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15篇

觀後感2.93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偷影子的人》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15篇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1

法國作家馬克·李維通過《偷影子的人》用簡單的故事線,勾勒了一段親情、愛情、友情交織的溫馨故事,讀後讓人喚起年少的記憶和青春的夢想,深入人心。

故事講的是小個子的“我”,偶然得知自己擁有偷走別人的影子從而輕鬆獲取他人祕密的超能力。因為早入學而受到同學的欺負,已經備感艱難,加上父母突然離異,使“我”的處境更加微妙,此後只能與媽媽相依為命,卻時常盼望能見到爸爸,抑或寫信給爸爸。用自己的特殊能力,救了學校警衛伊凡的性命,海邊結識克蕾兒開啟了一段美妙的情愫,幫助呂克從家庭脫離出來上醫學院(雖然最終呂克發現自己的夢想已經有所變化,仍然回到家裡的麵包店當個快樂的麵包師)……經歷了這麼多,“我”一路上不停的找尋內心渴望的東西,同時與身邊的人產生關聯。

整本書細微地展現了“我”在不同階段的豐富的內心世界:童年時期渴望父愛卻又不願意媽媽傷心的矛盾糾葛,少年時期面對第一段戀情的熱烈與小心翼翼(因為要瞞著媽媽),成年以後面對愛慕自己的蘇菲的愧疚之情,不斷喚醒自我的同時也一心想著幫助自己的好友完成心願的熱心腸……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細緻入微,彷彿身臨其境。

一、關於親情的尋找

“我”從爸爸離開那天起,就無數次想著再見爸爸一面,卻發現連爸爸的住址都沒有,所以在海邊明知是收不到的信,依然把對爸爸的想念投進了信箱。與媽媽一起生活,卻害怕提起一絲一毫關於爸爸,因為怕媽媽傷心,這樣敏感的剋制著自己內心的渴望,哪怕是學校領獎也想象著爸爸是否在校門口遠遠的看著自己。對父愛的渴望不曾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越長大越想弄清楚自己在爸爸內心的分量,於是最終在媽媽過世後,閣樓的小紙盒找到了答案,其實爸爸每年都有在寫信,每年學校領獎真的有遠遠的在看自己,不過媽媽把這些偷偷藏起來。媽媽說要原諒她,怎麼不能原諒呢,找了這麼久,終於確信哪怕父母分開,但是父愛和母愛一直都在的啊,所有內心的質疑、怨恨都會在這一刻解開。

二、關於愛情的尋找

克蕾兒說: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一直想著你。

而“我”何嘗不是這樣,雖然沒有赴約,然而藏在燈塔的風箏,那放風箏的人,那風琴聲一樣響亮的笑聲,一直都在"我"心裡。

終於沒放棄,相隔十多年,“我”去取了風箏,重新放飛,少年時的那抹難以忘懷的情愫,終於找到了放逐的方式。人,總是需要出口來釋放自己,抑或做一些形式的東西,好好的與過去握手告別。

三、關於友情的尋找

呂克是最好的朋友,年少時如是。在外求學以後聯絡得少,“我”在追尋自己的時候,想起呂克年少的夢就是醫學院上學。於是費盡心思,幫助呂克入學,呂克在這個過程中也終於找回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做個快樂的麵包師。

這份友情其實一直都在,真正的朋友是心的距離永遠不會變。亦如“我”和呂克。

人的一生,會遇到各色各樣的人,產生各式各樣的故事,我們在這些故事裡碰撞、沉淪,請別忘記,找到最初的自己,走向遠方更美的風景。一路上,總有取捨,總要放下,唯有自己可以讓自己放逐。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2

《偷影子的人》陪了我一個緊張而忙碌的新聞值班周,只是每天上下班路上看幾頁,就能感受到一種淡淡的溫暖。第一次見到這本書是在水雅書屋,綠色的封面上印著一個小男孩的側臉,恬靜的輕吻著影子,頓時感覺心被融化了,果斷收入囊中。

這是一本有關於"情"的小說。親情、愛情、友情。捧著書依著欄杆站在晃動的地鐵車廂裡,腦海裡描繪那幢兩層的自帶花園和閣樓的房子。每個放學晚餐後的夜晚,窗外漆黑的夜空佈滿星星,夜空下花園裡的薔薇和玫瑰散發著淡淡的幽香。一樓客廳的沙發上坐著母子倆,母親在小男孩身邊看報邊說她討厭編織,壁爐裡的火光讓人溫暖而安心,折射在孩子恬靜專注的側臉上。二樓的臥室裡,父親離開的每個夜晚在小男孩即將入睡時,母親都會輕輕推開他的房門,輕輕的一吻,說:"晚安,親愛的。"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溫柔的聲音。有些夜晚,男孩會赤著腳小心翼翼地通過二樓的樓梯爬到上面閣樓,閣樓裡堆滿了陳年雜物。他背對天窗,面朝那些堆得高高的盒子箱子,在滿月升起的時候,與影子輕聲密語。

書裡的媽媽很是偉大,雖然是一個孤獨的單親媽媽,她用自己的方式疼著她的孩子,愛著他,照顧他,完全不讓他操心。直到自己去世也沒讓她的將要成為醫生兒子看到自己的不適。我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儘管體弱多病,但是為了兒女依然那麼無私,那麼堅強的撐著。

我不是一個孝順的有耐心的閨女,總是跟媽媽說幾句就因為所謂的"觀念不同"而嗆嗆起來!媽媽生我的時候已過30,之前對孩子的渴望和生活的流離,我的到來彷彿是一種確認,讓她身心成為土壤裡紮下根系的植物,不再孤身飄蕩於世間,也許她的那種飄零感,如同晚春花瓣落於風中。似乎我最幸福的童年就是五歲前:媽媽給我做市面上買不到的小衣服;媽媽中午自己不吃飯,一下課就抓緊時間到奶奶家給我送飯;每逢節假日帶我去公園玩坐摩天輪,開碰碰車;每個暑假帶我回太原度假……

我五歲那年媽媽的一場大病和一場大手術讓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一年多的是時間裡我有時住在舅舅家,有時候跟著大姨和大姨夫生活。回到媽媽身邊時,由於身體原因她已經變成一個喜怒無常的人,時而很嚇人的大發雷霆,時而很委屈的淚流滿面,時而很絕望的尋死覓活……我國小國中的同學都不太敢到我家。上學後即便主動完成作業後也會被望女成鳳的媽媽的更高要求所充斥,生病的時候得到媽媽關心的同時還伴隨著"為何不聽話,不多穿衣服"而生病的責罵……後來聽媽媽說,她每次跟我發完脾氣,看著我掛著眼淚入睡後,都後悔自己不該發脾氣,哭著親吻我的額頭!媽媽對我的愛毋庸置疑,可孩子需要小心對待,需要親吻、擁抱、關注、鼓勵、認可。需要確認的愛與安全。一旦被剝奪這些,心裡不免暗藏坑洞。

在媽媽身體狀況好的情況下她會給我們自制蛋卷;會為了不讓我失望,不讓我覺得爺爺爽約,偷偷給爺爺塞錢讓他給我買之前答應過的考試前三名的禮物——小書包;會帶著我到野外寫生;會牽著我的手爬昊天寺……記憶中的媽媽三兩天都會發一通脾氣,每個月都會打最少一星期的點滴,不管多熱的天,都會穿著厚厚的衣服!記憶中的媽媽為了省錢不買任何化妝品,不買新衣服,對於吃也沒什麼講究,中午一點西紅柿滷,一碗麵條,晚上一碗稀飯,小半個饅頭……

十六歲,感覺沒有被認可感的我極力想離開這個家,覺得只要離開,去哪裡都成。心裡有一種僵硬阻滯,外出求學後就極少回家過年,似乎每次回家前幾天氣氛還很融洽,不出一個星期準備惹得媽媽傷心難過,每次看她的容色消沉,某種孤寂如同爬藤悄悄盤上她的內心。我有敏銳的察覺,但我決定忽略,因為基本上不會哄人,每次媽媽也只能自我修復內心。

成年後跟媽媽唯一的一次長時間相處是在我產假期間,那時候無比幸福,清晨一睜眼,就能看到媽媽和閨女都在跟前,我們躺在微明曙光中聊天,很舒心。媽媽說話語速有點快,兜來折去,不過都是日常瑣碎,不過是無事。而這言說的過程卻讓人心裡安穩。她見不得我受一絲委屈,總想幫做做所有的事情,只是她體力不支。月子裡媽媽本來睡眠就不好的,晚上總是自己起來抱孩子,金妮睡眠少,媽媽就那麼倚著床頭一宿一宿抱著。望著媽媽站在床邊看著兩個多月大的小金妮在床上努力的往前爬,一時有些恍惚,眼角滲出淚水來,這個老去的女人是媽媽,這個生長的嬰孩是女兒,生命就是一場龐大的延續。

就像《偷影子的人》裡寫著:"青少年時期,我們總夢想著離開父母的一天,而改天,卻換成父母離開我們了。於是我們就只能夢想著,能否有一時片刻,重新變回寄居父母屋簷下的孩子,能抱抱他們,不害羞地告訴他們,我們愛他們,為了讓自己安心而緊緊依偎在他們身邊。" 人的人生都會讓人感動和流淚,那是深藏在內心的人性的美,在互通時的惻隱之心,劃出的淡淡幸福。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月底回家看爸媽。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3

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的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中的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說出的祕密。

會不會有些窺探隱私的感覺?

