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三國》有感精選15篇

觀後感5.23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三國》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三國》有感精選15篇

讀《三國》有感1

三國這本書,讓我有很深的感受,裡面的計謀啊,政治啊,戰爭啊等等,都讓我有很深的感受。

先說說周瑜被諸葛亮給氣死的吧,周瑜何必怎麼妒才呢,知道自己才識不過人,何必要跟諸葛亮這種高階謀略家鬥呢?真為他感到悲痛啊!怎麼好的一個人才,就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驕傲。

再說說曹操為什麼敗赤壁吧,他把船給連起來是不會讓士兵暈倒啊,可是,船一被火一燒就全完了,想事不夠全面啊!光知道眼前的,卻不想後果啊!

關羽為什麼敗荊州,他和周瑜一個樣,但沒關羽這麼傲的,傲到目中無人,自以為天下無敵,最後還不是給呂蒙宰了!

再說說關羽的戰績,雖然他是被他的傲骨給殺了,但是他也有很多的戰績啊,比如誅顏良,斬文丑,其實顏良文丑不是很不行的,只是顏良不是打不過關羽,是因為心中無底,關羽又是個不怕死的,心理上關羽已經必勝無疑了,所以才被殺死,文丑為什麼一刀就被殺了呢,因為文丑和顏良武藝差不了多少,因為顏良被關羽斬殺,所以心中有恐懼感,關羽一刀下來,文丑就已經絕望了,所以才被斬殺。還有水淹七軍,被來是輸的但是由於,于禁貪功,不讓龐德立功,否則關羽命喪黃泉了,關羽主要是仔細觀察地區,才會打贏的。

讀了三國這本書,讓我受益很多,讓我們知道了人生的道理埃!

讀《三國》有感2

寒假裡我無意中讀了一本十分有趣的書-----《水煮三國》,這本書是以《三國演義》的人物為背景,來介紹創業的知識,並把創業的知識和哲理故事合二為一,裡面還有許多非常好玩的笑話。

書裡面的人物挺好玩的。劉表,是一個平型的人物,他十分膽小怕事,對事情不敢做決定。

袁紹是一個完美型的人,非常有才還很大膽,有錢。但他有兩個致命弱點:一是他非常色,是個色鬼;二是他從不聽別人的勸告。

曹操也是一個十分完美的人,優點很多,但就是太自大了。

諸葛亮的名言是在戰場上的英雄不怕沒有兵士,在商場上的英雄不怕多花錢。

文中還說了很多哲理故事,有向和尚賣梳子的故事,菜市場理論,長在雞窩裡的鷹,還有很多很多關於經濟學的故事。這樣的三國好玩吧,能看見三國的人物,又能看見一些哲理故事,還能學到一些創業理論。

讀《三國》有感3

因為一直以來時間事情比較多,所以沒去系裡讀書,但我本人私下確是很愛看書,所以就寫一下我最近看的一本書。

我很喜歡歷史。在中國眾多的歷史時期中,我最喜歡三國。與三國的情緣,要從我3歲開始。我的第一本故事書便是《三國演義》。從此我便一發不可收拾。我最崇拜的詞人非蘇軾莫屬。究其原因,還是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每次讀到“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時,總是令我意猶未盡。

懷著這樣的感情,我翻開了《品三國》。一讀便愛不釋手,我深深地被書吸引住了。易中天先生以其精彩詼諧的語言將我對三國的理解帶到了新的境界。他通過考證,對三國時期的歷史和主要人物給予評價,同時還對小說、史書中的情節提出問題並再正史的基礎上以一家之言的觀點給出回答。

在戲曲中的曹操一直是以奸臣面目出現,而在民間流傳甚廣的《三國演義》中,曹操也是反面人物。但是在品三國中,對曹操給了很高的評價,也使我第一次認識到了這個歷史人物真實的一面。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軍閥混戰。雄才大略的曹操以其傑出的政治才能脫穎而出。曹操先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政治上的主動權;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海納百川。廣招天下英才;在經濟上實施屯田制度。之後的官渡之戰中,曹操出奇制勝,最終以弱勝強,獲得勝利。身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還是一位文學家。我很欣賞他的《龜雖壽》。

