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5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個人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5篇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

暑假閒來無事,拜讀了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感受頗多,收穫頗豐。細作梳理,總結為兩點:

1、做學生工作,必須找準切入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會有效;

2、班級制度的制定必須要簡單,可操作性強,才能落地生根。

首先,做學生工作一定要忌諱簡單粗暴,強力壓制。因為這樣會使學生產生逆反情緒,擰著幹,更有甚者直接頂撞,令自己下不來臺。讀過《班主任工作漫談》之後,工作思路有所調整,不再只盯著學生的錯誤猛噼了,而是先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加以發揮,真誠交流,讓學生從心裡接受你、認可你,讓他覺著你是對他好,這時你再進行指導,他才能聽得進去。

我們班上一個學生,底子不錯,是個一本的苗子,但他痴迷於手機遊戲,多次被我發現,開始處理的辦法是直接上報政教處,通知家長領人回家反省,回來後還是不改,反覆幾次,最後一次,竟對我吼道:“你把我的手機給我吧,我不上啦!”這時我倒不忍心了,這是怎麼啦,我們管學生難道就是把人逼走嗎?這不是毀了他的前程嗎?肯定是方法出問題了。於是我陷入了沉思,思考過後,調整了一下思路,不再批評他而是鼓勵他,真誠地給他講他的基礎很好,潛力很大,很有前途,並且引導他思考自己將來要上什麼大學,要學什麼專業,讓他對未來充滿憧憬,充滿信心,最後明確的指出:大學才是他的舞臺,他的才華應該到那裡去施展。這次談話後,奇妙的事情發生了,這位學生像變了一個人似地,學習越來越踏實,並且堅持的很好,最後上了一個很不錯的本科。

制定的制度一定要簡單明瞭、有可操作性強,並且要得到大多數同學的支援,這樣制度才能執行下去,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才算是好制度。在這方面,我主要借鑑了魏老師的班級法庭的辦法。對班裡的重大事情必須召開全民大會以公投的方式來決定。比如,我們班要推行一個規定之前要通過全民大會來通過,而且是百分百通過,有不同意的要說明理由,然後對規定進行合理修改,直到最後全體通過執行;再比如,對於那些有重大違紀行為或屢教不改的學生的處理上,也採取全民公投的辦法。先讓被處理的學生自己提出處理的措施,然後讓所有同學舉手表決,不通過要提出新的措施,直到全體表決通過才算過關。通過這樣的制度讓學生感到大家都在關心著這個事兒,今後還會進行監督,這本身就形成一種壓力,取得較好效果。

幹班主任工作時間越長,越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我將會繼續在工作中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勝任新形勢下的班主任工作。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2

書,像一顆璀璨的明星,在藝術的星空中熠熠生輝;書,像一股升騰了千年的香氣,在藝術的長廊中瀰漫、圍繞我們;書,像是一一波潔白美麗的浪花,在藝術的長河中洗滌我們靈魂中的汙點。

猶太人的家庭中每迎來一位小成員,都會在《聖經》的頁面上滴一點蜂蜜,引導嬰孩去舔,讓孩童自幼就建立“書中有甜蜜和美好”的觀念,開啟一生的愛書之旅。猶太人是多麼的愛書啊!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3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每當讀到精彩處,我會拍案叫絕;讀到幽默處,我會捧腹大笑;讀到悲傷處,我會百感交集……

從有趣的《格林童話》到幽默的《伊索寓言》,從耐人尋味的《走進戰爭》到一波3折的《三國演義》……書,陪我走過了一2個春華秋實的年歲。孤獨的時候,書是陪我頑耍的朋友;愁悶的時候,書是照在我心上燦爛的陽光;失意的時候,書是點燃我自信心的熊熊火焰。走進書中,我與書中的人物進行心靈的交換,在書中尋覓自己、完善自己和鼓勵自己。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開卷有益,文以載道,承前啟後。讓我們“好讀書,讀好書”,體驗異國他鄉的智者胸懷,讓書指引我們前行!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3

我很慶幸自我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

十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書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讀書。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最後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最後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資料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個性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齊做同樣的事,

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

雖然此刻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真諦!讀書是一種精神上的陶冶。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4

今天讀于丹《《莊子心得》。

寧靜是一種規格很高的品質。莊子說: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意思是要對一個人作出判斷,觀其動不如視其靜。自古以來,心如止水、寵辱不驚、以不變應萬變等等說法,都表現了對寧靜心態的某種崇敬。 真正獲得了寧靜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極其敏感極其溫厚也是極其豐富極其堅韌的。

