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暖春》的電影觀後感範文

電影2.27W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暖春》的電影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暖春》的電影觀後感範文

《暖春》的電影觀後感範文1

我看了這部電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小花的命運是多麼坎坷。

從影片中,我瞭解到一個善良的老人(即寶柱爹)得知小花是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後,就收養了苦命的小花. 寶柱媳婦——香草,過門多年未生小孩子,得知寶柱爹收養了小花時,以為他想當眾出她的醜,就十分生氣。同時覺得小花的到來加重了家庭的負擔,多次在她孃的精心安排下,一次又一次地想送走單純的小花,但最終都沒能得逞……於是,她就處處針對小花,動輒就打小花.但小花從沒怨過她,還處處忍讓她.

隨著鏡頭的推移,我越來越被小花善良純潔的心靈所深深感化了。片中演到:香草喝藥的時候,藥太燙了,手一時拿不穩,藥連同瓷碗一起打翻了,一些藥還倒在她的腳上,疼得她“哇哇”大叫。恰巧寶柱外出抓藥去了,老人又下田了,只有小花聽見。小花聞聲就跑去扶她。她反倒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地推開小花。這一推可厲害了,小花的手紮在碗片上,一雙小手被碗片扎得直淌鮮血,叫人看了怪可憐的。可小花忍著傷疼,跑去請人幫忙,而自己就只不過上點藥就罷了。當時她可是拼了命似的去幫助那位平時處處針對她的香草。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 善良、純美、博愛才是人性中最寶貴的財富,它可以讓人的心靈接受陶冶,得到啟發。更重要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本性。

為何如此說法呢?因為善良包括了寬容,它可以讓人有一顆包容之心,包容別人的一切過錯,不會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善良包括了諒解,若不能諒解別人的苦處,又怎樣能包容別人呢?善良包括了捨己為人,小花如果不是處身設地的為香草設想,香草受到的疼痛之苦一定會更多。

最後,小花憑藉著善心,感化了香草,她倆的隔膜因此消失了。大家也得知寶柱當初也是個孤兒。從此以後,一家人和和氣氣地生活下去,小花還成了村子裡的`第一個大學生呢! 讀完大學後就回家幫助這塊土地上的孩子,這結局中有一句話在我耳邊響起:“這片土地陪伴了我快樂的童年,這裡有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愛,是愛讓我快樂成長……”。

看完了這場催人淚下的電影,我感到十分欣慰。通過該片,讓我領略到人間真情的呼喚。真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像小花那樣善良的出色學生,弘揚真善美,用愛心呼喚愛心,讓世界充滿愛心,像小花的人陸續出現在這塊文明的土地上。我能行的。

《暖春》的電影觀後感範文2

《暖春》講訴了一個偏遠落後的剛滿足溫飽的小村莊裡發生的故事。

寶柱爹收養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小女孩兒小花,在當時各家只顧得上自己吃飽飯的情況下,寶柱爹的行為是別人不可理解的。這之中也包括他的兒子兒媳,特別是兒媳一位公公嘲笑自己生不出孩子才撿回來一個野丫頭。於是她千方百計要攆走小花,而小花卻不屈不撓,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嬸孃的態度,也改變了外人的態度。這一切源於小花的勤勞懂事,為他人著想。

劇中的小花雖然只有七歲,但她確實有一種全心全意為他人付出的精神。她藏著胖嬸送的雞蛋要留給爺爺吃,做飯洗衣,掰玉米粒,只為了減輕爺爺嬸嬸的負擔,到最後大學畢業她選擇了回鄉任教,這依然是一種奉獻自我回報社會的表現。

但《暖春》給人的感動絕不止這些,它還飽含著人性的美麗。劇中最初推卻小花的“麻木不仁”的村民以及“自私”的村長他們都是善良的人。即使是惡狠狠地對待過小花的嬸孃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她也會為小花的行為所感動。

而最讓人感動的應該是劇中的爺爺!兒子兒媳送來的十分難得的雞塊,他全部讓給了小花。一位年邁的老人因為小花而與兒子兒媳分了家,儘量讓她吃飽穿暖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而就是這樣一位幾乎沒什麼勞動力了可以享享清福的老人,卻義無反顧背起一捆柳條,放下,再背起一捆柳條,再放下...即使在大雨天滑到,摔傷,待到天晴,他人會繼續!因為他要送小花去上學!