歷史,不光是一些好聽的故事,最重要的是,通過研究一個民族的歷史,能夠從中看出這個民族的文化。歷史同時也是一面明鏡,給了我們後人借鑑和教導,引領民族走向更輝煌的未來。三國時期這短短的九十年便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的縮影。中國人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區區8個字形象地概括了歷史。中華民族正是在這一次次的“合”、“分”中充實了自我,吸收各方精華,積累了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同時也湧現出了一批批優秀的中華兒女。中華文化為我們後人帶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常常將中華文化與其它民族的文化進行比較。但每次,我總覺得無法找到可比性。因為我深深地愛著我的民族。我愛這片土地上所擁有的悠久文化,這是別的民族所無法比擬的。中華文化,滋潤著我的心田,陶冶著我的情操,昇華著我的靈魂。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易中天先生在書中評價三國:“這又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不知多少風流人物在這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不知多少蓋世英雄在這裡大顯身手叱詫風雲,正所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而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更是數不勝數。然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天我以中華為傲,明天中華以我為傲。我們青少年在瞭解中華文化的同時,應該善於汲取精華,通過自己的努力,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建設好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使民族的明天更美好,祖國的江山更美麗!

讀《三國》有感4

這個月老師佈置的名著閱讀任務是讀《三國演義》,我在二十號就認真地讀完了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由元末明初著名作家羅貫中所著,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皇帝無能,引起“黃巾之亂”,後來各路英雄相繼出世,割據一方。這期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戰爭,而正是因為這些戰爭,才形成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後來劉備去世了,便讓劉禪登上了皇位,可是劉禪昏庸無能,導致蜀國被魏國鄧艾所滅,隨後魏國司馬炎篡位,改國號為晉,魏國滅亡。司馬炎即位大晉皇帝后,即南下討伐孫吳,吳國不戰而降,自此三國歸晉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描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武將有關羽、張飛、趙雲等,謀士有諸葛亮、呂蒙等。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書中還描寫了一場場精彩的戰爭場面,有武將之間的浴血廝殺,如“三英”戰呂布。也有謀士之間的鬥智鬥勇,如諸葛亮與司馬懿鬥陣。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草船借箭》這一章。

這章主要寫了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就假借公事,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想以此來陷害諸葛亮,可諸葛亮從容不迫地說,只需要三天,周瑜暗自高興。諸葛亮巧用天時、地利、人和,從曹軍那裡順利地“借”來了十多萬支箭,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這一章節的記述,充分體現了周瑜的氣量狹小,嫉賢妒能,也反襯出諸葛亮才能高超,神奇妙算。也說明了周瑜確實不如諸葛亮,計謀上不如,周瑜想到的只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了“借箭”。胸襟上也不如,周玉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於把握全域性,這兩點也正是我喜歡諸葛亮的原因所在。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得人心者得天下”,要想成就大業,一定要勤政為民,知人善任。不僅要有聰明的才智,而且還要有廣闊的胸襟。

讀《三國》有感5

《三國演義》我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可最近過春節的時候無意的看了一段三國演義連續劇的內容,說的是關羽因為過於驕傲自負而敗走麥城,最終痛失荊州,被呂蒙生檎,最後雖然英勇就義,可還是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讀三國有感作文。

有很多名人前半生豐功偉績,而下半生卻甘願墮落,這是為什麼呢?這些偉人大都前半生做了很多貢獻,受世人稱頌,而後半生便開始墮落了起來,開始做出一些傻事,有的呢,便開始驕傲自滿起來,常常瞧不起人,最終眾叛親離,慘淡收場,關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前半生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震驚了中華大地,幾乎沒人敢與他交鋒,可到了下半生,他開始變的驕傲自滿起來,就這樣讓呂蒙鑽了空子,痛失荊州,敗走麥城,本來他還可以不死的,可是因為他平時瞧不起孟達和劉封,所以他們不來解圍,最終英勇就義,一代英雄關羽,就這樣敗了。

這種例子真是太多了,就像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愛迪生,他前大半生對世界的貢獻真是不可估計,像電燈就是一個跨世紀的偉大發明物,可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的晚年也同樣驕傲自滿起來,真是可悲啊!

