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名師教學設計(15篇)

設計2.71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師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名師教學設計(15篇)

名師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杞人憂天》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寓言四則》中的一則寓言。七年級的學生在本單元的前幾課童話、詩歌、神話的學習過程中,已充分調動了自己的練習和想象,學習本課,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體驗,通過快速閲讀、聯想和想象,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深入理解課文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積累“亡”、“中傷”等字詞;疏通文意,理解“杞人憂天”的含義。

2、通過多種朗讀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

3、激發學生髮揮聯想和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杞人憂天”的含義。

【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用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提到這句話,我們不禁會想到古時候的一則寓言故事——“杞人憂天”,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則寓言。(板書課題)

二、誦讀

1、教師配樂範讀,出示朗讀要求:(1)讀準字音(2)明確節奏(3)讀出情感。

課件展示:重點字音和重點句子的節奏:(1)又 有 憂 彼 之 所 憂 者,因 往 曉 之。(2)日 月 星 宿,亦 積 氣 中 之 有 光 耀 者。

2、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明確節奏。

3、全班齊讀。

4、分角色朗讀:兩人一組,分別扮演杞人和嘵之者,體會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杞人——憂慮、恐懼;

嘵之者——真誠、耐心勸導。

5、學生展示朗讀,教師評價並總結。

三、疑讀

1、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疏通文意,質疑解疑,全班交流。

2、教師指導:課件出示重點字詞:

(1)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

(2)若躇步呲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3、假設讓你把“杞人憂天”這個故事説給別人聽,你會怎麼説清楚明白呢?

學生講述故事。

四、思讀

1、杞人“憂”什麼呢?“憂”到什麼程度?

明確:天地崩墜、廢寢食

2、討論:杞人的憂有沒有必要?

教師提示:天崩地墜發生了嗎?

教師小結:對於不會發生的或毫無根據的事沒有必要憂慮,而讓自己陷在一個牢籠中。

3、嘵之者是怎麼為他解憂的?

教師提示:嘵之者勸了幾次?每當杞人提出新的憂慮時,他的態度是怎樣的?

4、在嘵之者耐心的勸導下,達到了什麼效果?

5、小故事,大道理:讀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五、拓展延伸

人們常用“杞人憂天”諷刺那些不必要的擔憂,也有人認為其中傳達出強烈的憂患意識,你同意哪一種理解呢?

六、課堂小結

其實,杞人憂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煩惱憂愁也在所難免,如何更好的化解憂愁,笑對人生?相信大家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會有所感悟和啟迪。

七、作業佈置

寓言的寓意與其情節設計有密切的關係。任選課文中的一則寓言,重新設計情節,賦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寫成一篇新的寓言。

1、嘴和眼睛的對話

2、樹和斧子

3、畫筆和顏料

4、蜜蜂與花朵

名師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3、展開合理的想象,續編《窮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從桑娜的行動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2、續編故事,展開想象。

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

1、聽寫詞語。

搖籃 圍裙 烤鵝 凍僵 火焰 薄紗 櫥窗

灌進來 暖烘烘 聖誕樹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檢查預習

1、《窮人》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讀過他寫的什麼文章?讀過他寫的《跳水)

2、《窮人》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誰能用兩三句話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説一説?(請兩三個學生説説,大概意思正確就行。)

3、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提醒注意”濺、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

1、開火車朗讀課文(按座位順序每人朗讀一段)。大家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

2、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段?每段講的是什麼?(可以分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 講漁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從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講桑娜出門去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從第十二自然段到結束是第三段,講漁夫回來,聽説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來撫養。)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讀課文

1、同座互相練習朗讀。

2、指名分段朗讀。

五、識記生字。書寫生字詞

每個字寫兩遍,能組成詞的組成詞寫。

六、佈置作業

根據課後“思考?練習”第一、二題,進一步自學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抓住重點語句閲讀理解課文第一~三段。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引導抓住重點語句閲讀理解

1、經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窮人》這篇課文的故事情節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課文,還要抓住重點語句來閲讀思考。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畫出了哪些重點語句?還有哪些不懂的語句?請提出來。

2、學生提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語句,大家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二、指導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

2、從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樣?

怎麼看出來的?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艱難,課文中為什麼説“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温暖而舒適”呢?

(從兩個方面來體會:首先,“温暖而舒適”是對照屋外的寒風呼嘯來説的;第二,這個“温暖而舒適”是靠漁夫冒着生命危險和桑娜的勤勞能幹來維持的。)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讀第二段。

2、桑娜在把兩個孩子抱回家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她沒有怎麼想)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從“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中看出來的。)

3、從“非這樣做不可”這幾個字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非這樣做不可”,就是應該這樣做,必須這樣做。桑娜抱回兩個孩子的時候,想也沒想,只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充分表現了桑娜善良和樂於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4、把兩個孩子抱回家以後,桑娜是怎麼想的?(她覺得沒法對丈夫説,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會揍她。)她為什麼這樣想?(因為生活實在太艱難了,丈夫的擔子實在大重了,再增加兩個孩子,這不是鬧着玩的。桑娜這樣想,是為丈夫擔心。)

5、從“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桑娜想“揍我一頓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兩個孩子,肩己寧願捱揍。從這裏、我們叉一次體會到了桑娜的善良和樂於助人。)

四、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漁夫聽説西蒙死了是怎麼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趕快把他們抱來。)

3、從“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這個“熬”字,説明漁夫準備過更艱苦的生活。從“總能熬過去”可以看出,漁夫已經下了決心,不管有多麼大的困難,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這説明漁夫和桑娜一樣,很善良。樂於幫助別人。)

五、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練習要求:把整篇文章連起來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在練習本上,把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寫一寫。

2、學生按要求練習概括中心思想。(課文通過漁夫和桑娜主動收養鄰居西蒙死後留下的兩個孩子這件事,讚揚了漁夫和桑娜勤勞、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3、作者是怎樣一層一層地表達這個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寫了桑娜家生活的艱難,漁夫出海打魚冒着風險,再講桑娜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的舉動和她的心理活動,最後講漁夫決定撫養西蒙留下的兩個孩子。這樣一層一層講下來,就使我們看到了這兩個窮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看到了他們勤勞、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六、佈置作業

1、想一想,漁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兩個孩子以後會怎麼樣。

2、看看“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準備聽寫。

板書設計

16 窮 人

寧可自己吃苦 桑娜:樸實善良

也要幫助別人 漁夫:樸實善良

教學反思

“ 讀 ” 是學生與文本間實現心靈對話與溝通的最有力橋樑。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讓學生充分的品讀、感悟。在這節課中,我雖進行了讀的訓練,但讀的不充分、不暢快。我認為在重點之處還應加大讀的力度,反覆地讀,讓學生充分地表達情感。除了重點之處,我認為還應根據具體情況導讀,如在讀西蒙慘死在稻草鋪上這一段時,由於只讀了一遍,學生還沒完全感受到那種生活的悲慘,這時應引領學生再讀一遍。不能因為此處非重點之處怕耽誤時間,就忽略掉,要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的讀。

名師教學設計3

【導學目標】

1.明確説明對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説明順序中邏輯順序。

3.體會本文生動有趣的語言。

4.認識巖石記錄時間的功能,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課時計劃】

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步驟一、二,第二課時完成步驟三、四、五。

情景導入

時間會留下腳印嗎?日出日落,月圓月缺,四季更替,河水流逝,大自然的變化,都潛藏着時間的蹤影。這篇課文就為我們分析了巖石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它們是原始的“鐘錶”,述説着遠古的故事。閲讀時,要注意本文的説明層次,看看作者是怎樣把死寂的巖石寫得生動有趣的。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腐蝕(shí) 渾濁(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爛(kū)粗糙(cāo)龜裂(jūn)

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2.詞語解釋

渾濁:(水、空氣等)含有雜質,不清潔、不新鮮。

山麓:山腳。

龜裂:裂開縫隙。

海枯石爛:海水枯乾,石頭粉碎。現多用於形容經歷極長的時間,但本文是原意。

刨刮:刮平。

3.走近作者

陶世龍,地礦系統作家,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評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聽錄音範讀課文,把全文分為三部分。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1~4段),引出話題:巖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5~29),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又分為兩層。第三部分(30~31段),讀懂巖石記錄的意義。

步驟三 精讀課文 深入理解

1.課文的第一部分告訴我們,巖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那麼,巖石是如何記錄時間的呢?

