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精選】清明節的習俗作文八篇

清明節1.99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習俗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清明節的習俗作文八篇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1

俗話說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可以踏青還可以做清明果,下面我就來說說清明果是怎樣做的吧。

奶奶先把青剪回來,接著把青選二遍,過濾一遍,然後用100度的高溫水把青煮成糊狀。等它完全冷卻下來,再煮一下,就可以開始做清明果了。

想要做好清明果,首先當然是餡料豆沙和菜要好。菜是奶奶當天就剁好的,豆沙是要煮過,把它煮成泥一樣時在加糖,這豆沙是算成餡料了。材料都準備好了,“開始做清明果嘍!”我激動萬分地叫著。

爸爸拿來一個大大的盆子,盆子的表面銀光閃閃,足有兩個籃球那麼大。爸爸吃力地把糊狀的青倒在盆子裡,好像那一盆子有4斤重。

爸爸又倒了入許多面粉,那麵粉,猶如天上的繁星那麼多。接著,我用上了喝奶的勁把盆子壓住,爸爸用手反覆揉捏清糊,清糊全黏在爸爸的手上。但一陣青草的香味撲鼻而來,爸爸把手往上一提,用力往下推,重複這種動作,那一開始淡淡的青草香,頓時便隨之而去,緊接著是一股春天的香味,那香味裡交雜著花和草的香味,讓人沉浸在這美妙的世界裡。

最後,就是包清明果了,我從青團上捏起一個小團,搓成一個圓,再把圓用大拇指從中間慢慢往下壓,邊壓下去還要往外慢慢延伸,最後成一個碗狀,就可以用來包餡料。我勺了一團豆沙放進裡面,用手封住口,“不好”我大叫起來,“我的餡料漏出來了”怎麼辦,媽媽對我說:“別小看做清明果,它是有方法的。”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又試了一下,這次成功了。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媽媽把剛做好的清明果放進鍋裡蒸,吃著自己包的清明果,我心裡比吃蜜還甜。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2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一般是在 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到了春秋時代,晉國公重耳逃亡在外,在飢寒交迫之時,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的隨從,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

晉文公無奈只好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帶母親出來,誰知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於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便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禁火吃冷食。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晒晒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各地的不同,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浙江南部各地採摘田野裡的棉菜(又稱鼠麴草),中草藥書上稱“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搗柔,餡以糖豆沙或白蘿蔔絲與春筍,製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來格外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節的到來就意味著能品償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在一些地方,於清明頭一夜,把雞鴨卵煎熟,染成藍黃雜色,在卵殼上加以雕鏤成畫,作為冷食禮品贈送

據說吃畫卵,在隋唐時盛行全國

。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麵,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製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清明節的英文標準譯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從20xx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臨近清明,學校組織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下午,我們手拿小白花,排著整齊的隊伍,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向烈士陵園。

大約步行了二十分鐘,便到達了目的地。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在烈士陵園裡寬闊的道路上。來到一個巨大的碑下,我們停止了腳步,舉目望去,碑上寫著“永垂不朽”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碑下,一個潔白的花圈靜靜地“躺”在上面,那兩根漫天飛舞的布條像眼淚似的在為英雄們感到悲傷,旁邊鬱鬱蔥蔥的幾棵大樹發出“沙沙”的響聲,似乎也在為烈士們哭泣。正當我們滿懷悲傷情緒為烈士們嘆息時,少先隊員代表朗讀了為烈士們精心準備的悼辭的聲音傳到了我們耳邊,他們聲情並茂的朗誦使我們原本沉重的心情又抹了一層悲痛。

“請全體同學為烈士們默哀一分鐘!”隨著大隊長的這句話,我們都低下了頭,一分鐘過後我們又抬起了頭。“請各班同學為革命烈士獻花!”一曲鏗鏘有力的《歌唱祖國》突然響起。我的心不由一震:沒有烈士們,怎能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沒有烈士們,五星紅旗怎能那麼鮮豔?我們一定要好好感激烈士們!於是,我鄭重地將手中的小白花獻給了烈士們。此時此刻的小白花不僅代表了我們對革命烈士的敬意和感激,而且還表示出我們會好好學習,繼承革命先烈樂於奉獻的光榮傳統!

