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常用15篇)

觀後感2.0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朝花夕拾讀後感(常用15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星期四下午的閱讀課,老師讓我們去看一些名著,而我,自然而然地拿了一本《朝花夕拾》。

這本書寫了魯迅先生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也從側面描寫出當時社會的黑暗。

比如,在“父親的`病”這一章節中,魯迅先生請了當時城裡“包治百病”的醫生為父親治病,可他收了診金之後,知道自己根本無法醫治,就把這件事推給了另一位“名醫”。魯迅一家對醫生的推脫沒有辦法,但父親的病還是要醫治的,所以,就把這一位“名醫”也請了過來,這位“名醫”同前一位一樣,於是,魯迅先生的父親還是去世了。

醫者,正是因為醫治他人才被世人所尊敬,但舉著“神醫”的牌子去欺騙他人,根本就不配去做醫生。這件事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慘不忍睹。

魯迅先生仇貓並不是沒有理由的,是因為“貓吃了魯迅先生的隱鼠”,但實際上,他的隱鼠是被長媽媽踩死的,雖說長媽媽看起來很自私,但是,她卻買了連她都不認識的山海經送給了魯迅先生,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記住她。

朝花夕拾讀後感2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一本,散文詩集,裡面主要分為朝花夕拾和野草。

而我最喜歡的就是野草,告訴分東西了作者感到苦惱和失望的時候,寫的一本散文詩集小說,我最喜歡的就是希望,其中主要講的是,

我的心中已經寂寞,而我的心中很平安,沒有愛憎,沒有變化,也沒有顏色和聲音,我大概是老了,我的頭髮已經蒼白,不是很明白的事嗎?我的手顫抖著,這也不是很明白的事嗎?

那麼,我的魂靈得手一定也顫抖著,頭髮也一定是蒼白的。

然而這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了,在這以前,我的心中血腥的歌聲,希望,雖然盾牌後面也依然是空氣中的暗夜,但是,即使如此陸續地消耗了我的.青春。

但是十分慘的人生啊!也終於對了暗夜止步,回顧這茫茫的東方的,我就還有失去的青春,因為現在沒有星和月光,沒有尖銳的蝴蝶已經笑得迷茫,愛得飛翔而青年們十分的平安。

絕望之希望,正與希望相同。

在這一本書中,我感觸十分巨大,因為在許多實際中,我都感受到了生活的痛苦,以及無奈,但只要笑著去面對。

朝花夕拾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它的故事情節非常吸引人。

文章中表述了魯迅先生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從他的童年瑣事講到他的成長經歷。那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好像又把我帶回了童年,故事中充滿了童真和童趣。有時會令人大笑,有時會令人感動。這本書帶我進入了甜美的童年之夢。

在《貓·狗·鼠》中,魯迅先生借童年對貓的仇恨表示了對當時仗勢欺人的侵略者無比的痛恨。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裡不由出現了一副副令人神往的自然畫面。

《鎖記》用借事喻人的手法,通過寫衍太太幸災樂禍、造謠誣陷。表現了她的醜惡嘴臉,也是當時魯迅先生對社會上的'小人的蔑視。

童年也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當我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止,童年已成為我們這些少年的夢想。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時代的童年之夢,希望我們和魯迅先生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享受自己的美好生活。

朝花夕拾讀後感4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寫他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本文主要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百草園中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讀著這篇文章時,我覺得魯迅先生的兒時是快樂無憂的,讀著讀著,我彷彿回到了小時候。我兒時住在鄉下,每到春季或秋季,我常喜歡在小路上奔跑,在家門口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老鷹捉小雞”這種看似無聊的遊戲。可是我們很快樂,因為曾經的我們感覺只要有朋友的陪伴就是快樂,就會感到幸福。

但是從我離開故鄉上國小後,這樣的日子就徹底結束了。我進了國小之後,週末就很少和朋友們一起玩了。一是因為離得遠,二是因為沒時間。其實一二年級的作業也不算多,只是那時的我不想寫罷了。每到週末我先看電視,然後吃吃東西,玩玩手機,直到第二天才開始寫作業。現在回想起來和魯迅先生對比一下,也真是慚愧極了。我決心學習魯迅先生勤學好問的精神。