【交流點撥】巖石→小石子→沙礫、泥土→沉積→重壓→膠結→新巖石

2.巖石記錄時間的第二種方式是它保存了許多的歷史痕跡。請大家分組討論並閲讀22到29段,然後回答問題:巖石保存了哪些歷史的痕跡?

【交流點撥】①巖石記錄了地殼的'活動;②巖石記錄了氣候的變化(插入説明方法:舉例子);③巖石記錄了古代生物狀況;④巖石記錄了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⑤巖石記錄了自然界轉瞬即逝的活動。

步驟四 理解語言 探究寫法

説明文以向人們傳授知識為主,所以,説明文的語言必須準確、嚴密。請同學們找出幾個例子加以説明。

【交流點撥】如“據計算,大約3000~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巖石”。(列數字)如果去掉“大約”,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巖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時間。事實上,人類讀懂巖石的年齡,不論方法有多精確,也不論有多科學,都是推測出來的。所以,“大約”一詞,恰恰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和嚴密。

步驟五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總結課文

其實,除了巖石,大自然還有許多記錄時間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學們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努力讀懂大自然這本無字之書,更好地造福人類!

2.拓展延伸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塊看似普通的巖石,就能記下時間的痕跡,保存歷史的記錄。可以説,巖石是一部無字的史書。巖石是大自然的語言,巖石還可以比作什麼?請你用“巖石是……”的句式仿寫一個句子。

【板書設計】

時間的腳印引出話題(1~4):巖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之一。巖頭怎樣記錄時間(5~29)(5~21)巖石的厚度和順序(22~29)巖石保存了歷史的痕跡讀懂巖石記錄意義(30~31)

名師教學設計4

師:同學們,豎起耳朵聽,一隻美麗的小鳥坐在大樹上,正動情地為大樹唱歌呢,大樹呢,搖曳着茂盛的枝條正動情地聽着。這是一幅多麼和諧美麗的圖畫呀。看着這一幕,你想説什麼呢?你説,你説,是的,它們和睦相處,今天就讓我們來讀讀日本著名兒童作家新美南吉告訴我們的一個美麗的故事。(出示課題)一起讀。去年的樹名師教案教學設計

師: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書。把文章讀正確,讀通順,看看能從課文中瞭解什麼?開始吧。

師:這篇課文中有些詞語,特別難讀,你會讀嗎?出示:

伐木人 融化 剩下 煤油燈

立在這兒 在哪兒 切成細條條兒

師:自己練練看,有困難的話,可以請教同學,請教老師。現在誰可以讀給大家聽了。你來吧,不錯嘛,同學們看,這第二行的詞語,有什麼特別,是的,這些叫兒化音,跟老師讀一次,下面誰再來讀,/你來吧,很棒,全班同學一起來讀一讀吧,煤油燈你認識嗎?看老師這兒的圖片,認識了嗎?這些生字中,哪個字最難寫,你説,哦,是融呀,是的,特別是融的左邊部分,跟着老師一起寫,每個人在本子上也寫一寫。注意寫字的姿勢。

師:下面我們讀讀課文吧,一大組火車開下去,一人讀一小節,哇,這火車開得可真順,看來,把文章讀通順已經沒有問題了,對吧,那同學們。讀着讀着,你有什麼話想説了嗎?你的感受,你的疑問,你的收穫都可以説。

你説,你是被小鳥和大樹之間的這種真情感動了,

還有誰?你説,你説

T:同學們問題很多,感受也很多。那從同學們的交流中,老師發現了這樣的線索,出示: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小鳥飛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大樹,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後卻發現,於是它,最後在火柴點燃的燈火前。我們一起來説一説吧,你們了不起,第一次與課文接觸,就有那麼大收穫了。是的,鳥兒和樹是好朋友,文章是怎麼寫的呢?誰來讀讀第1自然段。師出示。

師:請你來,説説,從哪兒看出它們是好朋友?是呀,這裏有兩個天天呢,這天天都會包括什麼時間,什麼情況呢?你説,你説,是呀,不論颳風下雨,不管早晨傍晚,這棵樹上每天都會傳出鳥兒的歌聲。同學們,你們説這是屬於大樹和小鳥的一段怎樣的時光?你説,你説,你説。帶着這份感受,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小節吧。

師:日子一天天過去,寒冷的冬天就要來到了,鳥兒要離開樹,飛去南方去。它們之間又是怎樣約定的呢?出示3、4小節。

師:請你來讀吧,從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中,你體會到什麼?你説,是呀,小鳥在許在諾言,你能聯繫具體的詞句來談談嗎?是的,還唱歌給我聽,這聽歌已經成了大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鳥已經成了大樹最知心的朋友,可以説,大樹已經離不開小鳥。還有嗎?你來談談,是的,一定回來,請等着我吧,説明小鳥的決心是多麼的堅定,可以想象不到萬不得已,小鳥是不會離開大樹的。體會到這兒,相信大家對於這組對話,會讀得更好,同桌之間互相演一演,準備好了嗎?/article/好的,請你們這一同桌來,你們看,他真像大樹啊。你在模仿大樹的語氣是吧。你的感受非常獨特。讓我們的男孩子來讀大樹,像剛才那位男同學這樣讀出自己的個性,女孩子讀小鳥。咱們一起來對對話看,好嗎?小鳥呀,你們這是在向朋友保證啊,堅定些,再來一次,好嗎?

師:小鳥走了,留下了一個美麗的約定,板書:約定,冬天到了,樹葉簌簌地飄落下來,孤獨的大樹也無時無刻不在思念遠在南方的小鳥,它在期盼着鳥兒回來,它在等待着春天的消息終於,春天來了!看,森林裏多美呀,鳥兒歷盡千辛萬苦,長途跋涉,終於回到這片森林,它迫不及待地飛入森林,去會會時隔數月的老朋友大樹,同學們,想象一下,這會是怎樣一番激動的場景呢?你説,你説,你説,是啊,這本該是多麼幸福,多麼喜悦的情景啊!然而,事情真的像同學們想象的這樣嗎?請大家默讀6-14小節,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師:你找到了,説吧,事情是你想象的那樣嗎?是呀,於是小鳥開始了苦苦地尋找,他怎麼找的?你説,是呀,向樹根,門先生,小女孩打聽,飛了很多的地方。出示6-14小節。我們認真地練一練這樣的場景,感受小鳥那份着急而又哀傷的心情。

師:請一對同桌來讀讀第一組對話,我們來評一評,是的,此時小鳥焦急呀,那樹根呢,是的,悲傷的。你們讀得真好。

師:第二組對話,請你們倆來,他們讀得怎麼樣,是的,小鳥更加着急了,迫不及待,這個詞用得好。而門先生呢,哦,冷淡一些,為什麼,是的,他們原本素不相識呀。

師:第三組對話,請你們,小鳥的話,你為什麼這麼讀,是的,小鳥更加着急了,都帶有哀求的語氣了,體會得真好。

師:為了一個美麗的約定,春天來臨,小鳥歷盡艱辛回到森林,然而面對的卻是一截樹根,她着急地問樹根讀

師:當聽説被拉到山谷裏,小鳥又飛到山谷裏,可是仍然不見樹的影子,它更着急了,迫不及待地問道讀。

師:當聽説樹被做成了火柴,小鳥的心都碎了,它飛到村子裏,用幾乎乞求的語氣問小姑娘讀。

師:同學們,小鳥就這樣不知疲倦地找呀,問呀,它顧不上休息,顧不上自己已經非常疲倦的身體。書讀到這兒,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小鳥嗎?你説,是呀,你為什麼這樣做呀?你説,哦,你這樣做值得嗎?你説,你就不能再找另一個朋友嗎?是啊,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的就是去年那個美麗的約定。出示:第4小節。讀。

師:是的,一想起這個美麗的約定,鳥兒的心中就出示,你説,你説,你説,的確,看來這個美麗的約定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約定了,它分明成了信念,成了理想,成了鳥兒不懈的追求,這個簡單的約定不僅美麗,而且高貴,它只屬於鳥兒和大樹。歷盡了艱難的找尋,帶着一顆酸楚的心,鳥兒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那棵去年的樹,這又是怎樣一幅場景呢?我們下節課再學。

名師教學設計5

【核心素養】

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

【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內容是地球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以及產生的地理現象。地球運動是地理環境形成以及地理環境各要素變化的基礎,並影響到人類活動。【學情分析】

學生對地球運動的瞭解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靜止的表面化,對於如晝夜交替為什麼產生,各地的地方時為什麼不同等等還有很多疑問,特別是對各種光照圖的判讀還有困難。但他們對這些現象有很大興趣而且和現實有着緊密地聯繫,因此這節課充分根據學生最想知道的聯繫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完成教學任務。

【課標要求】

1、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公轉。

2、用事實説明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公轉的概念、方向、週期等特徵,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轉。

2、通過師生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知道地球公轉形成四季;記住公轉中二分二至點的時間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3、結合生活體驗,歸納不同季節的晝夜長短及變化,以及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規律。

4、通過師生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知道地球公轉產生五帶;記住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的度數、五帶的名稱和範圍。

【教學方法】

演示法、探究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問:地球在公轉嗎?