以上例子說明了,驕傲自滿會使人墮落,告訴我們做人要謙虛,這樣才能有大的成功,當然也不是不能驕傲,驕傲可以,可自滿不行,如果獲得了一些成功,就要好好獎勵下自己就可以了,不要自滿。

讀《三國》有感6

《水煮三國》講的是三國的故事,說的是管理的學問。作者成君憶用“大話三國”的文筆娓娓道來,看似荒誕不經,其實大有深意。他以古寓今,莊諧皆備,妙語迭出。一口氣看完了第一章,感覺彷彿真是象川菜“水煮魚”、“水煮肉片”、“水煮白菜”一樣,看似簡單,實則令人回味無窮。我這個從來不看管理書籍的人,如今也?皇褪幀?管理的全部作用在於,它能幫助你建立起一種讓顧客滿意的企業機制”,“企業文化其實是一種過程管理”,類似這種睿智不俗的觀點、表達在書中層出不窮,不時讓我困惑、感悟、驚喜、佩服。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箍木桶的學問”。

如今的社會是飛速發展的,如今的企業也要迅速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尤其是那些小公司,有一隻穩定而高效的團隊是非常重要的。從實際來看,對於公司的每一位員工,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個人的利益和前途在公司工作,因此,公司是一個公眾的組織。

書中將公司比喻成一隻木桶,木桶能裝水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長度,而不是最長的那塊——引申一下:可以說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不僅取決於每塊木板的長度,還取決於每塊木板之間的結合是否緊密。如果木板之間的縫隙很大,同樣無法裝滿水。一個團隊的戰鬥力,不僅取決於每一位成員的能力,也取決於成員與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均衡,才能形成一個強大的整體。漏水桶是行不通的。

面對如今日新月異變化的市場,如何箍好一隻木桶呢?也就是說如何科學地建立一個高績效的團隊呢?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對於書中所說的建立高效團隊的五大要決,我認為對於我們這樣一個企業,有著非常現實的參考、借鑑的價值。

讀《三國》有感7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有很多感觸,現在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這本書吧!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戰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有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對我來說是一本值得回憶的好書,但對你又是不是好書呢?

讀《三國》有感8

“東漢末年是三國,烽火連天不休……”聽著這首氣勢磅礴的歌,彷彿自己也回到了那戰火連天的戰場上馳騁。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三國演義》,自己置身進入到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中。

在起義中,我見到了智謀驚人的臥龍先生——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義勇雙全的趙雲;狡猾奸詐的曹操……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只見前面是一座城樓。有個手拿羽毛扇,飲酒撫琴的人,哦,原來他是諸葛亮,看到城樓上是如此情景,你根本不會想到,樓下的幾十萬大軍,已經舉著司馬懿的旗幟,埋伏在城下,伺機攻城。然而,司馬懿看到此番情景,忙下令撤軍,並說:“諸葛亮一生謹慎,從不冒險,今日必有伏兵,我去攻城,必定中計。”事實呢,諸葛亮身邊只有兩千五百人,而且沒有武將,更別提有埋伏了……

看了這段故事,我感到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真讓人感嘆、佩服;然而,這段故事也讓我感到:只有更加勤奮努力地去學習,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在遇到困難時,才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讀《三國》有感9

《三國演義》這本書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記載了從漢末群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歷史畫卷。它惟妙惟肖地展示了數百個栩栩如生的英雄。書中跌宕起伏的情節有時會讓我淚如雨下;有時會讓我喜上眉梢;有時會讓我心急如焚,有時會讓我火冒三丈。其中那些錦囊妙計令我拍案叫絕;那些能人賢士令我好生佩服;那些精兵良將令我刮目相看。