“我”的主人公小男孩在聽到影子的祕密後,也是惶恐不安的,後來因為影子的請託,他漸漸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這樣的一本書裡,滿載著喜悅,哀傷,溫馨和愛。太多的故事有感人的情節,作者馬克·李維以魔幻的筆觸貫穿全書,將那些希望與痛苦低低地訴說,編織著童年,夢想和想象力的頌歌,讀完後,我的腦海裡依舊延續著感動。如此複雜卻又纖細的情感交織而出,讓人在看完之後想靜靜回味一下,與影子一起。

莎士比亞說: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擁有幸福的幻影。

男孩在某個夏天的海邊邂逅了一名不知道姓氏的聾啞女孩克蕾兒,她會用風箏在天上寫句子,打出來的手語比真的聲音還美麗。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語言,說得太多,而用心的時候太少,那些所謂“溝通”,或許還沒影子來得真實。當我們漸漸迷失,當那些自以為是遮蔽了我們的心靈,我們還會不會記起童年,喚醒某個特別的曾經?

被大個頭馬格欺辱,被學校裡最有魅力的女生伊麗莎白嘲笑,還有爸爸的消失,這些對於一個渴望被愛的孩子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但是上帝給他的這點小能力,可不是讓他裝做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即使那讓他害怕。因為學校的煤氣爐爆炸,他幫助警衛伊凡拾回了童年中母親的愛,因為午後的一個巧克力麵包,他結交了一名總是為夢想鍥而不捨的朋友呂克,因為太多的事件,所以他比常人更早地懂事,更早地長大。而影子們所陪他的那些時刻,也都順著指紋小心翼翼地流進心裡。我覺得,這個世界很大,但也很小,有些事,我們只要一低頭或是一轉身就能得到某些啟示,可是我們卻一昧的往前走,寧願停下也不低頭,我們總是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徘徊,繞著腦中的邏輯順序輾轉不停,固守成規。

但我們是不會對自己的內心說謊的。在判斷之前,先確定自己真正想要的,然後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去爭取,用強烈的慾望作為達成目標的後盾,並相信和堅持著,就像影子,只有在被光燒灼的條件下,它才可以出現,但是,對影子來說,這也是一種榮耀。我們只有在失望過後,才會發現最重要的事物實際離我們最近。

其實,影子就是我們的靈魂。在我們營營役役的時候,它們會悄悄地走到別人的領地,跟別人的影子交談,我們從來都沒有用心去聽過影子間的對話,而它卻能深透我們的內心,考察著我們最純粹的心靈。我也好想知道我的影子會說出我的什麼祕密?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讓影子聚集在一起,讓它們彼此交換本身的感情,繪觸一場靈魂的盛宴。那樣,我們內心最初的默契就會回到這裡了吧。

而成長本來就是這樣的主題:努力,自信,不放棄……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4

是這樣一個娓娓道來的關於少年和影子的故事。裡面“我”的講述,簡單而溫暖,實在是質樸得可愛。在把一段青蔥歲月展現得剛剛好能觸到曾經被你遺忘在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時,卻又發現這不是你的回憶,這是一個也許你不曾夢想過的童話世界。如此,你不得不懷一顆溫暖的心去細細體味它。

因為年齡小,男孩總是受到班上的大同學的欺負,而在他無助的時候,爸爸因為婚外情毅然決然的離開了他和媽媽。他以為是因為自己表現得不夠好,才會讓爸爸離去,他不斷的為父親尋找離去的理由,並且找己的原因來為父親開脫,男孩此陷入長長的自責之中。在媽媽的關愛中,但是他對媽媽卻沒有更多的依戀。他想念著爸爸,在想念中覺得自己獨孤和憂愁。一次偶然中,男孩覺出自己的影子跟別人的影子不一樣,並由此發現了影子的祕密。他能偷別人的影子,並且能傾聽別人的影子講述的心裡話,從而知道很多人內心的祕密。

因為知道別人的祕密,善良的男孩幫助了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這個時候,男孩喜歡上了班裡的女生伊麗莎白。但是由於影子的一次求救,男孩又失去了伊麗莎白。小小的少年不知道這是不是戀情,卻似乎體會了戀情的悵然若失。在暑假,男孩跟媽媽一起去一個濱海小鎮旅行,邂逅了美麗的女孩克蕾兒,有著一雙水靈靈大眼睛的克蕾兒不會說話,只能用一隻風箏在天空劃出她要想說的話。喜歡上了克蕾兒的男孩偷了她的影子,跟克蕾兒的影子交談……兩小無猜的年紀,六天的時間,女孩用心靈說出的“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一直想著你。”使他們在美麗的故事裡結下了一生情緣。

直到第二次跟克蕾兒的相見,那個圓滿的大結局,使整個故事充滿了善意的謊言和期待。一切都在冥冥之中註定,影子的相遇就是靈魂的聚首,跟影子交談,何嘗不是心對心最本真的召喚。

只是一個美好的青春愛情,似乎不能夠那麼深的打動我。小說裡最淳樸溫厚、令人有切膚之痛的,其實是男孩和母親之間相依為命的故事。

因為父親的離去,男孩沉入了深深的自責和憂慮,他糾結於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所有情感,對失去的父愛充滿了懷念和期待。失去了父親,男孩也似乎同時忽略了無時無刻不在深愛著他的母親。母親因為想彌補他的感情空缺,所以對他更加關愛,而男孩習慣了這份愛,覺得母親的愛像太陽每天升起一樣正常。他偷過很多影子,知道了無數的祕密,幫助了那麼多和他相關無關的人,他和別人的影子進行推心置腹的交談,唯獨沒有偷過母親的影子,從來沒有想過要去看看母親的心裡是什麼。

母親在他的成長中慢慢老去。

其中,母親寫給男孩的信,說“我不是個好母親,而你是個好得超出我預期的兒子”,我把書重新翻頁,找到這段“青少年時期,我們總夢想著離開父母的一天,而改天,卻換成父母離開了我們。於是我們就只能夢想著,能否有一是片刻,重新變回寄居父母屋簷下的孩子,能抱抱他們,不害羞的告訴他們,我們愛他們,為了讓自己安心而緊緊依偎在他們身邊。”而再讀母親辭世時,我同樣感受到了男孩(此刻男孩已經長大,可我還是願意這樣稱呼他,因為他永遠是母親的孩子)“感覺到一生中前所未有的孤單”,那種切膚之痛,男孩同樣表達得細膩無比,像一滴水,慢慢滑過你的內心,卻在歲月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疼痛,無論母親活著還是死去,在孩子心裡都永遠溫暖而鮮活。

一個會偷影子的男孩,一段糾結的父母情緣,一個美好的愛情,還有男孩最真摯的友誼,就構成了這樣一個童話般的人生故事,充滿喜悅和愛,而又透著那麼一些缺憾和哀傷。

成長的世界裡,時光不會那麼一成的波瀾不驚。生命本來就是一份豐盛而孤獨的相守,我們並不能偷得來那麼一個可以如此親近的影子用來知心交談,但是我們可以帶著一顆溫暖醇厚的心,時常去親吻撫摸一下那個渾身寫滿了故事的我們自己的影子。

如此,也許有一天,當你走在斑駁的光陰裡,真會有一隻影子悄悄過來和你重疊,和你一同審視那些被你遺忘或者還未曾發生過的真實歲月,一路絮叨著,慢慢前行。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5

