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通用15篇)

清明節3.8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通用15篇)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幾天,清明節的氣氛似乎特別濃。大街上飄綿綿的細雨,行人們都神情肅穆、滿臉哀思地捧一束束鮮花,朝墓地慢慢地走去。

我們來到外公的墓前,外婆將鮮豔的彩條掛在外公的墓碑上,在墓前放上了一束純潔的淡黃色鮮花。美麗的鮮花將照片上的外公襯托得格外精神,外公的臉上路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但在同時,我也不免產生了一陣陣心酸。是呀,從前那麼疼我、愛我的外公已經沒有了,我再也得不到那些愛了,外公,我能不想你嗎?

我們在外公的墓前默哀了五分鐘,誰也沒有説話,因為我們不想提起那些傷心的往事,那隻會讓我們更加難過地流淚。燒金元寶的時候,我在心裏許了一個願:外公,祝您在天堂一切都好!祭拜的時候,我又在心裏默默地對外公説:“外公,如果有下輩子,我還要做您的外孫女!”要走了,我邊回頭,邊走路,直到看不見外公的墓為止。外公,我真想永遠與您在一起呀!

回憶能給我們帶來歡樂與痛苦,但是做人也要學會向前看,要學會珍惜。只有學會珍惜,才會感覺到幸福。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2

清明節的那一天早晨,天正下着傾盆大雨。我看見老媽和老爸的身影,興奮地嚷叫起來。由於今天是清明節,老爸老媽早晨四五點鐘就從縣裏趕過來了,為的就是掃墓。

這天早晨的六點三十分,老爸問我要和他一起去掃墓嗎?我爽快地答應了。

在路上,我突然發覺老爸的手裏比以前少拿了一樣東西——鞭炮。我覺得很奇怪,心想:老爸會不會是忘了拿鞭炮了呢?於是,我用驚訝的眼光望了望老爸。

“老爸,您是不是忘了拿鞭炮了,以前您都會帶着鞭炮來的啊?”

老爸聽了我的話,回過頭來,然後親切地對我説:“是啊!我今天確實沒帶鞭炮。”

老爸的話音剛落,我馬上接上了嘴。“那您為什麼明知道又不帶來呢?”

老爸知道我是一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他於是對我説:“那是由於今年這兒發生太多火災,因此不許燃放鞭炮,難道你沒有看告示嗎?聽了老爸這段話,我腦海立即浮現出那張告示來,上面確實有不許燃放鞭炮這一條。

沒想到老爸還挺守規的嘛!

在掃墓時,我看到了許多來掃墓的人,但他們好像沒把那張告示放在眼裏,同我老爸比起來,他們真是不如我老爸呀!

看到這裏,我想到社會中又有多少個這樣不守規的人呢?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罷了,但它卻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德,倘若人人都守規的話,那該是多麼和諧的一個社會呀!

讓我們做一位文明人,好嗎?那現在就行動起來吧,改掉以往社會中的陋習,讓一個嶄新的社會呈現在我們面前吧!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3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大家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大家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到了,我們要去陶山掃墓。爺爺是在我出生的前一年因為生病而死,對於我來説,爺爺是陌生的。

到了爺爺的墳前,奶奶用大鐮刀把墳墓旁邊的荊棘割掉,姑姑拿着小鐮刀除草,爸爸扛着鋤頭挖一個大坑,我把樹苗放進去,把它扶植,爸爸蓋上泥土,用腳踩實。我還和媽媽、姑姑合作,一起把墳上的樹葉撿乾淨。

累了,我們坐在石階上,吃奶奶做的清明餅。奶奶做的清明餅可好吃了,綠色的麪糰裏面包着香乾、鹹菜,底下託着一片綠色的樹葉。聞起來很香,吃起來更香了。

我問媽媽:“墳是什麼?”媽媽説:“墳是死去的人住的房子。”我又問媽媽:“死去是什麼意思?”媽媽説:“每個人都是天使,他來到地球上的`時間是有限的,等他用完了自己生命,又要做迴天使,永遠不能回來了。”

我從來沒有見過爺爺,我多麼想見到他呀!想知道爺爺長什麼樣?我就問媽媽:“我還能再見到爺爺嗎?”“再也不能了。”媽媽傷心地説。我想了想,又説:“不,我能,爺爺就在我身邊,我能感覺到。”我編了一首兒歌《爺爺就在身邊》唱了起來。