祭奠儀式結束了,我們又在公園裡玩了一會兒,我躺在一塊大石頭上想: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而我們卻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整天做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而且還時不時地惹長輩生氣,我們實在太不應該了。“排隊了!”一聲叫喊打破了我的思緒,我立刻爬起來,跟著隊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烈士陵園。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4

清明節前一天為什麼不能上墳

清明節即將到來,清明節上墳已經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清明節上墳有什麼講究呢?

從時間上講,民間流傳著前三後四的說法。也就是說,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後四天上墳都是可以的。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這是工作事業較忙的人為自己找的藉口。

傳說清明節陰間要開大會,沒有子孫的人不能參加。參加大會的人必須舉著子孫送的旗子才能入場。因此,現在清明上墳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的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所以,清明節上墳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之前,而不應該在清明節之後。

清明節當天上墳可以麼?可以。但應該早一點,通常應該在早上8點鐘之前。不然就失去意義了。

清明節的前一天上墳還有一種說法。這一天有人稱寒食節。最好也不要在這一天上墳。

清明節上墳是一種祭奠先祖體現孝心的很好的形式。平時很少去祖先的墳上,借清明節去看一看,在墳頭上加點土,有漏洞或坍塌的地方補一補,的確是件好事情。

但是清明上墳可不要亂動,不能把那些東倒西歪看上去不整齊的石頭扔掉,換成漂亮整齊的石塊。總的原則是不要亂動,只加不減。就是不要輕易亂動祖墳,泥土和石頭只增加不要減掉。不好看不整齊的石頭可以在其外面再加一層將其包住。

還有一點,將祖墳修得金碧輝煌並不是件好事情。很多興旺的家庭因此敗落下來。

上墳是有禁忌的。

第一,下午之前去上墳,因為那個時候還屬於六陽時,陽氣比較足,不容易在分地被一些陰性的東西騷擾到

第二,不要隨意吃肉、大蒜等味道大的食物,這些東西比較腥氣,傳統上都歸為葷菜。一般祭祖的時候為了表達對祖先的敬重,都應該戒食一日

第三,衣著不要太過鮮豔!一些女孩子穿著大紅、大紫的衣服去上墳,或者穿著太暴露。有一種可能是惹怒自己的祖先,還有一種就是撩起別人祖宗對你的興趣。我就曾經遇到過一名女孩子,因為某年清明時候穿著大紅的風衣去拜山,最後出現很多不適症狀的情況。

第四,在墳地不要隨意亂走、亂跨。尤其是一些男同胞,表面上膽子比誰都大,也絲毫不講究尊敬與否,在別人的墳頭上跨來跨去。有一些人因為這種亂跨,導致那一年好幾個月都觸黴頭,生意慘淡。這種例子很多,有機會可以單獨開個帖子來講。

第五,絕對不要在青壯年的墳前逗留、嘆息! 他們的早夭固然很可惜,但是他們由於似得太早,或多或少都帶著怨氣。而青年的死亡中,相當一部分直接或間接和感情有瓜葛,你如果在他們的墳前逗留、嘆息,他們對你產生的感情、怨恨乃至羨慕嫉妒恨,甚至半夜來敲你的門,都是你自己惹的。切忌不要隨意嘆息,有話留在心裡比說出來更好。

第六,吐痰、大小便,不可大意。一些人吐痰吐習慣了,一不小心就吐到了別人的墳前。和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個道理一樣,或許你只是一個習慣,但對方或許會覺得你這是在挑釁,尾隨你而行,那就大為不妙。大小便則不用說,雖然很多農田、山林就是個天然廁所,但是沒有輪到你上,不該你拉的時候你就是得憋著。而且,在這裡我要說明一下,我們很多所謂被鬼上身的現象的入口,就是我們的陰竅。在清明節的時候,你膽敢菊花外露簡直是自尋死路,沒有鬼跟著你也有山精野怪跟著你,切忌切忌。

