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過年的隨筆15篇

春節1.2W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過年的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過年的隨筆15篇

過年的隨筆1

今天雞過年呢!

側身望著陰雨霏霏的院子,她漫不經心地說。那會,我和她一樣坐在火爐邊不肯起來。我順著她的目光看過去,並沒有見到院子裡有雞的影子,不明白她怎麼突然想到這個。

她見我沒吭氣,很是無趣。回身拿起小方桌上的糖盤來抱在懷裡。盤裡裝著村上常見的芝麻糖,每到年關,人們用大揹簍大揹簍的紅薯剁碎放在大鐵鍋裡,加麥芽糖發酵熬煮成粘稠紅黑的糖稀,年三十晚上摻些炒好的芝麻花生進去做塊切片。這種糖一向是她的最愛,以往都是自己做,但自從上了歲數她就再沒有力氣去做這些事,只在縣上買些現成的回來待客。此時,她慢吞吞的捏起糖塊笨拙的塞到嘴裡,“咔嘣”“咔嘣”地使勁嚼著。

“你牙疼,少吃些糖才好!”我說。

“莫事!混心焦吶。怕是要死了的!吃了上個月的藥了,總也不見好。以前哪有三十天還吃藥的道理,今年真是要死了吶,啥好東西都吃不成了!哎——”她看看手裡捏著的.糖塊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頓了頓,顫巍巍的放下糖盤,抹了一把嘴邊粘著的糖渣站起身來。

“今天雞過年呢!下雨,哎——”她扶著門框一臉擔憂地看著外面,喃喃自語著。

過一會,她信步走了出去,站在已經打溼的院子裡。風和雨朝屋這邊打過來,她的腿往後趔趄了一下,又站定,單薄的身子倔強地挺了挺,將被風吹亂的短髮撩到耳後。“這麼冷,你背上衣服都溼了呢!”我提醒她。她默默地轉身走到屋簷下,依是擔憂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怕啥!打不溼的……正月七年級下啥雨喲!”她嘟囔著,一臉的不甘和不滿。

終於有三隻雞張著翅膀伸著脖子從竹林子裡竄出來,直奔火爐屋後面的雞圈。

“哈!你們到底還是曉得回來!”她一如見到兒女般的欣喜,尾隨著它們朝雞圈那邊奔去。

實際上,她只剩下這三隻雞了。就在一個月之前,也就是她住院的時候,那時候屋裡有六隻清一色的烏骨雞。她喜歡養烏骨雞,常說烏骨雞燉著吃是大補,逢年過節自家殺上一隻,餘下的還可以給兒女吃。可是,那日她頭暈的老毛病犯了,被隔壁的女人送到醫院一住就是上十天。等她從醫院回來,就只剩下眼下這三隻還勉強活著。原先也想著讓兒子或者女兒回來幫她喂上一回的,可是她竟不敢說。“人都顧不上,怎還顧得了雞?!”她能想到,他們一定會這樣說她。三個兒女都忙,兩個在給別人打工,一個退休了在家得帶她的重孫子。她住院了,他們得輪換著到醫院陪她,各家都有各家的娃娃、丈夫或媳婦要伺候,她不願意給兒女添堵不說,更不願意讓兒女知道她還養著家禽的。

兒女們怕她摔跤或是生病,老早就不讓她幹活了,他們說她老了,老了就要服老。可是她一直不痛快,在她看來,作為一個農婦,餵雞、養豬、種菜、撿柴這些都是繼續活著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老了就是連這些都不要了嗎?她不嘆息了。嘆息也沒用,兒女讓她進城一起住,是她自己不願意的。

她開始嘗試著偷偷地做點什麼來打發白晝漫長的天光。先是收拾了原先荒蕪的菜園子,種下萵苣、辣椒、蔥蒜和韭菜,順著菜園子的籬笆再栽上幾窩撿柴時順路挖回來的蕙草。後來,她託人買了雞仔偷偷放到後院養。養雞仔簡單,只需要在房前屋後拔些青草,再給它們吃一些苞谷雜糧就能把它們養肥。打這之後,她也沒那麼心慌了,一整天沒人跟她說話的時候,她就跟雞說話,跟那些開著一圈圈黃花的蕙草說話,跟綠油油的菜苗說話。

如同現在,她站在雞圈門口一邊倒進去一早拔來的新鮮菜葉,一邊愛憐的看著它們圍在她腳邊爭食。

“你們今天過年哪!過年下雨……管他的,下雨你們也要吃,吃了好下蛋吶!”她笑著跟那三隻雞說。

見我站在旁邊,她指給我看“喏,就是中間那隻,下蛋極大個兒的!自從我住院那次之後再沒下過蛋。開春了,我要多買一些好下蛋的。”

過年的隨筆2

外面炮竹聲聲,快過年了。又是一年,平安就是福。

小時候,春節是手中的一塊小鍋白糖,是一年中唯一的一套新裝,是父母精心烹製的一桌美味佳餚,是大年七年級的早晨,歡呼雀躍著,只為從地上撿到的幾根沒有燃過的小鞭炮竹。長大後,春節是用父母給的壓歲錢來實現的,和三兩同學好友的一份相約:一起合影,一同逛街,看花燈和東北秧歌,,,現如今,春節只是一年一度的一種習慣,是簡簡單單的一份希冀,知足常樂的一份相守和為家人自己的一份企盼。為這又一年的平平安安,欣慰和滿足,為依然能歡聚於已年過八旬的父母身邊而知足慶幸,為下一年的健康和平安而誠摯祈願。

新舊更替的每一年,習慣善始,善終。行一善事,結一佛緣,心到佛知。以真心真情對待身邊人和事,以平常自然之心對待一年中的得與失,以溫婉平和的色調和張馳有度的節奏多過人生的又一年。

隨著零星的炮竹聲此起彼伏的間隔逐漸縮短,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節日的特殊心情漸漸侵襲著我。這一週裡,每天按計劃把家裡和生意上的事情一點一點開始整理直至井然有序,給自己一個滿意的收尾,以便在新一年啟動一份亮麗嶄新的開始。

