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淺談農村迴圈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

農業2.03W

摘要迴圈經濟是一種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合為一體的生態經濟。提出了農村迴圈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並就其基本原則、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合理框架與典型模式等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淺談農村迴圈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農村迴圈經濟發展模式

迴圈經濟,即生態經濟。它是從改變傳統經濟“資源——產品——汙染排放”式的單向流動,實現了“資源——產品——廢物——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良性迴圈生產模式,使上一個產品的廢棄物成為下一個產品的原料,整個生產過程沒有廢物排出,從源頭上減少了汙染物的產生和原材料的損失。迴圈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工業、農業和消費等各類社會活動。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是迴圈經濟的重點區域。迴圈經濟某種程度上就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經濟,它是解決中國“農村、農民、農業”問題的重要途徑。

1把握農村迴圈經濟發展的4R原則

現行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對自然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直接危及生存空間,必然導致經濟停滯、下降,破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統一和平衡。迴圈經濟以資源迴圈利用為途徑,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能源為重點,以減量化、再利用、再迴圈為原則,實現經濟的迴圈發展。德國1998年修訂的《迴圈經濟和廢物清除法》第4條規定,首先要避免產生廢物,特別重要的是減少廢物的量及其危害性;其次是利用和用來獲取能源。這些原則在國際上被簡化為4R原則,即Reduce(減量),Recover(再生)、Reuse(再用)和Recycle(迴圈)。

國內著名迴圈經濟研究專家季昆森提出:減量化原則的運用,可概括為“九節一減”,包括節地、節水、節種、節肥、節藥、節電、節油、節柴(煤)、節糧和減人。再利用原則的運用表現為做強加工業,主要體現在對各類農產品及其初加工後的副產品及有機廢棄物,進行系列開發、反覆加工、深度加工,不斷增值。農產品加工後的廢棄物多屬於原來農產品的組成部分,仍然含有大量有機質,相對開發價值高,開發成本低,且開發技術容易掌握,做好了,其效益可能超過主產業。進一步探索農業節本增效新途徑,逐步實現粗放農業向精準農業的轉變,如:實施“藏糧於土”、“藏糧於科技”戰略,保持和提高我國的糧食綜合生產力,處理好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和糧食安全的矛盾;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優勢產業帶建設,發揮集約種植優勢,提高規模效益;推廣立體種植和間作套種技術,不斷提高複種指數,提高耕地的綜合產出效率;做好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配合滴灌技術,逐步實現粗放農業向精準農業的轉變。“白色農業”是再迴圈原則運用的具體體現,“白色農業”目前在農村運用最典型的就是沼氣,將人與畜禽糞便、農業廢棄物通過微生物發酵產生沼氣,可以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無汙染飼料、肥料、農藥以及取之不盡的能源。近幾十年來,中國在發展農業微生物能源——沼氣方面已取得巨大成績,在利用農業廢棄纖維質資源用微生物發酵技術生產酒精來替代日益枯竭的石油資源方面也取得進展。運用再迴圈原則,就是要在經營生態環境上做文章,開發安全優質農產品。

2關注農村迴圈經濟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

就整個社會來講,發展迴圈經濟必須進行資源審視,密切關注資源迴圈中的開採、消耗、廢棄物產生、農業產業鏈延伸、資源再生等各個環節的基本途徑和重點領域,農村迴圈經濟也不例外。

在資源開採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在農業資源利用方面,以提升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生物資源的利用效率為重點,尤其是對生物質能和微生物資源進行迴圈利用方面探索新的發展思路;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時時處處考慮節能降耗;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在農業“廢棄物”處理方面,實行資源化利用,實現種植業生產所積累的生物資源全程化利用,畜禽養殖業低排放與糞便利用的資源化;在農業產業鏈延伸方面,實行清潔生產,使上一環節的廢棄物作為下一環節的資源,增加價值鏈,拓展農業產業化空間;重點關注農業產業迴圈鏈的內生延伸與產業聯動,加強農業產業迴圈鏈整合思路、途徑與模式,拓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在再生資源環節方面:要大力回收和迴圈利用各種廢舊資源。

農業生產過程中由於不合理地農藥用藥及化肥施用、畜禽糞便排放、農田廢棄物處置等,造成農業系統中水體——土壤——生物——大氣立體交叉汙染。研究表明,我國每年因過量、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萬噸的氮流失到農田之外,汙染地下水,使湖泊、河流和淺海水域生態系統富營養化,導致水藻生長過盛,水體缺氧、水生生物死亡;同時,施用的氮肥中有很多以溫室氣體氧化亞氮形式逸失到空氣裡。

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綠色消費。在農村社群建設方面,著力建設迴圈型社群,開發沼氣、太陽能等可再生利用能源,減少外部能量輸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實現農村社會生活的“乾淨化”消費,改善生活環境。農業迴圈經濟的發展實際上是一種技術正規化的革命。近期,應重點在農業清潔化生產的技術連結、綠色生產技術和農業資源多級轉化、高效利用與廢棄物再生技術、迴圈農業技術標準規範、農村生態小城鎮建設技術等層面,開展整合與整合研究,建立相對完善的推動農業迴圈經濟發展的技術創新體系。綠色技術包括用於消除汙染的環境工程技術,進行廢棄物再利用的資源化技術和生產過程的無廢、少廢及生產綠色產品的清潔生產技術等。建立綠色技術體系的關鍵是積極採用清潔生產技術,儘可能把環境汙染的排放消除在生產過程。

