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有關讀後感的作文合集十篇

讀後感1.8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讀後感的作文合集十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寒假裡,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就這點事》這本書。書中的美文,教給我許多生活的道理,帶給我許多思考。

靜靜地翻閱,我的目光停留在了《第350次堅持》這一篇文章。一位名叫席維斯·史泰龍的年輕人雖然窮困潦倒,卻仍全心全意地堅持著自己要拍電影、當明星的夢想。他面對眾多電影公司的拒絕,沒有灰心,而是繼續去拜訪。當他拜訪第350家電影公司的時候,終於有老闆答應讓他把劇本留下來看一看。幾天後,他接到通知,於是成功便慢慢向他走來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再困難的障礙也阻礙不了一個千百次爬起來的人。許多失敗,其實如果肯多堅持一分鐘,再多付出一點努力,是可以轉化為成功的。

掩卷沉思,我覺得這種堅持到底的精神在學習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想一想我們,學習上哪一樣成績離得開堅持到底的精神呢?媽媽的一個學生陽陽,語文成績可棒了,那是因為她堅持不懈閱讀課外書才得來的好成績。老師推薦的課外書,她都會認真閱讀。班裡的今日格言和每日一詩,她全部都背得滾瓜爛熟。她每天都會在規定的時間讀古文、背古詩,所以積累了豐富的課外知識。在國小升入國中的素質測試中,她的語文成績獲得了全市最高分,為母校爭了光。

再想想自己,從讀一年級開始,我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看會兒書。平時,我喜歡在外出時拿上幾本好書,一有空閒的時間就閱讀。讀三年級時,媽媽幫我辦了一張圖書館的借書證,每個星期都會去借兩本書,因此便積累了不少的課外知識,使我的語文進步很快。特別是在寫作方面,我的日記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還發表過三十幾篇作文,稿費賺了三百多元。我知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離不開堅持不懈的精神的。

這一回,席維斯·史泰龍的《第350次堅持》又給了我啟示:許多失敗,其實如果肯堅持一分鐘,再多付出一點努力,是可以轉化為成功的。因此,我願意帶著堅持不懈的意志上路!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讀書,是人生的一個樂趣,讀一本好書,更是樂趣中的幸福。《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就是一本能讓人產生幸福的好書。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這是一本充滿愛,充滿人性,充滿靈性的家庭教育學專著。讀完它,我深深地被赫.斯賓塞富於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為他奇妙的開創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

“回憶一下我們的父輩,再回憶一下我們的童年,雖然我們已為人父母,但無不對孩提時代父輩們的哪怕是一點點善行和努力記憶猶新。種下好的品質,他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收穫。”就像我們種一棵樹,播一粒子,我們帶著愛和希望,帶著努力和汗水,那麼收穫,是一定的。所以我們無須跟孩子說善行有多麼重要,只要去做就好了,孩子們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會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孩子在想什麼?面臨怎樣的問題?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祕密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動物、有人物有夢境、有情緒,雜亂無章的塞在裡面。如果不經常開啟來看看,有一天當你不經意地開啟時,也許會從裡面跑出一隻老鼠來,嚇你一大跳。”我們平時經常不知道孩子們心裡在想些什麼,如何讓孩子開啟心扉,不知道怎麼溝通效果會更好,這十二張卡片的遊戲,或許會把問題輕鬆地解決,誰會拒絕玩遊戲呢?這樣在快樂的玩耍中就可以輕鬆的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他內心的祕密,幫他解決心裡的困惑,這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學習更有效。經過數年來的對小斯賓塞的教育和大量心理學的研究,我認為,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是最有效的。”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孩子們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最終讓孩子學會自我教育和自助教育。

“我認為,與自然界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教育中,寧靜、和諧、漸漸的發展、耐心的等待,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太劇烈的變化,急切的要求,則是有害的。”所以讓我們耐心的等待,陪孩子慢慢的成長,我們要善於抓住生活中那些小小的喜悅和感動,然後和孩子一起分享,我們種下了一顆種子,只需要給他提供陽光和雨露,然後就是靜靜的等待,只要你相信它是一塊金子,他就會發出金子的光芒,我們只是要去享受他會變成金子的`過程。