在多少人眼中看來無法理解的事,他卻做得那麼順其自然,那麼理所應當!

影片的高潮無疑是在村裡組織為寶柱家捐錢捐物的大會上,村長用顫抖的'聲音向大家訴說了一個藏了二十多年的祕密----寶柱也是一個抱養的孩子,寶柱爹這一輩子就沒討個媳婦兒!

可以想象在那時一個年輕男子因帶著一個小孩而無法得到姑娘的眷顧。但他卻一心一意愛著那個孩子,不抱怨,不求回報。他孤單了一輩子,可他的精神世界卻非常富足!

當那個孩子長大成人,他已經老去。可是當又一個無依無靠的小孩子蜷縮在他面前,他骨子裡的那份責任感再一次被喚醒!於是他毅然決然揹負起了養育消化的重擔。雖然他已年老體衰,身體單薄,可是他的形象卻是那麼高大,彷彿一座豐碑,讓人不得不景仰。

《暖春》的電影觀後感範文3

今天,我看了《暖春》這部電影,感受非常多。

影片的內容大體是這樣的:二狗子在街上撿到了一個暈倒的女孩,一位好心的老爺爺在誰也不願意要她的情況下收養了她。可是他的兒子和兒媳婦卻不願意要,尤其是兒媳婦,因為她自己生不了孩子,所以怕別人說閒話。第二天早晨,小女孩醒了,見到老爺爺非常害怕。老爺爺安慰她並給她飯吃,小女孩就不害怕了,她告訴老爺爺:她叫小花,今年七歲,是個孤兒,收留她的人家對她不好,成天從早到晚打她,不給她飯吃。

一天,小花看見別人玩“摳字”的遊戲,就在旁邊學習,幾天下來,她學會了25個字。爺爺聽了非常感動,便想讓她上學。爺爺家的生活條件也不好,他便砍柳條回家,教小花編籃子。小花學得非常快,不久就攢夠錢上學了。她經常考第一,爺爺非常高興。

而兒媳婦,總是想方設法把小花弄走,可每次卻被小花感動。但小花一點兒也不恨她。小花聽說吃螞蚱有助於生孩子,便每天放學後悄悄跑去捉螞蚱。終於有一天,她捉夠了一百隻,送給了嬸孃(爺爺的兒媳婦)。嬸孃非常感動,不再討厭小花了。

後來小花考上了大學,爺爺非常欣慰,拿著證書擦了又擦。而小花,她如願以償地當上了一名鄉村教師

村長公佈了一個瞞了三十多年的事情:老爺爺的兒子其實也是一個孤兒,是他收養的。

這個故事讓我體會到了老爺爺的博愛。兒子、兒媳婦都反對,他卻不丟棄、不拋棄小花,依然那麼疼愛她。我清楚地記得,一次吃雞時,老爺爺一邊嚥著口水,一邊說自己不愛吃雞,讓小花吃。這是多麼偉大的愛!它甚至勝過了母愛!這是多麼博大的愛!不管是親人、陌生人、大人、小孩,他總是愛著一切。當我看到老爺爺砍柳條砍得那麼賣力時,我看到小花手破時爺爺滿臉心疼,我的`心怦然而動……我還體會到了小花的懂事、寬容和孝順。她在爺爺家住,不僅非常聽話,還幹非常多家務:做飯、洗衣服、打掃屋子……嬸孃對她那麼不好,還經常冤枉她,她什麼也沒說,依然幫嬸孃幹家務,並想盡方法努力幫她治病。小花有了什麼好吃的都捨不得自己吃:人家送的雞和雞蛋,小花眼巴巴地望著盤子直流口水,也得先等爺爺回來吃;鄰居送的白大米,送給了嬸孃和叔叔吃……看完了這部影片,我非常感動,我想到了我的幸福生活:美味可口的飯菜、溫暖舒適的家、寬敞明亮的教室、實用多樣的文具……我會更加珍惜我的幸福生活,同時也想幫一幫像小花這樣的貧困兒童。

