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合集]春節優秀的作文6篇

春節1.17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優秀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合集]春節優秀的作文6篇

春節優秀的作文 篇1

開門炮:七年級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就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就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巨集亮清脆,最為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有些地方在開啟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裡皮均一色通紅,燃放後紙花滿地,燦中雲錦,形成了滿堂瑞色,喜氣洋洋。現在放鞭炮在城鎮已被禁止,但在農村和漁島上仍可燃放。

拜六神:打過開門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婦燒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種祭品,供於香案。中堂懸掛祖宗影象,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簷頭神、白虎爺、井神、土地神、財神)。民間認為這六位神祗,就是每家的保護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業興旺。

接三神:拜過六神後,又在中庭擺起小方桌,盛米一碗,蓋以紅紙,周圍粘固,端放桌上,燒香點燭,虔誠膜拜,叫做"接三神"(即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後移到室內,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拜祖:舊時正月七年級中午,在洞頭縣,各家要祭拜祖宗。其儀式由家庭主婦主持。先列供品,擺好酒盅、筷子,在酒蠱裡斟上黃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間要擺一條長椅,然後點起紅燭,並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龕香爐上焚香。待紅燭燃過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將焚完,此時開始燒"金紙"(一種貼著金箔,折成元寶狀的紙錢,俗信經過唸經才有效),放鞭炮。最後撤饌,撤饌前要先移動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時,供桌上的禮品不準動;凡祭拜過的供品,除糕點果品外,均要重新煮過或經蒸氣熱過才能吃。否則,都認為就是對神靈、祖宗的不敬。

行香:正月七年級清早,舊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官員,冠帶乘輿,全副執事,鳴鑼開道,到各廟宇行香,威儀甚盛,每家老年人和當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競先趕到社廟或附近寺院裡開殿門和燒頭香,點香燈,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廟宇守等。亥時一過,趕緊燒香,表示虔誠。俗信第一個人趕到點上香最為吉利,故有爭先點第一雙蠟燭習俗。俗語說:"誰人最早開殿門,今年一定賺大銀。"老年人到各廟宇拜殿神,主要祈禱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於階層、行業、性別、年齡等不同,來拜神者絡繹不絕,有求做生意發財的,有求農業豐收的,有求子續嗣,等等。較大的廟宇如東甌王廟,拜神者要給廟祝紅包,如祈禱靈驗,每年七年級有錢者,要用重達百餘斤的大蜡燭還願。

開正:舊時在洞頭島,每戶人家三十夜守歲到寅卯時左右,都要舉行"開正"儀式。由家中尊長或家庭中生產生活的掌管人主持。主持者要"淨身"(即除夕夜要戒色)並全身沐浴,"開正"前不得接觸汙穢之物。案桌擺大門口或天井裡,桌腳上要墊兩條長凳使案桌高地升高。供品有三牲、魚肉、水果、糕點、素面等,兩旁有一對尺長的大紅燭,俗稱"通宵"。"開正"時,主持者點燃"通宵",焚香三柱後,全家跪地,合掌問天,進行虔誠禱告,祈求上天賜福,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發財、萬事如意。祈禱畢,全家肅立,默待一會兒,再燒"金紙"鳴放鞭炮。最後撤饌。80年代以來,已把"開正"時間提前到午夜零時,伴著中央電視臺敲響的新年鐘聲進行。儀式也簡便多了,有的只就是鳴鞭炮,放焰火。但鳴放的鞭炮多了,尤其就是"百子炮",甚至幾千響串在一起,聲音響,時間長,熱鬧異常。

