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實用】清明節的作文集合六篇

清明節2.71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清明節的作文集合六篇

清明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是清明節,聽父母說今天是民間傳統節日,也是中國重要的節日之一,俗語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濛濛細雨而至,他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著濛濛細雨到來了。

今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叫起吃早飯,拿起火,紙,鋤頭掃墓去了。著路上的荊棘,順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太太的墳前。爸爸把火點燃之後,我在上面放上火紙放上鞭炮我們又冒著小雨,準備去另一個太太的墳上,花,草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著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著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點燃火時拿出火紙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來越大花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快樂,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快樂,所以我向往清明。

清明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清明節,所以放假了一天,我們準備組織去果園看看,各種樹的花,瞭解春天的生機勃勃。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月4日至4月6日之間,也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大家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今年的清明節,我們要去踏青,尋找春天。

到了下午,我們集合之後,便開始上了路了。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看到了許多用粉筆畫的圓圈,裡面彷彿寫著什麼字,上面還蓋著紙燒完的灰。我不明白那是什麼,便問媽媽:“媽媽,你看地上用粉筆畫的圓圈是什麼意思?”“這是那些遠離家鄉的人無法回家上墳,所以在這裡燒些紙錢,祭奠和懷念自己已故的親人,希望他們在冥界過的更好一些。”媽媽回答道。

我們在路上悠閒的騎著自行車,時而快,時而慢,時而說,時而笑……不知不覺,就到了果園。

走進果園,先看到了蘋果樹、桃樹、杏樹、杏梨樹等幾種果樹,其中杏樹開的最好了,一朵朵潔白的小花,那麼聖潔。只要輕輕搖一搖樹枝,那白色的花就像雪一樣紛紛揚揚的飄灑下來。

走到前面,在往果園深處走,你可以看到一從綠油油的小苗,仔細觀察會發現在綠葉的掩護下,有許多小白花藏在哪裡,有的還是花骨朵呢。

等享受完美景後,我們開始返回了,在返回的途中有看到了玉蘭花、迎春花和梅花,他們依依不捨的在跟我們打著招呼,爭先恐後的再跳入我的眼簾,想讓我欣賞他們的美麗,感受它們的魅力,分享它們的快樂。

我們今天走進了春天,看到了漂亮的花,欣賞了美麗的景,感受到了春的勃勃生機。春天,充滿了能量,孕育著希望。此時,果園花朵爭豔;秋天,果園瓜果飄香,美麗的果園將會是碩果累累,一片豐收的景象!我期待著。秋天,我一定要再去果園,收穫果子……

清明節的作文 篇3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節可隆重了,咱們家的祖墳分佈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著,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咱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了許多,接著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並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咱們後輩的孝心。最後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讓我大學聯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祖先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奶奶逝世後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祖先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咱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咱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

清明節的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出自於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我們迎來了又一個清明節,這一次學校組織我們六年級來溫嶺烈士陵園掃墓。

早上,我來到學校,就看見了同學們興奮的樣子,很顯然,大家為了這一次的掃墓一定做了充分的準備,竭盡全力的遵守學校的規定,到了7點20分,我們上路了。一路上聽見的都是同學們的說話聲、笑聲,過了漫長的20分鐘我們不知不覺地走到了溫嶺烈士陵園,大家都漸漸的閉上了嘴,不說話了。進入陵園,周圍有樹木、樹叢,一片綠色的景象。老師帶領我們來到平臺上,四周安靜極了,頓時一片肅靜。主持人讓我們唱起了隊歌,背誦《弟子規》,接著,主持人駱普生說:“請老師、同學們,摘掉帽子,低頭默哀3分鐘。”我沉默低下了頭,腦子裡不禁浮想聯翩,浮現了一幅幅那一些些因救人而失去了寶貴生命的先烈們,他們那一種為黨為革命為人民而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

漫長3分鐘的默哀的時間到了,接下來,蔣老師帶領著我們圍著陵園繞了一圈。在這一些墓碑中,我看見到了有許許多多的`“無名氏”,雖然,我不知道他們叫做什麼名字,但是我知道他們曾經肯定是為黨為革命為人民而拋頭顱,灑熱血過。我將手中的小白花放在了一個“無名氏”的墓碑上,雖然我這一朵小白花算不上漂亮,從各個方面來說,我這朵小白花可能連及格都算不上,但是這花畢竟是我一心一意做好的,是我對這些先烈們的尊敬。我知道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是由那一些先烈們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熱血而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的讀書,成為那一些對國家對人民有好處的人,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對得起那些先烈們的犧牲。

