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15篇

心理學6.01K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心理學的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15篇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1

很認真的把紹瑞珍老師的《教育心理學》讀了一遍,感覺是如沐春風,豁然開朗。通過讀書,使得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論依據;澄清了一些錯誤的、想當然的想法;更是學到了有效教學、學習和管理的方法與技巧。結合自己的閱讀,談談體會。

一、教育心理學已經不再僅是純粹的理論研究,實際應用越來越多

以前,見到過幾本教育心理學的教科書,總的感覺是理論敘述比較多,儘管內容很好,但和實踐總有段距離,況且由於自己對理論的認識比較膚淺,導致有些內容無法有效實踐,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書中,作者以現代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為背景,系統闡述了教學、學習等諸方面的內容,且和實際情況聯絡密切,比如陳述性知識和程式性知識,從知識的表徵到獲得的過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個方面深入淺出的做個介紹,並且因為內容結構組織的好,讀起來也不費勁,確實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二、教育心理學應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修課

作為一線教師,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在根據經驗教學,但僅憑經驗必然導致教師教育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偏低,而錯誤的經驗給學生帶來的後果更是無法彌補,所以,強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越來越重要的事情。

在陳琦和劉儒德主編的《當代教育心理學》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當學生反覆擅自離開座位時,教師應該怎麼辦?按照一般的經驗,教師要提醒學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並且這樣做也能幫助學生記住這條上課的紀律。但研究發現,對於國小生來說,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離開座位的想法會越來越強烈,因為學生是在通過這一行為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當老師置這些學生於不顧,轉而表揚那些不動的學生,離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見,教育工作不能再僅憑經驗。

對於如何教學,如何有效教學,如何促使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並長期儲存,如何促進能力的提高等等問題,現代教育心理學已經作出了比較有效的研究和解釋,只有遵循科學理論,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高效進行。作為教師,如果不能掌握這些理論,不能有意識的應用,至多算是一個教員,一個低水平的教員。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學理論,才能科學、有效的教學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澄清了錯誤觀念,堅定了用科學指導實踐的信心。

比如書中在談到了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在有效學習中的作用,並提到了古訓:“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學中,對這條的理解並不深刻,有時根本不去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觀念,不管學生的情況直接就講。頂多在教學中,考慮學生學過什麼東西,並假定學生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教學,關注點是學生以其原有知識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識,但原有知識是否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絡如何建構,這個考慮的就少了。

書中詳細講述了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學中,對這些策略的關注度太低,有時只追求自己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策略的訓練。現在看來,這隻能是給學生帶來知識,而不能利用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踐行理論知識,做教育實踐者。

我們一直在倡導做科研型教師。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研究什麼東西?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聯絡起來。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論研究,也不能是簡單的教學經驗的總結,而應是聯絡實踐,解決問題,上升到理論。比如,書中談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過程,我們就可以據此設計德育目標和過程,在班級管理或者教學中研究如何形成學生的品德,研究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該如何解決,並進一步總結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所以,如果堅定了用理論指導實踐的信心,也就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專業水平,為教育教學把脈開方。

教育教學需要心理學的資訊和服務,心理學也必須為教育教學服務才能有廣泛發展的前景。而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為師生提供心理學服務應是其工作的應有內涵,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將成為心理老師這項工作的堅實後盾。比如,關於專家和新手解決問題的差異研究為教師培訓和年青教師成長提供了理論基礎,心理老師可以據此為學校和教師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導方案。而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最有效的診斷和輔導。為教育教學把脈開方,和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結合起來,心理老師也就能穩固自己在學校教育中的位置。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2

作為一名剛剛踏進教育行業青年教師,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很多需要學習之處,所以參加培訓時,我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結果可謂是是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高等教育心理學》是我十分喜愛的一門學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通過對《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理及學習動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明確瞭如何引導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更加優質地完成學業,也使教師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高階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高等教育一般擔負著培養各種專門人才和開展科學研究的雙重任務。所以說高等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是極其重要的,沒有高等教育,社會的難以發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師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社會的代言人,是各種新思想新觀念的輸出者,同時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確立時期,學生大多都會以教師的言行為榜樣。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薰陶學生的道德品質,並影響學生的世界觀、教育觀和價值觀。教師的道德品質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相對於中國小生而言,他們具有自身的特