拜茶:正月七年級早上,在洞頭島上至今還保留了一種叫拜茶的習俗。拜茶即以紅棗、桂圓、年糕等煮成甜茶謂"紅棗茶",取其吉利之意:紅棗--日子越過越紅火,桂圓--閤家團圓、平安順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兩部分:一就是拜祖宗,盛小碗,供於灶神像前;二就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燭、燒金紙、放鞭炮。拜茶之後,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就是喝湯的,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或出門在外,或在家幹活兒,若遇雨受阻,人們便會以"正月七年級喝湯的"這話自嘲。喝過茶後,還要再燒線面吃,俗謂"長壽麵",既就是圖吉利,祝願全家老小長命百歲,又因喝茶不夠飽,作為添食,可收一舉兩得之效。

早點:正月七年級早餐,溫州人喜歡吃鬆糕(一種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時,把鬆糕切成薄片,再將醬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兩片鬆糕之間,吃起來甜中帶鹹,別有風味。也有吃湯圓,或者煮一碗粉絲,上面放一個煮熟的蛋。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團圓"的象徵意義。有的人家以過年飯雜煮,兼吃搗糕和鬆糕。在平陽,吃年糕和湯圓,有的先喝紅糖湯,後加面和雞蛋;在泰順,主婦沏糖茶,蒸糖糕,端出菜頭(鹽漬蘿蔔)給閤家"嘴頭甜,彩頭好"。惟樂清雁蕩一帶,則吃粽子。除夕夜,每家要煮一鍋米粽,等歲首之日早起,全家食用。據說,吃粽子有兩義,一就是因為粽和"宗"同音,取懷念祖宗之意;二就是因為粽又和"中"字同音,取功名得中之意。在樂清,一般人家用紅棗、柿餅、湯圓。在樂清白石鎮,七年級晚餐吃湯包、糊邋羹、狀元糕。入睡時,床前擺鞋,求天宮賜福。在市區春節期間,客來有獻元寶茶的.習俗,即在茶中放兩枚鮮橄欖,不僅茶味清香,旦見在黃綠色茶湯中漂浮著橄欖,形如元寶,俗稱"元寶茶",含新年吉祥、發財的彩頭。點心有用圓眼肉或蓮子、紅棗,也有肉丸、雞蛋加粉絲的。

拜年:七年級晨起,先在家內,晚輩按序向長輩叩拜行禮,稱"拜年"。從八年級起,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如相遇於途,長揖道賀(今點頭握手問好),也有彼此合掌胸口稱"拜年"。到各家登門互賀新喜,亦叫"拜年"、"拜歲"。先就是下輩出門到長輩家拜年,然後平輩回拜,則稱"回年"。新婚夫婦初到岳家拜年,稱"拜頭年",後輩到喪事人家拜年稱"拜新年"。

按舊習,溫州人正月七年級不走親戚。拜年時間一般就是八年級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蒼南,叫"探正月",到一般親戚家裡去,都要帶禮品。50年代以前,農產品比較簡單,大多就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用特種草紙包上,上面封有紅紙(有的印有祝賀新年的花邊字樣),故稱"紙蓬包",又名"高包"、"紅包"。每包裝禮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則根據所走的親戚情況所定。舊時南貨店,每逢春節,買紅包的人特多。從十二月二十起,每晚9時後,店員們就忙著包紅包到深夜,每人還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當夜餐。生意好的話,要包到元宵節之後。有的店在一個紅包內只裝二十多個紅棗。說來可笑,經過東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後,包破了,包中紅棗被孩子們挖個洞摸著吃了,有時只剩一個,還在送來送去。

在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帶,在剛結婚的第一個春節,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餅,俗叫"送上門餅"。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裡搗膩,揉成米塊,然後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內,印成一個個圓而扁的米餅,正面有圖案,如雙仙和合、劉海獻錢、狀元象等人物。數量要做一擔,約50雙到100雙。除此以外,還要有豬肉、鬆糕、長壽麵(索麵)等。

在文成,拜年叫"貌年"。舊時,如帶來滿週歲的小孩去"貌"外婆外公,一般擇三、六、九之日,謂之"三六九無忌"。出門時,在小孩眉心及鼻尖上畫上硃紅或黑墨,意避"小鬼"衝犯。正月初四,民間大都不出行,不幹活,因與"死"諧音,說閩南話的人,對正月初九有忌。因"九"與"狗"諧音。