人們在生活中,發現:晝夜除了交替出現以外,還會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比如夏季晝長夜短;冬季晝短夜長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古科學家提出:地球可能在公轉你覺得地球在公轉嗎?説説你的看法、方法或依據。

任務1正確演示地球公轉,理解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徵。

預留2分鐘閲讀教材,教師出示實驗要求,分好小組,按照要求準備實驗材料。

邊演示邊觀察:結合課本,説出地球公轉的特徵。

進一步解釋地球公轉運動。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

觀察地球公轉示意圖發現,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陽照射的情況不完全相同,於是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教師播放動畫,演示當太陽直射赤道、南北迴歸線時,北半球的季節變化。學生初步理解地球公轉產生了四季。

提問:假設地球直立着自轉和公轉,這樣會產生什麼自然現象?

任務2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觀察公轉中二分二至點的時間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教師播放動畫演示:二分二至日及季節的劃分,引導學生在觀看的同時能夠説出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解釋一下什麼是太陽直射點,如何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根據表格中總結的內容,教師進一步提問:

1、北迴歸線以北地區一年有幾次太陽直射?

2、北迴歸線上一年有幾次太陽直射?

3、兩條迴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有幾次太陽直射?

4、南迴歸線以南地區一年有幾次太陽直射?

學生討論作答,教師再次進行演示,修正學生的答案,總結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變化規律。

任務3結合生活體驗,歸納不同季節的晝夜長短及變化。

教師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提出下列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1)一年中什麼季節中午太陽升得高一些?什麼季節比較低?

(2)一年中什麼季節白晝時間較長?什麼季節較短?

(3)一年中我國中午太陽升得高、白晝時間長的季節是什麼季節?此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是什麼季節?

觀察:北半球某一點二分二至日的晝夜長短情況。

觀察:歸納晝夜長短的隨季節的變化規律。

觀察:歸納晝夜長短的隨緯度的變化規律。

任務4演示太陽直射點隨季節的變化,瞭解五帶的劃分原則及範圍。

根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熱帶、北温帶、南温帶、北寒帶和南寒帶。觀察:説出五帶的範圍。並從天文特徵、氣候特徵兩方面歸納五帶的範圍和特點。

最後,展示不同温度帶的機關圖片,要求學生説出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五帶中的哪一帶。

【課堂小結】

【課時檢測】

讀圖“3月21日不同緯度地區正午影長示意圖”,完成以下3題。

1、這一天,太陽直射點位於(

)A、40°N B、赤道C、北迴歸線D、南迴歸線

2、這一天的節氣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3、此時,地球上晝夜情況是()

A、全部晝長夜短B、全部晝短夜長C、全部晝夜平分D、各地長短不一

讀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以下2題。

4、國慶節期間,地球位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5、直射點向北移時,地球可能位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④—①—②

6、讀圖“五帶的劃分示意圖”,下列敍述正確的是()

A、甲地位於北寒帶B、乙地有太陽直射現象C、丙地四季分明D、丁地終年炎熱

二、綜合題

1、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探究活動。

活動材料:1米長木杆1根、捲尺一把、繪圖板及繪圖工具1套。實踐過程:

①夏季某日12時,在一處有陽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豎在地上,用捲尺測量影子長度。

②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並繪圖。

③冬季某日12時,在同一地點再一次用同樣方法進行測量,記錄並繪圖。觀測結果:

(1)上圖是某中學一位同學的測繪結果。遺憾的是,他忘記標註觀測時間,現在區分不開了。請你幫助他進行區分。圖A是[__](冬、夏)季測繪的。

(2)歸納分析:不同季節木杆影子長短不同的原因是[__]。

(3)拓展延伸:若圖A、圖B為我國南、北方兩位同學同一時間的測繪結果,請你判斷:南方同學測繪的是圖[__]。

名師教學設計6

一、對文章中心的把握《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鍊,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來讚美在新疆紮根落户的建設者,在樸素平淡的風景畫中藴含着濃郁的詩意。這“詩意”不是別的,是作者熱情歌頌的不畏艱苦創業的精神,它不僅表現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培育下一代邊疆建設者的精神上。正是這濃郁的詩意,扣動着讀者的心絃,使人對那紮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生敬仰之情。

二、對明線和暗線的處理這篇散文有兩條線索。明線寫白楊,先簡筆勾畫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禮讚白楊堅強不屈、生命力強盛的內在品格,最後寫小白楊迎着風沙茁壯成長。暗線寫爸爸,先寫爸爸看着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再寫爸爸嚴肅地向孩子介紹白楊樹,最後寫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這是人物神情變化的一條暗線,這兩條線索如何處理呢?怎樣才能不顧此失彼呢?我選擇了這種較佳方案?前半部分重點抓明線,突出白楊的形象;後半部分重點抓暗線,突出邊疆創業者的形象。

三、對物和人的關係的.處理教學借物喻人的文章一定要處理好物和人的關係。我認為一般就應先講好物的特性,然後再講清人的特點。根據文章的思路,教學時我首先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白楊高大的形象,讓學生感到白楊確實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理解爸爸的心願,樹立起邊疆創業者的高大形象。

四、要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語文課堂教學的崇高境界是既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又給學生以藝術的享受。《白楊》一課教學我注意了課堂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的藝術。以第二課時為例,在教學結構上,導入正課後,我出示了大幅戈壁掛圖,用動情的語言描述大戈壁荒涼的景象,追求“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文似看山不喜平”。課堂教學也忌平淡無奇,在教學白楊內在品格時,我通過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讀四個步驟掀起教學高潮。結束時我讓學生由邊疆的白楊聯想到身邊的“白楊”,由大白楊聯想自己這些“小白楊”,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何處講解,何處啟發,何處朗讀,何處討論,何處留下“教學空白”,都作了精心設計。單調乏味的教學語言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學時,我力爭做到啟發性語言循循善誘,講解性語言有條不紊,描述性語言繪聲繪色,讚揚性語言激情昂揚,教師用飽滿的感情感染學生,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感情發生共鳴,力爭達到“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具體設計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老師範讀全文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①查字典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②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③大戈壁是什麼樣的?白楊樹是什麼樣的?

④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⑤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課內練習:1.寫近義詞 介紹( ) 撫摸( ) 分辨( )

高大挺秀( )

2.寫反義詞 清晰( ) 動搖( ) 軟弱( )

消失( )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明確目的第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瞭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並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願。那麼這位旅客的心願是什麼呢?她是怎樣借白楊表白自己心願的呢?這是這節課學習的重點。

二、理解白楊外形特點

1.現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麼樣的呢?齊讀第一小節。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胡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戈壁是多麼荒涼呀。

3.齊讀第3節,讀後回答: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老師在大戈壁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分角色朗讀4-12小節。

三、理解白楊品格特徵

1.指名朗讀14小節,然後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後逐句讀講。

“這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

①“從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本性正直)

②去掉“從來”,朗讀比較。

“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牙、長了粗壯的枝幹。”

①這句話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從哪些關鍵詞可體會出?(生命力強。“哪兒……哪兒……”“很快)

②小結:內地需要白楊,白楊要內地紮根;邊疆需要白楊,白楊就在邊疆紮根,真是哪兒需要哪兒去,不講條件,不畏艱苦。

③指導感情朗讀。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①這句話讚揚了白楊什麼特點?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堅強不屈。“不管……不管……總是……”)

②教師描述: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乾旱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磔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

③指導感情朗讀。

2.教師小結,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讚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讀到這裏你對白楊產生了什麼感情?(崇敬)請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朗讀14小節。

四、領會爸爸的心願

1.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請同學們默讀16小節,並聯系14小節思考,然後同桌討論。

2.引讀討論16小節:

①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到新疆工作,你們知道嗎?”

