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設計1.36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2、理解積累“詰問、惶急、疏懶、渴慕、深不可測、情有可原”等詞語。

3、整體把握課文,瞭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把握蘊含的思想感情。

4、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圍繞人物特點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法。

  【重點難點】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配樂磁帶、小黑板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匯入)

同學們,我們在七年級時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其中為百草園增添神祕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裡的一個女工,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魯迅的作品中幾次提到她,甚至還專門寫了這篇《阿長與山海經》。《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地理著作,書中保留了一些流傳廣泛的神話傳說,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什麼關係呢?下面就讓我們閱讀課文去探個究竟。(板書文題、作者)

二、回顧複習魯迅及《朝花夕拾》的有關知識(參閱《三點一測》)

強調:主要作品集及七年級學過的課文、出處

學生自讀《三點一測》,瞭解《山海經》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可就詞語含義、段落大意、內容質疑、分析評價等內容圈點批註。(參考《三點一測》)

教師抽查字詞學習情況。(參見《三點一測》)

1、注音:(出示小黑板)

2、聽寫並釋詞

學生分組討論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疑難詞句師生共同探究疑難詞句,小組無法解決的,提交全班討論、交流。教師參閱教參46頁“文句解說”,酌情講解。

3、速讀課文,參閱《三點一測》66頁,初步理解課文。

4、思考研討: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麼?。

學生思考後,在全班交流。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參閱課後練習一答案)

四、課堂小結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瀆後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後,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於字裡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五、作業設計

口頭作文: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誰講得真實、生動、傳神。

六、檢測題設計

抄寫並記會本課的生字詞,按小組檢查驗收。

第二課時

精讀全文,進一步研析阿長這個藝術形象,重點研讀買《山海經》一節。

一、朗讀課文1~17語段,重溫長媽媽這個藝術形象

1、播放伴讀音樂,學生分組朗讀1~17語段

回顧思考:文中這些關於長媽媽的故事表現了她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學生回答後,教師出示板書提綱,明確。

喜歡切切察察低聲絮說饒舌多事

管“我”很嚴喜歡“告狀”不拘小節

睡覺時擺成“大”字

元旦早晨塞福橘淳樸善良

煩瑣的規矩關心孩子

“長毛”的故事

2、研討課後練習第二題,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雙重感情。

學生自主思考,與小組交流,小組長代表本組發言,全班交流。

二、研讀買《山海經》一節,即18~28語段

1、分組朗讀課文18~28段

學生聽讀,思考並討論下列問題,各組長組織討論,並作好本組討論的筆記。

(1)買《山海經》一事的起因是什麼?(用一句話概括)

⑵⑶⑷題見課後練習第三題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麼這麼說?

2、學生分組回答以上問題,教師明確問題的關鍵。

第(1)問:“我”渴慕著繪圖《山海經》了。“這渴慕是從一個遠房的叔祖惹起來的。”

第(5)問: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驚,讓“我”產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3、齊讀最後兩段。思考: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的懷裡永安她的魂靈!”正是深切懷念的真實寫照。

板書:為“我”買回《山海經》——真誠熱情樂於助人

深切懷念

4、請學生說說長媽媽是怎樣的一個人?

指名學生歸結,教師明確(參閱課後練習一答案)

5、學生批註文中描寫阿長的語句,並分析這些描寫有什麼特色?

教師提示有關描寫的知識,讓學生找出文中出色的描寫,師生共同揣摩。(參閱教參47頁第3)

三、課堂小結

本文按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刻畫出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這些都是令作者心靈震憾的原因,文中表達了作者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加強誦讀,在誦讀中力口深體會。

四、佈置作業(選做)

1、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題(四)的短文寫作練習,在班上交流。

2、以《阿長買{山海經>》為題,寫一篇300字的想像短文。

3、當有一天阿長為“我”買到繪圖的《山海經》時,如果“我”想對她說句話,會是什麼話?請寫幾句話描述它。

4、以《我熟悉的一個人》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500字。

五、檢測題設計:

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現長媽媽的性格特點的?

(1)她生得黃胖而矮。

(2)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著什麼事。

(3)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母親去了。

(4)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餘地翻身。

(5)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多給我一些空席。她不開口。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誦讀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

2、理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3、認識人物的品格風貌,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讚美之情。

4、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真實、生動、傳神地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重點

1、誦讀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

2、理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複習舊知,匯入本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祕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那麼,長媽媽是萬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們以前學習過他的什麼作品?

三、檢查預習。

1、注音

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疏懶霹靂孤孀懼憚

2、解釋詞語

識文斷字:知曉文字。

面如土色:臉色跟土一樣,沒有血色。形容極端驚恐。

情有可原:按情理或情節來看,尚有可以原諒之處。

詰問:責問

渴慕:非常思慕。

四、整體感知

過渡:題目是《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誰?(魯迅的保姆),《山海經》是一部什麼書?(《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把這似乎毫不相干的兩者連在了一起?(阿長為“我”買了《山海經》),那我們就直入正題閱讀這一部分。

(一)請一位同學朗讀這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明確:。“我”想“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阿長不識字,沒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更何況她一向似乎並不善於關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

2、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麼反應?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明確: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的反應是:“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真可謂又驚又喜,感激不盡。

3、怎樣理解文中說的“確有偉大的神力”?

明確:因為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麼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誰能像阿長這麼給“我”操心費事,況且阿長不識字,居然買來了。所以說,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4、“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麼這麼說?

明確: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5、文章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不多,用的是一種敘述語言。發揮你的想象和聯想,將她買《山海經》的過程補充出來。

(二)從這個部分中我們可以看出阿長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對她傾注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哥兒”的稱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著阿長對我的親熱、疼愛之情。“三哼經”的說法非常傳神地展現了一個不識字的普通婦女形象。但就是這麼一個不識字的人竟給我買到了《山海經》。展現了阿長雖然不識字沒文化但卻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形象特徵。魯迅對阿長充滿了敬意、懷念、感激之情。

五、小結

這部分圍繞阿長的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性格特點寫了阿長給我買《山海經》一事,通過具體的細節描寫,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一個善良、仁慈、關愛孩子的長媽媽的高大形象。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從阿長為“我”買《山海經》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對她傾注了怎樣的感情?(學生回答)

二、合作探究

1、那從課文中我們看到“我”對阿長一直都保持著這樣一種感情嗎?我們來看一下起初在“我”印象中阿長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對她持怎樣的一種態度和情感。

明確:

事件阿長的性格“我”的態度

喜歡切切察察不許我走動、說我玩皮饒舌多事不拘小節“實在不大佩服她

睡覺擺“大”字

懂得許多規矩

如吃福橘迷信但真誠、善良、“煩瑣之至”、“非常麻煩”

教給我很多道理關心愛護孩子

講“長毛”的故事無知淳樸“空前的敬意”

買《山海經》關心愛護、熱情善良“新的敬意”

2、從整篇文章入手,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長媽媽有怎樣的感情?

明確: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3、作者要抒發自己對長媽媽的懷念和感激之情,可文章開頭卻談到自己“實在不大佩服她”、嫌麻煩,這是種什麼寫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先抑後揚。這樣欲褒先貶,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歎,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

三、小結

她雖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爽朗、熱心、樂於助人、關心愛護孩子;她雖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後的缺點,但更有著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所以魯迅在沒有專文寫過自己的母親的情況下,寫下了這篇懷念保姆的文章。“仁厚黑暗的地母呵,原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伴著魯迅先生深情地祈禱,我們也深深地祝福長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