……

真正的有成效的“快樂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觀念;只有“快樂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求知慾、創造欲和自信心。我想,快樂應該是學習的真諦,是人生的真諦。

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是一個快樂的教育者,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快樂成長的空間,營造快樂的學習氣氛,創造機會,帶給孩子快樂的成就感。自己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人,用自身的影響力,去直接或間接影響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雨淅淅瀝瀝地下著。

昏暗的書房,搖晃不定的燈光。我輕輕蓋上封皮,眼神滯留在封皮上:黎明的光輝,襯著獻血染成的紅巖;血腥的風在雨中吹曳,五星紅旗在杆頂堅毅地搖擺;先輩們用鮮血染紅的旗幟,用黎明的光輝鑄成的五顆金星,在風雨中依舊耀著光輝,就像國民的血雨中閃亮著的共產黨員的意志。

手掌間,略顯陳舊的《紅巖》熠熠生輝。這是一部用血與淚奏出的悲壯篇章。這是作者用血跡斑斑的過往編纂的一本紅色經典。

《紅巖》講述著重慶的地下黨員與特務、叛徒進行著激烈的戰鬥,不僅是武器上的鬥爭,更是精神上沒有硝煙的戰爭。血腥之風颳著中美合作所,襲捲渣滓洞與白公館。先輩們在敵人的嚴刑拷打前毫不動搖、在烏黑的罪惡的槍口前毫無畏懼,心中永遠堅信黨會驅走黑暗迎來無限光明,心中充滿了對黨對共產主義堅定的信仰。他們堅貞不屈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

江姐,一位女共產黨員,人雖瘦弱,意志卻不瘦弱。與她一起為黨奮鬥的丈夫不幸犧牲,首級被敵人懸掛示眾,面對這沉重的打擊,江姐強忍痛苦,繼續完成黨交給的任務;被叛徒出賣後,面對敵人嚴刑折磨,江姐堅強

不屈。“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這是江姐在手十指連心的毒刑後寫下的。多麼可敬!多麼可佩!心永遠向著黨,任何的痛苦甚至死亡在黨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許雲峰,面對死亡視死如歸。 “他神色自若的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鏽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鶴立兩旁的特務,徑直跨向臺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

命令道‘走!前面帶路。’”看了書中臨刑前這段描寫,怎能不心潮澎湃,怎能不淚下!

還有劉思楊為掩護白公館齊曉軒等人安全越獄,倒在機槍的彈雨中,倒在血泊中,倒在用鮮血染成的紅巖上;“小蘿蔔頭”不懼危險為獄友送信……等等無不令人感動。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當年前赴後繼為國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們並沒被遺忘,革命事蹟被以各種形式相傳著,但事蹟背後的紅巖精神還在嗎?現在的人們,怎生得這堅強的意志?怎生得這無畏的精神?怎生得這為國的壯懷?怎生得這種勇往直前的氣魄?面對困難,面對挫折,自己是怎樣態度?撫著《紅巖》的封皮,不禁心生慚愧。不只是自我的慚愧,還有社會的慚愧。現在的人們更多地是在追求名利與金錢,這種紅巖精神似乎已經隱退。雖說現在是和平社會,但是這社會仍然需要這種紅巖精神。看窗下這川流不息的街道,繁華的城市、幸福的生活都是先烈們用鮮血、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怎能不珍惜現在的生活,銘記過去的英雄?

雨聲已黯然消失了,這城市慢慢迎來久違的陽光。我知道,我也該迎來我人生的光明瞭。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我很喜歡林清玄的散文,總覺得他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很難想像一個外表如此粗獷的有林旋風之稱的男人有著如此溫柔的情感,有著如此細膩的文筆,有著如此澄淨的心靈。今天讀了他的《寫在水上的字》,這種感覺愈發強烈了。不信,你也讀一讀這篇散文:

生命的歷程就像是寫在水上的字,順流而下,想回頭尋找的時候總是失去了痕跡,因為在水上寫字,無論是多麼費力,那字都不能永恆,甚至是不能成形的。

如果我們企圖停駐在過去的快樂裡,那真是自尋煩惱,而我們不時從記憶中想起苦難,反而使苦難加倍。生命歷程中的快樂和痛苦、歡欣和悲嘆只是寫在水上的字,一定會在時光裡流走。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閃滅中老去。