我回頭的時候,看到大人的眼睛都紅了。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5

記憶中的清明節,不是颳大風就是下小雨。今年的清明節,卻是風和日麗。爺爺奶奶和爸爸的墳地,在鐵路橋北,一個向陽的小坡上。這裏是爺爺早年就選好了的。他生前就愛看火車,每天有幾次車,他就去幾次小車站,回來後就把見聞和我們現場直播,

幾點的車,上車的人少了,下車的人多了,或者哪趟車晚點了……等等。他就説,他死後一定要把他葬在那裏,他好天天看火車。

早上我和三弟抱着黃紙,步行兩公里來到墳地。每年這段路,都是開着車來,今年車子讓別人借去了,只好步行了。説起車子,我不由得想起,爺爺在世的時候,我不知道他看沒看見過轎車,但我敢説,他肯定沒坐過轎車。早年爺爺奶奶領着伯父,爸爸和姑姑們,不遠千里從河北省來到北大荒。挨冷受凍,累得精疲力盡全家還是難以餬口。爺爺的一生沒少遭罪,卻沒享一天福。爺爺要是活到現在多好啊,糧食可勁吃,青菜水果豬肉,也是想吃啥就買啥。這是爺爺想都不敢想的事。

望着裊裊升起的紙煙,我默默祈禱,但願這些紙錢能讓爺爺奶奶爸爸,成為富翁。從此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的生活。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又到了,每年這個時候奶奶都會做青糰子給我吃。這次我決定跟奶奶學做青糰子。

做青糰子的材料有:糯米粉、艾草、鹹菜、筍和肉。只見奶奶把艾草放進鍋裏,焯了一下水,然後盛出來,瀝乾水分,用菜刀把艾草剁碎,接着把剁碎的艾草放進鍋裏,加了適量的水煮了一下。最後把艾草撈出來和糯米粉混在一起用筷子攪拌起來。過了一會兒,雪白的糯米粉竟然變成了暗綠色。“攪拌好了,”奶奶説,“可以揉麪了。”我一開始覺得揉麪就跟玩橡皮泥一樣,可是我揉了一會,麪糰就全粘在我手上甩都甩不掉,奶奶看了看説:“來,來,來,還是我來吧!”不一會兒,奶奶就把麪糰揉好了。

現在開始做青團了。奶奶把麪糰分成了一個個雞蛋大小的小圓球。奶奶拿起一個小圓球捏成了一個小碗的形狀,再把餡放了進去,然後再把口子封起來。我當然也照葫蘆畫瓢跟着學,不一會兒,一鍋青團就做好了。

“蒸青團嘍!”奶奶拿來了蒸籠和洗好的粽葉。過了一會兒,掀開鍋蓋,香氣撲鼻而來,我忍不住先嚐了一個,真是又香又好吃呀!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國人民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我們也不例外。

今天,我跟着姥爺也來到老家拜祭太姥爺。手上拿着紙錢、鞭炮、香以及一些拜祭的東西來到太姥爺的墳前,首先我點燃了三支香插在太姥爺的墳上,接着我們就燒開紙錢來了,這是什麼味道啊!我不由自主的咳嗽起來,沒辦法拜祭列祖列宗嘛!再忍一會吧!到了最後,我們掛上了兩盞幡,放了一掛鞭炮便回到了在鄉下的親人家中。到了吃飯的時候,桌子上多出了一副碗筷,問過他們後才知道在今天吃飯的時候要先“請”先人吃,然後自己才能動筷。這樣便顯出後生晚輩對前人的尊敬與懷念。

吃完飯我們就依依不捨得離開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給姥爺説出了我的疑問:“為什麼以前清明節都不放假,而今年卻定為法定節日?”姥爺微微一笑説:“唉!由於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崇洋媚外,只知道什麼聖誕節,愚人節的,失去了我們自己的文化節日。由此下去,可能以後的子孫後代都不知道什麼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了!為了讓我們的文化長久的下去,國家把他們也定為法定節日,因此才會放假的。孫子,你長大後千萬不能由於一些外界因素而忘記了我們自己的節日啊!”聽完姥爺的話後,我感覺到我們這一代任重而道遠,長大以後絕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喪失,絕對不能!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8

每年的清明,幾乎都有淅瀝的春雨來渲染陰鬱悲涼的氣氛。 今天又是清明節,天陰沉沉的,雨絲欲斷還續,還帶着幾分寒意,這真是應了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啊!我和爸爸、媽媽一早隨堂哥的車回老家拜祭爺爺、奶奶。