魯迅先生的兒時是充滿歡聲笑語的,他一生都在追求知識,尋求真理,我要向先輩學習。

朝花夕拾讀後感5

我知道這樣一個偉大的名字——魯迅,但之前卻幾乎沒讀過他的文章,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怕以自己的心智無法讀懂他文章深刻的內涵。直到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才發現他的文章也是那樣的平易近人。於是,我開始閱讀《朝花夕拾》,細細體味其中的樂趣。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懷念快樂有趣的童年,懷念百草園中無憂無慮的日子。“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在這裡彈琴。”多麼令人嚮往的.場景!魯迅先生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魯迅先生在現實生活中經歷了種種磨難,但他卻依然用文字描繪出一個如此美好的世界。《朝花夕拾》是無價之寶,在每個人心中,它都是一幅美妙的畫卷。美好的童年一去不復返,但會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不一樣的時代,一樣的快樂回憶。細讀《朝花夕拾》,享受著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浪漫的情感,總覺得非常親切,一種暖暖的感覺圍繞在周圍。

魯迅的童年並非沒有苦,但留下最深印記的還是樂。我們的童年也是充滿酸甜苦辣,然而不管怎樣,童年留給我們的還是一份最純真、最美好的回憶。讓我們把花種撒下,精心培育,讓它們開出最美的花朵,然後,把它捧在手中,細細端詳,心中就會充盈著幸福的滋味。

朝花夕拾讀後感6

魯迅先生,漫步在歷史古老的海灘上,拾起一朵朵漂亮的浪花,珍藏起他童年美好的回憶。

“那裡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魯迅先生兒時的樂園僅僅是一個長了一些野草的園子,可其中卻不乏有趣景色和各種各樣奇怪的昆蟲。作為21世紀的我們看來,百草園只不過是個廢棄的草園子。沒有KTV中玩得那麼愉快,也沒有遊樂園中那樣豐富的遊樂專案,可那個年代的小魯迅卻在那裡度過了一生最快樂的童年時光。21世紀的快樂早就變得充滿了利與益,那種最質樸的,純真的快樂也許沒有了吧?

“哥兒,有畫的‘三哼經' 我給你買來了!”一位帶領著魯迅先生的女工,擁有著可愛,善良的性格。她會讓魯迅懂得許多民間的'習俗。雖然反映了長媽媽的愚味無知,落後陳腐,但卻很善良。她會睡覺時躺成一個“大”字,獨自一人佔領整張床。然而“長毛”的故事卻使魯迅認為她是多有偉大神力的人,便情有可原了。她會關心魯迅念念不忘的《山海經》,在那是個無人愛他的年代,送去一本珍愛的書,可表達了長媽媽的愛。就是這樣一位熱情,樂於助人,善良,純真的人,給了魯迅母親般的愛。

也許,等我們年老時,寫下自己的兒童生活,嘴角也不禁會上揚了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7

記得在上學的時候的第一次接觸《朝花夕拾》,其實只是裡面的一段:《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但就是僅僅這一小小的一段內容便深深的吸引了我,那園中的自然景物是那麼的和諧,從他對大自然的細心中,讓我體會到,原來用心去體味大自然是別有一番滋味。喜歡他那簡簡單單的文言中夾雜一些白話的'語段,更喜歡他在散文中用“神”的高超水平,讀他的散文我總是有一種感覺,讓我變得豁達,他的文章帶給人們一種天然的姿態。

最近閒來無事,正好重新拾起《朝花夕拾》來好好品味。沒錯,就是魯迅先生的那本。恕我無知,先前雖念念不忘魯迅的代表作之類,但那不過是為了考試,及至後來終未敢有勇氣去讀了。讀書這事,其實也是需要勇氣和契機的,好比青春,時間一過。縱再有閒情和雅興,終不過有附雅之嫌,難得有舊日的單純了。

如今人們的生活千姿百態,興趣各異,莫說不喜讀魯迅,就是不喜讀書,從未讀完一本書的也大有人在。當然,愛好不同,選擇不同而已,不能強求。我只說我自己,最愛讀書的階段已然過去,如今不過是無聊罷了,不過如果在生活中心裡有一些煩躁,不妨來品味一下《朝花夕拾》,也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書本常常能給與我們的正是浮華社會所給不了的寧靜。