心如流水,沒有片刻靜止,使人在散亂中活著。

身心俱幻,正如在流水上寫字,第二筆未寫,第一筆已流到遠方。

愛,也是在流水上寫字,當我們說愛的時候,愛之念已流到遠方。

美麗的愛是寫在水上的詩,平凡的愛是寫在水上的`公文,愛是誓言是流水上偶爾漂過的枝葉,知道是落葉的因緣到了,樹葉才會掉下。在一群陌生人之間,我們總是會遇見那些有緣的人,等到緣盡了,我們就會如夢一樣忘記他的名字和麵孔,他也如寫在水上的一個字,在因緣中湮滅了。

生活中為什麼會有恐懼、驚怖、憂傷和苦惱?那是由於我們注視寫下的字,卻忘記字是無們在一條源源不斷的水上。水上的草木一一排列,它們互相併不顧望,順勢流去。人的痛苦在於前面的浮草思念著後面的浮木,後面的水泡又想看看前面的浮木。只要我們認清字是寫在水上,就能夠心無掛礙,沒有恐懼,遠離不切實際的夢想。

在洶湧的波濤與急速的旋渦中,順流而下的人,是不是偶爾抬起頭來,發現自己原是水上的一個字呢?

讀罷此文,我的思緒好久才從散文的意境回到現實中來。我們正在日益豐富的物質世界裡,多了一份機智,少了一份閒適,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在塵世中重溫“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泊心境,在紅塵中傲對“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心靈叩問?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今年寒假,我在父母的推薦下,買了日本著名作家——島田洋七的《佐賀的超級阿嬤》。一回到家,我就如飢似渴的讀了起來,才看了一個開頭,我就被“超級阿嬤”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給吸引了。現在我就把這本書的內容向你們介紹一下吧!

廣島原子彈爆炸後,昭廣的父親隻身回到廣島,卻因受核輻射而死去 。因無力撫養幼小的孩子,母親將年僅8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的外婆家。雖然生活極度艱苦,但樂觀的外婆總是有辦法讓日子過下去。外婆在屋後清澈見底的小河中間插了一塊木板,用來攔截從上游被水衝下來的食品;走路的時候在身後綁上一塊吸鐵石,用來吸路上的`廢鐵賣錢,阿嬤說:“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

每當昭廣說:“我們太窮,買不起好吃的。”阿嬤就會說: “窮分為兩種,一種是窮的開朗,另一種是窮的消沉,而我們是第一種。”在國小三年級時,昭廣想要學一項運動,可因為什麼都要錢,阿嬤推薦他練習跑步,從此以後昭廣每天早上都早早的起來跑步,後來他當上棒球隊隊員,非常感謝阿嬤在小時候幫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讀了這本書我非常感動,雖然阿嬤很窮,但是她活得很快樂。鄰里之間互幫互助,互相團結,過著幸福的日子。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最近我看了《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我覺得非常好看,這本書是美國的貝芙莉*克萊瑞寫的,他主要講了雷伊在國小二年級的時候看了一本書,作者是漢修先生。剛開始為了老師佈置的作業,雷伊一直保持和漢修先生的通訊,但後來,他覺得給漢修先生寫信,使自己正在一點點地改變,真正喜歡上和漢修先生書信來往,這一習慣,直至他國小六年級。

我覺得雷伊很可憐,因為他從小父母就離異,這給他心靈留下了很大的陰影。而我呢,從小就有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的關愛,我感到自己真是太幸福了。但正是他通過和漢修先生的不斷書信往來,從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從一開始敵視自己的父親到後來能夠站在父母的'角度而理解他們,體貼,和關心他們。

我覺得漢修先生是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他教雷伊怎麼樣做可以提高作文水平,把雷伊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還告訴他要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把平時自己開心的和不開心的都記錄下來,這其實也是鍛鍊我們的寫作能力。我以前一看到寫作文,就一個頭變兩個頭大,往往無從下手,我以後要向雷伊學習,養成天天寫日記的好習慣,爭取提高我的寫作水平。