點。所以我們對大學生教學應該採取更具有針對性的方式,從而保證教學質量。首先我們應該明白大學生學習的學習動機,這裡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標的心理動因和心理傾向。然後明確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內驅力、誘因和目的。最後通過適當的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1)加強學生的成就動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業成敗歸因,學生無論在成功還是失敗之後,可以對原因進行正確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錯誤的發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2)正確合理使用獎懲手段,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對自己能否成功進行某一行為主觀判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後,會對自己更加自信,會更願意進行學習和探索;(4)鼓勵學生進行構建性的學習,實現新舊知識的搭接和轉換,減少遺忘。

在高等教育中,與學生相輔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師。高校教師在高校中扮演著多樣的社會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這些角色,不僅關係到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而且影響到學校教學質量。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對高校的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係到我國高等教育的的發展和學生培養質量。高校教師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勝任教師職業,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所以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當前社會中,高校教師面臨著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使得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難以維護,並且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出現多起高校教師跳樓自殺的事件,這將我們的視角引

向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目前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主要問題有:職業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礙和角色衝突。一般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社會文化觀念的影響、社會支援系統缺乏有力的支援、工作和教育變革的現實壓力、經濟壓力和教師的個人因素等。對於上述問題以及成因,提出維護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有:(1)有關部門要關心和維護高校教師的合法權利;(2)建立和完善對高校教師的社會支援系統;(3)學校應該加強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給教師定任務;(4)教師個人方面應該採取適當的方式積極宣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出現問題時要積極求助,積極應對。

總而言之,通過這次教育心理學的培訓學習,有助於儘快熟悉和適應高校的教育工作,儘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全面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自覺進行教學改革。只有運用符合科學規律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3

閱讀了《教育心理學》,覺得很有收穫,對自己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很有幫助。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找=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國小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便於自學。在通讀本書後,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於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因此我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書中沒有找到作者對教育心理學的明確定義,而是通過介紹教學過程,通過與鄰近學科的比較向我們展示教育心理學的性質作用和意義。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巨集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係可以說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為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說誰包含了誰,誰從屬於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後,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於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關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麼的,就需要對它的物件,性質,內容,範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這本書談到教育心理學的物件,是由於受教育體質發展和心理髮展是緊密相關的,所以教育心理學也要聯絡到體質發展方面的有關問題。此外,教育過程也可以說是師生協同活動的過程,而且教師在這種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關於教師的心理學問題,也是教育心理學應該研究的一個特殊領域。而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應該是由它的研究物件決定的,即教育心理學是兼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種性質,而且是以前者為主的一門邊緣科學。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也共同點和不同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目的,我們的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是完全適應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就是揭示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和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由此可見,教育心理學是以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為出發點,以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學問題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學》闡述的內容有助於我們提高教學工作質量。人的任何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並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學習也不例外。學習是複雜的心智活動過程,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比如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構成直接參與學習的智力系統。而這些非智力因素,構成了與學習相關的動力系統。其中的動機則是學習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必然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比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在學習中能專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學習熱情,遇到困難時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就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內驅力,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

其次,這本書有助於我們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學習過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按照共產主義的'面貌來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也就是說,教師瞭解了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才能助長學生的優點,矯正學生的缺點。此外,本書還提到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觀測法、實驗法、調查法、總結法等,可以說從理論上歸納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具體有效的方法。

我們利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心理學》指出:“通過引入難度適宜,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製造學生心理上的不協調,激發其好奇和求知的慾望;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目標體系和積極的學習慾望,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求知慾、自尊心、好勝心、信念、理想等”。作為老師,瞭解學生的“內部動機”的作用,才能通過合適的方法讓學生有興趣,而且更加主動,提高效率。

《教育心理學》內容非常豐富,很多知識都非常專業,作為一名教師,這本書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學習,我會運用這本書裡面的知識,正確運用有效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今後我還要繼續研讀它。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4

我作為一名大學教師,雖然已經從事教學20年,但由於本人學的是理工科,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後也沒有參加過《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培訓和學習,所以雖然在專業方面的講授沒有任何的問題,平時也會和學生進行多方面的交流,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但總覺得應該學點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幫助自己更好地從事教育工作,特別是現在的大學生都是90後,他們生活的年代與我們以前的年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思想活躍,見多識廣,所以生理和心理肯定也是和我們以前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能掌握一些有關心理學的知識,肯定可以更好地來了解和理解當前大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一些適當的調整,對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會起到很好的作用。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我選擇了《高等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利用暑假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學完以後,受益匪淺。