②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麼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

③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師問:“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你們知道爸爸為什麼把孩子帶到新疆去嗎?”

3.通過爸爸介紹,孩子們多了一點什麼知識?指名讀17小節。

4.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裏,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朗讀18小節,讀後討論:

①爸爸為什麼又陷入沉思?

②他為什麼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師在大白楊旁貼上兩棵小白楊,請學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7.指導學生感情朗讀18小節。

五、總結課文,昇華中心

1.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讚揚了爸爸什麼精神?

2.讚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讚美什麼人?

3.總結啟發想象是呀,多少邊疆創業者,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新疆有許多的“白楊樹”,我們這裏也有“白楊樹”,誰呀?(老師,辛勤的園丁)

特別是廣大農村教師,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像蠟燭一樣默默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除了老師像白楊,我們這裏還有誰是“白楊”呢?他們知道是誰呀?(生:我們,我們就是小白楊)

我相信你們這些“小白楊”在“大白楊”的關懷教育下一定會長成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哪兒需要哪兒紮根。

六、佈置作業

1、造句:

①哪兒……哪兒……

②不管……不管……總是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名師教學設計7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能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藉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讓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教學準備

1.課前請學生蒐集王冕的資料

2.製作好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冕寫的《墨梅》(電腦出示全文),先聽老師把這首詩讀一遍。

二、解題

1.你們也試着讀讀,看看能否讀通,開始。

2.好,能讀通嗎?那老師來考考大家(電腦出示詞語)。

吾家洗硯淡墨痕乾坤

誰來讀一下,讀對了其餘同學跟讀兩遍。

3.齊讀古詩。

三、看來通過第一遍讀大家已經把這首古詩讀通了,收穫挺大的。

下面,老師再讓大家大聲地、自由地讀讀這首詩,看看自己能讀懂哪些,當然有問題也可提出來,好不好?開始

四、討論

大家讀得很認真,有收穫嗎?也有問題吧?這樣,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把你的收穫(當然也包括問題)在小組裏交流交流、討論討論,你們説好不好?暢所欲言吧!

五、師點評

同學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有幾個小組特別的投入,老師要表揚他們。下面,我們就來彙報一下討論的結果。

還有沒有什麼疑問?老師有一些問題,不知大家願不願意回答?

六、思考

1.請同學們仔細看圖(電腦出示《墨梅》圖),這畫的梅花有什麼特點?

2.看着這樸實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長繪畫,他為什麼尤其喜歡畫梅花呢?

4.王冕自學成才,鄙視權貴,在素潔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5.對啊,這素潔的`梅花不正是詩人鄙視俗流,貞潔自守高尚情操的寫照嗎?

七、同學們,再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從中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八、説説本首詩與《石灰吟》在寫法上有什麼相同點。

九、欣賞課外的兩首託物言志的古詩,學生進行自讀自悟(電腦出示兩首古詩)。

梅花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名師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圓明園當年的輝煌,瞭解圓明園毀滅的歷史,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體會。

2、過程與方法

(1)蒐集相關文字或圖片資料,瞭解屈辱的過去與今天的強大。

(2)以讀激情,以悟促讀,提高朗讀能力;以悟促誦,背誦重點段落,積累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品讀有關語句,領會句子含義;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當年的樣子,瞭解它毀滅的過程,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培養學生愛國情操。

2、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着祖國的強盛與衰敗,進一步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奠定基調。

(課件出示插圖)誰能告訴大家這是什麼地方?

是的,這就是曾被譽為萬圓之園的圓明園。

(板書:圓明園)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圓明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根據個人感受答:美麗、舉世聞名等)

可以説:(指名説,並出示: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既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也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聽到這麼高的評價,作為中國人的我們是多麼地自豪啊!讓我們帶着這種自豪之情再來讀讀這句話。

(齊讀)

(二)朗讀感受,體味輝煌。

那麼,圓明園裏究竟有些什麼,能讓人們如此地讚美它呢?

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一起走進昔日輝煌的圓明園,感受那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吧!

1、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圓明園的園林和建築呢?

(指名分段朗讀。)

(根據朗讀板書:有-----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發出感慨漫步園內------

(齊讀)

多美呀!想看看嗎?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吧!

(出示圖片)

看了這些,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説(齊讀)

(出示: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2、除了這些精美而宏偉的建築,圓明園裏還有什麼?

(指名讀第四段)

(1)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理解上自下至

從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嗎?(2500)

(3)這2500多年中,這圓明園內所擁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生猜測)

(出示資料:舍衞城,自康熙以來,每當皇帝、皇太后壽誕,王公大臣進奉的佛像都存放在這裏。其中有純金的、鍍銀的、玉雕的、銅塑的,年復一年,竟高達數十萬尊。)

而這只是圓明園中的一座小城,而這只是一些佛像。想想圓明園中那麼多的珍寶啊,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

(根據回答板書)

(4)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就讓你們開開眼界吧!

(出示圖片,最後定格在銅首上)

這是圓明園那140多個景點內的一個小小的十二生肖噴水池上的3個銅首,2000年的國際市場拍賣價就高達9000多萬人民幣啊!而這只是圓明園眾多寶物中的一點點啊!你覺得這些寶物除了數量眾多,還可以怎樣形容?

(根據回答板書)

(5)誰能用關聯詞説一説?

(6)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當之無愧地説(齊讀)

(出示: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指導讀好這一段)

(三)研讀毀滅,激盪情感。

可如今,我們卻再也看不到這博物館、這藝術館、這瑰寶、這精華了。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片廢墟。

(出示圖片)

那是因為(齊讀最後一段)

圓明園被徹底地毀滅了。

(補充課題)

1、誰能告訴大家英法聯軍當年是怎樣毀滅圓明園的?

(指名讀,出示句子: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1)統統掠走是怎麼掠走?你能舉個例子或打個比方嗎?

(2)任意破壞、毀掉是怎麼破壞、毀掉?

僅僅是這些嗎?老師這裏有兩段資料,是一位當年參加掠奪的士兵寫下的。

(出示資料:為了奪取財寶,英法聯軍從四面八方衝進圓明園,有的搬走景泰藍瓷瓶,有的搶走繡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寶的掛鐘,有的揹負大口袋,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珠寶,有的在寬大的口袋裏裝滿了金條和金葉,有的身纏着織錦綢緞,有的帽子裏放滿了紅藍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着翡翠項鍊。

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外,被他們糟蹋的東西更是不計其數,房子裏的綢緞、衣服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裏,可超過膝蓋,工兵們帶着大斧,把傢俱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砸碎鏡子,另一些人兇狠的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的慘不忍睹。)

2、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感受?那就帶着你的感受讀讀這段話吧!

(指導朗讀)

3、同學們,不僅如此,為了銷燬罪證,他們還用火燒。大火(齊讀)

4、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當年英法聯軍的暴行吧!

(播放《火燒圓明園》片段)

此時此刻,我們還能稱他們為軍人嗎?他們簡直就是一羣(強盜),一羣無恥的(強盜)!面對着這羣強盜,面對着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樣?那就讀出來吧!

(指導朗讀最後一段)

5、大火連燒了三天,整整4320分鐘啊!燒掉一幅歷史名畫只用幾秒鐘,燒掉一個建築,只需幾分鐘。想想看,這4320分鐘會燒掉什麼?

是啊,烈火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齊讀),也沒有了----(齊讀);沒有了-----(齊讀),也沒有了-----(齊讀);不僅沒有了-----(齊讀),還沒有了------(齊讀);那些仿造各地名勝建造的(齊讀)沒有了,還有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景物都沒有了,那些上自(齊讀)沒有了,下至(齊讀)也沒有了。

(逐條擦掉剛才的板書並敍述)

圓明園什麼都沒有了。(激動人心的)圓明園徹底地毀滅了。(指題目)

那麼,作者為什麼不按着題目直接寫毀滅,而要寫它曾經的輝煌呢?

