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推薦)《童年》讀後感15篇

觀後感2.89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童年》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童年》讀後感15篇

《童年》讀後感1

我的童年是快樂的,我的童年是甜蜜的,我的童年無疑也是豐富多彩的······可是當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故事,心中不由地湧現出一絲憐憫和由衷的`崇敬。

高爾基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又把他託給了祖母。他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搬運工、麵包師······飽覽了生活的艱辛的他酷愛學習,在艱苦勞動之餘仍堅持寫作和閱讀。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高爾基的童年是多麼悲慘和艱辛啊!雖然如此,他還是擠出時間來認真學習。他十一歲就開始自食其力地生活了,這不就是我們現在的年齡嗎?別說自食其力了,我們有的同學可能連襪子都沒有洗過。毫不誇張地說,吃飯時爸爸媽媽有時還會往嘴裡喂上幾口呢。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有像高爾基一樣認真學習嗎?

記得一次,爸爸媽媽在給我耐心講題。我的思緒卻怎麼也集中不了。不知怎麼著就飄到了晚餐的美食上了。晚上吃什麼呢?牛排?我不愛吃。燒烤?不行,不衛生,······“好了,你應該理解了,開始做題吧!”媽媽長舒了一口氣,彷彿完成了一項重任。我卻仍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還有一次,我半躺在沙發上看書,越看越覺得乏味,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等媽媽回來喊我時,她已經做好了美味的晚餐,而我還有點責怪她打攪了我的美夢。

逆境中的高爾基還能保持這種勤奮、努力和認真學習的精神。今天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學習呢?我敬佩高爾基這種自強不息,努力學習的精神!

《童年》讀後感2

時光如梭,一眨眼一個暑期就過去,每每我開啟列夫托爾斯泰的《童年》時,我的心態也伴隨著書本上一行行灰黑色的宋體字型忽起忽落……

小故事關鍵敘述高爾基童年時的痛楚日常生活,主角阿廖沙出世在一個散發出暴虐和憎恨的家中裡,年幼的他迫不得已感受到世間的痛楚和醜陋,小小內心因遭受很多嚴厲打擊而深深地振動。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性的烏克蘭小市民的家中裡渡過的,在這個家中中充滿了貪慾、殘酷、愚昧無知。父子倆、弟兄、夫妻間爾虞我詐;為角逐資產經常為一些瑣事爭執、打架……但在這個黑喑的家中裡,卻有一個勤快、頑強、心地善良的外婆。她經常給阿廖沙講超好聽的神話傳說,也耳濡目染從零基礎就地他做一個頑強、自信心、樂觀的人,英勇地去面對困境與挫敗……

列夫托爾斯泰在著作的開始寫到:“有時候我自身也難以堅信,竟會產生那般的事。有很多事兒我特想爭辯、否定,由於在哪‘一家子蠢豬’的黑喑日常生活,慘忍的事兒太多了。”可是,大家還可以見到,在黑喑的`另一面,也有一種稱為光明的物品在隱約發亮。只需還對光明滿懷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很弱的火花就可以被放進無窮大,直到灑到每一處昏暗的角落裡。

如同你所感:期待從沒消退,僅僅你要未發覺它的存有,儘管它的光輝不太奪目但卻能展現出生命的顏色!正因擁有期待種籽才可以打破土壤的拘束,在細雨中破繭而出;蟈蟈和蛐蛐才可以在炎夏和寒冬放聲歌唱;才可以有“寶劍鋒從磨鍊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千古絕唱……生命恰好是因挫敗與艱難困苦而漂亮,因拼搏、努力而精彩紛呈!

最終我想說的是:不必對一切不堪的實際喪失自信心,總是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恐懼乃至失落,但你想一想,黑喑以往是啥,是黎明曙光。如果你能維持不息的自信心,做一個心地善良、開朗、富有責任心的人,那麼我堅信你的光明定會來臨。記牢,生命因期待而漂亮!

《童年》讀後感3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麼完美,可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童年卻是異常的悲慘。

《童年》這本書向我們再次講述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度過的: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援了高爾基。故事生動展示了一個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汙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事件”。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我。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但此刻的我卻連簡單的洗衣服都做不好。我曾嘗試過洗衣服,卻實在做不到。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貌,髒的地方還是髒,最終只能丟進洗衣機。我們和高爾基之間,差距實在太大了。

看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僅讓我明白了這完美的童年需要我去珍惜,還讓我懂得了此刻就應當做好出發前的準備,為了實現遠大的夢想而努力奮鬥。讀書閱讀總能讓我像《祖父的園子》裡的蕭紅一樣感到無比的自由;總能讓我隨心所欲的暢想感到愜意;總能讓我有感於生活的幸福與滿足……

《童年》讀後感4

我喜歡的句子:“喂,列克謝,你——不是一枚獎章,我脖子上不是你掛的地方,你到人間謀生去吧......”

