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微生物實驗工作總結(精選)

生物1.44W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微生物實驗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微生物實驗工作總結(精選)

微生物實驗工作總結1

這個學期操作了四個微生物實驗,以及一個自主設計性實驗。通過前階段對四個實驗的操作和認知的基礎上,展開第五個實驗的自主設計。實驗分別是菌落總數測定,黴菌和酵母的檢查和計數,乳酸菌的檢驗,微生物藥敏試驗以及探討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這學期的微生物實驗是在上學期微生物實驗的基礎上的累積和擴充套件延伸:以培養基的製備與滅菌,玻璃器皿的洗滌、包紮和滅菌,微生物接種技術和細菌的革蘭氏染色為技術基礎進行的,以加強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為目的。

下面我來談談我在實驗中的。

第一個實驗是菌落總數測定。讓我重新認識了一下這個名詞:菌落形成單位,我現在的理解就是:1ml或者1g待測樣品中菌落的個數,一定要注意的是單位是cfu/ml或cfu/g。還有就是要掌握好對高壓蒸汽滅菌鍋的操作。實驗之前要充分做好預習工作,以便實驗的進行。由於是測定微生物實驗,就要尤其小心其他雜菌的混入影響實驗結果。因此要做好實驗儀器和各種試劑的滅菌,有培養皿,試管,移液槍頭(裝在盒子中),按要求配置好的瓊脂培養基和生理鹽水,按各自要求用紗布和報紙包紮好,送入高壓蒸汽滅菌鍋進行滅菌。玻璃儀器在包紮前要進行清洗,並烘乾,以免水分沾溼報紙。滅完菌後取出物品進入超淨工作臺,超近工作臺的紫外燈在進入20分鐘前開啟,並在進入時關閉,以免影響人體。要對臺面進行消毒處理,用酒精擦拭。可以在等待瓊脂培養基冷卻到50攝氏度左右前對待測樣品進行10倍系列稀釋至需要的濃度。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標記好濃度或者按順序排列在試管架上以免弄混,同一個試管裡吸取樣本站能用同一個槍頭進行移液。再進行平板接種。待瓊脂培養基冷卻好後,用右手開啟紗布並將錐形瓶拿住,將瓶口靠近酒精燈再進行滅菌,左手拿培養皿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開啟培養皿蓋,將瓊脂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心內,不用倒很多,使瓊脂培養基沒過培養皿表面即可。培養皿一定是平拿在手上的,倒好後輕輕蓋上培養皿蓋,緩慢地平方在超淨工作臺檯面邊緣處,再推至中間。再用移液槍取1ml樣品快速打入培養皿中央,蓋上培養皿蓋,然後用手輕輕搖晃,千外不要太大力。然後貼上標籤記號,靜置。如此依次操作下去。靜置一段時間待培養基凝固後倒置放入恆溫培養箱培養一段時間再取出進行觀察計數。

我們組的實驗結果不甚理想,培養皿中的微生物都是連成一片的,或者是培養皿壁上也都長著,主要是由於待測樣品打入培養皿後,搖晃不均勻或者太大力了,以至於菌液沒分散開來或是跑到培養皿壁上去了。

第一個實驗的操作室下面四個實驗的操作基礎。基本操作步驟都是相似的,只是待測微生物不同和根據不同微生物要配置不同的瓊脂培養基。

第二個實驗是黴菌和酵母的檢查和計數。用到的培養基是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和孟加拉紅培養基,都是用於培養黴菌和酵母的。要注意的地方與第一個實驗一樣是滅菌和避免引入雜菌,還有就是,混勻菌液時要慢慢地、輕輕地移動培養皿。這個實驗有兩個菌要觀察,不過由於兩個菌的菌落形態差異比較大,所以還是比較簡單就能識別的:

孟加拉紅培養基中,菌落的紅色比培養基的紅色顏色更重,菌落顏色是大紅色,培養基顏色是粉紅色。在孟加拉紅培養基表面的酵母菌菌落是圓形,邊緣整齊,表面比較光滑溼潤,形態較小。位於孟加拉紅培養基內的菌落則是三角形和四角形,還有多角形。邊緣都是整齊的,不像黴菌菌落的邊緣有菌絲。黴菌形成的菌落較稀鬆,多成絨毛狀,絮狀,形態與酵母相比較大。