《三國演義》裡面有很多經典人物,他們的許多精神值得我去學習。我最最欣賞的要屬諸葛亮了。不是因為他足智多謀,也不是因為他博學廣聞,而是因為他對劉備自始至終忠心耿耿,為蜀國的的強大和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從“劉玄德三顧茅廬”,答應輔佐劉備,到“劉備病逝白帝城”後,不負重託,全力幫助劉阿斗保江山,再到“孔明病逝五丈原”,不忘蜀國興亡,留下錦囊妙計,足以證明諸葛亮是個對劉備無比忠誠,有著極強的責任心的英雄。他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的這種精神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依然存在,依然需要。每當在洪澇災害中,在大地震中,在火災中,在邊防哨所中,我們總能看到解放軍叔叔們不顧個人它危,保家衛國的身影。難道這不能反映出解放軍叔叔對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忠誠嗎?是啊!國家和民族的振興與強大就需要解放軍叔叔這樣忠於黨和人民的人才,國家要加強這方面的人才的培養。作為一名國小生的我,也應該像諸葛亮學習。我在班級中一名小幹部,我應忠於班主任許老師,輔助許老師管理好班級,為班級爭光,不要為班級抹黑。

人貴忠誠,諸葛亮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發揚光大。

讀《三國》有感10

有人認為笑話和幽默的作用就是逗人哈哈一笑,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當我讀完這本《幽默三國》之後,我發現其實笑話和幽默不僅僅可以逗人哈哈一笑,還有更大的作用:它能用一種讓我們容易懂的,不需要花太大的功夫告訴我們一些計略和一些深刻的道理。

魯肅是一位老好人外加老實人。說他是老實人是因為他只要見到一個動物無家可歸便會把它帶回家,所以他的家裡簡直可以開動物博覽會。不管怎樣,他的那些小動物們還是利用自己的本領就了不少人。說他是老實人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周瑜開車撞了小喬的父親,魯肅當時看見了,本來打算告訴小喬的,卻被周瑜給恐嚇的不敢說了。但人算不如天算,他最後還是說了。所以,魯肅是一個老實人。

周瑜,不僅是一個超級小氣鬼,還是一個嫉妒、貪慕虛榮的人。他羨慕諸葛亮比他有才華、有領導能力、有比他大的勢力、比他聰明。於是他就處處刁難諸葛亮、讓諸葛亮甘拜下風。但是諸葛亮處處禮讓三分,都巧妙地應付過去了。但有時周瑜太想超越諸葛亮了,所以才會處處輸給諸葛亮。如果周瑜自己有時間的話,那這個時間應該是去學習其他的東西、學習一些有用的節目,而不是去比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這樣子負偶頑抗,自己是註定是以失敗而告終的。

這下你們明白了吧,不只是深奧的書才能知道人生的道理和文學的魅力。有時易懂的書也是可以知道人生的道理的。

讀《三國》有感11

《三國演義》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它主要講述了,漢朝末年,漢朝氣數將盡,於是分裂成了三個帝國:東吳、魏國、蜀國,因魏國強勢,吳、蜀便聯手抵抗魏,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司馬一族趁三國空虛,將魏王謀害了,並將蜀、吳給滅了,成立了一個新帝國:晉國。

導致蜀國滅亡的真正原因,在於劉禪的昏庸、無力。當魏國打來時,他仍然只知享樂,不去抵抗,哪怕姜維再怎麼提醒,劉禪也不聽,只聽奸臣所言。看到這時,我生氣極了,怎麼會有這樣的皇帝,只想著享樂,不聽忠臣所言,劉備在臨死之前,再三告訴劉禪,要聽諸葛亮和姜維之言,可當魏國兩千人打來時,劉禪連反抗都不反抗,要知道,他手下可有幾十萬的人,只聽奸臣所言,直接投降,姜維一看,無力迴天,自刎而亡。我為蜀國感到傷感,一代代猛將打下的江山,就此落入魏國之手。

我們不能像劉禪一樣只知道享樂。記得以前,一次週末,我因為只記得玩,把作業給忘了,直到週日晚上才想起來,於是我瘋狂地補做,結果第二天因為馬虎,吳老師罰我把週末的作業重新再寫兩遍。