外祖父經常說的一句經典臺詞:“你們這號人啊!”。我的感受和收穫:阿廖沙又到外祖父家去住了,外祖父和外祖母自己過自己的,所以阿廖沙和外祖母過,他每天放學去撿破爛兒,每天可以收穫十二戈比,都把它交給外祖母,阿廖沙小小年紀在那樣的社會和環境下學會了獨立,而且不久後他的母親也患肺病去世了,死於1879年8月5日,終年才35歲。最後他去了“人間”謀生。

我讀完了《童年》感受頗深也想了很多,想想阿廖沙再看看自己,我們簡直就生活在天堂一般,沒有比較就感覺不到,原來我們是這麼的幸福,有疼愛我們的父母、姥姥、姥爺、爺爺和奶奶還有那麼多疼愛我們的親人,才感覺到媽媽常說的一句話“生在福中不知福”是那麼的有道理,所以我要大聲地告訴同學們都來讀讀這本書吧!讀後我保證你和我一樣會收穫很多的,讓你學會獨立的重要,同時一定要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哦!讀完《童年》後想起了德國進步女作家--羅莎.盧森堡曾深刻指出:“只有讀過高爾基《童年》的.人,才能正確評價高爾基驚人的歷程”我國大作家茅盾也曾說;“高爾基的作品之中國廣大讀者所愛好,是因為他抨擊了黑暗,指出了光明,他雖然是為俄羅斯人民呼喊,但在中國讀者看來,都是自己的心裡話,這實在不足為怪,因為真理只有一個!”

現在我真正的感受到了,高爾基成長的過程中真的是很艱難,所以就更想讀他的《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了,好了!我要馬上、立刻去買這剩下的兩本書了,一定要把高爾基的三部曲讀完。

《童年》讀後感5

暑假裡,每天完成作業後,我感到十分無聊。那天,我看見書架上有一本書,名字叫做《童年》,便拿來看了一會兒,沒想到看入神了。看完之後,我的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

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叫做阿廖沙,他的家庭十分悲慘,我非常同情他。阿廖沙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母親也拋棄了他,把她丟給外公和外婆撫養。外公的脾氣十分暴躁,經常打阿廖沙和外婆,不過幸好外婆十分疼愛他。過了很多天,阿廖沙的母親回來了,她帶回來了一個新的父親。那時,阿廖沙變了,他變得不愛與人來往,一個多麼天真可愛、陽光活潑的小男孩變成了這個樣子。

比起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我可比他幸福的太多太多了。我的童年生活就像一個美麗而又溫暖的天堂,而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卻像一個陰冷黑暗的閣樓。

有一天晚上,奶奶把晚飯燒好了放在桌子上,我瞄了一眼菜,就一邊跺著腳,一邊大喊: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吃這些菜,沒有一個是我喜歡吃,快點重新做!

你啊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小時候都沒有吃的食物,每天都餓著肚子,那時只要有食物,我們都不管好不好吃,拿起來就大口大口的吃,你們現在有這麼多好吃的食物,竟然還挑食,真是敗家呀!奶奶皺著眉頭,用手指著我說道。但是她後來還是為我在重做了兩道,我愛吃的菜,我才停止了哭鬧。

當時我可真是不太懂事,竟然身在福中不知福,而阿廖沙卻沒有這麼美好的童年,還比我懂事很多,他是多麼想擁有我這樣養尊處優的童年啊!我感到十分愧疚,我以後可不能再這麼胡鬧了。

《童年》讀後感6

春日的陽光透過窗簾,灑滿我的房間,溫暖、舒適,我坐在窗前,輕輕地合上了俄國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細細回味每一個細節。

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從小父親就病死了,母親帶著他回到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不喜歡他,還經常毒打他;兩個自私的舅舅也討厭他,還經常捉弄他、報復他;唯一的朋友也被舅舅們折磨死了;後來母親在繼父的長期虐待下,也病死了;外祖父不願意撫養他了,就讓他去外面打工養活自己。

我曾經覺得,童年該是每個人的人生中一段最美妙的人生經歷,童年裡有快樂,有幸福,童年是充滿陽光的,值得回憶的,可是現在,我曾經的想法像泡沫一般消失了,阿廖沙的童年太不幸了。他的童年是和父母、朋友的生死離別,是親人之間的人情冷漠,是弱小身體的棍棒交加,是痛苦的回憶。

