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熱】

生物2.63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穫,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什麼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熱】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學生現有學習情況(基礎技能、能力發展等)分析:

通過上期的生物教學,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有較大的改善,具備一定的學習技能,對基礎知識掌握較牢,其中有一批學習較優秀的學生,需要加強指導和培訓,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績。但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後進面還較大,實驗和學習的習慣較差,應對這些學生多關心、多指導、多督促,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抓緊教學落實,力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的能力和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三、本期教材內容(學科知識體系、重點難點)分析:

根據新的課改要求與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本期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從第一章、人的由來” 到 “ 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共七章的教學內容和實驗。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學重點和難點;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生物學內容是社會討論和考試的熱點。通過教學改革落實“雙基”,發展能力,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和觀念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四、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課程的學習,要求達到以下教育教學目標:

(1)瞭解人類與生物圈之間的關係,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2)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3)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4)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5)初步獲得生物圈中人類的起源與發展的基本知識。

(6)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生理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7)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8)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五、教學方法及其措施

1、認真分析瞭解學生情況,熟悉鑽研教材,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擬訂教學計劃。

2、採用多種措施,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多實施生活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生物,主動地學習生物。

3、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好實驗課。課前教師要自己先做一次,熟悉實驗操作,課上認真指導學生操作。使學生通過實驗來體驗探究過程,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

4、上好探究活動課和課外活動課,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5、對學生嚴格要求,課前認真預習,課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後認真複習總結,有不懂的問題要及時提出馬上解決,爭取把當天學習的知識消化,佈置的作業及時認真完成。

6、每一章測驗一次,隨時關注、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7、期中、期末認真組織學生複習,爭取在考試中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取得好成績。

8、在教學過程中,至少做一次教學質量調查,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發現問題並改正。

六、教學進度及內容安排

第四單元 第一章 人的由來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2課時

第二節 人三生殖 2課時

第三節 青春期 1課時

第四節 計劃生育 1課時

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

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2課時

第二節 消化與吸收 2課時

第三節 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課時

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

第一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課時

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2課時

第三節 空氣質量與健康2課時

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 2課時

第三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 2課時

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2課時

第四節 輸血與血型 1課時

第五章 體內廢物的排出

第一節 尿的形成和排出 1課時

第二節 人糞尿的處理 1課時

第六章 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2課時

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組成 2課時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形式2課時

第四節 激素調節 1課時

第七章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第一節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例項 1課時

第二節 探究環境汙染對生物的影響 2課時

第三節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1課時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2

一、教學目標: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靈活、應變,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商有發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第一週:新生培訓

第二週:致同學們第一節生物的特徵

第三週:第二節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第一節生物圈

第四周:第二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第三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第五週國慶放假

第六週:第四節生態系統第五節生物圈是的生態系統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

第七週:第二節觀察植物細胞第三節觀察動物細胞第一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第八週:第二節細胞核是遺傳資訊庫第三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第九周:第一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二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三節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第十週:期會考試

第十一週:第四章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第一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第十二週:第二節種子植物

第十三週:第一節種子的萌發第二節植株的生長第三節開花和結果第十四周第一節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十五週:第二節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第十六週:第三節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迴圈第一節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第二節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第十七週:第五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第六章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第十八週期末複習

第十九周:期末複習

第二十週:期考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為將來創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2、通過“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實驗”“探究”等學習活動,加深對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的理解。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並實施探究計劃。記錄和分析探究結果等技能。

3、進一步養成勤于思考、樂於探索、勇於實踐的學習習慣。

4、充分利用“班班通”和電教館資源,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啟用課堂正能量,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資料和視訊;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8、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四、教學要求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5、按學校要求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附:教學進度本學期總課時為48課時,每週3課時。

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13課時)

第一節 藻類植物4課時

第二節 苔蘚和蕨類植物4課時

第三節 種子植物5課時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4課時)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3課時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3課時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3課時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迴圈(10課時)

第一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4課時

第二節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迴圈 5課時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3課時)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8課時)

第一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4課時

第二節 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4課時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2課時)

總之,在新學期中,我會努力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方法去引導教育學生。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由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為“平等中的首席”,從而切切實實地提高教育質量,取得新的成績。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4

一、學生情況簡介

本年級共有三個班,一百五十個學生。學生對於本學期生物學習內容興趣比較濃厚,他們正處於對人體生理和性問題產生好奇的青春期階段,但農村學生生性比較害羞,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青春期的性知識。

二、教材總體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從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上,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加體會到生物與生活的關係。

三、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從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

(1)初步獲得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的基本知識。

(2)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生理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3)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能力:

(1)正確使用生活學實驗中常用的工具和儀器,具有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2)進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資訊設計實驗的能力。