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一直想著你的。

  ——《偷影子的人》

《偷影子的人》

由法國作家馬克·李維創作

在這本書中

你會看到催人淚下的親情

那浪漫感人的愛情

還有不離不棄的友情

這是一部喚醒童年回憶

和內心夢想的溫情療愈小說

讓我們與漢語言181班的

萬樂園同學

一起

去感受其中的

喜怒哀愁

什麼樣的一本書,會讓你看完想靜靜淌著淚回味一下,同時感到溫馨、詼諧、愛、喜悅和哀傷,這麼複雜卻又纖細的情感交織出這本《偷影子的人》。

書中的主人公因比別人提早6個月上學,年齡小、個子小,所以經常受班裡同學的欺負,但他有著特殊的能力——當他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疊時,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說出口的祕密。對於自己的特殊能力,主人公從一開始的好奇、震驚、不安到最後坦然接受,並將這個特殊功能當成自己的使命,幫助別人完成他們期望但卻不可實現的願望。他也可以利用影子發現過去在他人身上遭遇的不幸,這使他變得極其寬容,也樂於幫助他人走出困境。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我認為,影子或許就是我們內心最真實的自己——那個可以在孤獨寂寞時傾訴的物件,那個願意敞開心扉吐露真情的自己。有許多人喜歡將很多事情藏在心裡,將自己裹在看似堅硬的外殼裡,故作堅強,裝作不在意,自認為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同時也拉開了彼此的距離,因為不懂、不瞭解而產生隔閡,同時也因為自己壓抑了自己的心理需求而不快樂。書中主人公與女友蘇菲便是因為彼此都不願敞開心扉、互相不瞭解而註定了分手的結局。相反地,主人公將克蕾兒視為靈魂伴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相識較早,而克蕾兒當時又是聾啞女孩,主人公很放心地跟她分享自己的許多祕密,包括他能“偷別人的影子”的特殊能力,克蕾兒相信他,並沒有懷疑他,以至於主人公一直對克蕾兒念念不忘。

作者以魔幻筆觸貫穿全書,將讀者捲入浪漫主義的浪潮,講述關於主人公青春、童年的一切,是一首對童年、夢想以及想象力的頌歌。童年時期的主人公因瘦弱、矮小而總是受班上同學的欺負,但他的影子給予了他勇氣與動力,讓他在面對馬格的譏諷與挑釁時能鏗鏘有力地發出競選班長的誓言。他遇到了警衛伊凡和麵包店之子呂克,並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給予了主人公關愛、幫助與支援,對主人公的的整個青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主人公對他們的理解與信任也讓他們的人生髮生了一些轉變——主人公在影子的指引下挽救了在火災中被濃煙薰暈的伊凡,而伊凡去世的母親給他寫的信在火災中被燒燬,因此主人公借他母親的手給伊凡寫信,讓他重拾對母親的記憶,重新感受到了母愛,雖然最後伊凡辭去了校警衛的工作,但他收穫的這份友誼將會成為他人生的寶貴精神財富,他獲得了自由,也得以去建立一個真正的、幸福的人生。呂克在成年後接替了父親麵包店的工作,但在主人公的極力勸說下他去了主人公所在的醫學院進修,雖然最後他還是回到了鄉下,在麵包店做著極其平凡的工作,但他找尋到了他人生真正缺少的東西——他的生活。通過在醫學院的進修,他明白自己並不適合醫生這一職業,而在麵包店的工作才是他真正熱愛的,儘管不如醫生的表面光鮮,但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他遵從自己的內心,做出了最明智的選擇。我想這才是友誼最美好、最純粹的樣子吧——相互理解、相互扶持,以純淨不摻任何雜質的內心和最誠摯的態度對待彼此,讓彼此都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友誼好似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撥開迷霧衝破黑暗,找尋到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是不免有很多遺憾,我們越期望於美好就越是感慨於憾然。人們總是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卻為時已晚。主人公自父母離婚後便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他本該十分珍視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光,然而他幾乎無法留出時間陪伴母親,甚至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母親得了心臟病,母親就這樣在他毫無預料的情況下去世了,然而懊悔並不能挽回什麼,母親並不能死而復生,懊悔只會徒增內心的痛楚。其實他心裡始終滿含著對母親的愛,只是成年後的他早已習慣了母親對他的關懷,因此他從來都沒有注意到母親已經漸漸老去,他甚至從來都沒有偷過母親的影子。他知曉了那麼多人的祕密,幫助過那麼多人,卻唯獨,沒有了解過母親的心,而這也恰恰表達了一種傷感的溫情。大概這就是人生,讓人從痛苦中成長起來,學習著珍惜所擁有的現在。

書中對親情的描寫也十分打動人心。主人公的母親終其一生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而活,陪伴著主人公成長,直至老去、死去,再讀母親給主人公寫的那封信——“我最大的心願就是你能夠開心茁壯的成長,找一份讓自己快樂的工作,不管你人生中做出什麼選擇,不管是去愛還是被愛,都能實現我對你寄予的期望。”這道出了天下所有母親最真實的內心獨白。母愛都是偉大的,所有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也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前程。只是我們始終要將母愛銘記於心,盡到我們作為子女的責任,孝順母親,感恩母親,不要再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上演。

愛情好像一團炙熱的火,不含蓄也不委婉,但卻是人最真摯的情。主人公小時候在海邊與克蕾兒的一場美麗邂逅,讓主人公一直念念不忘,以至於主人公成年後再來到那個濱海小鎮,依然能認出那個被遺棄的舊燈塔,當他登上塔頂時,開啟那個落滿灰塵的盒子,好似打開了那些塵封已久的回憶,那個能用風箏畫出無數個“S”和“8”的小女孩,依然住在他的心裡,從未離去。“不知道姓氏的克蕾兒,這就是你在我生命裡的回憶,一個時間之神沒有應允的願望。”無論中間經歷了多少波折,最終他終於和克蕾兒在一起,就像他所說的——“一個會用風箏向你寫出‘我想你’的女孩啊,真讓人永遠都忘不了她。”

“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一直想著你。”影子承載著主人公太多太多刻骨銘心的記憶,那些記憶充斥著有關親情、友情、愛情的種種,構成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與心路歷程。與影子的對話,其實就是與心靈的對話。讀懂自己,才能讀懂別人。

讓我們愛自己,也愛他人,追尋我們的影子,實現心與心之間的互相慰藉,以一顆溫暖的心點亮溫暖的人生。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6

故事以悲傷憂鬱的氣氛開始,以浪漫美好的情調結束。展現了馬克?李維溫柔風趣的寫作風格。無論是催人淚下的親情,美好感人的愛情,還是深厚情重的友情,都帶給讀者深刻與震撼心靈的閱讀體驗。它有著如優雅音樂般浪漫清新的氣息和動人心絃的感人故事,讓人讀之內心波濤洶湧,耐人尋味,堪稱為一部喚醒人們童年回憶和內心夢想的溫情療愈小說。本書七個章節,為讀者呈現了七個小小的但卻足以撥動內心的故事情節,也讓我陶醉於其中,闔上書本之後,久久還不能平復心情,思緒還在其中神遊......

在小說的開始,主要是介紹了主人公“我”和“我”的上學班級情況和家庭情況。事實上,我讀這一章的時候心裡有兩種不一樣的想法。

第一是對主人公“我”的深切同情,此時的“我”雖然有著美滿的家庭,但是在學校的他就像身處噩夢之中,被同學欺負,被老師懲罰。所以這個小男孩引起了我對他的深深心疼。我覺得童年並不應該是這樣的,才六年級他生存的環境就像是黑暗的社會,這真的很不合理。

第二就是對這個國家的教育非常質疑。學生被欺負,難道學校不管嗎?而且對於一個六年級學生罰得這麼重。且不說懲罰的事情,學生在學校上課連個人的人身安全都保證不了,讓學生每天擔驚受怕,宛如噩夢,這真的是一個正常的學校嗎?對於這點,我坦率地說,真的讓我很氣憤。在這一部分,我的心情是同情和憤怒交織的。男孩這樣描述他的童年:“我的童年就在那裡,帶點憂愁又有點悲痛,在這個外省的小城市裡,我拼命等著伊麗莎白垂憐兒看我一眼,在絕望中等待長大。”小小的年紀,就把自己童年這樣描述,讓人讀了真心心疼。