我太喜歡看這本書了,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這本書將會深深地映在我的腦海裡!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天將降大任天斯人也,必將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題記

小時候,媽媽常常說我做事不愛動腦筋:“如果把你放到魯濱孫生活的荒島上去,我估計你連二十八天都過不下去,更別提二十八年了……”於是,感到萬分好奇的我就去尋找《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細細讀來,果真感受良多。 書中講述了一個驚險離奇的故事:主人公魯濱孫與朋友一起出航去南美洲探險,途中遇到了暴風雨,只有他一人被衝上了無人小島,得以倖存。魯濱孫一人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利用自己驚人的毅力和聰明的才智,克服了重重困難得以重生,最終獲救,重返文明社會。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魯濱孫燒製陶罐的片段了。我覺得他十分有智慧,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製造出一個簡易的窯,而且在多次試驗下,終於能燒製出像模像樣的器皿。同時,我也認為他相當樂觀,常常會鼓勵自己,給自己很多正能量,從而一直充滿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念。從故事的每一個小片段,你都能發現魯濱孫具有敢於冒險、樂觀、充滿智慧以及學會堅持的可貴精神品質,而這些美好的品質,正是我們這些常常依賴父母、依賴老師的“生活低能兒”們所欠缺的。 媽媽從我上國小開始,就抓住各種機會培養我的自理能力。

還記得是上一年級時,一個週末的早上,媽媽早早起床做好早餐,然後輕輕叫醒我:“懶蟲起床,懶蟲起床,今天我們學一項新本領——疊被子。”我一聽就來勁了:“好啊,好啊!”一骨碌就翻身坐了起來,身手敏捷地跳下床,站在媽媽身邊認真地學著。“先把被子翻過來鋪平,晾一會兒,再把熱氣散開,平均分成三份。”我迫不及待地操作了起來,呀,看上去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卻並非很容易呢!“媽媽,下一步呢?”我疑惑地問。“再把被子的兩邊往中間疊起來就可以了。不過,中間要留下一點空隙,以免被頭都擠在一起,不好看。”我在床的兩頭來回竄動,像一隻忙碌的小老鼠。由於我學得很用心,不一會兒,我就學會了這項本領,看著像豆腐塊一般整整齊齊的`被子,我的心裡呀,如同三伏天吃了一個大大的冰淇淋。

在媽媽的指導下,這幾年我的自理能力有很大的長進,學會整理房間,也學會了洗衣服、做簡單的飯菜,家裡來了客人,我也能落落大方地招待……媽媽逐步放心讓我獨自處理一些事情。而我,也深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學會動腦筋,只要你肯學,生活中處處有學問。 曾有人說過:“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就是如何生存!”處於求學時期的我們,一定要向魯濱孫學習他會動腦、愛思考、能冒險、夠堅持的可貴品質,這樣才能開闢出自己生活的新天地!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從心理學的角度,每一個人的特質與行為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在他的經歷中得到答案,要真正瞭解一個人,就一定要知道他的過去。同樣,作為中國人的特質,也應當從中國5000年發展的文化中去求解。

一、沒有安全感導致中國人有神經質的恐懼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除了三個黃金時代以外,動亂非常可怕,一個王朝取代另外一個王朝過渡期間的大混亂,總有三五十年,由政權的奪取到政權的安定,又要二十年左右。然後政權在腐敗,反抗力量再起,大混戰重新到來,陷入治亂相疊的惡性迴圈。中國人可以說是長期地生長在貪汙、混亂、戰爭、殺戮、貧窮里面,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因此中國人始終沒有安全感。

一直以來中國人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權利,也不曉得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讓中國人產生神經質的恐懼,這個也怕、那個也怕,自我保護意識特別強烈,“明哲保身”的思想一直在文化的傳承中被延續。

二、自私導致中國人永遠不團結

不必說國家民族,就個人來說,一個人如果貧窮太久,苦難受得太多,他對任何事情都會發生一種不信任的心理反應。中華民族經歷的災難與患難太多,因為他們相信的太多了,受到的欺騙也太多,每一次都在失望中落空。當一個王朝徹底推翻另一個王朝,讓人們在滿懷期待中再次得到的還是貧窮。