《高等教育心理學》是介於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通過對《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學習,使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理及學習動機有了一定的認識。

在高校教育中,大學教師往往表現為社會代言人,是各種新思想新觀念的輸出者,而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確立時期,學生大多都會以教師的言行為榜樣。因此,教師在教育中抱有什麼樣的態度,表現出怎樣的道德修為,直接薰陶著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直接影響著正在成長著的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

大學生社會發展的.特點主要包括情緒、情感,意志、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是敏感的,他們剛剛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外出求學。我們老師要注重與他們的情感交流,當師生關係成為一種良好的朋友關係,你的教學工作也將取得一半的成功。

今後工作中,我們老師可以經常換位思考進行自我反省、自我學習。在教學上,應該懂得將教學藝術化,學會抓住學生的心理,引起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應當從知識的傳輸者變為知識的引導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授課方式是否吸引人、重點是否突出、學生接受程度如何、今後工作生活中是否具有應用性、甚至老師的肢體動作、語音語調、脾氣等等都可以換位體會和思考。

總之,非師範類畢業的大學教師應該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這有助於我們教師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5

首先一點,我從感性上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很博大精深的學問,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比如說處理學生個性和共性之間的關係,怎樣從個性中提煉出共性,又怎樣在對共性的總結中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還有怎樣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優化,怎樣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讓其對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厭煩;還有怎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對其施以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如此等等。在書中介紹到了很多不同時代的著名學者的觀點,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讀了這些,我才逐漸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備受重視,被廣泛研究的學科。

不光是理論,書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樣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對於教學的實踐活動有很直接和現實的意義。書中舉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發現原來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見慣的事其實就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比如應該怎樣讓國小生克服坐不住的問題,還有怎樣不動聲色的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又不至於引起學生反感。其實對於這些問題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讀了教育心理學後,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漸漸明白起來,真的感慨頗多。

第三,教育心理學給我提供的不只是一個研究結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種研究方法,指導你怎樣利用這些看起來書面化的大理論,把他們真正變為指導你教學的利劍。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特別的,都有值得你特別去關注的地方,而每個學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讓你總結規律,更好的.認識教學。教育心理學為我所提供的這些科學的研究法我認為不管今後是否從事教育事業都是讓人從中受益良多的。原來一直不明白所謂量表是什麼東西,現在才開始懂得原來心理學是這樣一門精密的科學,要求很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從資料中瞭解人內心的世界。

第四,對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群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衛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 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6

《學科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是北京市"十二五"中國小教師公共必修課的一門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學科教育心理學》在結構上分為兩大部分;學習心理、學科的教與學。學習心理又包括八章內容,分別為:學生心理髮展與個體差異、學習與學習理論、學習動機、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學習策略、問題解決與創造性、態度與品德的學習。這八章內容又可以組合成三個模組:學生心理髮展與個體差異、一般學習心理和分類學習心理。第二部分學科的教與學包括八章內容,分別為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地理、藝術、體育與健康。內容全面,通俗易懂,無論教學哪個學科,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了《學科教育心理學》,深有感觸,這本書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學機制、教學理念,與我們的教育教學息息相關。學後使我的業務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對學生的心理以及學與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只有老師和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才能達到教學的完美結合。

我一直從事低年級語文、數學的教學工作。在平常的單元檢測中發現每次檢測丟分最多的題型總是閱讀。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掌握更好的閱讀方法就成了我教學中的重點工作。學習了語文學科教與學的內容,尤其是"閱讀的教與學"這一章節,瞭解到閱讀是人類從字面符號獲取資訊的活動,是一種極其複雜的認知加工過程。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閱讀才有效。在平常的教學中我進行了簡單的嘗試: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家長和教師應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鼓勵和引導孩子閱讀課文,在文章的閱讀中應要求學生能夠把各句聯絡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絡,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有人說"自主閱讀就是開拓精神空間",的確,要開拓視野、汲取知識,光靠學習課文是遠遠不能達到目標要求的。同時,我們在教學中不難發現,課外閱讀多的孩子,對很多問題、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和見解,而且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強於其他孩子。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得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閱讀能力的強弱與獲取知識、增強學習興趣、增長見識、提高自學能力有著重要的關係