或許人註定從小就要品嚐人生百味。我帶著一種傷感的情懷,瞭解了小主人公的含著淡淡悲傷的童年還有他小小年紀浪漫的愛情渴望。

“我”的第一次偷影子發生在和知心大哥哥伊凡聊天的時候。“我”無意偷走了伊凡的影子,通過影子知道了伊凡的一些事情。這個發現,讓他非常驚訝又害怕。這真是一個神奇的能力。這個能力救了伊凡的性命,還打開了伊凡的心結。小主人公可以說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顧吧,幸好他用這種與眾不同的能力在做好事。

包括幫呂克實現夢想,和在工作的時候幫助患者等等,雖然有一點遺憾,但足夠證明小男孩的心地善良與寬容,他始終沒有違背自己內心深處的善與愛,沒有利用自己的優勢任意妄為做壞事。這點是值得大家認可的。

在一次次的偷影和還影中,在一次次月色籠罩的閣樓上男孩與影子的對話中,以及他做過的努力中,我看到了一個男孩心中滿滿的大愛,這種大愛或許是對朋友,或許是親人,亦或許是對陌生人。

海灘上的克蕾兒也許是“我”童年最美的記憶。這個又聾又啞的女孩,給了男孩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承諾重逢後,卻在過了數年之後才再次重逢。不過,幸好彼此沒有錯過,此時的他們,已經長大成人,沒有童年時的稚氣天真,卻多了一份睿智與成熟的韻味,讓他們在多年分離之後,又找回了當年的感覺。幸好,他們沒有放棄彼此。

蘇菲的離開,蘇菲與呂克的結合或許就是為了“我”和克蕾兒的重逢,這樣理解可能會有點不妥,但是我覺得他們的重逢就是一種註定。不然,也不會和糾纏這麼久的蘇菲徹底分手,而且蘇菲和呂克戀愛,這難道不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嗎?

人各有所願,心各有所屬,我想,真正偉大的愛情不會因為時間改變,更不會因為眼前的人而忘記內心深處的愛人。無論經過怎樣的別離,年少時期記憶深處的那個人都會以某一種方式重新相遇,我相信,世上的有些事情是註定的,只要確定是美好的,就很有可能也是永恆的。

全書中,父親的離家與母親的去世是小男孩最痛的經歷。父親的離家發生在國小六年級的時候,那個時候對父親離家的傷心和思念一點也不比成年的媽媽少,那個()時候或許媽媽是最需要安慰與鼓勵的,但是“我”心裡的悲傷卻無從訴說,隨著風,隨著閣樓上的月光與自我訴說,“我”在思念與成長中長大。一天一天,小男孩習慣著爸爸的離開,與媽媽相依為命。

在長大後,母親也不能再陪伴男孩了,沒有了媽媽的陪伴,這個長大了的男孩要真正自己走下去了。媽媽向他道別,告訴他要堅強地生活。媽媽的去世,於“我”而言就是失去了世界上最親的人和心靈的依靠與寄託。

我佩服主人公處變不驚的態度與“不悲不喜,向陽而立”的性情,這裡我說的“不悲”並不是說母親死了之後他不悲傷,而是一種不消極的人生態度。失去依靠的他沒有意志消沉,堅強地面對以後的人生,自己做自己的太陽與保護傘。這是需要學習與敬佩的地方。“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陪你走到最後,總有一段路,需要你自己一個人走。”

整個故事中,除了“我”可以偷走別人的影子讓我覺得很有傳奇色彩以外,還有一個人的經歷讓我覺得頗有傳奇色彩,他就是呂克。如果那天“我”沒有偷走了呂克的影子,聽它說呂克的夢想並且極力嘗試說服呂克的父親讓呂克試著學醫,我想他一輩子只能在麵包房裡待著,不會有那段學醫為夢想拼搏的經歷,雖然,最後,他還是選擇待在麵包房。

呂克一直有著當醫生的夢想,在他有可以為了實現夢想而努力的機會的時候,他覺得還是做一個麵包師更能讓他有幸福感。他覺得一大早看見前來買他香噴噴的麵包的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其實,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價值,找到讓自己得到幸福感的方法,我想,這實在是很難得。因為現在很多人都不是為了自己開心幸福而活著,而是為了附在人身上的名與利。就像麵包師與醫生,平常人都會認為醫生更體面,更能讓自己活得有名有利。

但是,呂克告訴我們,能讓自己打心眼裡感到幸福與快樂的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呂克也曾不想當面包師,他想去追逐自己當醫生的夢想,但他嘗試過後,毅然決定回家當面包師。在這裡,他告訴我們,凡事要嘗試才知道合不合適自己,再漂亮的鞋子,自己穿不了也不適合自己。

從麵包師到醫生,再從醫生到麵包師,呂克找到了適合他的,這段經歷,我想他不會覺得是白費的,經歷了就不後悔,經歷是寶貴的財富,它告訴你你真正該擁有什麼,追求什麼,放棄什麼。最後呂克與蘇菲的結合也是挺有傳奇感的。

這本書借用偷影子這個神幻構思,傾訴了一個淡淡的,卻直達心靈的故事,蘊含著得到與失去,成長與懂得的人生哲理。過程有點微涼,但結局很美,用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叩擊人的心靈。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7

初遇這本書純屬偶然,陪朋友在書屋閒逛,寫完實驗報告的我開始四處張望,突然眼睛就在那一霎那聚焦:書舊舊的,顯然已經被翻看過很多次了,封面是一個小男孩親吻著暗黑的影子。一般封面的插圖以及引導語都會告訴讀者大量的資訊,這也是我喜歡琢磨封面的原因。毫無疑問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的故事,或者不如說是主人公從孩提時到成人的故事更確切些。我懷著好奇探索的心態進入了這個小男孩的世界。

開篇,在上國小的“我”轉去了新學校,開學前父母安慰我說一切都會順利,但事情似乎變得很糟糕。“我”與班上年齡最大的學生馬格同時喜歡上了同班女生伊麗莎白,為此“我”飽受欺侮。有一次“我”在放學的路上發現自己的影子不同尋常,大吃一驚,詢問影子“你是誰”,影子回答“是馬格的影子”,“我”並不知道自己居然有這項技能,也從影子的口中看到了馬格的世界,在馬格的影子的幫助下成功擊敗馬格成為班長。終於,“我”有勇氣直面馬格並且不再受他的欺辱。很快,影子不情願的回到了自己主人腳下。這次主人公第一次偷來別人的影子。

正當“我”為擁有這項技能困惑不已時,“我”新學期的第一個朋友——伊凡出現了,他是學校管理雜物的大叔,“我”與伊凡經常在操場的長凳邊交談。這個整日看起來生活平平的朋友,其實內心是十分小孩子的,十分想念他故世的母親,當然,這都是伊凡的影子告訴“我”的,一場大火燒燬了他寫給母親的信,那充滿對母親濃濃愛意的信沒了,伊凡的靈魂似乎也隨著熊熊大火被澆滅。影子乞求“我”救救這麼一位可憐的人。因為不忍心看著朋友再這麼下去,“我”懇請自己的母親寫了一封給未出世的“我”的信,“我”把它影印一份偷偷交給伊凡——那位在出生時就未見過母親的大叔,在發現了這封信之後,毅然辭去了工作,踏上了屬於自己的路途,因為信中母親說“孩子,我希望你幸福地活下去”。這是第二次偷來影子。

第三次偷來的影子是在海邊度假時遇見的一個聾啞天使——克蕾兒,短短相處的幾天,早已讓兩位孩童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他們互相許諾承諾對方,“我”與克蕾兒的約定就只是一隻老鷹風箏作證,然而,“我”最終還是沒有做到每年都去那個海濱小鎮。那個會用風箏寫出“我想你”的女孩,真讓人一輩子都忘不掉。長大後與好友偶然間來到這裡,兒時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他想起了她!他要找到她!廢寢忘食的尋找著,終於在一家音樂學院找到了已經成為大提琴家的克蕾兒。“我”取來風箏,在她的窗前笨拙的畫出“S”和“8”的字樣,雖不及她那樣熟練。克蕾兒驚愕,轉而接過“我”手裡的風箏線,畫出了“我想你”的字樣。“終於,等到你了。”

最後偷來的影子是“我”大學同學同時也是愛慕著“我”的蘇菲,因為兒時與克蕾兒的約定,讓我始終無法真正接受蘇菲的愛意,“我”對她深感抱歉。有一天,“我”偷來她的影子,卻聽到她的影子在嘶喊,在掙扎,為了讓兩人都好過,“我”與蘇菲結束了名不副實的戀人關係,迴歸到好朋友的位置。