在樂清,七年級不出本地探親訪友。白溪等地連八年級也列為禁忌的日子,如有入鄉不問俗者貿然登門,必將受到當面指責。九年級起,未望"年夜"的挑著金盒去望岳父母、舅父母、幹父母,兼行拜年,俗稱"望正月"。禮物以鬆糕或搗糕為主,其次為魚、肉和荔枝、魁圓等的紅封元寶紙包,習俗規定老親四樣,新親六樣。上述被望的(包括望年夜的)長輩親戚,一般都在燈期開始前回拜,倘婿、甥、乾兒的祖父母、父母已作古,則可遣兒子前去。凡正月第一次探親訪友,不論輩分高低,都要攜帶紅封紙包兩個;被探望者必須泡茶、煮點心,或設宴款待,否則,習俗都認為就是失禮。在平陽,外甥第一次回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有送小牛犢的。

在洞頭,同樣就是女兒回孃家,則要提"紅桶"給父母親,以示孝敬。所謂"紅桶",就是指雕花或紅漆的小木桶,裡面裝著熟食,還有用大魚大肉為佐料製成的麵食或糯米飯,一般在2.5-5公斤左右。俗語云:"生兒魂幡竿,生女紅桶寶"。意思就是說,生下兒子,死後有人披麻戴孝,送喪時舉魂幡;生下女兒,正月有"紅桶"孝敬。70年代以後,提紅桶的習俗基本消失,"紙蓬包"也絕跡了,取而代之的送酒、肉和罐頭等食品。

春節期間,對來拜年的親友,主家大多要留飲擺酒款待,俗稱"叫新年酒",即春宴,也有專門設酒宴邀請親友歡飲的。一般酒菜都比較豐盛。如果親友帶著16歲(虛齡)以下的兒女來,那麼,就要給這些孩子壓歲錢,稱為"壓肚兜"。親友離去時,都要有回禮,一般就是糖果、糕點、荸薺等。舊俗,若拜年不去,就是斷親的表示,所以有些老親(上代親戚)下輩要輪流去拜年,四季八節沒有往來的老親,惟春節時一定要去拜拜年。

廳房佈置:元旦日,有錢人家在中堂上,高掛赤金壽屏(家有長壽老人才可)或大幅書畫,屏前有長條桌,左端萬年青,綴以紅花,右端置一個精細雕刻的插屏,中間或擺時鐘,或擺大元寶。左右有一對大錫臺(有的重百餘斤,高與人齊),插上大蜡燭。長條桌前排列兩張方桌,兩邊除同樣陳列大錫臺、大蜡燭外,還有一對明角燈(俗稱"堂燈"),兩桌中間又有個大元寶(用一斗糯米和紅糖製成),插銀花,纏彩紅,上放幾個橫柑,象徵財源進門。另外則陳列若干江西窯的花盆,上植各種花卉,如梅花、丁香、水仙、佛指甲之類,在花盆上貼著寫有"吉利"兩字的紅紙條,在長條桌和方桌前面,掛著刺繡的大紅緞桌圍,左右兩角配置雕刻精細的金漆欄干,中堂兩旁掛滿書畫。兩邊排列大坐椅和茶几,披上大紅緞繡的椅披,几上放置幾碟茶點。如客來,分賓主就坐,除供茶點外,有以漆繪木盤託江西茶盞進茶或蓮子、桂圓等點心,也有湯圓、紅棗。這日,連房間裡的床帷、床額、被褥之類,都洗滌換新,連梳妝檯及鏡子,都披上綢緞繡花的鏡蓋,所有的樑上、簷上了階沿上面,都掛起美麗的宮燈,只有前樑上掛著兩對紅紗燈,以示隆重。