2、重視課外積累,拓展閱讀視野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閱讀教學中的語言積累,不僅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閱讀積累,還要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學生收集資料,閱讀文章,推薦讀物,以拓展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積極提倡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激勵他們廣泛涉獵課外讀物,以達到拓展閱讀視野,積累語言知識的目的。

我們學校參加了《整體閱讀--課內拓展》的課題研究,每次課文講解,我都結合《百草園》一書中的相應文章進行拓展閱讀,並且找出一個主要問題,訓練學生從短文中尋找答案。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7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我被深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彼長。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 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 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一、播種幸福———教師的存在價值

通常, 幸福的人大多熱衷於奉獻, 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 這是一種良性迴圈。 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 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 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 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一直以來,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師,在學生犯了錯誤時總是大聲訓斥或冷臉相對,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言,生怕觸怒了我,課後學生也不敢和我溝通,總是繞道走。這種不良好的師生關係也曾經讓我煩惱、反思,可一直沒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讀了這本書之後, 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 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 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 快樂生活——教師的生活態度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 某種意義來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說是一面鏡子, 當教師生活幸福、 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和諧。 書中說:“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說,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 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8

古人云:“開卷有益”。再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品讀完《教育心理學》,回顧我們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學現象與書本中的理論竟然不謀而合,書中的內容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已經不再是枯燥的定義、概念和原則,是對我們教育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的經驗。《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拓展了我的知識面打開了我認識教育及心理的思維,獲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讓我受益匪淺。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有如下心得體會。

心理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

心理教育內容包括髮展學生的認識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養健康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個性(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協同教學實驗提出的六個“學會”,即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學會關心、學會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標,又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內容。

首先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結構框架、學習性質、學習流派及主要爭論的問題;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瞭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這些有利於自己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於自己用科學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通過學習,我也更加明白教師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師這個職業有其工作獨特性。作為一個教師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穩定的心理素質,堅定的意志品質,不斷地努力學習和提高。而作為一名學生忙學習態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要善於瞭解學生,知道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知道他們存在不同的心理差異;會辯證地看待問題,面對學生的差異,採取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分層教學,進行個別化教學、適應性教學;及時瞭解學生,不斷消除學生的心理困惑,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堅持性、獨立性和責任感。

另外意識到師生交往和課堂互動的必要性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作為教師要能夠和自然地和每個學生交流、談心,做他們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願意接近。要能夠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有統一的奮鬥目標,師生關係融洽,互相愛護、關心和幫助。教師要真正瞭解和理解學生,不要有認識上的偏差。給學生適當的期望值得,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方法,形成科學的對待學生的態度。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為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會把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於我的教學工作中。

“習得無助”是我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新”名詞,我常常會埋怨現在的孩子上課不認真,學習成績不理想,原來現在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心理,害怕去學校,害怕見老師,瞭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靈的圍欄”變為“心靈的花園”,要用仁愛澆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養護它,讓它永遠垂青著綠茵,飄著花香,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展的幸福。部分原因就在於“習得無助”,而且不僅僅是學習方面。

對於孩子來說,由於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能力相對較弱,如果總是經歷失敗,那麼對事情的興趣就會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學習這種需要付出長期努力的活動。而對學習一旦失去了信心,學習就很難進行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所以,對於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給予鼓勵,讓他們自己品嚐更多的成功,體驗更多的成功後帶來的喜悅。這樣孩子才會把繁重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動機,只有有了內在的動機和興趣,學習才會變得輕鬆。同時體驗了更多的成功之後,孩子才會更有信心,也才會更願意去嘗試困難,面對挑戰,戰勝自我,才會出現良性的迴圈和不斷的進步。

總之,《教育心理學》從用教育心理學去發現學生、呵護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發,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如何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為一個教師,真的很有必要學一些有關心理學方法的知識,或許純理論的東西,學起來會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學》就是一本不錯的好書,值得每個教師好好品嚐。瞭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靈的圍欄”變為“心靈的花園”,要用仁愛澆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養護它,讓它永遠垂青著綠茵,飄著花香,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展的幸福。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9

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動現象及其產生和變化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它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學校教育過程中心理活動的規律,如學生應怎樣去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有什麼關係等。教育心理學,說簡單一點,教育心理學就是學與教這個過程的方方面面規律的科學,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方面。