中國人太聰明,太聰明的極致一定是太自私。凡是不自私的行為,不自私的想法都會被譏笑成傻子。

團結的.意義是,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權利和利益拋棄一部分。比如現在有兩個圓形的物體,必須用刀削成兩個較小的方形才能緊密地粘在一起。中國人有句古話:“一個和尚擔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中國人希望自己不被削,削別人的,這樣怎麼能團結。

三、虛偽導致中國人缺乏誠信

中國人是諸葛亮式的虛偽,心裡想的與所做的事情完全相反,虛偽的行為導致中國人的誠信出了問題,也讓中國人習慣用錯誤掩飾錯誤,證明第一個錯不是錯!

中國歷史中不斷的朝代變化,中國的等級制度,讓中國人不敢說真話,明哲保身,這是歷史的劣根性。虛偽的個性讓中國人缺乏誠信意識,只求自保不顧及他人感受,也成為現在社會進步發展的桎梏。

四、心胸狹窄導致中國人的自卑與自傲

中國人狹窄的心胸造成中國人兩個極端不夠平衡。一方面是絕對的自卑,一方面是絕對的自傲。獨獨的沒有自尊,以至於中國人很難有平等的觀念。你如果不是我的主人,我就是你的主人。自卑的時候成了奴才,自傲的時候成為主人了。

中國人容易自卑,五千年來對人性尊嚴摧殘的封建力量不是一天天減少,而是一天天增加。春秋戰國的時候,君臣之間是平起平坐的,帝王和大臣坐在同一個榻榻米上,直到紀元前二世紀,西漢王朝的叔孫通制訂了朝儀,就是在劉徹當皇帝的時候,也就是儒家學派當權的時候,是皇帝成為了恐怖的權威。君和臣、官和民的距離越來越遠。到了十四世紀的明王朝建立了“君父”觀念與之後建立的“廷杖”的制度思想的結合,是中國人的自尊幾乎泯滅。

中國人容易自我膨脹,因為中國人“器小易盈”,見識太少,心胸太窄,稍微有一點氣候,就認為天地雖大,已裝他不下。

五、缺乏獨立思考導致中國人缺乏自省力

中國文化在春秋戰國時代是最燦爛的,百家爭鳴。但是,從那個時代以後,中國文化就被儒家控制。自從孔丘先生之後,四千年間,沒有出過一個思想家!所有認識字的人,都在那裡批註孔丘的學說,或批註孔丘門徒的學說,自己沒有獨立的意見。同時,五千年來,在皇權的統治下,中國人唯一的標準就是皇權的標準,以官的標註為標準、以官的利益為利益。積威之下,人味全失,而奴性入骨。

文化讓我們缺乏獨立思考的訓練,也恐懼獨立思考。所以中國人什麼都和稀泥,沒有是非、沒有標準,也缺乏道德的勇氣。

從孔子發展出來的儒家和儒家學派對中國人的影響十分深遠,一直到現在。但是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保守的,嚴格一點說是反對進步的。儒家學派有一種說法:“利不十,不變法”。就是說沒有百分之百的利益,絕對不可以改革。長久的崇古、不求上進,保守,使中國人喪失了創新的動力,因而也沒有了自我檢討、自我反省、自我調整的能力。

柏楊說:“我們的醜陋,來自於我們不知道自己丑陋!”每一箇中國人都不可控地傳染了中國文化中的病毒。歷史的本身我們無法選擇也無權判斷對錯,這些特徵雖然都單薄並且刺眼地擺在這裡,但是這些特性都可以在中國特定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求解,同時也可以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求證。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翻開《駱駝祥子》這本書,最先看到的是祥子沒毛病,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虎妞很合理想,劉四爺也不錯。看完這些,我猜想他們應該會有一個非常完美的結局吧。於是我就繼續看了起來。

這本書是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人力車伕——祥子的生活。祥子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善良淳樸,正直誠實,老實沉默的人。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痛苦還沒結束,廠主劉四爺的女兒虎妞看上了祥子,並想盡辦法,使祥子不得不娶了她,但他還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命運的挫折使他又繼續拉車,因為他還有希望,這就是小福子。後來小福子的自殺,給了祥子致命的一擊。這樣一連串的打擊使祥子喪失了對生活的渴望跟信心。他開始墮落了,他變的懶惰狡猾,極端自私,還耍無賴,最終流落成了一個狼心狗肺的街頭混混。