新春開筆:讀書人用大紅紙,書寫吉利辭名,或"一年四季,讀書大吉"這類,這叫"新春開筆",也有寫比較長的,如"新春開筆,大吉大利。一年四季,萬事如意。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家門清吉,人口康寧。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寫好後,貼在板壁上。會賦詩的人,則觸景生情,做幾首新自勉的詩。

擺元寶:每戶人家用紅糖和糯米、秈米制成大小元寶,取招財進寶之意,凡就是家中用於貯藏物件的地方,如穀倉、米缸、書櫥、箱籠、衣櫃、抽屜、壇罐等等,都放上一個小元寶。

穿新衣:七年級日,人們都要穿新衣,也含送舊迎新之意。舊時,富紳、富戶呢毛綢緞穿戴一新;貧戶所穿即使就是粗布舊衣,也都整齊清潔,異於平日,以應新春吉日。兒童穿大紅色衣服,年輕婦女當然滿身紅豔,連老婦也繫著大紅裙,因為民間以紅色象徵吉祥。小兒平時禁忌穿鮮豔衣服,今天卻就是例外,有在紅衣外罩網衣,佩戴虎爪,有的人家還在小兒的腰帶上,掛上小刀劍、貝殼、木刻或銅刻的八卦,就是"抵禦邪惡"的意思。現在人們在穿著上已起了很大變化,顏色、樣式、質料更為鮮豔多彩,並向高水平發展。但穿新衣迎新年這一點就是不變的。

出行:正月七年級出門,要選方向。先在灶神前燒香,然後拿一空鍋,中放一勺,用力旋轉,根據最後停下的柄首所指方向,由一人持剪前去,然後聽見和記住遇見第一人所講之話,以剪裁之(虛擬動作),意即取其一半,歸來占卜,這叫"香卜",俗叫"卜剪聽"。

喜口彩:每逢過年,溫州一帶民間喜討口彩,只准講吉利話,忌講不吉利話。"親戚酬酢,吉語生馨,即歲時送禮亦必加太平錢、萬年青柏等事,否則指為一祥。"

春節優秀的作文 篇2

春節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刻,人們都熱烈地期盼著這一時刻的到來!過年也有許多習俗,貼春聯就是其中的一個。

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因為春聯代表著吉祥和祝福。這裡就有幾副春聯:“春風送春處處春*美,喜鵲報喜家家喜事多”、“歲歲有餘歲歲福到歲歲歡,年年興旺年年喜氣年年樂”、“春*沁人心脾,春景萬紫千紅”……它們都飽含著春意與濃濃的新年氣氛。

今年大年三十,我們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餃子。吃完年夜飯,我們就坐在電話機前觀看電視節目,那一幕幕精彩的表演令我讚歎不已。時間過得很快,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我和家人趕緊到樓下看放鞭炮。你看那紅光四濺的小鞭炮,那“吱、吱”叫得老鼠炮,還有驚心動魄的二踢腳各種花炮的聲音相互碰撞著,人們不斷歡呼著迎接著新年的到來。最美的數那五顏六色的禮花了!有的像白色的`百花,閃閃發亮,好似一顆顆閃爍的星星在對我們眨眼睛;一會兒,滿天的“星星”又像流星雨一般紛紛墜落下來,有的像紫色的牽牛花,吹起了一朵朵歡樂的歌:還有的像巨大的花朵,綻放出五彩的光芒,照亮了整個夜空。

仰望異彩紛呈空的夜空,我不禁感嘆道:“這個春節過得真開心!”

春節優秀的作文 篇3

快要過年了,你快樂嗎?春節的街頭可熱鬧了,我帶你去看一看。

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那一幅幅對聯,它象徵著下一年給人們帶來喜慶、歡樂,攤主面帶笑容,為我們推銷對聯。

然後是精美絕倫的壁畫,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鳥獸蟲魚,樣樣都有,讓我眼花繚亂,不知哪一張好,真漂亮!

