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設計2.54W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祖國多樣的地形地貌。

2.知道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佈。

3.進一步培養認識地圖的能力,通過識圖提高和發展空間思維的能力;培養探究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準備

中國地形圖,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可能需要的各種書籍、雜誌、畫報等(儘可能是社會聲譽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學活動和過程

1.複習檢查。

(1)指掛圖練習:指出我國的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家鄉所在的省(自治區)、省會(自治區首府)。

(2)教師講解:“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在學習地圖的時候,認識地圖上的圖例和顏色十分重要。讓我們一起來朗讀一首歌謠押‘平原、低地用綠色,高原、山地黃棕色,河湖、海洋用藍色,雪線以上用白色,密集的小點是沙漠。’”

2.學生開展“漫遊中華”尋祕活動的彙報交流五:祖國的地勢。教師主持交流,並注意掌握探究內容的完善和正確。

(1)閱讀教科書第44頁的課文。

(2)學生結合中國地形圖介紹要點:

①在中國地形圖的陸地區域性,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就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高度。

②識圖練習。在中國地形圖上查詢我國西部棕色地區、中部黃色地區、東部綠色地區的海拔高度各是多少?通過查詢中國地形圖明確:我國西部棕色地區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部黃色地區的平均海拔在2000~1000米;東部綠色地區的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

③結合教科書第45頁的中國地勢剖面圖,認識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

④小結:“我國地勢總的特點是西高東低,從西向東逐級下降,十分像三級階梯。”“但是同學們要注意,一般我們講的臺階,是把最低的一級叫做第一級階梯,高一些的叫做第二級階梯、第三級階梯;在認識祖國地勢的三級階梯時,是把最高的一級叫做第一級階梯,低一些的叫做第二級階梯,最低的叫做第三級階梯。”

3.識圖練習。通過中國地形圖上顏色的區別來指圖,我國三級階梯的區域範圍各從哪裡到哪裡。

4.學生開展“漫遊中華”尋祕活動的彙報交流五:祖國的地形。教師主持交流,並注意掌握探究內容的完善和正確。

(1)閱讀教科書第44頁的課文。

(2)學生結合中國地形圖介紹要點:

①我國的國土面積遼闊,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五種地形都有分佈。

②識圖練習。組織全班同學在中國地形圖上逐項查詢,並由負責彙報的學生向全班同學指圖介紹。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5.查詢中國地形圖並討論:“我們的家鄉在祖國的哪一級階梯上?屬於什麼地形區?”

〖家庭作業

識圖練習:在中國地形圖上指出我國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小人書是過去孩子們最重要的課外讀物

2、情感目標:通過今昔讀物的對比,體會歷史的發展

3、行為目標:增強讀書興趣,提高閱讀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小人書是過去孩子們最重要的課外讀物、

2、教學難點:通過今昔讀物的對比,體會歷史的發展

教學過程預設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一、匯入

1、打出課本插圖,激趣匯入

2、檢查學生蒐集長輩們過去用過的學習和生活用品的情況

1、學生說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2、學生拿出自己蒐集的資料交流,如小人書、瞭解學生的蒐集情況,初步感受長輩們過去的生活

二、介紹小人書

1、開展"家庭尋寶"活動,你如何找到的

2、引導學生體驗活動,

小組閱讀小人書、3、從小人書中發現了什麼,書中講了什麼故事

1、學生上臺介紹小人書的.來源

2、小組閱讀小人書

3、彙報交流書中故事

通過介紹小人書,體會長輩們過去的讀書生活,增強讀書興趣

三、給小人書分類

1、引導學生讀第37頁的課文,說說媽媽收藏的小人書是如何分類的

2、引導學生將蒐集到的小人書也進行分類

3、小組活動:

1、小組交流彙報

2、介紹小人書的分類情況

3、談體會

通過交流小人書的分類,從不同方面瞭解家鄉的故事、體會小人書雖"小",卻可以發現一個大世界、四,今昔讀物對比

1、討論:這些舊的小人書和你們今天讀的書有什麼異同

2、為什麼過去的孩子們特別喜歡小人書

3、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1、討論交流

2、談感想收穫、通過今昔讀物對比,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

板書設計:

"家庭尋寶"中的發現

小人書→"小"→大世界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學生幹部應通過選舉產生,瞭解民主選舉的一般程式。

2、懂得選班幹部的標準和幹部的職責。知道人人都有選舉權,選舉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當幹部只有為大家服務的責任,沒有特殊權利。

二、教學準備:

1、《少先隊隊章》

2、多媒體

3、直尺列表

三、教學時間:

3課時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活動一我們心目中的班隊幹部

1、我喜歡的小幹部

1)參照教材第23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五年的學校生活,說一說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幹部,並寫在黑板上。

2)根據大家的發言,全班同學交流、研討:什麼樣的小幹部是大家所喜歡的,應以什麼標準來選幹部?並說明理由。

2、模擬活動:假如我當班幹部

1)在大家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每個同學結合班裡的初階,寫一篇“假如我當班幹部”的“競選宣言”。

2)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競選宣言”。

3)小組推薦代表在班上進行發表對他們的“競選宣言”提出質詢。

4)全班評出最佳“競選者”。

第二課時怎樣選幹部

一、談話引入,激發情感

師:同學們,我們是在紅旗飄飄下成長的少年,在學校的陽光下,我們加入了光榮的少先隊組織。我們的小隊,中隊每期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使大家受益匪淺,終身難忘。我們的每次活動,都離不開隊幹部的精心組織和安排。那麼,少先隊幹部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話題——怎樣選幹部。

二、探究學習

1、多媒體出示插圖,指導觀察。

2、學生自學交流。

3、師小結:選舉的一般程式:

個人自薦——隊員推薦——隊員無記名投票——兼票員統計票數——公佈選舉結果

4、為什麼要這樣選幹部呢?可不可以老師自己指定?

出示隊章的有關內容,看看少先隊章是怎樣規定的?

5、我喜歡的小幹部是怎樣的人?

討論:談談自己選幹部的標準?