第三個實驗是乳酸菌的檢驗。用到的培養基是mrs培養基、莫匹羅星鋰鹽改良mrs培養基和mc培養基,mrs培養基培養的是乳酸菌,莫匹羅星鋰鹽改良mrs培養基培養的是雙歧桿菌,mc培養基培養的是嗜熱鏈球菌。乳酸菌總數結果減去雙歧桿菌與嗜熱鏈球菌計數結果之和即得乳桿菌計數。 要注意的是該實驗用的是平板塗布法接種,是待培養基凝固後吸取1ml酸奶樣品稀釋勻液,用無菌塗布棒塗抹均勻。倒置培養一段時間,觀察菌落形態及計數菌落。由於乳酸菌和雙歧桿菌都是需要厭氧培養的,所以要求從樣品稀釋到平板塗布要求在15分鐘內完成。

第四個實驗是微生物藥敏試驗。本實驗主要用了2種方法:紙片擴散法和牛津杯法。紙片擴散法是將含有定量抗菌藥物的濾紙片貼在已接種了測試菌的瓊脂表面上,紙片中的藥物在瓊脂中擴散,隨著擴散距離的增加,抗菌藥物的濃度呈對數減少,從而在紙片的周圍形成濃度梯度。同時,紙片周圍抑菌濃度範圍內的菌株不能生長,而抑菌範圍外的菌株則可以生長,從而在紙片的周圍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藥物的`抑菌圈直徑因受藥物在瓊脂中擴散速度的影響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測試菌對藥物的敏感程度,並與該藥物對測試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呈負相關。牛津杯法加的是試劑,卡那黴素試劑和醫用酒精,檢視它們對細菌的抑菌效果。

要注意2種方法都需要空白對照試驗實驗,前者為不加任何東西的滅菌小圓濾紙片,後者為無菌水。用的也是平板塗布法接種。

1法:鑷子在夾有抗菌物質的紙片和不加任何東西的滅菌小圓濾紙片時都要進行酒精燈滅菌,以免影響實驗準確度。

2法:在塗布好的培養基表面用鑷子輕輕置滅好菌的牛津杯。注意不用按壓的,不然擠壓會致培養基表面破裂,會影響實驗結果。待培養好後取出觀察並測量抑菌圈直徑,結果單位用毫米計。 第五個實驗是自主設計實驗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選取3個環境因素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均可進行設計。根據前四個實驗的基礎,通過小組探討和交流設計出實驗方案。並加以驗證。通過自主設計實驗可以結合小組的智慧,加強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思維,通過實驗可以驗證理論,增加感性認識,培養獨立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並使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水平。

通過這次的實驗,我明白了任何事情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雖然實驗結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參與了過程,通過小組討論我們也分析了失敗的原因,找到了解決的方法,避免了下一次失誤。並且從中理解了團隊討論和合作的重要性。以上即是我的全部感想

微生物實驗工作總結2

為期五天(20xx年6月11日—15日)的食品衛生綜合檢測實驗已經告一段落了,在這一週的微生物實驗主要包括牛奶中大腸菌群的計數、雞蛋中沙門氏菌的檢驗和牛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驗三個實驗,經過三個綜合實驗的課程,能讓我更能理解試驗時要掌握的細節,也要保持頭腦的時刻清醒。同時讓我對這三種微生物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讓我也對實驗也更加熟悉了。

首先我們做的是大腸菌群的計數,它是採用mpn(最大可能數法)的計數來測定的。大腸菌群的特性為:在37℃,24小時內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好氧或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一般認為該菌群細菌可包括大腸埃希氏菌、檸檬酸桿菌、產氣克雷白氏菌和陰溝腸桿菌等。其檢測原理為細菌在樣品內的分佈是隨機的,所以檢測細菌時,可按概率理論計算菌數。大腸菌群mpn計數的檢驗程式為樣品的稀釋、初發酵試驗、復發酵試驗和最後的大腸菌群最可能數(mpn)的報告。那麼在第一天的上午,老師基本給我們講了實驗的原理和步驟,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們便開始計算自己需要配製的實驗試劑的量,並且稱取試劑的量和清洗所要用的實驗器皿,首先配置的是生理鹽水和lst肉湯,並且把生理鹽水和lst肉湯分裝到試管內,蓋好蓋子包紮好進行滅菌,滅完菌也就到了吃飯時間,等下午來接種培養了。

