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心理學的陷阱-巴納姆效應

心理學1.42W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會感覺星座、算命很準。

心理學的陷阱-巴納姆效應

一、起源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卻認為描述中所説的就是自己。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説,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保羅·米爾以著名的美國馬戲團藝人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的名字將弗瑞爾的實驗結果命名為“巴納姆效應”。

二、實驗

心理學家弗拉(Bertram Forer)於1948年對學生進行一項人格測驗,並根據測驗結果分析。試後學生對測驗結果與本身特質的契合度評分,0分最低,5分最高。事實上,所有學生得到的“個人分析”都是相同的: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愛卻對自己吹毛求疵。雖然人格有些缺陷,大體而言你都有辦法彌補。你擁有可觀的未開發潛能尚未就你的長處發揮。看似強硬、嚴格自律的外在掩蓋着不安與憂慮的內心。許多時候,你嚴重的質疑自己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或正確的決定。你喜歡一定程度的變動並在受限時感到不滿。你為自己是獨立思想者自豪並且不會接受沒有充分證據的言論。但你認為對他人過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充滿社會性,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負是不切實際的”

結果平均評分為4.26,在評分之後才揭曉,弗拉是從星座與人格關係的描述中搜集出這些內容。從分析報告的描述可見,很多語句是適用於任何人,這些語句後來以巴納姆命名為巴納姆語句。

在巴納姆效應測試的另一個研究當中,學生們用的是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MMPI),隨後研究者對報告進行了評價。研究者們先寫下了學生們個性的正確評估,但卻給了學生們兩份評估,其中一份是正確的評估和一份是假造的,也就是使用一些模糊的泛泛而談的評估。在之後,學生們被問他們相信哪一份評估報告最能夠切合自身,有超過一半的學生(59%),相對於那一份真實的,選擇了那份假的評估報告。

三、產生原因

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蒐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個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在我們的頭腦中,“自我”佔據了大部分的空間,所有關於“我”的東西都是很重要的。我們的車牌號碼、手機鈴聲、電腦桌面、卧室的牆紙自己都會精心設計,為的就是體現自己獨特的個性。

還有所謂的“諂媚效應”。大部分人更願意相信讓他們自己看起來更正面和更積極的事情。所以他們會認同自己還有很多未能得到發揮的潛力以及自己是喜歡獨立思考的人之類的描述。

此外從基因角度上來看,每個人幾乎都是一樣的。相似的基因造出了相似的大腦,大腦中相似的機制引發每個人的思維。儘管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對每個人的思維產生影響,但大體上來説,每個人的情感、個性上總有很多共性的。

四、應對方法

要避免巴納姆效應,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有以下幾種途徑:

1、要學會面對自己。有這樣一個測驗人的情商的題目是:當一個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後,她醒來發現自己一絲不掛時,第一個反應會是捂住什麼呢?答案是尖叫一聲,然後用雙手捂着自己的眼睛。

從心理學上來説,這是一個典型的不願面對自己的例子,因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己認為是缺陷,就通過自己方法把它掩蓋起來,但這種掩蓋實際上也像上面的落水女人一樣,是把自己眼睛蒙上。所以,要認識自己,首先必須要面對自己。

2、培養一種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鋭的判斷力。很少有人天生就擁有明智和審慎的判斷力,實際上,判斷力是一種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決策的能力,信息對於判斷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視,沒有相當的信息收集,很難做出明智的決斷。

3、以人為鏡,通過與自己身邊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較來認識自己。在比較的時候,對象的選擇至關重要。找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與別人的優點比,都會失之偏頗。因此,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條件相當的人作比較,找出自己在羣體中的合適位置,這樣認識自己,才比較客觀。

4、通過對重大事件,特別是重大的成功和失敗認識自己。重大事件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可以提供瞭解自己的個性、能力的信息,從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巔峯和失敗的低谷,就越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性格.

活中的人們常常習慣於用自己的行為模式來解釋自己的行為後果,卻忽視了行為模式背後的動因才是讓他們走入陷阱中的主要驅動力。其實,心理陷阱都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而巴納姆效應這個心理陷阱,亦是如此,要不然我們很多人為什麼信星座、算命?