(1)結合自己學校的學習生活,把你喜歡什麼樣的幹部寫在黑板上。

選幹部的標準對的打√,錯的打Х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學校裡的規則》是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課文。在學校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遵守規則,它是社會安定的保證,又是人們日常學習、生活正常進行的前提與基礎。本課讓學生感受到作為學校的一員,在學校生活中應該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好孩子。課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學校生活都有哪些規則。第二部分要求學生理解在學校生活中為什麼要制定這些規則。第三部分指導學生通過討論,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班級公約。本節課只講授第一、二部分,第三部分作為下節課的重點進行講授。

這一課屬於第一單元《做守規則的人》,學校是兒童最主要的生活空間,同時學校也提供了兒童道德發展和社會性成長所需要的同伴關係和學校生活環境,所以教學的重點在於學校生活。

二、設計理念

新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互動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等等。”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貫穿始終,以兒童由近及遠的社會生活環境,學習有關社會生活的常識,感受社會的美好,瞭解社會生活的規範,掌握適應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並且這些內容要求隨著兒童生活範圍的逐步擴大而呈現出一種同心圓放大的趨勢。道德存在於生活中,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只有教育的內容是適合於學生需要和可能的,是最基礎的教育方式,是生動活潑,他們樂於接受的,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教學目標

制定學習目標的時候,做到“小、近、實”,從兒童的實際出發,以兒童原有的生活經驗為起點,考慮到兒童的差異性,貼近兒童的生活。兒童的學校生活,指兒童所處的'學校、班級等。根據兒童和教材的結合點,有所側重,有所針對,有所捨棄,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學校生活中有哪些規則。

2、通過幻燈圖片演示,懂得為什麼會有這些規則。

3、能夠自覺遵守《中國小生守則》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等規則和學校紀律,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好孩子。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知道學校生活中有哪些規則。

2、明白學校生活中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難點:做個自覺遵守規則的好孩子。

為了突出重點,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通過課前調查,課中交流,學生了解到學校、班級的學校生活中有許多規則。通過尋找學校生活中有沒有缺少規則、規則不完善、有了規則同學們不遵守的方面,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制定詳細的規則,切實指導學生的行動,做個自覺遵守規則的好孩子,突破教學難點。

五、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設計遵循新課程標準中的活動————體驗————探究這一新理念,以學生活動體驗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讓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中一些規則的調查,探究人們制定規則的原因,知道規則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加強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立足於求真、求實。課堂教學中引入遊戲、討論、交流、合作制定規則等多樣的教學方式,為目標服務,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少一些說教,多一些體驗,注重探究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充分挖掘教育資源,達成預設目標,追求實實在在的效果。

與教法相適應,採用“課前調查————課中體驗————課後延伸”的學習方法,在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中有實際的感受、真實的領悟,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做個自覺遵守規則的好孩子。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幻燈片演示————“丟手絹”遊戲,讓學生通過觀察與聯絡自己平時的遊戲方法,說一說規則是什麼。

提問:沒有規則遊戲能進行嗎?

小結:看來規則真的挺重要。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活中處處有規則。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體驗,就會發現學校裡有很多規則。各種規則與制度的制定,都是為了讓我們在學校了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揭示本課課題:學校裡的規則

(二)、學校裡的規則

1、觀察、彙總

引導學生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回憶或者觀察:在我們的學校生活中,同學們都要遵守哪些規則,這些規則的執行情況是由誰來負責監督和檢查的。幻燈片演示,通過圖片的觀察與整理,瞭解學校都有哪些規則。

2、調查、分析

指導學生了解學校裡還有哪些規則。(出示幻燈片)幫助學生知道,學校生活中處處都有規則,時時都有規則。

3、探究和思考:

學校裡的這樣那樣的規則都是由誰制定的?為什麼要制定這些規則呢?不妨設計如下的問題來組織學生討論:

1、我們希望在什麼樣的環境中讀書學習?為什麼?這樣的環境靠什麼來營造呢?

2、在學習之餘,我們要進行各種活動,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如何能保證活《安全地進行呢?老師一般會在我們活動之前提出哪些要求?這些要求其實就是什麼?

3、運動會上,有的同學參加了專案,為班級爭得了榮譽。請他們談一談比賽時要遵守哪些規則?為什麼要有這些規則?如果沒有呢?

4、除此之外,你還感受到了規則的哪些作用?

5、你感到規則對自己的約束了嗎?對此你是怎麼看的?你認為這些約束對自身的成長有什麼作用?

6、如果學校裡沒有規則會有什麼後果?你喜歡這種後果嗎?為什麼?

通過充分的討論,引導學生認識規則的意義,從心裡真正接納規則,而不覺得規則是一種束縛。

4、學習《中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一步學習《中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指導學生明確新時期國小生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

5、結束語:

播放《祝你平安》,總結:學校處處有規則,只有自覺遵守規則,我們才能像小樹一樣在陽光雨露中茁壯成長,我們才會生活得健康快樂。平安是福,祝同學們一生平安。

6、實踐:

制定我們的班規(課下探討、醞釀,下節課彙總整理)

這節課努力將兒童的真實生活通過一定手段進行重組,以活動的形式在課堂中再現,從而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感悟和體驗。

教學反思

《學校裡的規則》是人教課標實驗版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做守規則的人》中的內容。我圍繞本課的內容,根據課程的基本理念,設計了六個活動環節,整個過程以活動為素材,注重了活動的目的性、靈活性、自主性、實效性、昇華性和延伸性,同時在活動的教程中注重了課堂評價,激發了兒童的發展及激活了課堂。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三個“關注”、兩個“體現”。即一關注兒童的生活和體驗,讓課堂貼近生活;二關注兒童的參與和實踐;三關注課堂的動態。兩個“體現”即一體現課程內容的開放性;二體現課堂活動方式的實效性。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5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國小六年級是孩子發展中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開始從相對的兒童心理品質特徵向少年的品質特徵轉化,因吃對未來的成長影響很大,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要積極引導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朝著客觀、樂觀、進去的方向發展,為順利完成中國小銜接作好鋪墊。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冊教科書由四個單元構成。

第一單元你我同行;

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

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

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國小生活

三、本冊教材各單元目標

第一單元:

1.通過從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從而瞭解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陸分佈的狀況,熟悉世界海陸分佈以及主要

地形等基本知識,初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2.瞭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主要省級行政區,能熟練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3.引導學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和世界的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讓學生知道我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使學生感受和關心身邊發生的經濟活動,對外來產品持正確態度。

4.使學生認識到國際網際網路是當代人們進行資訊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學會利用網際網路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同時,又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極因素對自身贊成不良影響或侵害。第二單元:

