賞孩子”“教師在學會支援、引導中創設讓幼兒互動的環境” ;“二期”課改給孩子們帶來了“更多的信任”,“活動空間”;“二期”課改中重視了隱性課程對孩子發揮的作用,等等。

3、愛是理解。教師要理解孩子的需要,過去教師是幼兒園活動設計者、組織者,而今教師們將幼兒園活動設計部分空間讓給了孩子,讓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師從中擷取幼兒興趣所致、幼兒發展所需、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課題生成新的課程。

4、愛是責任。以孩子的成長、幸福,社會的進步,國家的興旺為己任。對集體的事業有一種承諾感、義務感。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如“三八”節發給每位幼兒五元錢,讓他們進入超市為媽媽挑選禮物,雖然只有五元,但是包含了孩子對媽媽的愛,他們首先要了解媽媽喜歡什麼,然後要了解五元可以買哪些東西,最後把買好的禮物要保管至媽媽的到來,這些就是任務,這就是愛的教育。

我們強調愛的教育,其真正的目的是讓幼兒學會付出。處以“獨”的生活環境,使獨生子女們容易產生自我中心。他們只知道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冷暖,自己的飢飽;卻不知別人的需要、冷暖、和飢飽。他們只知父母是萬能的依靠;卻不知父母也是血肉之軀,也有痛苦和悲傷。只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怒、哀、樂;卻不知別人的感受,不知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傷害別人。

因此,我們的任務是讓獨生子女們從自我中心的圈子裡跳出來。懂得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巳外,還有別人存在。除了自己的需要,重視自已的感受外,同樣要滿足別人的需要,別人的感情和感受。

愛其實又分為兩個方面,它是愛和被愛的和諧統一。當我們說到愛的時候,大多人想到的是被愛。尤其是孩子們,總是等待大人來關愛、呵護自己。甚至一些年齡超過18歲的大學生,還是習慣於向父母伸手,向學校和社會伸手。貧困生接受了社會的贊助,不知感激,不思圖報,還以為是理所當然。

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讓他們認識和體驗:不但接受愛是人的需要,而且付出愛也是人的需要。如果只有被愛而不會主動愛就不是一個完全的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的途徑是從被愛中學會愛。愛是一種情感,情感是不能用說教,用命令和收買來獲得的。只能象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只能用愛去交換愛,用信任去交換信任。”我們提出用愛去培養愛,在幼兒園裡經常會碰見,幼兒們看到一位在樓梯上跌倒的小夥伴,開始大家只是大叫“XX摔交了”,沒有一人過去攙扶,安慰他。老師走過去,把他輕輕扶起來,仔細察看膝蓋上小小的破皮,拿出紅藥水擦一擦,用手輕輕揉一揉,並關心地問:“還痛不痛?”“不要怕,就會好的。”以後,每當有孩子跌倒時,孩子們都會擁上去,攙扶他,問候他,拿紅藥水了。這就是愛的教育。

要別人愛你,首先學會愛別人,從小在愛的雨露滋潤下,長大才能成為有愛心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也一定是得到愛的人。

讀《愛的教育》有感14

一本以一個國小生記日記形式講述了發生在四年級的一個個動人而富有教育性的書,它就是《愛的教育》。

故事裡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有善良高尚的卡隆,他身材高大,威風凜凜,在同學眼中他是一個十分有威信,樂於助人,保護弱小的人;有聰明懂事的德羅西,他家裡很有錢,學習成績也十分棒,但從不驕傲自滿,;有勤奮好學的斯代地,雖然不善言辭,卻有著非凡的毅力;有懂事的波列科西,他的爸爸是個“酒鬼”,喝完酒就打他,但他十分孝順,最終以優異的成績換來了爸爸的懊悔……。書中洋溢著父母子女間的親情,老師學生間的深情,小夥伴之間有友誼,小小少年的愛國之心……。讀著讀著我想起了我的爺爺。在我5歲時他永遠的睡在了家鄉的土坡上。但是我和他的快樂時光我永遠忘不了。每天下午放學,他總變著花樣帶好吃的給我,在他臨終時嘴中還說著“孩子好好學習,報答祖國”。但從此我再也吃不到那些爺爺親手做的好吃的食物了。

每每想起,我不經一粒粒“珍珠”不由的掉了下來,鹹鹹的。也許我喜歡讀《愛的教育》,正是因為那平凡的愛感動了我,正是那平凡的愛讓我感覺有股清泉滋潤著我的心田,淨化著我的心靈。我將永遠把那平凡的愛一點點珍藏起來,化做學習的動力,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標籤:有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