(3)利用科學的一般探究方法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人類與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間的關係,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2)關注與生物有關的社會問題,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

(3)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四、方法與措施: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

主要措施:

1、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反感的設計和實施。

2、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3、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4、倡導探究性學習。

5、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6、注意課內外活動的結合。包括必要的調查,訪問、參觀等。

7、管好班級的紀律和秩序,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

五、教學進度安排:

單元或章序號 單元或章內容 課時 周次

第一章 人的由來 7 1—3

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 7 4—6

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 6 7—9

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8 9—13

期中複習考試 10—11

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3 14—15

第六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8 16—18

第七章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5 19—20

期末複習、考試 21—22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在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基礎上,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情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學期知識內容共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單生物和細胞,該教材針對國中生的特點,設定了多個學生活動,同時還有課外讀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同時活動又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每一章內容之前設定學習導語,使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同時每單元未尾又有單元小結,進一步深化及強調基礎知識。既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性,又有利基礎知識的學習。

2、學生基礎分析

七年級五個班為6班66人,7班67人,8班67人,9班66人,10班67人,學生對生物方面由傳統的因會考分值低而不重視,到現在的重素質教育和史地生九年級年級為會考,記入會考成績將要提高分值的動勢,會有一些思想上較好的認識,當然我在上課時對學生進行一點一滴的教導,以使學生有一個較清楚的學習目的。

3、主要制約因素

1、《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因環境所限,許多活動課,實驗課難於進行。特別是微觀類的一些知識,無實驗,學生學起來就難。

2、本教材特色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即活動課,而教具受限難於進行。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掌握方面

任何環境中都有多種多樣的生物。每種生物都離不開它們的生活環境,同時,又能適應、影響和改變環境。生物與環境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並形成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對一片草地、一個池塘、一塊農田等生境的研究,學習調查和觀察的方法,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認識。生物與環境關係的知識,對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以及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十分重要。

生物體有一定的結構層次。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長是細胞重要的生理活動。細胞經過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體的各種組織,由功能不同的組織形成器官,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多細胞生物體依靠細胞、組織、器官之間的協調活動,表現出生物體的生命現象。

理解有關細胞的知識是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基礎,教師應提供機會,引導學生探究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初步學會顯微觀察的方法和技能,激發探究的興趣。。

2、能力培養方面

1、識記能力

(1)能回憶或再認有關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方面的知識。

(2)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他可能產生的影響。

2、理解能力

(1)能闡述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絡。

(2)能運用所學知識,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作出合理判斷或得出正確結論。

(3)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具有環境保護意識。

3、綜合運用能力

(1)具備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資訊的能力。

(2)初步掌握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3)能夠運用文字、圖表、資料等多種表達形式準備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

(4)能夠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

3、思想教育方面

(1)體驗到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

(2)意識到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基礎,解決科學問題常常需要作出假設。

(3)意識到科學探究可以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多種途徑來獲得事實和證據。

(4)意識到科學探究既需要觀察、實驗、調查,又需要進行推理和判斷。

(5)體會到科學探究需要正確地表達,需要與人交流合作。形成愛護動物的情感。

四、主要措施:

(一)、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措施。備課應包括以下過程和內容:

l、鑽研教學大綱,訂好教學工作計劃。

(1)鑽研教學大綱,通讀教材,瞭解教學任務、目標、重點、難點及“雙基”內容。

(2)瞭解任教班級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態度,學習風氣、知識狀況等,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3)制定改進和提高質量的措施,編制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表。

(4)確定本學期的教學實踐活動。

2、寫好教案。

(1)按照大綱要求,反覆閱讀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的、重點、難點和“雙基”的內容,明確每一課時的講述內容。

(2)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蒐集、整理、精選參考資料。

(3)全面瞭解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學習規律和已有的基礎知識,結合教材內容寫出具體教案。

(4)教案內容包括:課題、目的和要求,重點、難點,課型、課時、教學方法,教具、作業等。

(二)、上課

上好課是教學的中心環節,不僅要求具有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掌握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傳授知識和開發智力的教學藝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做到:

1、教學目標明確,每節課要緊緊圍繞目標進行。

2、教學內容必須正確。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觀點,正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詳略得當,快慢適中。

4、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突出生物課的進化論觀點和生態學觀點。通過講述我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生物學的古今成就,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5、結合教材內容有計劃地進行青春期教育和勞動技能訓練。

6、教學方法得當。對不同的內容靈活選用恰當的教法,在教學中要大膽探索,勇於創新。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2)重視對學生生物學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養。將實驗、觀察標本等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提高學生的四個能力(觀察、分析及解釋一些生物現象和理論聯絡實際)。

(3)教給學生學習生物特有的學習規律和方法(理論聯絡實際,看圖記憶等)。教給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

(4)在學的過程中,可將講授與實驗、觀察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幻燈、投影、錄影等交叉進行,以提高教學效果。

(5)為使教與學的雙方密切配合,學生集中精力聽課,要求學生記好課堂筆記。?