(這樣的寫更讓讀者感到惋惜和憤怒,起到反襯的作用。)

總之一句話:只有曾經擁有過,才能體會失去的痛苦!也正因為它那麼的美好,我們才説

(出示:圓明園的毀滅是----,齊讀)

這圓明園可是古代皇帝的家啊,英法聯軍就這麼輕易地闖了進去,這座世界上最沒的園林,竟然在大火中化成了灰燼。難道這樣的損失也是可以估量的嗎?

(齊讀)

這把火,燒燬了園林藝術的瑰寶;這把火,燒燬了建築藝術的精華:這把火,燒燬了耗資5億3千萬兩白銀、歷時151年才建成的萬園之園。這樣的損失是可以估量的嗎?

(生再次讀)

親愛的同學們,面對這斷壁殘垣,你又想説些什麼呢?請你拿起手中的筆,寫出自己的感受吧!

(出示圖片,並配樂《二泉映月》,學生寫話)

(交流)

(四)總結昇華

在我們祖國逐漸強大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過去屈辱的歷史,

讓我們永遠記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夢,記住寫在圓明園殘柱上的恥辱,讓我們永遠記住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落後就要捱打。因此,我們要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強大、繁榮的祖國,使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悲劇永遠不再重演。讓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齊讀)

名師教學設計9

一、導入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麼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作者

1、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他徒步漫遊過很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作品有《白樺樹》《修牆》,詩集《山間》《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場》等。

2、1912年弗羅斯特38歲,這一年他做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放棄他在一所師範學校教書的職業,放棄本來可能更平坦、安穩的生活,而選擇了詩歌。他對自己説:“寫詩吧,窮就窮吧。”這首詩寫的就是這一重要的人生選擇。

三、朗讀詩歌、感悟內容

四、合作探究

1、四節詩各表達了什麼意思?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選擇的尷尬與無奈,陷入沉思——一經選擇便無從回頭。

第二節:寫詩人選擇了一條極富挑戰的道路,這條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第三節:寫詩人踏上自己選擇的路。但他卻留戀着那條未選擇的路,擔心踏上一條錯誤的`路而難以返回。

第四節:寫詩人對未來的遙想。將來回顧往事,那條未選擇的路是不是比已選的那條路更好些呢?但是現實已經不能回頭了。

2、為什麼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原因有二:人生的道路有許多條可供人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選擇的路,才更讓人想念和留戀,此其一。未選擇也就是一種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於已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此其二。詩人重點寫未選擇的路,是對人生的真實寫照,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引人深思。

3、詩中“路”有什麼深刻含義?你從中悟出了什麼樣的人生哲理?

詩人表面上似乎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有: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只能選擇一條,必須慎重;人生的選擇,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從;路靠自己去走,越是荊棘叢生的道路,越能令人想念,也越能磨鍊人。

五、探究主旨

1、詩人為什麼把詩題定為“未選擇的路”?

詩人寫作的重點是未選擇的路。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與不可逆轉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重在對未選擇的路發出感歎,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2、這首詩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人生的選擇很無奈,既要勇於抉擇,更要慎重對待。

六、比較閲讀

1、在詩歌表現出的情緒上,兩首詩有什麼不同?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比較樂觀積極,《未選擇的路》則有些憂鬱惆悵。

2、這兩首詩可能對人產生怎樣的影響?

兩首詩都飽含哲理與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以其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給人以鼓舞,教人笑對人生;而《未選擇的路》則以其深沉的感歎,反映了人們普遍的心理,引起人們感情的共鳴,激發人們對人生選擇的思索。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了這兩首詩歌,我們或許對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我們只有從不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堅定活潑的性格,進而正確地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願大家都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名師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説《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曆程。小説命名為“孤獨之旅”,藴含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説中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鴨羣、蘆葦蕩、暴風雨)又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學習這篇課文,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勵學生對比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並積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詞語

2.理解小説內容,體會標題含義。

能力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説中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説精美傳神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堅定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

1.體驗主人公成長的心裏路程

2.理解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突破方法: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畫出文中體現心理歷程的語段並加以分析,把握人物心理,體會主人公成長曆程,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突破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小説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修飾,符合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體驗法:在研讀中聯繫生活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有人在陽光下成長,有人在風雨中成長;有人在無憂無慮中成長,也有人在痛苦中煎熬成長……成長有成長的快樂,成長有成長的煩惱。一提到“孤獨”二字,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ppt圖片展示不同人的孤獨)

有一個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跟隨父親到蘆葦蕩放鴨。

人離家原因有三:

一是外面有一個廣大無邊的世界。二是出於無奈。三是人的眼中、心裏,總有一個前方在召喚着他。

“命運把人拋到了路上,人們藉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還是無邊的曠野呢?”

二、作者簡介

曹文軒,當代作家。1945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考進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本文節選自長篇小説《草房子》。

三、朗讀課文,感知“孤獨”

1.檢查預習給劃橫線的字注音

2.聽讀課文,理清小説故事情節。學生交流,教師歸納:

家道中落,隨父放鴨-----撐船趕鴨,出到葦蕩-----葦蕩遇雨,經受考驗-----與鴨共成長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四、細讀課文,理解“孤獨”

1.思考探究:查找文中描寫杜小康心理活動的語句,結合畫面理解他的心路歷程,體會他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長之旅。

完成表格:找出體現杜小康心理的詞語。

不同階段不同心理感受

離開油麻地,出發時茫然和恐懼

到達目的地——蘆葦蕩害怕和膽怯

在蘆葦蕩安靜下來孤獨

在蘆葦蕩時間一久不再忽然的恐慌

經歷暴風雨後長大堅強

2.深化作品主題:用勾畫批註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語句或段落,説説這些景物描寫有何作用?(提示:鴨羣、蘆葦蕩、暴風雨)

一般小説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渲染氣氛

②烘托人物形象

③推動情節發展

④深化作品主題

鴨羣

1)鴨羣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奮力向前推進,同時,造成了一個扇面形水流。每隻鴨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體分開的小扇面形水流。它們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織成了似乎很有規律性的花紋。無論是小扇面形水流,還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勻的、永恆的水聲。(突出划船趕鴨子的速度很快,烘托了父子倆對前途的茫然無助的心情。)

2)鴨們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唯恐自己與這隻惟一的使它們感到還有依託的小船分開。它們把嘴插在翅膀裏,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有時,它們會將頭從翅膀裏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還在船上,才又將頭重新插回翅膀裏。(以鴨子“無家”“漂流”及對唯一的小船的依靠烘托出父子倆此時孤獨、恐懼、無依的心理。)

3)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並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以鴨子的成長象徵着小康的成熟,深化了小説主題。)

蘆葦蕩

這才是真正的蘆蕩,是杜小康從未見過的蘆蕩。到達這裏時,已是傍晚。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這樣無邊無際的蘆蕩渲染了氣氛,更增添了主人公內心的恐懼和害怕。)

暴風雨

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四下裏,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可怕的暴風雨讓本來孤獨恐懼的主人公更加陷入恐慌之中,但也正是有了這暴風雨,讓杜小康體驗了真正成長的過程,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3.學生討論交流標題“孤獨之旅”的含義,教師歸納:

情感世界的孤獨:杜小康離開學校,沒有同學間的情感交流;遠離人羣;與父親沒有共同語言,缺乏心靈的溝通和交流。

面對自然環境的孤獨:離開村莊,來到一個無比廣闊而又神祕莫測的大自然,幼小的心靈感覺到了巨大的孤獨。

對未來前途的恐懼:漫漫放鴨路,何處是盡頭?

教師總結:本文通過講述一個名叫杜小康的孩子在陌生蘆蕩裏孤獨的放鴨而逐漸成長起來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應該在孤獨中磨鍊自己,在逆境中鍛鍊自己,才會長大、成熟。

曹文軒説:“有些孤獨,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迴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孤獨結伴而行。”孤獨對於杜小康來説,與其説是磨難,不如説是什麼?