朝花夕拾讀後感8

早聞<朝花夕拾>,但沒有機會去欣賞一下。所以,趁這個寒假,我飽讀了<朝花夕拾>。初讀<朝花夕拾>,似乎有些不知所云但順順溜溜地將全書讀完後,便知其大概了。我最喜歡讀的是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與〈山海經〉>裡的長媽媽,在幼年魯迅的心中爽直而多嘴,有很多繁瑣的禮節。但她又能做別人不能做的事,買到<山海經>。對於長媽媽魯迅只挑了幾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如長媽媽睡覺時伸開手腳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佔領全床;切切察察說話時,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著點著對方或自己的鼻尖等,簡略幾筆,就活畫了長媽媽的個性特徵。

當然還有許多別的文章也不錯,可以從中讀出少年時代一個敢愛敢恨的魯迅。<朝花夕拾>真可以算得上經典了。

朝花夕拾讀後感9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中年以後回憶年少往事而寫下的一本散文集。拋開魯迅先生的種種頭銜和光環,走進魯迅先生的世界,你會發現,他和我們所有人一樣,都曾是一個頑皮的小孩,都擁有一個五彩的童年,也都擁有最質樸的愛。

在整本書中,最能引發我共鳴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這篇文章中,作者從兒時的遊戲寫起,再到後來的讀書學習,都與每個人的成長曆程無異,容易產生共鳴。曾經,我們也都還是在草坪、田野之間打鬧的孩童,卻在七歲那年,背上書包,走進學校,去學習知識。學習生活雖然將我們框進去學校中,有時會有些乏味,但是,學習知識可以增長見識,可以開闊眼界,也是通向未來的.必由之路。童年的方式一模不一樣,又都能從彼此身上看見曾經自己的影子。

還有《阿長和山海經》一文,令我最為難忘。全文通過作者與女僕阿長之間一件關於《山海經》的小事展開描寫。當沒有文化、粗俗的長媽媽為作者買來一本他心心念唸的《山海經》時,我突然發現其實愛很簡單。愛就是小事的細節,雖然不驚天動地,卻是最純淨質樸的情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我不由得長呼一口氣,慢慢合上書頁。胸膛似乎還有一股潮水,前赴後繼的拍打著我的心房。

記得最初行走在琳琅滿目的書店裡,那唯一的一本書靜靜的躺在書架旁,顯得有些寂寞。我走上前去,心裡喃喃想到。捧起它,四個美妙的字眼落入我的`眼眸??《朝花夕拾》。詩一般的名字,美得讓我有些移不開眼,欣喜地將它帶入了我的書房。

一件件用回憶的口吻編織而成的往事,讓人浮想聯翩,恍如身臨其境,一個個或含蓄,或直白,或深奧,或簡單的字眼,在魯迅先生的筆下,愈是顯得熠熠生輝。

最讓我難忘的,莫屬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罷。隨著那優美的筆觸,我彷彿來到了另一個世界。那裡的空氣是那麼請清新,混合著花草樹木的芳香,深吸一口,甜絲絲的,愜意極了!一叢叢鬱鬱蔥蔥的小草仰著腦袋,積極挨挨,青的像是要滴下來。小桃上各綴著幾簇重瓣的桃花,好似碧天的明星。蟬兒先生也開始了自己演唱,這歌聲是那樣清脆,嘹亮,不參雜一點雜質,地下七年的無悔等待,只為迎接這一天的絢爛綻放。我久久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對殘酷現實的悲哀。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晨曦微露,清晨的第一抹陽光照耀大地,花兒尚帶著的幾許漸漸蒸融。時光流轉暮色已至,輕輕拾起早晨的花兒,這是心底最美好的回憶。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回憶幼年到到青年生活的散文集,其有快樂,有迷惘,有溫暖的回憶,也有理性的批判。

讀《貓狗鼠》我知道貓暗指的是虛偽凶殘的反動派文人,隱鼠則代表令人同情的弱者,我們不難看出魯迅對現代評論派的資本主義文人的諷刺。

讀《阿長與山海經>》,我彷彿看到了活生生的`長媽媽,她有很多缺點,粗俗,迷信愚味,喜歡背地裡說是非,但她又是善良樸實,對我真心關愛的。我想,正是這樣,才使魯迅在後來,那麼的尊敬與懷念。

讀《藤野先生》我不由得對他生出敬佩。他生活簡樸,不拘小節,治學嚴謹,尊重科學,對學生細心關懷。對學生民族信仰事重。這樣的藤野先生如何不叫人敬佩?