故事中,有兩個重要的人物,好友呂克和媽媽。

呂克是“我”在國小時認識的朋友,那麼就成了一輩子的朋友,不論是六歲還是六十歲,“我”與呂克都是可以分享一塊巧克力麵包和閃電麵包的好兄弟,“我”也曾為呂克的夢想努力過,希望讓他從麵包師之子的籠罩下走向夢想的醫學界,但呂克在對大學憧憬著上過一年之後,毅然放棄學業回到家鄉當起了麵包師傅,他說,當面包師最開心的就是看到清晨第一位顧客伴著晨光進店選購麵包,做麵包也好當醫生也罷,做我想做的才是最重要的。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愛“我”最深的人,她默默承受爸爸出軌離家的噩夢,獨自承擔起這個家,對“我”無微不至,伴隨“我”長大。媽媽為了讓“我”全身心投入到學業中,連自己的病情都對“我”隱瞞,要知道“我”選擇醫學的原因就是因為母親,為了能夠給她治病!當我滿心歡喜在車站等著迎接母親的時候,等來的卻是呂克告訴“我”母親去世的噩耗,“我”瞬時覺得天塌了,在呂克的臂膀中,“我”聲嘶力竭的叫喊著,媽媽,你離我而去了。

“我”會經常待在家鄉小屋的閣樓上,在那裡,許多影子來和“我”談話,不論認識與否。影子們告訴“我”,需要“我”去幫幫他的主人,也有影子來向“我”道謝。“我”默默接受著。

讀完,內心的暖意久久不散,這本感動了法國的小說,同樣也在感動著世界。影子與人類的世界相互交織,愛是聯通的橋樑。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8

一口氣讀完這本書,覺得很有趣,就連平時不怎麼愛讀書的我都沉溺於其中。作者馬克·李維運用溫柔幽默的文風盡情的講述一個男孩的成長故事。沒有驚險反轉的情節,也沒有激情四溢的華麗語言,更多的只是真情流露。

作者筆下的主人公是一個總是受別人欺負的男孩,一次偶然發現自己能“偷到別人的影子”從而得知他人的心事。因為這特殊的能力,他自己的人生開始了改變。他向“死對頭”馬格勇敢提出挑戰,救出了火災中的伊凡,因而贏得了班長的選票還蟬聯了好幾年;他又瞭解了伊凡的過去和不願說出的祕密,並幫助他找回了面對現實的勇氣;他還幫助了醫院中不肯進食的小孩瞭解到了其內心阻礙,幫助他恢復生機……總之,他利用他的能力,盡力去幫助他身邊的人,給他們帶去溫暖。

我很佩服作者的這一構想,用影子代表著一個人內心深處,將影子與人“分離”,讓影子向男孩訴說著想法。莎士比亞說過“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擁有幸福的幻影。”故事中的男孩長大了,他遇到了很好的女孩,但他自己對這份感情不確定,在愛情上猶豫不決,兜兜轉轉發現適合自己的是兒時海灘上的克蕾爾;而男孩的老友呂克一開始在男孩的幫助下踏上自己夢想中的學醫之路,但到最後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還是當初父母逼迫的麵包師工作。不止他們,還有蘇菲,這些年輕人慢慢成長,逐漸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再是擁抱幻影,而是堅定了內心,堅定了追逐。

書裡的親情很催人淚下。在書中,母親是男孩最為虧欠的人。對於母親,男孩自然是深愛的,但他只是深藏於心底,從未向母親表達出來,直到她去世了。他過於糾結已失去的,小時候覺得是自己的頑劣而使父親離去並陷入深深自責,從而忽視了母親對他的愛;長大後因工作的繁忙沒注意到母親的老去,甚至連母親死前都未能見到面。他沒能好好珍惜她,從小到大都沒能深入瞭解她,即使他有“偷”影子的能力。斯人已逝,生者如斯。男孩最後選擇了去海濱小鎮,去尋找那個會用風箏寫出“我想你”的女孩……

我在讀時,不說得到了多少的啟示,我看到的,僅僅只是一個男孩的成長,一個男孩的有悲有苦有喜有樂的心路歷程。我的人生之路還很漫長,路上的道理還有很多等著我去領悟,讀完此書心中感悟也只是如此這般。而我也只願今後勇敢面對自己,追隨內心,少留遺憾,多留餘香。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9

你是否也能發現你內心深處的祕密?——題記

影子會儲存你的祕密嗎?在任何情況下它足以治癒你任何的傷痛,不管是否在燦爛的陽光下,他一直陪伴著你,守護著你。

它雖只處在一夜之間,像海市蜃樓般虛幻美麗,但它卻是你內心中最忠誠的伴侶。現在,在高高的橋邊上再也見不到那隨著月光在微波粼粼水面上搖晃的影子了。在永不休眠的燈光強烈吞噬下,它逐漸消失了。但在你需要訴說需要傾訴的時候,它就會義無反顧地出現在你的身邊,解開你的心鎖。那麼在這位偷影子的人中,又會訴說什麼神奇的祕密呢?

這是法國作家馬克李維用溫馨、喜悅與哀傷織出的書,能喚醒許多我們童年深處的靈魂,開啟了另一種充滿童年回憶、愛情和友情的影子世界。

剛開啟這本書,就像走進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世外桃源裡,裡面散發出許許多多的神祕感,我就像一個尋寶人在努力地探索其中的祕密。最吸引我的是一個矮小瘦弱的小男孩,他每天都帶著憂愁和悲傷在絕望中長大。直到他發現自己能夠聽到別人影子聲音的特殊能力後就開始樂觀起來,才把他那顆受傷的心慢慢填補起來。他開始成為幫助別人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生命的亮點,並走進他們的心靈。讓我由衷感受到原來再強的人也有自己內心不幸的一面,唯有人人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想想,就不會有這麼多怨恨去仇視他人了。

他過於糾結已失去的東西,卻沒有珍惜現在已有的東西。他忽視了母親對他傾注了多少深沉的愛,但是他卻從沒有直接表達出對母親的感激。他的母親在漸漸的老去,她為他獻出了全部的愛與大半輩子的光陰,可他卻從沒注意到母親的衰老,甚至連母親的的影子也從沒有偷過。也許他已經習慣了母親對他的愛,但是母親對她的愛卻從沒有改變,曾經的幾度風雨、幾度飛花,使母親的臉上留下了歲月的傷疤,可那就是母愛的見證。他幫助了那麼多人,唯獨卻沒有了解過自己的母親。一個病重的母親急切的思念著遠在他鄉的兒子,“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但母親還是不忍心成為她兒子的負擔和牽絆,一次又一次的隱藏了病情,最終還是抵擋不住病魔的侵蝕,含著淚離開了她的兒子。當他知道了這個不幸的訊息後,一下子泫然欲泣了,從此,他童年的幕布也永遠的落下了,但是他終於流露出了對母愛的感激,他終於真正的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他也開始懂得更加珍惜生活了。在此刻,雖然他很想為母親做些什麼,彌補些什麼,但一切都晚了,晚了,只有當心與心彼此靠近時,生命的光彩才會點亮,分離的記憶也會長久的陪伴與心……每個人都有這樣盲區,生活在愛的世界裡卻從未發現愛,而當我們醒悟後,再回頭想為父母做些什麼的時候,一切都已來不及了。我們應當在有限的時間裡好好的愛我們的父母,呵護我們的父母!讓愛注入我們所有人的心靈。

“人生就像一場夢。”它曾經在美麗的沙灘上遇到了一個更加美麗的聾啞女孩——克蕾兒,這是一段青梅竹馬的回憶,一個時間之神沒有應允的願望。在所有人的心裡,只有在他的眼中從來沒有嫌棄過這個女孩兒,雖然她是一個失語的女孩兒,但是在他的心中“啞巴”這個詞是美麗而生動的。

偶爾有時候吃過午餐,她就會和他去沙灘上,把頭靠在他的肩上小睡。在此刻裡,他覺得這是他一生最幸福的時刻了,在她睡在他肩上的時刻,小男孩一直注視著她,呵護著她,用影子的聲音想象著他正在夢著什麼,想著什麼……這也許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了!