7、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每節課一般應包括:提問、複習舊課、匯入新課、檢查效果和佈置作業等。每個教學環節,力求連貫、緊湊,時間分配合理,提高課堂教學藝術。

8、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藝術。

(1)板書工整、簡潔、規範、有條理。畫圖正確、清楚、美觀、富有表現力。

(2)對實驗課,應該熟練掌握實驗技能,要有明顯的實驗效果。課前應充分準備,要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3)教學中,教態親切大方。正確使用生物術語,語言準確、簡練、生動,精神飽滿,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熱情鼓勵。

(三)、作業批改

精選作業,認真批改,可使及時獲得反饋資訊,利於改進教學。每月佈置一、二次課外作業。

1、作業內容要根據大綱要求,注意“雙基”的訓練,精心選題。

2、在佈置作業前,掌握作業的深度和廣度,突出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

3、及時批改作業,堅持講評,對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在全班進行糾錯,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4、根據教材內容,可適應提前或課後佈置一些學生力所能及的小實驗,標本採集等。

(四)、考試

考試是瞭解學生學習情況,檢查教學效果,督促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

1、注意平時考查,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學水平。平時考查包括:課堂提問、作業、測驗等。

2、期中、期末考試前組織好複習。制訂複習計劃,進行復習動員並指導學生系統複習,有針對性地進行章、單元的摸底考試。

3、考試內容應以大綱為依據,題型多樣,難易適度,試題覆蓋面

要大,應是絕大數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認真閱卷,考試後作出全面的質量分析和試卷分析,並進行講評。對考試中反映出的問題,歸類整理,找出原因,以作為改進以後教學的參考。

5、認真登記考試成績,提供全面認識學生學習程度的依據。

(五)其他方面

1、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要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要安排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在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

(2)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不包辦代替。

(3)注意課內外活動的結合。打破課堂內外的約束,有計劃地安排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活動,包括必要的調查、訪問、參觀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4)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5)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3、繼續學習洋思教學模式,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上一年的“課改”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鞏固“課改”新成果,並完成好相關的課題。

4、大力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的教育科研觀。教學中要有科研意識,要邊實驗、邊研究,力爭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5、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6、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力爭創造條件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五、本學期教研活動安排

1、每章節都安排有教法分析或說課活動。

2、本學期至少安排2節研究課。

3、期末完成論文:互動教學與分層教學初探

六、教學進度

本學期總課時為48課時,其中授課33課時,機動15課時,每週3課時。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48課時):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認識生物(4課時)

第一節生物的共同特徵2課時

第二節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2課時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1課時)

第一節生物圈2課時

第二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2課時

第三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2課時

第四節

生態系統2課時

第五節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2課時

第六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1課時

期中複習與測試6課時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18課時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6課時)

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2課時

第二節觀察植物細胞2課時

第三節觀察動物細胞2課時

第二章細胞的生活2課時

第三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細胞的分裂和分化2課時

第二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2課時

第三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2課時

第四節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2課時

第四章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2課時

期末複習與測試7課時

七、教改研究專題

(一)課題名稱:學習洋思教學經驗,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即在課堂上,教師先提出課堂教學目標,指導學生自學,暴露問題後,引導學生研討解決,教師只做評定、補充、更正,最後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經過嚴格訓練,形成能力。

(二)教改措施

1、認真學習有關精神,吃透精神,集中精力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八、培優轉差工作

1、輔導物件:每班的前20名和後10名

2、輔導時間,地點,內容

時間:週二、週四課外活動

地點:各班教室

內容:針對所學內容,給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進行補課,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3、目標:

通過輔導,使各班差生的生物成績均進入先前6500名,中游生中有5-15人進入前750名。

4、輔導具體措施:

(1)、結合課堂教學開展課外活動,建立各種形式的活動小組。培養學生的興趣。

更好地理解和拓寬生物學基礎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2)、要教會學生觀察動、植物,做生理實驗,解剖動物,繪製動、植物掛圖,採集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製作植物蠟葉標本和昆蟲標本的技能。

(3)、課後分個別輔導。要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培養尖子,幫助學困生,提高教學質量。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生物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養成動腦思考的習慣,充分發揮教師的特長,深化創新教育,優化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實驗教學目的:

培養初步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與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素養,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學能力、運用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

三、實驗教學現狀分析:

1、課程方面:

國中生物是九年義務教育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其中要求學生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能有目的地觀察,辯明觀察物件的主要特徵及其變化條件,能瞭解實驗目的,會正確使用儀器,會作必要的記錄,會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2、學生方面:

學生是實驗探究教學的主體,要想有效地實施實驗探究教學,就必須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何況為此,教師首先要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提供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機會,如變演示實驗為學生課堂實驗,並把一些驗證性的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等,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探究。

3、實驗條件方面:

我校也高度重視生物實驗室建設,配置必要的儀器和裝置,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為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4、其他相關情況:

保證實驗課的時間

四、實驗教學計劃:

周次

實驗名稱

性質

器材及數量

1

觀察校園植物的生存環境

實踐

1

探究光照或水對植物生存的影響

探究

四株同種生長狀況相仿的幼苗

2

探究不同植被對空氣溼度的影響

探究

乾溼溫度計、計時器

3

認識顯微鏡的結構

試驗

顯微鏡、載波片、擦鏡紙、紗布

3

探究水溫的變化對金魚呼吸次數的影響

探究

金魚、魚網、溫度計、大燒杯、冰塊、熱水

4

調查校園生態系統

調查

記錄本、筆

5

鑑定食物的主要成分

試驗

饅頭、雞蛋清、花生、菜油、碘酒、燒杯、濾紙、載波片、玻棒

6

驗證食物中含有能量

試驗

花生、溫度計、錐形瓶、解剖針、酒精燈、鐵架臺、三腳架等

8

探究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

探究

豬的小腸、解剖剪、鑷子、放大鏡、培養皿

8

唾液消化作用

演示試驗

燒杯、試管、溫度計、澱粉、熱水、試管夾、滴管、碘酒。

8

膽汁參與消化作用

演示試驗

試管、燒杯、滴管、動物膽囊

12

探究陽光與有機物的關係

探究

天竺葵、黑紙片、回形針、酒精、碘液、大燒杯、小燒杯、酒精燈、培養皿、三腳架、石棉網、鑷子、滴管、火柴

12

探究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探究

通上

13

分析無土栽培成功的原因

試驗

錐形瓶、青菜、土壤浸出液、無土栽培營養液、蒸餾水

12

分析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

試驗

酒精燈、火柴、載波片

12

觀察溶液濃度的大小對植物吸水的影響

試驗

蘿蔔、濃鹽水、燒杯、鑷子、

14

驗證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

試驗

錐形瓶、塑料袋、橡皮管、菠菜、澄清的石灰水

14

探究萌發的種子釋放熱量

探究

保溫瓶、種子、棉花、溫度計

15

觀察人體的呼吸系統

演示試驗

呼吸系統的模型

15

模擬胸部呼吸運動

試驗

胸部呼吸的裝置

16

分析吸入氣體和撥出氣體的成分含量

試驗

人體呼吸產生二氧化碳的裝置

16

測定肺活量

試驗

肺活量計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7

一、情況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教材內容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細胞”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觀察實驗和探究活動,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創設學習的問題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真正讓學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進而領悟生物圈對於人類來說是多麼重要的。與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觀的關係,就是人類的生存需要從生物圈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

(二)學生分析:

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七年級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鮮好奇,作為教師應喚起他們的熱忱,讓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產生學習動力,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二、指導思想

七年級生物對生物學科來說起著基礎的作用,應巨集觀把握,做好八年級知識與九年級知識的準備工作。我將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參與,勤於動腦、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和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

三、教學思想

1、加深對課程理念的'理解

2、提高貫徹課程標準的自覺性

3、組織好探究性學習並提高質量

4、加強和改進生物實驗教學,鼓勵學生開展課外探究性試驗

四、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調查和觀察的方法,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認識。

2、理解有關細胞的知識是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基礎,初步學會顯微觀察的方法和技能,激發探究的興趣。

3、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他可能產生的影響。運用所學知識,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作出合理判斷或得出正確結論。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具有環境保護意識。

4、具備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資訊的能力。初步掌握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

五、具體措施:

1、備課標、備教材

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單元本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絡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確定“三基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之中。

2、備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1)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

(2)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式和教學方法。

(3)教師能在每一堂課上找到與學生能產生共鳴。

3、備教法、備學法

根據新課標,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突出設計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的最優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

4、備習題

要精選習題,以消化、鞏固當堂所學知識為基礎,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

5、鑽研教學,瞭解教學任務、目標、重點、難點及“雙基”內容。

6、瞭解任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態度,學習風氣、知識狀況等,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制定改進和提高質量的措施,編制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表。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詳略得當,快慢適中。