我本擔心阿廖沙會因生活中的種。種痛苦,而變成像”舅舅“、”繼父“那樣自私、冷漠的壞人。慶幸的是阿廖沙有一個熱愛生活、和藹可親的外祖母,正如書中所說”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聯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她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最知心的人,成為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在外祖母的悉心教導下,阿廖沙變得堅強、勇敢、自信。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的困難、挫折,也許這次疫情就像一次挫折,但長期的宅居生活卻讓我有了不少收穫:我在網課上學會了程式設計,我堅持跳繩鍛鍊,我和爺爺奶奶相處的時間更多了……細細品味,雖然開始覺得很無聊,但之後越來越甜。這段時光似乎別樣的美好,還散發著金色的光芒,未來這將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吧!

《童年》讀後感7

一個陽光溫暖的閒暇午後,我翻開了《童年》這本小說,心情也隨之跌宕起伏。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不管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都讓我們難以忘懷。但是,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是與眾不同的。

阿廖沙痛苦黑暗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他三歲時父親死於霍亂,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在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甚至為一些小事常常爭吵。而外祖父喜怒無常,脾氣暴躁,凶狠的`毒打外祖母,把阿廖沙也打得失去知覺。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卻一聲不吭。相比之下,我的外祖父樸實、溫柔,用一顆寬容的心愛著子女。後來,強壯的“小茨岡”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生生地壓死了。僅僅十一歲的阿廖沙也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

讀完《童年》後,我為阿廖沙感到心酸,才體會到如今的我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曾在高爾基的《海燕》中看到這一句話“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聚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阿廖沙就像一隻經歷了千辛萬苦的海燕,他看透了爾虞我詐、壓榨剝削的黑暗,同情弱者,在黑暗汙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外祖父的染色缸能染出一匹匹顏色豔麗的布料,卻染不出阿廖沙五彩斑斕的童年。不論生活環境有多惡劣,我們也要努力向上,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

《童年》讀後感8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從小到大,我和書就成為了形影不離的朋友,它陪伴我成長,陪伴我進入夢鄉。

漆黑的夜晚,繁星不停地眨巴著眼睛,此時此刻,我正在認真地閱讀著曹文軒大作家著的《童年》這篇散文。

文篇散文主要寫了:一個叫藍藍的小女孩,她非常愛她的奶奶,可是奶奶想離開藍藍的家,回自己的農村小屋去。可是藍藍非常捨不得奶奶回去,所以,藍藍跟奶奶說:“如果您回去,我也和您一起回去。”藍藍和奶奶以前都生活在小村莊裡,現在,媽媽在城市買了一套房子,把藍藍和奶奶都接到了城市裡來過日子。就是因為藍藍和奶奶以前在小村莊裡生活,所以現在在城市裡生活不太適應。藍藍在城市裡生活的這些日子裡,她非常想念以前在村莊裡陪她一起玩的稻虎哥。現在稻虎哥終於有機會來城市裡過一段日子了,藍藍可高興了,她又可以和稻虎哥一起玩了。

雖然現在藍藍和奶奶還有稻虎哥都在城市裡幸福的生活著,但是卻沒有以前在村莊裡生活的的那種自由,那種童年的'味道了。想想藍藍以前在村莊裡的生活,以前沒有學上,以前只能,在田野裡玩耍,渴了就到小溪邊去喝水。可是以前畢竟是以前,現在藍藍在城市裡過日子,可以上學,渴了就買飲料喝,大不了花幾塊錢買一瓶喝。

由此,我想到我自己,以前我家窮得揭不開鍋,買米的時候都兩斤兩斤的買。但是如今,我們現在擁有了一個美好的家庭,不用再愁沒錢。

書是我良師益友。讀書使我進步,讀書使我快樂,讀書伴我成長。

《童年》讀後感9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晉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以前我對這句話總是不太理解,但讀過《童年》之後,我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高爾基是一位世界聞名的大文豪。他來自社會的最底層,擁有著許多人們所不為熟知的悲慘童年。高爾基從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愛,母親也因過度的悲傷對高爾基缺乏關心,不聞不問,最終他母親也去世了。但此後他的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在他與祖母的生活中,充滿了暴力、貪婪等許多不良因素。但他最終的成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唯有堅強、自強不息,才能扼住命運的咽喉。