四、聯繫生活,暢談“孤獨”

師:跟着杜小康,走完了這段孤獨之旅,我想我們每個同學的內心一定品嚐到了一份孤獨的味道,酸甜苦辣鹹盡在其中。接下來,老師請同學們來品嚐幾份孤獨,然後想想杜小康的孤獨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鳴,拿起筆寫寫你的孤獨體驗。

1.把自己親身經歷過“孤獨”的故事在全班進行交流。

2.每位同學用“孤獨是……”寫一句話,在全班做一次朗誦。

五、課堂總結

生命是一個旅程,不是一個家,是一條道路,不是一座棲居的城市;人們所有的享受與幸福只不過是生命路旁的旅店,供我們稍事休憩,好讓我們增添精力到達終點。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孤獨,讓我們的人生多了一份歷練,變得更加堅強和無畏。孤獨,是杜小康在被命運拋棄後所直面的第一道難題,後來,也正是孤獨,使他重新誕生了。而我們的人生之路,同樣漫長而艱辛,走在成長路上的你是否想過,如果有一天,命運也把你拋出了原來的生活軌道,你做好了在絕境中重新誕生的準備了嗎?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

“少年時就有一種對待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有可能是一個強者。”——曹文軒小説:《青銅葵花》

今天的課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六、佈置作業

1.反覆誦讀課文,摘抄文中的精彩段落,加以鑑賞,積累語言。

2.完成小作文《我的孤獨之旅》

3.課後閲讀曹文軒的《草房子》

七、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人物:杜小康——經受磨難,逐漸成熟成長

環境鴨羣人物成長的廣闊背景

蘆蕩

風雨

名師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寫於明王朝滅亡以後,作者張岱對故國往事的懷戀,以淺淺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跡,但作者的心態可以窺知一二。全文筆調淡雅流暢,看似自然無奇,實則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或是因了遊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寫出了作者超凡脱欲的雅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瞭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

2、賞析課文融敍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文言詞彙的掌握積累,文言文閲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2、領悟文章所運用的白描手法和對比映襯手法,領會兩種手法的作用。

教學難點

作者藴含在文中的情感的把握及作者的.品性風格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文人墨客為它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關於西湖的詩句,我們耳濡目染的詩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等。寫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遊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豔麗。(展示圖片)

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温柔纏綿。可見,擁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見不同的西湖。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2、簡介作者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教師補充:明亡後,張岱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二)誦讀課文,疏通文意。

一)師範讀,生聽讀;生自讀;生齊讀。

崇禎(chóngzhēn)更(gēng)定毳(cuì)衣

霧凇(sōng)沆(hàng)碭(dàng)

氈(zhān)更(gèng)有此人喃喃(nán)

二)同桌合作,疏通文意

(1)重點字詞解釋

1、湖中人鳥聲俱絕絕:消失。

2、是日更定是:這更定:指晚上八點左右。

3、挐一小船挐:撐船。

4、用毳衣爐火毳cuì衣:用毛皮製成的衣服。毳,細毛。

5、霧鬆sōng沆hàng碭dànɡ:寒氣瀰漫,白茫茫一片。霧淞,霧氣和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雲氣,淞是從湖面蒸發上升的水氣。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

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惟長堤一痕惟:只。

8、芥jiè:小草。引申為細微的事物。這裏指船。

9、鋪氈對坐坐:相對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裏。更:還。

11、餘強飲三大白而彆強:痛快。白:指酒杯。

12、客此客:客居。

13、及下船及:等到。

14、喃喃nán:小聲地不斷念叨。

(2)通假字

挐一小船挐:通:“橈”撐船。

(3)一詞多義。

1:①上下一白全②長堤一痕數目,最小的正整數,大寫是“壹”

2、①更定舊時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②更有痴似相公者還

3、①是日更定這②問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斷或解釋

4、①絕消失②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

(4)古今異義。

1、餘住西湖古:我。今:剩餘,多餘。

2、餘挐一小船古:撐、劃。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調

3、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古:酒杯。今:顏色、光亮、沒有效果、無報償

4、是日更定古:這,代詞。今:用於判斷,或與“非”相對

(5)詞類活用

1、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2、與餘舟一芥像小草一樣微小

三)檢查合作效果,重點字詞講解(穿插文化知識,“毳”字的會意構造,“更”字的計時文化,“白”的酒杯文化)。

(三)品悟作者之“痴”。

師問:舟子喃喃曰:“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所言相公之痴“痴”在哪裏?文章是怎樣來表現“痴”的?

學生先自行思考,再交流討論,後全班交流。

明確:“痴”表現在痴人、痴景、痴心,“痴”在寄情山水,“痴”在超凡脱俗‘“痴”在閒情雅緻,“痴”在清高孤傲。文章通過環境渲染、人物映襯、性情之舉來凸顯“痴”,構思精巧,渾然天成。

穿插介紹“崇禎五年”的紀年方法,講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四)感受文人之“痴”。

明亡後,張岱不再做官。他寓居杭州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看雪”,此乃性情之舉。王徽之“雪夜訪戴”亦為性情之舉。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像他們這樣的性情文人有很多,他們有着一種特立獨行的個性,不隨流俗,所以在官場上,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受到排擠,遭到訕謗,不被人理解。他們只有通過親近自然,在大自然中呼吸一口乾淨的空氣,寄情於闊大寧靜、清寒靈動的山水,來尋找心靈的歸依,心智的獨一。“孤高情懷有誰知,獨與天地相往來,”——陳子昂登台長吟,杜甫登高作嘯,陶淵明採菊東籬,柳宗元寒江獨釣,劉禹錫陋室言志,體現了文人的一種氣質,一種風度——鍾情山水、超凡脱俗、閒情雅緻、清高孤傲。這就是文人的“痴”也。

(五)結語。

以曹雪芹《紅樓夢》中寫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結束課文。

(六)作業。

1、背誦《湖心亭看雪》,並蒐集描寫西湖的詩文,至少五首。

2、文人的氣質雖相似,但詩文中所採用的描寫手法、所寄寓的感情卻不盡相同。比較閲讀《江雪》和《湖心亭看雪》,體會兩文的不同。

名師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學會論證,在探究論證方法時,敢於用邏輯的工具創造性地解決語言交流中的問題。

【重點難點】

明確論證的思維方向

【教學過程】

一、學習導入:同學們好,前兩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瞭如何發現潛藏的邏輯謬誤和如何運用有效的推理形式,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採用合理的論證方法來論證我們的觀點,以便學會更好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別人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觀點,讓我們的觀點社會化。

二、教學過程:

(一)論證的概念

【學生思考】

什麼是論證呢?

【教師講解】

論證,就是用某些論據去支持或反駁某個觀點。美國哲學家羅伯特所羅門認為:“論證是指提出你自己的觀點,給出你為什麼接受它,以及別人為什麼也應該接受它的理由。”

(二)論證的三要素

“一個完整的論證”有論點、論據、論證方式三個要素構成。

1.闡明論證的論點

【學生思考】

對於論點應該有怎樣的要求?

【教師講解】

論點必須是鮮明的,要明確地表示肯定什麼、否定什麼,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對某件事情、某種現象發表議論,必須態度明朗,觀點明確,不能含含糊糊,模稜兩可。

論點必須是準確的,要通俗地向讀者講清自己的觀點“是什麼”,要先對自己的觀點進行範圍上的`解説、界定。

2.明確論證的思維方向

【學生思考】

而要進一步論證;就要按照正確的思維方向尋找能夠證明論點的論據;應該怎樣進行關於“憑什麼”的思考。

【教師講解】

闡述自己的理由時,我們都要按正確的思維方向去尋找論據。根據哲學中真理的融貫論、真理的符合論和真理的實用論,我們提出三個論證思維方向:

第一,某一主張與社會公認的理論系統是不是相融貫一致的。

第二,某一主張在社會實踐當中,是不是符合事物運行的基本規律,代表了事物正確的發展方向。

第三,某一主張對人們的社會實踐是不是有用,是不是有較好的社會效益。

3.採用合理的論證方式

【教師講解】

要運用合理的論證方式由這些論據推導出論點,從而讓人們接受這個論點。論證方式是由論據到論點的推理形式。

(1)歸納論證

【教師講解】

歸納論證是運用歸納推理的形式所進行的論證。歸納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個別或特殊性判斷,結論是一般性原理。

(2)演繹論證

【教師講解】

演繹論證是運用演繹推理的形式所進行的論證。演繹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結論是特殊性論斷。

(3)類比論證

【教師講解】

類比論證就是運用類比推理的形式所進行的論證。

(4)間接論證

A.排除法

【學生思考】

什麼是排除法?