接著,就是那活潑的大鯉魚,活蹦亂跳,在迎接新年的到來,白鰱魚也不甘示弱,蹦出水面,在陽光的照耀下,它們渾身發亮。

春節的街頭不僅僅是這些,最顯眼的是吉祥物——雞;花燈發著五彩的光芒;水果挺著大肚子,更不少的人們,也忙碌地買這買那:有的人嘴上樂開了花;有的人因買的太多,累得喘不過氣來;有的人拎著大包小包,坐車回家。可熱鬧了!

春節馬上到了,你準備咋樣?

春節快到了,平湖的大街小巷都變了樣。彩燈、“福”字、對聯……多得數也數不清。就在這萬分忙碌、喜慶的日子裡,我用眼睛捕捉了幾個好鏡頭。

一、小區

別的小區不說,就說我住的小區吧,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有一位姓王的老公公,提筆寫下了一副對聯:“雄雞福壽唱新歌,猴報安康吟雅韻”。好吧,真可以稱得上是絕妙啊!除此之外,每家每戶都貼上了“福”字。小區的牆面、樓梯都穿上了新衣服,大家都在等待春節的到來。

二、超市

超市裡,人可是多得不得了!不要說颳風下雨,大家都不管三七二十一,買了再說。飲料、小吃櫃檯上可是銷售一空啊,假如說,在這兒丟了人,找起來可不容易!悄悄告訴你,幸虧我家購年貨購得早,要是你現在去啊,付錢結帳不知要等到何年哪月。排隊的隊伍就像一條龍,在超市裡穿梭。你要從超市進去,就別想從那兒出來!

三、商店

門口的小商店也忙得不亦樂乎。門口掛滿了紅燈籠,一串一串的,看得我眼花繚亂。在這麼多商店裡,最喜氣洋洋的要數建國路口的小吃店—“有意思”了。一走進“有意思”,一隻只“燒雞”朝我迎面撲來,害得我口水直流。瞧,窗戶上、牆壁上、天花板上,貼滿了“雞”,哎,那麼多“雞”,吃都吃不完哪!

四、馬路、公路

馬路上,汽車來來往往。有的是搬家公司的,有的是結婚車,還有的是去老家探親戚的。在那寬寬的.高速公路上,警察叔叔可是隨處可見,你們不知道吧,據說,今年春節,回家探親戚的人源源不斷,司機大哥為了多賺點票票,就要超載。他們雖然都把超載的人藏得好好的,但是都逃不過警察的火眼金睛,超載的人都罰了款。我現在真想說一句:“警察叔叔,您辛苦啦!”

五、老人、大人、小朋友

在春節的晚上,大家都會拿出已經買好的煙火、鞭炮放,漂亮的煙火在天空中綻放,增加了節日的氣氛。每個人都穿上了新衣服,等著長輩發紅包。看著這一個個厚厚的紅包,大家心裡都開了花。我啊,現在已經收到500元的壓歲錢了,當然我不會亂用。我都把它們藏在小金庫裡,等到教學費的時候,再把它們給犧牲了!

春節優秀的作文 篇4

春節,是中國農曆意義上真正的新年,昭示著新的一年的無限生機,寄寓著人們對生活的期盼。而我家的春節和大多數家庭一樣,講究喜慶、熱鬧,讓人難以忘懷。

年味——香

春節這個盛大的日子可免不了大吃特吃,網上都在傳一句話:“過年不長几斤肉,對不起那些因為你而在水深火熱中的雞鴨魚肉。”想來也是很幽默的。

我家的春節小吃特色是餈粑。奶奶早在年三十前一天買好了食材,我和弟弟爭著要做餈粑,奶奶卻說還要等一會兒。我看見她將揉好的偏透明的一張大團子鋪在蒸板上,在灶上開始蒸。過了一會兒,晶瑩剔透的餈粑出爐了。我端著水盆,弟弟扶著竹子編做的盤子,奶奶用手蘸水,迅速地從那一平鋪的餈粑上扯出一個個小的糰子,放到芝麻碗裡滾來滾去。看著熱氣騰騰的餈粑在奶奶的手裡變著花樣,我才理解到,這就是春節啊。我用筷子夾了一個餈粑送到嘴裡,甜而不膩、軟而不過,脣齒間瀰漫著我家的年味兒——香。