1.引導學生感受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認識人類活動對環境所的作用,使學生將身邊節能、綠化等“小事”和保護地球環境聯絡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

2.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自然災害,知道保護環境可以減少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理解在危難中社會互助的作用,學習一些在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

3.使學生理解物種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特質基礎,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保護物種就是保護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使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認識到保護野生動植物特別是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工作的緊迫性,培養學生以朋友們的愛心平等對待地

球上其他動物,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的情感。

4.初步瞭解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新的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度,理解生物之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

5.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資源的良好習慣。

第三單元:

1.從戰爭給人類,特別是給兒童帶來的巨大苦難的視角,使學生知道戰爭的殘酷、戰爭的危害,從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使學生知道全世界人民為了世界和平,制止戰爭,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2.科學技術的喜與憂。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瞭解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並以紫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在瞭解科學技術帶給我們諸多好處的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當不僅不能造福人類,還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使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待科學技術的作用,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3.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機構,理解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知道聯合國為解決世界兒童問題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產生的`積極效果,開拓

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識。

第四單元

1.使學生通過對6年國小生活的回顧,總結自己的成長過程,認識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績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同學、家長的幫助獲得的,為順利跨入中學大門樹立應有的信心,同時,引導學生在回顧過程中反思6年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日後的學習生活提供借鑑。

2.“百聞不如一見”,為了能讓六年級的同學對中學有感性的具體的認識,設定了直接到中學參觀的活動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未來的中學生活的主要內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特別是做好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

3.生活是兒童受教育的基礎,從六年級畢業學生即將面臨的生活實際出發,喚起學生成長,成才的進取意識和對未來中學生活的渴望和準備,幫助他們在離開國小大門後能夠堅實地邁好通向中學的第一步。

三、任務、目標:

本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那麼對綜合課這個性質老師已不再陌生。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地理、歷史、科學等各科內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課不再是純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而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將品德、行為規則、法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國情、歷史與文化、地理環境等教育的有機融合,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

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基於以上的課程性質和總目標,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延續了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的設計思路,課程的設定圍繞學生的社會生活展開,並注意到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及認知領域,將觸角深到更加廣闊而深遠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級下學期又是整個國小階段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這個學期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形成了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可以說他們的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態。因此,從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來看,更重視學生日益增強的道德素養與社會性的不斷髮展,較上冊而言,在內容上更加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同時因為他們又將面臨著升入國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話題,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向國中階段順利過渡做了必要的準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體驗。

3、根據本冊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兒童把握好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態度:通過對世界各得與自然環境差異、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瞭解,培養學生學會尊重其他國家、地區、民族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處的修養。樹立種族平等的意識,培養學生對世界不同文化尊重、欣賞的態度。

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生讀圖、識圖和用圖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及比較、探究社會事物的能力。

知識:讓學生知道世界上四大人種的特徵,自然環境對這些特徵的影響。知道人種是在一定的地域內,長期適應自然環境而形成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各種族人們都對人類進步做出了貢獻。瞭解世界文化的差異性和豐富性,對不同民族和不同的文化創造持尊重和欣賞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國因環境的差異,而產生的不同的生活和風俗習慣。人種沒有優劣之分,國家不分大小強弱,一律平等。

教學準備:

蒐集反映世界不同人種的圖片,世界不同文化習俗的圖片,著名的風景名勝圖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不同膚色的人種—不同的國家和地區

一、圖片展示,揭示課題

投影出示:亞、非、歐不同膚色人們身著民族服飾的圖片。

讓生觀察不同人種的外貌特徵。

討論交流,歸納特徵。

師小節:人類的種族只有自然特徵、歷史發展、和社會經濟生活的差異,絕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二、圖片展示,各種族人民對人類進步做出的貢獻。

1、具體介紹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故事,播放他的“我有一個夢”漢譯內容。

2、介紹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我國科學家袁隆平。

3、介紹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及他創立的進化論學說。

4、你還知道那些世界著名的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

5、總結:世界上的人們,雖然膚色不同,種族不同,但沒有優劣之分,各種族人民都對人類進步做出了貢獻。

三、不同國家和地區

1、師:地球上分佈著許多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讓我們坐進世界大家庭。

2、出示P16圖,指名介紹途中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的主要特點。

3、師:世界各地不僅生活方式不同,在建築上也各具特色,你能分辨出他們所在的國家和地區嗎?

4、投影出示P17圖(一幅一幅的出示)請小導遊作介紹。

5、生自讀18頁後,談談懂得了什麼?

第二課時—生活萬花筒—五彩繽紛的節日

一、生活萬花筒

1、情境匯入,感受美好

師:我們中國人見面常用什麼禮節?我們的`鄰邦日本、韓國人見面呢?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們喜歡用什麼方式問候呢?

出示P19頁圖(補充一些區他國家和地區的問候方式圖片)

2、小節“入國問禁,入鄉隨俗”,我們在生活中要尊重這些習俗,要學會在世界大家庭中共同生活。

二、五彩繽紛的節日

1、情境匯入

伴隨著投影上的漫天飛舞的雪花以及《平安夜》的音樂聲,教師辦成聖誕老人。把文具和分發給學生們,並問生:我們現在是在過什麼節日?

師:聖誕節是那些國家的傳統節日?他們是怎樣歡度聖誕節的?

小結:同學們瞭解得知是真多,世界上不同國界、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你還知道?他們又是怎樣抖冉諶盞哪?課前我們已經蒐集;了相關的資料,現在我們自由結組,把你手中的資料與小夥伴的資料進行整合和綜合,並想辦法用一種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一會兒展示給大家。

2、整理資料

學生自由結組,整理手中的資料

3、集體交流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把整理結果展示該大家吧。

學生展示:巴西的狂歡節、德國的啤酒節、復活節、日本的櫻花節、萬聖節(鬼節)……

4、創意無限

師:剛才看了同學們詮釋的世界各國的傳統節日,我感覺到我們這個世界的傳統文化真是豐富多彩。在人們越來越有一種“地球村”感覺的時候,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放進這些節日裡會是個什麼樣子的呢?請同學們進行一下大膽的想象。

(挑選一兩個大家感興趣的節日一起設想、構思一下即可。)

5、總結歸納

師:在活動即將結束的時候,誰願意來總結一下自己或他人在今天的表現?

