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蘇軾中秋節的詩句4篇

中秋節9.45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詩句吧,詩句是高度凝練的語句,集中地反映著社會生活。還苦於找不到好的詩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軾中秋節的詩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軾中秋節的詩句4篇

蘇軾中秋節的詩句1

1.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穡罕話追⑵廴四魏危〕朔綰萌ィ?た脹蚶錚?畢驢瓷膠印m餃ス鵪沛丁H說朗喬騫飧?唷?/p>

2.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李商隱:《霜月》

4.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5.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6.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李賀:《馬詩·大漠沙如雪》

8.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9.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10.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蘇軾中秋節的詩句2

1、銀漢無聲轉玉盤。——蘇軾《陽關曲》

2、中秋誰與共孤光。——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3、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蘇軾《念奴嬌·中秋》

4、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陽關曲》

5、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6、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蘇軾《念奴嬌·中秋》

7、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8、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蘇軾《念奴嬌·中秋》

9、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10、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蘇軾《念奴嬌·中秋》

11、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別餘。——蘇軾《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12、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蘇軾《陽關曲》

13、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14、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1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蘇軾中秋節的詩句3

1、七絕·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2、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中秋見月和子由 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鳴露草.

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4、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秋涼 一作:新涼)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蘇軾中秋節的詩句4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為作者醉後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絡的範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無限熱愛。

上片表現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重寫天上。開篇“明月幾時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通過向青天發問,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以下數句,筆勢夭矯回折,跌宕多彩。它說明作者“出世”與“入世”,亦即“退”與“進”、“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以上寫詩人把酒問月,是對明月產生的疑問、進行的探索,氣勢不凡,突兀挺拔。“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幾句,寫詞人對月宮仙境產生的嚮往和疑慮,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間”,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重寫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實寫月光照人間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兩句,承“照無眠”而下,筆致淋漓頓挫,表面上是惱月照人,增人“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骨子裡是本抱懷人心事,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於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並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結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願,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詞的下片,筆法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渾厚,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錯綜複雜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嚮往,既富於哲理,又飽含感情。

這首詞是蘇軾哲理詞的代表作。詞中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永恆的宇宙和複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區域性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