8、重視對學生生物學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養。將實驗、觀察標本等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提高學生的四個能力(觀察、分析及解釋一些生物現象和理論聯絡實際)。

9、教給學生學習生物特有的學習規律和方法(理論聯絡實際,看圖記憶等)。教給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

10.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8

知識目標

1、瞭解的概念和用莖繁殖的主要方法;

2、瞭解嫁接的意義;

3、瞭解組織培養的意義、原理和在實踐上的應用。

能力目標

通過植物操作的實習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我國組織培養技術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應用例項,增強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並繼續樹立生物科學的價值觀。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嫁接的概念、方法和意義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

從莖繁殖的種類看:嫁接是其中的一種方式。但是,和其它兩種比較(壓條、扦插)操作起來較複雜,技術性相對較強。

從嫁接的意義上看:嫁接又是果樹栽培上一種廣泛運用的方法。它能使一些通過種子繁殖不能保持親本的優良品質的植物,利用嫁接而保持下去。還可以通過嫁接提高植物的抗寒力、抗旱力和抗病蟲害的能力,此外通過嫁接還可以改善果實的品質。所以說:嫁接的技術在農村是有用武之地的。

2、組織培養的概念、原理和意義也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從概念上講,組織培養指的是:在人工配製的營養物上(培養基)、在無菌的條件下,離體培養植物的器官、組織、細胞或原生質體,並使其生長、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術。這種技術雖然早在20世紀初就開始研究,但真正成熟和大規模發展及利用還是近幾十年的事。它是植物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植物生物技術的組成部分。

從原理上講:組織培養是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在離體情況下,培養植物體上的一個體細胞使其生長髮育成為一株完整的植物體。

從意義上講:組織培養可以廣泛的應用在:植物學基礎理論研究、植物快速繁殖、植物品種改良和細胞大量培養上。

3、理解“細胞的全能性”和準備的教具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學生一般認為:植物的根、莖、葉等器官都是由種子發育而來的。而植物體上的一個細胞在特定的環境中也能培養出一株植物體,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起來有困難。所以,教師要設法使學生能夠明白:植物體上的任何一個細胞都含有全部的遺傳資訊。在離體培養下,這些資訊可以表達出來,從而使植物細胞產生完整的植株。

教法建議

本節課的重點,不是要求學生學會的具體技術,而是把與以前學過的基礎知識聯絡起來。例如,扦插時為什麼要選擇健壯的枝條?這可以聯絡有機物的貯藏。

關於扦插的直觀教具,可以提前剪取健壯的月季、天竺葵等的枝條,將枝條的下部浸在清水裡,在溫暖向陽的'條件下,不久就在枝條下部長出不定根,上課時可以展示長有不定根的枝條。

關於嫁接的直觀教具,可以提前對紅梅、碧桃、菊花等進行嫁接,上課時展示嫁接成活的植物體。

為了讓學生初步掌握的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本章還安排了一節實習。為了便於上好實習課,也可以指導學生用番茄、菊花以及仙人掌科的植物等進行操作練習。

關於組織培養,最好在課前收集一些圖片資料,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組織培養具有多項用途,千萬不能讓學生得出片面的結論,以為組織培養只是一項用來進行的先進技術。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嫁接的概念、方式和意義;組織培養的概念、原理和在生產實踐上的意義。

難點:通過演示實物或直觀教具,讓學生增加對和組織培養的感性認識。

手段:教師講解與學生觀察相結合。

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講比較陌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錄像介紹讓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了解,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匯入:

提出問題:“通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到綠色開花植物是靠種子來繁殖的。那麼,你能舉出不靠種子繁殖的例子嗎?”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問題。

引入新課題:植物體依靠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的繁殖,稱為。

二、講授新課:

(一)用莖繁殖:

播放錄影:介紹扦插、嫁接、壓條的具體操作方法。

組織學生觀看錄影。

講解三種的特點。

提出問題:你認為這種的方式具有哪些特點?

組織學生討論。

總結:用可以保持植物體的優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

(二)植物的組織培養:

講解:

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個植物細胞內都含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遺傳資訊。在離體培養下,這些遺傳資訊可以表達出來,從而使植物細胞(或組織)產生出完整的植株。

播放錄影:介紹組織培養的過程。

講解:>組織培養是指:在人工培養基上,離體培養植物的器官、組織、細胞和原生質體,並使其生長、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術。

提問:你認為組織培養的技術,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哪些問題?