【教師講解】

排除法:又叫“選言證法”或“淘汰法”,這是一種通過否定與論題相關的其它幾種判斷,從而確定論題為真的論證方法。

B.反證法

【學生思考】

什麼是排除法?

【教師講解】

反證法,就是先假設與自己論點相矛盾的觀點成立,然後推出明顯的錯誤或矛盾,從而間接地證明自己的論點是正確的。

C.歸謬法

【學生思考】

什麼是歸謬法?

【教師講解】

歸謬法是從某一觀點推出明顯的錯誤或荒謬的結果,從而證明這一觀點本身的錯誤,常用於駁論。

三、反饋與評價:

【學生思考】

請同學們分析《拿來主義》中有一段論述,請回答其運用了什麼論證方式?

四、課後作業:

【學生思考】

請同學們分析《鄒忌諷齊王納諫》,説明鄒忌運用了那種論證方式,並簡要寫出其論證思維過程。

五、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講了什麼是論證,論證的三要素,如何闡明論證的論點,如何明確論證的思維方向,並簡要介紹了歸納論證、演繹論證、類比論證和間接論證這四種論證方式。希望同學們學會論證,準確表達自我,讓我們的觀點社會化。希望我們短暫的邏輯之旅,能夠幫助大家感受邏輯的魅力,彰顯論證的力量。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裏,同學們再見。

六、板書設計:

採用合理的論證方法

論證的概念

闡明論證的論點

論證的三要素{明確論證的思維方向

採用合理的論證方式

歸納論證

論證方式{演繹論證

類比論證

間接論證

名師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敍事散文,作者回憶了幼時保姆“阿長”的幾件瑣事,通過對阿長語言,表情及行為等細節的描寫,展現了阿長的性格與思想活動,進而展現了亂世中“小人物”的生活狀態,表達了作者“哀民生之多艱”的人文關懷以及“愛莫能助”的深深無奈。

教學目標

1、掌握以下字詞:“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霹靂疏懶懼憚孤孀”,整體感知課文。

2、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

3、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會作者圍繞人物特點選擇典型材料的方法。

5、學習用一兩件事真實、生動、傳神地寫熟悉的人物。

6、把握文中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體會魯迅先生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的寫法。

2、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導語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祕莫測的美女蛇的故事嗎?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長媽媽是作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知道許多事情,懂得許多道理,可以説,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對於魯迅來説,她可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可是在《阿長與<山海經>》裏,魯迅卻將長媽媽稱為“阿長”,這是為什麼呢?作者究竟是懷着怎樣一種感情來寫長媽媽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感情。(板書標題、作者)

(二)資料鏈接

魯迅簡介:本文選自《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錄了十多篇回憶性文章。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他是現代世界文壇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魯迅作品簡況:小説集兩部《吶喊》、《彷徨》;歷史小説集一部《故事新編》;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詩集一部《野草》。

阿長,魯迅稱之為長媽媽,浙江紹興東浦人,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做了一輩子的老媽子,平時也不回家,直到臨死。患有癲癇,1899年發病身故。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幾篇文章中提到過她,這篇是專門用來回憶和紀念她的。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檢查預習情況

(1)字音

憎惡(wù)懼憚(dān)粗拙(zhuō)擲(zhì)震悚(sǒng)

chuāng(瘡)疤孤shuāng(孀)jié(詰)問pī(霹)靂

(2)詞義

闢頭:開頭。

震悚: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

煩瑣:繁雜瑣碎。

絮説:絮絮叨叨地説。

瘡疤:瘡好了以後留下的疤。比喻疼處、短處和隱私。

詰問:追問,責問。

渴慕:非常思慕。

疏懶:懶散而不習慣於受約束。

孤孀:寡婦。

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學生帶着問題速讀課文。

(1)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的是哪件?為什麼這樣安排?

(2)你從這些事中,看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3)課文題目為什麼稱長媽媽為“阿長”?

2、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討論明確。

交流點撥

(1)共寫了7件事:①常喜歡切切察察。②限制我行動。③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④懂得許多規矩和麻煩的禮節。⑤長毛攻城時護城。⑥謀害“我”的隱鼠。⑦為“我”買《山海經》。

重點寫為“我”買《山海經》,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瞭解,她的外形特徵,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並不能削弱對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對她不好的習慣,我最先是“憎惡”“討厭”的;當聽到“長毛”的故事後,“我”對“阿長”產生了敬意——“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但當“阿長”踩死隱鼠後,“我”對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當“長媽媽”買來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經》時,“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3)不同稱呼,標誌着不同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寫的人物行為,作者用的是抑筆,倘用“媽媽”稱呼,名實不符,用“阿長”名副其實。所以,文章的標題其實標示文章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將“阿長”與《山海經》聯繫起來,又是一個看似矛盾的聯繫:一個文盲婦女和一本古典名著怎樣聯繫起來了呢?有什麼聯繫?令人好奇。再則,題目用的是45歲時作者的口氣,適宜用“阿長”來稱呼,而且“阿”字又有親暱的意味。

三、文本精讀深入研討

1、精讀課文1~5段,從這5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有什麼特點,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交流點撥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瞭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牀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採用戲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徵。

2、分角色朗讀第6~17自然段。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吃福橘,説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交流點撥寄託着長媽媽善良真誠的願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並不是寫“我”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裏”。

(2)説人死了必須説“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

交流點撥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的告誡“我”。

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敍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3、齊讀第18~28自然段,指名學生複述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起因、經過、結果。

交流點撥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裏看到過,後來一直渴慕着繪圖的《山海經》。

在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4、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交流點撥最後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5、文章中“我”對長媽媽的感情前後有什麼變化?有前半部分充滿貶義的文字後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嗎?

交流點撥態度變化:不大佩服她——特別的敬意——這種敬意逐漸淡薄,最終完全消失——發生新的敬意。“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在具體的描寫中流露出同情和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兒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描寫中飽含同情。

四、分析人物感受形象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採用了多種方法,在文中找出來並感受長媽媽的形象特點。

交流點撥

(1)描寫法:如寫長媽媽是個普通勞動婦女,作者除簡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外,着重選擇了兩個生動的細節:一是她在“向人低聲絮説些什麼事”的時候,還要“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着對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牀中間擺成一個‘大’字”。長媽媽質樸、略帶粗野的性格在這些細節中刻畫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如元旦時,她教“我”説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作者通過“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充滿歡欣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真誠的祈求,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寫,突出中心。如當長媽媽買回了《山海經》後“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個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吃驚。正是這種吃驚,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動——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從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對比、映襯法: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五、品味語言感受魅力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細細品味,妙趣無窮。

交流點撥如:“這實在是出於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於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佔領全牀,那當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應該我退讓。”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後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於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再如,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後,“這又使我發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這段文字中“發生新的敬意”,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的歌頌。

又如:“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干鏚而舞’的刑天。”這段文字裏對刑天“執干鏚而舞”再次描寫,既前後照應,又表現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叛逆精神的神,他蔑視天帝,死而不屈,表現了極強的反抗精神,而“我”酷愛刑天,正曲折地表現了魯迅不屈服於20年代圍攻他的黑暗社會勢力的鬥爭決心,使文章具有了“自敍傳”的色彩,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戰鬥力。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總結寫法

(1)詳略得當、欲揚先抑的寫法。

文章前面部分略寫了長媽媽“切切察察的毛病”“管我很嚴,喜歡告狀”“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厭煩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等幾件讓作者厭煩、討厭的事,大揭其短;但後面又詳寫買《山海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表述出自己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因此而略寫其他,作者力求寫出一個真實而鮮活的長媽媽的形象,也為後面抒寫對長媽媽的敬意和懷念作了鋪墊,是採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

(2)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的寫法。

用“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束很嚴”“擺成‘大’字的睡相”寫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的性格特點;用“元旦早晨塞福橘”“令人厭煩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寫她“淳樸善良、迷信、關心孩子”的性格特點;她為“我”買回《山海經》表現她的真誠熱情、樂於助人,這些事情有詳有略,但都是作者選取的典型事例,更好地展示了人物性格。

2、拓展延伸

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並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象的空間,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打探,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