小結在我們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中,希望你永遠擁有一雙善於浮現的眼睛和一顆民與感受的心靈,這樣時間久了,不僅你自己的人生會豐富,沒準兒什麼時候智慧的你還能影響到世界文化的改變呢。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7

一、自探提示:

1、觀察第6頁幾幅表現家人的愛的場景,體會家人在這種背後的種種付出。

2、參照6頁的圖,從多方面回憶和講述自己家人關愛自己的故事,體會什麼是家人的愛。

3、學生開始探究學習,教師巡視。

二、解疑合探。

1、通關觀察書中第6頁幾幅表示家人愛的場景,你體會到了什麼?(生活中家人對我們的付出點點滴滴都是愛)

2、小組同學互相說說家人關愛自己的故事。

3、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一天中家人就為自己做那麼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長歲月裡的無數個日日夜夜家人要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導學生思索自己應該對家長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4、引導學生讀一首小,進一步體會家人對自己的愛。

我們一天天長大,辛苦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愛我,我愛爸爸媽媽。

5、引導學生看8頁、9頁的幾幅圖

三、小組合探:

1、結合課本第8、9頁圖,引導學生討論:這些家長為什麼做?媽媽不給孩子買新車,是為了什麼?爸爸不幫孩子繫鞋帶,又是為了什麼?奶奶讓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讓孩子怎樣?爺爺為什麼讓孩子向爸爸認錯?

2、導行: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呢?你當時是怎麼想的?現在呢?

3、經驗交流:向同學介紹自己類似的生活經歷,說一說當時家長是怎樣說的,自己是怎樣想的,現在又是怎樣體會的。(家人對我們疼是愛,嚴格要求也是愛)。

4、小組合探:怎樣才能體諒家長的良苦用心。

(1)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家人。

(2)幫家人做家務活。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8

教學分析:

《責任》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寫人物事蹟的記敘文。本單元所選三篇講度課文全部為寫中外優秀人物事蹟的文章,要求通過學習感受他們的偉大精神。《責任》就寫的是美國前總統里根童年時代的一個故事。童年時的里根在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的玻璃。父親要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暫時借給他15美元賠償鄰居的玻璃,並要求他必須想辦法把這15美元還給父親。小里根靠打工、撿破爛兒掙了15美元,他把錢還給了父親,得到了父親的誇獎。許多年後,當了美國總統的里根說,當年這件事使他懂得了做人的責任。文章告訴我們,從小培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意識,長大後才能成為對社會負責的人。

學生情況: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批註自學的學習方法。他們對一切充滿好奇,樂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喜歡錶現自我;雖然不全是獨生子女但大部分都長期生活在父母長輩的呵護寵愛之下,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人的意識。根據這些情況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方式與手段。

教學方式:

自學—輔導式、創設情境學生表演法、圖片展示法、閱讀法

教學手段:

表演法、圖片展示法、閱讀法

技術準備:

將“打碎玻璃——借錢——還錢”這三個場景的圖片,做成幻燈片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能抓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特徵,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2、通過情景表演感受人物心理,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於承擔責任的意識。

3、合理想象。並能把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寫成一段話。

教學重、難點:

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教學流程:

一、指明“劇本”

(設計意圖:回顧第一課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示本課主要任務和內容)

(出示里根小時候的圖片和成為美國總統後的'照片,幻燈出示)

同學們,這是誰?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閱讀了課文,瞭解了里根一些成長經歷。在小里根成為美國總統的成長道路上,有一件事讓他印象深刻影響至深,你知道是那件事嗎?

1、指明學生複述事件。

2、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責任

起因經過結果

打碎玻璃——借錢——還錢

小里根行為

小里根心理:()()()

3、這節課我們就來噹噹小演員,小組合作選一個你最有感觸的場景研究透徹並把它表演出來,課後讓大家評評誰是本節課的最佳演員!

二、“演員”排練

(設計意圖:第1/2/3部分是重點段落,採用學生自學批註、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特徵,為下面表演做準備。)

1、請個別學生朗讀課文。

教師提示要求。

(1)其餘同學邊聽便勾畫出三個場景中有關小里根行為的詞句。

(2)思考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當時心理是怎麼想的?

2、學生根據要求讀書、圈畫,小組交流安排角色及劇情教師巡視。(注意確保每一個場景都要有人來演)

三、我是小演員

(設計意圖: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從讀中感受小里根在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心理變化;與此同時觀看錶演的同學能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評價表演內涵,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順其自然地認同併產生責任感。)

第一幕:打碎玻璃

人物:里根,小夥伴若干,老人,旁白

劇情:學生根據課文自編自導自演

劇評

1、請你對照課文,看看他們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嗎?

(設計意圖:全面把握課文內容)

2、你覺得這組同學誰的什麼地方表演的特別好?

(設計意圖:能找出文中重點詞句)

提示:小夥伴“紛紛逃跑”;

小里根“低頭認錯”、“哭”

3、小里根(演員)你能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會有這些表現嗎?當時怎麼想的?

(難過、委屈。並請其他同學補充發言)

第二幕:借錢

人物:父親,母親,小里根,旁白

劇情:學生根據課文自編自導自演

劇評

1、請你對照課文,看看他們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嗎?

(設計意圖:全面把握課文內容)

2、你覺得這組同學誰的什麼地方表演的特別好?

(設計意圖:能找出文中重點詞句)

提示:小里根“怯生生”、“飛快地跑”

父親“冷冰冰”、“嚴肅”

母親心疼

3、小里根(演員)你能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會有這些表現嗎?當時怎麼想的?

(為難、膽怯。並請其他同學補充發言)

4、父親母親(演員)你們能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會有這些表現嗎?當時怎麼想的?

(父母的表現大相徑庭,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第三幕:還錢

人物:父親,小里根,餐館老闆、收廢品老闆等若干,旁白

劇情:學生根據課文自編自導自演

劇評

1、請你對照課文,看看他們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嗎?

(設計意圖:全面把握課文內容)

2、你覺得這組同學誰的什麼地方表演的特別好?

(設計意圖:能找出文中重點詞句)

提示:小里根“終於”、“鄭重”

父親“高興”

3、小里根(演員)你能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會有這些表現嗎?當時怎麼想的?