組織學生討論、發言。

講解:

1、利用組織培養,快速、大量地生產有經濟價值試管苗,移入苗圃栽培,供應市場需要。

2、利用組織培養進行工廠化育苗。

3、大量生產無毒苗,改善苗木的質量,提高經濟產量。

板書設計:

第四節

一、用莖繁殖:

1、扦插

2、嫁接

3、壓條

二、植物的組織培養:

原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探究活動

植物部分器官的生根

用一花盆裝入潮溼的沙子,並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另外要保持沙子的溼潤,你可以在沙子中栽上下面的任何一種植株:

(1)各種球莖;

(2)切一段秋海棠或天竺葵埋於沙中;

(3)切下一塊甘蔗莖埋於沙中;

(4)一段竹子,把節埋在沙裡;

(5)胡蘿蔔、小蘿蔔和甜菜每樣都要帶些根;

(6)一個洋蔥頭;

(7)一段鳶尾屬植物的莖;

(8)含有芽眼的土豆塊;

(9)一根柳枝等。

觀察根的生長情況。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9

一、教學知識要點和教學目標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是研究各種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本套教科書在教學資料的處理上,是以生態學為主線,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係;同時滲透了科學、技術、社會關係的教育,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還注重對學生潛力的培養,構建了系統的、循序漸進的潛力體系,強調對學生的觀察、操作、探究、思維和應用等潛力的培養。具體資料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是認識生命,那裡總括地介紹了生命的世界裡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也簡要的介紹了生物學的來歷和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第二單元是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這單元具體介紹了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單位和細胞透過分裂而增殖。同時用實驗和演示的方法介紹了細胞分化構成組織,驗證了生物體由器官和系統組成。這兩單元資料不多,具有綜合性,但務必要慎重對待,個性是要介紹本學科的重要性,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要講究方式方法,使同學們一下子進入學習生物學狀態,而且對以後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第三單元是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本單元的資料較多,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它具體詳細的介紹了綠色植物是怎樣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騰作用和運輸作用。這

部份是本單元的教學的難點。也是、本教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要多運用生活例項,讓同學們在生活中學習生物學。第二部份是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在這兒告訴我們了種子萌發構成幼苗、營養器官的生長和生殖器官的生長。第三部份是綠色植物與生物圈,這部份是需要同學們多看課外資料,多觀察生活環境,明確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關係,使他們認識到為什麼要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城市

本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是關注大多數學生將來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在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素養,而不是隻關注將來有期望成為生物學家的少數學生。因此在教學中要關注最大多數學生的需要,但同時也要注意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留有空間。所以在全書的探究活動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潛力安排他們參與科學探究過程,並鼓勵同學之間合作交流。

二、教學措施及教學方法

在教法方面,課前充分備好課,包括教材、教參、相關教具及學生上節說學習狀況。上課嚴肅紀律,首先自己不遲到,不早退,也不拖堂;上課有教學目標,突出教這重點,引導學生攻破難點。維持學生課堂秩序,持續大部分同學進入學習狀態。適當活躍課堂氣氛,讓部分同學能對本科產生濃厚興趣。在學法方面注意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的生物知識。例如:可佈置課外做實驗、觀察、調查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不但提高了潛力,也獲得了知識。同時注重訓煉學生的自學潛力,使他們能利用現有資源:教科書、課外書、網路資源獲生物學知識。還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給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的課題題目就是:校園綠化設計方案。本學科運用以探究為核心的多種教學方式,提倡以探究為核心的主動學習方式是本學科的教學改革研究主題。探究是生物學科學的'基本特徵之一,生物學教學就應在必須程度上體現生物學的這一特徵,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使他們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領悟科學的特點,獲取知識和潛力,構成科學態度,本教材在每個單元中根據教學資料設計了不同選題的探究活動,本人就根據本校的實際條件,向學生帶給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探究。這種有目的、有步驟的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要求學生對

生物及其相關事物進行認真的觀察、記錄、描述、提出問題、從各種資訊渠道尋找相關資訊、做出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收集資料、做出解釋,並與他們協作和交流,探究性學習活動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但不應成為唯一的教學方式。所以本人在教學中會運用多樣化的教方式,根據不同的教學資料,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到達課程目標。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本人根據教材資料、要求不同,計劃採用以下教學方式:講授與演示、模型製作,小組討論、主角遊戲等。另外本人將與其他老師結對子,進行互幫互助,使教學工作得到更大的進步。

三、佈置作業和單元測試

配合教學進度按時完成教材課後設計的作業,及《名校學案》作業,可適當提示、輔導,每教完一章要求學生上交作業(《名校學案》)進行批改,並進行講評。可不需要另外佈置作業,以減輕學生負擔。期中、期末之前各進行1次單元考試,第10周要進行期中複習。期會考試題不能出得太難,讓好學的學生有較好的成績。期末統考前要留有充分的複習時間。