古今中外並不缺乏像高爾基這樣的偉人。愛迪生的童年僅僅讀過三個月的'書,但他的一生卻給世人留下20xx多項發明。霍金從小便因患病被禁錮在輪椅之上,但他克服了殘疾之患,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級新星,解開了宇宙之謎。在我國被譽為“西部民歌之父”的王洛賓也擁有悲慘的童年。幼年喪父,成年經歷過妻離子散之苦,但是他頂住了種種壓力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多部耳熟能詳的民歌。這些人是對“扼住命運的咽喉”的最好的詮釋。

現在想想自己的生活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們從小便有健康的身軀以及優越的生活條件,但我們中有些人仍然不思進取,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比,真令我們自己羞愧,高爾基童年在帶給我們震撼的同時,更激勵著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頑強拼搏,自強不息。不辜負父母、老師的期望,努力做好我們作為子女、學生的義務與責任。

讀過《童年》之後使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更加知道要發奮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每一個追求與夢想。

《童年》讀後感10

合上馬克西姆·高爾基寫的《童年》,我陷入了沉思中。

主人公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暴戾的外祖父家,認識了很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貪得無厭的舅舅和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以及樸實的“小茨岡”。後來,阿廖沙和外祖父、外祖母搬進了新房子,認識了另一些人,他從他們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18世紀俄羅斯小市民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了爭奪財產常常因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同時也有堅強、勤勞、善良在其中隱藏著——阿廖沙的外祖母總是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像醜惡現象屈膝、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人。

我想,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五彩斑斕的,更是陽光的。我們沒有真正見過家人之間的毆鬥,也沒有親身體驗過被鞭子抽打的感覺,更不會看到有人被活生生地折磨死。我們沐浴在親人、朋友、老師賦予我們的愛之下,卻不懂得發現和回報愛,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本來就應該有。

看到好吃的零食,我們本能地向父母伸手要錢買,如果父母不允許,告訴我們吃太多零食對身體百害而無一益,有些孩子非但不聽,還哭鬧著說父母不愛自己。做錯事了,朋友誠心幫助我們改正錯誤,有的人不僅不虛心改正,反而覺得朋友囉嗦。考試失敗了,我們沮喪地嘆氣,老師加班加點為我們補課不求一絲回報,有些同學不但不認真聽講,反倒認為老師有意給我們增加負擔。

我們實在太不懂得“理解”二字的含義了!我們是如此任性地認為自己總是對的,以自我為中心,從未替別人著想,一刻不停地抱怨生活的枯燥無味。請珍惜吧!我們不能永恆擁有這些,所以,就趁著我們還擁有的時候好好體味、好好珍惜吧!

學會知足,學會珍惜,學會體諒,《童年》與我前行。

《童年》讀後感11

最近,我讀完了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當我懷沉重重的心情放下書時,我想起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跟高爾基的童年時多麼的不同呀!

《童年》講述了阿廖沙四歲時,父親逝世。他跟隨母親到了外祖父家。之後,母親又遠走他鄉,四處飄泊。阿廖沙從小與外祖母外祖父相依為命。外祖父因為缺錢,十分專橫、殘暴,還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外祖母則是慈祥善良,教會了阿廖沙明辨是非,像一隻蠟燭,點亮了阿廖沙的人生之燈。阿廖沙還認識了聰明能幹的小茨岡、落魄的“好事情”,還親眼目睹了小茨岡的死亡。每個人不同的性格,都給阿廖沙造成了不同的影響,他就在這樣的環境裡度過了他的童年。

其中我最喜歡阿廖沙的外祖母,她善良、樂觀、堅強,竭盡全力地關心和保護著阿廖沙,儘量不讓他受到傷害。她用她的宗教、童話故事和她的歌聲教會了阿廖沙正義、善良。雖然生活非常艱辛、屈辱,但她還是保持著一顆寬容的心。

全書毫無保留的揭露了沙俄統治的黑暗,批判了社會對人性的扭曲。讚揚了以阿廖沙為首的一代俄羅斯新人正直勇敢、不懼黑暗的精神。

把阿廖沙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比一比,是多麼的.不同啊!阿廖沙從小失去了親人,沒有了生活依靠。外祖父家的生活又是那麼的清苦,但他沒有受外祖父的影響,變成一個暴躁、貪婪、自私的人,而是像他外祖母一樣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充滿愛心的人。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他那時優越幾千倍、幾萬倍,我們還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好好珍惜,成長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嗎?