莊子的成就令我們後世之人萬分敬仰,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

當今世道能夠保留一顆寧靜之心的人實在不多。追名逐利,心態浮躁為之普遍。

連我自己也不能例外,當週圍的人都紛紛將孩子送到高價名校時,我就不免懷疑起當時的決定,將女兒放在身邊這樣的普通學校會不會讓她將來發展受到影響。讀書已經不在單純是讀書了,已經有了很高的附加值,比如當問你孩子在哪讀書,學校的名字足以讓你自豪三分或自卑了得。我也明知這是心態的問題,哪個學校不培養出人才?但往往大家都進入了一個怪圈,就如現在不少領導去讀EMBA,並不是為了學習知識,而是為了認識有身份的同學,同學就是生產力,就是人脈,有了人脈就不怕沒有發展。孩子讀書也是一樣了。心怎可平靜呢?

現在沒錢沒權就自然低人三分,經濟能力已經無形將人劃分了等級,不信高檔社群和城鄉結合的出租屋形成的氛圍就是截然不同,各人的生活質量天壤之別。社會就是這樣的勢利,保持一個平和的心又是多麼得不易。

我想我們能在浮躁和寧靜中找到一點平衡就是成功了。讀書的過程就是提醒的旅程,我們不要在浮躁中浸泡地太久,不然將會找不到自己在哪了。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5

經驗豐富的老師推薦我們年輕教師閱讀於永正老師的系列著書,看完了於老師的《給初為人師的女兒的20條貼心建議》這本書,我感觸頗深。書名說是寫給女兒的,但對我而言,於老師樸實又親切的文字,就好像是在說給我這個女兒或者孫女兒聽。

這本書中有太多的細節發人深省,讓我深深感受到這建議不僅是凝聚著一位父親對女兒的期望,這也是於老師長期教育教學的心得,更是對所有剛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的貼心建議。無聲勝有聲的體態語言,變批評為鼓勵的語言藝術等等,作為教者,如果重視這些細節,明白了為何有這些細節,知道了如何運用或處理這些細節,我想,大概就能做一個合格的教師了。

此書讀後很有感觸,很多的做法是我在工作中值得注意的,需要及時糾正,很多值得借鑑的經驗更是我工作中出現困惑、困難的靈丹妙藥。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做人做事,這本書中都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文中的建議既包含了對我們教學中的指導,要我們上好課,把握好教學重難點,選擇好教學的手段,也包含了對教學細節的關注:如要細心觀察學生,全面瞭解學生;傾聽學生的談話,同時在交流中恰當使用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誠,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與學生建立了親切的師生關係,發現每一位學生閃亮的地方,等等。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幾處建議:

一、教師要在上課鈴聲未落之前到達教室門口。一旦進入課堂,就要像京劇演員一樣,精氣神十足。 與其每次踏著鈴聲進入教室,讓教室裡面亂哄哄難以調控的場面發生,不如早些時間到教室,與孩子們多些交流,瞭解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孩子們的想法等。

二、對學生要多表揚、鼓勵,但話要簡潔明瞭。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學會賞識孩子,切不可偏愛學生。要注意發現孩子可愛的地方,增強學生信心。學會包容,更應當關愛學困生,一視同仁。 要學會採用簡潔有力的表揚語言,符合孩子學齡特點的鼓勵機制,給予孩子更多向上的積極的感召。

三、對所有學生家長都要以禮相待。不要在家長面前指責學生,對任何學生都要首先肯定他的長處,把優點放大,也要讓學困生的家長樹立信心。 家長是學生最親密的人,一位老師教過很多學生,但一個學生關係到千千萬萬個家庭。對家長以禮相待,在家長面前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的短處提出中肯的建議,更能夠得到家長和學生對老師發自內心的尊重。在尊重的基礎上,合理的指導性的教育方法的推薦,採取合宜的方法與家長溝通,同密切家長與學校、家庭的聯絡,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成長有巨大幫助。

四、講到重點部分,或者講到關鍵的時候一定要給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個醒兒。否則,學困生的隊伍不斷擴大不可避免的。抑揚頓挫的語調可以吸引學生提醒學生注意,方便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將知識點抓實。

於老師還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議,字字珠璣,如:注意學習,多聽課,講到重難點時要進行組織教學,犯錯時要向學生道歉,等等這些都對我啟發很大,也深刻了我的認識。大師的經驗不光是剛走向講壇的年輕教師的貼心參考,更是對充滿教育充滿困惑的老師們的一劑良藥,期中蘊藏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細細品味。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6

記得有位哲人曾經說過,生命是沒有意義的,除非有書本;所有的書本都是乏味的,除非有知識;所有的知識都是空虛的,除非有熱望;所有的熱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愛。有愛的閱讀才是生命的具體化,那麼讓我們懷著愛閱讀吧!