四、課外興趣活動

為了加深和鞏固本學科的知識和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鼓勵和倡導學生勘察本校園綠化狀況,畫出示意圖,收集資料繪出設計校園綠化方案示意圖。平時注意收集好作品,配合學校進行優秀作品展。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以安圖縣教育局20xx年教育工作重點為指導,結合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學工作計劃,繼續深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堅持面向全體,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方針;堅持為每一個學生的生存就業和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重點,用心營造良好的教學與學習氛圍,全面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透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潛力、學習潛力和解決問題潛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職責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夠擁有較高的應試潛力,考出好的成績。

二、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潛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資料,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國中,應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狀況。所以,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1、透過上學期期末統考的成績分析以後,爭取及格率要到達90%,優秀率要到達50%。這學期就應注重班級學生成績的平衡發展,個性關注生物學困生的學習發展。

對生物學困生,要真正瞭解他們對生物學習的態度,分析學習不好的`原因,個別找來談心,上課隨時關注他們的反應,看他們是否參與到學習中,是否對生物有興趣,鼓勵他們多回答問題,對於他們的變化做好記錄。課外走進他們的生活,帶領他們去了解一些實際性的生物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3、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4、繼續探究貼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爭取呈現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用心參加校本教研,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結合具體的教學資料,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5、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帶給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資料;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鼓勵學生學會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四、教學要求:

1、重點提高學生的應試潛力,實際動手潛力,分析潛力。

2、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資料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潛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個性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潛力的培養。要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取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6、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按照教育局安排課時進度,根據實際教學狀況來實施。

五、教研課題

《怎樣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等特點,進而瞭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2、瞭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實的比較,從而歸納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徵,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裸子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對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瞭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並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2、鬆的形態結構對乾旱陸生環境的適應。

難點:鬆的形態結構與乾旱陸生環境的適應。

設計思想:

學生對於裸子植物的生活環境還是比較瞭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由於上一節學習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採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對於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的這方面內容可以在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

手段:以學生觀察、討論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一、匯入:

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問題:帶硬殼的松子是松樹的什麼器官?杏仁又是什麼器官?

2、學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種子後,出示松樹帶種子的雌球果(已裂開)和杏的果實(可用刀剖開),引導學生觀察松子和杏仁分別長在鬆和杏的什麼結構上?種子是否裸露?

3、組織學生彙報觀察結果,並總結:

(1)鬆的雌球果並不是鬆的果實。

(2)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是不裸露的,屬於被子植物。鬆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這一類種子植物稱為裸子植物。

二、講授新課:

(一)鬆的生活環境: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自然界,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境,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而且還能生活在乾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是岩石的縫隙中。

(二)鬆的形態結構:

1、出示有關鬆的圖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鬆的根、莖、葉等結構的形態特徵,分析鬆為什麼能適應乾旱的`陸生環境。

2、組織學生討論、彙報

3、總結、補充:松樹的根系十分發達;莖杆高大、粗壯;葉呈針狀。

4、出示錄影或掛圖:簡單介紹鬆的生殖過程。

注意:由於學生沒有較多有關傳粉、受精等概念,所以介紹的內容一定要很簡單。

重點強調一點:受精後第二年,才形成種子,且種子是裸露的,帶有翅。

(三)其他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1、出示錄影:介紹我國的裸子植物。

2、組織學生觀看錄影,並總結裸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3、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糾正和補充。

(四)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和經濟意義:

1、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析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2、出示有關介紹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影。

3、總結、補充。

三、作業:

請學生列表總結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2

一、指導思想

圍繞本學期學校工作計劃要求,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加強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效率,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且這些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提高歷史成績。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為主要的歷史發展線索。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每個單元后各設一節活動課,第三單元后設兩節活動課。

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繁榮”與“開放”,是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實際涉及“民族關係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這裡“民族關係的發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內容,也有映民族並立與民族xx的一面,都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影響。先概述民族並立時代的'情況,後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後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一統的出現及民族融合的發展情況。第三個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內容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講述明清兩朝加強xx統治的主要措施、鄭和下西洋的史實、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等史實,使學生感受中國人民抗侵略的英勇鬥爭精神。通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列舉清朝設定駐藏臣和平定小和卓叛亂等史實”,讓學生“瞭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最後《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以“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也為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四、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徵以及發展趨勢,認豎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民族關係的發展,統一。

難點:我國的民族關係是如何發展的以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如何鞏固。

六、教學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的人際關係,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想一想”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充套件,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蔘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3、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目標統一,準確;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4、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5、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古蹟、名人軼事,擴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3

新的學期已經來臨,為了保證新學期的工作正常和順利進行,制定新學期的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學資料

本學期要完成七年級上冊的全部資料。包括:

第一單元:認識生物(奇妙的宣告現象、嚴整的生命結構、生物的生活環境)