(自豪。並請其他同學補充發言)

四、對比朗讀

(設計意圖:重點內容重點提示,讓學生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並通過有感情朗讀的環節訓練學生的朗誦能力。)

1、文中出現了父親的三次語言,每次說話的語氣都一樣嗎?找出來,有感情的朗讀。

2、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語氣的不同?

3、成年後的里根對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有什麼感想?齊讀最後一段。

4、教師小結。

“懂得了做人的責任”,就是要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這對你有什麼啟發嗎?

五、課後練習拓展,合理想象。

把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寫成一段話。(設計意圖:強化教學效果,並訓練學生寫作能力。)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學校的組織機構、發展變化、校風校訓等。

2、使學生感受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校的親切感和自豪感。

3、通過組織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著為學校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強主人翁意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1、播放課件——校園新貌。

2、師:看了片子,你想說點什麼,問點什麼?家鄉的學校以前是什麼樣的?它為什麼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二、交流見聞

師:這麼大,這麼美的學校以前是什麼樣的呢?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課前同學們分組開展了“家鄉學校變化大”的調查活動,蒐集了相關的資料,下面我們來交流交流吧。同學們,你們調查了哪些學校?

學生回答,教師貼彩紙。

1、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蒐集到的資料,教師巡視。

2、小組推選幾個代表上臺介紹交流的情況,展示新舊照片、過去與現在的師生人數、教學設施等資料,然後貼在彩紙上。

3、師:在調查的過程中,同學們都感受到家鄉學校的變化:規模變得更大、環境變得更美、設施更富有現代化的氣息。其實,家鄉學校的`變化不僅僅表現在學校過去和現在的不同面貌上,它的家族裡還出現了許多新的面孔呢!請同學們翻開教科書,看看都有哪些型別的學校出現呢?

三、解決疑問、激發情感、指導行動

1、在調查的過程中,同學們問道,家鄉的學校為什麼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課前,同學們當了小記者,採訪了老師、領導以及自己的爸爸媽媽,現在就請同學們整理收集到的材料,在小組內交流。

2、學生整理收集到的資訊,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家鄉的學校越變越美麗,是因為全社會對學校的支援,對少年兒童的關愛。同學們,我們是學校的小主人,為了學校的明天更美好,你有什麼樣的設想和建議呢?你能為學校做點什麼呢?下面我們每個同學都來噹噹“小小設計師”。

(1)小組討論討論。

(2)全班交流各組的設想和建議?

(3)採訪學校的校長,請他談談感受,發表看法。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10

一、談話匯入

二、結合名人檔案理解第一段主題文字。

1、事先佈置學生了解這些名人的故事。

2、引導思考:這些人都曾經歷過挫折和失敗,為什麼還能取得成功呢?

3、對比自己的行為討論: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挫折和失敗嗎?當時你是怎麼想的?如果不願意當眾說,也可以用小紙條的形式告訴老師,讓大家來幫他分析,應該是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

三、看圖聽故事,探討問題

1、學生看圖,聽老師講故事。

2、學生分析小雪的'心理,探討她該如何面對一進的失意。

3、學生續編故事:小雪會成功嗎?

4、教師小結。

四、讀名人名言,學道理

1、讀愛迪生的名言,想愛迪生的故事,並交流。

2、學生在講其他名人類似的故事

3、交流:有人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所以,失敗了無所謂,根本不要放在心上。”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4、教師小結。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學會14個字以及新詞,認讀1個字。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於承擔責任的意識。能夠想象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並把這一情景寫成一段話。

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教學難點:

理解小里根父親的做法。

查閱資料:

里根人物簡介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自學生字和認讀字

教學重點:為閱讀課文掃清障礙,讀準字音,流利、正確。

教學難點:瞭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自由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熟悉字音和字型

讀後問:你認識了哪些新的生字,請你用自己的識記方法介紹給大家。

師指導生字:

字音:即、怯、暫、

字形:怒、恕、努

固執:“執”讀輕聲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讀書,並隨時指導正確、流利。

二、師生共同介紹里根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1、提示:抓住課文的主要意思或主要情節

2、小組交流

3、小組代表全班交流,師指導

四、作業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繼續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於承擔責任的意識。能夠想象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並把這一情景寫成一段話。

教學重點: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教學難點:理解小里根父親的`做法。

教學過程:

一、默讀課文,說說小里根的父親和母親在這件事上的態度和做法有什麼不同?

二、思考討論:父親為什麼要借錢給兒子,並要兒子自己想辦法還錢?

小里根是怎樣掙這15美元的?(引導學生思考父親和里根的內心活動)

讀一讀、想一想,分組討論並全班交流

三、結合課文內容、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對責任的理解。

四、展開合理想象,練習寫一段話

1、提示:小里根、父親、母親當時的心情怎樣?他們會想些什麼?他們的神態怎樣?會有什麼動作?

2、先想後說或者表演

3、開始寫

4、寫後默讀修改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12

活動目標:

1、知道人各有所長,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有利於自己的成長,嫉妒別人有害於身心健康。

2、欣賞別人的長處,並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3、讓學生在互幫互學中學會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活動重點:知道人各有所長,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有利於自己的成長,嫉妒別人有害於身心健康。

 活動難點:讓學生在互幫互學中學會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活動過程:

一、圖文匯入:看圖讀《蘋果李的故事》,結合主題文字說說什麼是取長補短。

二、活動一找朋友

1、閱讀教材中求師、自薦廣告。4~6人為一組,討論每個人的長處與不足。

2、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寫好自薦和求師廣告。

3、廣告展示,互相評價。

活動二籤合同

1、根據自身特點,自願結合,找到互幫互學物件,簽訂互幫互學合同。(指導學生書上的例子完成)

2、師生共同評價幾份有代表性的合同,並完善合同內容和條款。可能的`話,教師作為公證人簽上自己的名字。

三、聯絡實際,交流提升

1、看一看教材組圖中的幾位同學是怎樣取長補短的。

2、反省一下,在我們剛才簽訂的“互幫合同”的過程中,有沒有這樣的言行。

3、學生自我反省,提升對“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認識。

四、激情回味,總結教學

1、師:

想成為一個有益於他人、天天有進步的人嗎?請你記住:就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出色的同學,他們有的成績優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心靈手巧,有的助人為樂……。看到別人取得成功,甚至超越自己,我們由衷地為他們高興,真誠地祝賀並告訴他們:我要向你學習。一句話,要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2、下節課,我們要以“我遠離‘紅眼病’”為主題開展一個班隊活動,請大家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如諸葛亮與周瑜、孫臏與寵涓的故事。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13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討論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人對你說了一些話,事後發現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諾,可是沒有兌現;有的人當面說你的好話,可是背後……每當遇到這樣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呢?