《暖春》的電影觀後感範文4

故事發生在:貧窮的村子裡,有一位老人家,他十分和藹,一天一個小女孩從上河村裡跑出來,由於,很多天沒有吃東西,結果,餓暈了,那位好心的老人家收留了她,當小女孩醒來的時候很怕老人家,老人家遞給小女孩她奶奶做得小風車還給小女孩吃大餅,老人家問她:“你叫什麼名字?”她說:“我叫小花。”嬸孃自己生不出孩子就十分討厭小花,三番兩次的把小花趕走,第1次,嬸孃想把小花送回上河村,騙小花說:“小花,陪嬸孃去超市一下。”但被爺爺發現了。第2次,嬸孃想送給別人對小花說:“小花,嬸孃帶你去騎自行車好嗎?”小花馬上上了自行車。嬸孃把小花送給了別人,小花拉著嬸孃的衣服不放,嬸孃把小花放在那裡走了,小花連忙拉著嬸孃的自行車,一不小心,小花摔了一跤,但是,小花不怕,還要跑,嬸孃騎得太快了,也摔了一跤,就這樣小花回家了。我認為這一段叫:“害人始終是害己。”

過了一天,小花拿著奶奶給她做得小風車,她突然看到了一隻白母雞走出去,小花就偷了兩個雞蛋,一隻手拿一個,對藍天看了看,往左邊看,看到了嬸孃用手拍了小花的一隻手,一個雞蛋掉了又拍了另一隻手,另一個雞蛋也掉了,嬸孃又把小花的小風車踩得破爛不堪,小花很害怕,哭哭啼啼的說:“嬸孃,別踩了,小花在也不偷了……”這裡我認為小花不應該偷雞蛋,偷是不好的行為。

過了幾天,小花上學了,放學時小花取出鉛筆,對教師說:“教師,你以後改我作業可以用鉛筆改嗎?”教師不假思索的'問:“為什麼,難道你家很貧窮嗎?”小花說:“鉛筆改了用橡皮能擦掉,用紅筆就擦不掉了。”教師說:“好。”過了一天,小花趴在牆上做作業,聽到嬸孃在說:“你也幫我抓些藥來,我也沒了。”叔叔說:“你的藥吃了一年也沒用,不用了。”嬸孃說:“那你幫我抓一百隻螞蚱來。”又過了幾天,小花抓到一百隻了,但,聽到嬸孃的叫聲,馬上跑進去,沒想到被嬸孃推了一把,手上流了許多血誒,被嬸孃看到了,小花馬上找根奶奶,讓根奶奶幫嬸孃治傷,根奶奶看到小花的手讓根爺爺去幫小花包紮。嬸孃問根奶奶:“小花的手怎麼樣了?”根奶奶說:“流了那麼多血,能不疼嗎?”根奶奶剛走小花就拿著一碗用螞蚱做的藥給嬸孃吃,並說:“以後的藥我來幫你煎。”

“是愛,讓我成長,讓我明白,生活中不止是血是濃的!”

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令人感動的鏡頭卻很多。忘不了,小花為嬸嬸生孩子而去抓螞蚱,忘不了的鏡頭太多太多,可使我最感動的是一個字:“暖!”

《暖春》的電影觀後感範文5

開學前,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和部分年級的學生觀看了電影《暖春》,起初我被影片中美麗的自然風景深深的吸引,隨著小花的出現,美麗的風景與殘酷的社會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我的心境也隨之急轉而下。就像平靜的湖面投入了重磅炸彈,波濤翻滾,淚水也被激盪而出。

就電影本身而言,故事中沒有跌宕起伏的的情節,而且略顯老套,剪輯似乎也非常生硬,然而每一位觀眾還是被深深地打動,我認為是源於片中演員表現出的真情實感,細節的刻畫自然演繹出的人間真愛。從小花第一次懇求爺爺到第二次懇求嬸孃別把她送走;從小花剁雞菜、放鴨子到給爺爺做飯;從小花雨中接爺爺到節省作業本只是為了讓爺爺少砍些柳條;從小花給嬸孃送自己做得最好的貼餅子到為嬸孃捉螞蚱並救助受傷的嬸孃,深刻地表現出小花的純真,善良,勤勞,懂事和寬容,從而融化了嬸孃曾冰冷的心,也感動了所有人。爺爺一生孤苦艱難度日,卻收養了兩個孤兒,並竭盡所能將其養大成人,此愛之大可謂海之浩瀚天之寬廣。