牛奶樣品與生理鹽水以1:9的比例進行混合,搖勻後做10倍系列的稀釋,做了3個稀釋度。隨後將三個稀釋度的樣品勻液以每個稀釋度3支試管接種到內裝小導管的含lst肉湯的試管中,最後放入恆溫培養箱中培養24h。在經過24h的培養後,所有的試管內均產生氣體,而後我們要將培養後的有菌落的lst肉湯接種到bglb肉湯試管中進行培養24—48h,觀察後發現所有的bglb管都產氣,顏色也有原來的綠色變成暗黃色,證明也產生了酸,所以記為所有產氣管為大腸菌群陽性管。最後查mpn表可得出每毫升樣品中大腸菌群的mpn為大於等於1100ml/mpn。

我們小組在做大腸菌群測定還是很順利的,中途沒有出現什麼錯誤,實驗很順利,小組成員的配合和分工也都很好。

第二個實驗是雞蛋中的沙門氏菌的檢測,他的特性是:沙門氏菌需氧或兼性厭氧,10—42℃都可生長,最適溫度為37℃,大部分可發酵葡萄糖,產酸產氣,是革蘭氏陰性的無芽孢桿菌。在營養瓊脂平板上生長產生光滑,溼潤,半透明,邊緣整齊的菌落。在血平板上產生透明溶血環,形成大小中等的灰白色菌落。實驗過程可分為前增菌、選擇性增菌、選擇性平板分離、生物化學篩選四個階段。

實驗首先配製bpw溶液,進行分裝和高壓滅菌,在無菌條件下,移取5ml雞蛋液樣品於盛有45mlbpw的組織培養瓶中,混勻,放置於36℃±1℃的恆溫培(向你推薦:)養箱中培養24h±2h,觀察生長現象。接下來的增菌階段,需要配製ttb增菌液和sc增菌液,移取1ml的前增菌液接種到10mlttb增菌液內,在恆溫培養箱內培養18h~24h,sc增菌液過程與ttb一樣。接下來需要製備bs平板和he平板,等平板凝固後便可以開始接種了,是採用平板分多區劃線的方法,然後放在37度溫箱培養18~24h。最後要進行生化實驗,要先配製三糖鐵瓊脂,從培養皿的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接種到三糖鐵瓊脂,先與底層穿刺,再在斜面劃線。同時把菌落接種到各種生化試劑裡,封口後一起放入恆溫培養箱培養18h。取出培養皿和生化小試管觀察結果,記錄。

第三個實驗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驗,它的.特性一般是無芽孢,鞭毛。大多數無莢膜,革蘭氏染色陽性,它培養的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就能生長良好,需氧或兼性厭氧。在血平板上培養會使紅細胞破裂,形成透明的溶血環。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是紫色的,排列成葡萄狀的圓形的菌。

首先是樣品的處理,稱取22g7.5%氯化鈉肉湯溶解於250ml水中,在每個均質瓶內移取45ml,同時製取baird—parker培養基,高壓滅菌後吸取牛奶樣品5ml到均質瓶內。放入恆溫箱培養18—24h。然後用接種環取培養物分別劃線接種到baird—parker平板和血平板上,培養18—24h,baird—parker平板有可能需要培養45—48h。最後進行血漿凝固酶試驗,挑取bp平板或血平板上可疑菌落1個或以上,分別接種到5ml左右bhi肉湯中,36±1℃培養18—24h。取新鮮兔血漿0.5ml,加入bhi培養物0.2—0.3ml,振盪搖勻,置36±1℃溫箱培養,半小時觀察一次,6小時觀察,直至出現凝固,判為陽性結果。也有小組6h後也沒凝固的,則判為陰性。最後進行革蘭氏染色實驗,觀察細菌的形態特徵。最後記錄結果。