家人教給我靜心閱讀的習慣,讓我變得更加豐富充實。我喜歡在空閒時間裡,翻開書本,慢慢品味字裡行間的故事。人生的道路很長,我們沒有辦法去一一嘗試,但我們可以去花時間花心思看很多書,每一本書裡都有一種人生。

有人會說,買書無用,看過了就沒什麼價值了,仔細想想,我們也許只是用一餐飯的錢就可以買到別人一生的心血,如此算來,顯然是賺到了。不過,真正熱愛閱讀的人,並不會在意這些,他們更看重那份由閱讀帶來的樂趣,因此也更加透徹。我們想想古聖先賢,他們把知識當做火炬,照亮黑暗,驅逐陰霾,把自己的思想妥藏在書本之中,和千百年後的我們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繼續傳遞真理與革命的偉大光輝,讓歷史變得厚重,生命變得豐富有趣。閱讀,是心靈的相互交融,是民族的內在紐帶。

閱讀不僅停留在“看”,還在於“思考”。人生何嘗不是一本書?需要我們一讀再讀,一品再品。翻開書本,靜心閱讀,讀得是故事,讀得也是人生,那些淺淺淡淡的文字會告訴我們,這世間什麼值得我們熱愛,什麼值得我們享受,什麼是感恩,什麼是愛……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7

教委為每位教師準備了《致青年教師》,讓我們利用暑期好好閱讀。書中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常識,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感觸很深,我想把它與我們老師共勉。

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驚喜。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裡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同時,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為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為此鬆了一口氣,我想“盡人事,順天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8

從前在家鄉,我生活的全部就是上學唸書、瘋玩胡鬧、下地幹活,總覺得缺點什麼,可又不知道缺什麼。直到母親趕集回來,把幾本書塞到我手裡,從此,閱讀為我的生活打開了又一扇窗。

那時候,我是多麼喜歡在週日的午間讀書啊!這是一天裡最溫暖的時刻,陽光從窗外悄悄射進來,屋子裡變得亮亮的,暖暖的。翻開書,默默讀,不知不覺便走進了書的世界,讓我知道了村莊以外的那些事。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皁夾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我沉浸於魯迅先生的書裡,腦海裡上演著那些無聲的快樂故事。這些書裡的文章,彷彿一粒粒種子,在我的心裡悄悄孕育,默默生長著。閱讀,讓一個小孩子安靜下來,內心裡忽然覺得很充實,彷彿吃了頓香噴噴的飽飯,再也不覺得自己缺點什麼了。

那時,我的閱讀黃金期是寒暑假。尤其是暑假,我常常把椅子搬到院裡,坐在父親搭的葡萄架下,默默讀著喜歡的書。我喜歡讀小說。《北國草》是叢維熙創作的一部反映北京青年到北大荒艱苦創業的小說,其中一句話正印證了那個年代拓荒人的精神境界青春不應該是生鏽的鐵,而應當是閃光的鋼。北大荒,這片熱土,因為有了他們,從此不再沉默。叢維熙在小說前言中寫道:我用筆表達了我對過早流逝了的春光的眷戀,我用筆表達著我對同時代人的一片摯情。讀完這本書,一種激動在我內心油然而生,讓我面對生活、事業、命運,不沉默,不墮落,不消沉,更不哭泣。

好書就像一生中遇到的恩師,不僅為你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會給你生活的勇氣和力量。《平凡的世界》是大學快畢業時買的,當時只讀完了第一本。我沒想到,讀完這套書的地點是在瀋陽陸軍總院。父親那時在住院,而我的工作還是未知數,我的精神和體力同父親一樣虛弱。記得有一次給父親買水果,過馬路時忽然就呆呆地在那裡站了好長時間,竟然不知道去哪裡,司機狠勁按喇叭,因為我阻塞了交通後來父親能下床走動了,我的心情也就好多了。父親也愛看書,我們一起讀《平凡的世界》,幾天後,終於讀完那3本厚厚的書,父親凝視著不遠處的荷花塘,慢慢站起身,輕鬆地邁著腳步,笑盈盈地說:現在,我覺得好多了。看著父親的背影,我忽然覺得自己應該學學小說裡的主人公孫少平,面對生活的壓力和困難,永遠執著,永不退縮。故事也許是平凡的,可是平凡的故事卻有著無限張力,對於我和父親來說,那是不平凡的世界。