先自己想一想,然後四人小組交流,並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名師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詞的文體知識,深入品味詞的意境美,情韻美。

能力目標: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領會詩詞意旨、鑑賞詩詞的能力,以教材為例,拓寬學生思路。

情感目標:欣賞宋詞,讓學生感受祖國優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情感。通過反覆有感情朗讀,再加以播放歌曲,使學生沉浸在憂傷的樂曲中,體會作者創作時的情感,真正進入詩詞的情感世界,達到與古人感應、契合的境界。

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思想內容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學鑑賞能力。

2、學習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等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1、詞中各種寫作技巧的運用對提升主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進一步體會作者這一時期的詩歌作品的真摯情感。

教學方法:朗讀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1)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法國繆塞

(2)如有來世,我只願在江南的青碧天下,撐一隻船,煙雨任平生。不要這亡國昏君的千古罵名,也不要這詞成天下的千古才名

2、知人論世

(1)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字重光,初名從嘉,後以“日以煜之晝,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號鍾隱、蓮峯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衞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2)精書法、繪畫、音律,詩文,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李煜以亡國的悲痛,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可謂“神品”。此時期的詞作大多哀婉悽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裏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往事的無限留戀。李煜在中國詞史上被稱為“千古詞帝”,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文、詞、書、畫創作均豐。其詞的傑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

3、温故知新

(1)關於詞

“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一的詩體。

①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②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最為常見。

③詞按字數分成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

④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名是在同一詞牌中,不同的詞為了區分而根據詞的內容,由詞的作者為詞寫出標題。

(2)詞牌來源

唐教坊曲,唐一無名氏根據項羽和虞姬的悲劇故事寫了一首《虞美人》,詞牌名便源於此。“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死別離,悲歌。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峯》等。

5、初讀課文(注重學生體會)

6、梳理文意(學生翻譯,老師點拔)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學生再讀課文)

7、課文分析

(一)問題:如果用詞中的一個字概括詩歌的情感應當是哪個字?

——愁。

(二)問題:大家説説李煜的“愁”有哪些?(學生初步體會)

往事之歎亡國之恨離家之痛思鄉之苦

(三)思考題:作者是如何來寫“愁”的?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為何希望它早點結束?

李煜雖名為王侯,實為亡國奴、階下囚。在對人生已經絕望之時,曾經擁有的春花秋月對他來説,不過是一種“過去的美好已永遠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讓他悲痛。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物質上:錦衣玉食、後宮佳麗、一國之君的尊榮富貴的生活;

精神上:歡樂、自由、尊嚴、生存的安全感等

春花秋月————往事知多少

板書:

往事之歎,往事之哀,感慨萬端。(以樂景寫哀情)

【前半句巨大的愁煩劈空而來,所以句聲要漸強,“何時”要放慢語速。後半句沉浸到往事之中,聲音要漸弱,“知多少”要放慢語速。】

(2)“小樓昨夜又東風”中,“又”字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又”點明他囚宋後又過了一年,季節的變化引起他無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着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着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月”意象

小樓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板書:

亡國之痛,悲愁滿胸。實(現實)————虛(過去)

【誦讀這兩句要以平淡的語調出之,語速要慢,“昨夜”後停頓延長,“又”重讀,“東風”收尾要淡,後句要注意切分詞句,強調頓挫之感,把“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三個詞組的誦讀節奏區分開。】

(3)“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句中那個字好?

朱顏:日漸衰老,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

地位:一國之君為階下之囚。

心情:尊榮顯貴到忍辱蒙羞。

雕欄玉砌“在”————朱顏“改”(沒變)————(人變)

板書

運用對比的手法強調物是人非。悲痛之情鋪天蓋地。

(煉字型詩歌鑑賞方法:1、解字義2、繪畫面3、答手法4、抒感情)

【誦讀時要把物是人非的深沉的感慨表現出來,強調切分詞句,通過語音的頓挫、凝滯表現巨大的悲哀,尤其是“朱顏改”三個字,應放慢語速,加強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4)最後一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具有什麼表達效果?讓你產生了哪些想象?

①設問、比喻。

用春水來比喻愁,表現了李煜滿懷的愁、無窮無盡的愁、洶湧澎湃的愁。

以春水來比喻愁緒,既巧妙地呼應了“春花”“東風”等點明季節的詞語,又把抽象的愁緒形象化了。

②結句以設問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誦讀時要把這無盡的哀愁表現出來,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詞語“幾多”和“一江”要重讀,“愁”和“春水”要輕讀,“向東流”是指愁緒的綿長無盡,聲音要延長。】

教師小結——愁:往事之歎亡國之恨離家之痛思鄉之苦

——手法:虛實結合、以樂景襯哀情、對比、設問、比喻

8、思想感情

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李煜後期的這首詞作發自內心,寫的是從未有人寫過的作為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而詞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華、感慨人事變遷無情、哀歎命運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鳴的情緒,因此藝術感染力大大加強;更由於他採用了唐五代詞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語言寫情,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因而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使他成為我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

9、拓展探究

(1)回顧愁思的其他名句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烏夜啼》)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詩句)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浣溪沙》

(2)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江城子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1)“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讓我們聯想到了李煜的哪兩句詞?

(2)“西城楊柳弄春柔”中最生動傳神的是哪個字?為什麼?

是“弄”。“弄”有故作撩撥之意,運用擬人手法,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寫出了楊柳在春風吹拂下婀娜多姿之態,引發下文詩人暮春傷別的無限惆悵。

(3)一個“愁”字貫穿全詞,那麼詞人因何而愁?

春愁(美好春光殆盡);離愁(情人離別);青春易逝,人生易老

名師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1、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邊境戰士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紮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3、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

4、學會本科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教學重點】

瞭解白楊樹的特點,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爸爸”介紹白楊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

板書課題:

白楊

1、誰見過白楊?説説白楊是什麼樣的.?

2、微機出示“資料部分”,認識白楊。

二、檢查預習

1、微機出示“字詞學習”,學習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指導生字的讀音。

3、指導讀描寫“大戈壁”、“白楊”的話和爸爸談論白楊的話。

三、講讀課文

1、講讀第一段:

⑴ 默讀課文想想這一段主要些什麼?

⑵ 討論解答弄懂環境和氣候的惡劣,點擊:

理解詞語:

戈壁、清晰、渾黃一體。

2、理解2~3自然段:

⑴ 指名朗讀2~3自然段。

⑵ 微機出示白楊樹的畫面理解“高大挺秀”。

⑶ 讀了這一段後你有什麼感受?

(喜愛、崇敬)

3、理解4~12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讀課文。

⑵ 討論:

白楊樹有什麼特點?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⑶ “一位旅客”指誰?説説“爸爸的神態有什麼變化?

(望着──出神──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 來──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變得嚴肅起來。)

⑷ 理解爸爸説的話表達了什麼心願?

① 默讀13~15自然段。

② 説説爸爸的話表達了什麼心願?

(服從祖國的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邊疆落户、學好本領長大建設邊疆。)

4、講讀第16自然段:

⑴ 齊讀課文。

⑵ 説説爸爸沉思什麼?

⑶ “一課高大的白楊樹”和“一棵小樹”各比喻什麼?為什麼嘴角又露出一絲微笑?

四、作業

朗讀課文,嘗試給課文分段。總結段意。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課文分段。

2、討論分段情況,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車在大戈壁上運行。

二段:(4~12)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特點。

三段:(13~15)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6)孩子們會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

3、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1、瀏覽課文,概括中心。

2、討論確定中心。

三、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1、同位討論。

2、集體討論訂正。

四、指導書寫生字

1、指導書寫生字。

2、學生練習寫生字和課後詞。

五、作業

默寫生字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指導背誦13~16自然段

1、指導分段背誦。

2、借每段開頭一句話背誦。

3、同位互相檢查背誦。

二、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以下各題:

1、辮字組詞。

2、找反義詞。

3、判斷句意。

4、選詞填空。

三、總結學法,鞏固中心思想

四、作業

1、背誦課文13~16自然段。

2、朗讀《在希望的田野上》。

【板書設計】

高 直

白楊 高大挺秀 生長範圍廣 借物

生命力強 |

|

爸爸 表白心願 紮根邊疆 |

建設邊疆 喻人

教育子女

標籤:名師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