此外,可能有一些朋友對拜山的業務不瞭解,不清楚如何處理那些祭品。祭品是可以帶回家吃掉的,但僅限於自己家的人,傳統上是沒有把祭品分給別人的習慣。但所有的祭品,都應該在自家的灶臺上拜訪一個小時,以免吃下去對自己有害。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5

今天是4月5日,轉眼間,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已到來了。清明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如祭祖、掃墓、踏青、植樹等。清明節這天呢,要紀念逝去的先人,還要去給他們掃墓。

一大早上,奶奶買來“三生”——雞、魚、肉,奶奶把這些菜蒸好,準備了一些酒杯、酒、紙錢、香,還有剪好的清紙,就帶著我們就出發了。

一路上,我看見了小河裡面,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小魚兒,在清澈的河水裡游來游去;看見了那盛開著的桃花,在春風中搖曳著、微笑著;還看見了那路邊的小花,在陽光的沐浴下還傳來一股清香。我便摘了幾朵小花兒,編成一個花環,準備放在老外公的墳前,來表達我對老外公的思念。這時我想起一首關於清明節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可今年的清明節卻意外地沒有下雨,反而豔陽高照。真奇怪呀!

當我們來到了老外公的墳前,奶奶便拿出菜和酒,舅公公掃掉墓碑上的灰塵,然後用刀砍了一根樹幹,插進墳旁的土堆裡面,把清紙掛上去,然後倒了三杯酒,用打火機把香點好,燒了一些紙錢,雙手合十的同時嘴裡還說了一些想念和保佑的話,最後我們都鞠了三個躬表示哀思。

掃完墓,我們收拾好東西,等紙錢燒成灰燼,才離開了老外公的墓地,清明節是我們可以拜祭和懷念祖先的節日,同時也可以欣賞和擁抱大自然。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著濛濛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著路上的荊棘,順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後,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眾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我們又冒著小雨,準備去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著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著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後,我們又拿出紙錢(清明節習俗作文500字)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的光臨!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7

古代詩人杜牧曾經說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一次清明節的到來,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來表達我對古人的思念之情。

年年的4月份,都是萬物復甦、草長鶯飛的季節,在這個月裡,會有一個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百感交集、心情鬱悶的日子,燕子傳言鶯送信,過了春風就是情牽意惹的清明瞭,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猜到了吧!這個日子就是清明節。在清明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出去掃墓、上墳,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

說了這麼多了,我想大家還不知道清明節的習俗吧!讓我告訴你,清明節除了講究禁火、吃生的食物、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傳說這是因為清明節要禁火,為了預防寒食冷餐傷著身子,才讓人們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對了,清明節還有許多名字,例如:冥節、鬼節。按照清明節的習俗,在當天,人們掃墓時要帶一些食物、水果、紙錢、酒等物品到墓地,然後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等到目前的幾株香燭燃燒完後,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最後行禮祭拜……

在清明節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去到烈士陵園為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弘揚共產主義信仰和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的烈士們掃墓,他們真可謂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啊!他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他們的精神與江河共存!我尊敬他們,我敬仰他們。他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因為有了他們這些無數的英雄們,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如果沒有這些列士們,就不會有中國的繁榮昌盛!沒有這些烈士們,就不會有現在的美好生活!他們的輝煌業績,將永記史冊,青史留名。

我們是幸運的,不但沒有生在戰爭時代,而且還有還有蒸蒸日上的好日子,讓我們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的明天!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8

清明節這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不僅杏花開了,而且天氣非常地好。有一首詩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寫的。

清明節到了,我們當然應該去掃墓了,去紀念死去的親人和朋友,紀念死去的將軍們。他們雖然死的很早,但是在我們的心中,他們仍然活在世上。這個節日是既開心有悲傷的,如五一二大地震時,死了很多人,但是我們要去墳墓邊紀念他們。

清明節的時候踏青是最好不過的了。清明這天,青草、嫩柳都發芽了,出去玩一玩的話,可以有著清新的空氣,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到清明節,喜愛放風箏的人都會去外面放風箏,這也是節日的一種習俗呀!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所以說,就有了清明節插柳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