清明節的作文 篇5

一年一度,“清明”又悄然向咱們走來,這是世人與故人對接的日子,我想起了時下國人的殯葬文化。

最近這些年,咱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手頭寬裕了,思想禁錮也打破了,這本來是好事,卻也有負面效應。在對喪事的處理上(權且叫做殯葬文化)就有表現,大有回潮倒退之勢。

城裡,有時在馬路上碰到送葬的隊伍,可謂浩浩蕩蕩:有吹吹打打的樂隊,有抬著紙轎、紙馬、紙人的儀仗,有手舉招魂幡、身穿孝衣的親屬,緩緩有序,招搖而行。好像只有越辦越大,才表現出對已故長輩的尊重。

再有,就是每年的清明、寒食節、春節前、忌日,都要給故去的親人送“錢糧”,就是買了紙錢到各處去燒。入夜後,在一個路口就可能有好幾夥人,各自圍著向上竄動的火苗,大把大把地把紙錢續進去。先是冒出黑煙,然後是留下的灰燼被風吹得到處流竄,大大的汙染了環境。

聽說鄉下就更厲害了,許多人故去後,已不火化,“通融”一下,就仍整體下葬,佔據一片黃土。

更有甚者,一些有權、有勢、有錢的人,不僅活著要享盡富貴榮華,死後也要安逸、排場,一擲千金,大造墓地。

這就使我想起了那年去澳大利亞旅遊時,在墨爾本見到的墓地。咱們都知道,澳國地廣人稀,土地資源比咱們豐富得多,但那裡每個墳墓規模都很小。而且有一種應該叫“紀念牆”的建築,上面密密地刻著故人的名氏,在旁邊凸起的小臺上插著小小的一束鮮花,表達對逝者的懷念。難道他們簡樸紀念故人的理念不值得咱們學習嗎?

過去常講,咱們是唯物主義者,死去就是生命的消失,也是一種物質轉化,逝者是沒有物質享受的需求的,只要活著的人常思念他們的恩澤,學習他們的長處,就是最好的紀念,最大的慰籍。不知為什麼現在有些國人對此卻崇尚轟轟烈烈,熱衷大操大辦,攀比之風有增無減,這些不值得咱們反思嗎。

清明將至,咱們應該紀念,也需要思考,於是就有了我上面這些或許是多餘的,不該在此時講的話。

清明節的作文 篇6

他和她都老了,很老很老。老到那隻他娶她時送的銀鐲子,已經被磨損的看不清花紋;老到他為她戴上銀鐲的手,已經變得顫抖。清明時節雨紛紛,讓人想起那時的他和她。

他年輕時,也是個皮相極好的小夥;她年輕時,也是隔壁村裡愛漂亮又樸實的農家女。或許是一天,她揹著揹簍在清明的小雨中,偷採了爛在山中的白茶,在溫泉邊奢侈地用茶泡腳,遇見了他;或許是那年清明早起,本想拜隔壁的阿婆的墳,卻迷迷糊糊地拜成了他家的。總之,好像是緣,兩個人拉拉扯扯,走到了一起。

菱葉縈波荷s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簪頭落水中。

他替她戴上了銀鐲子,穩穩地。

親戚鄰里們說,她嫁得好。她是農家女,卻真不會做菜做飯。每天早晨,他揉好面,真好饅頭,煮好豆漿,她便起來了。每年清明,她準會吃到她做的清明饃饃。聽她講晉文公,介什麼推。他是文化人,也是愛讀書的農村人。他是說過怎樣做清明饃饃的,酒米,棉花草……她不在意的聽著,因為她知道,他會做給他吃。