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要強,勤勞跟自信。他為了不再寄人籬下,為了自己三餐不愁,拼了命地拉車。他不在乎買到車的.時間離自己有多遠多長,認為自己混出個頭是早晚的事,三天、三個星期、三個月……就算是三年也能堅持住!一滴汗、兩滴汗,不知道多少萬滴汗,祥子才掙出這輛車。從風裡雨裡的咬牙,從飯裡茶裡的自苦,才賺出這輛車。這輛車是他的一切掙扎與困苦的總結果與報酬。他不怕苦、不怕累,每天一角一角錢的攢,不論嚴寒酷暑,風吹雨打,他總算是攢夠了一百塊,獲得了屬於他自己的車,有了他自己的車,就不用再受貸車時栓車人的氣,不用再敷衍別人,有了自己的車,睜開眼睛就能吃飯。

在他拉車的旅途中,有幾次不幸被病魔襲擊,一病就是個十天八天的,甚至幾個月!就算病得全身癱軟、拉車靠的雙腿都站不住腳,祥子也不肯服輸,他相信自己有強壯的體格、高大的身材,認為這點病不算什麼,他還能走路,還能拉車。祥子,就是這麼自信。似乎不論有著什麼,他都不會被打敗,他始終熱愛著老北平,對這裡的每一處花草,每一寸土地都是這麼的喜愛,但是,上天似乎專門與祥子作對,他買車過安定生活的希望破滅了。他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任何乞求跟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深刻地揭示了生產這個悲劇的原因。這個故事,反映了北平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命運與遭遇。祥子本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他熱愛生活,熱愛北平,但一系列的挫折使他恨透了整個世界!

祥子最終他還是被這個社會的黑暗打敗了,他放棄了自己堅持已久的理想,失去了生活的原動力。我們要以祥子為戒,堅持自己的理想,永不放棄,否則可能就像祥子一樣走向不可回頭的深淵。

讀後感的作文 篇10

我最近讀了一篇文章叫《瘋羊血頂兒》,這篇文章寫了一隻名叫血頂兒的盤羊的故事,他的名字是有來歷的:他剛一出生就遭到了黑母狼的攻擊,他的母親猴戲為了保護他,被黑母狼咬死了,那時候血頂兒還不會跑,他眼睜睜地看著猴戲死了,猴戲的血濺到了他的頭上,他立刻反應過來自己現在的處境很危險,於是他拔腿就跑,很快就跟上了盤羊的隊伍,躲過了一劫,頭羊繞花鼎給它起了一個很血腥的名字叫血頂兒。

血頂兒長大以後,時時刻刻都在想著為母親報仇,殺死黑母狼,其他的羊覺得他一定是瘋了,所以管他叫瘋羊血頂兒。他把自己本來很漂亮的盤成花狀的角磨成尖刀似的“武器”,有一天他看到了黑母狼的三隻小狼崽,他先殘忍地踩死了一隻,又用兩隻尖尖的角像串糖葫蘆一樣串死了剩下的`兩隻小狼崽。他和黑母狼之間的戰爭開始了,黑母狼一次一次地上了血頂兒的當,血頂兒又一次一次地躲過了黑母狼的攻擊,最後決戰的時候,血頂兒打算與黑母狼同歸於盡,但是他的同胞為了他們自己的安全出賣了血頂兒,結果血頂兒被黑母狼咬死了。

我覺得血頂兒很勇敢,他敢於給母親報仇,作為一隻羊他敢和狼發生戰鬥;他很有毅力,當別的羊吃飽了以後晒太陽休息的時候,他卻在烈日下不停地奔跑,鍛鍊身體,忍著巨大的痛苦在石縫裡磨著自己的角;他很聰明很機智,在與母狼作鬥爭的時候他想盡了辦法,很多次都把母狼打得落花流水。

血頂兒的這些品質也值得我們學習!

標籤:讀後感 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