年俗——樂

春節裡最盼的是什麼?永遠是和家人、夥伴一起享受過年的歡樂時光。

我家總是在農曆二十七買年貨,花生瓜子餅乾飲料必不可少,當然還有一樣——煙花爆竹。雖然在自己眼裡自己已經長大了,但是愛玩這個天性還是沒變。我和弟弟總是等不到年三十晚上再放煙花爆竹,常常在媽媽的默許下拿幾樣去做。璀璨的煙花在手中揮舞,明亮了小片天空,刺激的擦炮總是未點著或未拿好,經常嚇得掉在地上;美麗的小型“花火”總是在夜空散漫著五彩斑斕。這樣開心有趣的年俗就像是一塊小石子投進春節前夕平靜的湖面,在我的心中泛起圈圈漣漪——樂。

年情——福

春節前夕,頻率最高的詞就是“回家看看”,頻率最高的句子就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群“天貓”贊助的'回家過年的摩托車隊。一輛又一輛的摩托車,寄託著在外拼搏的遊子渴望早日回家的心。

我家的春節總是團圓一起過,一大家子親友圍坐在八仙桌前,姨媽、外婆、奶奶總是來回進出大廳和廚房,歡樂的氣氛停不下來。每年七年級下午都會和家人一起在縣城裡逛逛。晚上圍坐在火爐前,目不轉睛地盯著微信裡的紅包。我想,我家的春節是充滿愛的,那是——福。

我家的春節喜慶熱鬧,團團圓圓。

春節優秀的作文 篇5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怪獸叫做“年”,每到臘月三十晚上,它就出來掠食傷人。人們知道“年”怕響、怕火、怕紅,到了臘月三十這一天,人們就在家門粘。貼紅色的春聯,放鞭炮,把“年”嚇走了。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春節一到,我最高興的事就是收紅包,年七年級的早晨,媽媽就叫我:“小懶豬,快起床呀!大家都在吃飯了。”我聽了媽媽的`話,迫不及待地爬起來。一出門口,就看見爸爸和媽媽給了鄰居的小朋友一個紅包哩!呀,發利是啦!我急忙刷了牙,洗了臉,來了一樓後,我心想:今天有什麼美味可口的東西呢?我一看,鄰居已經吃得津津有味了。看著人們吃得津津有味,我都快流口水了。我飛快地找了一個座位。坐上座位,那香味芬芳撲鼻。我忍不住了,一下子吃了許多東西。吃飽了,爸爸媽媽走過來。我站在爸爸媽媽的面前大聲說:“爸爸媽媽,新年好!”爸爸和媽媽馬上給了我一個紅包。媽媽笑著誇獎我!“這丫頭越大越懂事了。”我心裡樂滋滋的,心想:爸爸還是挺疼我的。

我真的非常希望每一個農曆新年都能過得這樣快樂!

春節優秀的作文 篇6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節日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正月七年級前有祭灶、祭祖等儀式;節中有給兒童壓歲錢、親朋好友拜年等典禮;節後半月又是元宵節,其時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結束了。

春節的歷史非常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有關它的各種傳說也非常多。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非常不相同的。一種說法是: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天,來了一位老人,他說有辦法驅趕年獸,大家半信半疑,只有少數幾人陪老人驅趕年獸。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子裡家家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年”怒視著這些貼上對聯的'房屋,突然,想起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年”被嚇的落荒而逃。

大家歡呼著,第二天,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右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非常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