畢業後在家鄉的城市開始了新的生活,工作後,每月總是拿出點錢去買書,捧回一摞書,便捧回了一抱幸福和快樂。我時常想,這些小小的方塊字多有趣,組合到一起,就變成了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書,真是很神奇的事啊。我喜歡在每天晚上,打開臺燈,輕展書卷,默默靜讀,有時還會寫些自己的思考。我真慶幸在讀書中學會了思考,思考讓我接近了事物的本質,讓我對生活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閱讀,每天伴我,讓我的世界一天比一天明亮。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9

書藉是人類知識的結晶,是精神的生活盛宴,是強盛民族、進步社會、健康人生須臾不可或缺的巨大支撐。培根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的文字使我們脫離了未開化的狀態。書籍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當我合上書本時,稍思片刻,就會深深地發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

書藉是人類的知識寶藏。它儲存著政治理論、歷史、哲學、文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儒學、道學等包羅永珍的人類智慧。時代的飛速發展,使我們每個人面臨著“本領恐慌”的危機,只有涉獵書藉寶藏,才能在各種難題和挑戰面前獲得解難題和取勝的錦囊妙計,從而使我們產生辦每件事、思考每一個問題,都有大師在前面引路的感覺,創新思維脫穎而出。

利用一學期時間,我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兩本書的許多篇章,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著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樑和紐帶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麼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

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銳的態度。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銳,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並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

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學生作為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麼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範行為的產生與鞏固。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群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多種素質和條件。我認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第二,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

逢源,化險為夷。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資訊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絡,迅速地切入正題。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當然,理解為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0

今年暑假,我擠時間讀完了《做傳遞正能量的教師》這本書,寫了一些讀書筆記,並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了認真反思,感觸頗深。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篇章是:《為人師表是永遠的正能量》,《做個能力高超的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激發學生自身的正能量》。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闡述我的心得體會。

一、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榜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細節。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時時事事做好學生的行為榜樣。對於學生的行為習慣、紀律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如果只是單純講大道理,提要求,學生都懂,那麼“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比如:教師要求學生認真書寫,那麼他的板書也應字跡工整,美觀大方;讓學生注意教室內外衛生,那麼老師只需一個小動作“彎腰撿起字紙扔進垃圾桶”,就會使學生看在眼裡,並主動撿起身邊垃圾。再比如,做班主任時,要求學生早進班,不遲到,我就將自己的表調快5分鐘,不論早操早讀上課,都提前進班,而且無論颳風下雨。學生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大都能早到班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日久天長,學生們自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做一名快樂的教師,讓學生“樂學”。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對生活、工作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並用“自信和樂觀”去感染你的學生。教師這份工作,幹了幾年十幾年後,會覺得枯燥乏味,彷彿苦行僧的生活。每天,除了教、改、批、輔外,還要和學生談心,和家長溝通,學校還安排了開會學習等等許多工作,而且大家還面臨考試成績評比的壓力。久而久之,失去了對教學工作的熱情。而我認為,凡事如果我們多從正面去考慮,多從好處去想,那麼你將變得陽光樂觀。比如,有的老師認為下午第一節課學生狀態不好容易瞌睡,所以去上課前自己情緒也不好。那麼,為什麼不這樣想:學生中午吃飽了,也午休過了,精神狀態也應很好,我應該想法調動起學習積極性。比如讓學生課前唱歌,喊口號,還可以男女生拉歌,學生的笑容出來了,精神狀態自然好了。我的數學課上連排時,如果學的內容難度較大,綜合性強,學完後需要轉入下一個問題時,學生會有些疲憊,我就穿插進一個腦筋急轉彎,或數學趣事等,讓學生再次活躍起來。在考試過程中,當面臨考試難題時,我還教給學生們要用“阿Q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這道題我一下子想不出來,估計有好多同學也不會做,但我要沉著冷靜,我就能想出來。”有的同學一看到鄰座的同學翻卷子了,就覺得別人比他做得快了,就會慌張,我告訴他要這樣想:“他寫得快,不一定比我認真,他馬虎,我細心,我沉住氣,我認真審題,我準確率高,爭取做一道對一道”。這樣逐步增強學生自信心。有自信心了,學生就有了快樂,就會愛上你的課堂。所謂“好學之不如樂學之”。

三、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魏書生老師曾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廣闊的世界”。他們的內心有真善美,有假惡醜,有懶散拖拉,也有勤奮惜時。我們作為老師,要幫助他們發現那些自強自信、熱情上進的部分,幫助學生把內心世界治理得更文明。每個學生都是潛在的天才,教師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有的學生活躍調皮,但思考問題腦子靈活,那麼應引導他多動腦思考新題,上課發言慢半拍,不搶老師的話;有的學生基礎弱,但和同學關係很好,對老師也很有禮貌,應引導他多參與班級管理,並在學習上多向同學、老師求助;有的同學文化課不太好,但音體美方面很活躍,應鼓勵他多參與學校班級課外活動,發揮才能。