後來他們有了一雙孩子,他是嚴父,她是慈母。他做父親可做得真好,孩子們還未入學,他便把他們抱在腿上,講講氣壯山河的歷史人物,長長的中華歷史。那會兒農村,有哪家孩子受這般教育,他是前瞻遠見式人物。每每過節,他也會應時節講講玉兔嫦娥,年獸,晉文公,介什麼推的。他講這些時一向嚴肅,板著臉,唔,他說敬畏文化和歷史。她在孩子面前,不怒自威。但對村裡的其他鄉親,他卻熱心到不行。哪家有困難,他手一揮,便把他們的小半積蓄借了出去,再借,再借。可她很少制止他,因她深知他內心的善良、熱忱以及執著。她是慈母,也是良妻。在全家人都得緊肋褲腰帶時,他再借錢出去,她也只能一抿嘴裡的苦澀。在他心裡,四周的鄰里,均是骨肉至親,村子裡的每個人,都與他有著同一個姓氏。慈母和良妻,她扮演得並不完美。那時無油無鹽的飯菜,她也會做,卻無法像他做的那般,美味可口。良妻只能在夜晚,坐在燈下,等她的丈夫從大隊下班回來。

再後來他們的孩子長大了。

他們給她買了電飯煲,她終於可以煮香白的米飯,雖然有時夾生。他們可以供養他們了,田裡的農活在逐漸減少。她經常在午後,同他踱到後面的竹林打麻將,口中哼著老舊的歌。竹林裡的鄰里都是和他們差不多年歲的。一群老人顛三倒四地打牌,稀裡糊塗地開心,一元兩元的不謂輸贏。

更後來他們有了孫子,他和她在慢慢變老,他的執拗勁更厲害了。他接孫子放學,孫子今天的拼音還沒掌握牢。那會兒教育開始現代化了,漢語拼音可重要了。他犯起了倔,把孫子往路中間一放,直到孫子把拼音念得滾瓜爛熟,他才用自行車把孫子載回家。她只是在聽到糟老頭的倔脾氣後,想起了當年那些借走的錢。轉眼間利息已經回來,黃二孃的雞蛋,王五的魚,張小子的桑葚……這次他所堅持的,說不定也是這因果的鏈吧,她笑了。再是清明,他又講起清明寒食的來源,是為紀念叫介子推的,介、子、推。她想起他給孩子孫兒們講的語句,年年都講,連她這個農村老婦都記得了。

後來他們更老了。他開始經常傷風咳嗽,她倒還健康,時時照顧他。

有一次他不知從哪裡聽來醫生給他用的藥不對,犟脾氣一犯,竟然咳嗽了也不吃藥。於是她便偷偷跑去告訴醫生。醫生趕至,責怪他生病還那麼武斷,居然不遵醫囑。他臉色鐵青,知道是有人告了密。她呢,就當他是一時犯倔脾氣了,管他呢。

但她突然生了病。突然,忘記了怎樣喝水,怎樣咽飯,怎樣穿衣。好像一剎那,她把什麼都忘了。她果真是老了,老得認不得經常玩的麻將,甚至,有時,連他們的孩子也不認得了。但她唯一記得的,依然是他,他的模樣、聲音,熟悉而清楚。自從生了病,她變得有些小孩子了。去城裡最好的醫院住院,她定要他陪伴,子女守著是不行的。他也老了,在醫院守了幾天,竟傷了風,但仍不忍離去。

冥冥之中,他們都感受到了什麼。她在孩子的勸說下,縱心裡不捨,也急急忙忙地遣他回家休息養病。他說,好,明天來看你。

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她要回家了。他早早出發,站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等她。她慢慢下車,他慢慢走近。夕陽很暖,他牽著他的手,慢慢回家。

她想起了介子推,在很久很久以前,寧願被火燒死,也抱著樹不放,不離開母親,不下山的人。她不懂介子推的深意,只知道,她也想的,不離開他們,不離開安謐的村莊,他們的家。

又是清明,門口開花的的玉蘭樹因小雨變得疏落。空氣裡泥土開出芬芳的小花,一如那年清明雨中的茶香。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人,漸漸遠行。孫女要向他學做清明饃饃,她知道,或許明年,他就老到做不動了。酒米,棉花草……她依然沒學會呢。她,他和他們的子孫去給祖先上墳。雨一直不停,落在葉面,落在泥土上,匯成細流,和他們的光陰一同逝去。或許有一天,他們也要這麼,長眠地下。她想,誰也免不了呢。

那一天來臨之前,她想和他,慢慢共老:那一天來臨之後,他願同她,靜靜靠在一起,躺在土堆一隅,看清明,煙雨紛紛。

標籤:六篇 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