第二單元: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動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生物的分類)

二、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2、3、4四個班的生物學教學任務。七年級的孩子抽象思維潛力還比較弱,加之生物學又是一門新的課程,因此,教學中注意想辦法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同時對學生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三、教學理念

1、立足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思維方法,突出“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好處”。

2、著眼於學生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多種潛力,突出創新潛力培養。

3、強調科學性與人文性有機統一,客觀講述生物技術對人類生活、生產和社會可能產生的正負兩方面影響。

4、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從生活實際引入科學,再回到現實生活,始終滲透STS精神。

5、落實《綱要》提出的具體課改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促進每一名學生的發展。

6、遵循教育規律,注重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用心主動的學習態度。

7、發揮學科優勢,以科學的生理知識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

四、教學工作策略措施

1、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認真研究教材和新課程的相關知識,將新課程理念融會於日常教學活動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同學們能在簡單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培養潛力和鍛鍊自己。

2、研究每個知識點,根據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層次,嚴格控制深度和廣度,掌握每個重點和難點,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速度和潛力。

3、加強備課的環節和資料設計,既要啟發和引導學生對知識實現自主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自覺主動性,又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的教學新境界。

4、用心參加學校和各級組織的學習進修機會,從各個方面充實自己,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在已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同時也能夠增長見識,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能有較大的進步,對學生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響。

5、用心向其他優秀教師請教,既包括知識方面也包含教學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的先進的教學經驗,並加以優化利用從本質上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學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6、充分利用我校現有的實驗和現代化教學儀器和教學設施,使同學們體會到科學的不斷髮展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促進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資訊和毅力。

7、彙總所學知識,使知識系統化、全面化和規範化,對學生進行理論聯絡實際的教育,進行生物與生活相關知識的聯絡練習,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潛力。

五、教學進度:略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4

一、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七年級下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1)初步獲得生物圈中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的基本知識。

(2)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生理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3)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能力:(1)正確使用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工具和儀器,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2)進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資訊設計實驗的能力。

(3)利用科學的一般探究方法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人類與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間的關係,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

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2)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 3)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 4)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要求: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激發學習興趣;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習興趣;情感教育,激發學習興趣;精心誘導、強化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2、突出學科特點。配齊儀器、標本、掛圖、模型、等必要的生物教學用品,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做好演示實驗,完成學生實驗,達到培養學生能力之目的。

3、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把錄音、錄影、投影、幻燈、多煤體等教學手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

4、要提高教學水平。在語言、板書和操作等方面達到規範、準確和熟練。

5、考試備考要做到:

(1)注重基礎。

(2)聯絡實際。

(3)重視實驗。

(4)反映現代性。

(5)加強學科基本觀點教育。

要加強考試題型訓練。

①單項選擇題。

②填充題。

③識圖作答題。

④簡答題。

實驗題分解在以上四種題型之中。

三、主要措施:

1、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2、注意課內外活動的結合。 打破課堂內外的約束,有計劃地安排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活動,包括必要的調查、訪問、參觀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保證活動的落實,並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3、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4、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5、倡導探究性學習。

6、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7、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8、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質量為目標”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想聽並聽懂。

9、幫助學生確定恰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10、管好班級的紀律和秩序,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

四、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於對人體生理和性問題產生好奇的青春期階段,對於本學期生物學學習內容興趣比較濃厚,但農村學生生性較害羞,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青春期的性知識。

七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5

七年級生物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的生物學觀點,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方法和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獲得生態學、遺傳學的基本知識,為適應現代社會和提高學術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新學期開始,為圓滿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五個班的生物學教學任務。剛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作為教師應喚起他們的熱忱,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學生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教材內容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觀察實驗和探究活動,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創設學習的問題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真正讓學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進而領悟生物圈對於人類來說是多麼重要的。與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觀的關係,就是人類的生存需要從生物圈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學生能將生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四、教學措施:

1、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認真研究教材和新課程的相關知識,將新課程理念融會於日常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同學們能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

2、研究每個知識點,根據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層次,嚴格控制深度和廣度,掌握每個重點和難點,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加強備課的環節和內容設計,既要啟發和引導學生對知識自主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自覺主動性,又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的教學新境界。

4、通過觀察、思考、探究、實驗和資料分析等活動,加深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並實施探究計劃,記錄和分析探究結果等技能和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5、重視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6、通過作業題加強引導學生的知識遷移和發散思維。

7、積極參加學校和各級組織的學習進修機會,繼續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從各個方面充實自己,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在已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8、加強學科教研,積極向其他優秀教師請教,既包括知識方面也包含教學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經驗,並加以優化利用,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從本質上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學成績有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