總之,教育就是喚醒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正能量。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當做好傳遞正能量的使者。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1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齊去買書,為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能夠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國小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潛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齊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思考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此刻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

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裡要有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齊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齊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齊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著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此刻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床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閱讀。

二、愛在自由裡。

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教育不僅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做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為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國小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就應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為人父母的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會用在我的學生身上,讓我的學生們也在陪伴與自由中快樂成長。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裡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裡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2

小時代終於出版完了,我在20xx年的最後幾天買到了這最後一本《小時代3.0刺金時代》,並於20xx年開始的幾天就看完了這《小時代》系列的最後一本。

昨天晚上十一點左右才讀完了整本小說,我想我讀小說是最慢的了吧,畢竟我並不是太喜歡讀小說,而且也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下來的,就我所知,很多人看這種小說幾乎就是小菜一碟,一天,甚至一個下午就能看完,而且內容也是記憶猶新,而我,別看我是逐字逐句看完的,而且還歷時一週,我對內容的記憶並不是很清楚,當然這與我現在糟糕的記憶力有一定關係,所以剛看完這部小說,就趕緊醞釀著寫下這篇讀後感。

今天下午,我第一次走出了家門,沒錯,我幾乎就是傳說中的宅男,很長時間不到外面活動,最多也就是周邊的一些地方,而且也不是自己的主觀意願。我是帶著很沉重的心情到外面去的,本想著去爬一下山的,但是不知不覺走到了離那座山不遠的一處英雄紀念碑。自從國小畢業,就沒怎麼去過那裡了,轉眼已是十多年,記得那時還是加入少先隊的時候,在那裡,我戴上了紅領巾,而且還在那裡宣誓,如今,雖然記憶力不是很好,但是這件事倒還是記得的。那麼長時間過去了,當我一級一級登上臺階的時候,那熟悉的場景慢慢呈現在眼前,破舊的地磚,四周因入冬蕭瑟的景象,碑上有些發暗的鎦金字型,上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圍著它轉了一週之後就準備離開了,不時的再回望兩眼,看到那孤獨卻高高佇立的碑體,想到了《小時代》裡的喧囂和繁華,燈紅酒綠,悲喜交加,生活劇裡的那些演員們,打情罵俏,極盡奢華,再看看這裡,靜默,靜默,無盡的靜默!沒有奢華,只有儘可能的簡;沒有叫囂,只有無聲的付出;沒有來去匆匆,只有永久的停留。

離開紀念碑,我轉身就往對面的那座山上去了,因為那裡景色還可以,而且對面又是水,有山有水的,是個觀景的好地方,所以那裡已經修好了小道,為上山的市民提供方便,因為很長時間沒出來活動過了,而且心裡又懷著心事,所以走的尤其慢,而且也是相當的累,不過最終還是到達了山頂,這裡早有一些鍛鍊的人在這裡聚集了,不過多是些老人,還有一些情侶,這裡我是唯一的一個有閒心,有閒情逸致賞景。

到了山頂,我首先去的是一處可以看到下面大部分景觀的小亭,站在亭前,看著不遠處,處在山凹裡的紀念碑,孤零零的,再遠處,高高低低的樓擠在一起,到處是樓群,樓宇間,滴滴的汽車喇叭聲,此起彼伏的沿街叫賣聲,再遠處,能看到新破土動工的房地產,當然還有新開盤的商品樓,扯起來的橫幅紅紅的,奪目、耀眼,看著遠處的景象,我沉默著,心裡愈發的沉重,我想,或許是我太做作。喧囂,榮光背後,是離世的暗傷。

結局最終出來了,現在,我開始慶幸當初的我沒能看懂結局,我以為就像電視劇那樣,儘管內容演繹的一波三折,最終的結尾卻還是讓人滿意的喜劇。然而,當我瀏覽小時代貼吧的時候竟然看到了一場大火,一場讓很多讀者質疑併為之憤恨的大火,有人在猜測這場火是誰放的,有人猜測他們其實都沒有死,甚至有人將這場大火與真實的那場混為一談。原本以為顧女王涅磐,死裡逃生是很值得慶幸,很值得我們這些讀者為之額首稱慶的,一群演繹生活的小丑最終前嫌盡釋,準備好好為之慶祝一番的時候,竟然被隨之而來的一場無名大火付之一炬,所有的歡樂、悲喜都化作郭敬明筆下的一場無情大火。