讀《無常》我看到魯迅先生對黑暗社會“人而鬼”本質的批判。讀《五猖會》我看到了魯迅對封建教育的不滿,讀……

讀《朝花夕拾》,瞭解當時社會,瞭解當時國人的生存狀態。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朝花夕拾讀後感13

想必大家在看魯迅先生的散文時,心中一定是五味雜陳的吧。我在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感觸頗深,想起了自己童年的的點點滴滴。

童年有悲有喜,但都在心裡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現在回憶起來,就是一幕幕多彩而綿長的記憶畫面。

看魯迅先生的散文,就好像穿越了時空,先生兒時活潑可愛的`樣子近在眼前。他有時和同伴們一起捉弄老師;有時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地爬到樹上摘桑葚吃,吃得衣服上、嘴巴旁染上了一片片的紫紅;有時又爬到花壇上去折臘梅。童年的一切,都是那樣天真,那樣美好。

我的童年也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那時,我在外公家門前的菜地裡玩,赤著腳丫在地上瘋跑,時不時的拿上一根黃瓜,或者胡蘿蔔洗著吃,別提多清閒,多快樂了!現在回想起來,恨不得有架時空穿梭機,回到童年,離開這個試卷作業一大堆的日子。

童年已漸漸遠去,留下了只是一片片的記憶拼圖。我拾起它們,想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可是怎麼也拼不起來。只好拿起《朝花夕拾》,去書裡尋找真實的自己。

童年韶光的快樂與壓抑,對人性美好的追求與袒露,構築起我最真實的心靈風景。

朝花夕拾讀後感14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記錄的大都是他少年時的故事,文章生動趣味,用文字刻畫出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次讀魯迅先生的作品集,令我不由得吃了一驚:原先一向嚴謹的魯迅先生,文筆竟如此生動活躍,靜中有動,動中添靜,動與靜的'結合那樣完美,看不出一絲修改的縫隙,竟如說話一般流暢和自然。恰到好處的詞語運用,是文章顯得更加樸素自然。只需三言兩語,便能刻畫出一個生動的形象。

在整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長媽媽了。他是魯迅的乳孃,為人淳樸,忠厚,善良,總是笑眯眯的,還經常給魯迅講故事。在魯迅的每一篇文章中,都有她的影子。在她的身上,有著魯迅先生童年時的完美回憶。

魯迅先生童年時總是不滿他的父親,還總是指責他太苛刻、太嚴厲,總是在他高興時掃他的性,他常常在心裡對父親產生抱怨。

但魯迅先生的童年還是很歡樂的:他常常去看廟會、做遊戲、摘果子、看社戲,枯燥的生活沒有困住他,他還是那樣歡樂,他的生活還是那樣明亮。

雖然書看完了,可是,我的生活還在繼續,我的少年才剛開始……

朝花夕拾讀後感15

近日,我去附近的圖書館借閱了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粗略的讀了一遍,發現裡面的很多篇幅都是我們課本上的課文,原來我們已經涉獵到了這本書籍了。其中,散文集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裡面講述了私塾時期的魯迅是如何讀書的,以及在百草園中獲得的各種樂趣。作為兒童,他們有著很廣泛的興趣愛好,對百草園裡的花草樹木和昆蟲都很感興趣,這些是很快樂的!但在私塾裡讀書的`時候,卻是那樣的枯燥乏味。

讀了這本書,讓我對封建時代的讀書生活有了瞭解,雖然魯迅先生的主要觀點是揭露私塾生活的枯燥和對兒童天性的剝奪,是關於教育和思想體制的一種駁斥,但我們也看到了私塾教育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例如對於國學的教育,這種方式還是有一定好處的,復興國學,需要對私塾式的教育進行改良,實現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