那個昨夜突然說喜歡上我的男孩,不管是因過年而心血沸騰的衝動,還是毫無惡意的玩笑挑逗,那些喜歡關注自己文字的青年,有些偶遇於這座小城,有些終生不將謀面。不管是匆匆擦肩過客,還是現實裡的永遠兩不相知,,在這即將掀過去的一年記憶的史冊中,或許也都會留有你的痕跡,串成我又一年生命中深淺不同的回憶,直至下一年的春節,漸漸模糊,漸行漸遠,,,在我們所有中國人共同擁有的節日裡,我會為所有能記得的朋友誠摯的祝福。

而那個遙遠的令我依舊心痛心念的人,不管我們最終是團聚,是重逢,還是依然兩岸相隔難續前緣,我知道,新一年或N個新一年裡,你依然會偶爾不請自來夜半入侵我的夢,或甜蜜或感傷,或悵然或期待,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還活在我的夢裡,棲息於我的心中,繼續給我下半生綿綿無期的陪伴。只要活著,希望就不會泯滅。哪怕永遠的兩岸相隔,有希望就有生存的勇氣,愛的期待。未來的生活裡也依然偶爾會浮現無數張你不同表情的臉。該珍藏,該忘記,是緬懷,是捨棄,未來的時光最終會給彼此答案。如果太早知道了一個電影的結局,肯定沒有懷著未知和猜測慢慢欣賞來的有趣。生活裡,自己雖是導演,也亦如此。

人生最深刻的幸福滿足與悲傷心痛不是大喜之日的聲張慶賀和大悲之時捶胸頓足的哀嚎 而是生活最細微之處於平平淡淡之中對得到和失去的感知感悟。感謝年少時的窮困貧寒,讓童年的記憶裡沒有物質的奢華唯有簡單純粹的快樂,感恩青年時的經歷曲折,能夠行萬里路,領略世界的博大,感知自己的渺小。感恩現在的此時此刻,,在又一年的歲末依然能靜下心來端坐桌前真切的表達感恩,,。

習慣著喜歡著這種簡單的生活,擁有自由寬鬆的時間,生活中的各種愛好和情趣不因年齡增加而遞減,堅持守護著一份獨處的寧靜和整潔,偶爾有幾本喜歡的書籍陪伴,偶爾擦肩而過卻能溫暖彼此銘記心頭的朋友,點綴充盈著生活。總是想起那句話,如果生命不能延長,生活質量必須濃縮。

曾有人讀我的文章說,“第一次見到這麼真實的寫自己的人:生活的跌宕起伏不能掩蓋你那顆對生活熱烈嚮往乃至於漸趨平和的心靈掙扎,有無奈後的清淡、有相遇相知的感恩,有融合於自然美景的跳躍,也有對時光流逝的悲傷。可謂細膩溫柔婉轉多情,這樣的一個女子,體察入微,生活的磨練不會對她的心有任何的損傷,只有美好的點滴回憶,” 在飄渺虛幻的網路,現實裡幾乎兩不相知的'朋友,能僅從字裡行間讀出這份瞭解,網路怎會寂寞,生活又怎會孤獨。

收拾書籍的時候,衝一杯“雪山雲綠”,讓馥郁與清香瀰漫在房間裡,不慌不忙,安安靜靜的整理書桌上一年的心靈堆積。偶爾清啜一口香茗,聽著輕輕流淌的音樂,感受節日的氣氛在周圍慢慢降臨,喜慶冉冉攀升。在有限的空間感受無限的情感恣意蔓延。當一首久違的老歌再次響起的時候,我如同這座小城期待已久遲遲不來的片片雪花,悄悄飄然落地,,心被溫暖感動最終安然釋懷漸漸融化。當炮竹如流星在漆黑的夜空倏然劃過瞬間華麗綻放,我似乎也如一粒花蕾,喜悅在心,輕輕開花。卡薩布蘭卡這首老歌就像一個情人獨霸了節日裡我音樂的最愛,有人說,一個人聽歌,其實自己已不是聽眾,如醉如痴時,歌手是自己。

春節前夕,寧靜的夜晚,一個人聽歌,寫一段心靈的隨筆。可以恣意放縱自己的心緒,可以刻意體味孤獨,可以深深感受思念,也可以放輕鬆心情,想些詩意浪漫,溫暖幸福。可以似有所等,又無所盼的端坐網路的一端。一個人,自己會更是自己,不會有人群裡喧囂浮華後的失落,而夜晚更會完整的屬於自己。窗外街巷歌廳茶館飯莊幾許喧囂浮華,不盲從,不躁動。安然於室,靜靜聆聽生命的本真和自然。兩個人在一起可能是快樂幸福,也可能是折磨痛苦,學會暫時適應一個人的生活,簡單,純粹,快樂為自己而快樂,最難得是能夠體味一個人也可以是幸福,因為真正懂得了享受孤獨,心智已是真正的成熟,能夠完全體會獨處的快樂。懂得了孤獨,就懂得了愛。也更懂得如果愛,會深愛,把愛和生命珍惜。

生存需要技能,需要智慧,更需要品行;生活需要品味和情趣,更需要懂得愛與孤獨,才能為自己留下更深更廣的空間。

過年的隨筆3

進入臘月,紅紅火火的商場就已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年貨,川流不息的街頭湧動著購買年貨的男女老幼,臨街的店鋪裡播放著祝福新年的歌曲,大街小巷洋溢著過年的氣氛。

每到農曆的臘月,身邊的姐妹們已計劃為父母購買年貨送節禮。街坊鄰居,叔伯大嬸也都忙著備年貨,購置糯米,磨成麵粉做炸果、醃製臘肉等。而我憧憬的是在他鄉工作、求學的兒子回家過年時的幸福景象。

傳統的中國年,賦予人們太多的光陰韻味。在每一次過年的團聚中,人們把親情,友情,愛情,夫妻情,兒女情,演繹得蕩氣迴腸、洶湧跌宕。怎奈,相聚背後就是再一次的分別,再一次的離開,又是再一次的守候和期待。

因為人們行走得太久,漂泊得太遠,掙扎的太累,壓抑得太苦,回家過年,正好可以撣去兩肩的重壓,在濃濃的家居氣息裡,安然睡一個好覺,可以敞開情懷,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把真實的生活,把日子的濃釅拿捏得恰到好處,把心中的情、心中的愛揮灑得酣暢淋漓;回家過年,就是跟家人團聚,天各一方的親戚朋友,又能集中在一起,姐妹兄弟,又可以集聚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欣慰,夫妻和悅,兒女開心,閤家歡暢!