3探索農村迴圈經濟的合理框架和典型模式

生態農業是在迴圈經濟理念指導下,根據生態系統內物質迴圈和能量轉化規律建立起來的綜合農業生態系統,是把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融為一體的新型綜合農業體系,是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有機統一。積極探索迴圈農業的發展模式,就是要根據生態迴圈再利用、再生產的迴圈鏈的原理來抓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統一,良性迴圈的生態農業,探索和推廣農村迴圈經濟的產業發展模式。只有從資源、環境、產業與消費以及綜合迴圈經濟的角度,探索以“無害化、低排放、零破壞、高效益、可持續”統籌規劃農業與農村產業、農村生產與生活、農村社群建設與城鎮化發展,深入研究我國迴圈型農業的發展與重點領域,才能合理構建迴圈型農村經濟體系。

農業是栽培農作物和飼養牲畜的生產事業。在國民經濟中的農業還包括林業、漁業和農村副業等項生產在內。因此,農業迴圈經濟框架可以從“四個方面”為主線來形成,即以糧食及其他農副產品龍頭加工企業為依託的加工企業迴圈經濟鏈條;以畜牧、水產生產加工企業為依託的畜牧、水產加工迴圈經濟鏈條,大力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原料,加工企業要採取先進節能、無汙染技術改造傳統工藝,提高企業的比較效益;以林業及其加工業為依託的林業迴圈經濟鏈條;以秸稈綜合利用為重點的秸稈迴圈經濟鏈條。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領導幹部迴圈經濟知識讀本》一書,總結了我國農村迴圈經濟的主要產業發展模式以及障礙與對策,認為目前農村迴圈經濟主要呈現四大產業發展模式:種植業與養殖業的迴圈生產模式、以沼氣為紐帶的迴圈生產模式、農業與農產品加工業的迴圈模式、區域一體化迴圈經濟發展模式。例如,珠三角地區的“基塘”符合系統模式,江南地區的“鴨稻共生”系統模式,北方的“四位一體”系統模式、南方的“豬——沼——果——豬”系統模式等,都是我國農民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的比較具體而典型的農村迴圈經濟模式,為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發展迴圈經濟提供了可貴的理論和實踐的借鑑。

4構建合理的生態村鎮體系

農業是百業之基,而“三農問題”是中國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問題。隨著中國城市化程序的加速,用迴圈經濟理念指導生態型村鎮建設,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形式,並要求從四個子系統來著力構建:一是迴圈經濟產業體系。主要涵蓋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服務業三大產業,它要求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工藝和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辦好生態旅遊、綠色飯店和各種綠色服務業。加快傳統農業向工業型大農業發展的步伐,培植農業迴圈經濟載體。一方面,搞好迴圈型農業工業園區建設,制訂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聚集的工業園區發展規劃,以生產要素為紐帶,將具有上下游共生關係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集中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園區內,實現有害汙染物在園區內的閉路迴圈。另一方面,做好農副產品出口基地園區建設,大力推進出口農產品的清潔生產,使農副產品達到質量、環保等方面的國際標準。二是村鎮基礎設施體系。重點是水系統、能源系統、交通系統和建築系統。要解決水量不均、水質不高的問題,積極治理和預防水、旱災害,做好做足“水文章”;要大力開展節能降耗工作,推行可再生能源,如發展沼氣、太陽能、小水電、地熱能、潮汐能、風能等;要完善農村道路佈局工作;大力推行建築節能省地治汙技術,使用新型環保建材,體現地方特色建築風格。三是生態環保體系。要精心挑選搭配綠化樹種,有效治汙和分類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垃圾等。四是社會事業體系。要樹立全面的發展觀,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對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統籌規劃,整體推進。

構建合理的.生態村鎮體系,關鍵在於先行設計,也就是說要從規劃設計、環境設計、住區設計、產業設計、景觀設計等五個方面進行整體策劃和設計。

5健全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農村迴圈經濟更被專家稱為化解“三農”問題的經濟模式。迴圈經濟在我國被提出並重視後,大都把視角放在城市工業上,其正確性是毫無懷疑的。因為迴圈經濟產生於西方發達國家,西方發達國家正是因為工業不迴圈發展造成了嚴重工業汙染而逼出迴圈經濟的。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70%以上的農業大國,跟工業化程度很高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國情有很大的區別,加上我國存在嚴重的“三農”問題。我國的農業生業生態、農村汙染、農民人均資源貧乏,都有待迴圈經濟解決。因此,我國發展迴圈經濟要突出農村,要以發展農村迴圈經濟,來解決“三農”問題。建立我國農業迴圈經濟發展的法律保障體系,制定相應的政策保障體系與扶持措施。近期考慮開展迴圈農業促進法的前期工作,儘可能出臺“促進農業迴圈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從稅收、金融保障等方面制定促進迴圈型農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十一五”期間以國家投入為引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體系,在農業資源迴圈利用、農作物秸稈與畜禽的糞便資源化與無害化處理、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的清潔生產與產業鏈整合、農村社群“淨化”等方面在全國開展若干個示範工程建設,以帶動農業迴圈經濟的廣泛應用。

國家應立即著手製定農業迴圈經濟發展規劃,推進農業迴圈經濟發展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開闢資金渠道,建設若干領域的農業迴圈經濟的示範工程,加強制度創新,為發展農業迴圈經濟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發展現代化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考文獻

1解振華.領導幹部迴圈經濟知識讀本[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

2解振華.關於迴圈經濟理論與政策的幾點思考[N].光明日報,2003-11-03

3常紀文.歐盟迴圈經濟立法的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國際借鑑,2004(8)

4陳昌清.發展迴圈經濟是建設新農村重要途徑[N].農村報,200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