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教育心理學首先就要了解教育過程的執行者。教師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什麼影響。不管你是否意識到,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學觀念和方法,有些老師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因而採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有些老師則認為應該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主張讓學生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學習和提高。另外,研究還發現,教師的性格特徵也會影響教學過程,嚴厲的老師更傾向於採用傳統教學法,課堂氣氛也不很活躍,而民主活潑的老師則更願意採用新式教學法,更願意多作嘗試,課堂氣氛更活躍,

學生在老師目前也能夠更自由的表現自己。 作為師範生,只有學好教育心理學,以後在自己的崗位上才能更好的做一個優秀的教師。“人貴有自知之明”,教師要具有自知之明,就需要自覺地用心理科學理論去分析和評價自己的教育活動,增強自己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力。每個有威信的教師,都是善於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完善的。所以,中學教育心理學問題的研究,不僅是教書育人,培養學生的品德,而且是教職員工,特別是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角色適應力。教育心理學知識是所有教師的專業基礎,現代社會和教育的'進步日益證明,教師不僅要懂得教材本身,還要懂得教學本身。教師關於有效教學和教育的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是屬於教育心理學的。因為,學校中的學和教,都是心理過程,懂得這種過程的教師才能更好地發展有效學習的程式和方法,教師才能夠形成用教師的專業方式處理教育問題的能力和專長。

2、學生方面。

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主張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施以不同的教育,提不同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因此,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才能有的放矢的實施教育,教育也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功效。因此,教育心理學還必須瞭解教育過程的另一半參與者 。只有更好的瞭解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做好指導,讓學生往更好的方面發展。所以師範生學習教育心理學,就是學習怎樣更好的瞭解自己教育的物件,怎樣更好的引導他們,指導他們學習。只有充分的瞭解學生,才能熱愛學生。

3、教學方法。

教育心理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群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衛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不同教學方法對於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內容有什麼影響,以及教師如何與教學方法進行匹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等等,也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動手操作的教學方法,對於物理、化學等操作性強的科目可能很有用,但對於歷史、語文等科目卻可能沒什麼效果。對同一門學科,不同的內容來說,同一種教學方法的作用也可能相差很遠。教師與學生之間最關鍵的就是教學方法了,它是最主要的因素。是學生能否學好的關鍵,所以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就是學習怎樣更好的教會學生。同時,提供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基礎,教育心理學來自實踐,又可指導實踐,它與教育的經驗互為基礎。它代表了學校教育的那些能從實驗、測驗和觀察證實的方面,實實在在地是“學校教育的科學基礎”。在當前教育改革大潮中,特別在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改革中,其理論和方法是主要借鑑的武器;與此同時,教改和教研成果的價值大小、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心理學理論和方法的使用。經驗證明,學校教改和教研以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理論和方法為突破口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10

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國小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便於自學. 在通讀本書後,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於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但是鑑於我們教育心理學的'學術沙龍主要關注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及差異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關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麼的,就需要對它的物件,性質,內容,範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關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教師為什麼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呢?我在讀完以後有這樣的認識:第一,是因為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第二,是因為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對此作了比較精簡的歸納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2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品德.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為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

此外,本書還提到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總結法等,可以說從理論上歸納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具體,有效的方法. 總的來說,本書對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瞭解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11

一、什麼是閱讀?

賈冠傑在《外語教育心理學》中提到,心理學專家認為:閱讀和智力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閱讀是讀者和作者相互交際的言語活動,是獲取知識發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徑和高階神經系統的心理活動。??認知心理學十分重視閱讀的內部心理活動過程,認為閱讀是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心理學家對閱讀的理解不盡一致,但一般認為,“閱讀就是理解一段一氣呵成的話語意義的過程;它涉及到廣泛的知識,遠不止把已理解的字詞的意義串聯在一起。”

從以上我們知道,中文的“閱讀”是“看”和“領會”文章意思;英文“read”有“看”和“朗讀”兩個意思;從外語教育心理學來看,閱讀是一種心理和思維活動。

程曉堂老師曾在教育部遠端培訓中對“認讀、朗讀、閱讀”有過這樣的解釋:“認讀主要是認讀單詞,就是說我看見一個單詞以後知道它的意思,不一定朗讀出來,可以不出聲。比如說我看見一個‘duck’,我知道是鴨子的意思,這就是認讀了。那麼朗讀是要把它讀出來,朗讀既可以讀單詞,也可以是朗讀句子,還有朗讀課文、朗讀故事,都叫做朗讀。朗讀就是念出來,念出聲來。念出聲來的目的不是去理解,而是比如說練習語音,或者是練習語感,主要是從這個角度或者為將來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做一些準備,所以這是朗讀。最後就是閱讀,閱讀嚴格來講是‘silent reading’,或者是默讀。它實際上就是隻看文字去理解文字的內容,或者是從文字中獲得資訊,這叫閱讀。”