臨近年關,對於那些外出謀生的人們來說,多了一份對鄉情的眷戀,對故土的魂牽夢縈,對家園的念念不忘,對親情的`依賴和嚮往。過年,無形當中成了一種紐帶,成了一種媒介,或者說,一種不遠千里萬里奔向一處的契機和動力,有著太多的刻骨銘心和念念不忘。

年少時總盼著過年,希望自己快快長大,早日成熟;年過不惑時,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對青春年華羨慕懷念不已;如今容顏漸失,又感嘆人生太倉促,生命一天天在流失。的確,在人們心裡的天平上,永遠難以平衡,於是便有了許多無謂的煩惱與憂愁!“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其實,上帝是公平的,只要我們開啟心門,就會有陽光照進來。

過年,曾是我兒時的期盼。在那貧瘠的歲月裡,過年意味著穿新衣,吃好飯,拿壓歲錢,有多少過年的美好往事留在記憶中。如今,雖然成年後不再渴望過年,小時候那種充滿喜悅與期盼的感覺也已漸漸消失殆盡,但我依然嚮往回農村老家過年,在那裡,可以尋找舊日的時光,享受親情的溫暖,回憶童年的美好!

記憶中的老家,總在我眼前縈繞,兒時的一些記憶就像母親珍藏在箱子底裡的那段細布料或幾張舊糧票。

雖然老家只是一個能夠遮風避雨的地方,那些年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老家卻給了我很多快樂和溫馨的回憶。兒時過年的景象像一場場電影清晰地在眼前放映……

剛進臘月,父親就計劃著把母親餵養一年的大黑豬殺了過年。隨後邀請叔伯還有堂哥幫我們家殺年豬,母親和姐姐們在鍋屋(廚房)裡忙碌,蒸籠裡冒著霧氣騰騰的白煙,鐵鍋裡燉著豬頭肉燴蘿蔔,柴灶裡騰騰地燃燒著的火焰映紅了母親和姐姐的臉龐。哥哥把豬泡泡吹成氣球形狀綁在竹竿上在村頭巷尾亂竄,惹得四鄰和小夥伴們羨慕地說:老魏家殺豬過年了,真啦饞!

隔壁三嬸在房前屋後攆雞逮鴨,哥哥挑著豬泡泡為三嬸幫忙趕雞鴨,沒想到卻幫了倒忙,雞鴨被哥哥挑著的豬泡泡嚇得飛上了屋頂、樹梢,氣的三嬸直跺腳!

母親炸丸子,姐姐蒸饅頭,父親忙著給親臨寫春聯兒。年味就像一縷縷誘人的芳香在我家小院裡瀰漫。

正月七年級早上,我跟著哥哥和小夥伴們把過年的氛圍推到了及至。穿著難得的新衣新帽新鞋,滿村子裡跑著拜年。雖然嬸子大娘打發的只有一包果子,一捧花生或一根甘蔗,但小夥伴們捧著戰利品個個喜笑顏開,讓我記憶頗深。

過年,是一種民俗,更是一種文化情結。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過年是歲月對我們的贈品,如果把過年比做人生的驛站,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是匆匆過客,每一站都有它不同的風景。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人生顯得是多麼短暫。儘管人生之路充滿風霜雨雪和灌木荊棘,與家人團聚好好過一個幸福年,是人們的美好向往和期盼。

過年的隨筆4

在西安的日子裡,每年回家也就是過一個春節才回去,一年之際,鄉下的變化很大,到處都是現代化的新房,你會發現人們的思想在不斷地變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現在已經是臘月下旬的時間了,人們都忙著準備所有要過年的貨物,在城裡,你會看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燈籠,在樹梢上點綴的很有別致,真的就是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氣氛。

這幾天的火車站,擠得水洩不通,陸續回家過年的人不少,都與家人團圓過個祥和的新年。在當地的街上,各類的蔬菜都在呈現迅速式的漲價,在冬季,很多蔬菜都是外地進回來的,就是當地農民,也僅僅只有白菜、蒜苗等,其他蔬菜冬季地裡沒有的,而對於那些已經蓋起新房的人們,則更是不一樣了。

當然,對於老家的舊房,它依然是滄桑的歷史,過去的歲月都會在這裡印記,讓我回憶很多往事。

就如我在山水畫中提到,很古樸的老房子位於大山中,顯得它是田園的生活,老家的山中土房,真正才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在山水中的感受,在你看到石板房頂冒出幾縷青煙,便是一種寧靜的感受。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純樸,一種城市的喧鬧的生活,總會是讓人覺得很枯燥,那種農家的小院,顯出我對自然的嚮往。現在的老家那裡,已經越來越覺得冷靜了,因為,很多人已經搬遷了,都到公路邊蓋房子了,半山腰中的土方已經慢慢地清靜了,或者你想看到哪一戶人家高高掛著燈籠和紅色的對聯,一處農院沒有人煙,總會覺得少了些什麼?更讓人覺得冷談。每一個人都是覺得過年人多很好,人越多就越吉祥,能發財啊。

其實,每一個地方習俗都不一樣,小時候很渴望過年,能覺得有新衣服啊,有新的壓歲錢啊,這邊是童年的喜趣。而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要對這個社會的政策是很好的,新的生活觀念也得到較大改善,不過,臘月的最後幾天,人們還真的很忙,要備齊的年貨都差不多了。尤其是在除夕的這一天下午,人們都要準備上香表,小鞭炮等到祖墳上燒香,據說有的地方,還炒四個小菜,端到祖墳那裡供奉,在老家那裡,沒有這樣的習慣,晚輩的.把鞭炮一放,磕三個響頭就是了。然後就得回家準備除夕的晚餐,這些年,我和家人一樣,虔誠地做著這一切,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一個個細節,一個個場景,一年年地重複著,總讓我有記憶的,也一年比一年更有滋味。

而要對老家多年的舊屋,它便是讓我時刻地出發心靈的喚想,能在筆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便是一幅永久的的畫作,也是我心靈的召喚,而相反,那種現代式的房屋,我真得找不到需要入畫的氣息,覺得它的藝術缺少了趣味性,不再有農家人對土房子產生依戀,多年都故居土房只是人們對社會的形式所變,不由的人們也已經在改變自己的環境了,我不在乎別人會怎樣說,很多人的看法,只是我對現實那裡的生活有著觸景生情的感受。

