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精選】端午節日記模板合集8篇

端午節2.14W

一天將要結束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因此我們要寫好日記了。日記寫什麼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日記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端午節日記模板合集8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接著放入糯米,但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裡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接著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裡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是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裡,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夠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夠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裡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日記 篇2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端午節日記300字:端午粽飄香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吃粽子。我決定和媽媽一起動手,包美味的小粽子。

花生、豆子和米被媽媽摻在一起泡好了,葉子也放在開水中煮好撈出,泡涼水了。我按捺不住興奮,順著一個方向開心的攪拌起米來了。哦!對了,還有蜜棗。告訴大家,我媽媽其實也不會包粽子,她請了位阿姨當幫手。我一定要好好的學習,以後就可以包粽子給爸爸媽媽吃了。

阿姨超級厲害。只見她拿起了三片葉子,就跟變戲法似的,一下就窩成漏斗狀了,抓了一把米,又在中間放了一顆棗,接著又放了些米,直到填滿為止,只見她用手指壓緊實,又把口封好,打了個結。就這麼幾下,粽子就包好了。

長的三角粽和短的錐型粽,包法其實差不多,三角粽只是粽葉捲成漏斗的時候多轉一圈,身型因此比較細長,其實包粽子外觀不是最重要,不管什麼形狀,最要緊的是一定要包裹緊,不能讓原料漏出來。

我有模有樣的學著,可怎麼也不會弄。阿姨告訴我手不能鬆,一定要壓緊,這樣才不會鬆散而且口感會更好。在阿姨的幫助下我終於包好了個三角形的'粽子,樣子怪怪的,可我還是特開心。

聞著家家戶戶飄出的粽香味,我感受到了傳統端午節魅力。煮好的粽子如果吃不完,可以在冷卻後放到袋中放冰箱冷凍室,吃的時候拿出直接蒸或是煮熟就可以了,味道是一樣的。

端午節日記 篇3

從睡夢中醒來,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從人們的笑聲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美好和神聖。端午節的早晨既讓人鍛鍊了身體,又讓人們知道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兩個雞蛋,我們就便揹著包袱來到了三角山的腳下,我們順著山間那蜿蜒盤旋的小路,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到了龐大的岩石、強壯的綠樹、香氣撲鼻的鮮花、活潑的昆蟲、清澈的小溪,綠油油的小草......

走著走著,我們終於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俯視下方,人們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樓房,條條川流不息的街道.......

站在山頂上,就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令人流連往返。走了一段路,我們都筋疲力盡了,就坐在大岩石上,欣賞著美麗的風景,吃著香噴噴的的飯菜,讓人更加貼近大自然,體會出大自然的神祕和絢麗。伴隨著人們的吶喊聲,天空中的無數小水兵羨慕極了,也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天空中雖然下著濛濛小雨,但大家一點都不遺憾,而且更加喜歡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經是七點多了,吃著我媽媽包著美好願望的粽子,心裡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節的早晨,我們又盼望著明天,我們每個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端午節日記 篇4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全家人都在奶奶家過的,我們剛到奶奶家的時候,什麼都準備好了,我們開始包粽子。我在一旁看他們包粽子,媽媽包得琳琅滿目,各種各樣,爸爸知會包三角形的粽子。

粽子包好了,現在可以煮粽子了,我和爸爸一起看電視,媽媽在煮粽子,爺爺奶奶在看妹妹心裡樂滋滋的。爺爺說:“妹妹長得真我。”奶奶說:“那是肯定的”媽媽煮的粽子好了,我們全家吃粽子,爺爺奶奶看妹妹。我們吃完了,爺爺奶奶開始吃粽子,媽媽看妹妹,我和爸爸又看了一小會兒電視,爺爺奶奶吃完了,我們在奶奶家玩了兩個小時,爸爸說:“我們走吧”。

我們走了,這一天我們過得很快樂。

端午節日記 篇5

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偉大的愛過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後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後,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寧波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

《我們的節日》一書,還為我們介紹了植樹節,勞動節,母親節,建黨節,建軍節,七夕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節等節日的來歷和活動方式,讓我們在愉快的閱讀氣氛中領略了我們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節日,對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印象,更讓我們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日記 篇6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所以奶奶提前兩天就在家包粽子了,今天剛巧我也休息在家,想跟奶奶也來學學包粽子。

只見奶奶熟練地拿起三張粽葉在粗的一頭捲成圓錐體,然後放進米還在中間放一顆又大又甜的蜜棗,最後包成小腳一樣,快速用一根繩子繫好,一個粽子就完成了。看著奶奶包得那麼容易,輪到我就不行了,第一次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先把三片粽葉捲成圓錐體,然後放進米,剛用力一塞粽葉就給我塞破了,米流了一地,第二次我想包小點兒就不會破了,於是只拿了二張粽葉,包的時候並沒發現底部有小洞沒包緊,所以塞米的時候一直塞不滿,好像連上了一條大河似的,低頭一看才發現底部有一個小洞,白花花的米流了一地。第三次總算包好了,就是一直有點像“粽糰子”,不管了,反正也都包好了,到了晚上,奶奶把粽子煮好了,我找到了自己的“粽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細心、耐心,那麼任何難事都會成功的!

端午節日記 篇7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因為端午節在五月初五,所以又稱重五,也稱端陽。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比較典型的有:紀念屈原、紀念傣族的大英雄巖紅窩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區,關於端午節的來歷也各不相同。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有:賽龍舟、帶香囊、吃粽子和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賽龍舟和擊鼓是為了驅趕走魚蛟蝦蟹,別去吃屈原的屍體。這一天,人們還要在小孩的頭上用雄黃酒畫一個“王”,在門口放上艾葉、菖蒲,在身上噴上雄黃水,讓五毒——蛇、蠍、蜈蚣、蜘蛛、壁虎不上身。最有趣的要屬碰蛋了,我們每個人準備一隻熟蛋,在上面塗上顏色碰,誰的蛋殼碎了誰就輸了,誰的蛋保留到最後就是第一名。

真期待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呀!

端午節日記 篇8

5月5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的節日,它最吸引人的也就是包粽子,一家人在一起歡樂的包著綠粽子,這是最讓人開心的事。

首先,一家人一起去採蘆葦也就是粽葉,才完後,把粽葉放在水缸裡讓它泡泡,用清涼的水去滋潤它那青綠的面板,讓它盡情的吮吸清純的鮮奶,大概半天的時候,它就變得溫順了,沒有先前的那種青蠻一碰就碎;下一步就是將它放在鐵鍋裡煮,這是為了讓它更加的順從,不在反抗。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一部了——那就是包粽子,我拿來一個大盆,裡面放著米和水,手伸在裡面格外的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