從以上結論中我們可以看出,閱讀的基本形式應該是眼睛看,心裡想。

二、國小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英語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讀一般有兩個目的,一是給人們帶來外語知識、文化知識和思想,二是給人們帶來樂趣。??閱讀可以擴大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知識和語言經驗。(賈冠傑,《外語教育心理學》)

我們再來看看國小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

我們知道國小生,特別是中國的國小生學英語需要大量的接觸各種各樣的語言素材。由於我們中國學生學外語這種自然的學習環境還不是特別理想,所以需要大量地接觸英語。那麼接觸英語重要的途徑就是閱讀。所以我們在國小階段,即便是低段,我們也應該安排一些小故事,讓學生來閱讀、來表演,這樣能夠通過學習故事、表演故事,有更多語言輸入。(程曉堂,新課程國家級國小英語遠端培訓)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

1、讀是四種技能之一,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形成離不開閱讀能力的培養。

2、閱讀是擴大語言輸入量的有效途徑。從聽說讀寫四項行為來看,單位時間內接受資訊量最多的行為是閱讀。

3、鞏固學過的知識,如:詞彙、語法、交際用語等。

4、有趣的閱讀材料還能給人帶來樂趣,可以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5、通過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相應的學習策略。

三、閱讀教學的方式

根據前面討論的閱讀教學的目的,閱讀教學的方式應該是兩種,第一種方式把閱讀材料放在每一單元的前面,作為一個單元學習的開始,在閱讀材料中包含了本單元的新詞和新句,如北師大版的“先鋒”教材和外研版“新標準”教材,在單元后面所有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是圍繞故事來開展的,這種方式被稱為“基於閱讀的教學”,也就是故事教學;第二種方式是把閱讀材料放在一個單元的後面,作為複習鞏固提高的一種素材,或者叫做一種閱讀學習的材料,來給學生提供一個進一步鞏固和補充的機會,幫助學生內化新知識點,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和初步的閱讀能力。

四、閱讀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處理好閱讀與聽讀的關係。

經常有老師問到,學生閱讀的時候要不要聽錄音呢?對於這個問題程曉堂老師在教育部遠端培訓的時候曾說過,讀不聽,聽不讀。課堂常見的是一邊聽錄音一邊看書,但是根據他學習的一些著作裡面說這種方式其實不理想。俗話說心無二用,你到底是聽還是看。你只有一個注意力,包括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上底下有字幕,你很難說我是看懂的還是聽懂的,所以要把它分開。他建議可以聽也可以讀,但是不把它兩個都擱在一起。什麼時候擱在一起呢,比如這個故事處理完了,放鬆一下,一邊聽一聽,同時看看,這個也是可以的.。但是總體來講,在前面的時候聽和讀要分開。

2、處理好閱讀與朗讀的關係。

也有老師經常問到閱讀的時候要不要讓學生朗讀呢?在這裡還是來引用程曉堂老師的話,朗讀故事主要是培養語感,為口頭表達奠定一些基礎。作為故事教學的後面的環節是可以的,但是不宜太突出,或者是有的老師甚至認為讀故事就是要學生朗讀故事,目標就有點偏差。閱讀和朗讀的區別是很大的,閱讀我們叫silent reading,朗讀是reading aloud,這是不一樣的。過去我們容易混淆,希望大家在以後的教學中嘗試一下,嘗試一些不同的做法。

3、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可採取合作的方式。

學生是有差異的,著我們必須承認,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先這樣要求:尖子學生能獨立閱讀並完成理解練習,能朗讀、表演、仿寫等。中等學生能讀懂並完成閱讀理解練習。中等偏下的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或同學的幫助下完成閱讀理解練習。

4、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培養初步的閱讀策略。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12

有幸借繼續教育的機會,學習了《學科教育心理學》,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網路學習,讓我進一步對學習心理、學科的學與教有了一定的認識,我的收穫很多,主要有如下方面:

1、行為主義動機理論讓我受益匪淺。行為主義動機理論的觀點是,人的某種行為傾向是由先前刺激與反應練習決定的,利用強化刺激可以改變行為傾向。如果學生因學習得到強化,得到好成績、參加比賽獲獎或被家長、教師讚揚,學習動機就會趨強。重新分班之後班級成員整體學習氣氛不強,常有學生作業不交,書寫不認真,聽寫常常沒有幾個100分,佈置的寫話練習也沒有幾個人交,學生呈現出一片低靡狀態。雖然對新班級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我還是感受到了壓力。之前對學生批評、找學生談話等各種方法都不能見效,曾一度讓我萬分焦慮。後來改變策略,改批評為表揚,利用各種方式對班級中表現好的孩子進行大力表揚:寫字漂亮的學生利用平臺進行展覽,而且孩子的作業拍成照片放在班級空間裡讓家長看到,調動家長的力量;每次聽寫得100分的同學拍照片,發到班級群裡;寫話優秀的學生打印出來,一個是在板報展覽,再一個是在班級讀書課上自己朗讀自己的文章,還有就是發到班級群裡讓大家欣賞,半個學期下來,學生的各方面有了很在進步。現在我明白我是充分利用了學習動機理論,強化學生好的方面,讓學生的.學習動機得以趨強。

2、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把人的一生分為8個心理社會性發展階段,每個階段,個體都會面臨一系列新的發展任務。大部分人都能順利完成這些發展任務,然後又去接受新的挑戰;但也有些人並沒有完成,在下一個發展階段就會面臨危機,在以後的生活中就需要不斷解決這些危機。這個理論讓我開始關心:我的學生在什麼發展階段?

6-12歲的兒童的發展階段是勤奮對自卑。處於這一階段的兒童主要發展任務是體驗成功帶給他們的勤奮感,即對自己以及對自己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感覺。失敗則會帶來消極的自我感覺,讓兒童自卑。曾聽有專家講過,自卑感是在國小形成的,所以有的國家在國小階段沒有考試。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有沒有什麼地方讓孩子們感到了失敗呢?每次聽寫後我都會給100分的孩子拍照片上光榮榜,現在我開始想到那些沒有考試100分,沒有得到喜報的孩子會有怎樣的感受呢?他們會不會因此覺得自己失敗了呢?看來這一點要改正,滿分的孩子固然需要獎勵,而那些沒有滿分,但卻從考試中知道了自己學習上的漏洞從而認真改錯的孩子,同樣也需要獎勵,看來我需要再設計另一張進步榜了了!

總而言之,通過這一段時間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良多。不僅有專 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很多學習事件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13

在教學之餘,我讀了一本對工作非常有幫助的書《教育心理學》,本想為考試而學,沒想到學後深有體會。書中廣泛吸取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全冊共十二章,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生學習的特點和教師教學的必備。當今,教育心理學教學非常倡導,課本中闡述當今學生的健康心理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德育與心育的培養非常重要。

素質教育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據自己的學習可以瞭解到: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以將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內部動機是指由個體內在的需要引起的動機。外部動機是指個體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外在學習動機的.實質仍然是一種學習的內部動力,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內部學習動機,但也不忽視外部學習動機的作用。教師應一方面逐漸使外部動機轉化成為內部動機,另一方面又應利用外部動機使學生已經形成的內部動機處於持續的激起狀態。

讀書破萬卷,教學如有神,教學要有深的文化底蘊,作為教師更應博覽群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閱讀一些教育書籍,使之成為我教學的方向標。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14

在這本書中,作者把整個的教育心理學做了幾個部份和階段來講述。

一、教育心理學的基礎: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 身心發展 學習理論

二、教育心理學的實踐: 個別差異的探討 教學過程

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了一個教育心理學未來的走向:教育心理學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物件全人化,研究方去本土化的一個建議。因為作者認為,現在一般人對於教育心理學總是認為他是心理學的一部份,但是作者強烈的指出:教育心理學原本即是因教育需要而產生的,而非由心理學中分化出來的,所以作者在此強調研究目的要教育化。另外,作者認為教育的物件是人(學生),是整個活生生的的人,而不是區域性人,故整個的教學過程,應當是在瞭解學生心理需求與主觀價值的教育基本目的下進行。最後,作者提出另一個方向為本土化。作者認為教育的方法只有最適合的方法而無最好的方法,因此,對於教學物件都是本地的學生,因此,在做教育心理學時,應該以最適合本地學生的方式去做研究。