多年都是自己隨手寫幾幅對聯貼在門上,以表喜慶,大年七年級,則是自己人都在家裡聚餐,來人了,則都是喜歡帶著很多鞭炮,好好地放一陣子。如果說是黃道吉日,人們則是選擇出行,要說是麻將,便是過年人們的喜好,幾個人圍在一起搓麻將,打幾塊錢放胡的就行了,而我對那些不感興趣。要是泡茶,便是品茶的舍好,茶對人生的感悟就很多了,提高一個人的修養,而茶的文化極為至深,需要的是慢慢的研究。

臨近幾日,到處都是雲煙四海的人往家趕,讓我憂心的是還是孤獨的我,覺得很冷淡,身邊沒有最知己的人,而看到那些書畫對我的寄養,不斷地安慰我,讓我覺得在生命中找到了自信。清淡的人生何足不快也?再窮沒有到那個地步啊,一年不覺得就晃過去了,回想自己的成績在哪裡?收穫怎樣?我可以說,很多畫畫的人在年底就只顧著要出幾張好作品,有的人訂購的作品,我在一個教授所寫的一段文字中看到,大年七年級,拿的是金黃的卡紙畫了一幅畫,金卡紙寓意有黃金滿屋,代表吉祥的意義,在新年的第一天,畫張畫的確是有意義的事情,很能夠記錄,新年開歲畫,那些搞寫作的人會靜靜地在桌前寫篇文章,這樣的記錄生活的藝術之作,才令人神心向往。

一個祥和的春節,一個即將到來的新年,要滿懷信心地做好新的一年工作,要出新的作品,取得更大的成績,新的一年到來,正月我將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關鍵是要寫許多素材,真得要好好地體驗一下大自然的山水,我要把一切的情感都融匯在你的懷抱裡,是你給我靈感,給我永不枯竭的創作素材,也願在祥和的春節裡得到更多的收穫吧。

過年的隨筆5

“三兒,回家吃餃子了”。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我們這些山裡的孩子,總會學河北口音的大娘喊:“三兒,回家吃餃子了”。那聲音迴盪在大山中,充滿了幸福的年味!

過小年這天,老人常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小年過大年”。從臘月二十三這天開始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年貨、蒸年乾糧。我們這些孩子們期盼著三十兒除夕夜快點到來,真想一下子將日曆撕到大年三十兒那天。

在期盼中,三十兒這天終於到來了。一大早,就聽見那隆隆的鞭炮聲。家鄉的習俗是誰起得早,誰就會先把財神、灶神接到家。整個夾皮溝林場沉醉在接神接祖回家過年的炮竹聲中。孩子們在這一天貼春聯、貼門神、貼年畫,歡樂的過年氣氛在各種民俗的裝扮下,越來越熱鬧。

有的家裡一家人在忙著包餃子,有的在準備年夜飯的美食,有的去給逝去的老人上墳祭奠,還有許多家庭在院子擺上香燭和貢品,求上天保佑人壽年豐。

當夜幕降臨,隆隆的炮聲和無數的禮花裝點了整個夾皮溝的夜空。“過年了!過年了!”孩子們歡呼著,這時,那河北口音的大娘總會喊:“三兒,回家吃餃子了”。我們聽到那風趣的叫聲總是要笑上好一會兒。回到家,一家人圍坐在豐盛的飯桌旁,團團圓圓地吃頓年夜飯。無論你在天南海北,過年了總要回家陪父母吃頓年夜飯,老人們還要用一根粗木棍子橫在大門口,據說能攔住家裡的財神,讓一家人明年平安發財。這一夜,一家人一起守歲到十二點,迎接新年的鐘聲敲響。

記得小時候,我們用罐頭瓶裝蠟燭,挑著燈籠在雪地裡放鞭炮,一大群的小夥伴滿大街地亂串,誰也不睡覺,好像一年中最高興的時刻馬上就要來臨。到了十二點,大家就能穿上媽媽親手縫製的新衣服。為了這身新衣服,我們等了整整一年,那種興奮與期盼,在記憶中是那麼的深刻。

終於伴著午夜的炮聲我們迎來了新年,吃過素餡餃子,換上了新衣服。按老一輩的'規矩,過年了小孩要給父母磕頭拜年,父母會給每個孩子壓歲錢。我們拿著領到的壓歲錢跑出家門,再和小夥伴們一起走家串戶的拜年。從小我們就一家一戶地拜年互問過年好,老人們會將各種糖塊塞進新衣的口袋,誰家要有好糖我們有時還會再去拜一回,在童年記憶裡拜年是最有收穫的一件事兒。

歲月就像流水匆匆而過,可過年那美好的住事卻深深地留在記憶裡,那新年的種種民俗就像盤石,紮根在夾皮溝的歲月長河中,傳承著一種中華民族的文明,多想對著大山高呼:過年了,聽一聽那山谷厚重的迴音。

過年的隨筆6

一年一度,從不失約的“年”,再一次如期蒞臨鄉村農家。

今年的“年”,似乎來得有點倉促,有點潦草,農家人大多還沒有從陽曆新年的閒適與散淡中緩過神來,舊曆的“年”,便靜悄悄地登堂入室了。農家人的年,不像城裡的年那般火熱,那般豪放。城裡人過年,又是趕廟會,又是唱大戲,又是舞龍獅,又是辦展覽,花樣百出。

鄉村過年,講究的是一種平實,一種隨意,一種從容,不張揚、不擺譜、不虛榮,自娛自樂。四里八鄉透著年味,像紋火熬出的老湯,總是在人們尚未十分留意的時候,靜悄悄地透出香來。就連那些準備在大年前後火一把的農家小店,在進年貨的時候,也是悄然不覺中進行。等開始意識到年關將近的時候,那些琳琅滿目的年貨,大紅的喜慶,早就擺滿了貨架和櫃檯。

年三十到了,鄉村依舊平靜如常。農家人過年所有的儀式,都是在一種悄無聲息的秩序中進行。紅春聯是悄悄貼上的,紅燈籠是悄悄掛出的,財神爺是悄悄被搬上供桌的......這一切裡透出的絲絲喜慶氣息,也都是淡淡的,像自家土法釀製的谷酒。只有孩子的追逐,驚慌了村子的狗,不時提醒,真的是過年了。