1、請幾名同學模擬表演,然後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想法來。(讓大家感受由於一些人對自己不講誠信,給自己帶來的不快和傷害。)

2、活動:悄悄話信箱

A、把你遇到的類似的事情和當時自己的心情以及由此產生的對這個人的看法寫出來,不寫姓名,放進“悄悄話”信箱。(悄悄話,要注意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只是讓學生討論事實,不要點出人名,不給有過不誠信行為的學生造成心理壓力。)

B、指名隨機抽取一份悄悄話讀一讀,然後談談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發。其餘同學比照自己,看看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引起學生對自己遇到的不誠不信對待的.共鳴;引起學生對自己不誠不信的言行的反思,從而獲得“己所不欲,勿施與人”體會。)

C、教師隨機抽取閱讀,談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相機送出對同學們的“悄悄話”,並板書。

二、課堂小結

1、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有什麼感受?

2、“誠信”重要嗎?自己應該怎麼做?

三、課外閱讀

找一找古今中外的名人有關“誠信”的故事或者格言讀一讀,並說說自己的體會。

板書設計:

朋友失信當時

悄悄話:

誠信是人不可缺少的東西。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和兒童的生活經驗,理解誠實守信的重要意義,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誠實守信是中華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誠實是立身之本,理解“人無信不立”,理解誠實在待人處事中的作用,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誠實守信是中華的傳統美德。

教學準備:

1,收集古今中外有關誠信的經典事例。

2、把第八頁的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完成調查問卷,瞭解人們對誠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體中的相關報道,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調查周圍人的方式,瞭解有關不誠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瞭解到了什麼是“誠”,什麼是“信”,今天我們將繼續來探討“誠信”這一話題。

二、分組討論,續編故事。

1、課件出示第八頁故事情節。

2、分組討論:

(1)那個扔掉誠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為什麼樣的人?

(2)想象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在待人處事上會是什麼樣?這樣下去其結果會是什麼樣?

3、小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續演出來。

三、交流收集,瞭解人們對誠信的看法

交流課前調查的情況和問卷統計結果,看看劃去“誠信”的人佔多大的比例,他們選擇丟掉誠信的理由是什麼;不願意丟掉誠信的人佔多大比例,他們的理由是什麼。

四、學習第九頁的案例,體會“人無信不立”的含義

1、課件出示第九頁的案例。

2、討論:

(1)僅僅是三次逃票的記錄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機會),這些公司為什麼把誠信看的這麼重要?

(2)在我們生活中,人們有時常常在不經意中失去了誠信,然而當誠信被丟掉時,同時也失去了什麼呢?

3、小結

是啊,正如同學們所說的一樣,人如果丟掉了誠信,即使有著聰明的大腦,出眾的才學,也會因為不被社會承認,他的才學機敏無法展現,金錢榮譽無法獲得,可見誠信是人立足與社會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說的(出示孔子的話)——人無信不立。

五、作業

通過收集媒體中的相關報道,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調查周圍人的方式,瞭解有關不誠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六、板書設計

誠信是金

人無信不立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懂得家人對自己疼是愛,嚴也是愛。

2、學習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感激與愛。教學重點: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

二、教學難點:

體會家長對自己嚴格要求背後深藏的愛。

三、課前準備:

教師引導學生事先觀察家人在一天中為自己所做的事情,並做好觀察記錄。

四、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課間播放《讓愛住我家》,學生跟著唱)

(二)揭示課題:

1、(出示小兔貝貝)嗨!我是小兔貝貝,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

2、在輕音樂中教師講故事(見擴充套件資料:和藹可親的媽媽)。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三)動之以情:

1、小兔貝貝穿越時空隧道,拍攝了一些照片。(媒體出示三組照片,請照片上的學生介紹家人為他所付出的.愛)

2、其他學生講述家人關愛他的一件事。

3、家人對我們的關愛不僅體現在學習、培養興趣愛好、生病時,其實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都能體現出來,比如,早上起來,家人為你……(四人小組交流一天中家人為你所做的事,推選講的最好的上臺講)

4、播放家長錄音。(講述育兒之苦)

5、聽了媽媽的介紹,你最想對你的家人說什麼?

(四)明理導行:

1、辨析:有同學在心裡嘀咕,我的家人有時對我可好了,有時對我可不太好,那什麼事使你認為家人對你不夠好呢?他們到底對你好不好?到底愛不愛你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爸爸不幫我係鞋帶是不是對我不好?他為什麼不幫我?

(2)媽媽為什麼不給我買玩具?

(3)奶奶會對我怎麼說?

(4)你是爺爺的話,怎麼對小明說?小明聽了爺爺的話會怎麼做呢?

2、導行: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呢?你當時是怎麼想的?現在呢?(學生講述:父母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給帶回去:作業擦了重寫的:練習跳繩的……

(五)總結延伸:

1、講述:家人疼我們是一種愛,對我們要求嚴格那更是一種愛,老師祝願愛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遠住在我們共同的家吧!(歌曲:《讓愛住我家》)

2、在歌聲中,學生拿出自做的賀卡寫上對家人最想說的話。

(六)探究活動。

以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

(七)探究目的:

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家人對自己的愛,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參考家人的愛。

(八)探究內容及形式:

1、小組討論,自己的家人是怎樣愛護、關心自己的。

2、我們應該怎樣表達對家人的愛:

(1)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家人。

(2)幫家人做家務活。

(3)不向家人提過分的要求。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製作賀信卡,自己寫上祝福的話,表達對父母對家人的愛。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1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查詢資料,瞭解曾經發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認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瞭解人類為應對自然災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經驗和成績、採取的預防和預報措施。

3、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英勇抗災的可貴品質,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學時間:

4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教學

同學們,如果我們關注新聞報道,就會發現,地球上每年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地震、洪水、颱風、瘟疫……它們像凶殘的魔鬼,肆虐地摧毀人類的家園,甚至會奔走人們寶貴的生命。那麼當災害降臨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二、教學活動