三個實驗雖然不多,但是三個實驗的跨度剛好是一個星期,所以我們實驗剛好可以做完,實驗從剛開始的懵懂到慢慢的熟悉,到最後的成功,少不了的是小組合作和老師的幫助。經過三個微生物的實驗,讓我對微生物實驗的過程。不過對於微生物的實驗一定要細心,一個是它需要的時間很長,要滅菌和培養,如果做錯都得重新再來,並且實驗過程中不能被汙染,否則會對實驗結果造成一定的汙染或完全不可用。對實驗流程一定要熟悉,現象一定要觀察仔細,因為類似的菌類有很多,其生產的習性也類似,若不觀察仔細,就會有結果的偏差。我們小組的實驗都很順利,中途雖有一點點過失,但對實驗的進度和結果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實驗結果也是讓我們蠻有成就感的,感謝小組的配合。操作不像理論,只有多次練習才有體會,在今後的實驗中,我會更加努力。

微生物實驗工作總結3

大三的第二學期塊結束了,這個學期操作了四個微生物實驗,以及一個自主設計性實驗。通過前階段對四個實驗的操作和認知的基礎上,展開第五個實驗的自主設計。實驗分別是菌落總數測定,黴菌和酵母的檢查和計數,乳酸菌的檢驗,微生物藥敏試驗以及探討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這學期的微生物實驗是在上學期微生物實驗的基礎上的累積和擴充套件延伸:以培養基的製備與滅菌,玻璃器皿的洗滌、包紮和滅菌,微生物接種技術和細菌的革蘭氏染色為技術基礎進行的,以加強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為目的。 下面我來談談我在實驗中的心得體會。

第一個實驗是菌落總數測定。讓我重新認識了一下這個名詞:菌落形成單位,我現在的理解就是:1ml或者1g待測樣品中菌落的個數,一定要注意的是單位是cfu/ml或cfu/g。還有就是要掌握好對高壓蒸汽滅菌鍋的`操作。實驗之前要充分做好預習工作,以便實驗的進行。由於是測定微生物實驗,就要尤其小心其他雜菌的混入影響實驗結果。因此要做好實驗儀器和各種試劑的滅菌,有培養皿,試管,移液槍頭(裝在盒子中),按要求配置好的瓊脂培養基和生理鹽水,按各自要求用紗布和報紙包紮好,送入高壓蒸汽滅菌鍋進行滅菌。玻璃儀器在包紮前要進行清洗,並烘乾,以免水分沾溼報紙。滅完菌後取出物品進入超淨工作臺,超近工作臺的紫外燈在進入20分鐘前開啟,並在進入時關閉,以免影響人體。要對臺面進行消毒處理,用酒精擦拭。可以在等待瓊脂培養基冷卻到50攝氏度左右前對待測樣品進行10倍系列稀釋至需要的濃度。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標記好濃度或者按順序排列在試管架上以免弄混,同一個試管裡吸取樣本站能用同一個槍頭進行移液。再進行平板接種。待瓊脂培養基冷卻好後,用右手開啟紗布並將錐形瓶拿住,將瓶口靠近酒精燈再進行滅菌,左手拿培養皿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開啟培養皿蓋,將瓊脂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心內,不用倒很多,使瓊脂培養基沒過培養皿表面即可。培養皿一定是平拿在手上的,倒好後輕輕蓋上培養皿蓋,緩慢地平方在超淨工作臺檯面邊緣處,再推至中間。再用移液槍取1ml樣品快速打入培養皿中央,蓋上培養皿蓋,然後用手輕輕搖晃,千外不要太大力。然後貼上標籤記號,靜置。如此依次操作下去。靜置一段時間待培養基凝固後倒置放入恆溫培養箱培養一段時間再取出進行觀察計數。

我們組的實驗結果不甚理想,培養皿中的微生物都是連成一片的,或者是培養皿壁上也都長著,主要是由於待測樣品打入培養皿後,搖晃不均勻或者太大力了,以至於菌液沒分散開來或是跑到培養皿壁上去了。

第五個實驗是自主設計實驗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選取3個環境因素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均可進行設計。根據前四個實驗的基礎,通過小組探討和交流設計出實驗方案。並加以驗證。通過自主設計實驗可以結合小組的智慧,加強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思維,通過實驗可以驗證理論,增加感性認識,培養獨立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並使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水平。

通過這次的實驗,我明白了任何事情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雖然實驗結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參與了過程,通過小組討論我們也分析了失敗的原因,找到了解決的方法,避免了下一次失誤。並且從中理解了團隊討論和合作的重要性。以上即是我的全部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