城裡過年講熱鬧、講排場、講檔次,高蹺滿街踩,扇子滿街舞,鑼鼓滿街敲,綵綢滿街耍,彩旗滿街飄......要麼就是拖家帶口,一家老小趕大集般一股水地往那些人滿為患的.風景名勝區擁擠,說得時尚點是旅遊過年,說得粗俗點是湊熱鬧,受累不說,有時還會憑空惹出一肚子的閒氣。

農家人重年俗、重禮儀、重傳統。過年忌諱遠行,忌諱奔波,連遠在萬里之外的遊子,也得在年前風塵僕僕地往家趕。農家人過年,圖的是個團團圓圓,圖的是個家人團聚,無論老小都得守在家裡,守在父母雙親身邊,做年糕、殺年豬、辦年貨。年關要大掃除,要除舊迎新。除夕夜的飯是團圓飯,得精心準備上八葷八素的一大桌,得一家人圍在一塊熱熱乎乎地吃喝。吃年夜飯前,還要由一家之長領著大夥拜祭祖先,敬奉家神。萬不能像城裡人過除夕,為圖方便,圖省事,隨便找個酒樓飯館什麼的草草了事,讓祖先捱餓,讓家神冷落。

農家人最講究的是守歲儀式,它充滿了一種特別的溫馨。窗外是滿天的寒星,屋內是溫暖的爐火。全家人聚在一起,泡一壺濃茶,溫一蠱小酒,喝著、呷著,或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算計未來一年的生計;或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談心敘舊,一起等待新年的來臨。旁邊的春節聯歡晚會是央視送的年大餐,但一家人誰也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難得聚在一塊重溫親情的機會,這遠比聯歡晚會更有吸引力。年七年級要趕早開財門,然後是挨家挨戶地拜年。八年級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不是走親戚,就是相邀上平日間相處融洽的鄰里街坊,輪流做東家。

城裡人過年,重形式,重表演,花樣迭出,怪招連連。農家人過年,則追求的是一種感悟,注重的是一種心態,講究對一種民俗文化的傳承。

城裡人過年,像喝酒,求一個醉字。農家人過年,像品茶,重在一個味字。

過年的隨筆7

今天是一月二十九日,因為離家相對遠,陣陣鞭炮聲把和我同室的同事急急忙忙催回了家。同事臨走時對我說:“姐,你辛苦一下,我家遠,想早一點見到我的爹爹媽媽,先走一步了。”我理解,之前,每臨近過年,我的爹爹媽媽也會一邊愉快地和左鄰右舍說著兒女們回家過年的事情,一邊焦急地站在村頭,急切地等著我們回家。

往事如煙。如今,爹爹不在了,媽媽隨二姐住到了小城裡,我可以天天見到她老人家。話雖如此,中國傳統節日中,春節是最隆重、最有人情味的。過年的特殊氣氛,仍然會時不時地敲打著我的小心臟,讓我的心兒禁不住要往外跑。我渴望早點到那些紅紅火火的商店看看,渴望著到廣電局舉辦的陀螺場,看那些老小孩一樣瘋癲的陀螺人,再到“大美鎮康”的攝影展廳看看有沒有自己的作品展出。當然,就算沒有,看攝友的作品也是很愜意的事情!還有,我還可以到廣場中,和中老年人跳舞練劍打打球,也可以一個人或約上攝影俱樂部裡的三五個攝友,去拍拍哪些即將走進春天的美麗的花兒,可這一切,現在都只有等放假了去做,因為,不放假,就是去了心也不安啊。

早上,從家門口出來上班,晨起的清潔工人早已經把道路打掃得乾乾淨淨,一種乾乾淨淨過大年的氣氛油然而生。默默走在林蔭道下,抬頭看見小小的`月牙兒和一顆小小的星星,用最美的距離相依相伴,它們也在天上值班呢!那幾顆星星雖然小,但足以點亮心裡的夢想,那一輪彎月雖然冷,但也是黑夜裡夢的點綴!不求什麼,只求夢裡的理想變為現實,回家的路雖然有點距離,但心從來沒有距離,回家!回家!跨出輕輕的一步,溫暖瞬時裹滿全身!於是掏出手機,一路拍下了一組冬日裡最溫暖最幸福的圖片,連同昨天的圖片一起,去裝點我色彩斑斕的空間。

過年的隨筆8

小時候盼過年,其實就是盼著能穿上只有過年才能穿的那套新衣服。記得媽媽總是很早就把新衣服給我們做好,然後疊得整整齊齊的交給我們,告訴我們:“一定要等到年三十的時候再穿,因為這樣,你一年都會有衣服穿”。我虔誠的相信這樣的說法,所以年三十之前,儘管每天都忍不住的拿出來東摸摸、西看看,就是不敢往身上穿,怕以後真的沒有衣服可穿了。那種既緊張又盼望的心情,現在的孩子恐怕怎麼也是體會不到的。

小時候盼過年,還盼著能在年三十這天,我們兄弟姐妹團團圍坐在熱炕上,等著爸爸媽媽把一道道菜餚搬上桌,用小手指著自己最喜歡吃的菜,很想悄悄的抓一塊放在嘴裡解解饞,卻在相互監督的眼神警告下,不情不願的縮回手,放在身後,繼續期盼著下一道菜。記憶中爸爸很會做菜,因為那時候我們的生活條件有限,儘管我們都喜歡吃排骨,爸爸媽媽卻沒有能力讓我們吃個夠。每年三十,爸爸就把自己家喂大的雞殺一隻,把排骨和雞都剁成小塊,放在一起燉,小時候的年三十,記憶中瀰漫的就是排骨燉小雞那濃濃的香味。除此之外,還有炸的金燦燦、甜蜜蜜的面果和鹹鹹香香的豆腐蔬菜丸子。那種對吃的慾望和滿足是現如今的孩子無論如何都不會品味到的。