當我們在猜測這場大火與現實中的那場大火有什麼必然聯絡的時候我們忘了,現實的那場火與之無關,而小說裡的那場火卻是郭敬明放的,因為畢竟這是結局,而這又不是能令很多人滿意的結局,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當這些生活的小丑為我們演繹出了這場生活的悲喜劇之後,他們的價值可想而知,只能付之一炬,如果這群時尚的瞎子存於世的話,那我們這些終日為生活所忙碌奔波的人又該何處安身,與他們相比,我們才是真正的不幸,他們只不過是小說中的人物,可以說,最終是福是禍,都無關緊要了,他們已經狠狠地享受了一把,燈紅酒綠、花天酒地,世界名牌,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他們都經歷過了,享受過了,為之嗟嘆的是我們這些人,於他們來說或許已經是死而無憾了吧。只能說郭敬明用了很好的結合,他將那個時間定格,20xx年11月15日,一場火,將所有的悲喜劇化為灰燼,不管你信與不信,那場大火就在那裡,它的確燒起來了。然而,就我所知,最新的kindle和iphone4s的釋出時間都在20xx年,如果說他們都被20xx年的大火燒了的話那時間就有些陰差陽錯了,再者,因國家巨集觀調控而使房地產市場受挫,這好像也是20xx年之後才有的事,那M.E又怎麼會早在20xx就受波及,銷售總額下降呢。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是一部小說,一部只拿來看看就可以的小說,千萬不能入戲太深,雖然說這裡有很多故事與現實的結合,但是,故事終歸是故事,再怎麼形象逼真,也是不能拿來當做現實的。

或許這也是出乎郭敬明意料的吧,沒能想到讀者竟能夠入戲這麼深,就像當年的《悲傷逆流成河》那樣,據我所知,年輕一代受這本書裡的一些思想影響不小,甚至有些就以為自己就是那個女主角了吧。如今也是一樣,我想有不少讀者都把自己當做小說中的人物了吧,不是林蕭,至少也是路人甲,我想那個顧裡——顧女王,努力追求高質量生活,永不認輸,牙尖嘴利,似乎滿身毒液的顧億元又是很多人的最愛吧!其實我也一樣,我從頭到尾的看這部小說,關注的就是這個令我非常欣賞且敬佩的顧女王,否則我也不會在知道真正的結局之後,忽然就感覺:Iam not happy anymore . 郭敬明是第一次寫這種中長篇小說,而我也是第一次有這種耐心坐在那裡看這種小說,正是受那顧女王的魅惑。

顧裡給人的感覺就是:大姐大,很多大學女生宿舍裡都有這樣一個值得每個女生宿舍敬重的人物,她們或許總能幫宿舍裡其他的姐妹們解決問題,或許她們沒有害怕,她們有的只是一往無前,因為她們是其他人的依靠,她們不能夠倒下來,然而,總被人遺忘的是,堅強久了的人,我們總認為她已經忘記了哭,所以我們一再勸她們堅強,所以這個時候,即使她們很想,又怎能讓身邊的這些依靠自己的人慌了手腳,她們總依靠這個大姐大的,如果連自己這個大姐大都軟弱了,那她們這些人今後又該怎麼辦呢!顧裡的死撐著最終沒能得到太多好報,我們總認為她一直在裝,裝的很出眾,很鶴立雞群,所以我們感覺她很傲,我們都只以為她只是一個時尚的瞎子,不止一個人在心裡詛咒過她,但,我們的確都忘了,這樣一個人,活的其實比我們每個人都累,不要以為她想那麼逞強,不要以為她就該堅強,不要以為她不會軟弱,多數情況下,她表現的很堅強,那時其實她就已經很軟弱了,但是沒地方,也沒條件讓她躲起來哭泣,所以她就得把自己武裝起來,以免那軟弱被人發現,被不該看到,或是她不想讓看到的人發現。不要以為她就那麼不近人情,張牙舞爪的,她是要讓別人知道,我還好,還很正常,而且,也有一些打情罵俏的意味在裡面,一些閨蜜在一起打打鬧鬧倒是一些常有的事,只不過她們有時太出格了而已。

當然,當知道結果的時候我也是很不高興的,一直在想他為什麼要這麼寫,其實在這裡,他也一樣犯了難,所以最終,他選擇了這種看起來的喜劇收尾,給人的是一種很朦朧的感覺,感覺他們已經離開了,但是好像還在,我們不能確定他們是否真的走了,就是這種感覺,信與不信,很確定,但又感覺疑點重重。我其實也沒有太長時間的難過的,好在有那三分鐘的沉重,能夠很仔細的想這麼多。