活動準備: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圍繞一種自然災害展開專題研究。

活動一:地震災害

1、讓學生用文字描述或圖片展覽的方式介紹地震發生時會出現的情況。

2、地震大事記及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先讓學生藉助資料,用列表的方式編寫地震大事記,然後用表格或圖片等方式對資料進行歸納和數字統計。

(2)讓學生通過閱讀相關事例、親歷者筆記等,感受地震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創傷。

3、指導學生閱讀《地震帶分佈圖》,看看哪些地區易發生地震、自己的家鄉是否位於地震帶上。

活動二:洪水災害

1、引導學生閱讀《河流分佈圖》,讓學生通過地圖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河流眾多的國家,也是一個有重大洪災隱患的國家。

2、教師可參與“資料庫”,或收集有關資料,展示近年來我國發生的重大洪水災害,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洪水頻發的國家,以及洪水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巨大損失。

3、在認識洪災危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氾濫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除客觀原因外,人為對植被、河道的破壞是重要原因。使學生認識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4、除此這外,學生還可以說說其他常見的自然災害。老師可展示課本P39圖片,讓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自然災害及其危害有一個初步認識。

活動三:調查家鄉的自然災害

1、讓學生說一說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災害,其中頻繁發生或造成嚴重損失的自然災害有哪些。教師確定幾種自然災害作為學生調查的問題。

2、指導學生分成小組,每組選擇一名成員擔任組長。根據課本P40的調查提綱,指導學生開展調查活動。

(1)確定調查內容。調查哪種自然災害?災害發生的時間、表現和危害有哪些?本地採取了哪些防災和抗災的措施?

(2)確定調查方法和組內的分工合作。誰負責訪問?誰負責查詢圖片和文字資料?誰負責到實地進行考察?

(3)對調查得來的資料進行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或填寫調查表。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17

1、指導思想

以《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為依據和原則,樹立以人為本、培養能力的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積極營造"和諧、平等、輕鬆"的教學氛圍,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養成,體現人文關懷,關注學生長期的健康成長,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2、現狀分析

(1)四年級學情分析

本年級共有150名新入學兒童,他們個個活潑可愛,天真爛漫。他們懂禮貌,文明習慣較好;經第一天培訓後發現,絕大多數孩子不僅識字量大,而且非常樂於助人,理解能力也較強。學生是非常喜歡《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的,但由於家長對它不夠了解,所以重視不夠,這樣影響了一些家庭作業的完成,以及一些實踐活動的開展,對本課程的學習也會受到影響。教師力爭減少一些負影響,努力提高活動質量,提高課堂效率。相信在品社課上,他們會認真聽課,收穫更多的好習慣及更好的品德行為。期待他們的進步!

(2)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標的,以體現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絡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互動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能力,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本教材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由三個單元組成.教科書在設計上力求貼近兒童的生活經驗,貼近現實社會,將品德教育的.內容和兒童的社會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第一單元《我們在一起》第二單元《成長不煩惱》第三單元《聰明的消費者》,各單元的設計圍繞課程標準的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本教材以學生生活為主線,設定綜合性的學習活動主題,體現教科書內容的生活化和綜合性.主要有學生的家庭,學校和社群生活的內容,家鄉,世界的民族風情,習俗和傳統節日等內容,讓學生加深對社會的認識,有利於他們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能力的和諧發展。

3、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第一單元我們在一起

第二單元成長不煩惱

第三單元聰明的消費者

4、教學工作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公民奠定基礎,工作計劃《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本課程引導和幫助學生達到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律、樂觀向上、勤勞樸素的態度。

2、愛親敬長,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規則意識和民主、法制觀念,崇尚公平與公正。

4、熱愛家鄉,珍視祖國的歷史與文化,具有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視野。

5、具有關愛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能力與方法

1、養成安全、健康、環保的良好生活和行為習慣。

2、初步認識自我,掌握一些調整自己情緒和行為的方法。

3、學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傾聽他人的意見,體會他人的心情和需要,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集體生活。

4、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社會事物和現象,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力所能及地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運用資訊的能力,能夠選用恰當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說明問題。

(三)知識

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為規範和文明禮貌,瞭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懂得規則、法律對於保障每個人的權利和維護社會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生產和生活的重要影響。

3、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識,初步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瞭解人類共同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等問題。

4、瞭解家鄉的發展變化,瞭解一些我國曆史常識,知道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傳統,瞭解影響我國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5、初步瞭解影響世界歷史發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環境下人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懂得不同民族、國家和地區之間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5、保障措施

1、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努力激發學生喜愛藝術,樂於探索、努力求知的慾望

3、改進學習、教學方法,從國小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研究"教"和"學"的方法,充分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鞏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並逐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18

教學目標:

1、藉助他人的評價,幫助學生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

2、幫助學生正確面對他人的意見,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

3、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缺點與不足,並願意改正。

教學重點:

認識自己,正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教學難點:

學會真誠地和別人交流,把表揚當作提醒,不斷地完善自己,懂得用寬容、樂觀的心態去感受別人的目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激情匯入

同學們,老師有一件事情想請你幫忙,好嗎?我們認識了這幾天,你們對我有什麼印象,你們能不能送給老師幾句真誠讚美的話?

二、以他人為鏡,提升自我認識

1、第一面鏡子:家長

在小組內交流父母寫給自己的話,可以大聲讀,也可以交換看。瞭解自己在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2、第二面鏡子:同學

(1)閱讀教材中的活動提示,組織學生討論活動中要注意的`事項。

(2)學生分組開展“我是誰”的遊戲,老師參與小組活動。

3、說說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穫。

三、活動拓展

1、說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人可以做我們的鏡子。

2、準備三張小紙條,找三個你認為了解你的同學,把紙條給他們,讓他們寫下他們眼中的你。最好能說明評價的理由。

3、學生記錄下別人的評價,並表明自己對別人評價的態度。

4、學生自我評價,填寫“同學眼中的我”一欄。

5、小組交流“同學眼中的我”。

6、教師總結:通過別人的評價,我們可以發現每個人都各有特點。別人的評價你可以贊同,也可以不贊同。鼓勵學生不斷以人為鑑,完善自己。

四、實踐園地

1、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去採訪相關的人。

2、教師可當堂或事先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加以下面積極的評價,完成“老師眼中的我”一欄。

3、可讓學生提前或在課後通過對家庭成員的採訪,完成其他填寫內容。

4、學生對教師或其他家庭成員的評價發表自己的意見。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19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和兒童的生活經驗,理解誠實守信的重要意義,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誠實守信是中華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誠實是立身之本,理解“人無信不立”,理解誠實在待人處事中的作用,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誠實守信是中華的傳統美德。

教學準備:

1,收集古今中外有關誠信的經典事例。

2、把第八頁的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完成調查問卷,瞭解人們對誠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體中的相關報道,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調查周圍人的方式,瞭解有關不誠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瞭解到了什麼是“誠”,什麼是“信”,今天我們將繼續來探討“誠信”這一話題。

二、分組討論,續編故事。

1、課件出示第八頁故事情節。

2、分組討論:

(1)那個扔掉誠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為什麼樣的人?