作者這種論點在其他的書中我都沒見過,算是一種創新的寫法,然此種寫法對於未來從事於中學教師的我們來說應該是一種很好的建議。因此,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寫法和內容。

接著作者以研究物件—人為出發點,來探討一個人的發展,這種寫法讓我真正的瞭解到我們所教學的物件的本質和成長曆程,這對於日後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檢討上都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尤其作者在第四章還提到社會發展和教育的關係。這是在其他書本中很少提到的。我們在探討學校教育時,一般都只考慮到校園的行政、教學對學生所造成的影響,往往都忽略了社會這個大學校對教育所造成的衝擊。在書中作者也論及到這點,讓我體會到社會對教育的影響。

作者接著便進入教學的主題,開始探討一個學習理論和原理。在這裡清楚的介紹各種理論以及其應用,讓我們可以清楚的明白各種理論的定義和範疇。這對於我們未來的教學分析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最後,整本書以實踐作一個結尾。在實踐部份,作者先從瞭解個人差異開始進而指導大家如何去設計教學過程。在一般書籍中,往往都只有探討智力因素和教學上的關係,鮮少探討非智力因素和教學的關係,然而在此書中,作者以一個章節來點出一些較重要的因素,讓我覺的較一般書特別的不一樣。

整本書給我的感覺是顯淺易懂,很適合剛接觸教育領域的學生。尤其他在寫書時,都是以本土化的例子居多,來綜合介紹整個概念。另外整個的寫作層次由最基本的人開始,接著介紹理論,進而以實踐結束整本書,讓人讀起來覺的非常的連貫。雖然自己非教育本科系出身,但是對這本書的感覺相當的好,對於往後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15

在假期中,我通過校視通學習了《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它的研究物件是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和發展規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過這些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學科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對教育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這也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在整個心理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學主要分為四個模組,一是學習的本質,二是學習的過程,三是影響學習的因素,四是教學與管理。其中,學習與學習理論是學科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既介紹了學習的本質,並對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學習理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我認為這部分內容相當重要,它讓我開始了對學習的思考,第一次去嘗試理解人類是怎樣學習的。行為主義、認知派、人本主義、構建主義等對人類的學習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其中的很多觀點都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在佩服和敬仰這些偉大的心理學家的同時,我學會了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問題。他們提出的理論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對問題得到很好的解釋,但也必然會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細深入的思考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對我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人類學習機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

關於認知領域的學習過程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我主要學習了六個方面的內容:知識的學習、學習策略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動作技能的學習、學習的遷移、品德的形成。這是對認知領域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的詳細介紹。這幾方面的內容都是很實用的.。而且我個人對這方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喜歡學習這部分的知識。

掌握知識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知識的定義學習心得,知識的分類,知識的表徵形式,以及元認知和概念學習,這些關於知識學習的內容讓我對"知識"二字有了不同的認識,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沒學習之前雖然覺得自己很清楚什麼是知識,但卻不能用準確的文字表達出來,學習了教育心理學後才知道知識是指存在於語言文字元號中的資訊,或者說是主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資訊及其組織形式。學習了這門課程後,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了,能用心理學的一些術語和理論來解釋學習中的一些現象。在不經意間就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現實聯絡起來,嘗試著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去理解、解釋。

學習策略的學習這章內容,我認為非常重要,雖然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經常會使用某些策略,但從未系統的考慮過,經過學習,我們可以系統條理的瞭解我們在學習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這部分知識給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輔導,幫助不善於使用學習策略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更加輕鬆愉快的學習。

智力和創造力是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的重要表現,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智力的測量。對於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學家設計出了一個又一個量表進行量化,對神奇的智力進行測量,這讓我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學把心理和教育融為一體,把心理學的理論應用到教育中來,真正實現了它的價值。對於創造力的培養也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隨著年齡的增長,創造力似乎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幼兒的創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創造力水平則比較低。

對於動作技能的學習,知識的遷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內容也同樣讓我獲益匪淺。例如:知識遷移的學習定勢說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瞭解了這個理論以後,可以知道我們在以後的學習和教學中,善於運用已有的學習定勢,因勢利導,促進新的學習和問題解決,同時,還可以避免由於學習定勢對問題解決帶來的干擾。

總而言之,通過這一假期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良多。不僅有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很多學習事件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

標籤:心理學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