我們之所以不能夠接受,正是因為我們已經不把小說裡的人物當成只遊走於文字間的虛擬,我們感覺他們已經走出了小說,來到了世間,而且就在我們的身邊,所以當我們知道身邊的人突然離去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會是怎樣,可想而知,是不可能輕鬆的吧。很多人對於親人的突然離去,總會說:之前還好好的啊,怎麼說沒就沒了呢,的確,這裡也是一樣,雖然是小說,但已經與現實相結合了,即使之前帶給了我們那麼多光怪陸離的鬧劇,讓我們陪上笑聲和淚水,但是,到這裡,確實也該說沒就沒了的,不要問為什麼,因為生活中也的確沒有那麼多為什麼。

很多人其實不只是接受不了自始至終陪伴我們的那些角色的突然離去,而且還接受不了那麼多人的不辭而別,簡溪就那麼悄無聲息的走了,葉傳萍就那麼囂張跋扈的坐著M.E董事長和總經理的位置,至於kitty和藍訣,都是配角,他們的去留,倒不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或許我們感覺這種安排不是甚好,但這畢竟是小說,但這並不是推理小說,所以,我們不需要找什麼太多的線索去深究,至於結果,喜劇與悲劇都不過是一種結局,最終的結果取決於作者的筆,任何一種結局都可以很隨意的勾勒出,所以說,結局並不是那麼重要,關鍵是這個過程,我們體會到了這個摻進我們的喜怒哀樂的生活劇,讀者入戲,我想這就是一部小說最大的成功了。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3

鍛鍊和不鍛鍊的人,隔一兩天看,沒有任何差別;隔一兩個月看,差異甚微;但是隔一兩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就迥然不同。

瀏覽,也是一樣的道理。瀏覽和不瀏覽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壤之別。

瀏覽,更多的時候,其實不是學習生活的本領或技能,而是認識世界,感悟人生,提升生活的品味和內涵,感知生命的豐盈與博大……

當下是春光明媚、萬物生長的4月天。置身其中,我們的感受,或身體舒暢,或心情愉悅,或許詩興大發,或許渾然不覺。而在書中,它有著各種的韻味,不同的精彩——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是王維的4月。

“去年本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是崔護的4月。

歐陽修的“4月芳林何悄悄,綠陰滿地青梅小。南陌採桑何窈窕。休臨眺,樓頭一望皆芳草。”

沈從文的4月裡,各樣花草都恍如正努力從地下拔起,在溫暖的日頭下,守著本分,靜靜的立著,盡那隻誰也看不見的手來鋪排,依照秩序發葉開花。

林徽因的4月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是愛,是暖,是希望……

這,正是瀏覽的魅力所在!

讀《三國》,我們看群雄逐鹿,驚訝於歷史的恢巨集;品《水滸》,我們嘆各路英雄殺身成仁、義薄雲天;閱《西遊》,我們曉得真經難求,路途多艱;觀《紅樓》,我們飽覽世態炎涼,人間悲歡……

在書裡,我們聽得見勇士們“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吶喊,喊出抵抗外敵、保家衛國的壯烈情懷;在書裡,我們看到,沙湖畔,蘇軾在疾風驟雨中閒庭信步,感受他“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悲喜兩忘;在書裡,我們聞得到黑夜裡飄來的炙烤牛肉的香氣,戰馬的嘶鳴和弓弦的震裂攪得火光分外耀眼,“可憐白產生”的壯志未酬,使人扼腕;在書裡,我們感動於陝北農民的渾厚與堅韌,不覺間,希望能像“少安”“少平”們一樣,在平凡的世界裡不懈努力、奮發圖強;在書裡,一個提著小桔燈的小姑娘,昏黃而溫暖的燈光,把她的背影拉得很長,很長……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在我們生命的長河中,書籍,就是讓它清澈如許、充滿活力的“源頭活水”。

住宅裡沒有書籍,猶如房間沒有窗戶;生活中沒有書籍,恍如大地沒有陽光;

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

瀏覽,則是我們親近書籍,走進書籍,享用書籍——這份“全球的營養品”的最主要的途徑。

你一定想做一個有溫度、有情趣、有智慧、會思考的人,也一定希望在具有豐裕的物資生活的同時,更具有豐茂而芳香的精神家園。

那末,愛上瀏覽、享受瀏覽吧,就像愛上運動、享受運動一樣!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4

我比較喜歡讀書,與書為伴,讓我在文字的海洋中盡情的徜徉,我常常感到是一種享受,是與智者面對面的交談。促使我對生命和人生深切地認知和感知。

回想我從事教育事業這些年來所走過的路,其實就是一條學習的道路。尤其是今天所面臨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許多問題,多讀書,讀好書,要堅持不懈的讀書,已經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與書為伴的人生,一定是有質量,有生機,這樣的人才一定有內涵,有發展。