但最棒的回憶還是在當下。在現實生活裡,他想重新去尋找克蕾兒,想彌補當時的過錯,由於不知道克蕾兒的姓氏,他找不到她,但是克蕾兒卻對他寫下:“我等了你四個夏天,你沒寄信守諾言,你再也沒回來。”他對此感到心痛,一個會用風箏寫出“我想你”的女孩,是多麼的美麗。對男孩來說,這個失語的女孩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了,她是那種可以用嘶啞的叫聲去擦亮天空的陰暗,用深邃純美的眼睛去看透天空的.光明,用大提琴音色般的笑聲去消散世界塵埃的完美女孩,世界上沒有一個女孩可以像她一樣讓風箏快速旋轉,運用風箏來傳遞思念,也沒有一個女孩可以讓男孩永世不忘。

他穿過茫茫人海,尋找曾經那失去的克蕾兒影子,利用風箏的聖彩,漸漸地喚醒了他心靈的希望和夢想的光彩,重新燃亮了他那顆絢麗多彩的內心。他明白了:唯有爭取,才能前行。

在他們這對愛情的文字裡,我感受到原來愛情是這樣的美麗,能夠讓一個迷失於世界的人不再迷失於自己。能夠讓一個失去信心的人重新擁有去生活的信心。在聾啞的克蕾兒心中,我明白了,也許,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語言,我們說的太多,而用心的時候太少,所以在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迷失於自己很久了。我們的影子在哭泣,我們自己卻不知道。將心比心的心靈交流是多麼美好,我們用我們自己的固執,自以為懂得的學識,以及所謂科學遮蔽了我們的心靈。我們習慣了所謂的“溝通”,卻從未嘗試用心靈去溝通。當我們相對無言的時候,再也找不到內心的那種默契;我們究竟活在怎樣一種狀態中?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嗎?

當我合上這本書仔細回味時,我又重新感受到了影子那朦朧的美,心中的聖潔之花已開始綻放,獨自悵然,我正行走在自己的影子裡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10

《偷影子的人》是一首對童年、夢想以及想象力的頌歌,通過影子說出那些深埋在內心的祕密。讀完這本書,閉上眼,我會幻想我的影子會說出我的哪些小祕密呢?書中對人物刻畫之細膩,對人物性格思想的把握,對事物變化的細緻描繪,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個無憂無慮,不知愁卻說愁滋味的浪漫歡樂的童年。對友誼、對愛情的故事營造讓人感到年少時的友誼和愛情就該是那個樣子,純粹與美好,讓人難以忘懷。

《偷影子的人》這本小書中的主人公沒有名字,連他所在的城市都沒有一個名字,但我相信每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在主人公身上找到一絲自己的影子。或許這就是該書的高明之處,它易引起與讀者的心靈共鳴,彷彿自己便是那個主人公,擁有著年少純粹的友誼和單純的愛情。讀至尾聲時仍舊不捨抽離,那些我們慣於隱藏的、隔離在記憶深處的回憶,那些關於我們自己、關於青春、關於童年的一切的一切。

主人公有個很好的朋友——呂克,他們是幼時的玩伴也是彼此成長的見證者,他們的友誼是世界上所有友誼該有的樣子。呂克是一個麵包師的兒子,但他有一個當醫生的夢想,可他的家庭需要他,他的妹妹、媽媽、爸爸需要他,這迫使他不得不放棄了當醫生的夢想,成為了一個按時按點工作的麵包師。主人公不想讓自己的摯友放棄夢想,在和呂克爸爸交談後,他同意了呂克去學醫,但當呂克距離夢想越來越近時,他迷茫了。他不知道他所追求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在呂克為夢想奮鬥之後,迷茫與抉擇之後,他又回到了麵包店,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麵包師。這是我非常欣賞呂克的一點,年輕時有夢想有追求,即是前路曲折艱難也總要學會去嘗試-just try。去為自己的夢拼搏一把,管他結局如何,只要為夢想奮鬥過便對得住青春,對得住自己。進入大學後,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迎來畢業,那時我們或許也會迷茫,自己追求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呢?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將要何去何從呢?究竟如何選擇才是最有利的呢?我想說的是年輕的我們,趁著年輕不能想著何種選擇是為有利,而應選擇內心的路,聽從內心的選擇。年輕是我們的資本,不必怕犯錯,勇敢地闖一闖,試一試,哪怕遍體鱗傷,哪怕孤獨彷徨,那又有何妨,只要為夢想奮鬥過,流下汗水,拋灑過淚水就無悔。

小說中主人公的戀人是蘇菲,一個感情細膩、聰明睿智的女孩,主人公的靈魂伴侶是克蕾兒。文章讀下來,感覺主人公對蘇菲太過於殘忍。在蘇菲理智地反思他們之間的愛情時,她說:“我只是你在暴風雨時抓緊的浮標,天氣一放晴你就鬆手”,看到這會讓人莫名地感到心酸。蘇菲非常聰明,她能感受到他和她之間永遠像隔著什麼,明明距離很近,心卻很遠。蘇菲說她無法忍受明明兩個人在一起,可主人公卻顯得如此的孤獨,蘇菲融入不了他的世界。而蘇菲認為他們那如友誼般的愛情,在呂克的到來時也受到了重擊,因為主人公對呂克的關心遠遠超過了對蘇菲的關心。兩個人的分開是註定的,愛情裡面不可能只有一方在付出。蘇菲和主人公在一起沒有安全感,時間久了,付出很多卻沒有回報,是人都會疲憊不堪,於是愛情便沒了原來的樣子。整篇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蘇菲,拿得起也放得下,彼此的感情出了問題,不會吵不會鬧而是很理智地分析問題,與對方溝通共同去解決,而不是一味地埋在心裡生根發芽。以前看過一句話,說:哪些比較孤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誰也不愛,還是心裡愛著一個人卻始終無法向愛靠近。我想應該是後一種吧,心裡有愛的慾望卻無法到達愛的方向,才會散發出那種心靈的孤寂。

而主人公的靈魂伴侶---克蕾兒,一個又聾又啞但很漂亮的小姑娘,倆人幼年相識,曾許下承諾,童年的愛是神聖的、難忘的,所以主人公最終還是找回了當年的那個用風箏畫出我想你的小女孩。克蕾兒與主人公相識於海邊,在夏日的海邊相處了一段時間後,彼此都很難忘,相約在碼頭盡頭的小燈塔。但時間之神並未應允這個願望。克蕾兒在濱海小鎮的燈塔那裡等了主人公四年都未見面,於是埋葬了風箏走了。主人公與克蕾兒是青梅竹馬,只因記憶的埋藏,讓主人公忘記了他的這位心靈伴侶。在和蘇菲交往時,他總是心不在焉,或許就是心中的一份屬於克蕾兒的愛讓他無法像蘇菲愛他那般愛蘇菲。主人公或許是很喜歡克蕾兒吧,因為他放棄了蘇菲而選擇了那個已經多年未見面的克蕾兒,或許也包含著對克蕾兒的心疼。對於蘇菲來講,離開了主人公以後還會愛上其他人,而對於又聾又啞有自閉的克蕾兒來講,主人公已經成為了她的一部分,是她無法捨棄的。克蕾兒的執著等待,主人公的選擇才讓這段被神遺忘的青梅竹馬的故事有了一個美好的結局。克蕾兒是一個很堅強很努力的女孩,從不會講話慢慢地練習到能說的很流利再到成為一名鋼琴家,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她在一點點地努力,努力地讓自己優秀,讓自己不再卑怯,她的堅強值得每一個人的鼓掌。

小說中的另一大主旨應該就是親情了。主人公與母親之間的親情,還有呂克與其父親之間的感情。我感觸較深的應該是主人公與母親之間的愛,讓我想到了“愛在當下”。當主人公滿心歡喜地等待著母親去看望他時,卻得到了母親去世的噩耗,而主人公甚至在他母親的最後一段時光裡都未能陪伴在母親左右,他的內心一定很痛苦吧,就像書中所說:想到世上再也沒有他們的呼吸之地,你將再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而童年的百葉窗會永遠地合上,你就會陷入連上帝都無法感受的孤獨裡。主人公失去了從小陪伴他的媽媽,失去了可以聊天,可以尋找慰藉的媽媽,他是孤寂的。當看到主人公在閣樓中痛哭,痛哭自己未能看破母親為了掩飾病情的謊言,讓人很揪心。不由聯想到自己的父母,從進入大學以來,回家的次數明顯減少,每次回家都感受到父母在一點點地變老,有時候內心會感到莫名的害怕,怕自己將來陪伴他們的時間太短暫。父母都是偉大的,他們把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兒女身上,而待他們需要兒女陪伴時,兒女卻總是忙忙忙,忙著長大、忙著工作、忙著愛情,忙著家庭。“子欲養而親不待”莫過於最大的悲哀。