我們吃過午飯後,便向山裏出發了。只見路盤旋在山腰,路很陡,也很窄,加上近來是雨天,這山路就變得更滑了。走起路來,腳還會不時的打滑。小路的兩旁長滿了茂密的樹木,野草,一切顯得那麼的幽靜。我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滑倒了,手碰了帶刺的野草,也被劃破了,出了血,痛得我眼淚在眼眶裏直打 轉…… 好在爸爸在旁邊一直鼓勵着我,我鼓足了勇氣,繼續往前行。我們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

我們開始掃墓了。我們首先除去墓前的雜草等,爸爸和幾個伯伯,幾個哥哥給爺爺,奶奶的墓掛上冥紙,點上香燭。爸爸就叫我在爺爺、奶奶的墓前行禮拜祭。爸爸還對我説了有關爺爺、奶奶生前如何不怕艱辛,把爸爸姐弟幾人扯大成人的事,我深受感動。我看着那裊裊升起的香燭的煙,我又深深的向爺爺、奶奶的墳三拜,表達我對爺爺、奶奶的懷念。

如絲春雨瀝瀝淅淅還是下個不停,幾陣春風吹過,墓側梨園的一片片冰清玉潔的梨花被風雨吹送我們的身旁,零落在地上,似乎也和我們一樣有着 拜祭之心。望着 漂漂灑灑的梨花,我佇立着,思索着—— 在今後的讀書過程中,我要克服一切困難,爭取優異成績,以告慰爺爺、奶奶在天之靈。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9

清明時節,正是採馬蘭頭的好時節。於是,殷老師帶領我們全班同學去採馬蘭頭。

到了操場,大家有的“呼”地一下四散開去,有的在找裝馬蘭頭的東西,還有些人圍着殷老師問問題……我問殷老師:“馬蘭頭長什麼樣?”殷老師從地上採起一棵馬蘭頭,説:“馬蘭頭的莖比較紅,採那些顔色淡點的莖,要嫩點兒。”聽了這話,我衝到操場,蹲下來找馬蘭頭。哇噻,好多!我趕緊採起馬蘭頭——周圍還有許多人也在採呢!採得慢了,這一片就會被採完。這時,殷老師過來説:“雜草多的地主馬蘭頭嫩些,因為雜草多,陽光照射就少,馬蘭頭也就嫩。”“呼啦”一下,雜草邊的人頓時多了起來。我撥開雜草,果然看到了一棵棵小小的馬蘭頭,彷彿在跟我們捉迷藏。我手一伸,輕輕一拉,馬蘭頭就落到了我手上。殷老師也給了我一些馬蘭頭。我一咬,發現有點兒苦,便趕緊把馬蘭頭吐出來。我十分開心,當殷老師説回教室時,我還覺得意猶未盡呢。

回到家,奶奶抄了一盤春筍馬蘭頭,香噴噴的,夾一筷放嘴裏,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無窮,可惜只有一小盤,下次一定要多采些。

自已採的馬蘭頭吃着就是香,以後我還要摘別的東西來燒,一定會很香吧!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0

又一個清明節到了,我們胸前偑帶着鮮豔的紅領巾,懷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烈士陵園是那麼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麼挺拔、青翠。

到了烈士陵園,我們先排好了整齊的隊伍,然後按要求站好隊。緩緩進入陵園的大門,首先看到的是一株株昂首挺立的松柏,象徵着烈士們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接着我們舉行了許多活動,使我最感動的是為烈士默哀,在那三分鐘裏,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血紅的鮮血換來的。於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樑。

隨後,我們穿過鬆柏林,到了烈士墓前,我行了個隊禮,雙手把白花獻給了烈士,就在這一刻,我心裏默默在説:“安息吧,先烈們。祖國和人永遠懷念你。”我們來到紀念館,啊,真雄偉的石像!走進紀念館,那裏存放着許多烈士的遺物,有模型、字跡、圖片等。

通過這次掃墓,讓我知道了許多烈士的故事,同時,我還懂得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這裏面藴含啦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啦,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啦!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啦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着誰?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2

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的車排成啦車龍,都往墓地趕着。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裏總是猜測着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樣的很是期待,終於到啦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衝啦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啦,“撲通”我摔啦一個嘴啃泥。我爬啦起來,媽媽看啦説:“大燁,心急吃不啦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啦媽媽的話,慢慢地走着。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的蘋果紅得像喝啦許多酒的小孩,香蕉像一隻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啦!