教師是學校最豐富、最有潛力、最有生命的資源,沒有高品質的教師,就沒有高品質的教育,而要有高的品質,有豐富的內涵,有教師的人格魅力,就得經常閱讀,不斷提升個人的文化內涵和修養。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細水長流,,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有博天下書,採百家長,不斷的充實自己,豐富自己,運用書中的知識去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棘手問題,運用新的思維方式去面對解決現在教育教學中的問題。

多閱讀,多讀書,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我們每天所面對的學生知識面廣,思維也較成熟,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對一些事情的態度,觀念,做法,我們也不能用過去的老皇曆去對待,此時,作為教師的,就要有豐富的知識,包括本學科,邊緣學科的知識去幫助學生解答,這樣的教師才是學生最喜歡的,在學生心中有位置的,最受學生尊重的。面對特別有個性的“問題”學生,我可以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去贏得學生的信賴,走進他們的心裡,和他們成為好朋友,進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要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博學多才的好老師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持之以恆的讀。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在談話。”我也贊同有人把知識分為根的知識和葉的知識兩部分這種說法,通過閱讀,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採擷自己所需,若得根的知識植入心裡,它會讓我更加聰慧,生長出新的知識,在工作中得心應手,若得葉的知識,雖然它不會再生,但可以豐富我桶中之水,讓它總是充滿,讓我的學生盡情取之。讀好書,好讀書,真是受益匪淺。

做一件事容易,最難的是堅持做下去,讀書亦如此,堅持每天閱讀,即便是一小段,貴在堅持,慢慢的就養成一種習慣。讀書的形式可以是不固定的,你可以只是閱讀,盡情的欣賞文詞的華麗,體會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情懷,或是走進文中的情節,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你也可以讀寫結合,記載對自己有所觸動的精典部分,抒發自己那激動不已的情懷,做到讀有所感,讀有所悟,真正做到閱讀成果的有效轉化。

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5

小時候由於家裡窮,同時也因為太多小孩,爸媽單單照顧我們吃喝拉撒都覺得時間不夠用,今天爸爸看著小外甥在洗澡的時候,還在感慨說,以前一個大臉盆燒好水,裝好水,5個小孩輪流一個個洗,洗完又過了一個多小時了。哪有時間給我們讀啥睡前故事哦。

不過據說臨睡時人的記憶最清晰,最牢固,特別是1—4歲時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睡前如果能夠讓小寶寶聽一段故事,除了能讓寶寶安靜下來,也能讓寶寶終生受益。

最初之所以有睡前故事,是為了讓小寶寶有安全感,有一個人陪著他,呵護他,倍感安心。輕聲給小寶寶講故事,讓小寶寶感受你愛意的同時也可以帶著故事進入夢鄉。

所以漢竹的365夜故事系列是我的不二選擇。

本系列有4本,除了我手頭的這本以外,還有《365夜成語故事》,《365夜寓言故事》,《365夜動物故事》。其實手頭也有不少兒童讀物,最開始我也是對它抱著平平的態度。因為覺得定價方面有點小貴。然而拿到手後,卻覺得物有所值。

裝幀方面真的很大氣,選用的紙張也很有厚度,排版也很贊,共選取152個小故事,字數都是控制在300—400字上下,這樣時長都差不多4—5分鐘,這個時間段剛好讀完再和小寶寶互動下之後進入睡眠,正好。而且裡面一些比較複雜的字,也標出了拼音。不過最愛的還是裡面的插圖,色彩鮮豔,形象生動逼真,我的小外甥一拿到這本書就抓著不放,一直看那些插畫,小外甥超級喜歡鮮豔的色彩,這本書意外收穫了他的好感。而且除了mp3的下載,還附贈了CD碟《經典睡前故事伴我眠》。

現在書本看完了,給了我的妹妹,讓她每天晚上都讀一篇給她的寶貝兒子,我的小外甥聽,平時有空的時候也叫妹妹放CD碟給外甥聽。CD碟共選取10篇,是由男聲讀的,聲音標準,也隨著情節聲音起伏,小外甥每次一聽到放這個睡前故事時,就坐著一動不動,靜靜地聽著,比起平時的跳脫性格,簡直是兩個模樣。

和一開始我以為的單一作用,這本書實際上適合很多階段,適合孕婦的孕中期進行胎教,早教,孩子的早期讀物,同時還可以讓小孩跟著CD碟模仿講故事的模式等多個階段。真心喜歡這本書。

標籤:心得體會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