《童年》讀後感12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麼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裡,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著他,阿廖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在綠色學校裡,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了後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廖沙的'愛,給予了阿廖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廖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裡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嗎?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後感13

寒假媽媽送給我幾本書,其中一本是世界文學經典《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我拿到書看到是世界文學經典,便津津有味的讀起來,可是第一遍看完我並沒有太深的感觸,媽媽建議我再讀幾遍,於是我又細細讀起來……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童年》主要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小說從他隨同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到外祖父叫他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最底層人民的艱難生活狀況。

阿廖沙外祖父家開了染坊,但隨著家業的衰落,他祖父變得吝嗇、貪婪,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還狠心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他的.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在這樣一個讓我們現在無法想象的,到處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阿廖沙體會到當時人間的痛苦。

然而生活中總會有陽光的,他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給與他陽光的還有他的好朋友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格里戈裡。他們都給阿廖沙溫暖和力量,使他在黑暗的環境中仍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讀了《童年》我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我也學會了在困難和困境中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成為充滿愛心的人。

《童年》讀後感14

“在一間昏暗而擁擠的房間內,我的父親躺在地上,緊靠視窗……”這便是,高爾基筆下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童年》的開頭。

小說的三部曲分別是《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它們共同講述了高爾基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生活。

在讀《童年》時,我知曉了作家高爾基艱辛坎坷的童年,看清了在那個時代的人民處於一種怎樣的生活狀態。

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環境中度過:4歲時的他,失去了父親,與他的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自己的.外祖父家。外祖父經常毒打高爾基,若不是慈愛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他或許早已在絕望中死去。

年幼的高爾基過早地感受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也因此受到許多打擊。而讓他承受這些打擊的力量,正是外祖母和那些如外祖母般的眾人,所給予高爾基的保護和支援。

該小說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一個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汙穢得令人窒息的生活,讓我們深深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時的腐敗,還有醜惡,體會到當時老百姓們身處黑暗而不知奴性和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光明和自由的艱苦過程。

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美好的、燦爛的,是無憂無慮毫無壓力的。為什麼孩子還是認為自己的童年是痛苦的,是黑白的呢?這,或許就是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還有許多人的童年,比他們還要悲慘吧……

就拿高爾基的童年和我們的相比吧。高爾基從小就失去了父母,還在外祖父的打罵下生活。而我們呢?天天都在父母的寵愛之下生活:自己想要什麼,就給你買什麼。如果自己和別人打架,父母肯定會先問你有沒有受傷,然後再訓斥那個和你打架的人。

光用這幾個例子來做對比,就已經可以看出父母對你的愛,你所過的生活十分幸福,還有你的童年如此美好。為何我們不願珍惜這般美好的童年呢?

來,用你的雙眼,看見童年的色彩;用你的雙手,捧起、擁抱童年,感受剩餘的童年時光,珍惜那所剩無幾的美好童年!

《童年》讀後感15

童年對於我來說是美且充滿無限樂趣的。每當記憶的閘門開,一個又一個場景跳躍著顯現出來,我總是會忍不住笑出聲來。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但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是難忘的。 高爾基的童年是悲慘的、痛苦。正是這些艱難的經歷磨練了他超與常人的毅力,最終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成為一個讓人尊重的人。他的自傳體小說《童年》以高超的技藝,反映了當時俄國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的黑暗與罪惡。 小說主人公阿廖沙,是一個心地善良,刻苦耐勞的孩子。他三歲時喪父,無奈母親帶著他住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開了一家染坊。他脾氣暴躁,貪婪,自私。他經常凶狠地毒外祖母和孩子們,有次竟把阿廖沙得失去知覺,生了一場大病。他愛財如命,暗地裡放,祕密接受典當,甚至慫恿工人們到市場上偷竊。 阿廖沙的兩個舅舅自私,陰險,總會因為爭奪家產而爭吵不休,以至於毒,折磨死了舅媽。

阿廖沙在一個令人窒息的,痛苦的環境裡艱難地生活著。母親的再婚,讓他孤單又孤僻,對生活失去信心。 生活總會有光明的,而給與阿廖沙陽光的人是外祖母。外祖母是一位善良,樂觀,心裡充滿了愛的慈祥老人,她無私的愛豐富了阿廖沙的心靈。阿廖沙在外祖母愛的.哺育下,變的愛憎分明,敢愛敢恨。生活的苦難並沒有讓阿廖沙退縮,他相信所有苦難終將過去,迎來的將會是一片光明。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享受著祖輩和父輩綿綿不斷的愛,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愜意生活。我們終將長大,這種溺愛會讓我們像溫室的花兒,無法經歷暴風雨的洗禮。 《童年》給了我深深的啟示,生活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磨礪的人生才會讓人堅強、勇敢和自信。成長的路上我會帶著這些金玉良言,披風斬棘,像海燕一樣在暴風雨中飛翔,永不言棄。

標籤:讀後感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