《三國演義》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書,其中包含了許多大道理,做事須小心,不能像關羽那樣大意失荊州。

讀《三國》有感12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聲享譽世界,不同的時期讀三國,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永恆的傳奇故事,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赤壁之戰令人讚歎不絕!除此,我還明白了一些俗語,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含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國演義》,雖然我還不全認識當中的字,但它讓我學會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一個個呼之欲出的人物:性寬仁和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粗心魯莽的張飛、狡詐奸猾的曹操、出生入死的許諸現在六年級的我,再次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非常有意義的鴻篇鉅製。我對裡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新的認識。

我最喜歡的是三國中有勇有謀的奸雄—曹操,他不像張飛那樣的粗心魯莽!而最終曹操能夠大局在握,也說明了凡事成於細心,敗於嬉戲。我們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讀《三國》有感13

自古說三國便有二書出眾,一為《三國志》,一為《三國演義》。能讀《三國志》者,方大之家也,而吾等白丁,空能觀《三國演義》之文采。雖為白丁,悟性也不差也,能觀出一二亂世生存,飛黃騰達之道也。

三國不乏英雄豪傑,我但獨賞司馬懿,此人精通處世之道,做事之理,最後還能一統三國,建立晉朝,靠的全是一張厚臉皮。

司馬懿與劉備,為三國兩大厚臉皮擔當。劉備原為賣草鞋之村夫,卻能奇荊州,佔蜀地,與曹、劉三分天下。他曾投曹操、袁紹、孫權、呂布,可誰又能想到這曾經在自己手下的“小弟”能當上漢中王呢?劉備臉皮雖厚,卻也“成也臉皮,敗也臉皮”。雖關羽被殺,東吳卻有和談之意,劉備此時卻不能厚下臉皮聯吳抗曹,而是一心為弟報仇,與東吳為敵,蜀國從此疲於戰爭,不久就衰沒了。

司馬懿則不然,他在曹操手下效力多年,厚積薄發,最後能使司馬一族奪取王位。司馬懿臉皮之厚,雖孔明不能及也,他們倆同為兩國丞相,同為軍事奇才,在計謀上孔明略勝一籌,但司馬懿在臉皮上卻遠勝孔明。話說孔明北伐,棋逢對手,與司馬懿一站,兩者互有輸贏,孔明雖有絕妙空城計嚇退司馬懿,但司馬懿穩中求勝,堅守不出,只待孔明糧草短缺無力再戰。諸葛亮只得一計損招,欲使司馬懿出戰。殊不知孔明送了一紙求戰書與一件女人衣裳,意在羞辱司馬懿,萬萬沒有想到,司馬懿的臉皮“千磨萬擊還堅勁,任東西南北風”,竟穿這件女人衣裳,施紅粉位於陣前。雖然臉皮丟盡,卻也氣得孔明直欲氣血身亡。哎,孔明雖一世英雄,卻敗在厚臉皮之上啊。

但歷史上對司馬懿的評價都是貶義的,甚至有“司馬狗賊”一詞,《三國演義》便是把司馬懿氣孔明寫為“武侯辱仲達”,何來“辱”也!中國歷史上對厚臉皮的貶義太重,厚臉皮又有何壞也,唯李宗吾深悟其道,寫下奇書《厚黑學》,以鑑後人。

在古代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最終只能歸隱田園,無緣官場也。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為了成功,臉皮厚何足道?在如今,有特朗普任美國總統,臉皮之厚,說過的話可以當沒說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他可不吃這一套,即便世人對他褒貶不一,經濟仍舊蒸蒸日上,成世界第一強國。

可見厚臉皮之妙,可為何我堂堂東方雄獅不肯接受,無奈之也。中國人骨子裡的窮酸秀才味是時候為實現中國夢,為適應世界而改變了。中國人一旦改變,雄雞將能傲然於世也 1。

讀《三國》有感14

小時候,讀《三國》的時候雖然不怎麼看得懂,但不知為什麼我竟沉浸在其中,將整本書都看完了。當時看書只是因為有趣,所以我能記住的情節不多,能說出來的情節只有桃園三結義丶三顧茅廬,三英戰呂布等耳熟能詳的.了。