小時候盼過年,還盼著能在年三十的晚上,一展自己用罐頭瓶做的燈籠的風采。那個年代,吃瓶水果罐頭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般是因為家裡有了病人,來探望的親戚會買罐頭來慰問。小時候,很希望自己能病上一回,不為別的.,就為了那瓶罐頭。一旦有了罐頭瓶,就會寶貝似的藏起來。一進入寒假,就開始忙碌著製作燈籠。先要把蠟燭截斷,按高矮比例粘在瓶底正中央,這可是需要反覆失敗後才能成功的。選擇燈籠杆也很講究,太粗太細都不行,還要光滑勻稱。燈籠繩的安裝,那可是最檢驗製作者的水平的,不能有分毫失誤。一切準備就緒,就盼著年三十這天的晚間了,和小朋友們拎著自己精心製做的燈籠,滿大街的跑著,笑著,瘋著。一邊與小朋友比著誰的燈籠做的美觀,誰的燈籠蠟燭粘的牢固,誰的燈籠吊繩系的平衡,一邊還要躲避著男孩子們用點燃了的鞭炮往我們女孩子的燈籠裡扔,一旦被扔進去了,燈籠就會被炸碎。那些男孩子的樂趣就是比賽看誰往女孩子燈籠瓶裡扔的鞭炮準。那時候的大街小巷裡,到處都是男孩子們壞壞的叫喊聲和女孩子們陣陣的尖叫聲,彷彿那快樂永遠都不會停止,那種感覺是現在的孩子理解不了的。

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長大後的過年,就是那急匆匆回家的腳步。和平時分開在不同地方的哥哥姐姐妹妹一起,圍繞在日漸蒼老的父母身邊,聽著他們絮絮叨叨的詢問叮囑,講著我們的工作生活。共同回憶著小時候盼過年那單純的快樂,興致來了,我們會繫上圍裙下廚,模仿著當年的父母,為過年準備一桌豐盛的美味佳餚。一家人團團圍坐,舉杯暢談,在濃濃的親情氛圍中為除夕守夜,那滋味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有沒有過。

如今的過年,我們也變成了倚門盼兒歸的父親母親。一遍遍的撥著電話,一次次的問著歸期,一趟趟的買著記憶中孩子願意吃的東西,一篇篇的翻著日曆,一天天的數著時間,也會為孩子能否回家過年而憂慮過;也會為孩子回家那張難買的車票而費心過;也會為孩子喜歡吃什麼爭論過。早早的把孩子的房間打掃乾淨,儘管平時也天天打掃,但準備迎接孩子回家過年的打掃和平時的打掃感覺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會在打掃的過程中,靜靜的坐在孩子的房間,回憶著以往的歡聲笑語,想象著除夕夜和孩子閒聊時的開心、春節過後孩子離開時的惆悵,心情就會莫名的高興也會莫名的傷感,這種矛盾的感情不知道過去我們的父母有沒有這樣的強烈,更不知道當年的他們是怎樣在矛盾中走過來的。

明天就是小年了,越是臨近春節,過年的味道越濃,在無情歲月中一路走來的我,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春節裡找回從前的快樂,所有的子女都能體會除夕夜父母的期盼,所有的父母都能在年三十與兒女團聚……

過年的隨筆9

新年又到啦,在孩子們得歡呼聲中,在清晨那清脆得爆竹聲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儘管年年過年,年年忙碌,年年辛苦,但每年過年都有新意,每年過年都有不同得內涵,而且是一年比一年豐富精彩,一年比一年彰顯生活得富裕幸福和美滿,一年比一年形式新穎,現在有很多家庭已經擺脫啦在家裡繁忙操勞得過年形式,而是一大家子人到飯店喜團圓共慶新年,還有得是利用新年得好時機到祖國得名山大川好好領受美好得山水風光。但無論怎樣翻著新樣過年,年得意義在人們心中卻源遠流長;儘管我已經過啦14個大年啦,但我依然感覺過年意義深遠,過年意義重大,因為這是一種信仰一個信念,比如常聽人們說,一年到頭啦,真應該把這個年過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

是得,因為一個個新年累計起來就成啦整個人生,如果每個新年盤點時都是碩果累累,充滿啦幸福感成就感,那麼你得人生將是精彩無限,因為每個新年裡都包含啦對未來新生活得無限憧憬和嚮往,還有那滿載著今年豐收得喜悅和幸福。

一年是一個新得起點,一年是一個新得征程,所以過年已經把中國人緊緊得凝聚在一起啦,那真是歡歡喜喜中國年,歡歡喜喜過大年,喜慶,吉祥,如意,安康!這也正詮釋啦我們偉大祖國得繁榮昌盛,富足安康!

新年得鐘聲敲響啦,就在這時,周圍得鞭炮聲也隨之響起來,照亮啦外面漆黑得夜空。我看著窗外,把劃過得煙火當做流星,許下啦新年裡得新願望。我相信,在新得一年裡,我一定會有更大得進步,會有更大得收穫。

過年的隨筆10

春節是中國一個傳統節日。它名字也叫年。那是因為有一個古老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怪獸。他每年都要到村莊裡吃小動物或者小孩子。許多人都十分害怕他。他們知道這個怪獸十分害怕紅色,所以他們家家都在牆上貼對聯,當那隻怪獸再次來到村莊時,他看到牆上都貼滿對聯,他十分害怕那種紅色東西。後來,有一位老者走出來,這位老者手裡拎著一掛鞭,他一下用火棍點燃他。怪獸一聽見這種聲音嚇得就跑掉,之後就再也沒有來過。這個傳說一傳十,十傳百,最後人們都知道這個傳說。所以,我們現在也依然將傳統留用至今,把對聯貼在門上,把倒福貼在窗戶上,因為許多人都想著未來一年要很幸運。

在除夕那一天,整個家庭都會團聚在一起包餃子並且慶祝新年到來。我們會守夜,然後觀看春節聯歡晚會。

在農曆新年第一天(大年七年級),我們會穿上新衣服,走街串巷,彼此問道新年好,就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壓歲錢。新年會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結束,在這期間,我們將會度過一段美好時光。

過年的隨筆11

盼望著,盼望著,春節終於降臨。早上,我睜開雙眼,朦朧地看見窗外天還灰濛濛,想再睡一會兒。但一種忙碌氣息使我打起精神。我穿上嶄新衣服,心裡是無比愉快。一天又開始。

早上我掌廚

一大早起來,我本以為我是第一個起床。想不到爸爸媽媽早起床,他們正在拜菩薩。看見我來,媽媽問我早上想吃什麼,我說吃桂花園子吧。媽媽從冰箱裡拿出一包桂花園子。由於媽媽實在太忙,就叫我自己燒。我想這可難不倒我,野炊時我可學幾招。我把熱水放在鍋裡,然後放在電磁爐上,一會兒,熱水沸騰起來,我把園子放下去,蓋上鍋蓋,幾分鐘後,園子浮起來,說明熟。我把園子盛起來,放上糖。哇,這就燒好。

新年討紅包

“新年到來,紅包拿來。”在走向爺爺家路上,我聽見好多人都在向長輩們討紅包,祝福他們。“叮咚。”爺爺家到,爺爺來開門,“新年到,祝爺爺長命百歲!”我說。“也祝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爺爺笑著。我把右手一攤。爺爺一時還沒反應過來,但又馬上從口袋裡掏出紅包給我。“謝謝爺爺!”我們待一會兒,又到外公外婆家討紅包。

今天我收益不少。啊,春節真快樂,我愛春節!