走呀走,終於到啦祖奶奶的墓前,我們把墓前的雜草清除乾淨後再把貢品和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啦香燭,開始祭拜啦,媽媽嘴裏唸唸有詞的也不知在念叨着什麼,拜好啦把香燭插在土裏,然後我們拿啦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裏去燒,最後我們點起啦炮竹,磕三拜之後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和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後,我全身濕淋淋的可我還是很開心,因為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啦許多許多。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3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先祖、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就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這天,我們爺爺、爸爸、媽媽、舅公、大伯等十幾個人來到了齊賢金白山公墓去掃墓。那裏真是人多車雜呀!雖不是車水馬龍,但也堵得夠嗆了!看來來掃墓的人還真多。

來到了奶奶的墳墓前,大夥兒便開始忙了起來:大伯公拿了一把掃把,將墳墓四周掃得乾乾淨淨,不一會兒,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便是一座乾淨、典雅的墳墓了;爸爸則麻利地拿出了圓鼓鼓的雞蛋、香噴噴的肉等食物;我拿出了水果、蠟燭等東西。這時,我們便點燃了蠟燭,倒了酒,而媽媽拿出了一根我們家種的松樹枝插在了奶奶墳前的土堆上。既可以向世人表示家人已經來過了,又表示讓已經入土的奶奶回家來看看後代。

緊接着,爸爸和大伯公拿出了鞭炮、紙元寶和紙錢,一邊放燒起了祭奠物一邊放起了鞭炮。等到6筒鞭炮放完後,在燃燒的祭奠物前,我們便一個個輪流來拜奶奶,向她“訴説”自己的心事和今年的打算,在升騰的煙霧中,我們便結束了今年的掃墓活動……

我們滿懷悲哀地回家了,我想:清明節真是個偉大的日子,是緬懷去世親人的節日。沒有先人怎麼會有後人呢?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4

今天是清明節。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天氣也陰沉沉的,我們一家去慈湖踏青。

我們走在路上,看到那堅強的小草又憑着它頑強的毅力破土而出,對迎接春天不甘示弱,它換上了碧綠的新衣裳,綠草中鮮花片片,有紅的,有綠的,有黃的……我們又走了一段路,來到一片田野裏,眼前到處是一片賞心悦目的金黃,油菜花精神抖擻的肅立着,一顆顆珍珠般的露珠滑滑梯似的在金燦燦的小花上滾來滾去……慈湖邊,柳樹的一條條楊柳辮上還有綠葉和嫩芽裝飾,真是比任何女孩的頭飾品還要好看。

經過了慈湖陵園,我們情不自禁地走了進去。看着烈士們的墳墓,看着一個個花圈,看着純潔的小白花,我的心中不由波濤起伏。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於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樑。

接着,我們又去了黃夾嶴,山上也人山人海,大家臉上都充滿着懷念,看着這景象,我的心中又有了一些惋惜。希望我的長輩們都能夠長命百歲,身體健康。( 維

以清明節為話題作文15

可能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古老名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清明的雨比往常來的更早,下的更大一些。

聽着清明前夕的雨,這雨似乎變啦味兒,以前那小小的雨,現在聲音都兇巴巴,急哼哼的。彷彿一個脾氣級好的人,突然變的火味十足,想起前年那清明的雨,怎能不讓人懷念?如今為什麼會如此粗暴?

雨聲曾是被優美的描寫為心跳,如今這健康的心跳變成啦心臟病人狂燥無序的胡蹦亂跳。雨聲曾被抒情的被人描寫為天的眼淚,現在卻是毫無美感的像一羣罵街潑婦橫飛的口沫……

雨聲這大地的精靈,就這樣變質啦。在這個連閃電也變的瘦小的狹小的空間裏,人類的視覺享受被剝奪啦,聽覺的享受也被無情的剝奪啦。

其實雨是委屈的,當它從天而至,它本來是純淨的,原生態的總是嘩嘩嘩的,沙沙沙的,或者淅淅瀝瀝的,無言無聲的。當細細輕柔的雨無聲地洇入幽綠的草地,它就象一個乖女孩用月光表示自己的天真童心。當大雨落到高山那種豪氣的聲音就象一個俠女。

在這清明前夕的雨聲中我好像領悟啦一些什麼:面對這雨聲那細柔的雨早已成為過去,我們應該好好努力不讓粗暴的雨再次回到下一個清明前夕。

標籤:清明節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