有人說小花的故事像一股清泉,洗刷著心靈。希望這股清泉也能流淌過咱們的心靈,洗去些許凡俗虛假,衝淨咱們心裡的“小”。爺爺就是一個天地好人的形象,也是咱們的榜樣,祝願好人一生平安,好人好夢。

故事的結局正像我所祝願的那樣,是美好的,然而心中仍舊酸澀,我在思考,為何會發生小花的故事呢,為何孤兒得不到妥善的安置和應有的保護呢?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加之又是偏遠的小山村,似乎發生這樣的事情還是極為可能的,然而它真真的反映出社會保障體系的問題,國力不夠強大,社會保障體系必然落後和不完善,即使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社會保障能力有了非常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能夠真正的滿足人民的`需要麼,可以肯定地說還是存在的非常多的不足之處,跟先進國家相比還是有非常大差距的,也許這就是人們積極儲蓄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咱們作為公民有義務為國家的強盛貢獻力量,作為一名教師更重要的事情盡所能培養教育出更多的對國家對社會有用有益的人才,逐步地發展咱們的國力,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告訴咱們,只要咱們有信心,更加的努力就能使咱們的國家更加的富強,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讓小花的故事永遠的成為曾經流淌過咱們心靈的清泉,成為永遠的記憶。

《暖春》的電影觀後感範文6

我看了一部電影《暖春》,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小花,家在上河村。小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去世了。一個沒有孩子的夫妻收留了她,可是沒過幾個月,自己也有了孩子,所以經常打罵她,讓她幹活,把她當丫鬟使。她逃了出來,四處流浪,餓得倒了下來。當我看到這裡的時候,感動的流下了熱淚,我感到無比慚愧,我比起小花,實在是太幸福了,雖然我家不是非常富有,但是我有疼愛我的爸爸。媽媽所有親人。可是小花小小年紀就失去親人,沒人疼愛她。

小花幸虧遇到了爺爺,他收留了小花,可家裡人不同意,小花整天干活,幫爺爺種地,爺爺給小花買了雙新鞋,她不捨的.穿。再看看我吧,總是纏著媽媽要這要那。媽媽一買東西,我也要讓媽媽給我買,不然我就坐到地上哭,因此,我的衣服和鞋子都裝不下了,有許多都送人了。

小花喜歡寫字,自己偷偷地學,爺爺見了,每天砍柳條編筐賣錢來供小花上學,小花非常懂事,坐到上學的錢來之不易,非常刻苦學習,每次都考全年級第一。

想想我平時都不愛寫作業,這麼好的環境下都不好好學習,而小花要一邊幹活一邊寫字學習,我有時不聽話,到了商場就要這要那,但小花卻非常懂事,從不亂要東西。用本子卻非常節省,用過了用橡皮擦了再用,而我現在用一元的本子都覺得不好,都買兩三元的,有時用到一半就不用了,唉,要是小花有一本像我這樣的本子,不知要多麼愛惜節省。

有一次,爺爺去山上砍柳條,到了下午,外面下起了大雨,可是爺爺還沒回來。小花趕緊披上雨衣去找爺爺。爺爺跌倒在路上,小花見了,拋下雨衣,向爺爺那走去,背起爺爺向家走去。沒有小花這一救,爺爺早就死了。看到這裡,我不禁低下了頭,每當下雨時,如果我沒在家,媽媽總會去找我給我雨傘,但我從沒給媽媽送過雨傘,就算媽媽被雨淋了,我也從不擔心。叔叔和嬸孃都沒想到給爺爺送傘。而小花這個被撿來的孤兒卻送去了傘。

小花放學回家,看到嬸孃的腳被燙傷了,去扶嬸孃。嬸孃把小花推到了地上,手都破了,但小花沒在乎,連忙去叫鄰居胖嬸來給嬸孃搽藥,胖嬸看見小花的手破了,說我先給你搽藥,而小花卻讓胖嬸先給嬸孃搽藥。小花每天給嬸孃搽藥,我心想,如果換作是我,肯定不會給嬸孃送藥,而小花沒有記恨她,反而每天照顧嬸孃。 嬸孃一次一次 想讓小花走,但小花仍然沒有記恨她,小花終於用她那真誠感恩的心感化了嬸孃,叔叔。我以後要向小花一樣刻苦學習,聽話懂事,有一顆感恩的心,要知道是愛讓咱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