過年的隨筆12

相信每個人一定都有和家人一起過年得回憶,這段溫馨得畫面,是最值得珍惜得。

每逢過年,我們一定會聚在大伯父家中唱唱跳跳,直到三更半夜,聲音依舊響徹雲宵,最後再吃一頓金錢也買不到得大餐,雖然不貴,但其中卻有著無窮得希望和快樂,令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過年得回憶應該是快樂得,但我卻永遠也無法忘掉那一次。那天依然和往常得過年一樣,發紅包時,大伯父只給啦我一百元,我立刻迴應:“啊,只有一百元喔!”大家陷入啦一片沉默中,因此,我被媽媽臭罵啦一頓,我感到慚愧極啦,因為那句至今還說不出口得“對不起”。

還有一次,堂哥從外地趕回來,大伯父說:“小胖!”所有親戚朋友鬨堂大笑,因為有啦堂哥,讓我感到過年得溫暖,讓我學到過年不只是一時得快樂而已,也是祝福與希望。

大家口中說得年夜飯在我們心中就等於是烤肉,回想起來,口水都快滿出來啦。我們大家一起合力把烤肉架擺設好,再去買所需得食物,將食物放在烤肉架上就開始烤囉!一陣陣濃郁得香味傳到我鼻中,我恨不得趕快吃掉。終於,長久得忍耐有啦代價,換來得是可口得味道。

過年對每個人來說一定是個重要得節慶,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或許過年得回憶都是好得,或許有好有壞,甚至都是不好得,但不好不代表永遠,為何不把它當作歡樂得動力呢?過年終究是個值得回憶也代表希望得節日。

過年的隨筆13

現在是大年八年級,窗外是陰雨天。因為下雨的緣故,門前的溪流漲了水。我坐在房間裡也清晰聽得到水流的聲音,還有樓下每隔幾分鐘的麻將聲響。

過年,理應是最熱鬧的節假日,而我感受到的卻是和往常一樣的平靜,甚至有一些些的無聊。

聽著網易雲音樂裡的歌曲《昔情難追》,這首悲傷的輕音樂會令我想起95版《神鵰俠侶》,該劇第一集開頭的背景音樂便是它。赤練仙子李莫愁手捻一朵紅花,口中念著元好問的《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已經不記得第一次看這版《神鵰俠侶》是在什麼時候。但是我卻清楚地記得當年上高二的有一段時間,傍晚放學後就會待在教室裡看這部劇。

那個年代,一部好看的電視劇必定會配上好聽的音樂。於是,我喜歡上了它的內地發行版的主題曲《歸去來》,由胡兵、希莉娜依演唱。經典的歌曲從來都是百聽不厭的。因為沒買到帶有這首歌曲的磁帶,馬明龍同學為我默寫了歌詞——他的字寫得很好看。

金庸和古龍之間,我更喜歡古龍的武俠世界。而在金庸先生的作品集當中,則最愛《神鵰俠侶》。高三的學習生活是緊張且枯燥的,熄燈後的.夜晚,舍友鄒成亮為我們講述這部小說裡的精彩片段,我聽得很入迷。

說到這些瑣碎的事情,便會想起自己的整個高中生活。青春的年紀,本該是充滿快樂和活力的,但我的青春不是這樣。或者,在你我的生活裡都有不足為外人道的故事。關於過去,我曾經有過“如果當初,也許現在就不是這樣了”的想法。而每個人都是在過去的時光裡不斷堆積之後形成了如今的模樣。有時,我也會想:一切都沒有變得更壞,就該慶幸了。是否有些過於消極了?但這是我的心底話。其實,保留一些明知不可能的幻想,也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會帶給人一種慰藉,儘管不那麼真實。

時隔許久,過年的這兩天,我再次看到了她的訊息。想想,離那個夏日的告別也有七年了。不知道她現在過得好不好?是不是和我一樣還是孤單一個人?聽人說,真正的朋友是彼此都真心希望對方過得好。那麼,我是把她當作自己真正的朋友了。

在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裡,十四年後,顧曼楨和沈世鈞再次相遇,她說:“世鈞,我們回不去了。”她問他:“世鈞,你幸福嗎?”世鈞答道:“我只要你幸福。”

以往的新年伊始,我們都是帶著美好的希望和祝願,但今年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把每個地方都鬧得人心惶惶的,不知道這樣無形可怖的陰霾何時才會過去。

此情此景,讓人想起了2003年經歷過的SARS。

那一年,我高中畢業。

新年裡,原本計劃三月份去長沙的,現在看來一切都難以預料了……

過年的隨筆14

春節,辭舊迎新的日子!這個華夏兒女特有的喜慶節日,積澱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傳承,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卻總有一種韻味深含其中。打掃房屋、貼春聯、年夜飯、守歲、等待第一聲鐘鳴、放鞭炮、給兒童壓歲錢、拜年問候這八件事本是春節少不了的,而如今對春節的期望卻只是那七天的小長假,能讓自己好好地休息一下,也許是人到中年的緣故,對新春的嚮往卻是如此的淡漠,以至於這最普普通通的八件事卻是沒有一年能夠做到,也沒有一年能夠做好。

打掃房屋、貼春聯這非常古老的習俗甚至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意味著辭“舊”迎“新”,各家各戶在新春的前幾天打掃房屋,清潔衛生,在門上貼對聯,期盼新年好運,抒發良好的祝願。然而,如今的我在本該早起的日子卻寧願當“懶貓”,更不用說去貼對聯,就這麼讓新春的時光在枕邊悄悄流過…;年夜飯、守歲是一家人團圓的時候,父母都已年高,本該自已下廚,卻害怕瓢碗鍋筷的折騰,更擔心那不入流的手藝,只好去“外包”,還自我安慰:“這樣省事”;年夜飯後,本該家人聚坐一起,聊聊過去、今天和明天,等待春節的到來,然而看著春晚閃耀的銀屏,哈欠卻是不來由的催促,便也順理地回自已家而去,回頭看到的卻是父母溫情而遺憾的目光…

