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教師3.03W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提供出來的關於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相關範文,歡迎大家前來閲讀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話可以轉載哦!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着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以“一言堂”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枯燥無味的教學現狀,代之以激發學生求知慾,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語文課堂要煥發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彰顯自己的個性。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羣鳥學藝》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製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採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羣可愛的鳥朋友,然後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説,課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如在教學《羣鳥學藝 》一課時,揭示課題後,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學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明白的地方用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裏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如在教學《羣鳥學藝》一文時,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麼道理?”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虛心、認真地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可有一個學生卻回答的不同,他説是鳳凰老師教搭窩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鳥沒有學會搭窩。他的回答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列舉了一些好的教學方法。最後,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裏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覆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後感等,以發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閲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我在教學《羣鳥學藝》一課時,讓學生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各種鳥的語言進行反覆誦讀,以悟出它們內心的想法和學藝的態度。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自編自演了課本劇,他們那逼真的形象、豐富生動的話語、獨特的表演手法,體現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的教學讓學生選擇自己閲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得到昇華。

五、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熱愛學生, 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於發現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嚐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羣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羣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後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於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説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並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二):

近年來對國小語文教學的關注越來越多,其中對閲讀教學的關注尤其多。因為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閲讀能力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閲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始終不放心、不放手,無論是識字、寫作還是閲讀都是“滿堂灌”,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目標。這種教學方法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阻礙了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轉變角色,以學生為中心

在閲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閲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閲讀、自己會閲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所以在閲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係,確立學生閲讀的主體地位。

二、激發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閲讀的興趣,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投入到書的海洋中去遨遊。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但興趣的培養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培養。一般説來,學生對某科的學習目的是能夠明確的,問題是國小生的自制力較差,教師進行閲讀目的教育時,學生就“熱”一下,過一段時間,又“冷”了,這時需要教師注意適時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一是當學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麼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二是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三是當學生的思維處於抑制狀態,不願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他們探討的興趣;四是當學生滿足於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國小四年級上冊學了《語文園地二》中的成語故事“胸有成竹”,後來學生對成語很感興趣,於是我讓學生課外蒐集更多的成語故事來讀,讀完後讓學生來揣摩成語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導閲讀,授之以“漁”

教會學生閲讀的方法首先是指導精讀。在指導學生閲讀時,要求學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閲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如教學《觀潮》第3、4自然段時,先讓學生細讀課文,想象畫面。再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寫潮來時的聲音和形狀,並分別用波浪線和直線畫出作者描寫錢塘江湧潮聲音和形狀的語句。這樣,學生才會設身處地、入境入情地讀書。既理解了內容,體會了感情,有領悟和學習了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其次是指導速讀。在現代社會當中,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則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所需選擇讀物進行速讀,當然在速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們就能在最少的時間獲取儘量多的信息。再次是注重課外延伸。為了使學生逐步學會讀書,豐富學生的生活,開拓他們的視野,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驗,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同學們閲讀的有關報刊、書籍,經常開展閲讀課外活動,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閲讀。如我教學完《幸福是什麼》後,蒐集了有關幸福的名言,如:徐特立的“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話”;果戈理的“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我們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四、重視朗讀,讀出“其義”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朗讀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國小低年級學生閲讀時注意力穩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有利於對課文內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古人所説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説明了這個道理。此外,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內容具體、清楚等。朗讀可以使學生對讀過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説話、作文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學《去年的樹》,我讓學生找出小鳥與樹、樹根、大門和小姑娘之間的對話,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出當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情……

五、讀寫結合,培養學生閲讀與寫作的能力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閲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寫隨筆,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閲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總之,對培養國小生閲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閲讀能力的培養對國小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提高國小生的思維和豐富學生視野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國小時期是培養閲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國小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閲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閲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閲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閲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