活在當下,愛在當下,不要怕父母拒絕,習慣成自然,總會一天他們會主動地與你擁抱,他們會變得更加開朗、開心,愛在當下,愛就行動起來吧。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11

元旦3天假期基本算是沒有浪費,至少練了字、跑了步,還讀完了一本書——《偷影子的人》。此書網上好評如潮,自己讀完之後感覺也不錯,三觀挺正,傳遞真善美。我也向大家推薦推薦。書中對親情和愛情的描寫,真實而又恬淡,讓人看著很舒服,乾乾淨淨、清清爽爽,至少能讓你覺得世界還是美好的,窗外的霧霾都比昨天的淡了。

一個在學校受人欺負的小男孩,擁有偷走別人影子的魔力,還可以和影子交流,藉助這一切他幫自己打敗欺負他的馬格當上了班長,明白了爸爸之所以離開不是因為他不夠優秀,明白了媽媽內心的悲傷,還有在海邊和一個叫克蕾兒的小姑娘一起放風箏,知道她並不是真正的聾啞,而是不願意相信自己“大提琴般美妙的聲音”,再到幫助他的好朋友呂克過了一把實現醫生夢想的艱難旅程,當然最終呂克認識到自己還是喜歡做個麵包師。這一系列的事件,都在表明他用一顆善良的心,為每個偷來的影子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裡面的愛情故事很美,小小的年紀在海灘上的浪漫約定,讓人深深體悟至純至真愛情的美好,這是故事的主線,但也有另外一個方面能夠詮釋這篇文章的主題,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能走多遠。主人公的好朋友呂克,從小到大的玩伴,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醫生,可是他卻出生在一個麵包師的家庭,為了生計不得不子承父業。主人公在學醫快要畢業時,回家看到了呂克,最後下定決心說服呂克的父親同意自己的好朋友去學醫。就這樣呂克以擔架工的身份還是了自己的學醫之旅。

一段時間的求學之路,讓呂克發現,其實自己並不是真心喜歡醫生這個職業,尤其是在海邊為那些老人們做了美味的麵包,在蘇菲不斷讚美他非凡廚藝之後,他最終還是選擇離開醫學院,回到讓他感到幸福滿滿的麵包店裡當一名普通的麵包師傅,給心愛的女人做各式各樣美味的蛋糕甜點。其實,好多時候我們也會不停地問自己,就像20xx年結束時,央視的新聞調查——“為誰辛苦為誰忙”,這一年確實是各種心酸滋味不少,因為生活並不容易,可是,真正要說到底了,這個為誰辛苦為誰忙真的是為工作麼?可能不全都是。我們總在拼命的做著選擇和決斷,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好多時候都會被外在的標籤所誘導。“什麼是好工作?最適合你的就是好工作。”不介意是不是在北上廣、不介意是不是年薪百萬、不介意能不能當大官,能夠從中真正獲得快樂、體現自身價值才是好的真正標準。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做到並不簡單。所以,什麼是幸福,什麼叫追求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可惜的是,和大多數的人一樣,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真正適合幹什麼。話題比較沉重,有我們自身的原因,也有時代和社會的無奈。

最後,摘錄幾則書中優美的句子,看看它們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

“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一直想著你。”

我只是你生活裡的一個影子,你卻在我的生命裡佔有重要地位。如果我只是個單純的過客,為何要讓我闖入你的生活?我千百次想過要離開你,但僅憑一己之力我做不到。

一個會用風箏向你寫出“我想你”的女孩啊,真讓人永遠都忘不了她。

你不能干涉別人的生活,就算是為了對方好。這是他的人生,只能由他一個人決定的人生。

人們常常把一些小事拋在腦後,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時光塵埃裡。我們可以試著忽略,但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一點一滴形成一條鏈子,將你牢牢與過去連在一起。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12

《偷影子的人》是法國作家馬克·李維創作的一部小說,故事的主人公具有一種特俗的能力:當主人公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合的時候他能“偷別人的影子”,也就是主人公能通過別人的影子來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祕密。一開始,主人公還為此事煩惱,後來他慢慢習慣並駕馭這項特俗的本領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小說正是圍繞“偷影子”首先向我們呈現了主人公與童年遇到的一個聾啞女孩克蕾兒的故事,在主人公與這個聾啞女孩克蕾兒接觸的過程中,他讀懂了女孩影子的傾訴,原來女孩並非天生聾啞,而是有自閉症。他們成了相互信任的好朋友,一起在海邊沙灘上度過了一段快樂而又難忘的童年經歷。後來,他們再次相見的時候,這個聾啞女孩已經成為一個學習音樂的漂亮的大學生了,正是主人公通過“偷影子”的方式治好了克蕾兒的自閉症。主人公和克蕾兒最終走到了一起,這種故事結尾也令我喜歡,兩個從童年延續出相愛的人,長期以來斷了聯絡,卻仍舊走到了一起,想想就令人嚮往和心動,真的就是中國那句古話“有情人終成眷屬”.

小說還寫到了主人公與好朋友呂克的故事,與女友蘇菲的故事,也都是圍繞著“偷影子”而展開著。呂克是主人公的一個至交好友,主人公從呂克的影子裡讀出他對當醫生的渴望,那是他的夢想。於是主人公不顧一切和呂克的爸爸交談,想為他做些什麼。呂克在男孩的幫助下離開面包店踏上了自己嚮往已久的行醫之路,再到後來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還是麵包師,並最終回到了麵包店。蘇菲是個好女孩,她愛主人公,一直給他陪伴和鼓勵,當與主人公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她在合適的時間選擇了放手,收穫了自己的另一段愛情,擁有了真正的幸福。而主人公雖然擁有特殊的天賦,可以和影子交談,而且只要他願意,就能知道深藏在別人心底的祕密。他利用自己的天賦幫助別人治癒深埋在內心深處的傷痛,但卻始終無法瞭解真實的自己,他離開了童年,卻無法擺脫童年的影子,除非完成自我療愈,否則無法真正長大,也正是這個原因,使他和蘇菲無法真正走到最後,好在他們都在合適的時候,正確的選擇了放手,主人公找到了他的真愛童年的克蕾兒,而蘇菲也收穫了真正適合他的呂克。

其實“偷影子”有些類似於現在的讀心術,不過比讀心術更厲害。作者用“偷影子”這種奇特的方式,向我們呈現了一部神奇而又有趣味的小說。現實生活中,“影子”應該類似於我們的內心,很多人的外表都隱藏了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往往需要溝通交流出來才能幫助自己成長,然而現實卻是內心深處的這些東西很少能夠得到交流和溝通,我想我們有時候也需要像“偷影子”一樣來為自己和他人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13

一個青蔥歲月,一段繾綣時光,一段青梅竹馬的回憶,一個時間之神沒有應允的願望。——題記

“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擁有幸福的幻影”,海邊的男孩邂逅了一位又聾又啞的女孩——克蕾兒。這個在班上老受欺負的男孩因為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男孩的本領點亮了一個個暗淡生命的小小光芒,就像點亮了那座被人遺棄而後停止長大的燈塔,編織著催人淚下的親情、浪漫感人的愛情和不離不棄的友情。

少時仗義替她捱罵,成年學醫互幫互助,中年攜手共抗波折,這便是男孩和朋友呂克的友情。“我就在這裡,老友。”這種友情,是悲傷時寬厚的肩膀,是幸福時爽朗的笑聲,是找到真愛後如影子般的悄聲隱退……有人說,“山盟海誓終究抵不過春恨秋悲的凋零,但友誼不同,只要是真心,便不分年齡老少不分貧賤富貴,不分天涯海角,天荒地老。”

“我等了你四個夏天,你沒有信守承諾,你再沒有回來。”克蕾兒,大聾大啞的克蕾兒,有著大提琴般音色的克蕾兒,這便是你同男孩留下的話了。長髮飄飄直立礁石上的你,曾幾何時遙望暗淡的燈塔,輕吻寂寞的影子,守著一個孤獨的諾言?