(2)想象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在待人處事上會是什麼樣?這樣下去其結果會是什麼樣?

3、小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續演出來。

三、交流收集,瞭解人們對誠信的看法

交流課前調查的情況和問卷統計結果,看看劃去“誠信”的人佔多大的比例,他們選擇丟掉誠信的理由是什麼;不願意丟掉誠信的人佔多大比例,他們的理由是什麼。

四、學習第九頁的案例,體會“人無信不立”的含義

1、課件出示第九頁的案例。

2、討論:

(1)僅僅是三次逃票的記錄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機會),這些公司為什麼把誠信看的這麼重要?

(2)在我們生活中,人們有時常常在不經意中失去了誠信,然而當誠信被丟掉時,同時也失去了什麼呢?

3、小結

是啊,正如同學們所說的一樣,人如果丟掉了誠信,即使有著聰明的大腦,出眾的才學,也會因為不被社會承認,他的才學機敏無法展現,金錢榮譽無法獲得,可見誠信是人立足與社會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說的(出示孔子的話)——人無信不立。

五、作業

通過收集媒體中的相關報道,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調查周圍人的方式,瞭解有關不誠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六、板書設計

誠信是金

人無信不立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20

教學目標:

1、瞭解夥伴之間友好相處的行為和方式。

3、體驗夥伴之間友好相處的樂趣。

教學重點:

1、瞭解夥伴之間友好相處的行為和方式。

2、學會選擇恰當的行為和方式與同學交往。

教學難點:

學會選擇恰當的行為和方式與同學交往。

教學過程:

(一)平等對話,走進“友誼之樹”。

1、匯入。你和小夥伴一起學習,有什麼感覺?

2、將一棵“大樹”貼在黑板的正中,並寫上“友誼之樹”。

3、請學生說說和夥伴之間曾發生過哪些美好的事情?

(二)真實體驗,拯救“友誼之樹”。

1、實話實說,直面矛盾

(1)(板書課題:學會友好相處)小品表演。

(2)請學生說說曾經與夥伴鬧過的矛盾。

(3)請大家討論,他們的矛盾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4)讓學生將自己組討論的要點寫在剪成的.黃葉、壞蘋果形狀的紙上,再讓學生把他們貼在友誼之上。

2、真情對對碰,化解矛盾

(1)拯救友誼之樹。

請各小組選一個案例,先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確方法,然後將解決辦法寫在“綠葉”、“紅蘋果”上。

(2)出示課前調查情況,讓學生討論解決。

(三)情感昇華,互送友誼卡。

1、教師。

2、念卡、送卡。配音樂《永遠的朋友》。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21

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古代傑出的歷史人物。

2、激發學生珍視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名人卡片;2、收集自己喜歡的歷史名人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名人名字我知道

1、你喜歡的名人有哪些?

2、大家說的都是現代的名人,其實,在我國的古代也有很多優秀的人物。比如說:老師就特別崇拜唐代的李白,誰來說說你心目中的歷史名人?

3、板書:

唐代——李白、杜甫、武則天等

文學——杜甫、楊萬里、王安石等。

李姓——李廣、李白、李時珍等

軍事——孫武、諸葛亮等

巾幗——李清照

醫學——李時珍、華佗

二、名人故事我來講

1、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歷史名人故事。

2、幾人或獨自表演名人的故事。

3、歷史出示名人的故事圖片。

4、你們評一評他們好嗎?我們學習他們什麼?

三、名人檔案我來做

1、學生自做名人檔案。

2、大家交流,互相欣賞。

3、展示優秀作品。

四、昇華

教師小結:我們的先輩和這些名人們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才成為了名人。我們新一代少年,要向他們學習,為祖國明天的`更美好而努力學習,積極鍛鍊,學好紮實的知識,長大後,也成為祖國需要的新一代名人。我們準備好了嗎?

板書設計:

我的歷史名人檔案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我們要努力

你們假如有一天同樣站在長城上,你想對長城大聲說什麼?

課後記:

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22

教學目標:

1、知道講誠信就是說話真實,待人真誠,說到做到。知道誠信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重要意義。

2、對不誠不信的行為表現出不滿和憤怒,對自己的失信感到內疚和自責。願意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願意為建造誠信社會盡力。

3、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說話真實,待人真誠,說到做到。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懂得做人要誠實守信。

2、讓學生知道言而無信的人會給對方帶來不悅,失去別人的信任。

3、通過交流,感知誠信的內涵,願意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相關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師準備課件創設情境。

課時劃分: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待人真誠,言而有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維繫現代社會的紐帶。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誠信的人,這節課我們來談談什麼樣的人是信得過的人?

二、課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場景,學生觀看。

看了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師小結引入下一環節:是啊,剛才你們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們信任的人,那麼在你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吧。

三、互動討論,交流,理解誠信的內涵

1、說一說:回憶在自己的交往的人當中,誰是自己是信任的人?舉例說說為什麼值得你信任。

引導學生說出信任的原因多樣化:比如坦率、有借有還、說話算話、誠實、不撒謊……

涉及的人可以是學校裡的.同學、老師、父母、親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過提供的範例和討論,完成表格填寫。

我信得過的人

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組內交流,教師參與其中。

4、全班彙報:相機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明白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

5、小結,理解信任的內涵

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實就是說話真實,待人真誠;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說到做到。

6、說說你是怎麼理解誠信的內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個能得到別人信任的人嗎?

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進?體會待人真誠才能取信於人的道理。

五、總結

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

標籤:品德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