第一次鐘聲是春節的象徵,電視裡常看到一個大廣場,那裡有為除夕設定的大鐘,隨著春節的臨近,人們開始倒計數並一起慶祝,相信大鐘的撞響可以驅除黴運,帶來好運。記得年輕時還去附近山上的寺廟等待第一次鐘聲,如今幾十年過去後,卻再也沒有那種激情和期待,即便當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心依然如此的安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放鞭炮、給孩子壓歲錢是春節中孩子最嚮往的事了,除夕夜一旦時鐘撞響午夜12點鐘,城市和鄉鎮都被煙花的閃閃光芒映亮,鞭炮聲震耳欲聾。一家人熬夜就為這個歡樂的時刻,孩子們一手拿鞭炮,一手拿火機興高采烈地點放著他們在這個特殊節日的快樂,儘管他們嚇得捂著耳朵。然而也只有孩子們的歡樂能傳染給我了,自已卻沒有了這種嘗試的喜悅;傳說中過年的“年”、除夕的“夕”都是指怪獸,給壓歲錢據說能驅魔並帶來好運,因此,父母把錢放入特製的小紅包裡,等孩子睡著後悄悄放在枕頭下,稱之為“壓歲”。我小的時候拿到母親給的2元錢時別提有多高興了,可如今過節給壓歲錢卻變成了負擔,已沒有其形式和內在的意義了。

最後要說是便是拜年了,往年親朋好友串門、同事鄰里間問候是最熱鬧的時候了,往往三五成群、不知疲倦,可如今最喜歡的便是呆在家裡,看看電視、上上網,至於拜年問候搞個手機群發,反正是躲著不見面了,偶爾走幾家長輩親戚,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有時朋友間閒聊,聽到的也是:“我天天在家睡懶覺”、“親戚間說好不相互拜年了”、“我鄰居的父母到敬老院去過年了”等等,於是乎感嘆社會的變化、人際關係淡漠的由來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樣的`春天,一樣的景色,然而觀景的人,心已不常在。春節是幾千年文化的傳承,弘揚的是破舊創新的精神,而我們失去的正是這種精神,淺一點說是一種激情,深一點說更是一種信仰,以至於常常找不到自我,迷失在節日的困惑中。我想,許多人也和我一樣,節日是在平淡中度過,對新春的感覺是麻木的,只因為我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對信仰的追求變得淡化了,這小小的八件事在我們看來只是形式而沒有意義了,殊不知這古老的習俗卻隱藏著深厚的內涵,只是在我們不經意間忽略了。

“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花盛開。”今年的春節已經過去,明年的春節還遠嗎?

過年的隨筆15

今年天公作美,於是選擇回老家陪伴父母過年。感受那鄉村的溫馨的民風民俗。

回到村裡,發現街上顯得有點冷清,原來很多人都去城裡過年了,可是留下來的人們,還是遵遁往昔的習俗,有條不紊地為過年忙碌。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大嫂大媽們照例要蒸花饃。製作御面。花饃是旬邑人招待客人的主食,御面則是一道不可缺少的年夜菜。其製作很麻煩,故而,要在節前,就蒸夠足夠的花饃,製作大量御面儲存,留待來客時食用。

花饃要用最好的麥面,一斗麥只取其最好的`那部分白麵。先把麵粉加入酵子起好,在炕頭放置一夜,變得如同海綿那樣蓬鬆就好了。蒸時加入適量鹼水揉勻,揉成拳頭大的饅頭,然後在每個饅頭頂上抹上溶化的豬油,兩個相對扣在一起,用刀迅速切為相同大小的四塊,最後捏住面塊的兩個下角,輕輕拉長,繞一圈後捏在一起,一隻只放入鍋內蒸熟。等鍋解開,蒸片上就是一個個白如雪一般的花饃。吃起來柔韌,軟綿適口。

御面是把和好的麵糰,放入水中,經過反覆搓揉,直至搓得只剩下一點點麵筋才作罷。搓過面的水,放置一夜,就沉澱出雪白的一層。潷去水後放入鐵鍋內煉淨水分,就成了柔軟的麵糰,趁熱搓成細長條,拍扁,一條條放入鍋內蒸三十分鐘就好了,冷卻後就可以食用了。上好的御面,是呈透明的,吃起來光滑柔韌的。家家戶戶過年都不能缺少這道菜的。

從臘月二十八起,人們就忙著走親戚,人們給新結婚的女兒或者外孫外甥送年畫。雖然如今很少有人張貼年畫了,可送年畫這個民俗卻一直沒有改變。只是,年畫已經退化成一種道具。大家帶的最多的,還是小孩子喜歡的各種吃食,玩具。年節,到女兒家裡看看,瞭解一下女兒外孫一年的生活學習,心裡就很欣慰了。

三十夜,村裡照例要坐夜的。所有的年輕人,都要熱熱鬧鬧地來到村裡長輩家裡,大家一起坐在酒桌旁,吃著年夜飯,說道著個人一年來的生活。誰在上海工作,當了廠長了。誰是坐著飛機回家的。誰家的孩子自己辦起加工店。總之,新一代的年輕人,都很成功,很多人雖然也是打工,可是一個月的工資,也三四千元的。人們說著說著,便感到幸福滿足。覺得生活越過越有滋味了。

大年七年級,天剛亮,我們剛收拾好屋子,村裡的年輕人就一起來給父母拜年了。父親給大家散了香菸,人們接過加在耳朵上,然後就衝著屋子正中,先作揖,後磕頭,由於人多,場面很壯觀。連一些小孩子,也玩耍似的,模仿著站在門外磕頭。快樂無比。

早飯後,是村裡婦女給母親拜年的時間,但見一群媳婦們,在幾位大嫂的率領下,走進母親屋裡,先拉了一會家常,就排好隊,雙手交叉擺動,然後跪下磕頭。三拜後,母親趕緊拿出糖果。大家嘻嘻哈哈地又去另一家磕頭了。

到了八年級,九年級,是外甥外孫給外爺舅舅拜年的日子,很多人拖兒帶女地回到孃家,這才是最熱鬧得時分。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匯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說說道道,好不痛快。

標籤: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