男孩所經歷的親情有一種缺憾美。他意識到爸爸已經遠去,“愛情,莫非像影子一樣,有人踩中了,就帶著離去?”也正是媽媽付諸加倍關愛彌補缺憾,才會讓男孩為最後媽媽的逝世而悲痛欲絕。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阿唐爺爺,阿唐爺爺住在偏僻街頭——一條過去十分繁華的小巷。他是我小時候最依賴的老人。一樓擺單車,午休時我總嚷嚷著讓他去騎。他不知是不是佯裝生氣,他指著我的小腦門指責,臉上卻笑意盈盈。我坐後座,兩手從後摟著他的腰,意氣風發。可如今,陳舊的門把手再也不開開合合,單車早已揚塵土黃,做了塵埃的往生所。去了的人殘忍地讓我記住他的音容笑貌,如黑夜的影子悄然逝去。他可以靜靜躺在墓園午休而不被打擾了,墓園真的安靜。

也許正是因為馬克·李維平凡真實又溫婉柔情的寫作風格才會引起讀者發自心底的共鳴。一個關於得到與失去、成長與懂得的童話譜寫著平凡歲月慢慢豐盈起來的人生。

回憶的影像重重疊疊,照見人心,曾經的青蔥歲月璀璨耀眼,卻轉瞬即逝。錦瑟年華,明眸如月,笑靨如花,願你我的青春如花般綻放。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14

“你偷走了我的影子,所有無論你在哪裡,我都會想著你。”這是馬克﹒李維的小說《偷影子的人》中克蕾兒對主人公說的一句話。這膾炙人口的一句話,是他們愛情的一句承諾,但催人淚下的更是主人公母親對他的不離不棄。

近日報道,一位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為了請美國同學吃一份西紅柿炒蛋,打電話給在中國的父母,請求父母通過視訊教他如何做西紅柿炒蛋。父母早早準備。飯後,同學問留學生:“你知道中國和美國的時差是多少嗎?”留學生頓時淚流滿面。是啊,為了一份西紅柿炒蛋,父母深夜起床,沒有任何抱怨,而這一切,僅是因為愛。

讀六年級的我已經進入青春期,開始了叛逆旅程。我與父母爭吵過,惡毒的話語生生地刺傷了父母。我重重地關上了房間門,躲進被子裡大聲哭泣,是母親輕柔地拉開被子,用極其溫柔的語氣哄我,而爸爸則在一旁煩躁地抽菸。那一刻,我看見影子縮在了被子裡,任性而無知。我想我是一個只會讓父母傷心的小孩。我無視爸爸頭頂上的幾根白髮,忘記他在冬日裡為我送棉被,在教室外冒著寒風等了我半個小時。那一次,風刀刺骨,亂著我的面板;那一年,我上七年級。我已記不清事情的起因是什麼,只記得我與母親爭吵,母親氣極,破口大罵;而我只會躲在房間裡哭,完全將她在晚上陪我做作業,一針一線給我縫書的事拋之腦後。那一年,我上八年級。讀到書中主人公的父母離婚時,我慶幸,我有一個完整的家。

有次話家常,弟弟提到小時候我對他的“惡毒”行徑時,我心中是愧疚而憤恨的。恨自己小時候不懂事,只要弟弟稍不稱我意,我便對他惡語相向,甚至會打他。我似乎又看見影子張著“血盆大口”。我想我是個不配稱之為姐姐的“惡魔”。儘管我對弟弟凶神惡煞,他會把別人給他的一小塊餅乾遞給我;他會在我做飯時幫我洗菜;他會在我難過時安慰我。那一年,我十歲。書中的主人公被馬格欺負卻孤立無援,我慶幸,我有一個弟弟,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

因為家離學校遠,我在外婆家住了整整七年。從學前班到六年級,只是週末才回家。平時放學後,我會和外婆去地裡幹活,拿著鋤頭除玉米地裡的雜草,或是揹著揹簍去地裡割草餵豬和牛。外婆教我做飯,炒菜。我想她前世一定是宮裡的大廚,什麼都會做。豌豆涼粉細膩光滑,水晶涼粉晶瑩剔透,麥芽糖甜而綿長,豆腐嫩得出水,燜土豆色香味俱全……外婆會在有時間的時候教我做這些菜,而我說長大後會報答她的話常常引得她開心地大笑。那一刻,我看見了影子在歡快地跳躍。書中的主人公只與母親為伴,我慶幸,我有一個心靈手巧的外婆。

我小姨媽一個月的工資不高,卻經常叫我去她租的房子裡吃飯,除了她每個月的房租外,她還有兩個上國小的孩子,但她還會給我買書包,買衣服。每次我到她家時,她就在屋外放一張桌子給我寫作業,而她則在房中做飯。晴空萬里,菜飯的香味隨風飄進我的心裡。那一刻,我看見影子沐浴在陽光裡,偷得我半日清閒。

書給了我進入另一個世界的鑰匙,在徜徉於其中時,我更喜歡汲取其中的清泉,於生活中有所感悟。世界很美,不僅是因為它有春的煙波畫舫,有夏的朝雲暮卷,有秋的雲霞絢爛,有冬的冰肌玉骨,更是因為它有善良的滋潤,有關愛的呵護,有理解的支撐,有祝福的陪伴。情親不曾離開,驀然回首,它與影子同在。

“影子”偷走了我的親情,而我偷走了“影子” ,讓其伴我一生。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15

讀完《偷影子的人》,感覺是一本很溫情,治癒系的書!我是在一個安靜的下雨天,窩在書店,一口氣讀完的,書中情節引人入勝。主人公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的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祕密。作者是馬克,李維。

全書通過偷影子,再到接受影子的任務去幫助別人,大大小小的故事中滲透著許多哲理。

書中的豐富的經歷夾著很多感情,親情,友情,愛情!

書中關於親情的描寫,最多的是關於母親!男孩的父母從小離婚,雖然父親的離去讓母親悲傷不已,但她也只是偶爾長嘆,偶爾熱淚盈眶,但她都會轉身,不讓男孩看見!母親獨自扶養男孩長大,教會他勇敢堅強!主人公小男孩糾結失去的,沒有珍惜擁有的當下,他沒有意識到母親在一點點變老!在男孩實習期間,母親病倒,為了不影響他的工作,一個人孤獨地死在家中!當男孩知道這個訊息時,他意識到,他再不能看到母親,再也聽不到母親呼喚自己的名字。再也不能嗅到母親衣服的香味,再也不能和母親分享自己的憂傷和快樂……當他在月臺知道這個訊息時,他感覺到一生中前所未有的孤獨。

書中關於友誼的描寫,我最感動的是小男孩和呂克的感情!當男孩知道呂克的夢想後,他偷偷去找呂克的父親,告訴他父親,呂克真正的夢想是當一個醫生,卻遭受到了呂克父親的冷待,回到家,男孩的母親說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話,我一直記得,“這是他的人生,只有他一個人能決定他的人生。你必須順應事實,放手成長,你沒有必要醫治好在成長路上與你擦肩而過的每個人,即使你成為最頂尖的醫生,也做不到這樣。”雖然後來呂克的父親還是讓呂克去當了醫生,可是在過程中,呂克發現,他還是適合做一個麵包師。這個過程是我感觸最深的,沒有一個人能夠決定別人的人生,能做決定的也只能是自己,人生的方向盤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去經歷就不能知道適合自己的到底是哪一種人生,也許會走彎路,但走的每一條路都是必經之路,我想,如果呂克不去當醫生,也就不會知道自己其實那麼適合當面包師!

書中關於愛情的描寫,最感動的是男孩和克蕾兒的愛情。一次暑假,男孩和母親去海邊度假,偶遇了聾啞女孩克蕾兒,他們彼此分享祕密,從而產生了純真美好的愛情!克蕾兒凝視著男孩,漾出一朵微笑,並且在紙上寫下:“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一直想著你。”即使後來小男孩長大,遇見了新的的人蘇菲,可是和蘇菲總是有隔閡,一個會用風箏向你寫出“我想你”的女孩啊,真讓人永遠都忘不了她。男孩心裡依然沒有忘記克蕾兒,他和蘇菲分手後回去找到了克蕾兒。我喜歡男孩對於愛情的堅持,也喜歡男孩和克蕾兒純淨的愛情,不摻雜雜質,沒有隔閡,堅守感情,緊緊相擁!

《偷影子的人》在我心裡是一本很美很富有哲理的書,在生活中我也經常遇見很多問題,很多書中的話和道理都蹦出來,幫助我走出思想的困境,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我想我還會再讀幾遍,常讀常新!

標籤:有感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