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成都敦煌大展觀後感

觀後感1.49W

導語: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巨集大,儲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本文是本站小編精心收集的,僅供參考!

成都敦煌大展觀後感

  成都敦煌大展觀後感

近日,酒泉公路管理局裡組織職工赴敦煌參觀學**文博會場館和公路建設成就。晚上無事,聽人講有個大型文藝演出《又見敦煌》很好,便幾人相約,慕名前往。

演出在一個半埋地下、近似方形的場館舉行。我們近千號人先走進一個昏暗的大廳,左中右各有長長的高臺,演員在上表演;其間是兩條走廊,觀眾在下觀賞。相距很近,顯得很親民,又界限清晰,不致互相影響。這種演出形式新穎別緻,我是第一次體驗,平添一股觀賞興致。這是該劇的一大特點,貫穿始終。當白霧升起,彷彿漫步仙境,似乎融進去了,能看到、聽到、嗅到,卻不能觸到。

該劇另一大特點就是穿越。它把鑿空西域的張騫、率眾歸唐的張議潮、給愛人寫信的米薇、賣文物給斯坦因的王道士,逐次呈現在觀眾面前,如身臨其境。看著他們的服飾、容貌、神態,感受他們的處境,領會他們的思想,張騫的忠、米薇的愛、王道士的苦,撲面而來,遠比書中來的真實、深刻。

絢麗的燈光、悅耳的音樂、此升彼降的舞臺、忽隱忽現的人物,讓人時而震撼、時而傷感、時而同情。有人介紹這叫情景融入式實景劇,我不太懂,但大家皆說不虛此行,應是對該劇最好的褒獎。人在繁忙平淡的工作生活中,偶爾來一次藝術的薰陶、歷史的啟迪,應是很好的調節。特別是劇中介紹張議潮為向長安彙報絲路重新貫通時,派了十隊人馬,兩年半後,僅一隊抵達長安,其餘皆犧牲、遺散在漫漫長路中。而前段時,有同事自駕遊西安,來去路上僅用三四天。感慨古人艱辛之餘,也為有高速公路和汽車而欣然,同時,還有一種身為公路人的自豪。我想,這應是國家舉辦敦煌文博會、管理局安排職工參觀敦煌建設成就的初衷吧。

  成都敦煌大展觀後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巨集大,儲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莫高窟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襲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保留有從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的洞492 個,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兩千身,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若把壁畫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個畫廊。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學著對敦煌藝術極感興趣,不斷進行研究,形成了一個專門學科"敦煌學"。

莫高窟是古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於世。敦煌壁畫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媲美的。環顧洞窟的四周和窟頂,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和佛教史蹟畫,也有神怪畫和供養人畫像,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圖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這裡有高達33米的坐像,也有十幾釐米的小菩薩,絕大部分洞窟都儲存有塑像,數量眾多,堪稱是一座大型雕塑館。

莫高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宮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書。莫高窟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 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專案,並於1991年授於"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外國的旅遊者的評價對莫高窟的評價是: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於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間,在三華里長的鳴沙山上壁上,密密層層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個洞窟,佈滿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壁畫。彩色佛像共有兩千多身,最大的一個高達三十三米。壁畫的技巧高超,數量驚人,如果一方方連線起來,可排成五十多華里長的畫廊。此外,在一個封閉的石室中,還發現了大量的價值極高的古代經卷,文書,畫卷等。

從市區至莫高窟約有25公里,汽車行駛約25分鐘左右。莫高窟谷稱千佛洞,這裡並不是指有一個千個佛或一千個洞窟,佛語泛指有許許多多的佛和洞窟。在我國有四大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和敦煌的莫高窟,之所以莫高窟的聲譽遠遠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開鑿年代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歷史;二是規模巨集大,現儲存完好的洞窟492個,像蜂窩一樣密密麻麻排列著,錯落有致,綿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畫十分精美,現存彩塑2499身,壁畫45000平方米,有人稱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館,又是一個佛教藝術畫廊。

據莫高窟的碑文記載,公元366年,有位叫樂尊的僧人云游到鳴沙山東麓腳下,此時,太陽西下,夕陽照射在對面的三危山上,他舉目觀看,忽然間他看見山頂上金光萬道,彷彿有千萬尊佛在金光中閃爍,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飄舞,一心修行的樂尊被這奇妙的佛光影景象感動了,他認為這就是佛光顯現,此地是佛祖的聖地。於是樂尊頂禮膜拜,決心在這裡拜佛修行,便請來工匠,在懸崖峭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佛門弟-子、達宮貴人、商賈百姓,善男信女都來這裡捐資開窟,從4世紀至14世紀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不斷,經久不衰

  成都敦煌大展觀後感

舞劇《大漠敦煌》在深圳的上演已是一個多星期以前的事。而它給深圳觀眾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和藝術享受,至今餘溫尤存。在文化界,舞劇《大漠敦煌》仍作為一個話題在持續。深圳人當初真的沒有意料到,舞蹈,原來竟能如此的攝人魂魄!我想,震撼應該來自於那一個個充滿“電視思維”的舞蹈場面。

莫高大漠尋夢,創作激-情勢不可擋。舞劇在設計這個舞蹈場面時,明顯意識到了個人肢體力量的單薄,於是運用了一個電視思維———“靈感視覺化”,兩段風格迥異的女子群舞代表了莫高心中兩種狂奔亂撞的創作靈感。這與電視上我們看到的一個人悲痛欲絕時插入霹靂和閃電,舞劇《大漠敦煌》在深圳的上演已是一個多星期以前的事。而它給深圳觀眾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和藝術享受,至今餘溫尤存。在文化界,舞劇《大漠敦煌》仍作為一個話題在持續。深圳人當初真的沒有意料到,舞蹈,原來竟能如此的攝人魂魄!我想,震撼應該來自於那一個個充滿“電視思維”的舞蹈場面。

莫高大漠尋夢,創作激-情勢不可擋。舞劇在設計這個舞蹈場面時,明顯意識到了個人肢體力量的單薄,於是運用了一個電視思維———“靈感視覺化”,兩段風格迥異的女子群舞代表了莫高心中兩種狂奔亂撞的創作靈感。這與電視上我們看到的一個人悲痛欲絕時插入霹靂和閃電,舞蹈場面“電視化”可以被看作舞蹈大眾化的一個手段。同時,它更是陳維亞等中國“新生代”舞蹈編導在舞蹈觀念更新大旗下的一次有力的實踐。一個人舉棋不定時鏡頭切換到層層推進的波浪,如出一輒。“虛”的情感在舞臺上得以“實”化,觀眾視覺豐富了,舞蹈形象也更為飽滿。月牙衝破父親阻力追趕情郎莫高一節,“電視思維”痕跡顯著。透明的幕布遮擋住的舞臺後區,痴情女快“馬”(特製木馬)加鞭沿直線追出,舞臺左前角,將軍率一干人馬作劍拔弩張狀。這是同一時態下兩個不同空間狀態的營造。

舞臺上運用此計,是舞蹈場面設計上的一個突破,讓人覺得新穎。莫高與月牙莫高窟互述衷腸,月牙父的金戈鐵馬將之重重包圍。鏡頭忽遠忽近,描述騎兵鋪天蓋地的強大之勢,強調出一種對比,形成一種衝擊。電視可以利用鏡頭轉換包括“特寫”捕捉同一時空下,同一情勢中不同人物的狀態,我們現在在舞臺上看到了同樣的效果。人們的感受似乎已遠遠超出對“動作語彙”的觀賞,而是對一組電視鏡頭的追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