《三國》裡我記得最清楚的人物便非諸葛亮莫屬了,我想大概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應該對他有深刻的映像,不需要深刻了解他的忠義,也不需要讀懂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需要感受到他的經天緯地之才便能將他記在心中。

近日,重拾《三國》,開啟書本,聞著那時間的清香,在微微泛黃的紙上閱讀時,我又有了許多小時候不曾有的感悟。

在讀到劉備三人破黃巾有功,卻因不願只能擔任平原令,而黃巾賊的手下敗將董卓擔任大官時,我在嘆息之餘更是感到了當時朝廷的。

看三國前面一段的時候我還不覺得曹操有多壞,我看到了他率兵馬與黃巾賊交戰,在董卓得勢其他人無計可施的時候他單刀刺殺董卓雖然事情敗露但仍讓我覺得勇氣可嘉,直到他在逃亡途中被陳宮所救,而他卻在誤殺陳宮朋友呂伯奢的家人之後更是為永訣後患而殺了呂伯奢,我開始覺得他十惡不赦,罪該萬死。

董卓雖然未被曹操殺死卻死在呂布手裡,殺死這樣一個奸臣應該是讓人大快人心的,只是殺他的目的卻讓人不敢恭維,呂布也反覆無常地弒“父”我不禁為丁原的失敗感到惋惜。

最讓我敬佩的武將就是關羽了,我不知讚歎與他溫酒斬華雄是所顯出的高超武藝,更贊於他不被曹操給的好處所誘惑,一路尋求忠義,過五關斬六將,去追尋劉備。

細讀《三國》時我仍對諸葛亮獨愛有加,他信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卻因劉備三顧茅廬,欲救天下兒感動,便隨劉備進入凡世,匡扶漢室,在劉備死後,他明知劉禪難扶,卻依舊扶之,致最後心血東流去,就連我都為他感到不平,並且隨著他的死亡也讓我對之後的內容失去了興趣。

我只知最後三家歸了晉,諸葛亮無力迴天,奸邪壓倒了正義,漢朝難以抵擋歷史的潮流,走向了滅亡。

現在,《三國》給了我更多的感受,我不知從中看到了英雄們的追逐,不知看到了諸葛亮的超凡入聖,劉備等人所信奉的忠義,我更看到了戰爭的血與淚,陰謀交織的蛛網一級那不容置疑的歲月腳步。

讀《三國》有感15

不同的書給人不同的感覺,有的書像一條小船帶你在知識的海洋遨遊,有的書像一把鑰匙,幫你開啟世界的大門,還有的書像一條綢帶,串起你童年的回憶。而《三國演義》又是怎樣的一本書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戰國時期的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戰鬥,最後由司馬家族獲得了勝利,將魏國改為晉朝的故事。書中有許多呼之欲出,令人不忍掩卷的人物,比如一代梟雄曹操,智慧的化身的諸葛亮,愛民如子的劉備,渾身是膽一戰成名的趙雲,粗中有細的張飛,義薄雲天的關羽,陰險狡詐的司馬懿等等。其中劉備帶給我的感觸是最多的。

劉備是劉邦的後代,也就是漢王室後裔。他雖然具有統治那個時代最需要的仁義且謙遜,但他總以意氣用事,做事不顧後果,這也就是蜀國衰敗的原因之一。在生活中我們需要學習的劉備的仁義之心,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人,不要因為某個人的一方面不如你,就以輕視的目光對待他。不要學習劉備的意氣用事,不管做什麼事,凡事都要冷靜思考,三思而後行。而不是理所當然去魯莽行事,否則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

看完《三國演義》這本書以後,我認識了很多的歷史人物。也學到了很多的歷史教訓。書中所用的計策和謀略,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有很多人學習和運用。所以這本書真的值得我們去好好的學習和揣摩。

標籤:有感 三國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